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預習語文的方法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1)通讀課文

預習語文的方法有哪些

課文一定要通讀,而且應該朗讀。朗讀不僅訓練自己的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過好字詞關

讀課文的時候,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畫出來。書上沒有註解的字詞,可查一查字典、詞典,特別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這樣一句話:“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不確定的意思,“確鑿”是非常確實的意思,魯迅先生爲什麼要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呢?找一找參考書,看看是怎樣解釋的,如果找不到參考書,就用彩筆標畫出來,以便講這部分時注意聽老師是怎麼解釋的。

(3)初步分析課文

瞭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識別層次與段落。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也可在課文邊作上符號,老師講到此處時就格外注意一下。

(4)歸納中心思想

用筆把歸納的內容記下來。上課的時候,和老師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對照。

經過上面四步,找準了自己聽課時的重點、疑點和難點,一篇課文的預習就基本解決了。總之,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在預習過程中要注意思考。

課前預習的內容及注意

課前是學好新課,取得優良成績的基礎。如果不搞好課前,上新課時就會倉促上陣,心中無數,不得要領;講,自己吞,平均用力,難以消化,以至於對接受新課喪失信心。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不僅可以培養自學,而且可以提高新課的,掌握的主動權。對新教材有了初步的瞭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新課的重點和自己弄不懂的問題,配合講授,及時消化和掌握新技能。

初步理解一下要學的基礎知識;、鞏固、補習與新內容相聯繫的舊概念、舊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難題是課前預習的重要內容。

同時要在課前預習中注意如下相關事項中,這樣才能做到高效預習。

1. 課前預習的內容

課前預習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圍繞基本概念、原理、法則、規律、公式等閱讀教材。

2. 做課後練習題,目的在於檢查自己閱讀時的理解程度。

3. 結合做練習題再讀一遍教材,以求對知識有較深入的理解。

4. 發現先前的知識沒有掌握時,回過頭再補上來。

5. 做預習筆記,將自己的成果記錄下來。預習筆記要線索清楚、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條理化的筆記有利於。

1. 預習時要注意的事項

2. 根據老師的教學進度、教材本身的內在聯繫和難易程度,確定預習的內容和時間。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提前一星期自學下星期要學的新課,也可以先初學一遍教材,然後在上新課之前(一天或一星期)再自學一下(次日或下星期)要學習的內容。預習的時間一般安排在完成當天功課之後的自習時間內。

3. 課前自學要講究質量,不要有依賴老師解決問題的思想,而應力爭在老師講課以前把教材基本或大部分弄懂。實踐證明:這種指導思想可逐步使學生獲得自學能力和自學效果。反之 考試技巧,如果帶有依賴老師解決問題的思想進行自學,就會失去自學的信心,自學能力就不容易培養起來。

4. 反覆閱讀新教材,運用已學的知識、經驗以及有關的參考,多問幾個爲什麼;進行積極的獨立思考,發掘新舊教材的聯繫,掌握新課的基本內容,盡力弄懂新教材中的每一個新概念,找出重點和難點,明確新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5. 將新教材中弄不懂的問題和詞語記下來或在課本上做記號,使自己的處於積極的思考狀態,爲接受新知識做好思想準備。

6. 不懂的問題,經過獨立思考(包括運用參考資料)後,仍然得不到解決的,可以請教老師、、同學或其他人。

7. 結合課前預習,做些自選練習題,及時驗證自學效果。還可以進行一些必要而又可以做到的某種實際操作、現場觀察、調查研究,以豐富感性認識,加深對新教材的理解。如利用課餘時間製作和模型,做小實驗,參觀各種展覽等,這有利於學生理論聯繫實際,手腦結合,大大提高自學能力、自學效果和興趣。

8. 新教材和學過的舊教材是連續的,新知識是建築在對舊知識理解的基礎之上的。課前自學若發現與新課相關的舊知識掌握得不牢時,一定回過頭去把有關得舊知識弄懂。補習舊知識,可以結合某一個不懂的問題進行。如果舊知識缺漏太多,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系統地補習。

9. 要認真做好自學筆記。自學筆記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 教材的某一課(或某一章節)中重點部分摘抄和自己對重點部分的學習心得。

2. 教材的某一課(或某一章節)中幾個主要的前後緊密聯繫的問題和自己對這些問題的學習心得。

3. 在自學過程中,所查閱的參考書或工具書中有價值的內容摘抄和自己對這些已摘抄內容的學習心得。

4. 自學某一課(或某一章節)的主要心得體會

5. 提出在自學過程中自己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

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要切實學進去。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環節,走馬觀花地看看書不等於預習。

2. 要有時間限制。對於生來說,學習任務相當繁重,不可能抽出很多時間進行預習;再者,長時間的預習會使人感到疲勞,效果也不好,一般來說,每天抽出10-20分鐘的時間進行預習即可。

3. 最好從一兩門學科開始,待取得經驗後再推而廣之。

正確預習的具體要求

一般的預習要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一是對於課文或下一課所學的內容及層次有大致的瞭解。

二是鞏固舊,理解新,能把新舊進行粗層次的有機聯繫。

三是找出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尤其對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識的知識要特別注意。

四是瞭解課文後的習題,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做個記號,等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出。

預習實際上是做好聽課的.思想上、上和知識上的準備。

預習一般有以下幾個要求:

(1)針對老師授課特點

在教學課程中,有的老師講課基本依據教材,但展開的比較豐富,那麼就需要事先對教材有一定的瞭解,而且要對教材做一定的分析理解;有的老師講課完全是教材的展開、昇華,那麼應該在課前預習時瞭解教材、分析教材、做讀書筆記。課前預習不能盲目,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預習,就達不到預習的目的,甚至浪費時間。

(2)針對課程的特點

預習的方式是精細還是粗略,精細粗略的程度如何,要在預習前想到,如每單一、單詞量少,只要稍做了解就行。但像這樣的課程,邏輯性強,難度大 學習方法,最好採用精細的方式預習預習時甚至可動手做些實驗。

(3)準備好要用的參考書

預習有時需要閱讀參考書,對於有關人爲知識方面的學習,有可能要參閱更多的課外書籍,這樣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對於小說,要了解小說反映的時代背景;學習有關風土人情方面的知識;最好要多瞭解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這樣有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

(4)要善於聯繫過去知識

預習過程中,善於聯繫舊知識去理解新知識,即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每次都能這樣新舊知識聯繫,在聽課時就能鞏固原有的知識,並促進新課的學習。

(5)要善於發現和解決問題

預習中要善於發現問題,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則記錄下來,可不必花太多的時間思考。帶着問題聽課時,目標就非常明確,注意力也易於集中。

(6)預習要講究主次

不宜將預習做爲學習的主要過程,以致上課時不注意聽講,這樣就適得其反了。

(7)重點突破弱科

對自己覺得較差的一科或幾科,要加強學習,多用點時間,搞得精細些,且養成良好的習慣。持之以恆,就會使預習、學習、複習形成一個有機循環。要堅信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是會消滅弱科的。

(8)點到爲止,不求深入

預習不同與自學,它僅是一種“課前自學”,不要求把新內容全部弄懂。如果把預習等同與純粹的個人“自學”不僅會加重學業負擔,而且會影響聽課質量,從而導致“過猶不及”的情況產生。

課前預習的作用

1.可以提前消滅中的“攔路虎”。

通過預習,必然會有部分內容弄不懂。爲什麼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掌握好有關的舊,也可以說沒有掌握好新課的預備。預習就象“火力偵察”,可以發現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不使它成爲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在和理解新知識時就會很順利。有的之所以聽講效果差,有一條原因,就是沒有準備好聽課前所必需的舊知識,從而給聽課帶來了各種困難,很難做到當堂理解。結果上課時間被白白浪費。而預習,就可以避免這種被動局面的出現。例如,課前預習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節時,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這個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它的一般步驟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類似,但一定要注意當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如果不預習,上課時又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講“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的內容,有的同學就會聽不懂。如果停下來,去問同學或查書,就會耽誤了聽課,結果,一步掉隊步步掉隊,再聽也接不上了。這節課可能弄得心煩意亂,毫無成效。如果在預習過程中及時補上舊知識,上課聽講,接受新知識就會比較順利。

2.預習可以提高聽講水平。

一般說來,預習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總會遺留下一些不懂的問題,盼着上課時解決。這樣聽講目的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講效果好。比那些老師講什麼聽什麼、主觀上沒有思想準備、沒有重點、沒有具體目標的學生,要主動得多。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已經理解的部分時,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拿自己的思路與或同學的思路進行比較,看或同學高明在什麼地方,不足在什麼地方,自己還有哪些理解不夠的地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假定書上有一道題,有A、B、C三種解法,你預習時掌握了B種解法。上老師把問題提出後,你就會胸有成竹地期待着,看老師或同學是怎樣做的。如果有同學用C種解時,就可以舉手提出你的B種解法,因爲你的解法比較高明,、同學都會向你投來讚賞的目光,你心裏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如果那個同學也用B種解,你會因爲與他不謀而合而高興。如果老師在總結同學們的解法之後,提出了A種解法,你就會感到驚喜不已,心中有頓開茅塞、別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師高明,更加虛心向老師學習,拍腦袋責備自己爲什麼沒有想到這一步,從而提高學習,激起今後預習的慾望。可見,預習後上課不是沒事幹,而是聽有重點,看有“門道”,學有目標,重在思考。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掌握新知識,而且有利於的發展。

如果先不預習,不管用哪種解法解,都認爲對,不會產生上面的情感體驗,印象淡薄。由於盲目的聽課,聽和記本來就夠緊張的了,哪裏還能夠勻出精力來思考理解?更談不上與教師同學比較思路了。

3.預習可以提高筆記水平。

由於預習時看過課本,所以老師講的內容及教師板書,書上有沒有,心裏一清二楚。凡是書上有的,上課可以不記或少記,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課後記。上課時,着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覆提醒的關鍵問題。這樣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有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不知教師板書的內容書上有沒有,從頭抄到底,顧不上聽課,更來不及思考 學習方法指導,失去了許多寶貴時間。後來翻翻書,原來許多內容書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着種盲目性的聽課,大大影響了聽課的效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