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楊修之死》優質教案以及反思

本文已影響 2.61W人 

  教學目標:

《楊修之死》優質教案以及反思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中重點字詞。

2、瞭解羅貫中與《三國演義》,瞭解楊修與曹操的有關史實。

3、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曹楊之間的故事。

4、探究楊修的死因,分析曹楊二人的性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學習通過典型事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通過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並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會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從而領悟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分析曹操和楊修兩個人的性格特徵,學習本文通過典型事例來展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難點:

探討楊修之死的原因,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啓示。

  教學方法:

1、 點撥法、激趣法

2、 小組自主討論學習法

3、 文獻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

 一、導入:

(首先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師由音樂導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渾和古樸爲我們翻開了三國的歷史畫卷,音樂聲中,我們彷彿又被帶到了金戈鐵馬的古戰場,經受着刀光劍影的洗禮。是呀,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上,曾經有過許多鮮活的面容,涌現出許多的人物。我們曾經接觸過其中的兩位,一位是足智多謀的?(生: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劉備),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羅貫中的《楊修之死》,瞭解作者筆下另外兩位人物的形象。(師板書課題)

 二、資料助讀:

1、簡介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是施耐庵的得意門生,才華出衆。但時局動亂,政治腐敗,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羅貫中鬱郁不得志,轉而編著《三國演義》,他廣泛蒐集了有關平話、戲劇和傳說,參考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三國故事進行了再創造;以史實爲基礎,融合大膽而合理的想像和虛構,創作了“七實三虛”歷史小說鉅著《三國演義》。

2、關於楊修和曹操

“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人,漢太尉楊震五世孫。東漢建安年間舉爲廉,任郎中,後爲漢相曹操主薄。才華過人,思維敏捷,又是袁術外甥。

曹操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人。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爲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爲武帝。精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龜雖壽》、《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曹操集》。

3、瞭解背景:

《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第72會,原題目是《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故事發生在曹操、劉備兩大軍事集團爭奪漢中之地最爲激烈的時候。當時諸葛亮已智取漢中,曹操屢屢受挫,又不甘心失敗,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時機。但終因蜀兵積極防守,難以進取。“楊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三、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畫出文中的疑難字詞;

2,、學生自讀課文,藉助資料書和工具書,完成下列預習作業: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佯驚問yáng 曹丕 pī 拈弓搭箭 niān 鄴城 yè 綽刀chāo

大簏lù 伺察sì 麾軍huī 恃才放曠shì 高阜fù 譖害zèn

(2)解釋下列詞語;

主簿:文書之類的官。

恃才放曠: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對自己的行爲不加約束。

譖害:誣陷,中傷。

綽刀:抓取。

庖官:廚師。

植然其言:然,認爲……對;曹植認爲楊修的話很對。

丕如其言:如,遵照,按照;曹丕按照他(吳質)所說的。

但操有問:但,只要。

(3)自己認爲應該積累的字詞:

 四、再讀課文,感知文意: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並能簡要概括幾個小故事。

 五、作業:

課後,同學之間互講曹楊的幾個小故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細讀課文,分析“真知”:

1、讀一讀,找出文中夏侯惇對楊修高度評價的一句話。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1、 理一理,說一說楊修的“真知”從文中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來?

學生結合文中的幾個小故事,用自己的話分析楊修的“真知”。

2、 找一找,學生找出曹操對楊修態度變化的句子,分析楊修的“真不知”。

三、深入閱讀,合作探究:

對於楊修的死因,有人推之於曹操,有人歸之於楊修,有人說另有他因。你持何種觀點?說說理由。

學生談觀點,說理由,老師歸納總結:

1、楊修之死,過在自己;

2、楊修之死,過在曹操;

3、楊修之死,緣於政治。

 四、研讀課文,分析形象:

1、學生讀課文,結合具體的事例和詞句分析曹楊二人的性格特點.。

2、老師引導學生總結並學習作者以“典型事例,展現人物”的寫法。

  五、拓展遷移,收穫啓示:

1、楊修才華橫溢,但卻因其才被曹操殺害,我們青少年從楊修之死中該明白些什麼呢?

2、楊修死後葬在華山腳下,墓碑上只有七個字:“漢主薄楊修之墓”。(幻燈出示楊修墓的照片)下面,我們給墓碑上寫點文字,內容可以是對聯也可以是打油詩也可以是一句話等等。

 七、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這堂課就要結束了,但是老師的心情也很沉重……我也寫了點文字,也考慮了很多人和事,假如“寬容”和“謙遜”握手那該有多好,音樂響起,老師配樂朗讀……最後,老師送大家兩句話:做人莫學楊修恃才放曠,處事不效曹操陰險狡詐。

作業:(任選其一)

1、以《從楊修之死想到》爲題,寫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的認識。

2、以《我眼中的曹操》爲題,寫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寫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板書設計: 楊 修 之 死

羅貫中

楊 修 ——— 真 知 ? ——— 曹 操

恃才放曠 典 展 陰險狡詐

才思敏捷 型 現 嫉賢妒能

賣弄聰明 事 人 表裏不一

狂妄輕率 例 物 虛僞多疑

  《楊修之死》教學反思

我執教了《楊修之死》一課後,有些思考,現總結於後。

一、教學設計要勇於打破常規

《楊修之死》是一篇白話小說。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按照小說的三要素,即環境、人物、情節的慣用套路來教學。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竭力避免這種傳統教學思路,而是選擇文中夏侯惇評價楊修的一句話“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作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讀課文,看看楊修的“真知”可以從文中的那些事情體現出來,然後讓學生找出曹操對楊修心理態度變化的句子,分析楊修的“真不知”;接着再引導學生通過楊修所做的幾件事來分析曹操態度變化的深沉原因。通過以上分析後,再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探究楊修的死因,總結曹、楊二人的性格特點。這樣既打破常規按部就班分析小說情節、人物形象的做法,又增添了課堂的活躍氣氛,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如何根據文本分析問題,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尋找依據,支撐自己的觀點。在互相切磋中,掌握本文的重點,學習閱讀、分析小說的方法。

二、精心設計導語和過渡語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導語要能夠給學生新鮮感,引起他們學習的慾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本次教學我由《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歌曲導入,由其中個性鮮明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雲長、禮賢下士的劉備”等過渡到本節課要學習的另外兩個人物楊修和曹操,激起學生了解他們之間的故事、探究他們二人性格的興趣,這樣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過渡語是教學語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能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學過的內容,並且對下文所學的內容進行啓發,激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繼續學習新內容,使學生在思維上平穩過渡,在引人入勝、渾然不覺中學習新的內容。過渡語就是教學語言海洋中的一朵浪花,雖然小,但它的功能卻不可忽視。在本節課教學中,幾個教學環節之間我都精心設計了過渡語,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讓課堂生成水到渠成,使師生互動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縱深,從而輕鬆完成學習任務。

三、教會學生抓住語言文字解讀文本。

解讀文本,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解讀文本,要以語言文字爲根本。文本解讀包括文本的主旨、結構、語言以及人物的性格、作者的寫作意圖、思想感情等方面。在本課分析曹楊二人性格一環時,我努力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文字來分析總結。在分析楊修的性格特徵時,學生通過細讀文本,抓住了“竟”、“惟”、“指而嘆”、“徑’、“便”等詞,形象而深入地進行解讀,使楊修那種恃才放曠、輕率狂妄的性格躍然紙上。在分析曹操的性格特徵時,學生抓住了“不置褒貶”、“雖稱美,心甚忌之”、“雖喜笑,而心惡之”、“佯驚”“佯怒”等詞進行解讀,使曹操那種陰險狡詐、表裏不一的性格形象鮮明。

當然,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是設計問題時沒有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於高難度的問題,沒有設置臺階,引導學生一步步攀登到制高點。還有,就是學生回答完問題後,老師的追問不夠靈活及時。

總之,這次教學實踐有不少收穫,也暴露了許多問題,相信它一定會爲我以後的教學帶來啓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