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1.72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通用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1.在操作活動中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並對沉浮現象有興趣。

2.嘗試運用藉助輔助材料的方法,變化物體的沉浮現象。

3.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4.體會發現沉浮現象與探索沉浮逆向變化的樂趣。

材料準備

1.水盆、操作盤、分類盒、記錄表、筆。

2.小泡沫板、不同材質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鐵珠、乒乓球)、吸管、雪花片、瓶子、盒子、紙、木塊、小木條、石子、海綿、樹葉、羽毛、回形針,小鐵夾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指導要點

1.運用玩一玩的方法讓幼兒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對沉浮現象有興趣,並能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物體的沉與浮。

2.通過分一分,讓幼兒對沉、浮的物體進行分類,並嘗試比較沉的物體與浮的物體之間輕重的不同。

3.鼓勵試一試,嘗試採用物體本身的特點藉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浮着的沉下去,或是“站”在水中,並能用簡單的圖畫記錄探索的結果

實施步驟

1.提供收集的不同材質的材料,如小泡沫板、不同材質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鐵珠、乒乓球)、吸管等等,讓幼兒把讓他們放在水中玩一玩,看一看,說說自己的發現。

2.提供記錄表讓幼兒用簡單的圖畫(如箭頭向上表示浮,向下表示沉)記錄不同物體的沉浮現象,並用邊連貫的語言交流記錄的結果。

3.按沉、浮現象的不同把材料歸類分成兩大類,並結合已有的經驗進行簡單的比較,瞭解一般情況下輕的`東西會浮着,重的東西會沉下去。

4.鼓勵幼兒採用物體本身的特點(瓶子可裝水)或藉助輔助材料,探索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讓浮着的東西沉下去,或讓其“站”在水中。這時可增加一些材料,如橡皮泥,雙面膠等可幫助物體增加重量,也可讓沉浮物體粘在一起,或使材料的沉、浮現象發生變化。在幼兒操作成功讓浮的物體沉下去,讓沉的物體浮上來時,引導幼兒加重浮的物體一邊的重量,嘗試讓物體“站”在水中。

5.提供記錄表用圖畫的方式記錄探索的過程與結果,並進行交流與驗證。

6.在幼兒成功讓一件物體變化沉浮現象後,引導幼兒挑戰用不同的方法使這個物體繼續變化沉浮現象,或挑戰不同的材料變化沉浮現象,比比誰的方法多,誰讓更多的物體變化了沉浮現象。

反思分析

此“沉與浮”的區域活動從讓幼兒把物體放在水中玩一玩的遊戲進入,能很自然地使幼兒發現了不同的物體有的浮,有的沉,從而對沉浮現象產生興趣,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分一分、比一比,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輕的東西浮、重的東西沉的經驗,在有了輕的東西浮、重的東西沉的經驗的基礎上,鼓勵幼兒採用物體本身的特點或藉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讓浮着的東西沉下去進行探索,這種沉浮逆向變化本身有着趣味性,對幼兒來說是有吸引力的,同時也是對活動的難度遞增,使操作活動既有遞進性又有挑戰性,還可維持幼兒對沉浮現象的持續興趣,操作成功後的圖畫方式記錄探索過程,及挑戰物體沉浮變化的不同方法及讓更多的物體變一變沉浮,不僅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也讓小朋友同時分享了別人的成功經驗,還能不斷激發幼兒去繼續探索的興趣。本活動還有待於實踐,可能記錄物體沉浮變化時孩子會有困難,如記錄表裏的記錄孩子自己畫難度高,調整爲用標記、小圖示貼。

此活動操作性、探究性強,可以幫助幼兒自己建鬆物體沉浮現象及變化的經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

日常生活中,幼兒在洗手時常常洗很長時間都不出來。通過觀察我發現原來孩子們對肥皂泡愛不釋手,有時還喜歡用小嘴巴吹吹手上的小泡泡。一天,黃家祺小朋友從家裏帶來了吹泡泡的玩具,爲大家吹出了一串串的泡泡。這下孩子們更是樂開了花,他們還興奮地喊:“泡泡多像大太陽啊圓圓的,像你的眼睛,像大氣球……”我結合孩子們對泡泡的興趣和對泡泡的想象創編了生動有趣的兒歌,生成了這次欣賞活動。

目標:

1 引導幼兒喜歡聽兒歌,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2 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準 備:

1物質準備:小猴子手偶、每人一份吹泡泡的玩具材料、過渡音樂、輕音樂。

2精神準備:爲幼兒創設愉快輕鬆的氛圍,以遊戲的口吻和幼兒進行互動,給幼兒一個寬鬆、自由的空間,用不同的表情、聲音、動作等激發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

過 程:

一 玩遊戲

教師握手偶,以小猴子的身份引導幼兒先來進行吹泡泡的遊戲。並提出問題:泡泡像什麼?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二 欣賞兒歌

1 幼兒聽過渡音樂放好玩具後坐下,結合剛纔的遊戲體驗欣賞教師朗誦兒歌。教師朗誦時屋子四周飄散着泡泡,播放輕音樂,生動、形象地配合肢體語言吸引幼兒認真傾聽。

2 引導幼兒回憶:兒歌中都提到泡泡像什麼?(西瓜、太陽、眼睛、氣球…)並驚喜地說出:其實兒歌內容都是小朋友自己想出來的,老師只是幫大家整理成兒歌。表揚小朋友仔細觀察,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3 再次欣賞兒歌。當教師朗誦完兒歌的'最後一句“小朋友想一想,泡泡還像什麼呢?”時,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鼓勵大膽表達自己的想象(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並對幼兒的想象充分肯定。

活動總結

教師同樣以小猴子的口吻對注意傾聽及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的幼兒給予充分的肯定,請他們和小猴子擁抱;對有些膽小的幼兒提出希望,請他們握握小猴子手。

四 活動延伸:

1 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有感情的朗誦,表達出自己對所

想象事物的不同情感。

2 進行繪畫活動,幼兒邊說邊畫,練習畫圓。

3 根據幼兒的興趣續編兒歌,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創造力。

附兒歌:

吹 泡 泡

呼……

吹泡泡,吹泡泡,

吹出一串大泡泡。

像西瓜,像氣球,

像太陽,像臉蛋,

還像烏黑的大眼睛。

小朋友想一想,

泡泡還像什麼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小烏龜運糧食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腳着地爬的動作。

2、聽信號做動作,做到動作靈敏協調,初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小布袋、烏龜的頭飾;大鼓一隻。

2、設置情景:樹林、山洞。

3、房子一座。

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做個遊戲。我做烏龜媽媽,你們做小烏龜好嗎?寶貝們,快叫媽媽一聲!(媽媽)哎!我的小寶貝們真乖。

2、現在跟着媽媽一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吧!

二、學習本領。

1、教師示範講解動作要領:雙手膝蓋着地、一二一二向前爬。

2、幼兒練習。

三、參觀新家。

1、烏龜媽媽:寶貝們,媽媽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的新家造好了。媽媽帶你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

2、幼兒跟着烏龜媽媽向前行進爬。

3、在家聽音樂休息。

四、烏龜運糧食。

1、烏龜媽媽:冬天快到了,我們要準備過冬的.糧食了,寶貝們,媽媽帶你們一起去運糧食吧!

2、途中設置情境:遇蛇。引導幼兒聽信號做躲好的動作。

3、到達目的地,運糧食。

4、引導幼兒觀察糧食的顏色,挑自己喜歡的糧食運回家。鼓勵小烏龜互相幫助、協調的往背上裝糧食。

五、運糧食回家。

1、烏龜媽媽:我們終於到了,我們把糧食放到家裏去吧。引導幼兒把糧食送到房子裏去。

2、吃餅乾慶祝。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幼兒認識各種水果。

2、感受水果的特徵與味道。

教學準備:

1、蘋果、香蕉、桔子、梨。

2、水果切成片並用牙籤插好。

3、水果圖片。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西瓜圖片。

提問: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麼呀?

引導幼兒回答西瓜。

2、教師:西瓜今天要去遊樂場玩?可以帶一個水果寶貝,就在布袋子裏。請你們摸一摸布袋,猜猜裏面是什麼寶寶。

老師拿出一個布袋子,把蘋果、香蕉、桔子、梨放進去。

3、幼兒用手摸一摸布袋子,請幼兒猜一猜裏面是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布袋子裏面是什麼水果,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4、做遊戲

手中是紅色水果的`,請幼兒把手舉起來

手中是圓圓的水果的,請幼兒把手舉起來

5、幼兒把自己的水果寶貝放在桌子上,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水果

6、向幼兒介紹這些水果合起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水果。

詢問幼兒還吃過哪些水果

幼兒自由討論

7、品嚐水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玩遊戲,也很喜歡聽故事,除此之外,他們更喜歡親臨身臨其境去探索身邊的新鮮事。如果家長或老師能多加關注,便會發現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也有很多可教之材。

今天,咱們就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與大灰狼決鬥》的小遊戲,通過戰勝大灰狼的遊戲,愉悅幼兒的身心,激發幼兒強烈的作畫願望,進一步體驗多種工具繪畫所帶來的快樂。

一、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與大灰狼決鬥的繪畫活動,充分享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2.初步學習用粉筆畫密密、長長的直線條。

3.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1.聽故事《與大灰狼決鬥》,理解"籬笆"的含義

2.小雞頭飾若干(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雞媽媽頭飾一隻,大灰狼頭飾一隻。

3.錄音機一臺,錄有歡快、沉悶的音樂磁帶一盒。

4.粉筆數盒放在"小雞家"周圍。

三、活動過程:

1.老師扮作雞媽媽,幼兒扮作小雞,一起隨音樂做起牀、做操、吃米等模仿動作。(評:活動開始,老師和幼兒以雞媽媽和小雞的角色出現,幼兒容易對老師產生依賴感和信任感。對於個別幼兒的"自由"動作,老師未加干涉,給了幼兒自由發揮的空間。)

2.插"籬笆",學習用粉筆畫密密、長長的直線條。(1)"大灰狼"第一次襲擊,激起幼兒插"籬笆"的興趣。"大灰狼"隨着沉悶、緩慢的音樂,走到小雞的家,嘴裏不停地說:"我的肚子餓極了,小雞的肉好香啊?

老師囑咐幼兒別害怕,並不時地對"大灰狼"作出反擊。"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狽地逃回了家。(評:大灰狼是幼兒較熟悉的動物,它出場時間雖然很短,但馬上引起了幼兒強烈的反應,激發了幼兒保護自己的意識,激起幼兒插"籬笆"的慾望,爲下面活動的開展打下了一個基礎。添加大灰狼摔跤的環節,使活動自然過渡。)

3、插"籬笆",初步學習用粉筆在地上畫直線。師:"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實在太危險了,我們怎麼辦呢?"幼a:"我要把大灰狼打死!"幼b:"我拿槍把大灰狼槍斃掉!"幼c:"我們躲在家裏不出去!"師:"我的孩子真勇敢,想了這麼多辦法,媽媽喜歡你們!這樣吧,我們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圍都插上籬笆,大灰狼就進不來了!好嗎?"老

師先讓幼兒觀察插"籬笆"的.過程,老師邊插邊講:"我們在家的周圍插上籬笆,要從上到下直直地插下來,插得長一些,多一些,不讓"大灰狼"鑽進來。"然後幼兒練習插"籬笆"。(評:組織討論,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老師的肯定也鼓勵了幼兒與大灰狼決鬥的勇氣。

幼兒第一次用粉筆,非常開心,完全融入活動過程中。由於在地上畫有一定的難度,對幼兒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也使

4、"大灰狼"第二次襲擊,補插"籬笆",部分幼兒繼續用粉筆在地上畫直線。"大灰狼"第二次惡狠狠地出現了,邊走邊說:"哇,插上了這麼多籬笆,看看有沒有地方可以鑽進去。"幼兒跟隨着老師觀察"大灰狼"的行跡,當"大灰狼"發現籬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鑽進來的時候,老師鼓勵幼兒勇敢些,馬上補插上籬笆。

過了一會兒,大灰狼看了看,說"今天實在太累了,下次來一定吃個飽!"然後灰溜溜地走了。(評:這是一個對幼兒的畫作評價的環節。讓大灰狼來評價哪些線條畫歪了、畫短了?哪些地方畫少了?幼兒在活動中,很明確地知道自己什麼地方畫得不太好,並通過對付大灰狼,及時地進行更正。最後大灰狼的話,爲下一個環節作了鋪墊。)

5、繼續插"籬笆",用粉筆在地上畫密密、長長的直線。師:"看來大灰狼還會來,我們的家還不夠牢固,我們怎麼辦呢?"幼a:"我們再多插些籬笆!"幼b:"我們搬走吧!"幼c:"我們把籬笆插得長長的!"師:"孩子們的辦法真好,我們一起再插上些籬笆,插得直一點、插得多一點、插得長一點,好嗎?"

幼兒自由選擇地方,補插"籬笆"。最後老師和幼兒一起檢查。(評:這個環節提供了幼兒繼續用粉筆畫直線的機會。同時,幼兒觀察籬笆的過程,也是對作品再次評價的過程,增強了判斷能力,更豐富了幼兒的繪畫經驗。同時也提供了幼兒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機會。)

6、.隨着沉悶、緩慢的音樂聲響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現,圍着小雞的家走來走去,不時地用肩膀擠擠"籬笆",還氣呼呼地說:"這裏的籬笆太多了,怎麼進不去!……"然後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師和幼兒一起隨着歡快的音樂慶祝勝利。(評:結束部分也是對幼兒的畫再次作肯定評價的部分。通過與大灰狼決鬥,幼兒懂得了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體驗了勝利的喜悅,同時增強了幼兒作畫的自信心。)

四、活動評價:

1.整個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情節貫穿始終,將繪畫技能很自然地融入遊戲中,使幼兒學得輕鬆,學得開心。同時,幼兒很輕鬆體驗了粉筆的畫法,讓幼兒體會多種工具作畫的樂趣,整個活動輕鬆有趣。

2.整個活動環節緊扣,層層遞進。從"大灰狼"的出現,激起幼兒作畫的願望,到幼兒練習畫直線,補畫添畫,到第二次練習,最後"大灰狼"的離去,是一個幼兒反覆練習、反覆評價的過程,幼兒的知識經驗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

3.活動體現了一種向上的精神。"雞"與"大灰狼"相比,是以弱對強的關係。但活動結束後,"雞"戰勝了"大灰狼",讓幼兒懂得了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培養幼兒勇敢的精神,萌發了幼兒相互幫助的品質。

4.此活動在戶外進行,能激起幼兒輕鬆愉快的情緒。在對付"大灰狼"過程中,情緒容易興奮,又不斷地奔跑、躲閃,具有一定的活動量,對幼兒的體能鍛鍊有一定的好處。

另外,此活動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反思:1.在場地選擇和佈置時,有待進一步思考。場地不宜過滑和過粗糙,應利於幼兒用粉筆畫。另外,幼兒人數和圓圈的大小關係要掌握好,否則會造成幼兒過擠的現象。

5.在活動過程中,老師應注意一些細節。粉筆作畫很容易斷,幼兒又是第一次用,老師應提醒幼兒隨時將粉筆放入盒子裏,保持地面乾淨,養成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瞭解自己的成長變化。

能嘗試按從小到大的年齡順序排列照片。

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成長變化。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成長”圖片;“小時候與現在”圖片。

材料準備:幼兒自己準備1-2歲時候的照片。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成長”,引導幼兒將圖片中的小朋友按年齡順序從小到大排列。

——四張圖片中的小朋友都是同一個人,可是現在這些照片順序被打亂了。

——請小朋友們按照從小到大的年齡順序爲這些照片排個隊,將照片整理清楚。

——爲什麼是這樣排呢?

小結:圖片中的小朋友都是同一個人,這是他在不同年齡階段拍攝的.照片,所以小朋友的樣子發生了變化。從小嬰兒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他正在慢慢的成長。

出示圖片“小時候和現在”,引導幼兒發現小時候與現在相比發生的變化。

——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左邊的小朋友與右邊的小朋友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

——爲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呢?

小結: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因爲我們長大了,我們自己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能幹了。

請幼兒出示自己準備好的照片,鼓勵幼兒與同伴分享照片上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成長變化。

1.請個別幼兒在大家面前分享照片上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成長變化。

——照片裏的你和現在上小班的你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

2.幼兒兩兩爲一組,根據照片內容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長變化。

小結:小時候和現在相比,我們長大了,我們的手和腳都更有力氣了,我們學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了。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鼓勵家長利用幼兒各個時期的照片按照其成長曆程製作成“幼兒成長相冊”,投放到班級的語言區,供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長變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