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本文已影響 3.73W人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第 一 單 元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案

1、北京的春節

1.會寫“醋、餃”等15個字,會寫“臘月、展覽”等35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瞭解詳寫、略寫的好處。

- 第一課時 -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板書課題,交流作者信息。

3.導入新課: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朗讀課文,小組內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正(zhēng)月 摻和(chān huo)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醋、宵、戚、駱、駝、滸”,並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範。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內容。(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

2.再默讀課文,想一想: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的?自讀課文,然後小組討論,完成下表。

時 間 風 俗 習 慣

臘月初八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月初九到

臘月二十二 孩子: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兒

大人:預備過年的物品

續表

時 間 風 俗 習 慣

臘月二十三 過小年,放鞭炮,吃糖

過了二十三 大掃除,把吃的預備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貼年畫,燈火通宵,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

元旦

(舊時指農曆

正月初一) 鋪戶關門,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廟會

正月初六 多數鋪戶開張,夥計們可以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節 看花燈,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節結束

3.學生彙報。

4.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寫得詳細呢?再討論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節、正月十九等。詳細寫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節。這樣寫的好處: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能夠使讀者對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更深刻的瞭解。)

四、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文章字裏行間都瀰漫着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說說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處做批註。

2.小組內交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節日活動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重點關注“京味兒”語言。)

五、課堂小結。

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紅紅火火、熱熱鬧鬧)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請按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課文主要介紹了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3.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熱鬧而又喜慶的老北京的春節,好不好?

二、品讀課文,感受節日氣氛。

在詳寫的這些內容中,你最喜歡哪一個部分呢?深入讀讀,勾畫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自由讀後交流。)

(一)臘八:

課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比喻、用詞的簡潔和巧妙。

①“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農業展覽會。”

從“家家都”可以看出人們對節日習俗的重視。

“農業展覽會”是說臘八粥裏的米、豆、乾果種類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一樣。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寫出了臘八粥的材料極其豐富。(課件演示臘八粥的圖片。)

②“把蒜瓣放進醋裏……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翡翠”寫出了蒜瓣的顏色,“辣”字寫出了醋的味道,這樣的色味雙美當然讓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讓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詞的簡潔、巧妙。

(二)臘月二十三:

1.指名讀第5自然段,說說人們在臘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動。(放鞭炮,吃糖)

2.說一說臘月二十三爲什麼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過年的味道)

(三)除夕:

1.指名讀第7自然段,說說除夕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熱鬧)

2.你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熱鬧”?

①人們的活動。

人們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貼年畫、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等活動表現了除夕的熱鬧。

理解“守歲”:一重意思,年長的人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輕的人守歲,則是祈盼父母長壽。

②味、色、聲的描寫。

“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鞭炮聲日夜不絕”,作者從味道到色彩到聲音對除夕這一天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無不體現出除夕的熱鬧,也讓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觀察的細膩。

3.除夕這一天,你以前是怎麼過的呢?打開記憶的閘門,讓我們分享你的快樂吧!讓學生自由發言。

4.指導朗讀: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繪的熱鬧場面,有滋有味地讀讀這一段。

(四)元旦(舊時指農曆正月初一):

1.指名讀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2.說一說“元旦(舊時指農曆正月初一)”與“除夕”有什麼截然不同之處。

課件演示:“鋪戶……全城都在休息。”

3.這樣的“截然不同”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呢? (悠閒)

4.你們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舊時指農曆正月初一)人們的悠閒自在?

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女人們,小孩們,小販們。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或走親訪友,或逛廟會……都是那麼快樂輕鬆自在。

5.指導朗讀:讀出輕鬆自在的感覺。

(五)元宵節:

1.元宵節的特點是什麼?(處處張燈結綵,像辦喜事,紅火而美麗。)

2.哪些內容描寫了元宵節的燈?這些燈有什麼特點?

3.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說說元宵節上還有什麼燈,並寫一寫。

4.作者用這麼多的筆墨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其用意何在?(突出元宵節的熱鬧)

5.朗讀這一部分,讀出元宵節的熱鬧。

三、領悟寫法,拓展延伸。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句中,感受老舍將自己的情感融於平易簡約而又頗有些幽默的口語化語言之中的寫作特點,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對比閱讀鏈接,體會文章抓住主要特點來描寫北京春節的方法,對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更深刻的瞭解。

(老舍先生《北京的春節》語言通俗直白,如一位長者侃侃而談,清淺素白中流露出了對生活的熱愛,對除夕這一天熱鬧場景的描寫順序井然。舒乙的《北京的春節》描繪的是祭竈、吃春餅等風俗習慣,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與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斯妤的《除夕》重點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這一天的忙碌,介紹了閩南的春節習俗,忙碌中透露出溫馨與喜慶,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3.聯繫生活,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北京的春節

臘八 忙碌 詳略得當

課前設置預習方案,讓學生蒐集春節習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臘八粥

1.會寫“臘、粥”等15個字,會寫“糊塗、攪和”等9個詞語。

2.朗讀課文,想象八兒的饞樣兒。

3.瞭解課文的內容,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的好處。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寫細膩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在上節課中,我們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節,其中提到了一種臘八那天會吃的食物——臘八粥。民間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說明在臘月天氣很冷。於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在你的心目中臘八粥是什麼樣的?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跟着沈從文一起去品嚐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

4.板書課題,介紹作者和作品。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1.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唾沫(tuò mo) 孥孥(nú nú)

2.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膩、 灌、褐、筷”,並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圍繞“臘八粥”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本文圍繞八兒等着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表現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

2.通讀課文,你認爲整個小故事可以分爲哪幾個部分?能否用小標題概括故事情節?(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說一說哪一部分寫得詳細。(等粥)哪一部分寫得簡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小組內讀一讀,談一談你的感受。

四、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八兒天真、可愛、嘴饞,臘八粥香甜誘人、惹人喜愛。)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作家沈從文筆下的文章——《臘八粥》(師生齊讀)。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一幅細膩獨特的臘八風俗畫。

二、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品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寫臘八粥時,爲什麼要花費那麼多的筆墨去列舉臘八粥的原料?(寫出了臘八粥的材料豐富。)我們在上節課也曾經提到過關於臘八粥的句子,回憶一下。

從中你可以感受到臘八粥吃起來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麼作者是如何描寫臘八粥的美味的呢?(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臘八粥在鍋裏煮的狀態,還有臘八粥的香氣。)

3.寫臘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狀態除了能夠襯托臘八粥的香甜可口,還有什麼作用?(爲後文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二)品讀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麼多人都喜愛臘八粥,八兒也是其中的一員。那麼面對這樣的一鍋粥,八兒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自讀第2~8自然段,畫出描寫八兒的語句,體會一下八兒的心理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表現的?

①“喜得快要發瘋”:心理描寫,略帶誇張的手法,寫出了八兒的`興奮。“眼睛可急紅了”: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語言和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

②從八兒的心理、神態、語言中能感受到八兒有什麼特點?(天真、可愛、頗有童趣)

(三)品讀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讀第9~13自然段,從八兒與媽媽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八兒的心理和人物特點是怎樣的呢?

(八兒急切地想要吃到臘八粥,但是隻能苦苦等待;看到臘八粥淡淡的煙氣後,開始猜想鍋內的情景;但是同時也沒有隻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兒不但天真可愛,而且也孝順體貼。)

2.從媽媽對八兒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媽媽是非常疼愛八兒的。)

3.從這段富有生活氣息的對話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八兒與媽媽之間濃厚溫馨的親情。

4.一位同學朗讀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八兒猜想的臘八粥是怎樣的呢?畫出相關句子並進行品析。

①“飯豆……腫脹了吧”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想象中豆子發脹飽滿的狀態。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軟糯稀爛。

③哪個詞可以形容八兒想象中的臘八粥?(妙極了)

④這段猜想有什麼作用?(寫出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猜想,爲八兒實際看到臘八粥做鋪墊。)

⑤寫出八兒怎樣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以後,他終於看到了臘八粥的廬山真面目了。媽媽煮的粥究竟是怎樣的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齊讀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關語句。

①栗子跌進鍋,飯豆煮得腫脹,花生仁兒脫了紅外套,鍋巴圍了鍋邊成一圈兒,粥的顏色是深褐。

②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臘八粥內各種東西的狀態。

6.你覺得當八兒看到這鍋粥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呢?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①“他驚異得喊起來了”——感到驚訝。

②“怎麼,黑的!”——有點嫌棄,覺得臘八粥很髒。

7.看到八兒有這樣的反應時,媽媽是如何表現的?(“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從媽媽的行爲中你能感受什麼?(媽媽對八兒的疼愛。)

教師小結: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兒的心理髮生了哪些變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驚訝—嫌棄)

(四)品讀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後八兒終於喝到了臘八粥。作者又是怎樣來寫喝臘八粥的呢?畫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進行賞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擺”成十字,動作描寫。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寫,寫出了八兒喝飽了以後滿足的樣子。

③“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八兒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滿足,通過對人們喝完臘八粥後狀態的描寫,表現出臘八粥的美味。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雖然文章的標題是《臘八粥》,但讀完全文後,我們發現文章詳寫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臘八粥,而喝臘八粥則略寫。爲什麼?

(通過寫熬製臘八粥的過程,表現八兒和家人其樂融融、溫馨和睦的家庭氣氛。)

2.作者的寫作目的並不是寫臘八粥的美味,而是通過描繪這個生活場景體現普通百姓對生活和家庭的熱愛。

3.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仿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