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篇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童話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系列過程。文章是按“找”和“變”兩條線索展開情節的,兩條線索齊頭並進,我運用電教手段,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觀察到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中我是這樣處理這一環節的。

一、抓明線

從課題入手,首先演示小蝌蚪找媽媽的畫面,並提問: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這一動畫畫面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學生的主動觀察,使小蝌蚪的樣子給學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問,題目中哪個詞是重點詞,小蝌蚪爲什麼要找媽媽?他是怎樣找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聽錄音範讀課文,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層次。

二、引暗線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小蝌蚪是根據鯉魚、烏龜的指點找到媽媽的,我接着提問:小蝌蚪找到媽媽後,媽媽對他們說了一句什麼話?他爲什麼說:“你已經長成青蛙了”引導學生回頭去找每一小節的首句,再將學生的回答通過多媒體逐次演示在屏幕上,使學生形象地瞭解了小蝌蚪在找媽媽的同時,身體外形怎樣變化的,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線,這一暗線就是文章的重點,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對這一暗線的瞭解得到了加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對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爲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這一課內容較簡單,因此,我決定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自己來處理相關問題。學生動手畫相關句子,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單靠單純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得到的,而是在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因此,在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多方式朗讀,目的是讓學生讀中感悟。

在本節課上,我對每一個問題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每一個問題的設立要達到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改變了簡單的“問答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爲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應該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麼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由《笑》引出來的寓意

一、案例

第三冊《坐井觀天》教學片斷

師:青蛙爲什麼笑呢?

學生:因爲青蛙成天坐在井裏,看到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而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青蛙覺得很好笑。

生:青蛙以爲自己是對的,它認爲小鳥在說大話,覺得很好笑。

師:小鳥又爲什麼笑呢?

生:青蛙明明是錯的,還偏以爲自己是對的,小鳥覺得可笑。

生:小鳥天天在天上飛,當然知道天有多大,而井裏的青蛙卻不相信,小鳥無可奈何地笑了。

生:天明明無邊無際,而井裏的青蛙看天卻只有井口那麼大,還不相信小鳥的話,讓人又氣又好笑。

師:小朋友,學了這篇課文你懂了什麼?(學生議論紛紛,衆說紛雲)

二、反思

1、揭示寓意一直是低年級寓言教學的難點。如果學完課文後直接讓學生說出寓意,顯然是不現實的。有時只好把寓意抄在小黑板上,讓學生讀讀背背了事。而本課教學不是這樣,我抓住青蛙和小鳥的笑,引導學生找出笑的原因,從中體會到青蛙的.目光短淺,自以爲是,從而水到渠成地明白了寓意。

2、分角色表演本課的故事,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內容。通過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多元地體會寓意。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雲房子》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時,雲朵千姿百態逗人喜愛;有風時,雲朵散去,天空更顯潔淨豔麗。課文想象豐富,語言富有童趣,是啓發學生想象,豐富語言積累的極佳範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的過程應當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須通過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來實現。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時充分讓學生去讀,去說,讓學生通過讀書和口語表達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增強閱讀的樂趣”和“提升運用的能力”。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從讀、說、想和畫來激發學生興趣,在快樂中學習雲房子。

1.讀雲房子。

(1)創設童話情境,誘發讀書興趣

在教學中,我通過“誰來做做這隻可愛的小鳥?”引導學生將自己當成小鳥,體會小鳥的心情,去朗讀小鳥的語言、動作。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課堂上小手如林,都想起來讀一讀,在多媒體畫面和教師語音情境創設下,孩子們彷彿都成了一隻只活潑、快樂的小鳥,朗讀特別到位,整堂課都充滿了童心童趣,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了學習。

(2)注重個體體驗

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找一找小鳥都造了哪些雲房子,再讓他們讀一讀,然後以“誰願意給大家讀讀你最喜歡的雲房子?”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句子讀,讀後,還要他們說說從句子中感受到什麼,並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2.說和想象雲房子

在學生充分感受文中所描寫的雲房子的美后,我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是天空中的小鳥,你會造一座什麼樣的雲房子?通過“我們的雲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的句式,讓學生說一說,使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並使其中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此外還有“畫”雲房子,主要集中在第二課時。

在備這節課前,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能比較準確預設課堂生成,所以在培養學生語感,發散學生思維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如在說話練習上“你是小鳥,你會造些什麼樣的雲房子呢?”問題設計得簡單明瞭,降低難度,學生都能大膽說出來,很多學生都說得很好,讓我深深的感覺小孩子想象力的豐富。這樣的一個設計,活潑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所以,一個問題的精彩設計很關鍵,能把教學的重難點自然地引發並巧妙地解決。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稱讚》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篇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以小刺蝟和小獾的相互稱讚展開,讓學生初步瞭解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讚他人,並由此體會到稱讚他人所帶來的作用。本堂課在執教以及聽取了多位老師的意見後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字詞教學方面

作爲低段的語文課,識字教學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一課時中。本堂課,我通過看情景動畫來引出本課的主人公:小刺蝟和小獾,並看圖識字“刺”、“蝟”,總結了反犬旁字的歸類,從字音再到字形循序漸進。但是在字形上指導過多。課下王老師在評課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低段的學生應該要注重字音的準確,字形在識記上不過多強調,過於細化。如形聲字等專有分類只能作爲一種認字方法帶過,無需深入。現在的字詞教學,更多的傾向於隨文識字,因此在後面的環節中出現單個的用“加一加”方法來識記的字過於單調,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境來識記。

二、朗讀教學方面

低段的年段目標中,朗讀是重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正確朗讀到流利朗讀再到情感朗讀,本課文中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較多,可以結合生詞較多的`語段來反覆訓練,但是我在教學設計中只講了它們之間互相稱讚的對話,朗讀指導的範圍也不夠廣,朗讀想要紮實就必須要反覆的讀。這樣通過反覆朗讀,也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清晨小獾做木工這一場景中,第二段生詞較爲集中,但是我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沒有把這一語段作爲重點,這也是一大疏忽。如何減少學生朗讀過程中加字漏字的現象,就該給足學生自讀時間。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自讀做出了至少課文讀三遍的要求,但是時間上不足,王老師指出可以在自讀時要求學生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直至讀通順準確即可。

三、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上

本課我主要圍繞着小刺蝟和小獾相互稱讚的對話來展開,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指導朗讀稱讚的話,難點爲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讚他人。但是在內容的設計上,由於對話單獨出示訓練,缺少了一個情境的鋪墊,似乎顯得較爲孤立。這也給我在今後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中一啓示:要注意文本內容上的銜接,體現連貫性。只有把具體的情境加進去,學生才能更好地體會情感從而使情感朗讀水到渠成。

每一次的公開課,對我們年輕教師而言,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從初次的試教到成型,都凝聚了很多老師的意見和指導,這些都將引領着我在教師之路上走得更順暢。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村居》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爲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

由於這首詩比較淺顯易懂,所以學生記憶背誦很快。學生識字時方法很多樣,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讓學生用字卡做找字遊戲時,學生興趣非常濃。生字記憶很紮實。

但是。整節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在這裏我想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在課堂上雖然也有同學談自己的看法、互相評價,但是所佔比例太小。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並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本節課是動物過冬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我對本課的生字詞進行了教學,並帶着孩子初步感受了本課的課文。本節課我首先對前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復習(生詞)並讓學生回憶了一下本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學生回答積極踊躍(這篇課文寫了動物是怎麼過冬的)我馬上追問:“那麼,課文中所寫的動物到底是怎樣過冬的呢?請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學生針對該問題進行了自學,在自學後又將自己找到的內容在小組內容進行交流。學生通過在小組內容的交流,有的同學修正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學得到了肯定更加自信了。於是我讓學生在全班進行彙報,由於以前養成了分析課文的好習慣(按段進行分析)所以學生說得很有條理,補充彙報的.同學也強調的很到位。更是讓人驚喜的是,同學們在根據課文匯報到喜鵲和燕子的過冬方式時,有的同學說:“老師,我知道我們國家的燕子是飛到什麼地方去過冬了,它們飛到了澳大利亞去過冬。”緊接着有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說:“老師,我知道還有烏鴉和麻雀也和喜鵲一樣也是留下來過冬的。”……孩子們語言流暢表述清楚,我知道她們一定是爲了課堂上的精彩發揮下了不少功夫,真是好樣的!這樣一來就給我們班的同學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最後,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也像課文一樣用動物對話的形式寫一寫。孩子們在課前已經在前置性小研究裏完成了這部分內容,課上只是做一個呈現。隨眼緊緊是個呈現,那足以鍛鍊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同時還能很好的拓寬孩子們地視野,真是一舉數得啊!下課了,孩子們要說的還很多,聽到了鈴聲,他們很遺憾的唉聲嘆氣~其實我也是意猶未盡!在那一刻,真希望時間過得再慢些。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一、在想象中尋求知識的創新。

法國思想家狹鎮羅普說過:想象,就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爲詩人,也不能成爲哲學家,也就不能成其爲人。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想象力作爲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對課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聯翩,並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把新舊信息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在教材中,有些課文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去揣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用這些“空白”,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才智來填補這些“空白”,以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如《假如》一文,讓學生續接課文,我讓學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蘊含,然後再交流,學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的小朋友畫許多書本和學校,讓他們能夠再回到學校學到很多的知識。”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醫院的病人畫許多神醫和先進的醫療設備,讓他們早日康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經驗表象,進入個體豐富的想象空間,越過語言的表層,與作者的心靈一同震顫,知識層出不窮,得到創新。

二、爲學生提供寬裕的探究空間,尋求知識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中國和中心點。圍繞這個中心點,教師必須提供寬裕的空間,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要改變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爲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爲此,教師可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啓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學,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讀,有的邊讀邊演,形式豐富多彩。各小組都在積極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過交流反饋,同學的評價,他們發現本組的缺點,也學習了別組的優點,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爲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深入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導爲情感薰陶。

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語文課文的朗讀,應是讀人家的書,把人家的情感變爲自己的。”也就是說,朗讀重在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如在教學《假如》一課時,課文中四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一句,應重點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聯繫課文的內容,啓發學生想象小樹和小鳥以及西西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從而使學生感受神筆的重要,這樣,學生在朗讀時,語速時而舒緩,時而急促,聲音時高時低,時重時輕,讀出了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理解,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四、與學生同朗讀,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教師生動的語言,對學生是一種強烈的`感染。

在教學《假如》一課時,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殘疾兒童的不幸,我爲學生講述了一些關於殘疾兒童的感人故事,在聽了我的講述後,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淚。這時,他們再讀第三小節時,就能把那種對於不幸的人的關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而且,在讓學生續編課文時,他們考慮得也都是給那些需要關愛的人送去溫暖,來表達他們的愛。

五、主線推進,橫向聯動,加強整合。

就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的閱讀教學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個“主線推進”的問題。傳統語文教學是將“理解課文內容”作爲主線推進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理解式閱讀”,且是單線獨進,不及其餘的直線式教學,其結果只能是少慢差費。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語文課標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實驗教材的獨特優勢,構建了一種以“朗讀課文”作爲主線推進的閱讀教學新模式,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又強化了朗讀感悟,同時也十分有利於學生的閱讀積累。

我們以朗讀課文作爲主線推進,但不是單線獨進,不是讓學生死讀傻讀,而是着眼於三維目標和語文教學的諸多任務,實行“橫向聯動”,在朗讀課文的進程中左顧右盼,整體觀照,將識字、詞句體悟、內容理解、寫作技法、認識能力、創新思維、情感態度等等都一一滲透落實。橫向聯動的關鍵是“整合”,即將一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活動、教學手段都融於“讀”中,以讀促思,以讀促解,以讀促記,以讀促說,以讀促寫。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讓學生讀中識、讀中悟、讀中說、讀中問、讀中議、讀中寫、讀中練、讀中用。

南油小學劉慶元老師教學《假如》一課,文中“讓小鳥呆在家裏,苦苦等待,餓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這個詞語學生不懂,教師沒有抽象地下定義,而是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旬反覆誦讀,仔細體味,結果學生豁然明白:“苦苦”在這裏不是說嘴裏有苦味兒,是說等得“很辛苦”“很艱難”“很悲傷”。通過細細品讀,學生對“苦”字疊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麼多“很……”同時,在對“苦苦”一詞反覆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同情憐憫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態度方面的教育感化,這就是成功的“整合”。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一、換種方式提問,提高教學實效

在以往的生字教學中,我常常問學生:“這個字你是怎麼認識的?”“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剛開始學生個個踊躍,爭相做答,但久而久之,這種刺激的效果越來越弱,部分學生的惰性開始顯露。於是,在這節課上,我嘗試着換了一種提問方式“你發現了什麼?”“你提醒大家要注意什麼?”鼓勵學生去探究去發現。結果在這堂課上,我又看到了學生按捺不住的興奮。在讀字音時,學生提醒到“慶”是後鼻音,“幟”是翹舌音,“曲”在課文裏讀第三聲。書寫時,學生髮現了“歡”是左窄右寬,“慶”字廣字旁的橫不宜太長,這樣的學習情景,這樣的學習效果只有在興奮的情緒狀態下,在思維得到了極大激活的情況下才能出現。

二、整體吟誦的高效

本詩內容可以分爲兩部分,一是自然景物用自己的方式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二是由物及人,十三億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如何讓學生領悟這部分的內容,我選擇了整體感悟的方式,一起出示這四句話,讓學生不斷誦讀,避免了逐句講解的支離,避免了詩意美感的破碎。詩是語言的精華,言簡意豐,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使讀者可以展開各自富有個性的想象,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出形象生動的畫面。因此,在吟誦中引導學生想象,讓詩中景、詩中物在學生腦海裏浮現,展現一幅幅立體的圖景,引導學生步入詩境。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誦讀中說說“眼前出現了什麼景,心中出現了什麼物?”同時展開想象“你彷彿聽到各自在說着什麼話呢?浪花會唱什麼歌?”給學生建立了語言與形象的聯繫,同時自然地滲透了誦讀的方法,即讀書的時候,只要眼前有景,心中有物,就能讀出感情,達到了整體的高效。

三、真誠的課堂對話,喚起學生學習的歡樂:

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真誠的課堂對話能喚起學生的歡樂的課堂情趣。例如:“老師寫不好,等會你們寫的要比老師好。”“放開聲音讀,小朋友讀書的聲音最好聽了。”“再讀讀課文,肯定比上一次好。”“讀好了,就讀給同桌聽,讀正確了,就翹起大拇指,誇誇你的同桌,或着衝他笑一笑。”等,這真誠的語言,喚起學生學習上歡樂多多,童心無限,才使得本課誦讀聲聲,氣氛濃濃,才使的以學定教的思想得以落實。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佔最重要的位置,是學好句,段、篇的基礎。在上這課時,我的思路比較清晰,我設置了語言懸念,現在是什麼季節?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說:“對,現在是金秋時節。”藉機板書“金秋時節”,我再設懸念,設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許多孩子舉手了,教室裏活開了,一個男孩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樹上的柿子紅了。”又一孩子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稻穀是黃色的.”又一女孩兒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楓葉紅了。”……孩子們說得太好了,我再次設問:秋天像什麼?教室裏又熱開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搶答“像一首詩,一首秋收的詩;像一幅畫,畫上有成熟的果子,莊稼、蔬菜……還有落葉……”,我抓住學生的激情不放,咬住學生虔誠的.目光,深情地說:“孩子們,我們快走進涼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天高雲淡,大雁南飛,田野裏五穀豐登,爪果飄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場面更是讓山河壯美,有好幾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誦起來,作爲老師,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時,我更不忽視字詞的教學,我邊畫草圖邊板書詞語,把生字顯示出來,學生自拼自學,在證音,我也拓寬了一些知識面,如:在教學時,我告訴學生“壯”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稱。古時以三十歲爲壯,還有形近字,同時也注重了自己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出示關於秋天的詞語:一葉之秋,春蘭秋菊,春種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時節……

總之,對本識字課教學還是有收穫的,100%的學生生字過關,在詞語的理解上,通過自己在教學中設置的語言,學生能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受到祖國山河之美。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今天聽了莫老師《雲房子》一課。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總體感覺是老師的目標意識強。這節課裏學生應理解什麼,掌握什麼,學會什麼,教師心中有數;對教材的重難點和關鍵處把握得準;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昭然入胸,說明莫老師備課是很充分的。這節課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

1、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突出了重點,抓住了關鍵。支玉恆說過:“那種把教材所有的內含無巨無細都‘鑽’得深而透之的做法,並非聰明之舉。如果進而把這些東西都要納入教學計劃當中,則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實是面面不到。淺嘗輒止、水過地皮溼式進行教學,是決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點內容。”莫老師上這節課緊緊圍繞“雲房子的形狀”(第二自然段)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小鳥的活動、雲房子的變化一讀而過。

2、教法選擇得當,適合低年級學生,符合學科特點。這節課老師沒有生搬硬套地運用某種教法,而是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優選活用。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教師依教材特點組織教學:讓學生邊讀邊想,讀出雲房子形狀的美;還設計了很多造句造段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活用語言,如“小鳥造的.雲房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美呀!”,“你若是一隻小烏,還能造出怎樣的雲房子?”,“做個小詩人(模仿文中句式說話):‘有的像那樣’”,“這麼多的雲房子,你能用什麼詞語來概括?”。這其中,學生有滋有味地讀,調動生活積累,展開想象,運用文本的詞語和句式說話,切實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若老師能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表現,形成有效地互動,在動態中生成,更好。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讀了《贈劉景文》,你會沉醉在深秋的美麗景色之中,雖然荷盡菊殘,然而那開敗了的菊花枝還傲寒鬥霜,那“橙黃橘綠”,更有別有一番風味。古人寫秋總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蘇軾卻一反悲秋的基調,突出了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傲霜枝”更是讚頌了傲霜凌寒的氣概。傳統的古詩教學要求字字落實,解釋詩句更是成了重點任務,然而這樣一來就會將充滿着深刻意蘊、豐富感情、詩情畫意的'古詩支解得零離破碎。更何況面對的是一羣剛剛進入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於他們的要求:首先會認,會讀,會背;其次是藉助圖片、音樂、老師的講解和自己由反覆朗讀所感悟到的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景象之中,瞭解詩意,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還有就是要體會古詩的韻味並用自己的朗誦將其表現出來。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坐在辦公室裏,耳邊傳來琅琅的英語聲,吸引我的是他們誇張的讀法。“o!”他們把“Hello!”讀得非常誇張,很有戲劇性的味道。我想,正因爲如此,學生纔讀得那麼有勁,連我在辦公室裏都能感覺到。

英語可以讀得如此誇張,語文爲什麼不可以呢?《識字二》中只有一組動賓結構的詞語,怎樣讓學生進行感興趣的朗讀?我想,也可以嘗試讀得誇張一些,讓孩子讀得帶勁一些。

課堂上,我先給小朋友示範“練/書法”,我在讀的時候每個字的.發音都很到位,第一個字和後面兩個字之間停頓略微長一些。學生果然感覺很有趣,讀得比平時要帶勁。然後我又嘗試,讓學生一邊拍手打節奏,一邊讀詞語,學生更來勁了。最後,老師讀“練”,學生接“書法”,同桌之間共同練習讀,效果相當不錯。課上不到10分鐘,部分學生已能將這些詞語背誦了。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課上有小朋友調皮搗蛋,是因爲教師沒有讓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孩子的注意力便不能集中。我想正是如此,讓孩子們進行誇張的朗讀,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效果很不錯,課堂上開小差的小朋友也明顯減少了。看來,這真是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的一個很不錯的辦法。大夥不妨也去試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