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18篇)

本文已影響 2.26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選18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課文內容,積累語言,學習掌握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課文,掌握文章的結構,理出文章的線索,學習按照空間轉換的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瞭解故宮的建築藝術和歷史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増深學生對於中國歷史文化內涵的瞭解,懂得故宮是古代中國輝煌藝術成就的見證,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從而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掌握課文按照空間移位來進行介紹的方法,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感悟激發對中國古代輝煌建築藝術的熱愛和謳歌。

教學準備:

查閱故宮資料及相關圖片,製作教學課件,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引出話題,激趣導入。

身爲洛陽人就從龍門石窟的佛雕藝術價值談起,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會說出自己對龍門石窟的認識,從而引出課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這也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古代輝煌藝術的興趣,爲理解故宮的歷史價值打下基礎。

2、播放課件,展示故宮的輝煌建築藝術,先給學生以視覺上的衝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在學生朗讀時,要注意指導“重檐屋頂”、“額枋”、“蟠龍”“降龍”等字的讀音,讓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分析結構。

重點分析第1段,瞭解故宮的歷史價值及意義。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欣賞建築藝術

1、自由朗讀課文,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宮景點;

2、把這些景點板書在黑板上,並按照順序標出來,理出文章線索,學習按照空間移位的順序寫作的方法;

3、播放教學課件,讓學生欣賞故宮中太和殿、乾清宮、御花園等景點的景色。

4、結合課件中所展示的景點對照課文內容找出,並完成以下問題:

這座建築的特點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1)、3、4自然段是略寫,重點讓學生理出寫作順序;

(2)、5、6自然段是詳寫太和殿,是本課的重點段,要在讀中分析、感受。

在第5段中要抓住太和殿之大,殿身的豔麗色彩和殿頂的雕金盤龍圖案來欣賞體會故宮建築藝術之美。第6段主要介紹了太和殿的作用。結合教學課件並配以莊嚴渾厚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太和殿神聖、宏偉的氣勢,在朗讀中體會出來。通過多種方式的反覆的讀,把這種情感植到學生心中。

(3)、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7、8、9自然段,加深對故宮建築藝術的讚歎。

(二)、讚歎奇珍異寶

朗讀第10段瞭解故宮藏品之多之奇之貴種,並出示相關資料增加學生對故宮的瞭解。

四、總結課文昇華感情

出示資料介紹“故宮”成爲“故宮博物院”以來吸引了中外大批遊客的參觀,使學生認識到“故宮”已經成爲人類共同的財富,齊聲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昇華感情。

五、小試牛刀拓展延伸

2009年世界郵展要在洛陽舉行,以一名郵展志願者的身份按照空間移位順序寫一篇小文章給各地遊客介紹一下龍門石窟。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粘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3、初步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2、初步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課文

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誰說說什麼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樹枝的化石,淡黃色,也有褐色或紅色的,可以作裝飾品。)

快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塊什麼樣的琥珀?

二、檢查預習

1、讀一讀本課生字,組詞,說說易錯的字

琥珀 蠅 脂 撣 拭 辣 滲 澎湃 黏 測

注意:“脂”“滲”“湃”的讀音;“拭”“黏”的書寫。

2、交流預習時弄懂的詞語

三、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的部分,作上記號,再給文章分段,並批註每段的主要內容

1、指名讀每部分,說說每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敘述了琥珀的發現。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後描寫了琥珀的形態,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

2、默讀課文,思考畫批: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3、小組討論,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小結

記住我們同學提出的問題,下節課繼續討論,並回憶對比一下這篇課文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啓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誰還記得《黃河象》這篇文章講述了什麼內容,按什麼順序講的?我們是怎麼學習的?

出示板書:

黃河象

按一定順序寫: 看 ── 想 ── 發現

(骨架) (來歷) (化石)

化石的形成: 200年前 炎夏 河邊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變化石

學法:先理清文章順序,然後細讀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過程和依據,最後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二、那麼《琥珀》這課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琥珀》 想 ── 發現 ── 推理

(形成) (化石) (價值)

2、接着我們上節課的話題討論: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⑴ 學生交流畫批的結果,教師幫着梳理點撥

松脂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裏面;積成松脂球;松脂球變成化石。(有語氣地讀一讀相關的句段)

⑵ 出示學生的問題:在什麼情況下“松脂球”纔可能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裏頭?

學生歸納出:炎熱的夏天;在松林裏;非常巧合(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⑶ 這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時間長,上萬年;陸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樹慢慢腐爛;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請你有語氣地讀一讀“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邊讀邊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評讀)然後誰來複述這個過程?

⑸ 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麼?指名讀最後一段,注意各句之間的關係。

三、總結對比

《黃河象》和《琥珀》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何異同?(內容相似,但敘述順序有所不同)

順序:

《黃河象》 看 ── 想 ── 發現

(骨架) (來歷) (化石)

《琥珀》 想 ── 發現 ── 推理

(形成) (化石) (價值)

化石形成:

《黃河象》 200萬年前 炎夏 河邊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變化石

《琥珀》 一萬年 夏天 樹林 松脂裹小蟲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語氣地讀一讀你喜歡的段落並評讀

板書設計

琥珀

順序: 想 ── 發現 ── 推理

(形成) (化石) (價值)

化石形成: 一萬年 夏天 樹林 松脂裹小蟲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石猴敢做敢爲的特點。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四、自由讀課文

你喜歡哪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說說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並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

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鼓勵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小組合作,有重點地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修辭的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背誦課文,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修辭的方法。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學準備

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導學過程

二次備課

預習題綱

1、讀準生字詞。

2、瞭解朱自清的生平資料和作品。

3、蒐集積累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導入。

師:1.播放一段時鐘的“嘀嗒”聲,引導學生談自己聽後的感受。

2.介紹朱自清,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生默讀全文;

2.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讓學生初步瞭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嘆”、“悔”二字統領全文。

三、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研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並細讀“嘆”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寫法及讀音;

3.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向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說說作者怎樣寫時光匆匆的,並仿照這樣的寫法寫上幾句;

5.體會文中疊詞運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二)研讀課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並細讀“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寫法及讀音;

3.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向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體會作者悔意何來;

5.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運用的妙處;

6.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三)略讀課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過刪讀體會排比句的優美,講解“;”的用法。

2、文章開頭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四、再讀課文,深化感受。

1.談談自己學了本文後想到了什麼?

2.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說明時光飛逝或勸人惜時的詞句。

五、背誦課文

學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板書設計

匆匆

朱自清

嘆──時光飛逝

悔──碌碌無爲

勸──珍惜時光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5

教學任務:

1、學習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蒸融 徘徊、旋轉 挪移”等詞語。

2、帶着自己的理解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

3、體會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無奈惋惜和不虛度此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檢查自習

1、 揭題

⑴、 板書課題: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寫漏掉了一點)

⑵、 圍繞文題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在匆匆?

2、 瞭解作者:

⑴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傾聽配樂誦讀,要求:邊聽邊記,邊聽邊思考,凡是書上你認爲時間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記號,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2、課文主要將什麼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詞語:“蒸融 徘徊、旋轉 挪移”

句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

2、 自己讀一遍。

3、 指名讀

4、 有不同想法嗎?

5、 (特別指出:旋轉的轉,改變方向的時候讀

6、 zhuǎn。讀zhuàn而圍着一點,可以組成什麼詞?)

7、 “徘徊”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提示理解詞語的方法:猜詞法、查字典等)

8、 “蒸”書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示範書寫)學生練寫,注意姿勢。

9、 指名屏幕上的讀句子。糾正全班齊讀。

10、 “確乎”可以換成哪個詞?(提示用換詞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再讀課文,領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語句寫出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呢?

2、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令你深受啓發的句子,找到這樣的句子反覆讀一讀,可以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

3、 指名談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同學們非常了不起,能從課文中看出這麼多道道來,而且也聽出了散文的特點。能讓你感受到的時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佈全文。這就是散文非常明顯的特點------形散神聚。

五、品讀句段,讀中悟情

1、以第一段爲例,指導讀書方法。(出示句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誰讀懂了什麼?

⑵引導學生品讀句子,抓關鍵詞語,交流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⑶師生互動,讀議結合。帶着體會有感情的朗讀文段。

⑷回顧、總結品讀的方法,鼓勵學生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遷移運用。

3、 遷移運用,自主閱讀

⑴學生默讀2—5自然段,選擇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別喜歡的句子細讀並批註。

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讀中體會感情,讀中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⑶朗讀句段。

六、總結收穫,佈置作業

1、總結本課學習收穫

今天學得非常出色,也給老師帶來很多啓發,我們更感慨時光流逝,讓我們共同珍惜時光,珍惜生命。

2、提出問題,爲進一步研讀做準備。

3、佈置課後作業

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關於珍惜時間的詩文、名言、警句。

⑶選擇下面的一個內容寫一寫。

l 按照課後的第三題要求寫幾句話。

l 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時間的感受。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爲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廣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爲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詞卡片、電視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燈光》這篇課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它是誰寫的呢?(王願堅)王願堅是當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小說。《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編劇就有他一個。

(二)、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認識生字詞)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

2、學生自讀往事這部分內容,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說一說。再請幾個學生裝在全班說說,然後組織學生評議。

(四)、精讀往事部分內容

1、學生默讀這部分內容,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

2、學生彙報自己勾畫的句子。

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着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着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着那幅圖,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和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胸牆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裏。

這位年輕的戰友不顧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學生就這些重點句子自讀質疑,互相討論。

(1)、學生質疑:爲什麼看到這上千萬盞燈,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萬盞燈”——這麼多得燈,大放光明,廣場周圍還有許多“宏偉的建築”,說明祖國的建設突飛猛進,所以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學生質疑:郝副營長:“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裏”,他在憧憬什麼呢?

(郝副營長的話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願,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國的下一代,希望能夠給他們創造一個優越的學習條件。郝副營長所說的"多好啊!"是指孩子們在這光亮的燈下學習、生活是多麼幸福啊!憧憬的內容可能是:等革命勝利後,勞動人民將爲建設祖國、爲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爲地主資本家賣命,他們的子女將有可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讀書學習,不再像父輩那樣被剝奪上學的權利------)

4、重點討論:“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聯繫自己的思想、生活實際充分發言,通過討論,體會到這句話含義深刻,表現了革命先烈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爲後代謀幸福的無私奉獻精神。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正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無數先烈正是爲了後代的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我們生活在這幸福之中,不能忘記犧牲自己性命的先烈們。)

(五)、有感情地朗讀回憶往事的這一部分內容

(六)、板書設計:

5、燈光

廣場 燈光 一聲讚歎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陣地 火光 憧憬未來 (多好啊) 生命換取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任選一篇讀過的寫讀後感,根據提示選取有意義的內容進行表達。

2、能結合具體事件清楚表達自己的感想。

教學重點: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學難點: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引導回憶:同學們,你們最近看過哪些課外讀物,看後有什麼感受嗎?(抽幾名同學談)

點撥話題:剛纔大家討論的很熱烈,今天我們就根據自己的體會,寫一寫讀後感好嗎?什麼是讀後感呢?(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二.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1.一本好書,你讀後一定會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這種感受寫出來,要聯繫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寫自己的真實看法,也可以對其中某些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2.讀一讀例文《從〈海倫.凱勒傳〉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樣寫讀後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複述,哪些句子是寫感想)

3.題目可以用“《xxxx》讀後感”或“《xxxx》有感”,也可以根據寫的內容擬定題目。

三.習作指導

1、緊扣原文抓住重點。

必須是從原文引發出來的感想、體會,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應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兩點上來發表議論。

2、聯繫實際,情感真實。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社會實際,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寫並結合切身體會,體會才真切,才具有說服力。

3、讀感結合有側重。

正確處理好“讀”“感”的關係。“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讀有感,讀感結合,比例協調。不能只讀不感,一味抄寫課文,沒有體會,也不能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通常情況下,側重於寫自己的感受。

當然交代所讀的名稱和主要內容是必寫的。

4、引導探究,總結寫法:夾敘夾議,敘中有感,感應中有敘。

四、學生選材,互說。

五、打稿。

第二課時

一、朗讀習作,評議修改。

學生完成習作草稿後,各自朗讀一遍,先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評議修改。

二、文後指導。

1、結合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以表揚爲主,哪怕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好詞語用得好,都要進行表揚,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2、投影出示兩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賞,學習寫法。

一篇帶有共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作文中出現的'共性問題。

三、修改作文。

四、謄寫作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用鋼筆描紅,努力寫得入體。

2、讀讀每組詞語,瞭解普通話裏輕聲有區別詞義的作用。

3、選詞填空,辨別一些意思相近的詞。

4、給一段話加上標點符號。

一、鋼筆描紅

這次鋼筆描紅的一段話選自課文《秦兵馬俑》。我們先來讀一讀,從“惟妙惟肖的模擬”、“生動地再現”、“形象地展示”中,充分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非凡創造力,字裏行間流溢着讚頌、自豪之情。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些鋼筆字的特點,細細揣摩一下運筆方法。同學們要從每個字的整體去觀察,不要看一筆描一筆,要一氣呵成。

二、瞭解普通話裏輕聲有區別詞義的作用

同學們,我們來讀一讀每組的詞語,想想他們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嗎?原來,我們發現普通話中的輕聲還有區別詞義的作用呢!說一說,他們有什麼不同的意思。讓我們再讀一讀,想一想。

三、辨析詞義

讀一讀每個句子,再進行嘗試性填寫。你填的合適嗎?

關於對於爲了由於自從經過

(1)(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像,我一連看了好幾遍。

(2)(經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李時珍終於寫成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

(3)(對於)這個問題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

(4)(爲了)彌補身體條件的不足,鄧亞萍常在雙腳上綁上沙袋練習打球。

(5)陸地上的煤、石油等礦藏,(由於)長期開採,已經越來越少。

(6)我(自從)參加了體育鍛煉,身體強壯多了。

(練一練)爲了由於關於對於自從經過

寫好字()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種種原因,()這個問題,學校過去一直沒能引起足夠重視。這學期,()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學校組織開展了寫字“大比拼”活動。()開展活動以來,同學們寫字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同學們近一學期的努力,大家寫字的水平明顯得到了提高。

同學們,我們還可以用這些詞造句呢!試試看。

四、[標點符號]

讀一讀書中的一段話,試着給它點上標點。

去年暑假,爸爸帶我遊覽了黃山。黃山上的怪石千姿百態,有趣極了。其中比較奇特的有“猴子觀海”、“仙人踩高蹺”、“夢筆生花”、“金雞叫天門”……遠遠望去,真是惟妙惟肖。回來後,我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黃山怪石》。每想到,這篇作文竟在《小學生作文》上發表了。我高興極了!

(練一練)

最近我讀了海洋的祕密學到不少知識對被人們稱爲藍色寶庫的海洋發生了濃厚興趣要是有人問我你長大了當什麼我就會自豪地告訴他我要當一名潛水員投身大海的懷抱裏探索海洋的祕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熟記12個成語

2、讀背一段選自《三字經》的話。

3、口語交際:暢想未來

4、學寫毛筆字。

教學過程

一、熟記12個成語

它的要求是:熟記,大概瞭解成語的意思,能適當運用。

1、把握成語之間的聯繫蘇教版教材中每個練習有12個成語,表達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題,這就給同學們很好的學習切入口。如:高朋滿座賓客盈門一見如故一見傾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相見恨晚交淺言深形影不離難捨難分情同骨肉十指連心在學習時,我們先來讀一讀,再想一想這12個成語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先從從整體上感知這12個成語都是表達朋友多、情誼深的,而且每一組的兩個成語意思相近。接着,們再逐一瞭解成語大意。

二、讀讀《三字經》

《三字經》是古時候一部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從內容上看,它提倡尊敬、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中,又用較長篇幅告訴了自三皇五帝到宋代的史事,還講了許多我國曆史上發奮求學、終至成才的名人故事,內容廣博,非常豐富。特別是它採用三言韻語的形式,讀起來琅琅上口,不信,試試看。

昔仲尼師項橐

古聖賢尚勤學

披蒲編削竹簡

彼無書且知勉

——摘自《三字經》

三、口語交際

暢想未來

(老師想對你們說:)只要我們有夢想,我們就能實現

假如沒有想象,愛迪生就不會發明電燈,我們可能夜間還生活在黑暗裏;假如沒有想象,就不會有汽車、輪船、飛機……假如沒有想象,又怎能會有宇航員一次次登上月球。……

有了想象,纔有了大家熟悉的孫悟空、阿童木、匹諾曹……有了想象,纔有了我們愛看的《海底兩萬裏》、《神祕島》、《魯濱遜漂流記》、《小靈通漫遊未來》……

想象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展望未來,我們的世界會是什麼樣?讓我們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的夢想,對未來的憧憬,在無限的空間,天馬行空,創造出一個個神奇的人,一件件離奇的事,一個個奇幻的景,一件件奇妙的物……

四、毛筆字

本次毛筆臨寫的“司”、“氧”都是右上半包圍結構的字。“司”的“—和口”要往左放,右上、右中、右下要多留白,以求整個字的重心平穩。“氧”字着重練好橫折斜鉤這一筆:露鋒起筆,順勢向右上作橫畫,漸輕,在折處稍提後向右下作頓,再轉勢向下,作背彎後回峯向上輕快挑出。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積累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中的人物對話,以及有詳有略的敘事方法。

3.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八兒與家人間的親情。

4.通過對傳統習俗的瞭解,感受我國民風民俗的無比美好。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文中有詳有略的敘事方法。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請同學們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比賽,每人10秒內說出中國傳統節日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風俗習慣,說得多的獲勝。

2.一個一個的傳統節日,猶如中國民俗文化裏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隨着節日應運而生的主題活動,則是那一根堅韌的絲線,串起親情,串起友愛,串起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現代作家沈從文的小說《臘八粥》,感受又一個節日帶給我們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課題。

板書:臘八粥沈從文(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再解讀“臘”字:“臘”是中國古代祭祀祖先和神靈的一種極爲重要的祭典。臘祭的日期經常改變,但都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舉行。由於這個祭祀非常重要,所以這個月份也被稱爲臘月。)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出示學習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掃清生字障礙,把課文讀通順。

(2)根據自學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規範書寫,注重積累。

(3)利用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的方法理解詞語。

(4)標出自然段序號,把不理解的語句標出來,與大家討論。

2.學生按要求自主學習。

3.彙報、交流學習成果。

(1)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掌握書寫要點。

(2)通過指認、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3)以小組練讀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聽錄音,整體感知。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圍繞着“臘八粥”這一主題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本文圍繞八兒等着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神態,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表現了八兒一家其樂融融的生活情景。

2.課文重點講了什麼?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

明確:重點講了八兒迫不及待等着吃臘八粥的情形,這也是文章寫得最細緻的部分,而後面吃臘八粥的情景則寫得非常簡略。

3.文章可以分爲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寫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詳寫了八兒急切等待着吃臘八粥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八兒一家美美地吃上了臘八粥。

四、精讀賞析第一部分

齊讀第1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寫出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的。

“……的小孩子,……的大孩子,……的老孩子……”開篇第一句作者就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選取了三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態度,以點帶面,說明臘八粥不是某一個人,也不是某一些人喜歡,而是所有人都喜歡。平實的語言中暗含了無盡的讚歎。接着不厭其煩地一一列出食材的種類,再寫“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大匙大匙朝嘴裏塞灌呢”,充分調動人的視覺、嗅覺、味覺等,全面體現了臘八粥的色香味美;用擬人手法寫臘八粥咕嘟冒氣的“嘆氣”樣,誇張地朝嘴裏“塞灌”樣,把讀者也帶入那情境中,忍不住想要觀其相,聞其香,品其味!

五、課堂作業

1.抄寫課後生字。

2.思考課後練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作者把我們帶到了熱氣蒸騰、香氣繚繞的竈臺邊,那甜甜膩膩的臘八粥不僅勾出了我們的饞蟲,更勾出了故事主人公心裏的饞蟲。他是誰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二、精讀感悟

1.默讀第2—8自然段,要求:

(1)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於對人物的什麼描寫,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畫出粥發生變化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2.學生彙報。

(1)“喜得快要發瘋了”這屬於對人物的什麼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的喜悅之情嗎?

(2)“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了什麼?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的心情怎麼樣?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板書:迫不及待)

(3)省略號有什麼作用?指導朗讀第4—5自然段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4)怎樣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問句?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5)等待的過程,總體上是期待和焦急的。在八兒等粥的過程中,粥也在發生着變化,這鍋臘八粥彷彿也像人一樣在表達着情感。文中哪一句話有這樣的表達效果?(粥的嘆氣)這樣的表達在文中出現了幾次?請分別找出來。

(6次。“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着”“單看它那嘆氣樣兒”“看到那一大鍋正在嘆氣的粥”“鍋中的粥,有聲無力的嘆氣還在繼續” “就聽到那鍋中嘆氣又像是正在嘟囔的東西”“鍋內又嘆了聲氣”)

(6)如果把第二部分分爲一個個小節,每小節內容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一小節可以用什麼詞來概括?(盼粥)

過渡:八兒多麼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麼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麼分呢?

3.分角色朗讀第9—11自然段,思考:

(1)這一小節可以用什麼詞來概括它的主要意思?(分粥)

(2)八兒開始計劃粥應該怎麼分?後來想怎麼分?爲什麼變卦了?(理解八兒的討價還價、得寸進尺)

(3)“孥孥”是什麼意思?(媽媽對八兒的暱稱)從媽媽的話中你能看出什麼?

(4)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過渡:這讓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粥又是什麼樣的呢?

4.默讀第12—13自然段,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一小節的內容。(猜粥)

思考:

(1)男生齊讀第13自然段,描述八兒想象中的粥是什麼樣子的。

(2)粥裏的栗子、飯豆、花生仁兒、棗都是什麼樣的?找出文中的關鍵詞畫下來。

(3)文章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八兒的猜想?(妙極了)

過渡:八兒盼粥、分粥、猜粥,臘八粥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和八兒的期盼、猜想一致嗎?

5.學習第14—17自然段,看看這一小節作者寫的什麼。(看粥)

(1)師範讀第14自然段,同學們思考: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八兒終於看到了讓他垂涎三尺的臘八粥,課文中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表現八兒的心理?(驚異)

(2)媽媽煮的粥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女生齊讀第15自然段,畫出相關詞語。

(3)找出關鍵詞和第13自然段比較,你有什麼發現?

(4)看了臘八粥之後的八兒,心裏又會想些什麼呢?

(5)男女生分角色讀人物對話,注意要讀出八兒的心理變化。從人物對話和粥的“嘆氣”中,你們覺得八兒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聰慧可愛、稚氣未脫)

6.八兒和媽媽的對話結束了,臘八粥也熬好了,這碗粥的味道如何呢?文中哪裏可以看出來?(第18—19自然段)學生齊讀。

明確:好吃、吃得多。(斜立着;肚子成了一面小鼓了;筷子擺成浪漫的十字;半碗陳臘肉,爹媽也奈何它不來了)

三、主題探究,拓展閱讀

1.主題探究:一碗濃濃的臘八粥,除了滿滿的食材,還有什麼讓人覺得如此甜蜜、美味?(家庭生活的溫情)

2.寫法梳理: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吃粥兩件事情,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作者詳寫等粥,略寫吃粥。從八兒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後親見時的驚異,作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八兒的心理,同時也將一個可愛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現出來了。因爲有了前面極盡細緻的鋪陳,所以最後真正吃臘八粥的部分,作者只用了寥寥幾筆“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就勾畫出了八兒一家吃得多麼酣暢淋漓,多麼心滿意足!而臘八粥的美味無比也盡在不言中了。作者這樣安排,既以點帶面地寫出了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又讓讀者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平凡而溫馨的生活圖景。

3.閱讀沈從文的《臘八粥》全文,感受其極富鄉土氣息的語言魅力。

明確:沈從文的小說《臘八粥》,語言平易淺白,簡練流暢,人物對話很有個性,極具生活氣息。作者言辭間平易近人,筆法嫺熟,筆調細膩。筆下的臘八粥軟糯而又香甜,臘八節簡單而又質樸,濃郁的民俗風情,妙趣橫生的一個個場景,猶如工筆國畫,家常俚語間將八兒一家的溫馨生活躍然於紙上。也許從未將“愛”掛在嘴邊,卻可以看出他們彼此之間對對方的愛,真正地讓人感受到了何爲“家”。

四、佈置作業

過了臘八就是年,請同學們上網查一查臘八粥的來歷或者查一查關於臘八節有哪些有趣的傳說和故事,查到之後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教學板書]

2.臘八粥

臘八粥等粥 盼粥迫不及待

分粥苦苦等待猜粥美妙猜想

看粥親見驚異八兒天真活潑

聰慧可愛體貼善良

[教學反思]

八兒心理活動的變化以及精彩的對話構成了本文的行文主線,抓住這兩點來進行閱讀和賞析便能把握文章的主題。因此,我在教學時採取了分角色讀、默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讀和悟。通過“那我餓了”“媽,媽,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是啊!孥孥說得對”等對話來感知八兒的稚拙純真與可愛、媽媽的慈愛逗趣;通過對煮臘八粥以及八兒猜臘八粥、看臘八粥的精彩描寫,來感知沈從文的語言魅力……整篇文章的架構,小說所傳導出的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便逐漸在學生心中清晰起來,比較到位地進行了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的浸潤。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能讀懂詩歌,體會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2、理解詩意,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節意思。

3、引導學生模仿第二節續寫詩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寫作的興趣。

4、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詩。

二、教學重難點

1、能讀懂詩歌,理解第三小節意思。

2、引導學生模仿寫詩句。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個人的時光》配樂曲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激趣談話:有人說,生活是一支歌,一支飽含人生酸甜苦辣的歌;也有人說,生活是一幅畫,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同學們,你認爲生活是什麼呢?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2、學生談對生活的理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的畫面,看看這些畫反映的都是一種怎樣的生活?

出示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相機提問:這幾幅圖畫的是什麼?分別介紹圖意。

3、介紹作者

師:是呀,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有一位詩人寫了這樣一首關於生活的詩《生活是多麼廣闊》。你們知道是誰寫的嗎?(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國的詩人,他於1942年在延安寫下了這首詩《生活是多麼廣闊》。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這首詩。

(二)初讀詩歌

1、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爲什麼說生活是多麼廣闊?)同學們,你們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樣的廣闊?生活是怎樣的豐富多彩?我們來仔細讀讀這首詩。

2、小組內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找出自己不懂的詞互相交流。

3、詩人在第一小節中說:“生活是多麼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那麼,廣闊的不僅僅是海洋,還有什麼呢?(天空、草原、星空----)誰能仿造課文第一小節說一說?指兩名學生說。

4、齊讀詩歌,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詩人用什麼詞語來概括了他感受到的生活?(廣闊、芬芳)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小節?你的理由是什麼?生活是怎樣的廣闊呢?我們來學習第二小節。

(三)再讀詩歌(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閱讀教學)

1、學習第二小節

(1)分小組自由讀第二小節。

(2)出示多媒體課件,請一小組同學有感情讀第二小節。

(3)同學們,生活還可以怎樣的廣闊呢?詩人生活在戰爭的年代,而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又應當有怎樣廣闊的生活呢?想想,我們在課外做些什麼呢?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呢?

我們也來學習當一當小詩人,寫一寫反映自己生活的詩句。

(4)學生自己嘗試寫詩。

(5)小組成員共同創作詩歌。

(6)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引語:有一位哲人這樣說過,交換一個蘋果你還是得到一個蘋果,可是交換一個快樂你就會得到兩個快樂。你願意做這樣的人嗎?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快樂的生活抒發出來,和大家分享,好嗎?

(師生評議)(設計亮點:小組成員共同創作詩歌讓小組成員體會到了與人合作的快樂,也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然後推薦代表交流展示,又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鍛鍊,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結:你們都說得真好,看,我們的生活也是多麼豐富,多麼廣闊。生活的廣闊蘊含於什麼之中呢?作者是怎樣理解生活的呢?讓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三小節。

2、學習第三小節。

(1)課件出示第三小節,指名有感情朗讀。

(2)小組內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a、小組內交流討論。

b、班上彙報。

(3)創設情境朗讀第三小節:請你告訴老師說——請你對着同桌熱情地說——

請你撫着自己的胸口自言自語地說——

最後請你大聲地對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位朋友說——

老師:孩子們,現在的你快樂嗎?激動嗎?所以(齊讀最後小節)

(情境朗讀讓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薰陶,也更好地領悟到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補充時代背景:

過渡: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何其芳先生當時在寫這首詩時,中國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局勢下嗎?本詩寫於1942年,詩人身處延安,當時抗戰的炮聲在中國大地上轟響,由於國民黨長期對邊區實行經濟封鎖政策,當時延安的各種物資嚴重匱乏,所有機關、學校的物質生活都相當艱難困苦。住的是窯洞,伙食標準一般是,每人每天一斤小米、一錢油、兩錢鹽。主食主要是小米飯,基本上沒有什麼副食,肉更是難得吃上一次,幾乎頓頓是鹽水煮土豆、白菜湯或南瓜湯。每個月有一兩次饅頭或肉丁燴麪條,就算是改善伙食了。在這樣艱苦,物質極爲匱乏的情況下,而解放區的天空卻一片湛藍,一天清晨,作者坐在窯洞門口,望見山底下浮着白霧,空氣中帶着露水似的微冷,黎明在變成白天,就像花朵在慢慢開放,山底下工人們打石頭的聲音飄蕩在山谷裏,詩人並沒有畏難情緒,渾身上下每個細胞都透着熱情衝動,反而覺得生活是那樣的美好,情不自禁地唱出“生活是多麼廣闊”的激昂詩句,原因是什麼呢?詩人渴望自己也像年輕人一樣充滿旺盛的生命活力。當時詩人還有感而發,他一口氣寫了兩首,其中一首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生活是多麼廣闊》,還有一首就是《我爲少男少女歌唱》,所以有人說:他是新中國的百靈。有人說:他是文章能手。有人說:他是一位自覺的藝術家。這就是何其芳先生。

(5)播放配樂曲《三個人的時光》,請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師:如果說讀書是和文字對話,那麼朗讀就是和作者的心靈對話,同學們,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回到那熱火朝天的1942年,回到我們的革命聖地延安,再次重溫詩人那盪滌我們心靈,鼓舞我們生活力量的動人華章吧。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再讀這篇課文吧。

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跟隨詩人一起體驗了生活的快樂,真不簡單,我們用眼睛攝像,用心靈感悟,用嘴巴訴說,平凡的日子不平凡,這就是感悟生活快樂的真諦所在。同時,這節課我們也過了把當詩人的癮。其實,寫詩和作文一樣,生活即作文。下面,老師根據平時的寫作積累的方法,也可以說是小竅門,我把它毫無保留地送給大家。(課件出示:1、生活是習作的源泉;2、要表達出真情實感。)

(四)課外閱讀推薦

1、《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魔法灰姑娘》

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設計亮點:課外拓展是語文學習的又一渠道。小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閱讀量還很不夠,我們教師應該在每篇課文學完後進行有意識地激勵,補充課外讀物,這樣來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樂器?

2.課件出示編鐘圖片,問:這是什麼?

學生交流對編鐘的瞭解。

二、設置情境,確定學習目標。

1.準備選拔最佳解說員。

請全體解說員研究要解說的材料——課文語句。討論解說稿的大致條理。列一個小提綱。

2.學生默讀課文。瞭解課文脈絡。

3.交流小提綱。

簡要講述編鐘的歷史由來。

具體說明曾侯乙編鐘的基本情況。

基本情況包括

(1)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

(2)曾侯乙編鐘的主要特點:一是造型設計精巧。二是音樂性能良好

(3)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效果。

4.各解說員挑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琢磨一下,把認爲應該介紹的內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夠不看書向大家解說。

5.學生開始準備。

6.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展示。教師隨機參與,指導評價方法。

【學生在課堂上高興地忙碌,是主動學習的最好的詮釋。而主動學習的平臺需要教師去隨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師去精心營造。】

三、交流展示

各組選派能幹的選手或有特色的選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說內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聽,可以模擬觀衆隨時提問。

相機指導學生

1.理解生詞。

2.理解重點語句。

如:“……是我國目前出土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從四個“最”和後一句的四個“方面”體會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

關於曾侯乙編鐘的特點,課文是怎樣有條理介紹的……

通過什麼方法,介紹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效果。(舉了倆例子。)

四、拓展練讀。

1.用一句話讚美曾侯乙編鐘。

2.設計一份曾侯乙編鐘演奏音樂會節目單。

3.有感情朗讀《編鐘賦》

編鐘賦

歷史的濃煙淡了

淡化爲氤氳的白煙嫋嫋

有雷霆從地平線滾過華夏

一縷民族的精魂

從土地裏

掘起永恆

時光靜默流逝

流逝成震動着的編鐘棒

……敲……

響了龍的信念

直了龍的脊樑

有思緒從亙古反饋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脈絡。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資料。

教師和學生共同查閱並介紹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窮人》一文,講述的是什麼內容?(課文記敘了漁夫和她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

2、這是一篇記事的文章,課文可以分爲幾段呢?

3、學生討論,彙報。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爲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講述了在海上起風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魚的丈夫的歸來。第二段(3-11自然段)講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結束)講述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孩子。

三、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自學:(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生字音形義)

(小組合作學習,讀準字音,分析難記字的字形,交流對字義的理解)

2、教師教學。檢查自學情況,進行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擱板、魁梧、蜷縮、黧黑

記住字形:“怨”上下結構,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結構,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結構,形近字有:奏、湊。

理解詞義:

呼嘯:發出高而長的聲音。

洶涌澎湃:形容水勢浩大,不可阻擋,也用來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動。

心驚肉跳:形容恐懼不安。

蜷縮:身體彎曲的縮着。

四、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八個一類字,理解“逼視、煉獄、蒸發、湮滅、壅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感情,學習作者的寫法。

二、難點及重點: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瞭解託物言志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猜謎語: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爛,打一植物。

2、板書課題:

3、從謎語中,你感受到胡楊有哪些特點。

4、出示胡楊的課件。

5、導入新課學習。觀看了這麼多美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再去文字中感受胡楊之美。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初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和不理解的詞。

2、利用工具書或其它書,嘗試自已理解。

4、集體交流。師重點指導。

區分並掌握字的寫法:摧-催;燥-躁;橢-隨;練-煉。

理解字義:森森然;煉獄;乾燥;湮滅;壅住。

三、先讀讀含有這些字詞的句子,再整體讀課文,比一比,是否比第一次流利。

四、默讀課文,加深對內容的瞭解,並整體感知。

1、說說胡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相關的句子再讀一讀,談一談。

2、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3、齊讀中心句,加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深入學習課文,瞭解胡楊的特點。

1、默讀全文,找出概括胡楊特點的關鍵語句。

胡楊是沙漠裏的巨樹。

胡楊倒下了一千年不爛。

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爛。

二、賞析課文,感悟胡楊的。

1、學習第2-4自然段。自由讀,思考: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胡楊是沙漠中的巨樹?

(1)從課文中的描寫,理解胡楊外形之“巨”。

(2)抓重點句理解:大生命是搬不動的,更是不可肢解的。(胡楊堅不可摧,強不可撼,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2、學習5-6自然段。

A、指名讀,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一千年不爛的?

造成胡楊千年不爛的原因是什麼,找課文中的句子,並結合自己的理解談一談?

B、你想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你最感最深的句子?試着讀一讀,大家來評一評。

3、自學第7-8自然段。

老師談談自已的感受:即使一棵胡楊倒下了,那也是一聲轟然的巨響;那也是一幅壯美的畫面;那也是一首不屈的樂章!

4、朗讀7-8自然段,讀已的感悟來。

三、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1、再讀中心句,說說此時你心中有何感受。

2、出示胡楊的畫面,此刻,你想對胡楊說些什麼?

四、課文的特點,加深理解託物言志的方法

板書設計:

千年不死

胡楊 千年不倒 力不可催 生命不朽

千年不爛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犀、黛、沼”等字、正確書寫10個生字。

能力:引導學生品味文章對大自然之美的細緻描繪。在反覆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情感: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和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陶冶。

教學重難點:

1.品味文章細膩的語言,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美麗景象。

2.學習作者對景物細緻觀察與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具準備:

自然美景圖片。

教學方法:

朗讀法。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尋美興趣

學生展示蒐集的自然美景的圖片。

師:今天,讓我們隨着作家宗白華去體會不同時期他對大自然的種.種感受。

二、初讀課文,初建對大自然美景的印象

1.讓學生讀通順、讀流利,並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有些比較長的句子,要多讀一讀,斷句要合理,教師適當指導。

3.想一想:作者不同時期描寫的自然美景在你腦海裏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深入精讀,尋訪作者筆下雲、風、山、湖之美

1.在作者小時候、少年時、青年時究竟以什麼自然風景吸引了作者?你從中哪些詞或哪些句子體會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讀一讀,品一品。

2.找出相關語句後,即可引導學生練習上下文,邊讀邊談邊想。

(1)先請學生讀,緊扣關鍵詞語,然後談感受。

(2)在把感受帶到課文深入地朗讀,讀出讚美之情。

四、再讀全文,頌大自然之美

1.帶着賞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讀全文。

2.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對作者對這些美景所引發的感受和怎樣的想象。

五、積累內化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文章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

2.在筆記本上摘錄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六、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

2.讀句子,體會引號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號裏填寫恰當的詞句,體會這些詞語運用的妙處。

我喜歡一個人坐在水邊石頭上看天上白雲的變幻,心裏浮動着幼稚的( )。天上的流雲,一會變成( ),一會變成( )。

有一天我根據雲的各種境界,分出( )雲、( )雲、( )雲( )雲,等等,真想做一個“雲譜”﹗

七、實踐活動

1.課文文字優美,配上合適的音樂嘗試配樂朗誦。

2.課外再蒐集一些描寫自然美景的優美句段。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掌握“善、坐、爲、詣、病”等實詞的意思,把握故事情節。

2、學習人物對話,比喻論辯的智慧。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重點實詞的意思,把握故事情節。

2、學習人物對話,比喻論辯的智慧。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主角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因爲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來迎接晏子。晏子不肯進去,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現在我出使的是楚國,不應該是從此門進去吧。”迎接賓客的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

顯然,晏子的這次出使不會一帆風順了,接下來他還會遇到哪些刁難,他又如何應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橘逾淮爲枳》。

二、正音正字,梳理情節

1、讀課文,正音正字。

2、反饋預習單,疏通文意,提出不理解的詞句。

3、複述故事情節。(不要句句翻譯,以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行復述)提示:複述思路;晏子將使楚——晏子至——晏子對欲辱之————————自取其辱

三、探究對話,品味比喻

1、楚王預知晏子是一個“習辭者也”,晏子用什麼反駁取勝呢?明確;

★比喻:橘生淮南則爲橘——民生齊不盜水土異也生於淮北則爲枳——民入楚則盜環境對人影響(楚之水土使民善盜)其實味不同——人的本質變了

★反駁有力:反問句式“得無……”(朗讀,讀出那種反問,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的語氣。)

追問1:你能想象楚王被駁後那個“笑”是怎樣的神情嗎?

追問2:如果你是晏子,你會怎麼做?那麼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能言善辯機智從容愛國

2、楚國君臣明知晏子是一個“習辭者”,爲什麼還要密謀羞辱晏子呢?明確;

☆楚國強大,齊國示好(知人論世)

☆提前密謀,掌握主動朗讀:試着體會楚國君臣的語氣和心理。王視晏子固善盜乎——傲慢,嘲笑師小結:掌握主動的楚國君臣在這次交鋒中一敗塗地,其自大與愚蠢不言而喻,作者寫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反襯晏子的機智從容、能言善辯)追問:楚王羞辱的是晏子一個人嗎?

四、總結要點,感悟先哲智慧

同學們,我們知道在春秋戰國這個大紛爭的時期,晏子作爲一個使臣出使楚國,肩負着結盟的重任,結盟不是示弱,不是喪失尊嚴。晏子以一個比喻水土可能造成植物變化,環境亦可以改變人的本質,駁斥的振振有詞的楚國君臣啞口無言,先輩的智慧就在於此,大國的自信也在於此。

五、佈置作業,鞏固拓展

1、整理本文的實詞,要求:寫清例句,寫準意思,分類整理。

2、小組分工合作,將本文改編成一個獨幕劇,進行表演。

3、閱讀下文,複述並寫出這個故事的主要情節。

板書設計: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爲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爲無人?”王曰:“然則何爲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時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3、閱讀課文,使學生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做錯事要勇於主動承認錯誤。

4、收集身邊的小故事,從故事中感悟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悟道理。

2、能結合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小事談感受。

教學方法:

自讀感悟,讀說結合。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吃西瓜嗎?談一談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西瓜的文章。

2、板書課題——摸瓜。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變化

1、讀課文,體會小夥伴想出辦法摸瓜時的高興心情。

2、默讀“摸瓜”部分,畫出表現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當時的心情。

3、爲什麼送瓜?體會情感變化。

四、擴展延伸,練習說話

1、文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如果換作你,你會怎麼做?說一說。

五、作業

1、認讀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準備摸瓜

摸瓜摸瓜經過鄉情淳樸

往回送瓜人情濃郁

請我們吃瓜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7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詩意。

2、嘗試分角色朗誦或表演朗誦,感受詩歌真摯的愛國熱情和中華少年強烈的歷史使命感。

【課前準備】

學生:自學課文,找一找,你可以從詩中找出哪些有所瞭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讀通,把課文讀得字正腔圓

1、自由朗讀課文,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劃出自己覺得最難讀好的句子。

2、同桌之間讀一讀課文,指出對方讀得特別好的地方,一起讀一讀這些詩句。

3、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分別承擔“甲、乙、丙、丁”四個角色,一齊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適時糾正、指導。

二、讀懂,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

1、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的情境,說說自己最喜歡讀哪一個段落。

2、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適當指導與點撥:

第1自然段:我們都是中華少年。

引導學生劃出“高原──雪蓮”、“寶島──乳燕”、“草原──雄鷹”、“黃土坡──紅高粱”。

自由說說:

⑴透過這些詞語,你有哪些與此相關的聯想?

⑵把四組詞語聯繫起來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麼?

指名四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一段詩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園。

放聲朗讀。

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有哪些給了你人生的啓迪,借鑑詩歌的表達試着說一說。

指名四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二段詩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華精神。

在這兩段詩中,出現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與先烈?你最想跟同學們介紹的是哪一位?

指名學生作簡要的發言,特別要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用典,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由五月端陽與愛國詩人屈原;中秋月色與中華傳統等。

第5自然段:苦難的母親,驚醒的睡獅。

出示:

黃河的縴夫拉不直問號般的身軀,長城的古磚擋不住洋炮的彈片。

多次指名朗讀這兩句詩,引導學生聯想,描述彷彿看見的場景。

出示並提問:

啊!是七月的星火,讓東方的雄獅從噩夢中奮起。

教師:本句當中涉及的是哪兒一次重要的歷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響徹大江南北,中華啊!展開了嶄新的畫卷。

教師:這句詩寫到了什麼歷史事件?

指名四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四段詩句。

第6、7、8自然段:中華的未來,少年去開創。

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練習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遇到不明白的詩句,可以問老師。

指名小組,彙報朗讀。教師作精要的點評,以肯定與鼓勵爲主。

三、讀美,把課文讀得聲情並茂

1、自由朗讀全文,試試用一兩句簡潔扼要的話,說說讀了這一首詩的體會。

2、推薦班級當中朗讀最好的4位同學,分別擔任“甲、乙、丙、丁”四個角色,表演朗讀。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學,先在自己的課文裏做一些記號,以免在表演朗讀的時候,讀錯句子。

3、四位學生表演朗讀,有條件的爲朗讀配上背景音樂。

4、自由組合,排練詩朗誦:《中華少年》。

四、課外延伸

收集朗誦詩,課外開展詩歌朗誦會。可以結合本冊第六組安排教學內容。

北師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的反思

我在教《中華少年》一課的第一小節時,讓我深深體會到讓學生帶着感情去誦讀,而且用不同的方式讀,比老師在講臺上怎麼講,其效果要好得多。

我在講這一小節時,先解釋幾個詞的意思,例如: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然後就提問這幾個詞比喻什麼,接着就讓學生讀,後再歸納這一小節的意思。

我以爲自己這樣設計這個環節能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結果不然。學生只是很被動地去讀,根本不知道這一小節說什麼,更談不上本節的中心所在,且氣氛相當沉悶。看到這種情況,我不再多講,就讓學生讀,老師範讀、全班讀、男女生讀、分組讀、師生配合讀等形式,這樣一讀,不僅課堂氣氛活躍了,而且能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這一小節中心意思學生也明白了。爲什麼會有如此的差別呢?靜下心來思考,究其原因是

1、老師包辦得太多了,比方說,這課是以讀爲主的,老師只需講白方法、要點,要求就行了,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讀去領悟本節的意思或情感。

2、教學手段不夠靈活。反思這節課的教學,如果能用上配樂去誦讀,其效果可能會更好。

3、課堂評價語欠豐富,未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讀得好時,老師應當使用各種課堂評價語,特別是小組賽讀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

點評:我在講這個模塊的課的過程中,花了較大的篇幅講了爲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其中的理由是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駱老師在這一篇反思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這句話:“總之,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教師的幸福除了生活上的安居之外,樂業也是一個重要指標,獲得的工作的幸福,纔會讓我們感到人生的意義。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⒈讓學生了解兩首詞的-要內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讀者兩首詞。

情感態度:

⒈體會到由於詞人所處的時代、經歷的遭遇、當時的心境等等不同,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過程方法:

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詞的-要內容,並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

介紹毛澤東創作詞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澤東在廣州-持中共中央會議。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際上的反華勢力也十分猖獗,我國面臨着嚴峻的考驗。

“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纔是這首詞的題目。詠:這裏有讚美的意思。

〖揭示課題,很乾脆。解題也利落。“詠”,是古詩詞的一種題材,不都是讚美的意思。〗

二、讀一讀

1、初讀感知:

(1)讀着這首詞,你有什麼感覺?你感到是振奮激動,還是哀愁無奈?從詞中你聽到是哀嘆還是笑聲?你從中看到的生機熱烈,還是衰敗冷清?(要求用這樣的句式回答:“讀着這首詞,我感覺到……我彷彿看到……我彷彿聽到……”)

(2)齊讀:要求讀正確、流利。

2、精讀感悟

(1)再讀詞文,理解下面的內容。

問題:①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1、2兩句詞的意思。

明確:嚴寒的冬天,漫天飛雪。但是,在毛澤東的眼裏,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懸崖百丈冰”,是什麼意思?“花枝俏”,是什麼意思?學生交流後,板書:“花枝俏”。“俏”,是什麼意思?梅花開得怎麼樣?請你用恰當的詞語,形容梅花的“俏麗”。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開放。但是等到山花爛漫的春天來了,她卻怎麼樣了?想象“山花爛漫”的情景。梅花在“叢中笑”,又是怎樣的情景?梅花笑了,爲什麼?

明確並板書: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3、賞析方法歸納

一首好的詩詞就是一曲曼妙的音樂,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評,細細去欣賞,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七嘴八舌評詩詞,可以從個別的字上,也可以從某個句子上,也可以從整首詞上去賞析。

三、學習詞的內容

1、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

間,不信請看這一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讀着這句話,你腦海裏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提示:冰天雪地、懸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風陣陣、大雪紛飛,梅花傲霜鬥雪,綻放枝頭……

2、“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們報告着春天的信息,

如她是怎麼向人們報告的呢?春天終於來了,這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畫面呢?

提示:百花盛開、異彩紛呈、滿山遍野、萬紫千紅

3、這時梅花的心情怎樣?這是一種怎樣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介紹陸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遊。作品裏那在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默默地經受着風雨的打擊,正是陸游遭遇不幸後悽苦心境的寫照。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傷感,也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

2、請大家想一想,陸游詞中所寫的梅花是怎麼樣的?

明確:“獨自愁”“香如故”

3、引導比較。想一想,毛澤東在詞中所讚美的“梅花”與陸游詞中的“梅花”有什麼不一樣?

明確:在陸游的詞中,梅花在“獨自愁”“香如故”,而毛澤東詞中是“花技俏”。

4、同學們,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才寫“卜算子詠梅”這首詞的。毛澤東在自己詞的前面,有一句說明的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學生說說“反其意”的意思。

〖讓學生進行比較性閱讀後,再討論“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歸納,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

5、大家來談談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陸詞很悲傷、壓抑,而毛詞卻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必比較兩首詞的高下。)

五、小結:

毛澤東和陸游寫的詞,都是“詠梅”。但是由於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對梅花的認識也不一樣。可知,不同時代,人們賦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質,但不變的是人們梅花的喜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願梅花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開放。讓我們在這段激昂歡快的樂曲聲中再次朗讀毛詞《卜算子·詠梅》

六、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

七、板書設計:

百丈冰——花枝俏——堅強、勇敢

毛詞不爭春——只報春——無私、高尚樂觀、積極

山花開——叢中笑——豪邁、謙虛

陸詞“獨自愁”悲傷、壓抑

“香如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