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語文下冊《變臉》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36W人 

 【教學反思一】

九年級語文下冊《變臉》教學反思

變臉,從字面上看,有兩種意思,一是臉的形象發生變化;二是臉部表情發生的變化。本課借用“變臉”一詞,設定了“摺紙識圖,依形添畫”的學習內容。摺紙是深受一年級孩子喜愛的手工形式,因爲它取材簡單,變化豐富,尤其能鍛鍊他們手指的靈活性,讓孩子養成工整細緻、有條不絮、耐心操作的動手習慣。

在《變臉》這堂課上,我首先用一小段京劇變臉視頻來導入新課,孩子們對這段視頻很感興趣,對自己即將動手做的變臉滿是期待!剛開始先教他們基本的摺紙法,在他們掌握了基本的折法後,引導孩子們握住翻動面和固定面,“正看反看,順看倒看,再翻翻看”,看看,想想自己折的造型到底像什麼,在此基礎上添畫出想象中的形來。我會跟他們講在摺好的紙上畫臉一定要巧妙利用摺紙形狀,使畫出的臉大小合適。大部分孩子畫出的臉都非常有意思,小貓、小狗、小獅子、小女孩等等。也有極個別的孩子就隨便畫個眼睛嘴巴在上面就完事,這個時候我會引導他們在其基礎上修改變化,使畫的形象變得成功.畫好後我組織孩子們玩了一個變臉的遊戲,玩遊戲時我不斷鼓勵孩子們大膽的說,因爲有些孩子畫的很好,但是上臺後有些扭捏害羞,這個遊戲正好也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刻感受到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畫出不同的臉。要多肯定學生有創造性的想法,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思維的海洋裏暢遊!

 【教學反思二】

第一、整節課緊緊抓住戲劇的特點──矛盾衝突,有序安排教學程序。尤其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整節課巧妙地活用了“變臉”這一題目,根據情節的發展給人物畫“臉譜”,從而透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緊緊“圍繞文本”,“解讀文本”、“ 分析文本”、“揣摩文本”,思路清晰,這是處理教材的絕好的方法,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維空間。

第二、體現了本節課的有效性,具體表現在剔除了“花裏胡哨”的所謂的細枝末節,而是緊緊抓住閱讀的要素,給學生及時地技巧點撥:如標題的作用,用一兩個詞語概括,揣摩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概述故事情節等,都給學生作了很好的指導和點撥作用,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如劉德華學變臉不成的原因,自然引出課文,還有那位高素質的學生,學川話朗讀,都讓師生們大開眼界。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這樣做,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增強他們“大語文” 的意識,真正成爲語文的改革者。

如果讓我“花”裏找“刺”的話,我想說點不成熟的看法:雖然學川話朗讀的學生讀得有聲有色,但我認爲一堂好課,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失敗,嘗試讓其他的學生讀,不一定用川話,用普通話也行,只要讀出個性,讀出語境未嘗不可,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