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2017高二下語文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本文已影響 1.43W人 

  【2017高二下語文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2017高二下語文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一 基礎積累(18分)

1 下列注音全都正確的是( )

A 澹 澹 (dàn) 長 嗟 (chà) 江 皋 (gāo) 鳥萃蘋中 (píng)

B 搗衣砧 (zhēn) 巖 扉 (fěi) 芙蓉浦 (bǔ) 流水潺湲 (chán)

C 霓 裳 (cháng) 淥 水(lù) 燎沉香 (liáo) 漁陽鼙鼓 (pí)

D 耆 舊 (qí) 神 嫗 (yú) 殷巖泉(yǐn) 玉盤珍饈 (xiū)

2 下列選項中,沒有錯別字的是( )

A 寂廖 惻隱 渡假村 淥水盪漾B 喧鬧 船艄 阜盛 鞭辟入裏

C 修葺 謬種 躑躅 虛無縹渺D 瀰漫 鬼祕 兩頰 鐘鼓撰玉

3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的使用合乎規範的一項是( )

A.我想養只鴿子,讓它生鴿蛋給小孩兒玩。可是目前嚴重的問題是,有沒有壁虎,假定有了,會不會偷鴿蛋?

B.紅絲帶——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標識象徵着我們對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關心,象徵着我們對生命的熱愛,象徵着我們要用“心”來參與預防艾滋病的工作。

C.上海電影譯製片廠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樂之聲》、《王子復仇記》等等,爲什麼令人百看不厭?這首先還是歸功於本子做得精彩。

D.古語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復興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 。

4下列各句中,劃橫線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司機張師傅冒着生命危險解救乘客的事蹟,一經新聞媒體報道,就被傳得滿城風雨,感動了無數市民。

B.近年來,在種種災害面前,各級政府防患未然,及時啓動應急預案,力爭把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C.“生命的價值在於厚度而不在於長度,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獲取……”院士的一番話入木三分,讓我們深受教育。

D.這些“環保老人”利用晨練的機會,將遊客丟棄在景點的垃圾信手拈來,集中帶到山下,分類處理。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數據表明,人類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氣污染引起的,空氣中的細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推行有償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過經濟手段培養人們儘量減少使用塑料袋,這無疑會對減少白色污染、淨化環境產生積極作用。

C.許多地方以較低的價格徵用耕地蓋起高樓大廈,這給國家不但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也給老百姓造成極大的利益傷害。

D.在當今時代,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這個“軟實力”硬不硬、強不強、大不大,與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強大與否直接關聯。

6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A堂吉訶德由於愛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然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駑騂難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鏽的長矛,戴着破了洞的頭盔,要去當遊俠,鋤強扶弱,爲人民打抱不平。他僱了附近的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騎了驢兒跟在後面。《堂吉訶德》

B賈政長女惜春加封賢德妃,皇帝恩准省親。榮國府爲了迎接這大典,修建極盡奢華的大觀園,又採辦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門的妙玉也進榮府。《紅樓夢》

C在愚人節那一天。巴黎民衆擡着殘廢畸形的“愚人之王”,在聖母院前面的格萊夫廣場上歡呼遊行。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帶着一隻小羊跳舞賣藝,窮詩人甘果瓦被她的美貌和舞姿迷住了。《巴黎聖母院》

D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五房中的長房有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他們的繼母及繼母的女兒淑華。因爲父母早亡,高老太爺直接管着他們。覺新是長子長孫,爲人厚道,但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薰陶卻不敢頂撞長輩。《家》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9分)

很多人說:什麼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實這種解釋應該是從近代開始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釋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國傳統美學中,情景交融所規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國傳統美學認爲藝術的本體就是意象,任何藝術作品都要創造意象,都應該情景交融,而意境則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規定性之外,還有自己的特殊規定性,意境的內涵大於意象,意境的外延小於意象。那麼意境的特殊規定性是什麼呢?唐代劉禹錫有句話:“境生於象外。”“境”是對於在時間和空間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這種象外之“境”才能體現作爲宇宙的本體和生命的“道”。

從審美活動的角度看,所謂“意境”,就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西方古代藝術家,他們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要再現一個具體的物象,所以他們,比如古希臘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體刻畫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國藝術家不是侷限於刻畫單個的人體或物體,把這個有限的對象刻畫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們追求一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國園林藝術在審美上的最大特點也是有意境。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樓、臺、亭、閣,它們的審美價值主要不在於這些建築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蘭亭集序》所說,在於可使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意味的世界。陶淵明有兩句詩說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藝術就是要去尋找、發現、體驗生活中的這種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在這一點上的區別,就在於它不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體的事物和事件,從一個角度揭示了整個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藝術作品都有深遠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較過杜甫的詩和王維的詩。他認爲杜甫詩的特點是“即物深致,無細不章”,有人寫詩就怕寫不逼真,杜甫則太逼真了。而王維詩則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說杜甫是“工”,王維是“妙”。

中國藝術的這種意境,它給人的美感,實際上包含了一種人生感、歷史感。康德曾經說過,有一種美的東西,人們接觸到它的時候,往往感到一種惆悵。意境就是如此,這是一種最高的美感。當然這不等於說西方藝術沒有意境,西方藝術中也有這樣的作品,例如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伕曲》,它不僅唱出了俄羅斯民族的苦難,而且唱出了人類共同的苦難,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聽衆的共鳴。

(摘編自葉朗《說意境》)

7.下列關於“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中國傳統美學認爲藝術的本體就是意象,所有藝術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創造意象,因而並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能夠具有意境的。

B.所謂“意境的外延小於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藝術作品跟有意象的藝術作品比較起來,在數量上總是處於劣勢。

C.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意境”的內涵解釋爲“情景交融”,可見從近代開始人們就把“意境”和“意象”混爲一談了。

D.“道”是宇宙的本體和生命。意象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則是對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夠體現“道”。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中國古代藝術和西方古代藝術不同,中國藝術家要突破有限的對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發他們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

B.西方古代藝術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現世界上的具體物象,所以古希臘雕塑家認爲把人體刻畫得極其逼真、十分漂亮纔是美。

C.陶淵明的兩句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經認識到身處一個有意味的世界,並且正處在辨析、體驗這種意味之中。

D.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伕曲》之所以能夠引起全世界聽衆的共鳴,是因爲它唱出了人們對於社會和人生的深刻體驗和感受。

9.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園林的審美價值,在於讓人通過它們感受到更大空間的美,所以遊覽者往往能夠產生一種對於整個人生或歷史的感受和領悟。

B.從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有區別這一點來看,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往往有兩種意味,而其中涉及整個人生的意味纔是最美的。

C.康德所說的“一種惆悵”,表明他作爲西方人也感覺到了一種與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東西”。這種東西其實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意境”。

D.王夫之說杜甫是“工”王維是“妙”,他顯然是根據中國傳統美學來評價杜甫和王維的,如果讓西方藝術家來評判,結論可能恰恰相反。

三、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閱讀文,完成10—13題。

鄭遨,字雲叟,滑州白馬人也。唐明宗祖廟諱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學,敏於文辭。唐昭宗時,舉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遠去之意,欲攜其妻、子與俱隱,其妻不從,遨乃入少室山爲道士。其妻數以書勸遨還家,輒投之於火,後聞其妻、子卒,一慟而止。遨與李振故善,振後事樑貴顯,欲以祿遨,遨不顧,後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

遨聞華山有五粒鬆,脂淪入地,千歲化爲藥,能去三尸,因徙居華陰,欲求之。與道士李道殷、羅隱之友善,世目以爲三高士。遨種田,隱之賣藥以自給,道殷有釣魚術,鉤而不餌,又能化石爲金,遨嘗驗其信然,而不之求也。節度使劉遂凝數以寶貨遺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時以左拾遺、晉高祖時以諫議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賜號爲逍遙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節高矣,遭亂世不污於榮利,至棄妻、子不顧而去,豈非與世自絕而篤愛其身者歟?然遨好飲酒弈棋,時時爲詩章落人間,人間多寫以縑素,相贈遺以爲寶,至或圖寫其形,玩於屋壁,其跡雖遠而其名愈彰,與乎石門之徒異矣。

與遨同時張薦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學遊河朔,後去爲道士,通老子、莊周之說。高祖召見,問“道家可以治國乎?”對曰:“道也者,妙萬物而爲言,得其極者,屍居衽席之間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內殿講《道德經》,拜以爲師。薦明聞宮中奉時鼓,曰:“陛下聞鼓乎?其聲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無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萬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賜號通玄先生,後不知其所終。

(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隱逸傳》)

10、下列各句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 唐明宗祖廟諱遨,故世行其字 字:書法

B 高祖大其言,延入內殿講《道德經》 大:讚賞

C .道殷有釣魚術,鉤而不餌 餌:誘餌

D .與乎石門之徒異矣 徒:門徒

11、下列各組中,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於:敏於文辭 以勇氣聞於諸侯

B 其:其妻不從 其孰能譏之乎

C 以:少以儒學遊河朔 敢以煩執事

D 之:高祖善之 填然鼓之

1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鄭遨年輕時好學能文,後來考進士卻落第了,又恰逢社會動盪,於是隱居山林,當了道士。

B.鄭遨隱居山林,但經常有詩稿散落民間,人們對這些詩稿珍愛有加,甚至把它們謄寫在絲絹上,作爲饋贈佳品。

C.張薦明與鄭遨同爲當時著名的隱士,他曾喜好儒學,後來則一心崇奉道家學說,他認爲道家學說對治國大有裨益。

D.鄭遨與道友李道殷、羅隱交情深厚,三人雖屢受朝廷徵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潔之士。

13、翻譯文言閱讀中劃線的句子。(9分)

(1)後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3分)

(2)遨嘗驗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3)遨之節高矣,遭亂世不污於榮利(3)

14 默寫題(10分)

(1) ------------------------------,渺滄海之一粟。 《赤壁賦》

(2)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定風波》

(3) ------------------------------,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

(4) 往者不可諫,---------------------------------。 《論語

(5) 民之歸仁也,------------------------------------。《孟子

(6) 嫋嫋兮秋風,------------------------------------。《湘夫人》

(7) 出師未捷身先死,------------------------------。《蜀相》

(8) ------------------------------,漁梁渡頭爭渡喧。《夜歸鹿門歌》

(9) 臥龍躍馬終黃土,------------------------------。《閣夜》

(10)------------------------------,芙蓉泣露香蘭笑。《李憑箜篌引》

四 詩歌鑑賞(10分)

清 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15 詩中一二兩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繪了清明怎樣的一幅景象?請簡要分析。(5分)

16 找出詩中兩句用典詩句。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20分)

雪野裏的精靈

李存葆

東坡居士面對邈遠天昊,曾浩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真正體會出這兩

句話的奧義,是在多次晉謁了一棵大巨樹之後。

那是莒縣城西定林寺中的銀杏樹。它蒼勁蔥鬱,主枝周逸旁出,狀若碩大無朋的蓮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時,頓被一種強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懾,所征服,所溶解。它那騰遊時空的氣魄,吐納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黃謝綠的頑強,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後來,我又多次拜謁它,每每都會對蘇軾的話產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暫如蜉蝣,後句指生命渺小如滄海一粟。人類雖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這棵古樹前,仰望着無涯無際的時空,我們便會感到:在宇宙間,地球僅是一粒微塵,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過俄爾一瞬,稍縱即逝。

博大與渺小,久遠與短暫,都是相對而言的。定林寺裏的古銀杏樹無疑是一支巍峨崢嶸的生命進行曲。後來我在雪野中兩次偶然所見,則又領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禮讚。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個暮冬,我到嶗山頂峯的駐軍觀察所採訪。大雪後的嶗山,峯若玉雕,石似晶鑄。我與哨長扶石踏雪,拽枝騰挪,來到一向陽處的山坳。這時,我猛然發現,向陽的竹林邊,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這銀色的世界裏,織出了一小片綠毯。

哨長在這綠毯邊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扒開雪層,並喚我過去觀看。當我走至巨石下,呈現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攢攢擠擠,比肩爭頭。這些小花僅比米粒兒稍大,白的、紫的、藍的、紅的、黃的,五顏六色,星星點點。看到如此衆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裏,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我驚異地看着這些小生命,它們也彷彿睜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戀、嚮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質。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們也會頑強地舉起美的萌芽,決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輕易降落。

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啓明星,正在呼喚着春蕊的豔麗,春樹的繁茂,春蠶的吐絲……

前年元宵節前夕,我應長白山林場友人之邀,曾到雪國一遊。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裏漫遊。驀地,有幾點藍色的彩光在雪地裏閃動,一下躍入我的眼簾,燃亮了我的雙瞳。我趨前蹲下細瞧,竟是幾朵藍色的小花。這藍色的小生命,由纖纖的細莖挑着,那吹彈得破的花萼,顯得那樣稚嫩和孱弱。

這雪國中的藍色小生命,纖細裏充溢着堅韌,孱弱裏蘊藏着剛強,微小裏含納着博大;這小小的生命裏,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嫵媚,日的明麗。它們以小小的藍色火焰與巨大的寒流搏擊,它們以火熱的心律終於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們是這漫漫雪國裏生命的精靈!友人告訴我,這藍色的小花名叫“白頭翁”。

定林寺裏的銀杏樹,嶗山雪地裏的小花小草,還有這雪國中的“白頭翁”,都是造物主無與倫比的傑作,都是生命的奇觀……

人們慣常喜愛吟詠參天的大樹,喜愛聆聽它們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種境界,寂寞也是一種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與旗幟,寂寞則是春的預告和序曲。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對憧憬着春天卻不能轟轟烈烈、大紅大紫的衆多的小花小草,誰也沒有權利去有意或無意地踐踏它們……

17.文章把小花稱作“雪野裏的精靈”,意在表現小花的哪些特點?(4分)

答:

18.請賞析“看到如此衆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裏,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這句話。(4分)

答:

19.文章說“浩歌是一種境界,寂寞也是一種境界”。兩種“境界”分別指什麼?二者有何相同點?(6分)

答:

20.人類爲什麼會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作者認爲人類怎樣做纔是正確的?(6分)

答:

六、語言表達(15分)

2013年鳳凰衛視重磅推出全新社會觀察節目《社會正能量》,透過一個個感動人心的故事,見證人間大愛與真善美,並由各界學者、專家、名人發表意見或精闢見解,共同構建當代公共話語空間,堅守轉型期的社會倫理底線,尋找並傳遞推進社會前行的正能量。

作爲一名當代的高中生,你將如何來看待“社會正能量”?請發表你的觀點。

要求:1 使用排比、比喻修辭;2觀點明確,語言流暢;3 不得少於200字。

七、 作 文(50分)

一隻蝸牛,很想做成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開始它想東遊泰山,一直爬到山頂,可一計算,要實現這個計劃,至少需要3000年時間,只好忍痛放棄這個打算。後來它又想南下爬到長江邊上,看一看奔騰的江水,可一計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時間。蝸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不禁十分悲哀,於是什麼也不肯做,最終死在了野草叢中。

根據以上所給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議論文。

  參考答案

四、古代詩文鑑賞(10分)

15 (1)運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描寫清明時兩種不同景色。(2分)(或答: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襯哀情,均可得分)

(2)清明時節,桃李含笑盛開,但野田荒墳卻是一片淒涼,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驚天動地,驚醒了蟄伏的龍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長得很柔嫩。(3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給分)

16 (1)“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2分)

(2)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菸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杯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詩人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憤慨,表現出詩人一種無奈的超脫。(3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給分)

五、現代文閱讀(20分)

17、美麗/纖弱稚嫩/頑強不怕困難/充滿活力 (每點一分,共4分)

18、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小生命頑強的生命力。(2分)用鮮活生動的語言,寫出了“我”見到這些小生命時的驚喜與感動之情。(2分) (共4分)

19、浩歌的境界:宏大壯麗的生命形態,轟轟烈烈、激盪人心。(2分)

寂寞的境界:纖小柔弱的生命形態,默默無聞、自強不息。(2分)

相同點: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觀,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2分) (共6分)

20、人類自以爲比“朝菌”、“蟪蛄”偉大,於是嘲笑“朝菌”、“蟪蛄”渺小與卑微;(3分)然而,博大與渺小,久遠與短暫都是相對而言的,我們要公平地對待偉大的生命和弱小的生命。(3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