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55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4.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課

一、預習探究

(一)引入課題

1.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在愛的海洋裏成長,誰能說說最關心你、與你最親的人是誰?他們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

2.出示圖片,志願軍赴朝鮮圖

同學們,嘹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在響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戰鬥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出示圖片,火車站分別圖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後一批志願軍勝利返回祖國的前一刻,千萬朝鮮人民噙着淚花前來送行,志願軍們也含淚告別,大家都深情地說着這樣一句話──出示課題圖片,板書課題:再見了親人(不打標點)

3.讀課題

① 指名讀課題:再見了親人

② 加標點(板書:,)再讀:再見了,親人

③ 體會:哪一句的感情更強烈些?(齊讀)

4.提問:

①”親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

板書:志願軍

③ 課文中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書:朝鮮人民

④ 他們是親人嗎?不是。板書:不是親人

T:可是…… (出示課題:再見了,親人)

(二)、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1.詩配樂朗誦,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

那是一個現在看來非常久遠的年代……有一天,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年輕的人們拿起了槍奔赴戰場,只爲能有寧靜的生活,無情的戰爭讓人們倒下,但沒有人退縮,哪怕是偉人的兒子 … …平靜的生活又回到了我們身邊,但14萬年輕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邊… …

2.同學們課前也查找了相關的資料,對這段歷史,你們還了解到些什麼?(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

二、合作交流

1.是什麼讓不是親人的人卻比親人還親呢?帶着這個問題學習最使你感動的小故事,選擇你喜歡的讀書的方式,想一想,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爲什麼?能用朗讀來表達你的情感嗎?可以和同桌或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討論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2.學生自學,討論。

3.彙報交流。

你最喜歡哪個小故事?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爲什麼?你能讀讀嗎?初讀課文,

三、品讀體驗

在文中找出“親人”具體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歡的線條勾劃)你最想交流的是哪個故事?

根據學生的順序,來安排三個故事的教學順序。

1.重點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書中爲什麼說是“雪中送炭”呢?爲什麼這樣比喻?( 因爲大娘想戰士之所想,急戰士之所急,若不是他們比親人還親,能冒着硝煙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嗎?)

②戰鬥異常激烈,戰士們已經幾天幾夜沒閤眼了,這時,大娘…… (導讀,盡情讓學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語句)

③”救助傷員,失去孫孫”這一部分,你讀懂了什麼?從哪個詞體會出來?(唯一)指導學生飽含深情的讀。

小孫孫是大娘唯一的後代,唯一的希望。可是爲了救志願軍,大娘卻失去了他。這種情誼豈止是親人,這真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啊!)生讀。

④“您說,這比山好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誰能把這個反問句換個說法?哪種說法好些?爲什麼?(這句話是多麼的親切,又是多麼的熱烈啊!)

八年來,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愛給了志願軍,難怪志願軍們捨不得讓大娘拖着疲憊的身體送了他們一程又一程,於是他們懇切地對大娘說──(學生齊讀)“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志願軍對朝鮮的關心體貼都盡在這一聲聲懇求之中了。

過渡:還有哪個故事讓你感動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詞句。

3.我們在與朝鮮親人告別時,回憶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往事,這一件件一樁樁令人感動的事,無不凝聚着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所以我們稱朝鮮人民爲“親人”;對於他們,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問題?(學生交流)

4、師生共同解決提出的問題。

5.對於比較複雜的問題留到下節課解決。

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1.仔細默讀課文想想文章裏大

大娘、小金花、大嫂三個人的故事都催人淚下,凝聚着他們對我們的深厚情誼。那是不是朝鮮人民就只是這三個人有這樣感人的事呢?(那爲什麼只寫這三個人的事呢?(因爲要寫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記下,只能選擇重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寫全體,這是一種經常用得到的選材組材方法,你們以後寫一次活動,寫景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2.快讀課文想想這三個故事在表達上共同的特點?(開頭親切稱呼親人,中間回憶感人事情,結尾讚頌雙方的深情厚意。)

3、精讀課文最後三段,體會文章感情的昇華

(1).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居住着許許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樣的親人,而且還滲透着我們與親人們並肩戰鬥而灑下的鮮血,還留下了許許多多我們共同浴血奮戰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淚下的事情,無不凝聚着朝鮮人民對我們的深情厚誼。而另一個個讓人泣不成聲的故事,更讓我們看到了志願軍對朝鮮人民的一片赤誠。(投影:英雄圖)

(2).但此時此刻,列車的汽笛長鳴,車輪已經啓動。這是一個激動人心,充滿留戀之情的場面,兩國人民是在捧着一顆顆赤誠的心向最親最愛的人告別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讀讀這三段吧!(齊讀)

(3).師引讀(投影句子)

戰士們登上回國的列車,望着這些可敬可愛的人,望着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志願軍從心底裏喊了聲──投影第一句。

汽笛響了,列車徐徐開動了,戰士們多鄉再看親人們一眼啊!於是,他們只好請求隆隆前進的列車──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車飛快地向前駛去,親人們離戰士們越來越遠了。他們只好揮動手,大聲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結:他們的確不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可他們是比親人還親的人吶!

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他們之間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珍貴的友誼。戰爭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我們彼此的心中切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願中朝兩國友誼永存!(板書)

4、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願軍戰士的口吻,生動的記述了中朝兩國軍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讚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文章的寫作方式回顧。

四、鞏固延伸

關於抗美援朝的資料。

課堂作業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傷員 失去孫孫

小金花 救老王 失去媽媽

大嫂 挖野菜 炸成殘疾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透徹。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學生學習認真,紮實深受感動。學習效果好。

五年級語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瞭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 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並能用“唯一”、“深情厚誼”造句。

3.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會“供、唯、謠、噩、耗”5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歸於盡、代價”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抗美援朝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志願軍幫助朝鮮人民三年抗戰,五年建設,1958年,他們要回國了,朝鮮人民依依不捨,紛紛前來送行,他們握着志願軍的手,激動的淚水不往地流:志願軍握着朝鮮人民的手,幹言萬語涌上心頭,他們發出深情地呼喊:親人,再見了!再見了,親人!(板書: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寫的。

問:“親人,再見了”與“再見,親人”有什麼區別呢?等課上完了咱們再來討論、解答。

二、自讀課文,完成作業。

1.把這篇課文分爲兩大段,想一想爲什麼要這樣分。

2.學會五個生字:供、唯、謠、噩、耗。

3.說說這幾個詞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歸於盡、代價。

三、檢查討論作業。

第1題:課文按主要敘事和主要抒情分爲兩段,第—大段三個自然段的結構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據是自然段歸併法。

第2題:提供多音字,讀g6ng;謠(yáo)隨口唱出的沒有伴奏的歌:噩耗( è hào),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題:釋文見“資料拾闕”部分。具體檢查步驟爲:在哪裏出現(讀一讀帶有這個詞語的句子),字、詞典上是怎麼說的,課文中的具體意思。(這4個詞語爲第一大段的重點詞語,通過4個詞語的檢查討論.使學生了解這3個自然段的內容。)。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指讀、齊讀、試背第二自然段,指導背誦的方法——按結構線索記憶:請求——回憶——安慰。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4。

2、看拼音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採用“舉一反三”法學習第—大段,瞭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學會3個生字“跺、萊、挎”;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課題是“再見了,親人”,那麼,“親人”指誰呢?課文寫到了哪些親人?(板書:志願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舉“—”學第一自然段。

1. 指讀(讀出親切、勸慰和感謝的語氣)。

2.梳理,給這一自然段分爲3個層次。並說說每個層次各對大娘說了什麼。(第一層中“勸”,勸大娘停住送別的腳步,勸大娘別擔心,“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媽媽;第二層是“憶”,回憶大娘爲志願軍做的事,具體說了兩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孫子:第三層是“頌”,讚頌大娘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這一自然段有一個詞語“雪中送炭”,詞面我們都知道是下雪的時候送來了炭。那麼在這一段中,“雪”“炭”“送”分別指什麼?(雪:供應困難、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勵、關懷與愛:送:帶、頂、冒、穿、送)(板書送打糕昏倒路旁)

(2)這一自然段還有一個詞語,“唯一”。爲什麼用“唯一”這個詞?(兒子、兒媳和家裏的'其他人都戰死了,只剩下這麼一個親人)。大娘爲什麼爲救傷員而不顧自己唯一的親人?(板書:救傷員,失去孫子)

4、感受反問句的作用。

這位老大娘是志願軍的親屬嗎?可是爲了志願軍戰士,她卻付出了這樣大的代價,在大娘的心中,志願軍戰士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志願軍戰士在心裏深情地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是不會忘記的。課文是這樣說的嗎?(對比: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板書:比山高,比海深)

三、齊讀第二自然段.

1.自讀。比較與第—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何相同,在話別對象上有何不同,該用怎樣的朗讀語氣(親切、關懷、鼓勵的語氣)。

2.你能根據第一自然段的板書,補上這一自然段的板書嗎?

3.根掘板書,說一說這一段的內容。

(提要:小金花爲救偵察員老王,不顧生命危險,失去媽媽沒有落淚,和志願軍分別的今天卻落淚了,她把志願軍看作是比媽媽還親的親人,即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

4.小結本段寫法:勸憶頌。

四、放手自讀第三自然段。

1.補充板書。

2.指導朗讀:用關切、敬重的語氣。

3.檢查3個生字:跺、萊、挎。

五、依據板書,總結昇華,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

附:板書

再見了,親人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比山高

大娘

志願軍 救傷員 失去孫孫 比海深

金花 救老王 失去媽媽 剛強 流淚

大嫂 挖野菜 失去雙腳 代價

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永垂不朽

六、作業。閱讀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業:

1.選擇加點字正確的注音,打√。

深情厚誼(yl yì) 挎着籃子(kuā kuà)

血泊(p6 b6) 嫌(xián yán) 架着(jiá jià)

2.將第三自然段劃分爲3層。

3.按“起因、經過、結果”分別用6個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 )。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二段,進一步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能用“唯—”、“深情厚誼”造句:能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

教學過程

一、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主要是敘事的話,那麼接下來的3個自然段是什麼?抒情。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是在車站與朝鮮親人話別,那麼後面這3個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麼地方呢?———列車上。

二、藉助配樂(火車啓動,緩慢離站),教師引讀:朝鮮人民爲志願軍付出了血的代價,志願軍爲朝鮮人民的抗美救國流血犧牲,在朝鮮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優秀中華兒女鮮血灑落,黃繼光、邱少雲,其中也有包括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大兒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願軍眼裏,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朝鮮人民眼裏志願軍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列車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別。隔着鴨綠江,從心底裏高聲呼喚——(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列車隆隆向前,戰士們還在訴說着自己的;心願——(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兒,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車越駛越遠,戰士們從心底發出呼喚——(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三、討論:爲什麼課題“再見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難以忘懷的場面)

四、分角色或輪讀全文。

五、作業。

1.將文中有關的反問句改爲陳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五年級語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 瞭解課文寫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抒發了志願軍對朝鮮人民的深厚情誼,能有層次地讀出課文中的感情變化,正確地表達志願軍與朝鮮人民惜別的依依深情。

2. 學會“役、暫、糕”14個生字,掌握“難、累、盡強”等多音字,會讀寫“硝煙、噩耗,崎嶇”等詞語,理解它們的意思,能聯繫上下文說說“雪中送炭、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的意思。

3. 能通過朗讀體會反問句的作用,並能把反問句改寫爲陳述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志願軍與朝鮮人民的依依深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範讀課文,導入新課

⒈板書:【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⒉簡介課文特定的時代背景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的情景。

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組成,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年10月乃日開赴朝鮮,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打敗了美國侵略軍及其幫兇,迫使美國於1953年7月刀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了字。停戰以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了朝鮮的戰後恢復和建設工作。在完成了祖國人民賦予的光榮任務後,於1958年10月全部撤離朝鮮。

範讀課文,並請同學們思考問題。文中是誰對誰說“再見了,親人”?

(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時朝鮮人民說“再見了,親人”。)

二、自學課文

⒈出示自學要求:

⑴讀通課文。

⑵完成課後練習3,然後同桌交流。

⑶課題中的“親人”是指誰?

⒉自讀課文(10分鐘)

⒊交流自學:

回答問題:課題中的“親人”是指朝鮮人民,大娘、金花、大嫂是其中的代表。

三、導學

⒈指名讀1-3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大娘、金花、大嫂爲志願軍戰士作出的犧牲,付出的代價。

出示填空:

大娘:爲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金花: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__________________

⒉學習第一節,按“勸慰——回憶——抒情”把第一節分爲三層,並指導朗讀,體會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的深情。

⒊用學習第一節的方法,學習第二、三節:

學習方法:⑴默讀分層;

⑵朗讀體會;

⑶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

⒋分小組自學4-6節,討論該怎樣朗讀。

四、總結

⒈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⒉課文抒發了怎樣一種感情?

板書出示: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抒發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 用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深厚情誼

鮮血凝成的

五、完成課後習題

六、佈置作業

⒈抄寫詞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