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語文課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本文已影響 2.46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課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課教學設計集錦15篇

語文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委、補”等8個生字,會寫“員、青”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願意爲他人服務。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理解爲什麼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

【教學設想】

本課識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採用交流讀與評價讀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我選我”,這是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小學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

【教學過程】

一課

一、質疑課題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質疑,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

2、學生暢所欲言。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3、小組分自然段朗讀。

4、全班齊讀。

三、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想一想,“我選我”這句話是誰說的?我選我幹什麼?

2、再自由讀課文,告訴大家自己讀懂了什麼?

3、指導有感情朗讀。

4、討論交流:

爲什麼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

⑴自由發言。

⑵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進一步體會。

四、創造性的演讀課文

1、師生表演。

2、小組內表演。

3、各組推選優秀“老師”、“王寧”上臺表演。

五、認讀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經和生字成爲好朋友的大聲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師出示生字卡片,生從文中找出它的朋友,並叫出他們的名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出示帶有生字的短文,引導學生讀一讀,鞏固生字。

二、讀課文,回憶課文內容

1、齊讀課文。

2、發表見解:你認爲王寧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三、找優點

1、小組內互相說說同學的優點。

2、集體交流。

3、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優點。

4、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因此,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訓練

1、課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

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

2、學生練習讀。

3、仿照例子說句子:

課件出示:

劉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學生練習。

五、學寫生字

1、小組討論課後“我會寫”中的生字,應該怎樣寫才能寫得漂亮一些。

2、集體交流,互相提醒,教師範寫點撥。

3、學生描紅仿寫。

【板書設計】

愛勞動

王寧有禮貌我選我

關心集體

【教學後記】

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較感興趣。識字放在熟讀課文之後,學生掌握較好。在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時,也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主,從效果上看,二年級的孩子對課文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還應適當進行引導,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從課文延伸到實際生活,讓學生髮現自己以及別人的優點,增強自信心。課後的讀讀說說,在讀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有的同學有時會出錯,應多加練習。

語文課教學設計2

戴嵩身爲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讚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爲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伽俐略敢於挑戰亞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膽識!小小一個牧童,面對地位尊崇的大畫家出現的錯誤,竟然擠進讚歎着的人羣大喊畫錯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從,實事求實,敢於挑戰權威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萬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無法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崇高與偉大。戴嵩身爲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讚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那他是怎麼表現的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畫家與牧童間的故事吧!

二、識字寫字

1.初讀課文找出生字。

2.交流識記的生字。

(1)偏旁歸類識字:

抹-批-拱

慚-愧

(2)加偏旁識字:

區-驅

共-拱

(3)換偏旁識字:

溝-購

繩-蠅

漸-慚

瑰-愧

(4)看字形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聯繫生活識字:價超市裏寫有天天平價。購鎮上的糧站牆上寫有收購玉米幾個字。

3.交流生詞。如:

誇讚

稱讚

讚揚

和藹

慚愧觀賞

沉思

濃墨塗抹

輕筆細描

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2)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3)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用!

(4)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5)畫錯啦,畫錯啦!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抹、擠、拱、批這四個字都有提手旁。寫抹字,把提手旁和週末的末字合起來;寫擠字,把提手旁和整齊的齊合起來;寫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來;寫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賽的比合起來。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邊,但同字框裏面不一樣。價字有三個撇,最後一撇一前兩撇寫法不同。錢字和淺只是左邊的'偏旁不同。

(2)示範指導。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後一筆要圓潤舒展;呆下面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和斜鉤的寫法。購:寶貝的貝字和勾畫的勾字都寫得瘦長一點。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誰知道老師爲什麼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設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這是怎麼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讀感悟

1.初讀,整體感悟。

(1)自讀。課前自主朗讀課文,勾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並用簡短的話寫下你的朗讀體會(可以在課文中批註)。

(2)朗讀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讀和讀書體會。

(3)根據以上交流,再讀全文,想想故事中誰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爲什麼?

2.看圖,重點朗讀感悟。課文的人物對話描寫得很生動,文中還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圖。要充分利用課本,調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發揮學生的聯想,想象來感悟課文,品讀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的人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2)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圖中的故事。

(4)對比,感悟人物品質。戴嵩--牧童年齡不一樣: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地位不一樣:一個是畫家,一個是牧童。生活不一樣:一個畫畫,一個放牛。品質不一樣:一個謙虛,一個勇敢、實事求是。

3.領悟內容,誦讀全文。

(1)學了課文,聯繫你的體會,你想對誰說什麼?如:我想對戴嵩說: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多好。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稱讚的;有錢的人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您又是那樣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我想對牧童說: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你也很會觀察,鬥牛的情形你記得清清楚楚。

(2)帶着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誦讀全文。

三、積累運用

1.一的本領真大。自然數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們漢語中的一的本領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別的詞語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豐富極了,不信,你讀讀下面的.句子:

(1)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戴嵩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的畫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請你舉出這樣的例子,也來誇誇我們漢語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好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讀一讀,看一看,欣賞一下名畫家徐悲鴻畫的馬,你會感覺到什麼呢?給他的圖配幾句話吧。

四、實踐活動

開一個人無完人的故事會。課外懼能說明任何人都不會是完人,都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故事,自己讀一讀,並和同學交流交流。

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

2.華羅庚的故事(《自學成材的華羅庚》)小時候的華羅庚,有一次,讀了一本數學書後,問他的老師:這本書中有站不住腳的地方,我能批評書中的錯誤嗎?老師說:當然可以,就是聖人也有錯誤。

3.漫畫。一位雕塑家公開展出他的藝術品--馬,並懸賞給他指出錯誤的人。許多人紛紛前去,都敗興而歸。一位盲人上前去摸,發現這匹馬的頭是向後轉的,可是馬的脖子上卻沒有皺紋。他的發現讓雕塑家大吃一驚!

語文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8個:竿、葡、萄、紗、藤、獎、勤、爽;積累詞語6個:爬竿、葡萄架、綠藤、勤勞、涼爽;能正確書寫5個漢字:竿、葡、萄、獎、勤,並記住字形。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嘗試讀出人們對夏天的喜愛之情;能背誦全文。

3、能瞭解詩歌內容,從詩的字裏行間中體會人們對夏天的喜愛。

重點和難點:

1、獨立認識8個生字,用有效的方法識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中透露出的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揭示課題

1、比較組詞:復—夏

2、直接出示課題:夏天

3、指名讀,齊讀。

4、師:在你的眼中,夏天是什麼樣的?請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你眼中的夏天。

5、課文是一首兒童詩,採用擬人化的寫法。這樣的夏天又是怎樣的'呢?

二、感知課文

1、聽課文錄音,你見到夏天了嗎?它到底在哪裏?

2、交流、板書:樹上、葡萄架上、牆上、小山坡上

3、學習生字:葡萄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有能力的同學,試着讀流利。

2、學習生字:竿藤獎爽勤。

注意:勤,前鼻音;

爽,知道筆順;

比較:藤——騰。

3、把詞語送入課文,指名分節讀課文。

4、讀了課文,你找到夏天了嗎?它到底什麼樣?

5、交流:我像一個活潑的愛爬竿的綠孩子。

6、我愛爬竿,爬到了哪兒?發生什麼變化?

(1)輕聲讀2、3小節,注意讀出活潑的語氣

爬呀,爬呀,

給樹添上綠葉,

給葡萄架披上綠紗。

爬呀,爬呀,

給牆繞上綠藤,

爬呀,爬呀,

給小山坡穿上綠衣。

說明:

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很重要。目前,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拖音。而本篇課文的文字琅琅上口,又都是簡單句,充滿童趣的場景非常適合朗讀。所以,圍繞“活潑”兩字,教師要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指導。

7、你喜歡這個活潑的孩子嗎?爲什麼?

8、大家都喜歡這個活潑的孩子,都在誇獎他。學習第4節。

注意朗讀指導:我們看她不見,摸她不着。

四、複習與拓展

1、再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背一背。

2、在你的眼中,夏天像什麼?它給你帶來了什麼?

語文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過程與方法目標: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瞭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覆朗讀,體驗感受並背誦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蘊含的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培養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讚頌黃河、讚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教學難點】

聯繫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體味詩歌濃烈的愛國熱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點燃激情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是中華兒女的驕傲和自豪。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筆揮灑激情讚美過它;多少仁人志士爲它拋頭顱、撒熱血;多少浪跡天涯的遊子對它魂牽夢繞。著名的民族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黃河大合唱》曾感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華兒女爲祖國而戰鬥。

今天,讓我們吟誦着《黃河頌》,走進它的詞作者——著名詩人光未然那充滿強烈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心靈世界。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瞭解作者,明確背景

1.作者介紹:光未然,原名張光年,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華縣。1927年在中學年代就參加革命工作。1935年創作了《五月的鮮花》歌詞,1939年到延安後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

2.背景簡介: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着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也積極地投入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中來,他們通過自己創造的形象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爲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

四、朗讀課文,把握情感

1.播放錄音範讀,學生聽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感情。(配樂《黃河頌》)

要求:(1)標出讀不準的'字,不理解的詞。(2)注意詩的節奏,語氣,情感.

2.檢查學生字詞

(1)給下列字注音。

巔(diān) 峯屏障(píngzhàng) 狂瀾(lán) 哺(bǔ)育 澎湃(peéngpài)磅礴(páng bó)

流瀉(xiè) 宛(wǎn) 轉 九曲(qū)連環氣魄(pò) 濁流(zhuó)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澎湃:波濤相擊,激流澎湃,濤如雷鳴。 狂瀾:巨大的波浪。

宛轉:彎彎曲曲地流過。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

搖籃:比喻幼年或青年時代的生活環境或文化、運動等發源地。這裏指黃河是中華民族生存的源地。 滋長:生長,產生(多用於抽象事物)

4.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詩歌。

學法指導:朗讀提示:(1)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2)詩歌分爲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4)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五、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1.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

明確:“頌”字,表達了對黃河的熱愛和歌頌。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無論那個時代,黃河都象徵着中華民族博大的血脈和精神。詩人作爲時代的歌手出現,站在高山之巔,代表英雄的兒女,向着黃河發出了頌歌。

2.請按“序曲——主體——尾聲”劃分詩的層次。

明確:繪黃河(序曲)——望黃河、頌黃河——學黃河(最後四句)。

3. “頌黃河”之前,作者望到黃河什麼景象?由哪一個字統領?統領了哪些內容? 這些景象分別從哪些角度去觀察、描寫的?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明確: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婉轉/結成九曲連環;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岸。“望”字統領,“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岸。” 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象,選擇不同的立足點,對黃河全方位進行描寫: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婉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表現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4.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爲幾個層次?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以“啊!黃河!”爲標誌分爲三層,主要內容依次是: 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的歷史貢獻;其次是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着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衆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他學習的誓言。

5.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詩人借歌頌黃河,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六、佈置作業: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評價反饋。

二、深層探究,合作釋疑

1.詩歌中黃河的驚濤澎湃的磅礴氣勢。爲什麼最後一段要與中華兒女聯繫上呢?

明確: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抗日救國。詩歌最後道出的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2.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麼?明確:朗誦詞提綱挈領的概括出黃河的性格,內容是瞭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3. 作者從哪些方面去頌黃河的?突出黃河對中華民族有哪些貢獻?

明確: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歷史貢獻;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地理優勢;黃河激勵着中華民族——精神價值。

三、研讀探究,賞析語言

1.歌詞主體部分反覆出現“啊!黃河!”起什麼作用?

明確:“啊!黃河!”反覆出現,把詩歌的主體部分分爲三個層次,即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着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怎樣理解“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這句話的含義?

明確:黃河的流經長度、流域面積、流經區域博大,而且又與人類的發源、發展息息相關;黃河九

曲十八彎,百折不回奔向大海,性格堅強,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的象徵。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明確:把黃河比作“搖籃”,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作“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爲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爲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4.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萬千條鐵的臂膀”?

明確:從全句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爲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幹,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品析下面劃線詞語的表達效果。 ⑴(黃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明確:】用“劈成”能夠渲染出黃河貫穿於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氣勢。 ⑵啊!黃河!你一瀉萬丈,??

明確:用“瀉”字可以形象地表現黃河水滾滾奔騰,不可阻擋的氣勢。

6.“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運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強調了人們對黃河的敬仰,更表達人們對黃河深情的依戀,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7.你認爲這首詩的風格屬於哪一種?爲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舉出一二例嗎?

明確: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爲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處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四、拓展延伸,開啓思維

1.請以“啊,黃河”爲開頭,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一段話歌頌黃河。

明確:啊,黃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動着中華五千年文明向前奔騰。 啊,黃河, 你用滔滔河水,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華魂。啊,黃河,你用渾厚的歌聲,唱響着炎黃子孫勇往直前的進行曲。

2.你知道有關黃河的著名詩句有哪些?請說給大家共賞。

明確:有關黃河的著名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九曲黃河萬里沙。 ——劉禹錫《浪淘沙》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3.黃河流域有許多古戰場,你能舉出幾處嗎?你能舉出沿黃河各省區一些著名的石窟嗎?

明確:牧野古戰場、鉅鹿古戰場、官渡古戰場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

五、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主旨:詩人通過讚美黃河,歌頌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表達了中華兒女的堅強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語言特點:歌詞語言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歌詞長短句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韻律自然和諧。

六、佈置作業:研討與練習2題。

語文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8個會認字,會寫9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在微風吹動下,大自然的美麗景象。養成仔細觀察和敢於想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朗讀課文,正確認讀會認字和正確書寫會寫字。

2、難點:從讀中領悟風來了時周圍的情況。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謎語,想猜猜嗎?(課件出示:謎語)有個小娃娃,真是沒禮貌。

見到小樹搖一搖,嚇得樹葉哇哇叫。

見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陽帽。

師:我來讀,你來猜,看看誰最聰明?

師:這個小娃娃是誰呢?

生:風

師:你們猜對了,(課件:揭示謎底)

(設計意圖:學生都很喜歡猜謎語,謎語導入會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熱情,讓學生了解風的特點,帶着好奇心學文。)

師:同學們你們有誰見過風嗎?(指名回答)

生:在樹葉動的時候我知道風來了。

師:恩,你看到的是風使事物發生的變化。你見過風是什麼樣子的嗎?生齊說:沒見過。

師:風是這樣的神奇,看不見,摸不到,但是有些同學卻能感受到它的到來。師: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第7課《風》,去看看葉聖陶爺爺筆下的風是什麼樣子的?(板書課題)指導“風”字書寫的'筆順。第二筆是橫斜鉤。裏面先寫撇後寫點。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請同學們將書打開翻到第45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現在請同學們看看課後認字表裏的字在文中都組了哪些詞?在文中圈畫出來,並大聲地讀一讀你所畫的詞和詞語所在的句子。(設計意圖:語言文字的學習要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漢字的理解,爲運用語言文字做好鋪墊。)

師:誰來彙報一下你都畫了哪些詞?

生:見過 和 但是 知道 波紋 在哪兒 遊戲

師:現在老師把生詞寶寶請出來了你還認識嗎?(課件出示:生詞)生:認識。

師:誰願意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讀一讀?

生讀

師:見過的過在這裏要讀輕聲,請大家跟老師來讀“見過”。“哪”這個字念nǎ,但是後面加上一個兒,就要發兒化韻了讀nǎr,跟老師再來讀一讀.師領讀,學生跟讀.

師:把生詞中的字寶寶請出來了你還認識嗎?請同學們以小組開火車的形式來讀。

師:誰願意來區分一下這三個字(課件出示:到、道、倒)

生:第一個道是到處的到,第二個道是道路的道,第三個倒是倒垃圾的倒。師:同意嗎?很好,他是用組詞的方式來區分同音字的。

師:這兩個字怎樣區分?(和、合),誰願意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呢?課件出示:1和2合

( )作 ( )並

( )平 我( )你

生:彙報

師:不難看出,第一個和不但可以表示和睦、和諧的意思,還可以起到連接的作用,比如我和你,你和他,除了人以外還可以連接什麼?

生:鉛筆和橡皮。

生:桌子和椅子。

生:??

師:你們可真聰明。那麼第二個合則是表示結合到一起的意思,看來我們只有理解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運用漢字。

二、課文分析

師:看來,這些生字寶寶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現在把他們送回到文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將課文讀得更好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首小詩共有幾小結,標一標自然段的序號。

師:誰願意來說說,這篇小詩歌共幾小結?

生:三小結

師:現在老師想請三名學生分別來讀一讀這三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一想你是從哪裏知道風來了。

(設計意圖:學文要從整體入手,所以要讓學生讀整篇文章)

生:分小節讀文。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從哪裏知道風來了。

生:樹葉顫動、河水起波紋、花兒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了。

師相機板書:樹葉顫動、河水起波紋、花兒點頭。

師: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一小節,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此時的風是什麼樣的風?

生:大風

師:說說理由?

生:課文中插圖裏的大樹都被吹彎了。

師:你觀察得很細緻,不過這裏的插圖爲了讓大家更明顯地看到風,畫得比較誇張,可能誤導了你,快讓我們來看看課文,裏面的詞語會給你一些提示。生:我認爲是小風。

師:小風其實就是微風,你從哪看出是微風?

生:顫動,

師:顫動就是隻微微地振動,老師手裏拿了一張紙,吹氣,大口氣吹紙飛起來了,而輕輕吹紙師微微抖動,同學們這就是顫動,所以此時吹過的是微風,誰願意讀一讀試着讀出微風吹過樹葉顫動的樣子?

生讀

師:我沒有感受到樹葉顫動。同學們微微的顫動,風吹得很輕,我們要把“顫動”讀得輕一點。誰還願意來讀?

生讀

師: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微風吹過,大樹抖動着他的枝葉,彷彿在空中舞蹈,多美啊?現在誰願意想象着來讀,讀出你的感受。

語文課教學設計6

一、 設計理念 :

以讀爲本,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讀中體會,抓住關鍵詞句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並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維目標在教學中有效達成。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姿勢、輪流、情況、慢吞吞、注視、熱烈、持久、鼓勵”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英子的內心情感。

3、懂得要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情感變化。

四、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第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凸顯“掌聲”

今天這麼多的老師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示歡迎? 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跟掌聲有關,你們想學嗎?(相機.板書:掌聲 )

二、初讀課文,感知 “掌聲”

1、學生分段 朗讀課文

A、通過預習,哪個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在這個故事中,同學們在一節課上鼓了幾次掌?兩次掌聲前,英子表現是怎樣的?兩次掌聲之後,英子又有哪些表現和變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B、分段讀文

2、抽讀句子 檢測生字

三、細讀課文,感悟“掌聲”

1、畫出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自讀

2、指名朗讀寫兩次掌聲的句子(出示課件)

(1)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指導揣摩帶點詞語,體會掌聲的不同尋常,朗讀好句子。)

A、學生試讀、抽讀、評讀。

B、看到英子站到講臺的那一刻,教室裏的掌聲爲什麼熱烈而持久?

(板書:鼓勵)

(2)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引導自找重點詞語,讀好句子。)

A、指名讀

B、生質疑,師生交流(板書:讚美)

3、指導朗讀描寫英子表現的句子。

師:在這兩次掌聲中英子有哪些表現呢?

A、學生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讀邊用“~~~~~”畫出掌聲之後英子表現的句子。

B、師生交流

C、比較句子: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出示課件)

(1)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抓住“終於”一詞,體會英子心情,讀懂猶豫原因)

(2)在掌聲裏,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出示課件)

(抓住“淚水流了下來”,揣摩英子內心。)

(3)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深化:當英子講完故事的時候,教室裏又響起熱烈的掌聲,此時此刻,英子怎麼做呢?從這動作中你體會到什麼?如果你是英子的話,你會說什麼?

四、拓展延伸,內化“掌聲”

1、朗讀詩歌〈〈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2、在課文當中我們把愛化作了一陣掌聲,其實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心的世界裏。在我們生活當中愛又可以怎樣表達?

3、學了這篇課文,你想給自己佈置什麼作業呢?挑自己最感興趣的去做吧!

語文課教學設計7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

3、正確認讀本課十個生字,會寫七個。

過程與方法:

1、 學生反覆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 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擴大學生閱讀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重難點分析:

讀韻文,想情境,感受那靜謐、和緩、誘人、自然的鄉村風光,激發學生對淳樸的農村生活、對大自然摯愛的情感。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或圖片、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學生齊背上學期學過的《花籬笆》一課。

師:這篇課文給你留下哪些印象?(學生自由搶答。)

師:課文把咱們帶進了那沁着新翻泥土氣息、飄着草木清香的鄉村,多美啊!今天想不想和老師走出城市,再到靜謐的鄉村去玩一玩呢?

小組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江南生活的圖片、照片或資料。 教師補充一些圖片資料,有條件的還可製成課件播放。

師:一位作者還把江南生活寫成詩歌,想不想讀一讀?板書課題。

結合學生的知識積累,調動學生的經驗世界,爲更好地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課前蒐集資料,製成資料卡片,豐富了學生對江南生活的瞭解,喚起學生熱愛鄉村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這一做法,也將綜合學習三中制資料卡片的學習方法滲透、落實到了平時的閱讀教學中。

二、自主合作,讀文識字

1、師:同學們快快打開書,認認真真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朋友,可以,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 (師巡視指導,特別關注識字能力較差,接受較慢的學生)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同桌互讀課文,教師檢查課文朗讀情況。4、去掉拼音讓學生讀課文。5、小組長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檢查組內識字情況,力求做到“組內所有的人認識所有要求認識的字”,全讀對的同學獎給一張小笑臉。

尊重其個性化的選擇,培養其自主識字能力、合作意識及良好的識字習慣。

去掉拼音讓學生讀課文,強化學生對生字的再認。

建立小組評價機制,把檢查識字情況安排在小組內進行,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再讀課文, 讀中悟,悟中讀。 1、 師:剛纔大家讀得可真好!讀完課文以後,你有什麼想法?想說些什麼?

2、學生再次自由讀文,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想法,不要脫離文本。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想象課文情境。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或感受,只要學生能夠自圓其說,有一定的道理,就應該得到肯定。

4、隨機指導朗讀。配樂讀。

5、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畫畫。

6、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這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了學生,既有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於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留給了學生讀書、感悟的餘地。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畫畫,把對語言的感悟變成有形的畫面,使文章主題得到昇華,也是對課文的進一步感悟。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如:編有趣的兒歌來記憶),同時要從漢字的構字特點方面予以指導(結構、偏旁等)。

若遇到學生難認的字可從漢字的起源去指導。

2、書寫指導。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並注意學生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了自主識字的能力。

從漢字的起源去指導,既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又對學生進行了文化的薰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讓孩子課下去搜集描寫鄉村的其它文章。

2、把自己蒐集到的材料整理在“採蜜集”上。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豐富語言積累,發展語感。

語文課教學設計8

【方案一】

〖教學角度〗

說讀──以多角度的“說”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主要教學步驟〗

1、播放配樂朗讀,凝神、靜聽、感受。用概括性語言說感受。

2、自由誦讀:

教師導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詩,也是一幅富有流動感的畫。用描述性語言說畫面。要求展開聯想和想像,具體描繪暴風雨孕育圖、暴風雨迫近圖、暴風雨來臨圖。

3、教師提出“我爲課文配插圖”的創意。學生分組給三幅圖配畫。

4、展示優秀插圖:

用解說性語言說“圖”。解說中,教師設疑探討,如不畫海鷗、海鴨、企鵝怎樣?畫面色彩、比例調配有何特點?三幅圖主體與背景有何變化等,以領悟畫意,探討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義。

5、在理解內容、把握形象、明確手法基礎上誦讀回味。用抒情性語言表達對海燕的讚頌之情。

【方案二】

〖教學角度〗

寫讀──獨立感知課文材料,將個性化閱讀體驗用“寫”進行表達。

〖主要教學步驟〗

1、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激發朗讀興趣。

2、自由朗讀。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和詩味。

3、組織“寫”的層進訓練。分塊操作:

⑴引導對朗讀技巧、語言妙要、手法運用作“賞析式”評寫:

①讀評重點字詞句段,就重音、語速、停頓、層次、情感作標註,寫朗讀要領提示。

②選讀喜愛的語句,揣摩品味,寫“一句話的品評”。

③研討對比、烘托、象徵手法的`妙用。寫“一段話的手法評析”。

⑵就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的“寫”:

①給本文擬寫副標題;

②寫一句話的海燕素描;

③發表一則“海燕的宣言”;

④抒寫海燕(或其他海鳥)啓示錄。

4、寫作,交流。

語文課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計劃: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的文學知識,掌握本文的生字、詞。

2、熟讀課文,初步體會作者所的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的寫法。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的寫法。

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一課,我們學習了《春》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從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機。可以說,一年四季,都有無數可以值得讚美的東西,在冬天,人們也許看到過白雪皚皚的銀白色的世界,那麼,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誰能說說?(指名說出)不同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濟南這個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我們學習了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濟南的冬天》。(板書:《濟南的冬天》)

二、新授:

1、解題及作家、作品介紹。

這是一篇寫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美文。作者——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範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地同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20多個劇本,被譽爲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1930年前後,老舍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爲他的“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青回憶,老舍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爲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第一節《濟南的馬車》、第二節《濟南僞洋車》、第三節《濟南的大蔥》、第四節《濟南的秋天》、第六節《齊大的校園》、第七節是全文的結語),發表在《齊大月刊》歐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雖系節選,但能獨立成篇。

2、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給它們注音、解釋,並學會運用。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溫晴:本課指天氣械極爲晴朗、明亮、溫和。

安適:安靜而舒適。

肌膚:肌肉和皮膚。

出奇:特別,不尋常。

秀氣:清秀、小巧玲瓏。

水藻:生長在水裏的藻類植物。

貯蓄:存放。

澄清:本課指明亮,透明。

空靈:美妙無窮無不可捉摸。

藍汪汪:形容藍得發亮。

3、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研計練習題。

4、就課文不理解之處提出問題質疑。

二、導入

1、作家作品導入。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範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

2、導語

老舍對濟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愛的,一切都有是可愛的,真是一方寶地,一個理想的境界。當們探究課文時,當一幅幅畫面浮現在你的腦海裏時,你將進入那片美的天地。

是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三、正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2、解析文章題目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3、探究質疑:請給文章分段並歸納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討論並歸納:文章可分爲三部分。(劃分的依據是描寫的景物不同)

文章佈局謀篇層次井然。

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讚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段意:寫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細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又分爲三層)

第一層: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層;寫雪後的山景。

第三層:寫城外遠山。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段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質疑:第一自然段怎樣寫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石感情?

討論並歸納:通過三組對比來寫。

(1)北平的寒————濟南的暖

(北平的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

(2)倫敦的暗————濟南的明

(倫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見太陽,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3)熱帶的熱————濟南的溫

(熱帶地方的日光永遠是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濟南有溫晴的天氣。

4、探究質疑:這裏運用對比手法有什麼好處呢?

討論並歸納通過三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由“奇蹟”、“怪事”、“害怕”、引出讚譽“濟南真算個寶地”。文章緊扣這一天氣特點,描繪濟南冬天的景色。

5、探究質疑:“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改爲“沒有風的”行不行,爲什麼?

討論並歸納:沒有風聲不等於沒有風,只是風小而已。如果改成“沒有風”,就不符合實際情況了。由此可見作者的用詞是十分準確的。

四、小結

文章一開頭,就緊緊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晴”這一天氣特點,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下文描繪的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研計練習一。

2、選用教案後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就課文不理解之處提出質疑。

二、導入

1、寫文章爲什麼要學會分析抓住景物的什麼特徵,是怎樣描寫景物的,爲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對自己今後寫作也會有收益的。

2、這節課我們繼續欣賞課文中濟南美好景色語句,並質疑。

三、研討新課。

1、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2、探究質疑:文章第一段寫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第二段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這兩段是怎樣轉過來的?(分析過渡句或過渡段)

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而寫到濟南冬天的山。

3、探究質疑:濟南的山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了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4、探究質疑:作者怎樣寫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討論並歸納:

(1)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用一連串的動詞,烘托出舒適溫暖的環境。

(2)“這一圈小山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安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有感受寫:“面上含笑”“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還寫了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了人們的笑容,更突出了人們舒適溫馨的感受。

5、探究質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雪後的山景的?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間、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了秀美聯社的山景。

6、探究質疑:“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並歸納: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白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7、探究質疑: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辭手法來雪後的山景的?

討論並歸納: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來比喻雪色。

(2)比喻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寫出了雪動人的雪態。

8、探究質疑:第四自然段怎樣城外的遠山?

討論並歸納:用城內的狹窄來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來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9、探究質疑:第五自然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1)水的綠:作者通過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的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10、探究質疑:這段文字還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麼好處呢?

討論並歸納:可讓學生各抒已見。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現出濟南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裏孕育着的朦朧春意。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徵。

11、探究質疑: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

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

一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邊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蘊含着“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

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12、探究質疑:篇末用“這就是濟南的冬天”作結,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

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四、小結

文章佈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第2段開始,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爲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一是直接抒發感情。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如:“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況且”,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補充、追加新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有所增益或補充。這裏“況且……還”連詞和副詞配合,起關聯作用,恰當地組合了要說的意思。

五、作業

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二、三題。

語文課教學設計10

【原文】

鷺鷥是一首精巧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鷺鷥卻因爲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由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在清水田裏,時有一隻兩隻鷺鷥站着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裏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爲鷺鷥設計的鏡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鷺鷥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

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鷺鷥不會唱歌。但是鷺鷥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鷺鷥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

【前言】

《鷺鷥》一課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在教學中,我們提倡孩子應學會這樣的“發現”:發現食物的特點、發現現象背後的本質、發現生活中的美與心靈的感動、發現大自然的祕密、發現情趣,發現細節、發現學習的快樂、發現人生的目標、發現努力的方向。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會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鷺鷥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鷺鷥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寫的方法,體會作者語言準確生動。

5、瞭解作者開頭和結,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建議】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動物世界是一個奇妙世界,同學們能說說你們的瞭解嗎?

2、我們家一同走進動物世界,閱讀郭沫若的《鷺鷥》,感受鷺鷥的奇妙吧

3、板書課題,解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順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理解詞意

(2)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小組彙報交流。

3、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1)關於生字,讀準字音,辨別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詞義精巧、悠然、鏗鏘

(4)關於內容

課文描寫了鷺鷥的外形與優雅的姿態,抒發了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讚美之情。

文章的脈絡:

第一部分(1--3):概括寫鷺鷥是一首精巧的詩。

第二部分(4--8):具體描寫了鷺鷥的美麗色彩和優雅的姿態。

第三部分(9):總結全文,讚美鷺鷥是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

三、再讀課文。

1、學生自讀、質疑問難: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有什麼關係?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2、小組討論交流。開頭與結尾相呼應,文章結構緊湊,更突出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讚美之情。

3、讀課文,感悟。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語文課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瞭解與作者有關的文學常識,識記並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結合時代背景,通過初讀讀內容,精讀品語,朗讀悟情感三個環節來理解主旨,品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讚美,逆境之中也要堅強與樂觀,體會自己生活中生命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主旨,品味文中富有感情的句子和段落,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態度。

教學難點:

生活中理解生命的意義。

教法及教學手段:

1、教學法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開頭以創設情境先聲奪人,調動學生的情感。整節課將以“自主、合作、交流方法最終完成教學任務的重難點。

2、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課件爲輔助教學手段,用視覺和聽覺調動學生裝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明析教學環節。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一個時代一首歌,今天的我們是“陽光總在風雨後”歷史的昨天了有一個歌,讓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你有什麼感想?

2、播放視頻《英雄讚歌》,讓學生從視覺與聽覺上產生共鳴。

師語: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寫到“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好,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回顧歷史,展現在我們眼前的英雄們爲了人民,爲了革命,爲了一個正義的信念,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人民的勝利,哪怕失去自由也會樂觀面對,保持一個革命樂觀的心。堅定正義一定會打敗邪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羅莎.盧森堡的《獄中書簡》,聆聽她心聲。

二、展示教學目標,明確本課任務

三、預習交流

1、字詞交流。

2、資源交流。(對作品、作者及時代背景進行簡介,在此教師強調特定的時代背景)

(設計理念:本課設計爲一課時,所以字詞、資料收集整理由學生預習時完成,教師只起一個輔助檢查作用,時代背景要強調,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及主人公思想的理解)

四、讀、品、悟

(一)初讀。

生默讀課文,概括內容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二)品讀。

生根據問題提示,精讀課文,畫出三個畫面經典語句。

1、“拯救了這條生命我多麼高興啊”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楊絮飄飛的景象,此美景在革命者羅莎眼中具有怎樣的特殊含義?

(三)研讀。

1、師生找出作者情緒最高漲的段落進行賞析。

2、師範讀課文,創設閱讀情境。

3、生朗讀體會作者高尚情操。

4、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

(1)“它要壓倒雷聲,唱亮昏暗”是鳥的感覺還是人的感覺?作者失去人身自由,爲什麼沒有陰鬱的感覺?

(2)“夜鶯的歌聲,像燦爛的銀光,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爲什麼可以這樣形容?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情境地創設有許多,但最有效的莫過於教師示範讀,爲學生引路,指導學生讀出作者要表達的內心情感。合作探究問題只起拋磚引玉作用。爲第三小題:學生質疑引路,學生只有發現問題纔會有所思考,有所收穫。這一環節,也有很大風險:

(一)生沒有問題,

(二)問題過於刁鑽,師答不出。但不管怎樣都要給學生一個機會,給自己的一個挑戰,讓學生明白,只有善於提問,發現問題,才能更好的學習。過程的'價值遠遠大於結果)。

五、小結

作者這樣一個革命者雖然身陷囹圄,卻不悲觀失望,以其細緻的觀察、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情感,以一個革命者博大的胸懷和女性的愛去感受生命的可貴,並寄託了其堅強不屈的性格和堅定不移的信念,這些無不是革命樂觀主義的體現。

六、拓展延伸(任選其一)

1、展示一下你收集到有關作者的名言。

2、請寫出羅莎盧森堡給你的感想。

3.以“生命”爲開頭,寫一段話,展示你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七、作業(任選其中二個)

1、積累: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續寫拓展中的第3題。

3、收集有關革命英雄的事蹟。

語文課教學設計12

一、邊講邊畫,激發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結合本課教材所描述的對象是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我設計採用邊講邊畫的教學方法,使形象的語言文字和直觀的畫面融爲一體,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二、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

識字教學按初讀課文,讀準了字音;講讀課文,理解字義;總結課文,認清字形三個步驟進行。尤其是注意在講讀課文中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例如:通過觀察圖畫理解低的意思;通過活動教具的.演示理解直與彎的相反意義;通過兩次不同的呼吸體會悶的感覺,理解詞義;通過動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將識字教學融於閱讀教學之中,使發展語言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注意聯繫,訓練思維

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聯繫。如:燕子爲什麼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理解。還可問學生燕子是怎麼知道要下雨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燕子的思考過程:蟲子飛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氣很潮溼→所以要下雨。

四、以文悟道,相機滲透

根據課文內容,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動物們互相關心的好品德,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如小魚對小白兔說: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導學生很好地體會感情。再如通過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積極去問別人,教育學生要多觀察周圍的自然現象,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五、加強朗讀訓練,注意形式多樣

對小學生來說,朗讀是體會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反覆朗讀,讓畫面呈現在學生頭腦中,讓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爲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別讀,有集體讀,有分段讀,也有全篇讀,有一問一答的對話式讀,也有戴頭飾的分角色讀,還有引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語文課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正確認讀12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

過程與方法: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讀課文,知道青蛙是有益動物,我們應該愛護它。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教學難點:

採用歸類識字、字謎識字、看圖識字、組詞識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學生)

2、製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詞卡、字卡。(教師)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激趣。

課件出示:“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孩子們,猜猜看,它是誰?(青蛙)

2、揭題: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書:小青蛙)

3、課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導學:同學們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嗎?那就和它打個招呼吧!

(學生齊讀課題)

4、說說你對青蛙有哪些瞭解。

5、青蛙穿着綠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個字表示的是綠色的意思嗎?(青)

6、導入:同學們真聰明!你們看,小青蛙還爲咱們帶來一首兒歌呢!(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文識字

(一)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要求學生仔細聽,聽準你圈畫的生字的讀音。

2、導學:多有趣呀!你們想讀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那該怎麼辦呢?(查字典、問老師、問同桌、藉助拼音)讀完後,請你們把圈畫出的生字、詞讀三遍。

3、檢查讀文。教師相機正音。

(二)隨文識字。

語文課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9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二小是爲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光榮犧牲的小英雄。教育學生熱愛小英雄,學習小英雄。

【教學重點】

重點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本課生字。

難點是有些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

【課前準備】

1、掛圖或投影片。

2、生字詞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八路》講的是一個勇敢的、愛學習的小八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講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課文。

你們知道什麼是兒童團嗎老師告訴你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建立的少年兒童的組織,叫兒童團。參加兒童團的孩子叫兒童團員。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後,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學生注意“王”的韻母是後鼻音。“常”的聲母是翹舌音,韻母是後鼻音。“軍”、“前”、“面”三個字的韻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四、教師範讀:(或放朗讀課文的錄音)

討論: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只要意思大體上說正確就行。)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提問:

王二小正在幹什麼?

(板書:放牛、放哨)

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兩件事同時做,書上用了什麼詞把它們連起來(用“一邊……一邊……”連起來。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兩件事同時做。這麼做不耽誤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監視敵情。)

4、指導朗讀:

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要讀出讚揚的語氣。

5、輕聲自由讀第2自然段:

討論:

敵人爲什麼叫王二小帶路(敵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敵人以爲王二小是個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給八路軍放哨。)

結合學生看過的影視片,理解“掃蕩”。

6、指名朗讀第1、2自然段。

7、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幾個問題:

⑴ 哪個詞語最能體現王二小機智勇敢的精神(“順從”是聽從的意思。“裝着順從”是假裝聽從。這是爲了讓敵人想念他。這樣就能把敵人帶進八路軍埋伏圈,然後消滅掉。)

⑵ “埋伏圈”是指周圍有八路邊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說明周圍都是八路軍,敵人被包圍了。

⑶ 爲什麼稱王二小是小英雄(他爲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光榮犧牲了,所以稱他是小英雄。)

8、指導朗讀:

“王二小裝着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加點的詞要重讀。要表現出王二小暗中喜悅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殺害了……”要讀得低沉,表達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齊讀第5自然段,要讀出八路軍取得戰鬥勝利喜悅的心情。

六、朗讀全文(齊讀、指名讀)

語文課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 瞭解荀況及其主張。

2、 瞭解本文的條理性及運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明白、生動的寫法。

3、 瞭解荀況對於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等的論述,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要,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4、 理解幾個文言虛詞和通假字的用法。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 第一、三兩自然段的教學。

2、 難點:以生動、通俗的比喻爲論據。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一、 導入:

1、新課導入:同學們,也許我們有的同學不能真正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也許我們有的同學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頭看書,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學習荀子的《勸學》,它將告訴我們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鑑。

2、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于山東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爲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誌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二、 課文賞析

1、 師範讀課文。

2、 生自由朗讀,掃清字音障礙。

3、 生齊讀課文,師點撥指導。

4、 生藉助註釋工具書梳理課文。

5、 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已,停止,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鬆,不可以半途而廢。)

開門見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揭示了題旨。

第2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意義。分三層連用比喻,證明學習的重要意義。

(1)青,取之於(從)藍,而(卻)青於(比)藍;冰,水爲(凝成)之,而(卻)寒(冷)於(比)水。(也說明學習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2)木直中(合乎)繩(墨線),輮(烤彎)以(把……)爲(作成)輪,其曲(曲度)中(合乎)規。雖有(又)槁暴(曬乾),不復(再能)挺(直)者(的原因),輮(火烤)使之(它)然(這樣)也。(說明學習可以改變人的習性,使之向好的方面發展變化。)

(3)故(所以)木受繩(經墨線量過)則直,金就礪(放磨石,上磨過)則利,君子博學而日(每日)參省(檢查省察)乎(於)己,則知(智)明而行(行爲)無過矣。(說明學習可以使人增長智慧,提高品德修養。)

正因爲學習有這樣的重要意義,所以“學不可以已”。

第3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這一段運用比喻,從三個側面證明只要善於學習,善於假物,就能使人成爲有才德的君子,然後得出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1)吾嘗(曾經)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肢(踮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看得廣)也。(學、思對比,強調了學習的作用;跛望與登高對比,登高的收穫大。兩例證明利用學習、利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長也,而見者(看的人)遠(遠也看得見);順風而呼(呼喊),聲非加疾(快)也,而聞者(聽的人)彰(聽得更清楚)。(兩例證明利用自然條件的作用。)

(3)假(藉助)輿馬者(的人),非利足(快腳)也,而致(達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遊)也,而絕(橫渡)江河。(兩例證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利用)於(對)物(外物)也。

連用比喻,得出結論: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來本性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生非異也),只是由於他善於利用學得的知識和本領,善於利用處界條件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所以才成爲君子的。

正因爲學習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所以“學不可以已”,不可放鬆。

第4段,闡明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度。這一段也分三層,論述學習必須不斷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於此);積水成淵(深潭),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獲得),聖心(聖人思想)備(也就具備)焉。(積土積水兩喻,從正面強調學習要靠積累,並引出結論:聖人是靠“積善成德’’培養了“聖心”。)

故(所以)不積跬(半步)步,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小流兩喻,又從反面強調了積累。正反對比,闡明學習必須不斷積累。)

(2)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劣馬)十駕(拉車走十天),功在不捨。鍥(刻)而舍(放棄)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雕刻)。(騏驥與駑馬對比,朽木與金石對比,從反正兩面論證學習取決於後天努力,要靠堅持不懈。)

(3)蚓(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泥)土,下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專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鉗),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專)也。(蚓蟹對比,從正反兩面論證學習要專心致志。)

全段由強調“積”,到論證“不捨”,最後歸結到“用心一”。層層遞進,表明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進一步證明“學不可以已”,不可鬆散,不可半途而廢。

6、 老師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

青,取之於籃,而青於藍。(於,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處所,作“從”講;後者引進比較對象,作“比”講。)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於,介詞,引進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構”,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詞,錶停頓,並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知明而行無過矣。(而,連詞,表並列,可不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而,連詞,表修飾,可譯作“地”。)

假輿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 (而,連詞,錶轉折,相當於“卻”、“可是”。)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而,連詞,表順承,相當於“就”、“於是”。)

雖有(又)槁暴(曝),不復挺者(通假字)

君子生(性)非異也 (通假字)

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 (通假字)

7、 學生討論,老師引導歸納文章寫作特色。

①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於瞭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②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後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後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於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後反,有時先反後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③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苟文議論透闢、筆勢雄健的特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