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高二12月第三次聯考語文試卷

本文已影響 2.77W人 

  【高二12月第三次聯考語文試卷】

高二12月第三次聯考語文試卷

第Ⅰ卷(選擇題,共27分)

一、基礎知識(共12分,每小題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酒饌(zhuàn) 央凂(měi) 洗漱(sù) 按捺不住(nà)

B.玷辱(diàn) 剽悍(piāo) 譏誚(xiào) 蓬頭垢面(gòu)

C.埋怨(mán) 稽首(qǐ) 祈禱(qí) 安然無恙(yàng)

D.矯首(jiǎo) 船舷(xuán) 脖頸(jǐng) 愛憎分明(zēng)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茶峒 緝拿 鼙鼓 無恥讕言 B.倨傲 豐稔 輕颺 恬不知恥

C.遒勁 睇眄 遄飛 叨陪鯉對 D.簪笏 坳堂 盤垣 錙銖必校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1)在責任官員一再用權力語言“雷”人時,總該有人告訴他們:不是記者管太多,而是公權太 。

(2)作家巧妙地 了一些富有詩意的意象,強化了自己對小巷 的一片深情。

(3)如何 一件古董的價值?大體說來,可以從“真善美,少特精”六字着手。

(4)國家有關部門的 結果表明,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運行一年,廢液、廢氣排放量均大大低於國家標準。

A.放縱 擷取 欣賞 監測 B.放肆 擷取 鑑賞 監測

C.放肆 採取 鑑賞 監控 D.放縱 採取 欣賞 監控

4.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

A.從小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舉足輕重的小事,絕不能掉心輕心。

B.由於體能消耗過大,國青隊在下半場時打法漸漸有些走樣;先失一球的日本隊也顧慮自己的球門再度失守,投鼠忌器,疲於應付,無意爭勝。

C.當代詩壇頗不景氣,想起唐詩宋詞的成就,不禁讓人產生今非昔比的感覺。

D.歐盟對中國出口的傢俱、餐具等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呼聲近期又甚囂塵上,這表明中國出口商品將面臨新一輪“反傾銷”浪潮的衝擊。

5.下面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如何才能富起來呢?關鍵在於知識起決定性作用,知識的貧乏必然造成財富的貧乏,財富的充足是以知識的充足爲前提的。

B.生態危機和環境災難是沒有國界的,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在生態環境問題上,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

C.我們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達到把學生培養成有活力、有思想能夠擔當二十一世紀民族復興重任的棟樑之才。

D.這樣做,不僅有助於我國煤炭出口,同時也將對國內正在實施的煤炭走向市場的戰略舉措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6.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長恨歌》、杜甫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車行》等。

B.《水滸傳》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爲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

C.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禮節,儀表舉止、言談話語、坐立行走都很符合禮儀。在古代的禮節中,見面常用的禮儀是拜禮和揖禮,而室內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東爲尊。“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中的“趨”是指古人走過長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D.《堂吉訶德》作者是西班牙人狄更斯,他是最早使喜劇主體具有悲劇特徵的歐洲作家;《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以描寫戰爭爲主,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

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7~9題。(共9分,每小題3分)

古氣候研究敲響氣候變暖警鐘

過去5億年裏,地球高溫期一般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時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學家正研究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遷,以預測今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時地球氣候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而不僅僅依靠計算機模型的預測。

研究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遷可利用各種各樣的線索。岩石可以揭示它們形成時期的環境信息,如許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態水的地方纔會形成。測量南極冰蓋中微氣泡裏的二氧化碳含量,能瞭解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但可回溯的時間並不長。要了解更久遠時期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必須用間接方法,如建立模型來研究各種長期影響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這些模型能顯示數千萬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變化,但是無法提供短期波動的信息。測量植物葉片化石的氣孔密度,也可以瞭解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另外,還可以測量淺海貝類化石中硼、鈣的比例,因爲這個比例和這些貝類生長時的海洋酸度有關,而海洋酸度又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相關聯。

研究過去的氣候變化能夠更好地瞭解地球的氣候敏感性。氣候敏感性,是指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時的輻射強迫所產生的全球平均溫度變化。根據相關研究,如果其他條件保持不變,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攝氏度。但是,當地球氣候變暖時,很多因素都會跟着一起變化。倒如,氣候變暖使大氣中包含更多水蒸氣,而水蒸氣是一種強力的大氣保溫氣體;氣候變暖還會減少積雪和縮小海冰的覆蓋範圍,這將導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陽輻射減少,從而導致氣溫進一步升高。

聯合國有關機構最近預測:在考慮了這些反饋效應之後,計算機模型得出的氣候敏感性在2~4.5攝氏度之間,最佳估計值爲3撮氏度。其實,計算機模型只考慮了對變暖效應的快速反饋,而那些幾十年或幾百年之後纔會顯現的反饋,例如陸地冰原範圍的變化則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氣候敏感性可能比計算機模型預測的更高。

由於現有的氣候模型無法考慮長期反饋的影響,要獲得更確切的氣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徑是研究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爲了使結果更準確,科學家研究了和現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約450萬年前),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爲400ppm(1ppm=百萬分之一),僅比現在高一點,但當時的地球平均氣溫卻比現在高3攝氏度,海平面比現在高25米。而永久冰蓋面積也比現在小。對上新世的研究發現,當時的氣候敏感性爲二氧化碳濃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氣溫升高4.5撮氏度。

如果現在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那麼可以預見,短期內地球平均氣溫會升高3攝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幾百年裏,氣溫還將持續攀升,被全球氣候變暖困擾的人類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7.下列關於“氣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的條件下,氣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越大。

B.要獲得更確切的氣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夠研究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對氣候的影響。

C.聯合國有關機構用計算機模型預測氣候敏感性時,充分考慮了隨着氣候變暖而變化的各種因素。

D.不同時期氣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氣候敏感性對認識今天氣候變暖頗有價值。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地球過去的氣候變化中,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必然伴隨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反過來,全球平均氣溫降低則意味着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氣溫的上升會造成地球積雪的減少和海冰覆蓋範圍的縮小,這樣將使得來自太空的太陽輻射減少,從而會導致地球平均氣溫進一步升高。

C.植物葉片氣孔的疏密程度與其生長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相關,根據植物葉片化石的氣孔疏密程度,可分析這種植物生長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D.對上新世早期的研究發現: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會造成平均氣溫升高,進而導致海平面上升,從而使永久冰蓋面積縮小。

9.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夠在沒有液態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極冰蓋微氣泡裏面的氣體能夠間接瞭解數千萬年以來的大氣成分。

C.測量貝類化石中硼、鈣的比例有助於瞭解特定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

D.變暖效應的長期反饋使地球氣溫上升可以持續數百年。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題。(共6分,每小題2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10.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義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其翼若垂天之雲 B.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C.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D.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11.與例句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彼且惡乎待哉

A.之二蟲又何知  B.而莫之夭閼者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奚以知其然也

12.對本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善行能聯合一鄉之人,宋榮子嗤笑他們,而沒有向他們學習,這是不對的。

B.世人都稱讚宋榮子,他並不因此奮勉,這表明他成功後的懈怠。

C.宋榮子對世俗的榮譽並沒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脫俗,樹立至德 。

D.只有無所待的人才能達到至人境界。

第Ⅱ卷(共93分)

四、(共21分)

13. 閱讀下面的這首唐詩, 完成下列問題。(6分)

晚泊潯陽望廬山

(唐)孟浩然

掛席①幾千裏,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峯。

嘗讀遠公②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③近,日暮空聞鍾。

注:①掛席:又作“掛帆”。②遠公:晉代高僧慧遠的尊稱。③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處。

(1)簡析第四句中“始”字的表 達效果。(3分)

(2)從全詩看,詩人嚮往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3分)

1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問題。(7分)

相見歡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注:①詞牌名,靖康之難後作者南渡,作此詞。

(1)上片的景物描寫營造出了怎樣的意境,請作分析。(3分)

(2)詞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麼特點?請作簡要分析。(4分)

15.補出下列詩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時矯首而遐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

(2) ,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3)烏鳥私情, 。(李密《陳情表》)

(4)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

(5) ,夢入芙蓉浦。(周邦彥《蘇幕遮》)

(6) ,惟有幽人自來去。(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7)映階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8) ,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

五、閱讀下文,完成16-19題。(16分)

越來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漢榮

人,在人羣裏行走尋找他的道路,在人羣裏說話尋找他的回聲,在人羣裏投資尋找他的利潤,在人羣裏微笑尋找回應的表情。生而爲人,我們不可能拒絕人羣,雖然,喧囂膨脹的人羣有時是那麼令人窒息,讓人沉悶,但我們終不能一轉身徹底離開人羣。

人羣是慾望的集結,是慾望的洪流。一個人置身於人羣裏,他內心裏涌動的不可能不是慾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羣裏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額。如果我們老老實實化驗自己的靈魂,會發現置身人羣的時候,靈魂的透明度較低,精神含量較低,而慾望的成分較高,征服的衝動較高。一顆神性的靈魂,超越的靈魂,豐富而高遠的靈魂,不大容易在人羣裏擠壓、發酵出來。在人羣裏能擠兌出聰明和狡猾,很難提煉出真正的智慧。我們會發現,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聰明,絕少大智慧。在人羣之外,我們還需要一種高度,一種空曠,一種莊靜,去與天地對話,與萬物對話,與永恆對話。偉大的靈魂、偉大的精神創造就是這樣產生的。孔子獨對大河而感嘆時間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莊子神遊天外尋找精神的自由飛翔方式;佛靜坐菩提樹下證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國大哲帕斯卡爾於寂靜曠野發出哲人浩嘆:“無限空間的永恆沉默使我恐懼”;李白“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他不羈的詩魂飛越無限,把多半條銀河引入人間,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懷;愛因斯坦把整個宇宙作爲自己科學探究和哲學思考的對象,他認爲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過是通過對真理的求索,獲得與宇宙對稱的靈魂,由此,人變得遼闊而謙卑,對這個無限地存在着也永恆地包裹我們的偉大宇宙獻上發自內心的敬意……正是這些似乎遠離人羣的人,爲人羣帶來了太豐盛的精神禮物,在人羣之上利益之外追尋被人羣遺忘了的終極命題,帶着人羣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羣,去與天空商量,與更高的存在商量,與橫臥在遠方也橫臥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絕對”商量,然後將思想的星光帶給人羣,帶進生存的夜晚。

爲此我建議哲學家或詩人不該有什麼“單位”,在“單位”裏、在沙發上製作的思想,多半隻有單位那麼大的體積和分量,沒有普世價值。把存在、把時間、把宇宙作爲我們的單位吧,去熱愛、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爲芸芸衆生的一員,我也不願總是泡在低處的池塘裏,數着幾張錢消費上帝給我的有限時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遠,我需要面對整個天空作一次靈魂的深呼吸,我需要從精神的高處帶回一些白雲,擦拭我瑣碎而陳舊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澤的內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靈魂正漸漸變得清澈、寬廣,綠色越來越多,白雲越來越多,我正在靠近偉大的天空……

[注]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於作者故鄉。

16.作者認爲“生而爲人,我們不可能拒絕人羣”的原因是。(不超過20個字)(2分)

17.孔子、莊子、釋迦牟尼、帕斯卡爾、李白、愛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遠離人羣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詞的含義?文章列舉這些人物有何作用?(6分)

18.從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體指什麼?請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4分)

19、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錯誤的兩項是 [ ][ ](4分)

A.文章開頭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達了個人與人羣之間的緊密聯繫,接着筆鋒一轉,寫人羣“令人窒息”、“讓人沉悶”,爲後文提出遠離人羣的主張作了暗示和鋪墊。

B.第二段中“擠壓”、“發酵”’、“擠兌”等動詞的運用,避免了與下文“提煉”一詞的重複,並使文章的語言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變化。

C.通過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我”的眼界變得開闊,思想變得澄明,瑣碎而陳舊的生活也由此得到改變。

D.作者建議哲學家或詩人不該有單位,認爲這種機構限制了人們的思想,很難提煉出真正的智慧,使人無法達到精神的高處。

E.“低處的池塘”和“高處的白雲”在文中是一對富有象徵意義的意象,作者借它們含蓄地表達了對兩種不同境界的理解。

六、語言表達運用題(6分)

20. 將下面的長句改寫成三個語意連貫的短句。(3分)

唐代詩人張若虛筆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國人寄託了無盡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嚮往的在人們心目中是聖潔、美好、吉祥的象徵的明月常常在皓月當空、清輝瀉地的夜晚激起異鄉遊子熾烈的鄉思。

21. 閱讀下面的語段,根據語境在橫線處填寫恰當的句子。(3分)

唐宋詩詞歌賦,是一座座巍巍豐碑,記錄着中華文明的歷史;唐宋詩詞歌賦,又是一頂頂燦燦王冠,綴滿了濃縮中國文學智慧的珍寶。這裏,你既能找到“大江東去”的豪放,①         ;既能聽到“磨損胸中萬古刀”的憤懣吶喊,②        ;在這裏既有怒髮衝冠的報國志,也有牀前明月的故鄉情;有獨上西樓的長相思,有草長鶯飛的憶江南,有春光明媚的蝶戀花,③         。

七、作文(50分)

22. 閱讀下列語句,按要求作文。

(1)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王勃《滕王閣序》

(2)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王勃《滕王閣序》

(3)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並序)》

(4)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鮑照《擬行路難(其四)》

要求:(1)任選一個角度立意。(2)題目自擬。(3)寫一篇內容充實、說理深刻的議論文。

(4)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7-9題每題3分,其餘每道題2分,總27分)

1.C 2.D 3.B(“放縱”指毫無拘束或放任縱容,可帶賓語;“放肆”指任意、隨便、毫無顧忌,不能帶賓語。“採取”指選擇施行某種方針、政策、措施、手段、形式、態度等;“擷取”有摘下、取下之意,多指對具體事物。“欣賞”程度淺,“鑑賞”程度深;“欣賞”不僅包括人,也包括物,而“鑑賞”一般是針對物而不針對人。“監測”詞義側重“測”,是監督、測量;“監控”的詞義側重在“控”,是監督、控制。)

4.D(A。舉足輕重,形容所處地位十分重要,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全局,改爲“無足輕重”。B。投鼠忌器,比喻想打擊壞人而又有所顧及,不合語境。C。今非昔比,是說今盛昔衰,與句意不符,可用“今不如昔”。D。甚囂塵上,形容對傳聞之事議論紛紛,現多指反動言論十分囂張。運用正確。)

5. B(A.結構混亂 可改爲"關鍵在於知識"或改爲"知識起決定性作用";C。成分殘缺,最後加上“的目的”;D。不合邏輯,刪除“了”)

6.D ( 應是西班牙人塞萬提斯 )

7. C(“充分考慮了隨着氣候變暖而變化的各種因素”錯,原文是“計算機模型只考慮了對變暖效應的快速反饋,而那些幾十年或幾百年之後纔會顯現的反饋,例如陸地冰原範圍的變化則被忽略了”。)

8.C(A.“必然”的說法過於絕對;B.“來自太空的太陽輻射減少”表述不當,原文是“減少積雪和縮小海冰的覆蓋範圍,這將導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陽輻射減少”;D.文中無依據。)

9.B(“間接瞭解數千萬年以來的大氣成分”錯,原文是“測量南極冰蓋中微氣泡裏的二氧化碳含量,能瞭解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但可回溯的時間並不長”。)

10.C 11.C 12.D

二、主觀題(43分)

13.(6分)(1)“始”字自然寫出了主人那欣然怡悅之情。(1分)在千里江面上揚帆而下,一路不見名山,直到船泊潯陽城下,那秀拔的廬山突然出現在眼前,詩人有相見恨晚之感。(2分)

(2)詩人流露出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1分)詩人遠望清幽的廬山,想起了東晉高僧慧遠,此時東林禪寺近在眼前,寺院裏隱約傳來陣陣鐘聲,隱逸之情漸生。(2分)

14. (7分)

(1)上片寫登樓所見的無邊秋色,夕陽流水,營造出清冷蕭條的意境,抒發了因山河殘破而悲涼抑鬱的心情。【景物,“秋色”“夕陽流水”1分;特點,“冷落蕭條”1分;感情1分。共3分】

(2)前面直抒胸臆,表達亡國之痛、收復中原的心志以及對朝廷的憤慨;後面用擬人的方法,請託“悲風”把淚吹過揚州去,含蓄深沉地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感。

【前爲“直抒胸臆”1分,感情1分;後爲“擬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1分,共4分】

15.(8分) (1)策扶老以流憩 (2)潦水盡而寒潭清(3)願乞終養(4)吳楚東南坼

(5)小楫輕舟 (6)巖扉鬆徑長寂寥(7)隔葉黃鸝空好音(8)雕欄玉砌應猶 在

16. 人羣是慾望的集結,而我們無法泯滅慾望。或:人總在人羣裏尋找道路、回聲、利潤、表情。(2分)

17. “似乎”一詞的含義:①他們行爲上遠離人羣,思想上超越大衆;②他們帶着人羣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羣,又將豐盛的精神禮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帶回給人類,因而實際上並未遠離人羣。(4分)

作用:①表明了偉大的靈魂和精神創造是如何產生的,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②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2分)

18.(1)超越慾望,以追求普世價值爲目標的生存境界。(2分)

(2)①現實的慾望使他覺得壓抑。②他希望逐步改變庸俗的生活狀態,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2分)

19.解析:A中有現處錯,一是“以排比手法含蓄地表達”,排比的作用不是“含蓄地表達”;二是“後文提出遠離人羣的主張”,屬“無中生有”。D處也有兩處錯,一是文中的“單位”不同於生活中的含義,如用在此處表述,要用引號;二是“很難提煉出真正的智慧,使人無法達到精神的高處”表達不當。

參考答案:A D (4分)

20.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提取語段的主要信息“唐代詩人張若虛筆下的明月是多麼姣好和媚人”,以此作爲主幹句,然後把其餘信息變成短句按正確順序列出即可。

答案:(1)唐代詩人張若虛筆下的明月是多麼姣好和媚人!(2)人們把它看作聖潔、美好、吉祥的象徵,對它寄託了無盡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嚮往之情。(3)它常常在皓月當空、清輝瀉地的夜晚,激起異鄉遊子熾烈的鄉思。(3分)

21.解析:解答此題,分析例句是關鍵。①處,由“豪放”可聯想到“婉約”;②處,由“報國志”“故鄉情”可知應寫與“憤懣吶喊”不同的方面;③處,“憶江南”“蝶戀花”提示我們需要考慮詞牌名。

答案:①也能找到“人比黃花瘦”的婉約 ②也能聽到“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淺吟低唱

③有鬥霜傲雪的一剪梅(3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