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熱】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32W人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在學習了《識字三》的基礎上學習《識字四》,孩子們似乎已經對我的教學流程很瞭解了。先是瞭解偏旁的演變過程,再學習帶有這些偏旁的字詞。知道這些字的意思都與偏旁有關。學生對字詞的意思也掌握的很好。只是對“東海、黃河、長江”不太瞭解,雖然第一晚上還讓他們回家查閱了資料。

後來通過我的講述,他們瞭解了長江是第一大河,黃河是第二大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在補充習題中,他們也能學以致用。說明小朋友聽得是挺認真的呢。值得表揚!呵呵。這篇識字學完,還補充了幾個成語,比如說表示冬天寒冷的: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寫黃河長江的:波濤洶涌、翻江倒海等,小朋友們也聽的很認真,我想平時堅持能積累一些成語,對他們以後的寫話也是有幫助的。對於一些本身就優秀的孩子來說,多積累成語、句子,能讓他們出口成章呢。期待吧。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在媽媽生病時,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利用鏡子反光的原理,創造了光明,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分體現了愛迪生的智慧。同時也告訴人們遇事要積極動腦動手。

這節課是新授課的第二課時,在孩子們已經讀通讀順,初步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我首先確定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1.複習本課已學生字,學習、理解生詞呻吟。會寫四個生字。2.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文本,感受當時情況的緊急,和愛迪生在緊急關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其中,第2點爲本課教學重點。而對愛迪生想出的辦法,我們的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而如果理解不了,就無法體會到愛迪生的智慧。所以,我把體會愛迪生的智慧設定爲本課教學重中之重的教學難點。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並着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積極倡導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自我感覺,這節課是生動的,開放的,充滿着生命的活力。

一、自主探究,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複習導入之後,我給學生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手術明明是醫生做的,爲什麼醫生卻說,孩子,是你用智慧就了媽媽!這個問題給了學生探究的空間,也激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還給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權力。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自由尋找答案,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同樣,在識記生字時,我也讓生自主記生字。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記住生字,這也同樣培養了學生的習能力。

二、角色體驗,注重朗讀能力的提高。

朗讀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能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通過朗讀訓練,能培養學生確切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教學本課時,我緊緊抓住重點詞句,體驗角色,朗讀感悟。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以讀爲本,誘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人物的特點。在感受當時情況危急的這個環節,我着重引導學生體驗愛迪生的心情,抓住他緊攥的拳頭,焦急的神情來讀出他的焦急,孩子很快感同身受,讀得繪聲繪色。再比如,在感受愛迪生的智慧時,我通過動畫的演示,用愛迪生的辦法,讓原本昏暗的房間變得明亮起來。學生在觀看動畫演示的同時,也體驗着愛迪生的智慧與快樂,於是,接下來的,朗讀更是水到渠成,無需贅述。讀的方式上,採取個別朗讀,另生評讀,教師範讀,男女生賽讀,教師情境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在一次次的鍛鍊中不斷提高。

三、課堂練習,注重說話能力的訓練。

在本節課上,我一直堅持學生說完整的話,對回答問題不完整的學生給予及時提醒和說完整的機會,重視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另外,在理解爸爸無可奈何地搓着手時,我設置練習:爸爸一邊搓着手,一邊說:__________。讓學生練習說話。在手術成功之後,我又設置了練習,讓學生想象媽媽會怎樣誇兒子,再說一說自己準備怎麼誇他。在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同時,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說完整話的能力。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這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內容簡單,讀起來琅琅上口。所以我把重點放在朗讀上,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孩子們確實用自己優美的朗讀來展示了對文章語言的感悟。

在授課的過程中,有兩個地方處理的不夠好。一個是在理解“爲什麼要變成荷葉”時,雖然孩子們想象到了變成大大的荷葉,可以使許多小夥伴,諸如小青蛙、小鳥、小魚等在它的上面唱歌、飛舞,在它的下面嬉戲。但是沒有引導孩子們體會到當“荷葉”可以無私的付出。另一個是在學完全文後,應該再讓孩子想象一下:自己還想變成什麼。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進行這個過程。

因爲認識到這節課的不足,所以在上本課的第三課時時調整了教學設計。在上課開始,先讓孩子齊讀了一遍課文,然後引導孩子理解變成“荷葉”可以給人帶來快樂。然後讓孩子說一說自己還想變成什麼時,沒想到瀟鈺說出了想變成一棵大樹,可以讓小鳥在自己的枝幹上休息,可以讓小動物在自己的樹陰下乘涼,樹下還長滿了小草,小花,引來無數的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嬉戲……說得真的棒極了,不只是我,同學們有對發言者報以熱烈地掌聲!

同時,在激發學生情感的同時,我給他們出示了上學期學過的識字課中的關於春天、秋天的詞語,讓他們以“真想變成……”爲題,仿照課文,用上春天的詞語練習說話。孩子們進行了思考後,都非常積極地舉起了手。馨悅說:“春天是位小姐姐,她溫和地問:想變什麼?我想變……最後,我看見教室裏上課的同學們,我想變成一本厚厚的書,可以讓同學們在溫暖的春風裏,認真看書,從而瞭解更多的知識。”孩子們的想象力真的是很豐富,是我們成人所不能比的!看到還有許多孩子還想發言,於是留作了課後作業:用四季不同的特有的景物相關詞語,仿照課文寫一寫。孩子們很愉快的接受了作業。

我期待着孩子們給我更多的驚喜!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一首兒童詩,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麗遐想,洋溢着濃濃的童真童趣。詩歌以“我想變”的句式,充分體現了孩子眼中,心中的夏天。

在本課教學中,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切體驗,情境的創設能充分地再現詩文優美的意境,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表現美。在全班展示交流時,通過欣賞雨滴、小河、荷葉等圖片感受“透明、清凌凌、穿梭”等詞語的意思;通過播放蟈蟈叫聲感受蟈蟈快樂的心情;通過播放夜空彎彎的新月和眨眼的星星動畫,感受夜空的美麗迷人;通過配樂創設朗讀意境,渲染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我抓準了課文的重難點,注重詞句的品析;抓住文本的訓練點,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如在課尾讓學生學當詩人仿寫詩句,說說我想變什麼,想變什麼,有機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學生的語言是充滿童趣的:有的說,我想變成青蛙,蹲在荷葉上唱歡樂的歌;有的說,我想變成蜻蜓,在荷葉上翩翩起舞;有的說,我想變小鳥,跟荷葉說悄悄話……

課文的最後一節是理解的難點,也是全文的題眼所在。提問學生爲什麼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麼多的小動物喜歡荷葉是因爲荷葉給它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所以是作者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的主要原因。

不足之處:

當學生提出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時,黑板貼畫出大大的荷葉,同時出示荷葉的圖片。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讓學生說說荷葉的樣子,感受大大的荷葉的形象美。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在這課中,我們學習了兩組新的形近偏旁“日字旁”、“目字旁”、“兩點水”、“三點水”。兩張表格形象直觀地再現了古今文字的演變過程,讓孩子們初步瞭解了不同偏旁的意思。韻文12個詞語再分別列出了帶有以上四個偏旁的漢字,讓孩子們進一步地瞭解:帶有“日字旁”的字大多是和太陽有關的;帶有“目字旁”的字大多是和眼睛有關的;帶有“兩點水”的很多是和冰有關的;帶有“三點水”的字再熟悉不過了,和水有關。每一個詞語都配有插圖,這又爲孩子們的說話訓練提供了素材,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能選擇文中的詞語說上一句、兩句話。

這讓我挺欣慰的。當然,在交流“東海、黃河、長江”時,他們表現不是太好,介紹了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黃河是第二大河,聽到接下去想當然的一句東海是第三大河。看來有些孩子課前並沒有做好預習作業呀!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今天我上了語文課《蠶姑娘》,這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在上課一開始,我先從謎語開始導入新課:一條小小蟲,自己蓋新房,躲在新房裏,變個飛仙女。孩子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然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蠶的瞭解,由於班上有好多孩子都是農村裏來的,所以蠶對他們來說還是比較熟悉的,多少都能說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學片段:

有孩子說:“蠶小時候很醜,長大了可以變成蛾。”“說的真不錯。”又有孩子說:“蠶是吃桑葉長大的。”“恩,你說的是對的。”也有孩子說:“蠶會吐絲結繭,我們的好多衣服就是用蠶絲做的。”“你懂得的知識真多”還有的孩子說:“蠶是從蠶卵裏生出來的。”“你說的完全正確”。這樣之後就沒有孩子舉手發言了,於是我鼓勵孩子誰能把剛纔的極爲小朋友的.發言連起來說,具體的用一段話來說說自己對蠶的瞭解。課堂上更是沉默了,不知是因爲沉默是金還是不會。大概一分鐘左右,班上開始陸續有孩子舉手了,只是數量還是很少。於是我讓其中的一位孩子發言。他說:“蠶是吃桑葉長大的,它從蠶卵裏生出來,最後變成蠶蛾,它還會吐絲結繭,做成衣服。”我首先表揚了這位同學的大膽發言,然後說:“這位同學把剛纔四位同學的意思連起來了,真是了不起,可是他說話的順序有些亂,誰能夠按照蠶的生長過程來按照順序有條理地說說。”此時,又有幾位孩子躍躍欲試起來。我請了其中一位,他流利地說:“蠶是從蠶卵裏孵化出來的,然後就吃着桑葉慢慢生長,長大後,它吐絲結繭,最後變成蠶蛾。”

這是我在課堂上對班級學生進行的一個隨機的說話指導訓練,原本在備課時,我想的是通過我自己的介紹讓孩子對蠶有個初步的瞭解。但到了課上,我忽然轉念一想,爲什麼不讓孩子自己簡單說一說,而且我也可以看看孩子到底對蠶有多少了解,於是就有了上面這個片斷。其實,這樣的教學案例在語文課堂上是比比皆是的。語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在語文課上,語文的工具性主要體現在對教材中典範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上,同時,還體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語言的交流和教師對學生口頭語言的評價與改造上。而讓學生把話說得充分而有序,這是語文課上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最重要也是最實在的目標之一。語文課要重視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從學生口頭言語的表達角度看,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得充分而又豐富,這樣就是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而引導學生把表達出來的口頭言語說得更加規範、精妙,這樣就是體現了與語文的工具性。

那麼在課堂上,作爲老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將話說得充分而有序呢?“言爲心聲”,先讓學生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在腦海中先徹底、周全地想清楚,在這之後,學生的說話才能表達得充分而有序,所以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如何訓練學生思維的豐富性和條理性的問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講,在課堂上言語表達往往不夠完整、充分,也缺乏一定的條理,此時老師的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我認爲我上面的一個教學過程就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我鼓勵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知道什麼說什麼,將自己對“蠶”的認識片言隻語地表達出來,然後啓發學生將這些“片言隻語”按照條理組織起來,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同時豐富起來。在充分表達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和語言缺乏條理性的問題又會暴露出來,此時我靈活地引導點撥,讓學生髮現表述順序上的混亂,並要求按照一定順序重新理順自己的思維並組織語言,最後達到充分而有序地表達的效果。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教學完《誰的本領大》第二課時,寥寥幾筆匆匆記下了最直接的感受。但總覺得表達的還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又或許是我想表達的東西也並沒有那麼複雜。正如指導孩子學習課文,明白“各有所長”的道理一樣,過程無需太複雜。

朗讀,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理解與表達所需,同時,它又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反思這一課,我在朗讀的形式上,主要採用了自由讀和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分角色朗讀在課堂中是採取小組朗讀的方式進行的。我在小組朗讀之前設計了一個小環節,即“小組彙報角色分工情況”,這主要是強化小組成員的分工意識,也讓小組的朗讀更具方向性。然而,由於我自身教學經驗的缺乏,有些地方還是沒有讀到位,沒有讀“透”。如太陽說:“誰能脫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誰的本領大。”孩子們在朗讀中體會到“太陽很自信”“太陽覺得自己肯定會贏”,我也相機出示了“胸有成竹”一詞。此處是課堂教學環節中自然產生的教育契機,教師若能合理利用,就能順勢把課堂學習氛圍催生成“熊熊烈火”,只可惜我在指導朗讀的時候還很不成熟,最後只留下了零星“火苗”,很是遺憾。

等待學生,給予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小組學習不再流於形式。回想以往的公開課上,爲了防止拖堂,我在某些教學環節上總是浮光掠影似的走了過場。特別是小組活動,常常是爲了活動而活動,它常常是課堂的一個“擺設”。這一次的課堂,我自己也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開展小組學習。小組朗讀時,在我將要喊停的時候,我甚至告訴自己,再等一會,再給學生一點時間。我給了學生“寬裕”的時間,學生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小組朗讀時,孩子們的朗讀超出了我的預計。在接着的小組表演環節中,孩子們的表現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決定。足夠的時間,孩子們有了個性閱讀的空間,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我們的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文明理,無需太複雜。明確了教學的目標,把更多學習時間留給孩子們,他們的表現,是對課堂最好的評價。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本文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徵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其中第二自然斷是重點段落。

在教學中覺得以下幾點處理得較爲滿意。

一、交給方法,自主學習。

《新課標》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創造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關係。爲學生搭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平臺,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爲此,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緊扣“歡樂”,讓學生邊讀邊想,從哪句話感受到人民潑水很快樂的。把它找出多讀幾遍。隨後交流句子,說說從句中的哪些詞語體會到歡樂。交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例如學生從第三句: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衣領裏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體會到歡樂。我就跟着學生的發言,相機出示該句內容,讓大家一起讀讀。然後請學生想一想,哪些詞讓你體會到人們的歡樂?然後和學生一起品詞,感情朗讀。整個過程老師始終是跟着學生在學。

二、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針對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佔主導,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課上注意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象,朗讀感悟。如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讀讀做做,學生興趣十足,感悟到文章用詞的精當,感受潑水的快樂。當學生對潑水的場面有了一定的畫面基礎後,我饒有興趣地問:假如我們就在潑水地現場,你會把水潑向哪些人?祝福他們什麼?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髮言踊躍,祝福的語言讓人感動。

三、訓練語言,豐富積累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離開了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語文教學也就徹底地偏離了軌道。因此,語文教學要緊緊憑藉教材這個“例子”,爲學生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從而昇華他們的人文內涵。

在學生熟讀表示人們潑水動作的句子,感受到潑水的熱鬧場面和人們的歡樂後,出示插圖,看看還有哪些不同方式的潑水?,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出示文本句式“你______往我_____;我____向你______。”把話說具體,說形象,積累語言,學會表達。在瞭解清水的象徵意後,引導學生用句式“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潑向,祝福。”引導說話。但是這堂課上還有很多不足,例如指導不夠細緻,對文本的挖掘不夠深入,教學的方法還需進一步錘鍊

。以後要多學習,勤思考。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鳥島》這篇課文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文章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我覺得讓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會是一種愉悅的享受。於是,我就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製作了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感悟後欣賞,欣賞後再朗讀體會。

學第三自然段時,我也是先讓學生自己讀,看看有幾句話,每句話說了什麼。然後逐句讀,抓關鍵詞句,欣賞圖片,還在此過程中進行了句式訓練。第一句“六月是鳥島最熱鬧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加上“最”和去掉“最”讀,體會鳥島的熱鬧,用“最”說句子。抓住“各種各樣”、“聚”、“鳥的世界”體會出鳥的數量多、種類多。然後又出示了幾幅羣鳥活動的情景圖,引導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孩子們在小組活動中中,大膽想象,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讓我吃驚的是,他們的想象非常豐富,他們的表達流暢且細膩。一個組彙報,其它組補充,讓整個課堂活了起來。第二句我引導學生抓住“密密麻麻”、“一個挨着一個”感受鳥窩的多。第三句我引導學生抓住“窩裏窩外”、“到處”體會鳥蛋多,透過“玉白色”、“青綠色”體會鳥蛋不僅僅多,而且色彩美。每一句都是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完畢後欣賞圖片。從學生一聲聲“哇塞”中我感覺到了他們的驚奇,他們的興奮。有了這種如臨其境的感受後再讓學生在小組裏賽讀,然後各組推薦閱讀小能手在班裏讀。學生各個都讀得很投入,完全融入了課文所描述的境界中,與作者構成了情感上的共鳴。

整篇課文學完後,我又讓學生欣賞了一段鳥島上羣鳥活動場面的動畫,朗讀了一遍課文。能夠看出,學生已經完全理解了課文資料,完全被鳥島的美陶醉了。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你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後,我問學生:通過課下的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爲什麼要發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裏。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裏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着,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後怎樣想的?最後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彷彿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在本課的生字學習環節中,我充分相信孩子,大膽放手,讓孩子們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來自學生字。在小組學習中,孩子們交流了四個生字的讀音,互相提醒“等、往”是後鼻音,不要發錯音;有的孩子用對比記憶法,找到“往”和“住”的區別,學會了“往”;還有的孩子通過細心觀察,提醒小夥伴寫“忽”時,“心”的部分要鋪開,三個點的高低分佈要注意;有的孩子通過找反義詞的方式,知道了“前”的反義詞是“後”。這個環節,如果單純是完全靠老師來講,一方面老師會感到特別疲憊,另一方面學生會感覺到很沒意思。一年級的孩子表現慾望非常強烈,特別想把他們知道的東西都展示出來,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小組交流之後,他們就更有信心表現了。所以在,在小組合作學習生字這個環節,課堂學習時非常有效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爲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蝸牛的獎盃》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的故事。課文將深刻的道理寓於樸實淺近的語言中。因此,本課我以新課標爲指導,以學生爲中心,根據二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我把“自主朗讀,讀中感悟”作爲本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反覆朗讀,相互交流,自主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理解寓意,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動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我認爲,這樣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感悟出來的寓意,比老師說教更讓他們牢記。課文的第三段是重點,寓意包含其中。我在學生初讀課文,掌握生字的音、形、義、並學會正確用詞造句後,我設計了一個採訪學生的環節“假如你獲得了冠軍獎盃,你的心情會怎麼樣?今後會有什麼打算?爲什麼?”可是課文中的蝸牛不是這樣想的更不是這樣做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麼寫的!就以這樣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導孩子們進入重點段落的學習。先是學生自主把段落讀通讀順,然後我把重點句子顯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用自己願意的方式再練讀。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以後,我問學生:誰能夠滿懷自信地把屏幕上的句子讀一讀?相機指點學生讀出得意洋洋的語氣。我認爲讀的過程就是提高認識的過程,這裏通過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到這個寓言故事蘊涵的道理“滿招損,謙受益”!

課後,在經驗豐富的教師幫助下,我認識到了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在導入新課的設計上,我是選擇用實物蝸牛讓學生觀察它的外形特徵,然後告訴學生其實很久以前蝸牛有一對強有力的翅膀,得過飛行冠軍。這樣的設計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假如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讓孩子們用心聽歌詞,明白蝸牛爬行速度非常緩慢,再告訴他們蝸牛還得過飛行冠軍呢!效果會更突出的。另一個我感到教學比較吃力的地方在分析“生怕”和“唯恐”這兩個意思相近的詞語可以調換位置嗎?我講解的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理解蝸牛那種得到冠軍以後得意洋洋,驕傲自滿,不思進取,每時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榮譽看得很重的心理。課後很多教師都認爲這個分析不適合二年級的小同學,我也覺得這個問題是我自己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過於追求完美課堂所造成的。第三,在這節課中我對寫字的指導不夠,今後會加強這個方面的訓練。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在第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環節:

師:老師要先請9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來聽聽,你最喜歡誰讀的那句話或那個詞,敢不敢挑戰一下?

生:敢!

師:那就先請大家準備一下吧!

······

生1:我最喜歡謝紹凡讀的“茂密的森林”,覺得很神祕

生2:我最喜歡周浩源讀的“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轉,扯着嗓子問老虎”好像狐狸正在我們眼前轉折眼睛呢!

反思:在這個讀書環節中,讀的同學讀得很用心,因爲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稱讚,而聽的小朋友呢也聽得非常的認真,只有這樣才能聽出誰讀的好,說出自己“最喜歡”誰讀的,而且這是他們很樂意去做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有效地激發,自然讀書的效果也會好得多,“我要讀”比“要我讀” 肯定是要讓課堂寫的輕鬆和有效地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1】《秉筆直書》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話語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敘述了戰國時代,相國崔杼殺了國君光,他讓太史們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堅決不從,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最後不得不讓太史按史實記錄。

本班學生在質疑以及查閱資料方面都具備了較強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本人大膽放手,充分讓學生針對課文主要內容質疑,並能通過查閱資料、查字典等方法初步解決自己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課堂上,同學們能夠較好通過重點詞語理解句子含義,進而理解全文內容,從而體會三位太史的盡職盡責、不畏強權。 學習本課之後,學生對太史們堅持正義,廉潔正直的精神所感染,在課後的讀後感中也都紛紛表達出了自己對太史們的敬佩之情。可見,通過本課的學習,實事求是、剛正不阿、廉潔自律種子已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了。

教學反思: 1、結合資料,瞭解背景

引導學生在蒐集有關課文背景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瞭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來學習課文,這樣不僅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抓住線索,集中分析

引導學生將主要線索的內容——描寫太史話語的句子集中起來分析,避免了講課過程中的重複,並突顯了太史們所共有的精神——剛正不阿、堅守本分,廉潔正直。次要線索安排在主要線索之後處理,適時地襯托太史們的這種精神,也順應了學生認知特點。

3、抓住詞句,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在感受文字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本文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並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在本課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之後,先請同學們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內化文字的意義。教學中注意將齊讀、分角色讀、比賽讀與評價朗讀進行結合,使學生在朗讀與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2】《秉筆直書》一文的教學,感覺教師的教得心應手,學生的學輕鬆愉快。

之所以有如此效果,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指導預習,事半功倍。

新課程標準提倡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知識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前對學生的資料查閱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在瞭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來學習課文,這樣不僅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提綱挈領,集中分析。

此篇文章的整體感比較強,共有兩條線索:崔杼與太史的交往(主線),崔杼的心理變化(次線)。教師引導學生將主要線索的內容――描寫太史話語的句子集中起來分析,避免了講課過程中的重複,並突顯了太史們所共有的精神――剛正不阿、堅守本分。次要線索安排在主要線索之後處理,適時地襯托太史們的這種精神,也順應了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文本教學,以讀爲本。

語文教學應當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接受文本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因此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在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之後,並未立刻進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內化文字的意義再進行性格分析,此種做法切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不大明白,摘入古詩時,編者爲何將《春夜喜雨》改爲《春雨》,詩題,即是理解古詩的鑰匙:季節——春,時間——夜,對象——雨,心情——喜。

課堂上,在聯繫實際說春雨特點時,爲了引導學生說出春雨的“細”(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綿”(潛入夜,細無聲),指導學生觀察了當時教室外的雨,當時確爲春雨綿綿,但孩子就是說雨有聲,也大,(他們說的,是昨夜及前兩天的雨,那給了他們太深的印象了吧,自己也在這時想起了以前課堂上不時出現的疙瘩:文章中的某些觀點,自己都不大認同,但必須按教參中的要求傳授,教給學生時,自然就沒有了激情,沒有了感染力。)有些強迫着讓孩子再聽聽雨聲---沒有,這節課就這樣接着上了,扣着“好”,讓孩子們理解了這首在上學期就會背了的詩。

今天,再打出這篇後記的時候,突然想到了,當時,我怎麼就不多花些時間,讓孩子靜下來呢,讓他們靜下來,用耳朵,去感受春雨,雨確是無聲的啊,在傾聽裏,體會詩文,也體會那春。

再查資料,“《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肅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怪只怪,自己在備課時沒有備得詳盡。

明白了,教學時,並不是一定要讓學生知道:春雨,如詩人杜甫在詩中描寫的那麼好。而是讓學生知道,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寫成都的雨,是一場典型的春雨,當然,春雨,也有例外。

就這麼簡單的,明白了。自己的理解侷限也侷限了自己的教學。教者,要有多深厚的學識做爲底蘊才能讓自己的教學順暢、睿智,才能不誤人子弟呀!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識字4的教學內容和識字3的內容比較相近,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區分形近偏旁:日、目、兩點水、三點水。其實還是用識字3中學到的形近字的構字規律來進行區分,所以小朋友學習時覺得駕輕就熟,比較簡單,能利用偏旁表達的意思進行區別,後來的默寫中也反映出小朋友掌握得比較好,只有三個小朋友錯了,只是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我想識字教學要注重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學用結合。只有重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瞭解偏旁本義,探究構字規律,才能將識字與認識事物、發展思維、發展語言緊密結合起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