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我若爲王》教案(北師大版七年級上)

本文已影響 2.74W人 

 教學重點:

《我若爲王》教案(北師大版七年級上)

1、理解作者對國民王權思想、奴才性格的深刻認識和無情批判。

2、學習作者以調侃的文筆借戲說的形式表現自己思想的寫法。

3、品味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法、品讀鑑賞法

學法指導:

1、自讀感知,掌握文章的基礎知識,並理清文章結構。

2、通過小組討論和教師點撥,品讀鑑賞文章。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初中階段學的《變色龍》中,圍繞狗是不是將軍家的這一問題塑造了一個“變色龍”的形象。一位將軍就使奧楚蔑洛夫表現出如此醜陋的奴才嘴臉,請同學們大膽想象,一旦你成了至高無上的國王之後,社會將會發生什麼事呢?今天我們學習聶紺弩的《我若爲王》,看看作者大膽的假設中包含什麼樣的思想和認識呢?

 二、走近作者

聶紺弩(1900-1986),現代作家。曾說過他是學習乃至仿效魯迅的雜文的一個。他的雜文在維護魯迅開拓的雜文傳統,繼承和發揚魯迅雜文的戰鬥風格上,作出重要貢獻。

聶紺弩的雜文鍼砭時弊,深刻銳利,。他的議論性雜文,不空發議論,內容大多具有針對性,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他的雜文中,還有一些是緬懷故友的。

雜文,散文的一種,是直接迅速地反映社會變化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活潑、鋒利、雋永的特點,既有政論的性質,又有文藝的特點。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有關社會生活、文化動態、政治事變的雜感、雜談、隨筆都可歸入這一類。《拿來主義》是一篇有關文化動態的雜感,《我若爲王》則是一篇有關思想動態的雜感。

  三、朗讀課文,交流閱讀感受

①本文的想象新奇大膽,文思飛揚;②“平易的語言,深刻的思想”;③“嬉笑怒罵皆成文章”④本文思想深刻,又有文學情趣。

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四、劃分文章結構,理清行文思路

引出話題——假設爲王(1)

幻想成王——爲王之後的種種情景(2-5) 思想性

闡述原因,皆是奴才(6) 文學性

斬殺奴才,改造世界(7-8)

 五、思考討論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第一部分:討論作者對“王”的態度。

明確:作者對“王”是持否定態度的。作者做了“王”,只是一種假設,是藉此話題來批判王權意識和奴才思想。

2、第二部分:①討論論證的結構

明確:此部分結構是並列式結構:

無德娼妓的妻子 尊貴的王后

我若爲王

無知白癡的兒子 尊貴的太子

醜陋頑劣的女兒 榮耀的公主

平庸無能的“我” 至高無上的萬歲

前提 ――――――― 結果

②課文描繪”我若爲王”後的種種情景,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列舉現象,爲下文分析原因,改革這一普遍充滿奴性的社會作鋪墊和張本。種種現象,說明奴才之多,危害之大,也說明改革現狀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3、第四部分: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句的含義(見課本)。

 六、總結

文章以一部影片引出論題“我若爲王”,然後假設自己成王之後,親眷搖身一變成爲皇親國戚,衆人成爲奴才的情形,悟出這君王不過是奴才的首領。最終認識到改進世界的關鍵在於改造國民的奴性,主張剷除奴種,去除王權,呼喚民主平等。

寫作特色:文章結構清晰,假設性的提出問題,列舉現象,分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列舉現象,採用並列式結構,句式整齊,增強了文章的結構美。

假定又假定的前三段聯想:結構並列,層次清晰,構成結構整齊美;朗讀起來,節奏也美,並增強文章的形式美。“會如何的被人們像捧着天上的星星一樣捧來捧去呀”,間隔反覆,突出了奴性的普遍性和嚴重性,也強化了節奏感。

 七、拓展:閱讀課本P46的材料,並思考:爲什麼這些詐騙犯能屢屢得手?現實生活中王權意識和奴才性格還存在嗎?

事例:①朱皇帝納了十多個娘娘;

②老君王不幸染惡疾,不久將魂歸西天,宮人四下查訪民間美女入宮做妃,陪伴君王歸天。一時民間沸騰,不少人家爭相賄賂宮人,願把女兒送入宮闈。他們看重的是宮女的身份,並不考慮宮女的命運。

③王權意識:現實生活中的行業壟斷行爲、執法部門執法犯法行爲、行政部門不作爲行爲……

④奴才思想:少數百姓甘受個別爲霸一方的村幹部欺凌而敢怒不敢言,普通職員受上司的冷遇而自認倒黴,許多民工對老闆拖欠工資無可奈何,單位職工對領導的“一言堂”做法不敢據理力爭,……正是這種可怕的奴性,助長了社會上少數權力在握的人的囂張氣焰。

 八、認真觀察社會和身邊發生的事,寫一篇富於針對性的批判文章,二三百字左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