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1.81W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通用6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

2.理解讀書的好處,明確應該多讀書,培養讀書的興趣,學會讀書。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學會讀書。

教學難點

瞭解文中提到的衆多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所學的《孫權勸學》導入

二、介紹作者

1、教師結合課本的註解,簡單介紹有關冰心的情況。

學生認真聽記,初步瞭解冰心。

三、檢查預習情況

四、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並思考:本文的寫作順序?在這篇文章裏冰心想說什麼?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句話是本文的中心)

五、研讀課文

1、“多讀書”表現在哪些方面?

2、讀書有哪些好處呢?

學生討論“好”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從文中找出這方面的語句,具體分析。

①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種情感,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

例如:《三國演義》讓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聽極了”,還“含淚上牀”,“哭了一場”;

《水滸傳》讓作者“大加欣賞”,“氣憤填胸”;

《紅樓夢》讓作者“嚐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

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作者“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遺事》則讓作者對外國小說“有了廣泛的興趣”。

以上內容體現了“讀書好”這一中心。

②讀書能擴大知識面。

例如:讀《三國演義》可以瞭解三國時代的“天系大勢”。

讀《紅樓夢》可以瞭解到“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歷史。

讀《茶花女遺事》等外國小說可以“知道許多國外的人情世故”。

③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讀《聊齋志異》對文言作文有很大幫助

④讀書有助於提高人的品德修養。

第11段“從讀書中……得不到的”

小結:本節我們重點分析“讀書好”具體表現在在四個方面,這些都是作家的經驗之談,希望我們讀後有所收益。

3、“讀好書”在冰心看來又應是如何的?

在欣喜回憶晚年不能“行萬里路”,仍能“讀萬卷書”情況後,分別從古典文學、現代文藝作品兩方面給讀者傳授挑選、比較書的經驗。情節要精彩,人物要生動,感情真實質樸。

4、你是怎樣讀書的?

5、冰心的讀書經歷給了你什麼啓示?

有選擇,然後廣泛涉獵,要有恆心。

六、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幾本書?

2、你們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學生交流)

七、佈置作業

以《我與書》爲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憶讀書(冰心)

一、多讀書:自認字後……晚年(從時間上寫)

涉足古今中外,讀書萬卷(從書的種類、數量上寫)

二、讀書好:寫作情感知識思想品德

三、讀好書:挑選、比較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下列字詞的音、形、義:

半明半昧 靜寂 霎眼 星羣密佈

2、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3、欣賞文中描寫的觀看繁星的情景,領悟作者表達的感受。

4、熱愛生活,學會欣賞身邊的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由景物引發的聯想、感受。

2、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恰當的表達感情。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

(1) 佈置學生預習課文。

(2) 向學生提供有關資料,以便學生正確把握課文內容。

a.作者簡介。

b.寫作背景。

學生:

(1)閱讀課文及教師提供的材料。

(2)普通話誦讀課文,查工具書讀準字音。

(3)熟讀課文第三段。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二、導入新課:

巴金熱愛大自然,對夜空繁星的情景進行了觀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寫觀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讓我們來仔細研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1、根據文後“探究練習一”第一句,理清課文結構。

(學生先個人思考,然後討論發言)

參考意見:

第一部分(第1段): 描寫“我”最愛看繁星,回憶從前在家鄉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 回憶“我”三年前在南京讀書時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寫“我”在海上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學生將第3,4段內容分開爲“在海上的每一天觀看的情景與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與感受”,也應加以肯定、認可)。

2、作者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對繁星進行了觀察,產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達了這些感受?(學生先用鉛筆在文中劃出有關語句,然後與前後左右同學探討交流,準備在全班發言)

參考意見:

“望着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好象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說話一樣。”

“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話。”

“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裏了。”

“那四顆明亮的星星是頭,下面幾顆……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把星星比作朋友,並和它們說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參考意見:

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生動、形象的表達感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是爲了突出他看繁星時溫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爲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時親密和諧的感受,它們表達了作者對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童心、童趣不減。

4、細讀課文第三段:

(1)學生多種形式朗讀。

(2)理解本段中心:寫“我”每晚在美的環境中看繁星所產生的種種美的感受。

(3)理清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4) 按以上思路逐層分別背誦,然後合成背誦全段。

5、閱讀第五段,思考並回答問題:

(1)“那個天上的巨人”指什麼?

——指英國人指給“我”看的天上那個像巨人般的星座。

(2)怎樣理解“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 一是那個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狀;二是因爲“船在動,星也在動”。

(此題如學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業

1、誦讀全文並背誦第三段。

2、你觀察過夜晚的星空嗎?請寫出你的感受。

3、蒐集有關星空的故事,並以文字記錄下來。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篇3

一、學習目標

①背誦、翻譯全文。

②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③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學習重難點

①掌握文言詞句,

②感悟“物外之趣”。

三、課前準備

①預習課文,瞭解大意。

②掌握字詞。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①反覆朗讀,疏通文意。

②理解課文內容。

二、自學設計

1、導入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像和做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

2、作品、作者簡介

3、教師導學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爲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二是要用心領悟;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

學習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4、朗讀課文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和點撥。

解釋詞義,疏通文意

①默讀課文,揣摩課文內容,試着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b.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c.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d.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e.果如鶴唳雲端。

f.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h.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i.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j.徐噴以煙。

k.以草爲林。

l.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

②在教師的幫助下,試着讓學生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③反覆朗讀課文,並讓學生試着劃分朗讀節奏。

三、作業

①完成“研討和練習”二。

②寫複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③思考題:課文中所說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爲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這對你有什麼啓發?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①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

②認識“物外之趣”這一精神體驗的意義。

二、自學設計

1、檢查作業

複述、背誦、翻譯課文。

2、研讀與賞析

①教師導學

a.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麼?

b.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②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啓發、點撥、引導。

a.參考註解,試說說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b.你認爲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提示]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3、體驗與反思

a.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b.討論: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啓發?

[提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c.你認爲怎樣做纔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

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熱情鼓勵。

多角度思考

“我”爲小蟲打抱不平,爲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

提示:a、珍惜生命。b、處置有度

三、作業

a、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b、 將“體驗反思b”寫成300字的短文。

四、小結

同學們,《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

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少年兒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

多姿多彩。同時希望同學們能逐漸引起對文言文興趣,多多積累文言詞彙,爲今後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五、板書設計

自然景物

思維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聯想和想象

羣鶴舞空

怡然稱快

草叢、蟲蚊、土礫

森林、野獸、丘壑

怡然自得

癩蛤蟆

龐然大物

大快人心(鞭打、驅趕)

六、信息反饋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① 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

② 學習欣賞神話傳說。

③ 培養蒐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④ 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重點

① 蒐集資料,整理資料。

② 口語表達。

③ 想像寫作訓練。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① 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並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活動內容給小組命名。

② 圍繞活動內容廣泛蒐集資料,上網查詢資料,整理資料。

③ 每組準備一個檔案袋。

教學設計

導入

可從放映《星球大戰》影片片段導人活動,喚起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遐想,對人類起源的思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科學探索熱情。

故事大王比賽

① 每組每人蒐集一種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小組內互講故事。

② 每組選出一名講故事的代表,參加班級故事大王比賽。

③ 比賽將評出一、二、三等獎。

④ 小組將部分參賽的神話故事進行蒐集整理、彙編成冊。

自由辯論會

① 蒐集查找關於“人類起源新說”的資料。

② 從中選定一種說法,並圍繞這一說法繼續查找相關資料。

③ 讓小組成員熟悉資料內容,爲參加班級自由辯論會做好準備。

④ 辯論形勢靈活,以小組爲單位,互相展開辯論。每一小組可在比賽中提出自己的觀點並根據資料證明自己觀點的成立,同時還可以反駁其他的小組的觀點。

a. 以小組合作情況、發言情況及準備資料的多寡評出一、二、三等獎。

b. 比賽後與其他小組交流資料,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並彙編成冊。

給未來人畫像

① 每組設計一幅未來人像,可以用電腦製作,也可以手工製作。

② 每幅畫要做簡要說明,說明主要包括:(1)外形設計理念;(2)服飾搭配理念;(3)人體結構的變化:如皮膚、肌肉、骨骼會有哪些改變……

③ 畫像要求100cm×80cm,將畫像懸掛在教室牆壁上,每組派代表到畫像前闡述本組的創作理念。

④ 根據畫像製作的精美程度,設計是否有創意、說明內容是否充分,評出一、二、三等獎。

⑤ 每人以“未來世界”爲題,寫一篇想像作文。

成果展覽

① 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作評委會成員,組成評委組。

② 每小組將本次活動編輯的冊子、資料、獲獎獎狀整理好,佈置一個有特色的展區。

③ 每小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區前,回答評委組提出的問題,併爲本組展區設計·作簡要的解說。

④ 由評委組給各個展區做出評定,評出一、二、三等獎。

活動評價

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根據小組在各個活動中的獲獎情況,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口語交際能力獎、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等一系列獎項。

活動小結

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瞭解了關於人類起源的發展過程,感受了古人豐富的想像力及神話傳說的魅力,培養了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都得到較好的確培養和提高。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能力目標

1.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2.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過續編或自編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德育目標

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經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跟錄音仿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節,理解關鍵語詞的表達效果。

2.自讀與點撥相結合。所選四則寓言故事精短,構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過藝術地設計提問,把學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學生的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寓言的內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過探究、比較性題目的設計,如將故事情節作改變、刪節,看錶達效果的變化等,拓展想像空間,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打印好的作業講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選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導入,如青蛙的肚皮、驢與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貪婪的狗、愚蠢的烏鴉等)同學們,這個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大家知道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伊索寓言》)那麼,誰還能講出這部古希臘寓言彙編中的故事呢?(學生講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兩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請同學們從閱讀提示中圈點出有關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識要點。

二、資料助讀

投影顯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爲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爲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於講動物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寓言開始歸於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彙編。其中大多是動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

三、師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麼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師明確: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

反思

依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紮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遷移能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重視體現學生的遷移能力的訓練。

1、首先開啓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爲寓言很高深的情緒,讓學生很想了解寓言和其寫法。

2、點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改編寓言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寓言的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取決於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依照寓意來佈置寓言故事情節。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3、聯想與課外遷移,通過前幾步到了自編寓言時就水到渠成了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數學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動參與,挖掘學生的潛能,局部學生寫出瞭如《北風與太陽》、《狼與驢》等很有內涵的寓言。

4、體現教學機智,學生在我安排自編寓言時,有局部學生提到也可以寫如黑板與粉筆的題目時,我就順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給的四個寓言題目之外可以自擬題目,學生的發明力與主人意識得到了充沛尊重,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脈絡及梁實秋散文小品的風格。

2.理解狀物散文的特點託物言志。作者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託着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

教學重難點:

理解狀物散文的特點託物言志。作者對鳥的生存和命運的情思,寄託着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

學法指導:

把握“物”的特點,理清“情”的脈絡,就能較爲妥帖地體察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詩歌中鳥的形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微風燕子斜,細雨魚兒出。

大自然鳥語花香,充滿歡樂,充滿靈氣,生機勃勃。而梁實秋筆下的鳥卻帶給人悲苦,什麼原因呢?就讓我們一起品讀梁實秋的散文小品文《鳥》。

二、作者簡介:

梁實秋是臺灣卓有成就的文學研究家、翻譯家,同時也是被臺灣尊爲散文一代宗師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廣涉人生世態,內容豐富,或回憶往事、記述個人經歷,或敘寫家庭生活、讀書生涯,或憶念故鄉、發家國之思,或描寫社會面貌、文化習俗,作品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韻味濃郁。

三、整體把握文章

第一層(1-2小節)寫自己愛鳥而感受到鳥的苦悶。

第二層(3-5小節)寫生動細膩的描寫了鳥悅耳的鳴叫和優美的形體,表達了對鳥的欣賞喜愛之情。

第三層(6-7小節)寫鳥在帶給人喜悅的同時,也給人悲苦。

四、問題探討

1.作者寫了哪些鳥?

《鳥》並不限於某一鳥,有杜鵑、麻雀、喜鵲、烏鴉、貓頭鷹、鷺鷥等,有家養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鳥”

2.請同學們輕聲散讀課文,整理出描寫鳥的聲音、外形的詞語。

清脆、嘹亮、圓潤、和諧、色彩斑斕、玲瓏飽滿

細瘦而不幹癟、豐腴而不臃腫、臨風顧盼、高踞枝頭、俊俏、輕靈

這些詞語在詞性和詞語的感情色彩上有什麼共同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都是褒義詞

表示作者喜愛、讚美之情的詞語。對鳥的濃濃的喜愛之情

3.從文中找“愛鳥”的原因。

有對籠中鳥的同情(2節);對比寫鳥的苦悶;有對鳥的美麗的讚美;還有通過鳥來寫人的心情,實際也是對鳥的愛:繪鳥鳴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畫其長叫而音階豐富,短叫圓潤而不單調,似和諧的交響樂,細膩地創造了悅耳的效果;繪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沒有比鳥更俊俏的……

4.前面4節寫作者對鳥的喜愛,爲何後面兩節卻寫了“悲苦”、“傷感”之情?這兩種矛盾的感情出現在同一篇課文裏是否不太協調?

如果說前面四節是真實而生動地體現了作者“喜愛着鳥的可愛”的話,那麼後面兩節卻是訴說了作者“悲苦着鳥的悲苦”,同樣反映了作者對鳥的關愛,這種愛比前面四節可能要顯得更深刻更豐富。

5.第五段中“我對鳥並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義是什麼?

作者愛鳥只愛其聲音形體,並非受人們賦予鳥身上的各種文化意蘊的影響。

含義:指歷代詩文在杜鵑、夜鶯、雲雀等身上長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徵意蘊。

6、最後一段說“自從離開四川以後”,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蕩”的鳥兒,聽不到“悅耳的鳥鳴”了,字裏行間蘊含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對鳥類自由、活潑、俊俏的盡情讚美。

五、品讀課文

師:在課文中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反覆朗讀,並在該句的空白處寫上旁批,說明喜歡的理由

例:我喜歡第二節中描寫聲音的句子,特別是“有時是獨奏,有時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這一句,它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鳥叫聲的美妙動聽。

六、比較探究

閱讀下面關於貓的說明文字,比較與本文的異同

貓是老鼠的天敵,人們養貓主要是爲了捕鼠.貓有着獨特的捕鼠功能.貓有着獨特的感覺器官,除了靈敏的耳朵外,它還有一雙白天黑夜都能看到物體的眼睛,白天瞳孔縮成一條線狀的縫,晚上放大成圓形.眼的上邊與嘴的兩旁有長而硬的毛與鬍鬚,上面佈滿極細的神經,可以幫助它感覺黑暗中的情況.此外,它足下有柔軟的肉墊;趾上尖銳的鉤爪,平時縮在裏面,在撲向老鼠的剎那,猛的伸出,觸着鼠身,入其肌膚,萬無一失.

狀物散文以描寫爲主,物爲我所用,借物抒懷,託物言志,寫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說明文以說明爲主.

說明文嚴密嚴謹儘量客觀,使用的方法偏重科學說明;狀物散文帶有情感理趣,比較主觀,使用的方法偏重文學.

七、小結:

人和世間萬物都屬於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靈的共同家園。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別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愛護一切生靈。正是有了千千萬萬的生靈,地球才生機勃勃,地球才風情萬種,才姿態萬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