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七篇

本文已影響 2.57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錦七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做實驗讓幼兒知道一些科學現象。

2、要讓幼兒明白刨開皮後的香蕉,要及時吃掉,不能放太久。

3、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與老師,同伴一起做實驗的快樂。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難點】

重點:香蕉剝皮後要及時吃掉,放太久吃了對身體不好。

難點:讓幼兒知道一些科學現象。香蕉皮是保護香蕉的,剝開後香蕉皮與空氣接觸,香蕉就變黑了。

【活動準備】

1、二根新鮮香蕉,一個已經剝開了很久的香蕉。

2、實驗準備:兩根香蕉,兩個紙盤子和蛋糕的塑料刀。

【活動過程】

一、先把香蕉放到一個看不見的袋子裏,讓小朋友猜一猜,老師今天爲小朋友帶了什麼來,讓小朋友有一種神祕的感覺。老師可以爲小朋友提醒帶的東西是什麼樣子,讓小朋友自由的想,猜。

二、小朋友猜出來了之後,老師拿出香蕉放到事先準備好的紙盤子裏進行實驗。

三、實驗觀察。

1、老師先拿出一根已經剝開了很久的'香蕉,滿懷疑惑地問道,小朋友知道這根香蕉爲什麼變成了黑色了嗎?讓小朋友自由回答。等小朋友說完了後,老師神祕的說,老師帶小朋友去找答案,好嗎?

2、拿出一根新鮮的香蕉,把他放到紙盤子裏,一根分成幾分,待四個小時過後讓小朋友再觀察。

3、在這過程中可以和小朋友做一些有關與香蕉的遊戲,如:將香蕉朝下放,香蕉像什麼?香焦朝上放,又像什麼,香蕉豎着放,再像什麼?等等遊戲。

4、等四個小時過後,讓小朋友再觀察這根香蕉顏色的變化,變成了黑色。

5、再刨開第二根新鮮的香蕉。把它放在紙盤子裏,也分成幾分,讓幼兒觀察顏色與第一根香蕉顏色是否一樣。

6、總結得出,香蕉皮是保護香蕉的,剝開香蕉皮,空氣就會和香蕉接觸,於是香蕉就變黑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題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動目標:

通過製作染料使幼兒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廢棄物經過加工處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能力。

三、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洋蔥皮、咖啡渣、紅茶渣、綠茶渣各若干,鍋、網勺、橡膠手套、敞口盤、明礬水、白色小手絹(幼兒人手一塊)、白色T恤衫(幼兒人手一件)。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看一看:盤子裏是什麼東西?是從哪裏來?

(1)是洋蔥和茶葉渣。

(2)是咖啡渣、茶葉渣和洋蔥皮。

(3)媽媽把這些東西都扔了。

做一做:製作染料。

自由選擇實驗物(咖啡渣、綠茶渣、紅茶渣、洋蔥皮),將其放人鍋中煮沸。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現在鍋裏的水比剛纔更深了。

(2)洋蔥皮水煮成咖啡色。

(3)紅茶渣煮的水顏色變成了黃綠色。

(4)水的顏色變黑了。

試一試:給手絹染色。

介紹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還需要稀釋過的明礬水。

(1)我們把鍋裏的染料水,過濾出來以後,再染手絹。

(2)先把手絹放進染料裏浸溼,絞乾水分後,浸入明礬水中。再從明礬水中撈出手絹絞乾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覆三次。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我的手絹變紅了。

(2)我的手絹顏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絹顏色變了一點點。

(4)我的手絹變成黃顏色了。

討論分析。

在染手絹的過程中,哪種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蔥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葉渣煮的染料,能讓手絹變黃。

(3)咖啡渣煮的染料,幾乎看不出來。

六、注意事項:

1.材料使用時需要煮沸,因此,適合小組進行,以保證活動安全進行。

2.教師在明礬水的配製時要注意,明礬重量約爲織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線索:

1.把植物性材料的收集記錄填在表格裏。

植物性材料 西紅柿 西紅柿 其它

加工方式

染色結果

(幼兒用圖畫表示)

2.對材料加工方式的創新。

讓幼兒自己討論還可以通過什麼方式獲得染料水,並通過實驗,體會加工方式的可行性,記錄在表格中。

3.對染色結果進行記錄。

讓幼兒對可以染色的材料進行顏色記錄,對不能染色的畫“×”表示。

八、背景資料:

染料和顏料都是用來着色的物質。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對染料的使用也特別早。我國在三千年前已經學會了從藍靛草、苗草根和紫草裏得到藍色、絛紅和赤紫色等染料。從植物中提取的染料,色彩非常優雅柔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作染料的東西很多,如茶葉渣、蘋果皮、洋蔥皮等。有時我們爲了使染色效果更持久、牢固,在染制過程中,加入“媒染劑”,如明礬、硫酸亞鐵等。

活動點評:

此活動是利用植物染料給白色棉織物着色的活動,這裏既要製作染料,又要用製作好的染料染T恤衫和手絹,這是幼兒喜歡參與的一項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可感知染料可以從廢棄的植物中提取。該活動目標確定恰當,題目有新意,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

從活動過程看,引題自然。教師從茶葉渣、洋蔥皮等物引出做染料的想法、,並引導幼兒一步步完成制染料的過程。在活動中教師既是副導者,又是參與者,整個活動幼兒與教師共同製作染料和探究顏色的變化,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最後請幼兒對其他蔬菜或水果的顏色提取進行實驗和對比。

對實驗過程的`安排提出以下建議:

1.幼兒製作染料的過程要具體,怎樣用植物渣製出染料的步驟要交代清楚。

2.將實驗物放人鍋內煮沸及放人明礬水中的過程主要由教師操作,實驗物煮前和煮後的顏色變化可由幼兒做記錄並進行對比。

3.用製作好的染料給手絹或T恤衫上色,這一活動應該是幼兒最高興參與的活動。可激發幼兒的想像力,用各種方法染出各種圖案,再把它裝飾一下就是一件好看的工藝品。

4.“小小染衣坊”題目包含兩個內容,一是染坊的設施,二是染衣坊裏染衣服的着色過程,題目可改成“我用自制的染料染手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對動物嘴巴的認識,瞭解一些動物嘴巴的明顯外形特徵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有進一步瞭解動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PPT課件、收集各種不同特徵的動物(如啄木鳥、蜂鳥、河馬、鴨子、兔子等),嘴巴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救救蘋果樹》PPT,引起幼兒談論動物嘴巴的興趣。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後提問:是誰救了蘋果樹?爲什麼啄木鳥能救蘋果樹?

(二)瞭解動物嘴巴的外形與生活習性之間的關係。

教師:啄木鳥長着一張什麼樣的嘴巴?這樣的嘴巴有什麼特殊的本領?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領?他們的嘴巴是什麼樣的?

(三)觀察PPT圖片,引導幼兒瞭解動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教師:圖片上的動物嘴巴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它們是靠身體的什麼地方完成特殊任務的?(鵜鶘是靠它的大嘴巴來捉魚的,蜂鳥是用管子一樣的嘴來吸食花蜜的)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有一張奇怪的嘴巴?他們的嘴巴是什麼樣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收集圖片、音像資料,在科學區探索交流,增長知識。

遊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觀看《動物世界》,引導幼兒繼續關注動物的嘴巴,滿足幼兒對動物的觀察興趣。

附故事:救救蘋果樹

在一個果樹林裏,有一棵很大的蘋果樹,這棵大蘋果樹每年都會結出許多又大又紅的蘋果,小動物們都很喜歡到這裏摘蘋果。

可是,有一天,小動物們看不到樹上的紅蘋果,樹葉也變得枯萎了。"蘋果樹生病了,快給蘋果樹找醫生吧!"小動物們非常着急地說。

就在這時,從遠處飛來一隻啄木鳥,它輕輕地飛落在蘋果樹身上。先用嘴巴在樹幹的不同地方啄了幾下,然後對準一個地方用力地啄,很快,就啄出了一條大蟲子,蘋果樹又能夠結出紅蘋果了。

教學反思

《動物的'嘴巴》是針對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通過遊戲讓幼兒主動參與瞭解一些小動物嘴巴特徵,從而萌發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小動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針對這一活動意圖,我充當好活動的引導者,讓幼兒輕鬆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小動物是幼兒很感興趣的,他們也是滿懷新奇。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處於輕鬆、愉快、自然的活動氛圍中,特別是遊戲活動將幼兒所觀察到的動物的特徵說出來,增加了幼兒的活動興趣,有利於增進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寓教於樂,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取得了好的活動效果。

小百科: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佈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爲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看視頻,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圖片小兔、兔媽媽。

2.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情境表演,提出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爲什麼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爲什麼會下雨嗎?”

二、看PPT(看蒸發現象視頻)

1.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進行實驗”)

1.請你摸一下,鏡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裏,問:杯子裏冒出來的是什麼?(水蒸氣)

3.把鏡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麼?爲什麼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爲什麼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大火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裏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麼多的水蒸氣都到哪裏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爲什麼會下雨”的小祕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延伸活動( 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

1.請幼兒試着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着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和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爲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色彩變化的美,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引導幼兒通過玩色,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後產生的新變化。

3、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4、培養幼兒對色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眼鏡人手一副、顏料(紅、黃、藍)勺子、透明杯子、紅、黃、藍標記、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引起幼兒的興趣。

1、看一看,幼兒戴上眼鏡觀察周圍的變化。

2、說一說,戴上眼鏡看東西有什麼新的發現,引導幼兒戴上有色眼鏡看同色的東西顏色不變,看不同色的東西顏色會改變。

3、玩一玩,讓幼兒自己操作,把兩幅不同色的眼鏡合在一起,試一試,有什麼發現,我們一起尋找答案。

二、情境魔術表演,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1、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當一回變色的魔術師,請魔術助手介紹魔術臺上魔術材料:(紅、黃、藍顏料、魔術勺子、魔術杯)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顏料來幫忙,這三種顏色寶寶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原色,集體說一遍,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這三種顏色寶寶非常的調皮,他們兩種顏色寶寶在一起會變成一種新的顏色,你們信不信,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千萬不要眨眼睛喲!"我把紅色和黃色放在魔術杯子裏,輕輕搖晃瓶子,變變變,請幼兒觀察,變成什麼顏色了?讓幼兒猜一猜。(橙色)

2、讓幼兒說一說還可以哪兩個好朋友在一起,(黃色和藍色、紅色和藍色)這兩個魔術留給小魔術師們來變了。

三、 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你們想成爲魔術師嘛?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爲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取兩種不同的顏料,放在杯子中輕輕搖晃,看看有什麼變化。和身邊的朋友說說自己的發現,相互間比較一下各自變出的新顏色。

2、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現在,請小朋友也來當魔術師,好不好?不過當魔術師有個小小的要求:

(1)小心不能把顏料弄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2)在玩的過程中要學會讓一讓、等一等,慢一點沒關係。

(3)在玩的過程中跟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的發現,比較變出來的新顏色。

四、集中交流:我的發現。

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剛纔把兩種不一樣的顏色放在了一起,那誰來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

五、幼兒再次進行嘗試活動。

1、幼兒再次玩色,並在杯子外面貼上與顏料水相同顏色的標籤。

那你們變出的顏色水到底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呢?怎麼才能讓大家一眼看出來,等會兒請小朋友在加顏色的.時候在杯子上貼上同顏色的標記,你用了哪兩種顏色 就在杯子上貼上那兩種顏色的標記。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操作,並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六、幼兒再次操作。探索三種顏色的變化。

紅、黃、藍三種顏色水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幼兒探索操作,三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變成了黑色。

1、小結:放視頻:小朋友真聰明,學會了變色的魔術師的本領,老師把剛纔你們在操作時的發現變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色彩謠》

紅色黃色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橘子,

黃色藍色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色紅色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葡萄。

紅色、黃色、藍色手拉手變成黑色畫眼睛。

2、在老師的帶領下念兒歌。

七、結束活動: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國慶節馬上到了,我們把變出來的顏色去打扮我們的教室。好嗎?

教學反思: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活動,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

本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難點是引起幼兒對科學現象探索的興趣。活動中我按照科學探索活動的四個步驟即"提出問題--進行猜想--操作實驗--得出結論"來進行。我將教學目標定在,讓孩子通過實驗感知三原色的變化,嘗試用調色的方法使顏色發生變化,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

顏色,對於幼兒來說是非常喜歡的, 科學活動 《變色的魔術師》,這節課下來我覺得色彩的變化的確能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這節課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了解到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另一種顏色,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顏色變化帶來的快樂。一開始,讓幼兒戴上眼鏡看東西有什麼新的發現,引導幼兒戴上有色眼鏡看同色的東西顏色不變,看不同色的東西顏色會改變,再玩一玩,讓幼兒自己操作,把兩幅不同色的眼鏡合在一起,試一試,有什麼發現。這個活動我帶着目標去觀察孩子的實驗操作,重點在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發現顏色變化的現象,感受其中的樂趣,能夠意識到色彩美是幼兒感受美的一個重要方面。色彩是直觀的,但是,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已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比認識幾種具體的顏色更爲重要。幼兒對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即時認識活動就成了幼兒自身的需要。然後,引到用顏料來變魔術。

活動開始時,我沒有象以往直接示範,引導幼兒觀看實驗的結果,而只是教給幼兒材料的操作方法,顏色到底會不會變,給幼兒留了懸念,幼兒在操作中驚喜地發現:兩種顏色加在一起變成了別的顏色,提高了探索的興趣,操作更有積極性了。在幼兒第一次實驗後,教師請各組的幼兒代表上臺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給了幼兒展示的機會,並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用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加在一起變的。接着讓幼兒第二次操作,那你們變出的顏色水到底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呢?怎麼才能讓大家一眼看出來,等會兒請小朋友在加顏色的時候在杯子上貼上同顏色的標記,你用了哪兩種顏色 就在杯子上貼上那兩種顏色的標記。這次操作活動驗證他們之前的猜想。

但在活動中存在許多不足:如操作要多元化呈現,來跟吸引孩子,觀察要全面,操作活動後有明確的小結。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準備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給孩子們恰如其分的指導,融入孩子當中並以幼兒的心態、興趣和目光去參與教育和開展教學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圍繞各種花和葉子的外形像什麼物品,並且根據某個事物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聯想出一些物體的相似發明,引導幼兒展開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對於中班幼兒充滿着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本次活動在課前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所認識的花的圖片,在教室內擺放菊花、仙客來、仙人掌、等花卉,並帶領幼兒揀落葉,觀察樹葉外形特徵,積累了對植物的感性經驗。教師事先讓幼兒初步瞭解一下仿生髮明的相關內容。活動中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通過層層引導、提升,調動幼兒的思維興趣,激活孩子的創新思維,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活動中注意體現出創新思維的多種方法:感知探索、擴散思維活動、創新想象與操作活動等。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爲日後的創造力培養打下基礎。

幼兒對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他們在玩玩、想想、說說、做做等多感官參與的情況下,充分體驗和感受到創新思維活動的樂趣。

以下是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初步感知探索:以幼兒玩樹葉,欣賞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的興趣,引發幼兒的活動情趣。

2、擴散思維活動:

(1) 讓幼兒想象手中樹葉它像誰?。“它像誰”是幼兒一種無意想象。提出這一問題以激發幼兒的想象空間,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意識。將會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

(2)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花,讓幼兒想象“花像誰”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思維,發揮想象,大膽表述。

本環節,使幼兒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展現。

(3)教師提問幼兒還發現哪些植物像什麼物體?

這是對上一環節的引導和提升,讓幼兒開拓思維想象相似的兩種物體,調動幼兒的.思維,進一步開發幼兒的創新智慧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3、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教師出示雞冠花、梧桐樹葉、鬱金香、小手、酒杯、公雞頭、喇叭花、銀杏樹葉、仙人球、喇叭、扇子、刺蝟等圖片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物品中哪兩種物體有相似之處,發揮創造性想象,找出兩種相似的物體,進行對應粘貼,自己動手操作。中班的幼兒已具備動手操作的能力,本環節是讓幼兒創新想象,發現問題,自主探索、自行操作。

4、創新思維活動:教師出示實物雨傘、小鋸、鉗子讓幼兒觀察,讓幼兒瞭解這些東西是根據荷葉、小樹葉兩邊的小齒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夾住東西的特性相似發明的。讓幼兒初步瞭解“仿生”發明。教師引導幼兒開拓思維,想象出還有什麼物品是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發明的。這是對上一環節的活動延續,是創新思維活動,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發展思維,創新想象,自己設計出要根據什麼物體的某種特性發明什麼用品、工具相似發明。

請幼兒自己講一講要設計什麼樣的發明,是根據什麼物體的什麼特性或本領發明的。開拓幼兒的想象空間,大膽說出自己的創新想法。

讓幼兒繪畫出想要發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環節只讓幼兒用幾分鐘的時間簡單設計出自己的構想。將自己的創新想法展示出來。

5、讚賞激勵,激發對事物的探索。

讓幼兒相互交流,體驗創新想象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呵護幼兒的創新靈性,使幼兒的創新思維得到昇華。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創造性想象的樂趣。

2、觀察發現兩種物品的相似之處。

3、能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設計相似發明。

4、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提高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觀察發現兩種物品的相似之處,能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或本領設計相似發明,運用多感官參與創新思維活動。

 幼兒準備:請家長帶幼兒到公園觀察花和樹木,並揀各種落葉,豐富對植物的感性經驗。瞭解植物的外形特徵。

 教師準備:

1、讓幼兒初步瞭解“仿生”發明。

2、蒐集梧桐、銀杏、松樹等各種樹的葉子若干;各種花卉的圖片若干;教師在教室內擺放燈籠花、仙人球、菊花、仙客來等各種花卉;貼有圖片紙、繪畫紙、漿糊、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活動: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裏有許多樹葉和花,請你們來看一看、玩一玩,讓幼兒初步感知。

幼兒有的拿着樹葉玩耍,有的圍着仙人球看,最吸引幼兒的是仙客來和燈籠花這兩種特殊的花卉,孩子們圍着它們討論着。

2、在幼兒玩耍過程中,教師個別提問幼兒:你手中的樹葉它像誰?

幼兒紛紛拿着手中的樹葉,有的說像小船;有的說像彎彎的月亮;有的說像花瓣;有的說像圓形、橢圓形;有的像扇子等等。

(二)擴散思維活動:

1、教師提問:你玩的樹葉像什麼?這裏的花有的像什麼?

孩子們想象力豐富,有的說像牙籤;有的說像縫衣服用的針;有的說像刺蝟身上的小刺;有的說像大頭針;有的說像心、扇子、小手等。幼兒擴展思維,展開想象,幼兒爭搶着說出自己看到的花,有的說菊花像頭髮;有的說荷花像彩色的燈墜……。

2、教師發散幼兒想象還見過的樹葉或花像什麼物品?

幼兒說有的樹葉像小船、月亮、箭、胡蘿蔔、圓形等等。

幼兒說出了有的花像美麗的蝴蝶;有的說像髮卡;有的說像衣服上蝴蝶結、雞冠、喇叭、太陽等。

引導幼兒活躍思維,發現兩種物體的相似之處。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幼兒的創新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三) 創新想象和操作活動:

1、出示雞冠花、梧桐樹葉、鬱金香、小手、酒杯、公雞頭等的圖片。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兩種物體的相似之處,發揮想象空間,找出兩種相似的物體並進行粘貼。

本環節,主要是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中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幼兒能將兩種相似的物品進行正確的對應粘貼。

(四)創新思維活動:

1、教師:人們很聰明,他們通過觀察物體的某個特性或本領,做了相似的發明。出示實物雨傘、小鋸、鉗子讓幼兒觀察,讓幼兒瞭解這些東西是根據荷葉、小樹葉兩邊的小齒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夾住東西的本領發明出來的,爲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教師引導幼兒開拓思維,想象出還有什麼物品是根據物體的某種特性或本領發明的。

本環節要讓幼兒知道是根據物體的特性發明的用品或工具。

3、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也做小小發明家設計發明來方便人們的生活呢?

請幼兒自己講一講要設計什麼樣的發明,是根據什麼物體的什麼特性發明的。開拓幼兒的想象空間,大膽說出自己的創新想法。

4、讓幼兒繪畫出想要發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環節只讓幼兒用幾分鐘的時間簡單設計出自己的構想。將自己的創新想法展示出來。

本環節讓幼兒進一步開創思維,展開創新思維活動。

 (五)讚賞激勵,激發對事物的探索。

1、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互相交流作品,說一說自己設計發明的用法。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激勵幼兒對事物進行探索。

 活動反思:

優點:本次活動,能根據主題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通過引導、提升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發現問題,激發了幼兒創新思維的興趣。注意調動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教師只作爲引導者、幫助者、支持者,儘量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去,激勵幼兒開創思維,想象出與別人不同的想法,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讓幼兒學中學,做中學,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發散思維練習,教師對幼兒及時給予鼓勵和正面評價,使幼兒能夠大膽地主動地參與到的創新思維活動中,體驗發散性思維的樂趣,將幼兒的思維創造力達到極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城市裏水處理的方法。

2、深入瞭解我們的生活。

3、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第3冊第32頁。

【活動過程】

一、水到哪裏去了。

1、生活中我們什麼時候需要用水?用完的水還能再用嗎?用完以後你看見它到哪裏去了?

2、我們已經做過一個小實驗,知道雨水能夠順着邊溝流走。你知道它們流到哪裏去了?它還能再用嗎?

二、窨井的作用。

1、教師演示實驗:將一塊硬紙板做成有邊溝的馬路,在“邊溝”下方剪開一個小洞,傾倒水時,能夠發現水從洞裏流走了。

2、幼兒觀察實驗,討論:

小洞有什麼作用?你見過馬路上的小洞嗎?它們叫什麼?是什麼樣子?猜猜誰到了馬路下面又會怎樣呢?

三、髒水能變成乾淨的水。

1、討論髒水去了哪裏:我們生活中用水洗衣服、洗菜、沖廁所,把水變髒了;天上的雨水把地面沖洗乾淨了,可自己也變髒了;還有化工廠生產用的水就更髒了,又黑又臭。這麼多的髒水怎麼辦呢?到哪裏去了呢?

2、教師總結:髒水通過很多的小管子、大管子流到了淨化站。經過淨化以後,再回到江河裏面。

3、畫一畫,設計一個淨化站。(有進水口、出水口、淨化水的機器,能夠把髒水變成乾淨的水。)

四、活動延伸:

使用幼兒用書,找找水流經的管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