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李將軍列傳》語文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李將軍列傳》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將軍列傳》語文教學設計

  《李將軍列傳》語文教學設計篇1

[課前]

李廣很獨特。一,與韓信比,作戰都很神勇,但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而李廣“飛將軍”則是“善射”,更突出自己個人的勇猛;同是出悲劇,項王更突出其個人主觀因素,而李廣則重寫外在原因,司馬遷更有一番“同病相憐”的苦滋味。前些人物是時勢造就時英雄,而唯“李廣難封”,生不逢時。

除了重點的字詞句掌握,提高自讀文言的能力外,還想在引導的過程中,引《〈史記〉菁華錄》(清姚榮田選評)的精彩點評,以促進學生的思考。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總結積累文本中出現的文言知識點。

2、通過文本的研讀,認識《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述史優秀傳統;

3、通過文本的研讀,探討通過典型事例、生動細節和個性化人物語言表現人物性格的文學藝術特色。

4、通過文本的研讀,深入探討李廣悲劇的根源。

教學重點:同上1、3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吾乃飛將軍李廣也”

一、導入

成語“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出處《藤王閣序》起:(回憶背誦下文)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李廣家族:

1、李信——“秦時爲將,逐得燕太子丹者。”(刺秦五未得,致使秦發兵攻燕。秦將李信追太子丹,燕王斬太子丹頭獻秦。”(見第一段)

2、李廣死後第二年,從弟李蔡因罪自殺。

3、幼子李敢隨霍去病徵戰,功高,懷恨其父李廣之死而擊傷衛青。後被霍去病射殺。武帝辯稱:“鹿觸殺之”。

4、李陵,李廣孫子。服匈奴。

二、學習第一段:

1、學生自讀之。

2、字詞句:

(1)故——(1)老家。“故槐裏。”(2)舊交情。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3)特指舊法、舊典、成例。變化齊一,不主故常。——《莊子·天運》(4)舊的事物。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論語·爲政》(5)原來的,舊時的。軒東故嘗爲廚。——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6)衰老。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7)仍然,還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8)前任的。“故李將軍。”(第四段)

被動句——“首虜,爲流中郎”

“虜”(敵人)、“秩”(俸祿)、“折關”(破關)

3、本段注意兩點:

一,“廣家世世受射”——貫穿全文始終。(《水滸》中不是有“小李廣花榮”嗎?)

二,文帝之嘆惜,如何分析?(《菁華錄》雲:“非謂高帝時尚武而今偃武修文也。文帝時匈奴無歲不擾,豈得不倚重名將?帝意正以廣氣跅(tuo4)馳,大有黥、彭、樊、灌之風,當肇造區宇之時,大者王,小者侯,取之如探策矣。今天下已定,雖勒兵陷陣,要必束之於薄書文法之中,鰓鰓紀律,良非廣之所堪也。故嘆惜之。此實文帝有鑑別人才之處,廣之一生數奇,早爲決矣。”

三、學習第二段“上郡之戰”

1、找學生讀,然後請學生自述故事經過。

波瀾起伏,扣人心絃若此:

突出三個字:略、膽、暇

乃歸

縱馬臥

射殺白馬將

止,下馬解鞍

數千騎;大恐

自射殺彼三人

從百騎往馳

其騎殺且盡

圖略(發不上來)

2、字詞句:

“勒”、“縱”、“陳”、“所”、“虜”、“即”(表示假設)、“用”、“護”(有白馬將出護其兵)、“從”(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走——(1)逃跑。“中貴人走廣”(2)往。奔向某地。“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唐· 杜牧《阿房宮賦》“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使動用法——(1)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2)用堅其意。

四、學習第三段“雁門之戰”

1、學生讀之,注意讀得一張一弛,讀出情境。

2、字詞句:

“絡”“詳”“暫”“騰”

注意讀音——(1)驍xiao1 (2)驃piao4,驃勇(驍勇);驃壯(剛烈健壯);驃駿(剛烈駿逸);驃悍(勇猛) ;驃騎 piàoqí

致——(1)送。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史記·李將軍列傳》(2)招引,招致。致天下之士。——漢· 賈誼《過秦論》(3)求取,獲得。家貧,無從致書以觀。(致,弄到、取得,這裏指買到。動詞。)——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4)表達。聽婦前致詞。——唐· 杜甫《石壕吏》(5)放置。致之死地而後生(兵家用語。將軍隊置於絕境,則將士必爲求生而殊死戰鬥)

因——(1)趁勢。“因推墮兒”(2)於是。“因引而入塞。”

下——(1)遞送。“漢下廣吏”;“下話”(猶言傳話)。(2)歇宿。“徐孺下 陳蕃之榻。”—— 王勃《滕王閣序》

當——判決罪人,斷獄。如:“吏當所失亡多,爲虜所生得,當斬”。再如:“臣知欺大王罪當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請結合本段說明“飛將軍”是什麼意思。

“實懾於其一人之勇,非歎服其御衆之能也。”

五、課下整理課堂所學,並能熟讀課文

[課後反思]

  《李將軍列傳》語文教學設計篇2

【學習目標】

1、感悟《史記》不僅寫出了歷史的真實,也富有文學的詩意;

2、探討通過典型事例生動細節和個性化人物語言表現人物性格的藝術特色。

3、理解司馬遷在李廣身上寄寓的感情。

學習過程

一、走近李將軍

《太史公自序》雲:“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向之,作《李將軍列傳》。”

作者司馬遷以讚頌的激情、錯綜變化的筆法,多層次地描繪了李廣傳奇的、悲劇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萬世。

二、唐人詠李廣

1、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2、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3、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4、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高適《燕歌行》

5、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王維《老將行》

6、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王維《滕王閣序》

三、課前熱身操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 )

(2)吏當廣所失亡多( )

(3)輒分其麾下( )

(4)廣訥口少言( )

(5)以爲李廣老,數奇( )

(6)意甚慍怒而就部(

(7)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 )

8)遂引刀自剄( )

(9)悛悛如鄙人( )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2、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再試找文中其他通假字。

(1)嘗從行,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 同

(2)見廣,以爲誘騎,皆驚,上山陳 同

(3)行十餘里,廣詳死 同

(4)南絕幕,遇前將軍、右將軍 同

3、解釋下列句中劃線字詞。

(1)廣家世世受射 (2)有所衝陷折關及格猛獸

(3)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4)廣暫騰而上胡兒馬

(5)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爲虎而射之,中石沒鏃_____

(7)專以射爲戲,竟死 (8)廣數自請行

(9)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 (10)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

(11)南絕幕,遇前將軍、 (12)使長史持糒醪遺廣

(13)因問廣、食其失道狀 (14)遂引刀自剄

(15)其李將軍之謂也 (16)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四、課堂進行時

1、 整體感知課文(概括各部分內容)

(1)第一部分(從開始到“故弗從”)

(2)第二部分(從“後漢以馬邑城誘單于”到“其射猛獸亦爲所傷雲”)

(3)第三部分(從“後二歲”到“當死,贖爲庶人”)

(4)第四部分(從“太史公曰”到文末)

2、主人公形象(用三個八字句概括李廣優點,並舉例證明之)

3、課堂討論

對李廣的悲劇,歷來有“李廣數奇”之說,即認爲這是他命中註定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4、深入理解

司馬遷在李廣身上寄寓了什麼感情?作爲一個史官,是否應該在寫史過程中傾注情感;從本文可以看出司馬遷什麼修史精神?結合本文,聯繫《太史公自序》的相關內容,談談你對《史記》的認識。

  《李將軍列傳》語文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 能夠流暢地朗讀出課文。

2、 積累文言知識;體會並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素材採集。

3、 瞭解《史記》“貴乎真”的史家傳統。

4、 瞭解李廣,並探討李廣的個性及失敗的原因。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與句子。

2.瞭解作者對李廣的觀點。

【教學難點】

字詞整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對於李廣大家不陌生。在後來的文學作品裏,常常出現李廣的形象:“君不見沙場爭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高適《燕歌行》,懷念愛護士卒的李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懷念李廣)“貳師骨恨千夫壯,李廣魂飛一劍長。”(沈彬《塞下三首》)。那麼李廣究竟有什麼事蹟?

二、文章第1-2節字詞梳理。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叫做】李信,秦時爲將,逐得【追獲】燕太子丹者【的人】也。故【故居】槐裏,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傳授】射【劍法】。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大規模】入蕭關,廣以【憑藉】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子弟】從軍擊胡,用【因爲】善騎射,殺首虜【敵人的首級】多,爲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爲【是】郎,皆爲武騎常侍,秩【官吏的俸祿】八百石。嘗【常常】從【跟隨】行【從行】,有所【有……的事情】衝陷折關【衝鋒陷陣破關】及格【攻擊】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假如】令【讓】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難道】足道哉!”

匈奴大【大規模】入上郡,天子使【派遣】中貴人從【跟隨】廣勒習【部署訓練】兵擊匈奴。中貴人將【帶領】騎數十縱【放馬奔馳】,見匈奴三人,與(之)戰。三人還【轉身】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將要】盡。中貴人走【逃】廣【到李廣處】。廣曰:“是必射鵰者也。”廣乃【於是】遂【就】從【帶領】百騎往【去】馳【追】三人。三人亡【丟】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親自】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爲誘騎,皆驚,上山陳【佈陣】。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馳馬】還【往回】走【逃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現在如果】如此以【憑藉】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殺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爲【是】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上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約數,幾乎】,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假使,如果】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爲【認爲】走【逃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來】堅【堅持】其【他們的】意【想法】。”於是胡騎遂【最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監護】其【他們的】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奔【奔跑】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放】馬臥。是時會【逢】暮【傍晚】,胡兵終怪【意動,認爲奇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爲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半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天剛亮時】,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接應】。

三、文章1-2節內容梳理。

師生共同誦讀,根據課下注釋疏通1-2節的文意研讀探討生活在文景帝時的李廣有什麼人生遭際?他給你的初步印象是什麼?

明確:①名將之後,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強的射技。

②孝文帝時因殺虜多,提爲中郎。

③景帝時,“李廣解鞍惑胡騎”。通過追擊射鵰者、射白馬將(李廣解鞍惑胡騎),表現了他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有勇有謀的名將品質。

④但生不逢時。

四、文章3-7節字詞梳理。

後漢以【用】馬邑城誘單于,使【派】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爲驍騎將軍,領屬【屬於某人領屬】護軍將軍。是時,單于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其後四歲,廣以【憑藉】衛尉爲【擔任】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擒拿】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送達】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放置】廣兩馬間,絡【用網】而【修飾】盛chéng臥廣。行十餘里,廣詳【裝】死,睨【斜看】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霎時】騰【騰躍】而上胡兒馬,因【趁機】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里,復得【遇到】其餘【殘餘】軍,因【於是】引【帶領】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幾百追捕的匈奴追趕他】,廣行取【邊跑邊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交執法官審問】廣吏。吏當dāng【判決】廣所失【損失】亡【傷亡】多,爲虜所生得,當【判決】斬,贖爲庶人。

.頃之,家居數歲。廣家【居家時】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帶領】一騎出,從【帶領】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何況】乃【是】故也!”止【喝令停止】廣宿【留宿】(於)亭下。居無何【過了一段時間】,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後韓將軍徙右北平。於是【在這時】天子乃召【召見】拜【任命】廣爲右北平太守。廣即【隨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躲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中【射中】石沒【沒入】鏃【箭頭】,視之石也。因【於是】復【又】更【再】射之,終【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到】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最紅】射殺之。

廣廉,得賞賜輒【就】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共享】之【他】。終廣之身,爲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始終】不言家產事。廣爲人長【體格高大】,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少言【說話遲鈍,話語很少】,與人居【閒居時候】則畫地爲軍陳【軍陣】,射闊狹以飲【比賽射的遠近來喝酒】。專以射爲戲【消遣】,竟死【一直到死】。廣之將【帶領】兵,(水喝糧食)乏【缺乏】絕【斷絕】之處【環境】,見水,士卒不盡【全部】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寬鬆】不苛【苛刻】,士以此【因此】愛【愛戴】樂(於)爲用。其射,見敵【敵情】急【危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估計】不中不發,發即【就】應弦而倒。用此【因爲這個】,其將【帶】兵數困辱【吃虧受辱】,其射猛獸亦(自己)爲所【被】傷雲【語助詞】。

第二課時

一、文章3-7節內容梳理。

師生共同誦讀,根據課下注釋疏通3-7節的文意。研讀探討,漢武帝對匈奴作戰以來,作爲邊將的李廣有哪些活動和遭際?司馬遷在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這位名將的風采的?

提示:活動-出雁門擊匈奴,傷重被俘、孤身射騎脫險和爲右北平太守的經歷。

遭際-不順。如“當斬,贖爲庶人”,“家居數歲”,“將兵數困辱”,暗含他悲劇性的人生風采。

1、突出寫了嫺熟、高超的射技。

如受傷被俘後奪馬逃脫途中“射殺追騎”;

家居藍田“射獵”;

打獵中,“射石”,“射虎”,“射猛獸”;

平時“訥口少言”,“專以射爲戲”,一直到死。

還用“廣佔騰”飛身躍上胡兒馬,匈奴稱之“飛將軍”,“虎騰傷廣”,“射闊狹以飲”,這些細節生動展示其名將風采。

2、寫李廣治軍簡易,體恤士兵,不愛錢財,是頗受官兵愛戴的將領。(7)

戰鬥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後己,尤其是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們都甘願在他的麾下。

3、看第4段末,探討“斬霸陵尉”,此事件對塑造李廣形象有何作用?司馬遷“實錄”這一事實,說明什麼?

提示:斬霸陵尉,說明了李廣心胸狹窄,公報私仇的特點。

司馬遷筆下的李廣是一個具有卓越才幹和優秀品質的一代名將,但他還是有缺點的。司馬遷儘管用一唱三嘆的情感載體在寫李廣,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觀史實;他不僅沒有用這種情感去捏造歷史,甚至也沒有用這種情感去掩蓋李廣的弱點缺點。由此看出司馬遷感情上的愛憎與史實的敘述是極有分寸的。體現這種“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

二、文章8-11節字詞梳理

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多次】自【親自】請【請求】行【隨行】,天子以爲老,弗許【答應】;良久【過了很久】乃【才】許【答應】之,以【任命】爲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

廣既【不久】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已經】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就】自以【率領】精兵走【疾走】之,而【轉折】令廣並【合併】於右將軍軍,出【從…出擊】東道。東道少【稍】回【迂迴】遠,而大軍行【行之處】水草少,其勢不【不適合】屯行【屯結行走】。廣自請曰:“臣部【軍隊編制】爲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卻】徙【改變】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從小】而與匈奴戰,今乃【才】一得【得到】當【直面】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當先於單于決一死戰】。”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囑咐】,以爲李廣老,數奇【運氣不好】,毋令【讓】當【直面】單于,恐不得【得到】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剛剛】失侯【侯爵】,爲中將軍從【跟隨】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抵抗】單于,故徙【調動】前將軍廣。廣時【當時】知之,固【堅決】自辭(徙並)【自己辭決合併】於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寫信】與廣之【到】莫府【幕府】,曰:“急【趕緊】詣【到】部【軍部】,如書【如文書所說的】。”廣不謝【辭別】大將軍而起行【啓程】,意【心中】甚【很】慍怒而就【來到】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逃】導【嚮導】,或【惑,迷失】失道,後(於)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抓獲】而還【返回】。南絕【橫渡】幕【沙漠】,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自己的軍隊】。大將軍使【派】長史持糒醪【酒食】遺【送給】廣,因【順便】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迷路後的情況】。廣未對【回答】,大將軍使長史急責【責令】廣之【到】幕府對簿【聽審受質】。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是】我自失道。吾今【現在】自上簿【聽審】。”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出征】接【交戰】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調派】广部行【走】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主辦文案的官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全】軍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爲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交給執法官吏】,當【判決】死,贖爲庶人。

太史公曰:《傳【論語】》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上位的人,,自身行爲端正,不下命令人也去實行,自身行爲不正,即使下命令,也沒有人聽從】”。其【大概】李將軍之謂【說】也?餘睹李將軍悛悛【誠懇的樣子】如鄙人【鄉下人】,口不能道辭【不善言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爲盡哀【哀傷到極點】。彼【他】其【那】忠實心誠【確實】信於【被】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樹下自然被人們踩出一條小路】”。此言【言語】雖小【小事】,可以諭【比喻】大也。

三、研讀文章8-11節。

探討這部分寫了晚年李廣什麼樣的人生遭際?造成李廣悲劇結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人生遭際:

寫李廣晚年爲前將軍,跟隨衛青攻打匈奴,最後被傾軋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廣多次請求參戰,漢武帝先是“以爲老,弗許”,“良久乃許之”,說明出戰就不順。 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他本爲前將軍,衛青卻要他出東道,又是不順。而東道回遠,失道被責,更是不順。接二連三的不順,衛青又逼其對簿,李廣乃自刎。)

悲劇原因:

漢武帝嫌他命運不好,不敢重用,(見第9段畫橫線處)貴戚也藉機對他進行排擠。這是人爲的悲劇,暴露出當時社會對人才的摧殘,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說:“李將軍於漢,爲最名將,而卒無功,故太史公極意摹寫淋漓,悲咽可涕。”(《史記鈔》)

四、主人物形象

李廣是司馬遷筆下一個具有卓越才幹和優秀品質的一代名將形象。

李廣有如下優點:

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文中通過李廣的追擊射鵰者、射白馬將,尤其是通過中石沒鏃,突出地表現了李廣這位名將的英武風姿。文中還通過他追射鵰者遭遇匈奴大隊時的勇敢沉着,表現了李廣有勇有謀的名將品質。

其二,仁愛士卒,不貪錢財。他“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爲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在戰場上,每遇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這是極爲難得的優秀品德。

其三,爲人簡易,號令不繁。李廣“訥口少言”,“寬緩不苛”,所以士兵們都願意跟隨他打仗,樂於爲他效力。

但實事求是地說,李廣還是有缺點的',如殺霸陵尉。

五、李廣形象的典型意義及其悲劇的深層原因:

1、漢王朝用人唯私、排擠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廣悲劇形成的直接、客觀的原因。

俗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漢武帝既用之,又陰使衛青掣肘,在人員調配上明顯看出偏私,李廣性情剛烈、脾氣太大,忍不住惡氣,受不了這來自內部的諸多壓力。

2、李廣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劇的重要的主觀原因

透過“太史公敘廣得意處”我們還可以看到李廣本人的另一面,應該說李廣在性格上是有缺陷的,在專制集權的漢武帝時代,處理好與上級的關係、與權貴的關係、甚至是與皇上的關係,顯得比其他任何時候都重要,這對於“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爲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爲戲”的李廣來說應當是一個相當大的難題。研究一下李廣在這方面的表現,不難看出其悲劇的發生並非偶然:

(1)不善言辭(“訥口少言”)、個性太強(“引刀自剄”)、性情衝動(如“殺霸陵尉”)。

李廣的“訥口少言”與霍去病的“少言不泄”絕不相同。李廣不但平時少言,關鍵時刻更加無話,不但無話,還有脾氣,又倔又橫,直如一鄉下老農(“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古往今來,喜歡這樣下屬的上司不會很多。

李廣形象對後世有廣泛的影響

李廣本人由於英勇殺敵、不畏權貴、簡單易從的作風、仁愛士卒的品德,在當時及後世都有廣泛的影響,成爲歷代文學作品歌頌的對象,長久以來一直受到人民羣衆的普遍喜愛和無限景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