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熱門】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67W人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如何喚醒學生、感染學生?

好久不來了!人啊!一旦鬆懈了勤奮的腳步,就會越來越懶!

這些天在構思《扁鵲治病》的教學設計。當我“絞盡腦汁”終於完成了教案之後,卻無意間又重溫了被遺忘很久的一本書《竇桂梅與主題教學》。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嚇一跳!其中她談到“如何喚醒學生、感染學生?”這一節時,這樣寫道:

“教者的作用顯得至爲重要。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進行不同的情感儲備和調動——悲喜哀樂,酸甜苦辣;教師必須讓自己、讓學生通過文字“怡情養性”,讓性情在“怡養”的狀態中健旺起來。可以打這樣的比方:如果說教材是“泉眼”,課堂就是一條有待引發出來的生命之河。既然是生命之河,“河水”的狀態一定是恆溫的,而不是忽冷忽熱的。爲了這條河的暢通與靈魂,教師還要爲它修築“岸”或“橋".有了岸的“約束”,橋的“搭建”,孩子們才如這生命之河中的生靈——水草豐茂,魚蝦成羣,與天光雲影共在這源頭活水之中暢遊”。

“教師和孩子在一個良好的氛圍裏完全沉浸於學習之中,教師的.激情並不在於渲染,也不是教師的刻意追求,激情只能緣於一種真實人的外露。那就是,無論什麼性格的教師,其眼睛裏流露的一定是對學生對語文的熱愛——而這,就是他(她)個體化的激情”。

“聽過太多的優質課,每次都能感受到熱鬧、喧譁,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

我常想着:語文課堂,我們到底應該留給孩子們什麼?是能力,是伴隨着他們一生的學習、生活的能力!這個答案今天再一次得到了理論提升!我也會朝着這個方向走下去!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實錄:

一、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生活中你有過歷險的經歷嗎?和我們共同交流一下。

生:到一個無人居住的空屋子去探險,裏面黑洞洞的,感覺很害怕。

生:……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俄國著名作家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佳作《跳水》(板書)(齊讀課題)

師:你們預習這篇課文了嗎?今天老師想給同學們朗讀這篇課文大家想聽嗎?(師範讀課文,學生聽得非常投入)

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被文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

師:誰能簡單說說你的感受。

生:當老師讀到孩子走上橫木的時候,我的心都懸起來了。

生:我感到很緊張。

生:我認爲船長很聰明。

生:老師,你讀得非常有感情。

師:謝謝你的鼓勵,其實不只是老師讀的好,更重要的是作家寫得好。你們想認識一下文章的作者嗎?

師:同學們找到有關托爾斯泰的資料了嗎?

生:一位查到資料的同學和大家交流。

師:我們要向這位同學學習,有一些文章通過查找資料會幫助大家理解文章。托爾斯泰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希望同學們有時間去找找他的作品讀一讀。去感受大師的風範!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生帶到有聲文本中。)

 二、 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師:感謝大師留給我們的佳作,讓我們來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帶生字詞的句子,或者你讀起來有困難的地方反覆讀幾遍。

(學生自由朗讀)

師:老師在巡視的時候,聽到同學們都讀得很投入,但是還有幾個同學,沒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老師模仿孩子面無表情的讀,目的是培養學生每一次閱讀都能帶着自己的感情去讀。)。我們再來讀讀,這次要把文章讀得流利。不動筆墨不讀書,讀的過程中,還要把不理解的詞語或者不懂的句子聯繫上下文去理解,可以寫一些關鍵詞,自己不懂的也做個標記。

(學生自己閱讀,閱讀後,用了默讀或瀏覽的方法,把給文章做批註。)

師:剛纔同學們用了兩種方法來來閱讀,爲了把文章讀流利,同學們大聲朗讀,在聯繫上下文弄懂詞語的時候,用的默讀或瀏覽的辦法。看來後兩種方法更利於思考。下面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不懂的地方小組同學看能否幫助。組內不能解決的,記錄下來。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收穫吧。“指名讀第各段,(師生評價朗讀的是否流利。很多同學在評價的時候關注了是否有感情,這裏教師把握不把感情是否到位做爲評價的主要指標。)

生1:我在第一段中理解了風平浪靜一詞,形容海面很平靜,所以大家纔有心情在船上逗猴子。

生2:猴子在人羣裏鑽來鑽去,我知道這隻猴子很好玩。

師:有不懂的詞語嗎?(學生沒有舉手)那老師想問,你們知道放肆的意思嗎?(原來以爲學生會對這個詞語提出問題,但是沒提出,所以教師拋出這個問題)

生1: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生2:不受拘束,很沒禮貌。

師:因而,你怎麼理解,可能難了點,你能換個詞語嗎,

生:所以。

生:因此

生:於是

師:能說說因而在這裏起了什麼作用嗎?

生:連接的作用。

師:對,起到承接上句,引起下句。同學在表達的時候,也要學會用這樣的關聯詞語,能把文章寫得更明白。

生:老師我不明白眼巴巴是什麼意思?

(老師認爲孩子應該能聯繫上下文解決這個詞語)

師:你能試着說說嗎?

生:(很不自信)我認爲是沒有辦法。

師:說得太好了!(剛纔的同學很自信,也很高興地坐下。)

生:老師還可以換個詞語,眼睜睜的。

師:真好,同學利用換詞的方法也可以解釋我們說不太清楚的詞語意思,但是一定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生:老師,什麼是桅杆?

師:同學知道嗎?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插圖,你能在圖上找到什麼是桅杆嗎?(教師看到有學生在圖片上圈了一大片的地方,把帆也畫到桅杆的範圍裏了。)

師:請小組裏的同學相互指指,到底哪裏是桅杆,

生:是船上的的那根最高的木頭。

師:誰能不看書,到前面寫一個桅杆的桅字?

(很多學生舉手,我叫了一個平時成績很差的學生到前面來寫。那個同學寫得非常正確。)

師:老師問你,你是怎麼記住的。

生:我剛纔讀的時候,遇到生字詞就多讀了幾遍,就會了。

師:以後就這麼讀書。你的收穫會更大!

生:老師這個字很好記,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個危險的危。

師:剛纔同學們看圖的時候,知道桅杆是用高高的木頭做成的。利用形聲字記憶也是個好辦法。

(高年級如何處理生字教學,我認爲應該從文本入手,在讀中自主識字,教師不是完全不管,應該把易錯的字,不好理解的字詞單獨抽取出來,給予適當的指導。)

生:老師,我不明白失足是什麼意思。

師:誰能說說是什麼意思?

生:是因爲橫木很窄。沒有放腳的地方。

師:課文中是怎麼描寫的呢?

(學生讀文,)

師:這回理解了嗎?

生:老師,孩子的爸爸爲什麼要開槍呢?

師:這個問題留到下節課來解決。

師:還有不懂的詞語嗎?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在書中找到課文中講了幾個角色,說說他們之間的關係。

(學生默讀思考)

生:彙報教師相機板書。

水手拿猴子取樂(發生起因),猴子逗孩子。是孩子追猴子(發展),失去了理智,發生了危險(高潮),船長用槍逼着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了船,化險爲夷(結果)。

師:你能用幾個詞語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說說故事的情節嗎?

學生結合板書來複述文章的故事情節。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師:我們繼續學習《跳水》一課,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些臺階,這和我們要學習的文章有關係嗎?

生:這個圖表示這篇文章是一步步走向高潮的。

師:誰能說說是怎樣走向高潮的。(學生說,教師在臺階的上下板書水手逗猴子 起因;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發展 ;孩子遇險 高潮 孩子得救 結果)

師:這個故事分爲幾個階段?老師請幾名同學讀讀各部分,你認爲讀到哪裏就讀到哪裏。

(學生在起因的這個階段沒有異議,但是發展和高潮階段出了分歧,浪費了大量時間。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就是幫助學生理清結構,按照事情的先後順序記敘文章的方法也是學生要學習的寫作方法。新課程的語文教學屏棄了分段概括段意的教學方法,這個處理,讓孩子對文章的層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特別是明確了文章中有些段落爲了上下承接,可能既有上部分的內容,又有下部分的內容。教給學生要看這段重點寫的是什麼,學會承上啓下的寫作方法。)

師:快速瀏覽,思考:文章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裏?

生:孩子遇險的部分,

(其他學生也同意這時有學生舉手)

生:我認爲是孩子得救的部分。

師:我們都喜歡完美的結局,每個人都有最美好的願望,老師非常理解你,相信大家也都喜歡這個地方。是嗎?孩子遇險的部分是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那麼孩子爲什麼會走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請同學們獨立思考,並在書上做注。完成後小組內互相交流個人收穫。

(1、學生自主讀書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收穫。

師:孩子爲什麼會走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

生: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都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和爪子撕,)

師:誰能來讀讀作者描寫猴子的句子,有什麼特點?

(一名學生站起來讀的時候,讀得很平淡)

師:我還想請一名同學來讀,誰能說說爲什麼?

生:她讀得沒感情,

師:老師沒這樣說,你認爲她讀得沒感情,那你能有感情的讀讀嗎?

(生讀得也不是很很有感情,)

師:(我馬上問先前讀文章的女孩子。)你同意剛纔同學的對你的評價嗎?)

生:我不同意。

師:你能再次讀讀嗎?

(那個女孩子這次是感情飽滿地朗讀了課文中描寫猴子的句子,讀罷全體同學和聽課的老師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個環節的處理,自己認爲是整堂課中最精彩的地方,如何指導朗讀,不是教師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去指導學生,而是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對文本的解讀。這個延時的二次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對於其他學生也是潤物無聲的影響)

師:剛纔這位同學精彩的朗讀,讓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情不自禁的給予掌聲。這些描寫猴子的詞語大家發現有什麼特點?

生:用了很多動詞。

師:這些連續使用的動詞,對文章的表達起到了什麼作用?

生:很生動地把猴子氣孩子的樣子描寫出來了。

生:孩子才一步步走上了橫木。

師:也正是因爲猴子的樣子激怒了孩子。這時孩子是怎麼想的?

生: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丟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這隻可惡的猴子,奪回帽子,絕不能輕易便宜了它。這時的孩子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生:氣極了。

師:文章中用的是“氣極了”爲什麼不用“氣急了”

生:氣極了表示孩子生氣已經到的極點。而氣急了雖然也很生氣,但是沒有氣極了更生氣。

師:這時候的孩子處境怎樣,能找出文章的句子來讀讀嗎?

生: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生感情朗讀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

②從“桅杆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腳底下就搖晃起來”(學生在聽朗讀的.時候體會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指導學生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去理解當時的危險狀態: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師: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

生:(萬分危急、心驚肉跳、膽戰心驚、危在旦夕……)

師:看到這裏你感到緊張嗎?你想救他嗎?你想用什麼辦法救孩子?趕快想辦法,時間可不等人啊!(學生各抒己見。這裏孩子對於方法想很多,都被學生自己當場否決了)

師:這些辦法實際上都不能行,那麼在危急時刻,船長也就是孩子的父親是怎樣做的? (指名讀課文)

師: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

生:不會,

生:船長拿槍本來是打海鷗的。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讀讀父親的話,爲什麼父親這樣說呢。

生:如果不這樣說,孩子可能會馬上失足掉到甲板上。

師:你對船長的舉措有什麼想法。

生:船長太聰明瞭。

生:自己的孩子遇到了危險,卻沒有害怕,想到了辦法。

師:正是船長臨危不懼,才讓孩子得救了。齊讀最後一段。

師:“四十秒鐘以後――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裏互相矛盾嗎?

生:每一秒鐘對於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決定着孩子的生命。所以人們救人心切,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

師:學習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生:這篇課文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不要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

師:當孩子慢慢醒過來,你想船長會對兒子說些什麼?水手們又會對孩子說些什麼呢,孩子會怎麼說呢?請同學們回家想想,並寫下來。

課後反思:這是我和徒弟同上的一節課,同時也是結合學校的校本教研中的問題:“如何上好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如何幫助學生學會讀書”這一研討主題進行的教學研究課。兩課時進行下來,感覺課堂確實是現實的,的確讓我思考了很多問題。

反思之一:關注課堂生成是把雙刃劍,很多課堂上生成的東西,比數學課更難駕御。尤其自己是個非常感性的人,可能會針對學生的思考,改變原有的教學預設。這可能有兩種結果,其一:是師生共同經歷了一次無法預約的精彩,比如處理學生閱讀描寫猴子的語句時的二次評價。其二:可能這樣的處理會讓其他環節的時間處理相對緊張,削弱其他教學重點的把握。

反思之二:兩課時我都沒有按預案完成,我在思考我的問題出在哪裏。我想做教師的都有這樣的通病,就是生怕講少了。我這節課也是這樣,儘量想給老師呈現更多的我對閱讀教學的理解。導致第二課時中的後半部分處理的比較粗糙。所以在教學中,無論課堂學生的思緒飄到哪裏,都要把握課堂教學的幾個目標。而且目標要準確,切記過多,否則就會哪個也落實不了。語文教學的目標不是一節課都能盡展,要根據單元,根據整冊教材確立長遠的訓練目標,這樣,長短目標相結合,把對孩子的語文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

反思之三、第二課時前面的臺階式的板書是我臨上課前決定加進來的,在這裏爲的是讓學生體會文章中按照事情的先後順序,是怎樣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這個部分大概用了3分左右,到底這樣的呈現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也歡迎讀帖的老師能給予評價。

反思之四:課後交流時,有老師問我,怎樣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孩子學會過渡,我把自己對第一自然段中對因而和放肆的處理,和老師們做以交流。因而是句子與句子的過度。“因而更加放肆”一句是對上下兩段的一個過渡。下面的段落對猴子是如何更加放肆的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宋老師還提到她的作文教學中,要學會留茬。其實這個“因而更加放肆”就是留給下段的茬。

反思之五:交流中給老師們感受最大的是,我給予學生了廣泛的思考空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有一個學校聞名三“不”的學生(上課不發言,不寫作業,不聽老師話)在這節課上表現了從未有過的積極性,不但發言,而且還提出了幾個很關鍵的問題,比如:眼巴巴,失足是什麼意思?這些關鍵詞對理解文章非常重要。其實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要看我們的問題如何設計,如何引領學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帶着一顆童心走進課堂,走進孩子的心靈。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學校正在進行作文教學研究,研究的課題是“課堂教學中利用記敘文的讀寫結合點,提高學生自主習作本事的策略研究”,於是,本次教研組內做課,圍繞研究課題,我進行了習作教學的嘗試。

本次教研,我教學的資料是仿照8課《將心比心》第二自然段的寫法,學習把資料寫具體。

教學的目的是:

1。瞭解作者經過描述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把資料寫具體的方法。

2。仿照作者的寫法,運用神態、動作、語言的描述,把一個情境中的人物寫具體。

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明確目的、分析寫法、學生修改習作片段、師生評議、再次修改。

一節課上下來,在這幾方面有一些想法:

1、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指導纔有實效。提前佈置了讓學生寫片段的練習,我大致看了學生選擇的資料後發現,學生選擇父母偏心資料比較多,父母溺愛的孩子的資料比較新穎,於是在課堂上打算重點指導這兩個資料。當課堂教學時發現,三名學生彙報的都是“家長嚴厲”這個資料,於是我立即想到,調整教學預設,把原先的話題調整爲“反映家長嚴厲”的資料,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指導語言神態的描述,第二層次指導動作的描述,第三層次進行細節指導、修改。經過這樣的調整,發現學生能夠深入思考,運用學過的方法修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讀寫結合訓練應當貫穿在每個課堂中。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個難點,單憑教師的講解,方法講得再明白、再透徹,學生不實踐,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應當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抓住可練之處,讓學生仿寫、哪怕僅僅是一個詞語、一句話,也要讓學生真正的練一練,日積月累,作文水平必須會有所提高。

3、學生的語言表達還應繼續訓練。我班的學生,不善於表達,回答問題想“擠牙膏”,擠一點,出一點,甚至不會回答問題。這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當不斷訓練,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喜歡錶達。

一節課的教學後,教研組內教師以及郎校長的指導,使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思路也更加明確了。

經過深入反思,我發此刻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還有很多問題不明確。

1、教學目的不明確。我的目的是指導學生寫人還是寫事?8課第二自然段的資料主要寫了一件事,經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把事件寫具體。而我的教學目標是仿照作者的寫法,運用神態、動作、語言的描述,把一個情境中的人物寫具體。所要到達的目的與文中第二自然段呈現的資料是不合拍的,所以導致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不明確的,所以,教學的資料比較亂。我想,對教學資料中的環節可這樣調整:第二自然段講了什麼?你從中體會出什麼?是怎樣把資料寫具體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述)你仿照這個方法,把你想寫的一件事寫具體。把聯繫的資料定位在“把一件事寫具體”。

2、進行寫作理論知識的學習,明確記敘文的相關知識,學習如何指導學生寫作,把理論知識加以實踐,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設計出清晰的教學思路。

作文課題是一個長期研究的重點資料,經過教師們的研討,我收穫還是很大的,在今後讀寫結合的研究中,我還會不斷研究,使作文教學落到實處。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啓發學生走向大自然去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先讓學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制定春遊的方案。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與夥伴之間共同合作的精神,並能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建議,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最後形成一致的意見,這對培養學生合作和交往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

教學過程基本上可以參照課本中設計的幾個步驟來進行。

教學時,可以先分小組,可以是學生自由組合,也可以由老師統一劃分。分組後對組內成員要做好明確分工,如誰來主持,誰來負責記錄,誰負責彙報等。

爲了使小組討論的結果能準確的反映,可讓學生製作一份表格。

各小組彙報後的評議。要求學生虛心聽取各小組的彙報,並進行比較,推薦時要說出充分的理由,這又是一個交際的場合。應針對學生交際時的語言是否規範、說得是否清楚加以點評。

最後把大家的意見統一起來形成班級的春遊方案。

【習作】

本次習作的要求是觀察一處景物再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要按一定順序,內容具體,語句通順。在上學期的作文訓練中,曾安排過寫一處景物的內容,這次應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一步,特別是要求按一定順序把景物寫具體。

本次習作教學可參照下列步驟進行:

1、事先佈置學生去實地觀察一處景物,提出觀察的基本要求。

2、觀察後認真思考:準備寫哪一處景物?這一處景物有什麼特點?按什麼順序來寫?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要把觀察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

3、相互交流:

分小組或在班上相互交流自己的構思,在交流中得到相互啓發。

4、擬寫草稿,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優點和問題,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作中指導。指導的重點一是寫具體,二是按一定順序寫。

5、部分學生完成後,可選一篇較爲典型的文稿做點評,肯定優點,指出問題,然後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習作作一次修改。

【我的發現】

這一次“我的發現”以對話的`方式對本組課文表達方式作了回顧和總結。安排這一內容的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表達方式繼續深入思考,並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達特點。教學時,可讓學生思考例句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再說說這組對話的大概意思,懂得了什麼。接着可讓學生回憶本組課文,從文中找一找,去發現寫作上還有哪些特點,把這些特點跟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體會這種句式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排比的修辭知識不必講給學生。

【日積月累】

1、教學建議:

這裏選編了5句有關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只要求學生通過誦讀懂得大概的意思。在初步感知後,可讓學生反覆誦讀,直至背誦,還可通過抄寫,幫助記憶。

2、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