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習題精選(附答案)

本文已影響 1.67W人 

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習題精選,歡迎同學們過來練習,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提高幫助。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習題精選(附答案)

 同步自測一

一、語言積累和運用

1.選出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 )

A.誆騙(kuāng) 渺茫(miǎo) B.玄虛(xuán) 脂粉(zǐ)

C.宰相(zhǎi) 麻醉(zhuì) D.省悟(xǐng) 脊樑(jí)

2.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   )

A.《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寫於1934年,是魯迅先生爲批駁抗日前途悲觀、鼓舞民族自信而寫的一篇雜文,後收入《且介亭雜文》集。

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詔定的從《史記》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紀傳史史書,也就是後世所說的二十四史。

C.梁啓超在《中國史界革命案》中說:“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意思是說:二十四史不是史書,而是二十四個姓氏的家譜罷了。

D.“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二、閱讀理解

閱讀下文,完成3~10題。

①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誇着“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誇了,只希望着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誇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爲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②於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後來信“國聯”,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後,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並非現在的新東西,現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⑦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⑧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爲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⑨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樑。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爲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3.閱讀①、②段,分析作者擺出了論敵什麼樣的論據和論點。

(2)論敵得出的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③~⑤段,作者層層剝繭,直接批駁論敵的論點和論據,並分析推導論敵的論證得出與之相反的結論,即:失掉的是( ),發展着的是( )。

這兩句話,作者用了怎樣的修辭格,在文中起着什麼作用?

5.第⑥段作者提出了怎樣一個針鋒相對的論點?

6.閱讀⑦~⑧段,分析作者用什麼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1)用大量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是爲( )

(2)用來間接反駁論敵的觀點,是爲( )

7.閱讀第⑨段,分析作者得出了怎樣的結論?文中畫線的“筋骨和脊樑”、“狀元宰相”分別指的是什麼?

(1)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文中加黑的字是文章最初發表時被國民黨檢察機關刪去的,試着說說被刪去的原因和重新發表又加以恢復的作用。

9.本文的語言即有辛辣嘲諷,又有熱烈的讚頌,能否找出文章中一兩個例子加以剖析。

10.理清文章思路,填寫下面提綱。

 同步自測二

閱讀下文,完成文後問題。

只要略有知覺的人就都知道;這回學生的請願,是因爲日本佔據了遼吉,南京政府束手無策,單會去哀求國聯,而國聯卻正和日本是一夥。讀書呀,讀書呀,不錯,學生是應該讀書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爺們不至於葬送土地,這才能夠安心讀書。報上不是說過,東北大學逃散,馮庸大學逃散,日本兵看見學生模樣的就槍斃嗎?放下書包來請願,真是已經可憐之至。不道國民黨政府卻在十二月十八日通電各地軍政當局文裏,又加上他們“搗毀機關,阻斷交通,毆傷中委,攔劫汽車,攢擊路人及公務人員,私逮刑訊,社會秩序,悉被破壞”的罪名,而且指出結果,說是“友邦人士,莫名驚詫,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

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佔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統治下的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衆,祕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願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

好個國民黨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麼東西!

即使所舉的罪狀是真的罷,但這些事情,是無論那一個“友邦”也都有的,他們的維持他們的“秩序”的盜獄,就撕掉了他們的“文明”的面具。擺什麼“驚詫”的臭臉孔呢?

可是“友邦人士”一驚詫,我們的國府就怕了,“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好象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象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象一個國,失了東三省只有幾個學生上幾篇“呈文”,黨國倒愈象一個國,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誇獎,永遠“國”下去一樣。

幾句電文,說得明白極了:怎樣的黨國,怎樣的“友邦”。“友邦”要我們人民身受宰割,寂然無聲,略有“越軌”,便加屠戮;黨國是要我們遵從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則,他就要“通電各地軍政當局”,“即予緊急處置,不得於事後藉口無法勸阻,敷衍塞責”了!

因爲“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無法勸阻”,學生們怎會“無法勸阻”?每月一千八百萬的軍費,四百萬的政費,作什麼用的呀,“軍政當局”呀?

寫此文後剛一天,就見二十一日《申報》登載南京專電雲:

“考試院部員張以寬,盛傳前日爲學生架去重傷。茲據張自述,當時因車伕誤會,爲羣衆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並無受傷之事。至行政院某祕書被拉到中大,亦當時出來,更無失蹤之事。”而“教育消息”欄內,又記本埠一小部分學校赴南京請願學生死傷的確數,則雲:“中公死二人,傷三十人,復旦傷二人,復旦附中傷十人,東亞失蹤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蹤一人,傷三人,文生氏死一人,傷五人……”可見學生並未如國府通電所說,將“社會秩序,破壞無餘”,而國府則不但依然能夠鎮壓,而且依然能夠誣陷,殺戮。“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解釋下列加黑的詞。

(1)爲羣衆引至中大

(2)至行政院某祕書被拉到中大

(3)可憐之至

2.選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寫的,篇名是_________________,文章選自_,這是一篇以反駁爲主的_________________文,反映的是1931年___________________事變後學生愛國請願的事。

3.在第①段中找出敵論點和論據寫在下面。

(1)敵論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敵論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②③④段,這幾段文字是針對“國府”通電中_______的謬論來批駁的,第⑤段則是針對通電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謬論來批駁的。

5.第②段剝“友邦人士”的畫皮,用了三個“不驚詫”和一個“驚詫”形成鮮明對比,說明“友邦人士”是______的同夥,__________________後臺,_____________________死敵。

6.第⑤段中“好像……一樣”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批駁敵論,一連串的推論一個比一個有力地顯出敵論的荒謬,從駁論方法看,這是___________________法。

7.依次寫出“國將不國”“永遠‘國’下去”中三個“國”字的意思。

8.第⑧段說“寫此文後”表明這篇文章已經寫完,既然如此,爲什麼還要加上這一段?有這個必要嗎?

語文廣角

稱呼最多的一段話

中學語文教材中,一口氣對一個人稱呼最多的一段話在初中語文第一冊《一面》中:

“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站在前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作者一共用了六個稱呼!

這一連串響亮的稱呼,表現了“我”對魯迅先生的壓抑不住的崇敬、讚美的心情,謳歌了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

從詞義上講,“他”指魯迅先生,一個“他”字,表現了作者萬分驚喜的激動之情。“同志”、“朋友”、“父親”、“師傅”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內容方面,褒揚了魯迅先生對革命的貢獻,表達了作者的讚頌之情;而“戰士”則從總的方面概括了魯迅先生的戰鬥風格和戰鬥精神,表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從表達上講,這六個稱呼“一氣呵成”,激情澎湃,加上三個感嘆號的結合使用,有着強烈的修辭效果,給人以極大的感染。

 參考答案

同步自測一

一、1.A 2.C(不是二十四個姓氏的家譜,是二十四個朝代皇帝的家譜)

二、3.(1)①自誇“地大物博” ②希望“國聯” ③一味求神拜佛

(2)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4.“他信力”“自欺力”仿詞的修辭格,一字之差,將論敵自欺欺人、自我麻醉的嘴臉刻化得入木三分,顯示了語言藝術的魅力。

5.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6.例證法(或舉例論證);反證法。

7.(1)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爲據,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借喻有骨氣、有自信力的中堅力量,就是黨領導下的革命力量 借代,指反動御用文人

8.對神佛不敬,所以被刪;恢復,揭露當時政府之虛弱。

9.例如①段中“一味”求神拜佛,“一味”揭露了國民黨官僚、社會名流愚陋成習、頑固不化;再如⑦段“往往也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第⑧段“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地戰鬥”等等,都熱情地謳歌了從古到今、前仆後繼、不屈不撓進行鬥爭的中國的革命力量。

10.(見課文)

同步自測二

1.(1)到 (2)至於 (3)極點

2.魯迅《“友邦驚詫”論》 《二心集》 駁論 “九·一八”

3.“友邦人士……國將不國” “搗毀機關……悉被破壞”

4.友邦人士,莫名驚詫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5.日本帝國主義 國民黨反動政府 中國人民

6.排比 反覆 歸謬 7.國家 成爲國家 像個國家

8.可以更有力地批駁敵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