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七篇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錦集七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動物和孩子天生就有一分緣,探究動物世界的奧祕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如今,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佔據71%的海洋是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而且海洋環境已日趨惡劣,因此保護海洋的生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瞭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對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是很有意義,也是很有必要的。況且,孩子們在瞭解陸地上一些常見動物的食物鏈後,對海洋動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爲此,我延伸生成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2、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的慾望。

3、萌發幼兒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電腦、錄音機、圖片、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錄像:海底世界。

幼兒交流:看到了什麼?它們吃什麼?

(評:奇妙的海洋世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觀看的聚精會神,活動室裏靜極了,爲下面的活動開好了頭。)

二、自由探索動物間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鏈

1、幼兒分別採用操作電腦、聽錄音、觀察圖片、詢問老師等方法進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洋食物鏈。

2、幼兒交流通過探索獲得的信息。

(評:這個過程一改以往老師講幼兒聽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在活動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蒐集相關的錄像、圖片,並把有關的內容、知識做成課件、錄好音帶,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獲取知識的方法。孩子們有的認真地查找圖書,有的聚精會神地觀看着錄像,還有的在電腦上操作,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獲取相關信息,這遠比孩子靜靜地聽知識有意義的多。探索後的交流,又爲孩子提供了整理信息、共享成果的機會。因爲這些知識信息是孩子們通過親自實踐得到的,所以介紹起來特別有勁,口語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第二次探索並記錄,初步瞭解食物鏈

1、操作記錄:二個幼兒結成一對,合拿一套卡片和記錄紙。

2、瞭解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師生小結: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環扣一環,象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構成的鏈條叫食物鏈。

(評:讓孩子帶着問題進行第二次操作,會使孩子的探索更具目的性。讓孩子二二結對操作記錄,又培養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記錄的過程中,還能相互交流,相互調整,使操作結果更準確。孩子們對這一環節可認真了,有的`孩子記錄好以後,還到電腦裏去核實一下,這種精神真是令人高興。這不,大多數小朋友都得出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蟹,蝦、蟹吃小蟲,小蟲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爛的死魚初淺結論。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了海洋動物的食物鏈。)

四、瞭解食物鏈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討論:食物鏈斷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2、相互講述:海洋裏沒有了鯊魚,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3、課件演示:感知食物連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師生小結:原來呀,食物鏈上的動物一樣都不能少,缺了一環,大海就會生病,海水就要變得又髒又臭,其他的小動物也不能生活了,面且還要危害到我們人類。

(評:當老師指着幼兒記錄的食物連循環圖,對小朋友說:“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多殘忍,這些動物中間你們最討厭誰?爲什麼?”時,善良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道:“大鯊魚最兇猛,我們不要它。”老師說:“好的,讓大海里永遠沒有大鯊魚”。孩子們就從食物連的循環圖上把鯊魚拿掉了。此時,老師又及時地請小朋友講講,沒有了大鯊魚會發生什麼情況?大部分孩子都說小魚安全了,他們沒有危險了等等。老師沒有表態,讓孩子盡情地講述,然後課件演示,請孩子們看一看,事情到底會變得怎樣。孩子們經過課件中畫面、音樂的渲染,他們又情不自禁地喊道:“大鯊魚回來吧,大鯊魚回來吧。”所以當最後老師說到“鯊魚雖然兇猛,但它也有好的地方,它還是海洋中的清潔工,有了它,海洋會變得乾乾淨淨”時,孩子趕緊把拿掉的鯊魚圖片重新貼上去,對鯊魚的喜愛之情又溢於言表。這一過程,使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昇華。)

活動延伸:

進一步探索其他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上的動物,它們都是靠自己捕捉才吃到食物的,所以叫捕食性食物鏈。除了捕食性食物鏈以外,還有其他的食物鏈,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繼續探索,老師會支持和幫助你們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預設:

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物體摩擦產生的現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2.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並嘗試記錄實驗結果,萌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慾望。

3.通過與同伴共同遊戲,體驗合作的樂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重、難點:

本節活動不是要求幼兒認識靜電,而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瞭解物體摩擦產生的神奇魔力,從而萌發對科學的興趣。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啓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做爲重點,精心的呵護和培植。

設計理念: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靜電現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了許多有關靜電的現象。作爲教師,應爲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現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設計思路:

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嘗試操作,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再次試驗各種方法得出結論,並記錄下操作結果,最後鼓勵幼兒多觀察,勤思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吸引幼兒注意力,引發幼兒思考師:冬天來了,天空上飄下了美麗的雪花!(教師邊說邊拋灑小紙片)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揀起來玩啊?

師:可是,小雪花很害羞,一碰到我們的手,就化成水了。小朋友,想一想有什麼辦法,我們不用手,就能拿起這些小雪花呢?你們桌上有些東西,可以用它們試一試。

二、幼兒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木棒、木頭筷子、塑料筷子、紙棒、塑料梳子、木頭梳子、小鐵棒等)一一試驗,看能否成功。

三、做各種物品摩擦毛衣產生的現象師:看這裏,老師手裏面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畫一個表格,在表格中畫一把尺子),老師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不能)師:真的嗎?看看老師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開花。(在毛衣上擦)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紙屑,看看有什麼變化?

幼兒觀察師:小紙屑被吸引過來了,小朋友,輕輕一擦,神奇不神奇啊?(在黑板上做記錄演示行的表示法)(神奇)師:塑料尺只要我們往身上的毛衣上一擦,它好像就突然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一樣,能吸引起小紙屑,真是很有意思。還有什麼東西擦一下就能產生神奇的魔力呢?

老師這裏還有一支鉛筆,讓我來試一試,看能不能產生魔力。"神奇一擦,芝麻開花"(黑板上在表格中畫鉛筆)能不能吸引啊?

(不能)(老師在黑板上做記錄演示不行的表示法)師:這兒還有一把梳子,讓我們看看它摩擦後能不能產生魔力(營造一種看見什麼都想試一試的情境。)請個別幼兒來操作。

四、幼兒分組操作,並記錄結果下面請你們再用桌上的那些東西試試,看看它們摩擦了以後會發生什麼現象呢!跟你同桌的好朋友一起來做試驗,把你們發現的現象都在紙上記錄下來。做試驗的時候,一定要一個人一個人做,其他的小朋友協助他,並且要仔細觀察。

教師巡迴指導,統計的時候引導幼兒如何做記錄。

五、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請3--4名幼兒展示記錄表,並表述出來。

師:從你們的記錄表上可以看出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這些東西擦了毛衣以後,能吸引小紙屑。其實,在冬天,很多東西因爲摩擦而互相吸引,看當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髮也會互相吸引。小朋友,如果以後你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就告訴杜老師,比一比誰眼睛最亮,最善於發現身邊的奧祕!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初步瞭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水有浮力,有關於物體沉浮、溶解的初步經驗。

2、物質準備:教師:裝有溫水的燒杯一個,熟鵪鶉蛋一個,攪拌棒一支,鹽一杯。記錄表一張,視頻《死海的祕密》

幼兒:每人裝有同量溫水的杯子3個,熟鵪鶉蛋,糖、鹽、味精各一份,攪拌棒一根,記錄表一張,彩筆一支,毛巾1條。

活動過程:

一、魔術“蛋寶寶浮起來”導入,激發幼兒好奇、探究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一名魔術師,今天爲大家表演一個魔術。你們看,這裏有一杯水,我還請來了一位神祕的小客人。”(出示鵪鶉蛋)

(1)夏天到了,蛋寶寶要到水裏去游泳,撲通一聲跳下水,蛋寶寶怎樣了?(蛋寶寶沉在水底)

(2)不好了,蛋寶寶不會游泳,怎麼辦呢?彆着急,我來想個好辦法,讓蛋寶寶在水中浮上來。這是我的魔術粉(鹽),我要把它倒進去,用魔棒攪一攪。

(師往杯子裏倒入魔術粉,用攪拌棒慢慢攪拌,邊說“變變變”直至蛋浮起來)

蛋寶寶怎樣了? (浮起來了)

二、是什麼魔術粉讓蛋寶寶浮起來?引發幼兒猜想與假設

1、請你猜一猜,我是用什麼來做魔術粉的?

(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從魔術粉的顏色、形狀等方面提示幼兒)

2、剛纔大部分小朋友猜的是鹽、糖、味精,邊說邊出示圖卡邊貼在大表格上,我的魔術粉就藏在它們中間,那麼你認爲魔術粉是誰呢?(幼兒討論)

3、教師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猜測的方法。(教師請幼兒將猜測結果用對、錯符號的方式記錄在表格上)猜測記錄後後鼓勵幼兒相互交流。

三:幼兒實驗,驗證猜測結果

1、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樣做才能知道你猜的對不對呢?

2、教師介紹每位小朋友盒中有3杯水,蛋寶寶在什麼地方?桌上的魔術粉有哪些?(提示幼兒看清魔術粉標記圖)

3、請小朋友將每一種魔術粉倒進相同標誌的杯子中試一試,輕輕攪拌,看一看發現了什麼?每一種實驗後馬上記錄在表格上。

指導重點:觀察指導幼兒輕輕攪拌,引導幼兒間相互觀察、交流試驗的結果,感受新奇發現的樂趣。(討論交流分享)

請做完實驗的幼兒將表格粘貼到前面。彙總結果到大表格。

四、交流試驗結論,

1、說一說水裏加入什麼魔術粉使蛋寶寶很快浮上來?

2、爲什麼水裏加入鹽蛋寶寶就能很快浮上來呢?鹽增加了水的什麼力呢?

五、播放PPT,揭開《死海的祕密》

1、師:地球上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叫“死海”。古時候,羅馬有個統帥抓了一羣俘虜,想把他們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過了一會兒,沉下去的俘虜漂到了岸邊,一個都沒死,這是爲什麼呢?……

2、幼兒觀看視頻“死海的祕密”。

3、提問:你發現了死海的什麼祕密?

在死海里的人爲什麼不沉下去呢?

結論:(因爲死海里含有大量的鹽,是普通大海海水含鹽量的.七倍。)

4、教師與幼兒總結:原來,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寶寶浮上來。

師:你們不僅救出了蛋寶寶,還發現了鹽的祕密。鹽的作用真奇妙,它還有許多奇妙的用處等我們來發現,等你找到可別忘了告訴其他小朋友哦。

科學活動奇妙的鹽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是基於幼兒對水的浮力特性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在認識調料和發現溶解現象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兒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並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開展科學活動教師的預操作非常重要。在活動進行之前,我爲了使幼兒觀察鹽增加水的浮力效果明顯,於是使用了約1/3杯的調料粉,通過操作,我發現分別放進去之後,不僅鹽水裏的鵪鶉蛋浮起來了,味精溶液裏的鵪鶉蛋也浮起來了,原來味精裏也含鹽。爲了減少材料帶給幼兒的干擾因素,我有精心挑選了無鹽味精,經過反覆操作,我選取了剛好能使蛋富起來的鹽量,在此基礎上,再投放同樣量的味精和鹽,問題解決了。我還選取了材料較軟的木質攪拌棒,並在每組材料中添放了備用的鵪鶉蛋,以備不時之需。

在材料的設計上,我們爲了減少幼兒間的材料干擾,精心製作了像小簸箕一樣的操作盒,裏面放置貼有三種調料標籤的三杯水,標籤的高度正好是水位線,另外一一對應擺放貼有同樣三種標籤的調料盒,這樣幼兒一目瞭然,對應投放爲幼兒操作提供了方便,避免了干擾。

在活動設計上,開始部分情景魔術“救救蛋寶寶”很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在示範操作的同時還適時地向幼兒提出了操作要求,我還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支持不同的想法。在實驗過程中,當我發現有位幼兒放在鹽水裏的鵪鶉蛋沒有浮起來時,耐心和幼兒共同尋找原因,當發現原來是鵪鶉蛋破了時,及時爲幼兒更換了好的鵪鶉蛋,達到了預期的實驗效果。在得出結論部分,我請幼兒將表格以疊壓的方式顯現操作結果,便於幼兒觀察得出結論。教師的啓發式提問也很重要,如:你發現了什麼?——水裏加入什麼蛋寶寶浮起來?——爲什麼水裏加入鹽蛋寶寶就能浮起來呢?——鹽增加了水的什麼?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梳理知識點,一步一步向目標靠攏。當幼兒在鹽增加了水的什麼?這一點仍有一點小困惑時,我又適時視頻“死海的祕密“從而用另一途徑加強了對這一現象的認知。

活動結束後,我並沒有認爲這是真正的結束,有全面觀察了所有幼兒的實驗結果後,發現有一位幼兒鹽水裏的蛋沒有浮起來,於是我把她找來一起找原因,發現也是蛋破了,我們有更換了一個好的,問題迎刃而解。體現了教師關注每一位幼兒的教育理念。

這次活動仍由一些遺憾之處,例如教師爲幼兒提供發言的機會不夠充分,在座位的擺放上要更加有利與幼兒間的相互交流與探討,這也說明了教師在教育觀念上還要大膽放開,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這也是我今後仍需努力改進的地方。

小百科:食鹽是指來源不同的海鹽、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國家規定井鹽和礦鹽的氯化鈉含量不得低於95%。食鹽中含有鋇鹽、氯化物、鎂、鉛、砷、鋅、硫酸鹽等雜質。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裏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爲什麼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材料研究:

小孩們的科學探索研究應從周圍的東西開始,啓發小孩們關心四周日常生活與環境裏熟知的東西,發現當中的有意思與神奇,有好處於保持小孩們的好奇心,啓發他們的探索研究熱情,令他們自幼便擅長於觀測和察看與發現,並使他們感覺到“科學並不很遠,科學就在周圍”。幼兒教師應變成孩子探索研究教學的支持者、協作者、啓發者,要時刻關心孩子的舉動,擅長於發現孩子有興致的東西中暗含的教育意義,抓住教育的機會,爲孩子的探索研究教學給予充實的可動手操作教學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索研究環境。

幼兒園中班孩子會對水自身有興致,可是他們的興致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學教學《水不見了》的首要根本目的是讓孩子通過實驗、動手操作自個兒探究“水不見了”的理由。培育孩子對四周東西情況有興致,有好奇心與探究知識欲。這一次教學要求孩子清楚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物品是容易吸水的,有一些物品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物品在吸飽水後(飽與後)也便不可以吸水啦。通常,小孩對理論知識比較難清楚,可是倘若經過自個兒操作得出的論斷常常比教師的述說要真切得多,所以我們把這一次教學的目標定爲:

1、通過操作發現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物品是容易吸水的,有一些物品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物品在吸飽水後(飽與後)也便不可以吸水啦。

2、嘗試用得到的知識處理好日常生活內的問題。3、啓發孩子的探索研究興致,使孩子願意在教學中操作。

二、教學預備

在擬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我們依照《幼兒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請求,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孩子參加,令他們體會科學探索研究的過程與方式。重視培育孩子操作能力與記錄科學的綜合能力,重視面向全部孩子,讓每一個孩子均有機會參加嘗試,因此,我們預備了充實的可動手操作性教學材料:

1、每個孩子一個杯子,記錄表一張。

2、每桌子上有1盆水、餐巾紙、海棉、石子、泡泡教學材料數個,2個空籮筐讓孩子歸類用。

3、大記錄表一張。

三、教法學法

這一教學的對象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他們的年紀小,好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依照這一特徵,爲更加好地啓發他們的好奇心,依照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過程內,使用了探究式教學法,滿足孩子探究東西實質特點的心願,很好的做到以孩子爲主體,幼兒教師爲主導,培育孩子探究科學實踐的興致,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觀測和察看、比較、辨別能力,讓孩子養成自幼便積極探究科學的習性,主張孩子自個兒體會成功的欣喜,而且進而體會自信帶來的歡快感。與此同時還在各個不一樣的教學過程中穿插使用了述說法、引導想象法、參加法、探討法、讓孩子與孩子,孩子與教師間都可暢所欲言,自個兒表達自個兒的看法。讓孩子自個兒在實際動手操作中去查覺問題並找着處理好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這一次教學我們首要分成下面個部分:

以變戲法的模式引進——實驗、觀測和察看、溝通區別哪一些物品能吸水,哪一些物品不可以吸水——發現能吸水的物品的飽與情況——用學習到的物品處理好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

第一部分:

以變戲法的模式,激起孩子興致

創建了個變戲法的場景,通過一個神祕奇妙的寶瓶,不單單吸引住了孩子的關注力,更啓發了孩子的探索研究慾望。好奇心與探索研究慾望是孩子探索研究與學習的原動力與內驅力,它不單單能提升孩子認識和感知教學的踊躍性與效果,還可以使認識和感知教學變成1件愉快的事。孩子在強烈探索研究慾望的趨使下,積極地去探究“水不見了”的理由。

2、部分:

孩子實驗,區別哪一些物品能吸水,哪一些物品不可以吸水

孩子通過實驗動手操作發現有一些物品能吸水,有一些物品不可以吸水,孩子自己獨立參加,探究新知識這一部分是這一次教學的要點。重視培育他們的觀測和察看、比較能力。

3、部分:

發現能吸水的物品的飽與情況

在這我存心向孩子提出了自個兒的疑惑:教師剛剛在你們做實驗時發現了個問題,你們講毛巾(海綿)能吸水嗎?(能)但是爲何我發覺這一個杯子裏的水沒被毛巾(海綿)吸掉哩?

這這一個部分我們使用了探討法、述說法來讓孩子清楚飽與情況。

擴散經驗,這樣讓孩子學習環境從課堂轉移到我們的實際日常生活中來,以達到讓孩子積極去觀測和察看清楚自然物的目標。

4、部分:

用學習到的物品處理好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

這部分將得到的經驗遷搬到日常生活裏,用學習到的物品處理好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

這一次教學孩子不單單充足體會到了發現的快樂,並且使孩子構成了擅長於觀測和察看日常生活內的情況並願意探究情況理由的探索研究精神。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形特性及其生活習性。

2、產生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能用繪畫表徵等方法記錄。

3、能積極參與戶外活動同伴協商合作,願意接受同伴的意見和建議。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西瓜蟲

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裏什麼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麼樣的地方纔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麼?

(三)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麼發現的?是在哪裏找到的?

教師小結: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並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藉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麼小,我們能看得清嗎?可以用什麼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現了什麼?

3、教師帶領幼兒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麼?是什麼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麼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西瓜蟲有幾隻腳?它的腳長在哪裏?是什麼樣子的?當她遇到危險時,會怎樣?(圈起來)圈起來的時候,它像什麼?

(六)引導幼兒畫西瓜蟲,並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

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幼兒邊觀察邊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試驗,瞭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光碟、圖片。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盤

3.熱水、冷水

4.知識準備:理解蒸發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於幼兒討論。

1.小朋友見過什麼樣的雨?

2.雨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3.天上爲什麼會下雨?

二、欣賞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並說出實驗現象。

1.介紹實驗器材。

2.集體觀察實驗,提醒幼兒認真觀察並用語言表述實驗現象。

3.分組觀察水蒸氣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結水滴的.現象,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圖片排序,講出雨的形成

五、遊戲: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1.幼兒說出喜歡雨和不喜歡雨的原因。

2.教育幼兒注意環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