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魯迅《父親的病》教案

本文已影響 3.56W人 

 教學目標:

魯迅《父親的病》教案

學生了解作爲“人之子”與“人之父”的魯迅,瞭解魯迅關於父子關係的論述,思考“我和父親”的命題。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二、導入《父親的病》

我們在《五猖會》中已經看到了一個望子成龍而又不注意兒童心理會亂髮父輩權威的家長,魯迅在童年時期心靈受到了傷害。那麼,面對常年生病的父親,魯迅又是怎麼對待的呢?我們看他寫的《父親的病》。

 三、解讀《父親的病》

1、本文是一篇表現魯迅和他父親關係的記敘類文章,作者是通過哪些生活場景表現父子關係的?

(1)生活場景之一:替父請醫、抓藥。

①先是和本城的一個名醫“周旋”“兩整年”。

(爲醫治父親的病,魯迅虔誠地搜尋着、訪求着。)

②本城的一個名醫醫治了兩年不見效之後,又請另一名醫陳蓮河。

(爲醫治父親的病,魯迅仍是四處問詢)

明確:對請醫找藥持續奔走的平實敘述背後,透着魯迅對父親的拳拳的愛。

(附:作者在此批判了中醫的玄虛、不科學,它不敢正視現實,不認真,還有封建迷信的成分。)

(2)生活場景之二:守候父親彌留。

①看課本第19頁,在“覺得這思想就不該,就是犯了罪”這句中,“思想”是指什麼?“犯了罪”是從什麼角度說的?

思考後明確:“思想”是指希望父親快點死去;

“犯了罪”是從中國的孝子們的思想說的,即使無法醫治,也“希望父母多喘幾天氣”,這纔是孝。

②此處“這思想實在是正當的,我很愛我的父親。”在這句中魯迅爲什麼又說這思想是正當的?

討論後明確:魯迅希望父親早點結束病痛的折磨,認爲這纔是真正地愛父親。

③結合剛纔思考的兩個問題,我們看文章最後一節表達了一種什麼情緒?

思考後明確:刻骨銘心的負罪感,一種永遠的內疚。

(守候父親彌留這一場景是對傳統的孝道的批判。)

④結合《五猖會》中父子間的隔閡來理解魯迅這兒的內疚表現了怎樣的父子關係?

討論後明確:儘管父子之間有隔閡,但兩者的生命是永遠糾纏在一起——“糾纏”,因爲血緣關係把父親的生命和兒子的生命糾纏在一起,是天性的愛,這種糾纏是永遠割不斷的。

2、本文作者追憶了父親病中與臨終時的痛苦:肉體的、精神的,以及由此給家庭帶來的變故和給家人帶來的不幸。魯迅着力於追述這一切給自己少年生活中留下的傷痛,揭露了怎樣的一種社會現實?

(通過對文章兩個生活場景中與父親相關的人和事的分析來理解。)

①名醫出診盡職的冷漠;

②陳蓮河的不知病人痛苦和病人家屬苦難的表現;

③衍太太對父親的痛苦漠然無視“認真履行”自己職責並催促別人“認真履行職責”;

④兒輩們不知臨終父親的痛苦的聲聲呼喊。

這四個方面反映了人道的衰落和人心的死寂。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在這裏揭露出這樣一種社會現實:各人都在守着自己的那片狹小的天地,似乎都在承擔自己的責任,但同時卻在不知不覺中傷害着別人。由此揭出“病態社會”中病態人性的可怕。“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各人各掃門前雪”,心與心之間,人與人之間隔膜得令人心寒。

 四、作業

1、完成《學案與測評》第4頁3、4題。

2、預習《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通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