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合集9篇

本文已影響 2.73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合集9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根據科學活動《爲什麼會響》的活動進行修改。設計思路:《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在指導幼兒觀察自然角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着搖晃,發出各種響聲,葉梓詢拿的瓶子裏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出的聲音最大,而湘湘的卻因爲瓶子裏裝滿了花生髮不出聲音。湘湘急着跑過來問我:“老師,爲什麼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爲教師的我們要爲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活動重點: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在瓶子中發出聲音大小的關係。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係,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於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說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閱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裏,爲什麼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由於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後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瞭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① 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② 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師: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③ 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係。(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裏,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並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②針對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6、活動延伸: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

千姿百態的睡姿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瞭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

讓孩子瞭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教師佈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佈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佈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後,請幼兒說說運動後的感受(想休息),並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麼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後,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並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後,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並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遊戲的形式學習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遊戲《它怎麼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

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彙: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爲止。比賽結束後,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遊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遊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 靜,不要大聲喧譁。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遊戲。

(3)增加遊戲難度、擴大遊戲範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 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麼睡覺 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於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後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後將結果與其餘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着睡、馬站着睡、貓頭鷹只睜一隻眼、蝙蝠

倒掛着睡、貓趴着睡、烏龜縮進殼裏睡。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幼兒在玩玩具時,經常在觀察、思考:汽車爲什麼會開?車燈爲什麼會亮?對電池的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結合《綱要》精神,體現“生活化、經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

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瞭解電池的外形特徵;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瞭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並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係,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的奧祕。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生興趣,初步瞭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徵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願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5、7號),電動玩具若干個,電池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選擇各種電動玩具玩,引出活動主題:“電池”

二、通過觀察、比較,瞭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徵,嘗試從多角度發現電池的差異。

1、幼兒觀察、比較電池。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你們發現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3、出示電池圖片,師生共同小結電池的外形特徵。

三、幼兒嘗試爲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動玩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玩具動起來。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並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動玩具纔會動起來?”

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四、幼兒再次探索爲各種不同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鼓勵幼兒找到電池盒內的標記進行安裝電池,嘗試爲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進行安裝。

2、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結經驗。

3、幼兒初步瞭解電池的用途及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

延伸活動: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並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3、環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

2.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3.爲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輪子、塑料玩具、陀螺、小棒、積木、圓紙片、吸管等

2.音樂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你們來猜一個謎語,猜猜是什麼?

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風車)

教師: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教師:那除了風車能轉,你覺得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的?

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

風車、陀螺、電動汽車、紙片、吸管,它們能轉嗎?

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鼓勵幼兒爲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玩的是什麼?是怎樣讓它轉起來的?

5.小結:用嘴吹,用手轉,用手撥,有手推,還可以藉助輔助材料吸管穿過紙片,用手一轉,紙片就轉起來了等等。

6.討論: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轉?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動腦筋,想出來各種各樣的辦法讓籃子裏的東西轉動起來了,而且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你們真棒。

二、藉助綢帶引出身體的轉動

1.出示綢帶(或絲巾)

2.幼兒在音樂中自由的玩綢帶轉動,教師巡迴看。

3.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讓你的綢帶轉起來的.?

(用手臂帶着轉,用身體帶着轉)

4.教師:我的綢帶怎麼沒有轉動呢?這是怎麼回事啊?誰來告訴我?

小結:我們都發現了,綢帶本身不會轉動,是我們的身體轉動帶着它轉動起來的,

原來我們的身體也會轉動,真神奇!

5.教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跳一個綢帶舞!

三、運用肢體動作感知轉動

1.師:那我們的身體還有那些地方,哪些部位會轉動起來,

請小朋友找一找,轉一轉你的身體部位!(幼兒探索)

2.請幼兒交流:誰來說一說,你讓什麼轉動了起來?

請你上前面來試一試。

(舌頭轉、手臂轉、辮子轉、屁股轉等等)

小結: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了。

四、瞭解旋轉的祕密

幼兒操作,探索,通過觀察交流,瞭解旋轉的祕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玩科學小遊戲。

2.瞭解眼睛的延時現象。

活動準備1.鉛筆若干。

2.小長方形卡紙、彩筆。

3.自制繪畫作品:老虎、籠子。

活動過程1.圖片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請幼兒注意觀察鉛筆上貼畫的變化。

2.幼兒製作。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試一試,讓其他小動物也到籠子裏睡覺?

製作方法:

(1)在紙的一面 畫上一隻小動物,另一面畫上籠子。

(2)把卡紙貼在鉛筆的中間。

3.教師請幼兒試試看,並小結。

操作:把自己製作的特別的鉛筆轉動起來試試看,看看小動物是不是能進到籠子裏。

小結:鉛筆轉動起來後,小動物進到籠子裏了,這就是眼睛的延時現象。

教師小結:如果慢慢擊打。你的硬幣塔是會倒的!擊打的時候,要快!

5中班科學教案:好朋友的傳聲筒

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好奇心。

2.瞭解聲音傳播的媒介。

活動準備1.傳聲筒成品一個。

2.圖片、紙杯兩個、毛線、牙籤。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1.出示圖片,引發幼兒對傳聲筒的興趣。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相應的頁面,提問:小朋友們看看圖中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說話)提問:他們是在說話嗎?用紙杯說話能聽見嗎?

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提問: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請兩名幼兒先體驗一下玩傳聲筒的樂趣。

2.製作傳聲筒。

閒情幼兒仔細觀察傳聲筒的成品由哪些材料構成,再請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上的步驟,兩名幼兒一組進行製作,教師指導。

完成後,請幼兒兩人一組嘗試用傳聲筒進行對話。

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教師小結:這個紙杯,通過小繩一連,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對着紙杯說話。振動被毛線傳送到另一個紙杯,於是另一邊的小朋友就聽到聲音了。

3.鼓勵幼兒隨意玩傳聲筒。

嘗試:往紙杯裏放東西。

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楚了:傳聲筒裏塞的東西,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就聽不清楚了。

教師小結:傳聲筒裏的東西越滿聲音越不清晰。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熊貓的外形特點,瞭解熊貓的生活習性。

2、瞭解動物、獸類、野獸、熊貓的關係,學習歸類,並學習用比喻、形容詞來描述熊貓的形態。

3、知道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幻燈片-熊貓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熊貓,引發幼兒對熊貓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

謎語: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裏安家。

二、觀看幻燈片,感知像貓的外形特徵。

1.提問:你知道熊貓生活在什麼地方?熊貓長的是什麼樣子?他們喜歡吃什麼?讓幼兒和同伴自由交談。

2.教師講解熊貓生活的相應區域“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知道熊貓是雜食動物。

三、感知講述熊貓的形態和生活習性。

1.講述熊貓的外形特徵。

2.提問:熊貓的頭上有什麼?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麼?熊貓的身上和身下有什麼?

3.引導幼兒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觀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貓的形態。

表達自己對熊貓的喜愛,講述熊貓性情溫和、憨厚、胖嘟嘟的樣子,十分逗人喜愛,以及熊貓走路、爬樹慢悠悠的.姿態。

教師:你知道熊貓喜歡生活在哪些地方?它們是怎麼生活的?

四、知道熊貓是我們珍愛的國寶。

1.教師:熊貓爲什麼是我們的動物寶貝?

(熊貓是我們獨有的動物,熊貓的數量很少,熊貓生出來的寶寶很小,只有150克,

媽媽每次只生1-2只,兩年後離開媽媽生活,壽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師:熊貓被全世界人們喜愛,是我們國家珍貴的一級保護動物,我國除了在各地的動物園有熊貓展覽館外,還把它作爲珍貴的禮物送給一些有好國家,你知道我們送給哪些國家的朋友觀賞嗎?

五、欣賞教師朗誦兒歌《大熊貓》,感知可愛的大熊貓形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一、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圖片,學習用“首先……然後……最後……”講述圖意。

2.認識漢字:羊、狗、袋鼠。

二、準備

圖片三組,漢字卡:羊、狗、袋鼠

三、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三封好朋友的來信,我們來看看是哪些好朋友。

(二)排圖講述

1.第一個朋友

(1)猜謎: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論見了誰,開口叫媽媽。(幼兒猜出後出示“羊”,讀準“羊”字的後鼻音)

(2)出示三幅圖。老師:“咦,小羊的`信裏沒有字,你們來猜猜小羊信裏說了些什麼?”

(3)引導幼兒按時空順序排圖片,並講出爲什麼這樣排?(用“先……然後……最後……”講述小羊先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了,最後長成三棵大青菜)

2.第二個朋友

(1)猜謎:從小愛啃肉骨頭,長大能把家門守;看見朋友汪汪叫,你來猜猜它是誰。(出示字卡“狗”,讀準字音,並請幼兒組詞。)

(2)出示圖片:幼兒排圖講述。(引導幼兒排順序時注意太陽的變化)

3.第三個朋友

(1)猜謎:有個媽媽真奇怪,胸口有個大口袋;不裝吃的和用的,生下寶寶隨身帶。

(2)出示字卡“袋鼠”,讀準“鼠”字的翹舌音。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小袋鼠身體的變化並進行講述。

(三)強化鞏固

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規則:幼兒按順序摸字,如老師可命令:“請先摸×字,然後摸××字,最後摸××字。”

四、提示與建議

本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時空知覺,只有當幼兒理解了各幅圖片的內容,才能正確地按照事情發展先後進行排列,最後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本活動中,理解圖意、口語表達、認識漢字三者是層層遞進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親近自然,產生關愛自然的情感

練習目測數羣,嘗試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進行8以內的數數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目測一部分,接着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

難點:能較快地目測5以內的數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能目測簡單數羣

物質準備:學具:標有5、6、7、8點子卡片的布條若干,點子排列如圖1;標有5、6、7、8朵花的紙袋若干,如圖2。場地:帶幼兒到園內落葉較多的大樹下

活動過程

一、練習按點子數撿落葉

1.老師:“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落了一地,好美啊。我們來玩一個撿落葉的遊戲吧。 (出示帶點子卡片的布條)請小朋廢看清卡片上有幾個點子,就撿幾片葉子,再用布條把葉子捆成一捆。”

2.幼兒自選點卡,目測卡片上的數羣,聽音樂撿落葉。

二、檢查點卡和樹葉的匹配情況

討論:你們怎麼知道卡片上有幾個點子的你發現怎麼數速度最快 (重點學習“接數”的方法,即先目測一部分,再接着數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練習按接着數的方法撿落葉

鼓勵幼兒多次取不同卡片,撿、捆紮樹葉,比一比誰撿得又對又快。

四、給落葉裝袋。

1.出示4只貼花紙袋,請幼兒給紙袋編號(如圖2)。

2.請幼兒將剛纔捆紮的樹葉,放入與其對應數字的紙袋中。

延伸活動

請孩子們把落葉帶回教室,放在區角繼續練習數數,也可進行手工粘貼等活動。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幼兒園現有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教育功能,讓幼兒在環境中接受數教育,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薰陶,從而產生親近自然、關愛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動的宗旨。本次活動把課堂搬進了大自然,把隨處可見的落葉這一自然物作爲幼兒練習數數的工具,既節省了教師製作教具的`時間,又巧妙地發揮了環境中事物的潛在教育功能。通過撿落葉和數落葉的遊戲情節,爲幼兒創設了一次親近自然的絕好機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情感的薰陶。

二、效果分析

本次數學活動,教師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境中的落葉進行了數數練習,自然地滲透了環境教育。整個活動以“撿落葉”的遊戲形式貫穿始終,趣味性極強。最後的“裝袋”遊戲既檢查了幼兒的數物匹配能力,也讓幼兒再次練習了目測數羣后接着數的方法。孩子門邊聽音樂邊撿落葉,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特別輕鬆愉快,從而油然而生一種與自然親密無問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養有盆景的自然角。

代表健康娃娃和生病娃娃的小噴壺各一個,白紙兩張。

笑臉氣球、哭臉氣球各一個,和幼兒人數相等的氣球若干。

有關工業污染(工廠的煙囪)、交通污染(汽車、飛機、摩托車尾氣)、生活污染大氣(吸菸、焚燒垃圾等)的多媒體課件。

重點難點

空氣是流動的,是會跑的,被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

感知看不見的細菌在空氣中的存在和對健康的影響。

活動目標

讓幼兒感知空氣能流動的特點。

讓幼兒從玩氣球的遊戲中體驗快樂。

知道被污染的空氣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激發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流程

猜謎語引出主題→氣球親親我→生病的氣球→大氣污染多媒體播放→小實驗:打噴嚏→我幫氣球來治病→遊戲:氣球小老鼠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導人主題。

師:今天有個小客人要來我班做客,你們猜猜它誰?“彩色橡皮袋,寶寶都喜愛,一吹就長胖,飛到半空去。”

師:可愛的氣球寶寶要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

幼兒分組玩氣球。

(評析:以趣味的謎語導入主題,有效地調動了孩子們探索的慾望。猜一猜,玩一玩,讓孩子很自然地進入了活動,並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爲孩子愉快地進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讓幼兒感知空氣的流動性,幫助幼兒瞭解被污染的空氣會損害人體健康,初步瞭解大氣污染物的幾個來源,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1)氣球親親我。教師出示吃飽空氣的笑臉氣球,朝每位幼兒臉上噴一噴。邊親小臉蛋邊說:“親親小鼻子,鼻子聳一聳;親親小耳朵,耳朵躲一躲;親親小眼睛,眼睛眯一眯。”

師提問:“氣球在用什麼親你們?”師總結:“氣球吃的是空氣,裏面的空氣在我鬆手的時候就會跑出來親你們的小臉蛋。原來空氣是會跑、會流動的。”

(2)師:“還有一位氣球寶寶想來親親你們的小臉。看看它是誰?”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氣的哭臉氣球。師問:“咦?這位氣球寶寶好難過,爲什麼呢?”教師學氣球寶寶說話:“我想吃飽了和你們玩兒,可是卻吃進了被污染的空氣。我覺得嗓子乾乾的,鼻子癢癢的,呼吸很困難,渾身都難受。醫生說我得了空氣污染綜合症。我不能親小朋友了,心裏真難受!”師問:“這個氣球寶寶爲什麼不能親我們?”師:“你們見過或者感受過被污染的空氣嗎?”幼兒回答完後看課件。

教師演示空氣污染多媒體課件。

教師小結: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菸、爐竈等)和交通運輸工具污染。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評析:教師以幼兒爲主體,抓住了他們好奇心、求知慾強的特點,設計了“氣球親親我”、 “生病的氣球”的環節,形象、直觀,有較強的趣味性。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遊戲活動中嘗試氣球親親小鼻子,親親小耳朵,親親小眼睛等的感覺,充分調動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探究問題,直接得出結論:空氣是流動的,是會跑的: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輕鬆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聲情並茂,取材貼近幼兒的生活,達到了很好的輔助教學活動的效果。)

3.小實驗:打噴嚏。

師:有時大氣被污染了,我們可以看到、聞到、感覺到,可有時空氣被污染了,我們是感覺不到的。如果不小心吸進了被污染的空氣是會生病的,如現在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小實驗:打噴嚏。通過兩個噴壺做的“寶寶”對着白紙模擬打噴嚏,用白紙採集噴出來的氣霧,讓幼兒猜一猜哪個是健康寶寶,哪個是生病寶寶,直觀形象地讓幼兒感知看不見的細菌的存在。

教師小結:如果小朋友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正好空氣被污染了,此時非常容易傳染上疾病。因此,小朋友儘量不要到人多擁擠的一些公共場所去,如劇院、擁擠的公交車上、集市、商場等地方。在家裏也要請爸爸媽媽多開窗通風,這樣,就不容易吸人被污染的空氣。

(評析:這個環節的創設極大地滿足了孩子探索的慾望。孩子在看一看、聞一聞、猜一猜的有趣的實驗活動中,直觀、形象地感知到了看不見的細菌的存在和被污染的空氣對健康的影響,巧妙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4.我幫氣球來治病。

師:我們知道了空氣是怎樣被污染的,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空氣不受污染呢?_ 兒童網

幼兒分組討論。

師:“怎樣保護空氣不受污染?”

師:“什麼能淨化空氣?”

幼兒回答完後放課件。

教師小結: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很好。那我們先一起幫氣球寶寶治病吧。我們把它送到自然角里去,把髒空氣吐出來,讓花草把這些受污染的空氣淨化一下,然後再讓它吸點兒新鮮的空氣,病就好了。”“我們一起把氣球送去吧!”把氣球放到自然角中。 “氣球寶寶,等你好了我們再來接你!”師:“我心裏感到特別高興,因爲我幫助了別人。你們呢?”“現在,我們一起來開心地玩玩氣球吧。”從口袋裏拿出準備好的氣球,玩氣球小老鼠的遊戲。

(評析:這個環節的設計將本次活動推向了**。在活動中教師支持、鼓勵孩子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想出了很多保護空氣不受污染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強化了孩子的環保意識。)

5.氣球小老鼠: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空氣的.流動性,體驗玩氣球的快樂。

(1)教師吹起一個氣球,突然鬆開手,氣球跑出去。問幼兒:“氣球怎麼會跑呢?”師:“噢,是空氣等不及要出來,就把氣球給擠跑了。我的氣球變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氣球也變成小老鼠吧!

(2)幼兒將氣球吹起來後,突然鬆開手,氣球會像小老鼠一樣四處亂跑,幼兒追趕。

(3)幼兒反覆玩遊戲,進一步感受空氣的流動性,體驗玩氣球的快樂。活動自然結束。

(評析:“氣球小老鼠”遊戲活動的設計,爲每一個孩子提供了參與嘗試、體驗遊戲快樂的機會,既鞏固了教學活動內容,又極大地激發了孩子探索的興趣,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活動延伸

1.在區域角中設置科學探索區,提供氣球、塑料膠袋、小噴壺和自制玩教具《吹吹樂》等材料,供幼兒繼續感受和探究空氣的其他特點。

2.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關注空氣污染問題,提高環保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遠離污染源,遠離疾病。

(評析:延伸活動爲孩子更好地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契機。區角材料的投放,選材來自幼兒的生活,從孩子熟悉的、感興趣的材料入手,滿足了每個孩子探索的需要,爲他們在區域活動中自主積累和建構相關經驗,提供了一個樂於探索的環境,提升了孩子關注空氣問題的興趣點。)

活動反思

此教學活動以幼兒爲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傳授者”,而是“引導者”;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而是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以主動探究的方式自主去學習。活動過程中以遊戲爲基本形式,在快樂的遊戲中既達到了預設的活動目標,又培養了孩子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準備

錄音機、音樂磁帶;布娃娃、粉筆。

空間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動場地;選一個晴朗的好天氣。

活動目標

嘗試用多種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徵,體驗與同伴合作探索的樂趣。

引導幼兒對探索影子產生興趣,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初步感知影子與光的關係,發現有光的地方纔有影子,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影子與光的關係,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1、 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遊戲

(1) 引導幼兒說一說在哪裏見過影子?爲什麼會有影子?

(2) 引導幼兒在暗房找影子:先不開燈--沒有影子

開燈 ---有影子

教師開燈、關燈,幼兒玩和影子捉迷藏的'遊戲,知道有燈光的地方會有影子。

(3)聽《我愛我的小動物》音樂做手影遊戲。

2、 在陽光下玩"找影子"的遊戲,引導幼兒尋找陽光下什麼東西有影子,幼兒結伴探索並講述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徵,並講述自己的發現。

1、 創設遊戲情景,引出探究問題。

(1) 在陽光下觀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樣的?

A、幼兒在陽光下站立不動,觀察影子的形狀、顏色。

B、幼兒在陽光下不斷變換動作,觀察影子的形狀、顏色。

教師小結: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狀會變;影子是跟着我們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 比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頭髮、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沒有花裙子。。。。。

3、 觀察比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師引導幼兒邊觀察邊講,如:我衣服上有釦子,影子上沒有;我頭上有汗,影子上沒有。。。。。

教師小結: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個輪廓,有好多東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過幼兒之間合作畫影子,進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徵,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

1、 幼兒互相合作,擺自己喜歡的造型畫影子。

2、 找一找,陽光下還有哪些東西有影子,幫他們畫影子,如:書、玩具、樓房等。

教師小結: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個物體的輪廓,但影子很有趣,會變、會動。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遊戲"踩影子":幼兒自由結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遊戲,進一步豐富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活動在有趣的遊戲、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活動延伸

1、 找影子:找一找,還有什麼地方、什麼東西有影子。

2、 教師或家長給幼兒提供繩子、布、透明膠、椅子、紙等物品,引導幼兒試一試,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開?

3、 畫影子:請幼兒分別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畫下來,比一比,影子的形狀、位置有什麼變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