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大綱

本文已影響 3.26W人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情節生動有趣,以對話爲主,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資料。在課後,反思自身的教學,當然還存在着很多缺乏的地方,但自身感覺也有勝利的地方,就上我能充沛利用教材特點,以讀爲本,課堂上充溢了朗朗書聲。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一、激發同學讀書的興趣。

根據低年級小朋友特有的年齡特點和他們愛考慮,樂於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我在讀課文前首先給他們一個有趣的問題或者是讓他們自身讀題質疑。讓他們在讀書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教學本課時,出示課題,引發同學的好奇心,問同學看了題目有什麼感想。小朋友們爭先恐後表達之後,我順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爲什麼要找媽媽?他們是怎麼找媽媽的?他們找到媽媽了嗎?你們提出的問題能不能在課文裏找到答案呢?我們趕緊來讀讀課文吧!”小朋友們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以興趣爲前提,讓同學主動積極地去讀書,去預習,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輔助提一些讀書的具體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顯。小朋友們通過自已的朗讀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都會興奮不已,這種自我激勵的效用是無限的。在獲得勝利發現的同時,小朋友們往往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培養了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二、以讀悟情。

讀出感情是朗讀要求中的難點,而要讀出“情”必需先悟出情,語文課程規範中指出:“閱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在朗讀指導中,我不拿自已的規範去要求同學,而是讓同學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體會讀。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有許多對話,如:當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時,烏龜笑着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小朋友,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身手,做一隻真正的獅子!”小朋友們在讀時出現了不同的爭議。有的小朋友認爲應讀得慢一點,因爲他認爲烏龜是個慢性子,說話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小朋友認爲烏龜是一種溫和的動物,說話時親切一些,語氣要和藹一些,溫柔可親一些。有的小朋友認爲這兒烏龜是笑着說的,他覺得小蝌蚪居然會把自身當成了他們的媽媽,有點好笑,但烏龜也肯定沒有訕笑小蝌蚪的意思,因爲烏龜知道小蝌蚪的媽媽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帶小朋友,小蝌蚪連自身的媽媽都沒有見過呢!不認識也是正常的,所以烏龜就笑着告訴小蝌蚪關於他們媽媽的信息。這些體驗都反映了小朋友們對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麼比獨特的情感體驗更珍貴的呢!

 三、爲同學搭建展示的舞臺,讓同學自豪地說“我會讀”。

1、用激勵性的評價在同學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臺。

新課標提出:“朗讀評價應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以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同學的個體差別,促進每個同學的健康發展。”朗讀評價的目的在於促進同學朗讀水平的提高,要切實針對小朋友朗讀的情況,正視小朋友們水平的差別,採取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多一些欣賞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責。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我運用了許多不同的評價語言“你讀得真不錯,讓我們覺得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聽了你的朗讀,我們真的感覺到這些小蝌蚪是那麼的着急。”“讀得真不錯,假如再稍稍響亮一些,就更完美了。”------這樣的評價語言並不是泛泛地一味褒揚,而是褒揚中指出缺乏,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發了同學的朗讀熱情,使小朋友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於提高同學的朗讀水平。

2、多種形式的朗讀,爲同學搭建朗讀展示的舞臺。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爲同學創設朗讀的機會,讓他們享受勝利的愉悅。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讓同學進行個別讀,分角色朗讀,還提出讓同學扮演,要想扮演好,讀好課文是前提,而讀好課文必需是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之上完成。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激情,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都會令小朋友興致盎然。

總之,教師只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憑藉教材的優勢,發明性地進行教學,才幹爲同學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相信,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用心去引導,小朋友們一定會喜歡閱讀,喜歡語文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