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懷疑與學問》教案範文

本文已影響 2.48W人 

內容預覽: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懷疑與學問》教案範文

第17課《懷疑與學問》精品教案

【教學構想】

《懷疑與學問》是一篇觀點鮮明、論證充分、說理透徹的議論文。

因此,我想從議論文教學的結構人手,既注重課文的整體把握,又注重語言文字的教學,使兩者得到統一,從而使傳統教法與教學創新得以有機結合。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論點層層深入的寫法和層進式論證法、對比論證法。

2.認識懷疑、思索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

3.學習本文明白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

難點:理解論證的層次和過渡句的作用。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

一、導入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國當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學家叫顧頡剛,他幼年讀的書多,知識面廣,並且讀書時就不肯盲從前人之說,敢於提出疑問。因此特別喜歡考證。有一次,他看見一個飯碗,上面畫着許多小孩,有的放紙鳶,有的舞龍燈,有的點爆竹,題爲《百子圖》。他知道文王有100個兒子,以爲這一幅圖畫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證一下文王的兒子。他從常見的書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幾個人。他很奇怪,爲什麼這樣一個名人兒子竟如此難考證。後來才知道文王百子說是從《詩經》中來,只是一種諛頌之詞,並非實事。這就是做學問。我們在學習中要心存疑問,勇於提問,不恥下問,隨時反問,善於提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顧先生的一篇議論文《懷疑與學問》。

(板書課題)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佈置閱讀思考題

思考題一:文章的論點是什麼?總論點是如何提出來的?

思考題二:分論點是什麼?分論點的提出有什麼特點?分論點與總論點之間有何聯繫?

思考題三:試找出本文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思考題四:文章用了哪些議論方法?

(此環節指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

三、學生分組閱讀課文,合作探究,考慮思考題的回答(學生通過交流討論領會作者的觀點,這一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自由解讀文本,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爲閱讀的主人。教師以平等對話的形式加入學生的學習討論過程中。)

四、師生共同討論並歸納

1.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2.分論點:

①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僞去妄的必要步驟。

②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啓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之後,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從消極方面進行論證,第6自然段再從積極方面進行論證。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啓下的遞進複句,精當地概括了前後兩個分論點: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僞去妄的必要步驟,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啓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而前一方面的論述,又分爲兩層來論證中心論點:第3、第4自然段先說對傳說要有懷疑精神,既然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這種證據有時又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而這種傳說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對於傳說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亦即懷疑;第5自然段擴展開來,又提出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的小論點。這樣,本文議論的內容從對於傳說的懷疑,進而擴大到對於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從消極方面辨僞去妄的意義,進而轉到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啓迪新發明的作用,層層深入論證,對懷疑精神在做學問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做了全面而精當的闡述。

(在此環節中,尤其要注意鼓勵學生。此外,在評價時我們應採用多種方法,比如說讓學生自評、互評等,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也更能投入到學習中去。)

2.試找出本文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請學生各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書,評出歸納準確、簡潔的學生,增加學生自學的興趣。)

討論並歸納:

①事實論據:

a.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

b.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

c.聽說腐草爲螢。

d.戴震善問的例子。

②道理論據:

a.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c.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3.請編寫本文的閱讀提綱,並請同組互評,選出優秀的提綱板書。

(這個步驟有利於學生梳理文章,理清思路。)

四、小結

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本文圍繞着中心論點,分設了兩個分論點,分層次地進行論述,條理清楚,中心明確。這種論證結構和方法值得同學們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導語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的論點、論據和文章結構,這節課我們來探討一下文章的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

二、舉例論證,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道理論證,是用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來證明論點。試舉出課文中所用的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例子。

(學生分組討論五分鐘)

師生交流:

1.課文中所用的舉例論證:

開頭引用程頤和張載這兩位古代大學問家的經驗之談作爲論點,也起到了論據的作用,很有說服力。第5自然段又引用了孟子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名言,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第4自然段爲了論證對於傳說必須有懷疑精神這個分論點,列舉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爲螢的例子並連續多次追問清楚地告訴人們做學問時懷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樣以懷疑精神做學問。第6自然段爲了論證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啓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這個分論點,舉了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年讀書善疑多問的事例做論據,也很有說服力。

2.課文中所用的道理論證:

第5自然段用關於懷疑、思索、辨別的闡述和引用孟子的名言論證了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第6自然段的說理是:對於別人的話,不經過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纔有問題,有問題纔想求解答;在不斷地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纔會起來。論證了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啓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事實論據比較容易理解,道理論據卻往往由於它與論證過程聯繫得十分緊密而不容易辨認。因此,在分析道理論據時,我們要判斷這個道理是否正確、合適,要將道理與有關事實聯繫起來,分析它們與論點之間的關係。例如文中說: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這既是論證的過程,又是道理論據。聯繫文章的中心論點學者先要會疑和文中所舉戴震的事例,就會覺得作者的這個道理論據不但與論點緊緊相扣,而且是很有說服力的。)

3.教師設疑:第三句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是舉例論證還是比喻論證?

(相機提出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概念,有利於學生多瞭解一些論證方法。)

明確:這句是比喻論證,設喻以說明事實和根據的兩種來源,不是舉例論證。如果舉例論證,那就要舉出做學問的實例,譬如後面所言,並非做學問的實例。

三、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1.教師指出本文作爲議論文,語言準確、精練。請同學們劃出相應的語句,朗讀體會。

2.全班交流。例:一切學問家,不但對於流俗傳說,就是對於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纔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這句話中,.四個常常,多次重複詞語,突出說明學問家是經常這樣做的,表明這樣做,這種精神,乃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

(議論文,也應重視語言的品味,這樣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拓展遷移

以我嚐到了懷疑的甜頭爲題,向同學說兩三分鐘話。

要求所舉例子能說明觀點。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就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及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和口頭論述觀點的能力。我鼓勵學生對事物提出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對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評論,課上學生演講,讓他們有了更多進行邏輯思維的機會,這樣,學生的認識與思維水平能得到充實和提高。)

五、佈置作業

懷疑是要有一定根據、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懷疑。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請以《也談懷疑》爲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論據充分。

(學生學習了議論文後,就要引導學生實踐寫作簡單的議論文,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挖掘社會現象或問題的本質,提出新穎的見解,以培養創新能力。然後,再要求學生從一個角度立論,立論要新穎,有獨到之處,從中心論點中分解成幾個分論點,擺事實講道理,把現象或問題的本質逐一剖析,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從學生寫作的結果來看,這種嘗試達到了預期目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