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本文已影響 3.73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各種工具固定圖書的方法。

2、進行簡單統計,提高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記錄能力。

3、能積極參與裝訂圖書活動,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重難點

1、知道一些常用小工具的名稱以及用途。

2、學習探索常用小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認識身邊常用的工具。

教師準備:朵拉手偶,圖片、回形針、訂書機、夾子、鉛筆、毛線、眉毛夾、固體膠若干,統計表、四個畫架和適合活動情境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老師出示朵拉手偶說:嘿,小朋友們好,我是你們的朋友朵拉,我家剛開了一家印刷廠,廠裏印了好多畫紙,我想把它們裝訂成圖書,但我不知道該用什麼工具裝訂,你們能幫我想到好辦法嗎?(請幼兒說出自己的辦法)

二、探索發現哪些小工具能夠幫助固定圖書

1、操作前的猜想

教師:我這裏有很多工具圖片(出示六張圖片),請你們把認爲能裝訂圖書的工具找出來。

2、幼兒操作

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這幾樣工具,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看看哪些工具能幫助我們裝訂圖書,請把每一樣工具都試一試。

(教師除了鼓勵幼兒各種工具都試一試之外,儘量減少直接指導、語言提示,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發現,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操作時間。)

3、交流經驗

教師:請做好的小朋友拿着圖書和筆,把你用了哪幾種工具記錄在統計表上。(一張大的統計表)誰能拿着圖書告訴大家,你用到哪些小工具裝訂圖書的?是怎麼做的?哪些工具能夠幫助我們裝訂圖書?

三、探索發現固定圖書本領最好的辦法。

1、幼兒的討論

教師:朵拉說,你們真有辦法,能用這麼多的辦法裝訂圖書。但是我的圖書應該裝訂得不容易散,你們覺得是哪一種辦法呢?誰來說說?有不同的想法嗎?

2、幼兒再次操作

教師:請孩子們選一種你認爲能裝訂得最結實的方法來試一試。(幼兒自由選擇一種工具裝訂另外一套圖書,裝訂好後按順序擺放在畫架上。)

3、得出結論

幼兒一一演示。演示完以後老師和幼兒一起得出結論:訂書機裝訂的圖書又結實、又牢固。

四、嘗試最好的辦法。

1、教師再次創設情境:朵拉說,你們真棒!幫他找到了裝訂圖書最好的辦法,把圖書訂完就可以賣了。請不是用訂書機裝訂圖書的孩子可以試試用訂書機裝訂一本圖書。謝謝你們!

2、幼兒根據自己的裝訂情況改進裝訂方法。

教師小結:我們剛剛用到的回形針、訂書機、夾子、固體膠來固定圖書,有了這些工具,我們做事就會很方便。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真的很棒。其實這些工具還能幫助我們做很多的事情,以後我們慢慢去發現,它們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好幫手。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和爸爸媽媽做小人書,感受訂書機的用處。

2。請家長收集各種安全的、便於幼兒使用的工具,在活動區增設“小小工具箱”,供幼兒嘗試使用。感受工具爲生活帶來的便利。

設計反思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孩子去學習知識。”《指南》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爲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通過本次活動幼兒會認識一些常見小工具,知道它們的造型及用途,但是幼兒對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都不會很熟悉,動手操作機會少使用率也不會很高。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會沉浸在自由探索的氛圍中,在實踐操作中,幼兒動手能力會得到提高。在探索環節中,幼兒會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使自己的好辦法完全展示出來。本次活動我感受到一個好的活動是要建立在孩子們的興趣之上的。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貼近孩子實際生活的,那麼他們就會投入、充分展現自己,並伴隨着活動的一個個環節成長。我的活動設計還很粗糙,需要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斷改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教材簡解:

月亮在一個月中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考慮如何讓幼兒更形象地瞭解月亮的變化,我們採用了生動形象地PPT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很感興趣地就瞭解了月亮的變化。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月亮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2、學會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以及學習兒歌,感知月亮的變化規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瞭解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過程。

難點: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記錄下來。

設計理念:

幼兒對自然的變化規律都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去探索爲什麼,月亮的變化也不例外。所以對這樣一節科學課,幼兒會很感興趣的。

設計思路:

開始部分我們利用歌曲導入很自然的就引出課題《月亮》,然後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觀察的結果讓幼兒說說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並伴有兒歌的提示,讓幼兒更容易地掌握。最後還讓幼兒動筆記錄月亮的變化。整個設計思路都是要幼兒掌握月亮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半個月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這半個月月亮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2、活動前幼兒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

3、初一到十五月亮變化的PPT。

活動過程:

一、 播放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剛纔歌曲裏唱的是誰呀?(月亮婆婆)你看見過月亮婆婆嗎?(看見過)你看見的月亮婆婆是什麼樣子的呢?(彎彎的、圓圓的)

師: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畫下來呢?(能)

請部分幼兒上來畫自己看到的月亮。

師:你們看,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圓圓的月亮,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彎彎的月亮,你畫的月亮是什麼時候看到的呢?(我畫的月亮媽 媽告訴我是初五的月亮,我畫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圓圓的)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月初的月亮像一條線,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十五圓圓的月亮。

二、 通過PPT課件,讓幼兒觀察初一到十五的月亮,並說出他們的變化,以及做好記錄。

(1) 播放PPT課件

提問:小朋友,你剛纔看到的月亮有變化嗎?(有)它們是怎麼變化的呢?(月初的月亮是細細的,後來越來越圓,到月半的時候,月亮就像盤子一樣圓。)

(2) 你們看,初一的時候月亮像什麼?初二的時候月亮像什麼?邊說邊播放相應的PPT。

(3) 利用兒歌,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月亮的變化。

有一首兒歌說得很好,它把月亮的變化說得很好聽。初一看,一條線,初二看,眉毛彎,初五六,掛眼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老師邊說邊配上相應的PPT,讓幼兒對前半個月的月亮加深印象,幼兒也可跟着PPT跟說兒歌幾遍。

三、 幼兒記錄觀察記錄表

今天,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觀察記錄表,想請我們的聰明寶寶把這前半個月的月亮變化記錄下來,小朋友也可以邊念兒歌邊做記錄。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 展示幼兒的記錄表,並讓幼兒看記錄表念兒歌。

五、 幼兒表演《月亮婆婆喜歡我》走出活動室結束課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的變化。

2、養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準備冰,給每位幼兒提供一杯水。

2、鏡子、透明玻璃杯。

活動過程:

一、小水杯裏的奧祕。

1、出示幾杯水,請幼兒觀察。這就是我們昨天一起準備的水,看看發生變化了嗎?

2、你發現了什麼?

3、幼兒討論後得出結論:昨天放進了冰箱的杯子裏仍是水。結冰的杯子裏,有些冰已經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二、移動小水杯。

1、將已結冰的小水杯集中放在活動室中間,分散放在桌上。要求幼兒仔細觀察水杯裏的變化。

2、小水滴變成了冰,我們有辦法讓它變成水嗎?

3、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讓杯子裏的冰融化。如:用紙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看看有什麼變化。

三、抓住小水滴。

1、教師將一杯水倒入平底鍋中加熱沸騰,請幼兒猜測水會怎麼樣。

2、幼兒觀察幾分鐘,看看發生了什麼,平底鍋中的水是否會減少。

3、教師用鏡子、紙、透明杯等舉到平底鍋上方,去“抓住”小水滴。

4、小水滴爲什麼都逃出來了?它被抓住了嗎?告訴幼兒細小的小水滴被抓住以後,又抱在一起,變成“胖胖”的水滴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準備

人手一把不鏽鋼的勺子。

師幼玩過照鏡子的遊戲(師:鏡子、鏡子在哪裏?幼:鏡子,鏡子在這裏)。

PPT課件(漢字凹和凸、集體記錄表、交通安全轉角鏡等圖片)。

活動目標

感知不鏽鋼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瞭解哈哈鏡影像變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嘗試用集體記錄、個體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過程及結果,體驗動手探究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回憶已有經驗

1.師幼玩照鏡子的遊戲。

師:我們來玩照鏡子的遊戲,我來照鏡子,你們就是我的小鏡子。(教師做出各種簡單的肢體動作,幼兒鏡面模仿)

2.啓發幼兒思考,表述已有經驗。

師:你們玩得很好,照鏡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時照鏡子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嗎?

3.根據幼兒回答,及時啓發和小結。

師:鏡子裏也有個你,你們倆一模一樣嗎?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照鏡子的時候,離鏡子遠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評析:此環節以遊戲的方式導入教學活動,讓幼兒輕鬆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有效運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爲下一環節中幼兒自主操作探究、獲取新經驗,做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哈哈鏡的祕密

1.幼兒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鏡的有趣。

師:不過,今天老師沒有準備鏡子,而是準備了這些不鏽鋼勺子,它們能當鏡子照嗎?現在就請你們試一試,用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發現什麼。

2.集體交流操作中的發現,鼓勵幼兒清楚、大膽地表達。

師:你發現了什麼?請你用盡可能清楚的話說給大家聽。

(評析:第一次操作環節,給予幼兒充分的探究和表達的空間,用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3.結合PPT,介紹凹凸面的名稱。

師:勺子的兩面一樣嗎?它們分別叫什麼名字呢?老師這裏有兩個漢字朋友,看看它們能不能幫助我們。

這兩個字長得什麼樣?好玩嗎?這個字讀“ao”,這個字讀“tu”,它們用來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師手指勺子不同的兩個面,教幼兒說出名稱。

(評析:漢字的出現,能成爲幼兒進一步自主學習的“支架”,有利於孩子梳理經驗,更清晰地表達,並在下一環節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觀察和探究。)

4.集體猜想並記錄。

師: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們介紹自己的發現時一定能說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集體記錄表中貼上相應形態的人像。(正立、倒立、變扁、變長等)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對於幼兒的反饋不給予評判,而是讓幼兒發現自己與同伴的意見分歧,從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慾望。同時,也有利於幼兒形成客觀、嚴謹的科學態度。)

5.幼兒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師: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再去試一試,這次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6.集體交流操作結果,教師隨機記錄。

師:你又發現了什麼?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樣嗎?有不同的意見嗎?

7.啓發幼兒進一步思考。

師: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兩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變形。爲什麼平時我們照普通的鏡子時,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這是因爲普通的鏡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鏡子裏的你並沒有變樣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發生了有趣的變形現象。人們還特意製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鏡子,我們把它叫做哈哈鏡。

(評析:一切科學現象的背後,都包含着科學概念、科學原理。我們在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同時,也應鼓勵幼兒大膽思考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這一環節中的提問帶有挑戰性,教師並不急於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傾聽、不斷啓發,讓幼兒在新舊經驗的碰撞中領悟其中的奧祕。)

三、觀察圖片,瞭解凹凸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轉角鏡,討論其用途。

師:生活中,你見過這樣凸出來或者凹進去的鏡子嗎?在哪裏見過?

老師有一雙愛發現的眼睛,看看我發現了什麼。爲什麼人們要在地下車庫、馬路拐角、小區門口放上這個鏡子呢?看看它是什麼樣的?猜猜有什麼用?

2.小結。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裏藏着的哈哈鏡,還認識了凸出來的道路安全轉角鏡。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鏡、凹面鏡,你想知道它們藏在哪兒,有什麼用嗎?老師相信你們和我一樣,也有一雙愛觀察、愛發現的眼睛,所以,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相信你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的聲音感興趣,瞭解讓物體發出聲音的多種方法。

2.主動探究瓶子裏裝入不同東西后發出不同聲音的祕密。

3.體驗探索聲音祕密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與想法。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簍子、裝有空口香糖瓶和硬幣、米粒、蠶豆的口香糖瓶人手一份;透明塑料瓶3個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硬幣、米粒、蠶豆等物品,對生活中各種聲音感興趣,玩過讓紙發出聲音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用不打開瓶蓋的方法尋找空瓶(聽音遊戲——找空瓶)。

1、老師的每個簍子裏都有4個口香糖瓶,其中有一個是空的,你有什麼辦法把空瓶找出來呢?

教師出示裝有4個瓶子的簍子,請幼兒想想、說說找出其中一個空瓶的辦法。

2、如果不能打開瓶蓋,你會想什麼辦法呢?

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爲每個人提供一個簍子,要求用不打開瓶蓋的辦法找出空瓶。

環節自評: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在吃瓶裝或杯裝食物時,有的習慣打開瓶蓋檢查裏面的食物有沒有吃完,有的則會搖一搖瓶子聽一聽,於是我將觀察到的這一生活細節用在了第一環節中,意在激發孩子回憶、運用已有經驗。

二、嘗試用各種辦法讓空瓶發出聲音(發音遊戲——玩空瓶。)

1、小朋友真聰明,用搖一搖、聽聲音的辦法找到了空瓶。下面請你和找到的空瓶玩一玩,想辦法讓它不裝東西也能發出聲音,看誰想的辦法多。

教師鼓勵幼兒想出、玩出多種讓空瓶發出聲音的方法。

2、你是怎麼玩的?還有不同的玩法嗎?

請部分幼兒示範剛纔自己玩瓶的方法,同時鼓勵其他幼兒說出不同玩法。

小結語:你們真會動腦筋,想了這麼多讓空瓶發出聲音的辦法,空瓶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一會兒。

環節自評:基於第一環節的嘗試,孩子拿到空瓶後的直接認知經驗就是瓶子裝了東西搖後就會有聲音。我利用孩子們已有經驗的同時提出了具有“懸念”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鼓勵孩子通過多次嘗試發現了讓空瓶發出聲音的各種辦法,引導孩子在已有經驗上“衍生”出了新的知識即:瓶子與任何物體碰撞以後就會發出聲音。

三、探究瓶子裏裝入不同東西后發出的不同聲音(辨音遊戲——找祕密。)

1、剩下的這3個瓶子發出的聲音一樣嗎?請你再去仔細聽一聽,告訴我你聽出了什麼祕密。

幼兒自主探索,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2、你聽出了什麼?爲什麼不一樣?

小結語:原來瓶子裏裝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3、猜猜這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到底是不是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在教師搖動瓶子,幼兒聽聲音猜測瓶內物體並檢驗的互動環節中進行。特別幼兒對於自己猜測結果的驗證很期盼,所以教師將硬幣倒入透明瓶檢驗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4、請你也去搖一搖、聽一聽找到藏硬幣的的瓶子。

幼兒用搖一搖、聽一聽的方法找到簍子裏藏硬幣的瓶子。

5、那這個瓶子發出的聲音像什麼?猜猜裏面裝着什麼?你能用小耳朵幫忙找到裝米粒的瓶子嗎?

教師請找到的小朋友分兩組將米粒倒到透明瓶子裏檢查,並提醒幼兒注意不要將米粒潑在地上,培養孩子要愛惜糧食的習慣。

6、最後這個瓶子裏裝的什麼呢?到底是什麼我們把瓶子拿來看一看。你的瓶子裏有多少豆豆?

幼兒瓶子裏的豆子數量爲一個或許多,請幼兒先觀察自己瓶子裏的豆子,再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然後再引導他們比較一個豆豆發出的聲音大還是許多豆豆發出的聲音大。

小結語:原來一個豆豆發出的聲音小,許多豆豆發出的聲音大。

環節自評1:對於瓶子裏裝的物體也是精心設計的,體現了由易到難的原則:硬幣發出的聲音特點最明顯,孩子最爲熟悉,能輕鬆猜到;米粒發出的聲音和沙子、泥土發出的聲音相似,不同生活經驗的孩子便有了幾種不同的想法;而蠶豆發出的聲音對孩子來說相對陌生,孩子的猜測難度加大。

環節自評2:在這一環節還有一個孩子十分感興趣的遊戲,就是通過聽聲音依次找出裝有硬幣、米粒的瓶子,雖然找的方法相同,但在檢驗時卻用了三種不同的形式:檢驗硬幣,是孩子一個接一個搖動瓶子,其他孩子傾聽並判斷;檢驗米粒,是孩子分組將其倒入透明器皿;檢驗蠶豆,是請孩子打開瓶蓋,並在打開瓶蓋後發現豆豆多少的不同,再根據豆豆的多少進行分組比較聲音的大小,從而巧妙的得出“一個豆豆發出的聲音小,許都豆豆發出的聲音大”的結論。

7、想一想如果瓶子裏裝很多很多的豆豆聲音是不是會變得很大很大呢?如果把瓶子裝得滿滿的,聲音有什麼變化呢?

8、你發現了什麼?瓶子裝得滿滿的爲什麼沒有聲音了呢?

環節自評:是不是豆豆越多,聲音越大呢?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在孩子積累了新經驗的同時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想一想如果瓶子裏裝很多很多的豆豆聲音是不是會變得越來越大呢?如果你把瓶子裝得滿滿的,聲音會有什麼變化?”幼兒通過不斷嘗試,巧妙解決了這一認知衝突,改組了原有的認識結構,從而形成了新的認知結構即瓶子裏裝得滿滿的時候聲音卻沒有了。

四、繼續探究瓶子裝滿其他東西后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指導語:瓶子裏裝滿了豆豆搖了以後就聽不到聲音,那如果裝滿了其他東西會不會發出聲音呢?請小朋友回去試一試。

環節自評:在活動的結束部分,讓孩子課後去嘗試瓶子裏裝滿其他東西是不是也聽不到聲音,讓科學真正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科學活動真正成爲溝通幼兒生活與學習的橋樑。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筷子的種類和區別。

2、通過多種遊戲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潛能,激發幼兒對筷子的興趣。

[教學準備]

讓幼兒瞭解有關筷子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入主題。

兩姐妹,一樣長,酸甜哭辣她先嚐。(筷子)

“筷子”是每天要和我們見面的小夥伴,它在吃飯的時候幫助了我們,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今天我們都帶來了一雙筷子,誰願意先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你帶來的筷子?

二、說說:各種各樣的筷子

1、幼兒介紹

2、教師與幼兒一起觀察筷子,瞭解筷子的種類和區別。

(材料不同,顏色、圖案不同,長短、粗細不同等。)

三、幼兒討論,筷子有那些作用?

(用餐、敲打、玩具等)

1、幼兒夾珠子比賽(看誰夾的又快又多)

2、聽音樂,跳筷子舞。(注意安全,不要隨便舞動筷子,小心碰着周圍的小夥伴。)

3、幼兒想象筷子還可以幹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4、幼兒欣賞筷子拼圖作品

活動延伸 :幼兒三三兩兩玩拼圖的遊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