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關於泥塑的作文

本文已影響 3.13W人 

民俗活動的項目多種多樣,有剪紙、拓印版畫、編中國節,還有捏泥塑……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捏泥塑了。下面是關於泥塑的作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關於泥塑的作文

  關於泥塑的作文1

前幾年,我與哥哥住在一起。哥哥做泥塑的功夫可棒了。他做的泥塑看起來栩栩如生,慢慢地,我的心中萌生了一個願望——我也要像哥哥那樣做一手漂亮的泥塑活。從此我便踏上了我的泥塑之旅。

以後每當哥哥要做泥塑時,我便躲在角落裏偷偷地學着——邊看着哥哥做,手裏也拿着花泥和美工刀小心翼翼地模仿着。剛開始,好像一切不太順手,每當我把我的傑作向哥哥展示出來時,哥哥卻總笑着說我做的是四不像。幾次之後,我再也不敢向他展示自己的作品了,便用零用錢買了本有關如何做泥塑的書,成天悶在房間裏苦苦地自學着。

爲了做好泥塑作品,我可下了一番苦功。炎熱的夏日裏,我在房間裏做泥塑,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也顧不得擦一下;美工刀劃傷了我的手指,貼上創口貼後繼續做;做壞了,也絕不灰心,換塊花泥重新做在剛入門時,我遇上了許多困難,也遭遇了多次的失敗,但每次看着自己不太成功的作品,我都認真地思考,並獲得了新的經驗和教訓。日復一日,我的經驗也愈來愈豐富,做泥塑的技術也愈來愈純熟,擺在桌上的作品也越來越栩栩如生了。

現在,泥塑成了我無法割捨的愛好,也成了我的拿手絕活。看見我的作品,哥哥再也不笑我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嘖嘖稱讚。

  關於泥塑的作文2

野廟的神臺上坐着一尊泥塑的神像,年深月久,廟既破爛不堪,棟折榱(cui)崩,神像本身也遍體斑駁,喪失了往日的`光彩。

一隻常棲的燕子來到破廟,對神像說:“我看你這兒一年比一年的不景氣了,這個地方已不那麼安全,爲什麼不走下神臺,換個位置呢?”

“不行啊,我還是蹲在臺上的好。”神像說。

“爲什麼呢?”燕子問。

神像說:“只要我坐在臺上,就總會有人供奉香火,一下了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說實在的,到了臺下,我不過是一團普通的泥土,誰還願意理會呢?”

“但如果神臺垮了,你還是得下臺,那不是更不好嗎?”

神像回答說:“即使如此也只好由它,我的方針是不到垮臺不下臺。”

“那爲什麼呢?”燕子大爲驚訝地說。

“這道理並不深奧,”神像說,“從上臺到垮臺,佔有這個神臺的時間,總比垮臺之前的任何時間都要長。你知道嗎,即使是傻瓜也會選擇最長的時間待在臺上啊。”

  關於泥塑的作文3

看着桌子上的那盆帶着翅膀的“小花”我心裏就會涌上一股暖流,那是一種自豪的、幸福的感覺。

它是我操得最多心,而且是第一次做的泥塑作品。

那時候,我把它叫做陶泥。第一次見到它的時候,是在一家店裏,我和同學出去玩的時候經過那裏,我就被擺在櫃子上的五彩繽紛的各式各樣的泥塑作品吸引住了,有花,有草,有小動物……還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好感,我對自己說,我下次一定要到這裏做陶泥!

我真的又經過那家店,便和同學一起走了進去。看着櫃子上的泥塑作品,我們眼花繚亂,選好自己想做的泥塑,拿了泥,便開始笨手笨腳地做了起來。阿姨教我們:要先把硬梆梆的陶泥揉成一個圓,然後慢慢地挫成長條形,再照着樣子捏成形。只有這三步,看似很簡單,但我們做起來才知道,原來做陶泥很難!這裏捏一捏,那裏挫一挫,眼看着蘇婷的泥塑就要做好了,而我還在挫形,心裏不免有些着急,陶泥又有些硬梆梆的,手指又有些不聽使喚,急得很:麻煩死了!我不做了!我生氣的這個念頭,可一轉頭,看見蘇婷在認真地做泥塑,我很慚愧。是自己要提出來這玩,結果又第一個放棄。我想到這,我的煩躁心情全跑到九霄雲外了,又興致勃勃地做了起來。

做完了花瓶後,我還加上了花和小翅膀,還刻上了小眼睛,可愛極了。

後來,我去的次數越來越多,我成了老顧客,做的泥塑難度也越來越大,每次開始做泥塑,心裏就只有一句話:小心翼翼,千萬別急!可儘管這樣,意外還是多次光臨。

有一次印象最深刻。我做的是小灰灰,我本來想在他的臉上粘一個紅色的圓點做腮紅。可是捏不緊,於是我就用小刀在上面輕輕的按着。意外來了,我手中的小刀不小心一滑,小刀在小灰灰臉上留下了疤。我想,完蛋了,我的小灰灰毀容了……不過一會,我急中生智,又在上面加了兩個橫,自我安慰地想:這是灰太狼的兒子應有的標記!還好……

我在店裏一坐就是一下午,即便坐到腿發麻,人發睏。但我不在乎,只要堅持下去,我一定會成功的,你們說,是嗎?

  關於泥塑的作文4

“泥塑”我們在平時只是隨手玩一玩,並不瞭解它真正的內涵與文化底蘊。今天我們有幸來到了老城石板街文化大院,採訪了做了一輩子泥塑的李正卿老爺爺。看到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作品,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泥塑的魅力與感染力。

泥塑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距今已有6~7千年的歷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唐朝是泥塑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像人人皆知的“唐三彩”與泥塑就有關係。

剛踏進文化大院,我便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民俗氣息,尋着這氣息,我們來到了李正卿爺爺的身旁。李爺爺已經有80歲的高齡了,可看上去精神還是那樣的矍爍。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捏泥人、扎紙等民間傳統實用藝術,這麼多年從未間斷對泥塑藝術的追求和探索,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們剛到時爺爺正在製做《三國演義》裏一系列的英雄好漢。在爺爺手裏,一尊劉備的塑像就要誕生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彷彿會講話,會呼吸。兩根上揚的粗眉,略顯誇張的鼻子,還有那對顯眼的大耳朵,甚至連“人中”與眼瞼都一目瞭然。真像活了一般。

除了三國英雄,還有些讓人過目不忘的泥塑:歷史人物“孔子”、“李白”……神話人物“觀世音菩薩”“彌勒佛”……歷史典故“岳母刺字”和一系列的抗日戰爭 “支前”泥塑都讓我們印象深刻。我最喜歡的就是色彩鮮明的“竹林七賢”:忘情彈奏古箏的嵇康、肆意酣暢的“阮籍”、隨意撥弄琵琶的“阮咸”……一個個人物形神兼備,出神入化。

後來,在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幫助下我們學習了簡單的用模型製成泥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滿足了心願。最後我們戀戀不捨地與李爺爺告別,爺爺告訴我們只要我們願意學,他以後都可以免費教我們,我們聽了心裏樂開了花。

這次的活動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更讓我們學到了多少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啊!李爺爺的耐心、毅力以及那種爲藝術獻身、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這真是一個好課堂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