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勸學》導學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3.47W人 

教學目標:

《勸學》導學案設計

一、借鑑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二、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複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於)”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三、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四、學習以喻代議、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重難點:

1、本文的思想觀點

2、學習此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方法:

興趣引導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課

一、 導入: 板書題目。

二、作者介紹(結合註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爲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誌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三、解題。

《勸學》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麼意思?學生纔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講:“勸”的繁體字“勤”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爲“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爲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朗讀課文

1.聽錄音,清字詞。

2.學生齊讀課文。

五、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朗讀課文。

二、指導學生處理課文的疑難問題。

(1)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麼好處?中心論點是怎樣展開?學生討論後明確: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

用分論的方式展開的。

(2)課文有哪幾個分論點?(先分三組抓中心句子說出分論點,然後再分析論證方法)

展示:

a 、三個分論點。

學習的意義:提高、改變自己

學習的作用: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學習要採取正確的態度和方法:積累、堅持、專一

B、由學生對論證方法再作具體分析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了幾個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

“青”“冰”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輪”“木” “金”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第二段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是論述什麼觀點的?(這個比喻是論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個觀點的,強調了學習的作用)。

“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中爲什麼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這就強調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並不是因爲人的本身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因爲憑藉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第三段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是正反、對比設喻論證的。

可分爲三層。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後反面設喻論述的。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恆,是反正、反正設喻論述的。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後反面設喻論述的。

三段一共用了20個比喻,請體會用比喻的好處。

C、體會比喻“鮮活”的語言風格。

鮮:新鮮,不陳腐,比喻生活化

活:比喻形式多樣

總結:《勸學》這篇文章荀子認爲人的聰明才智、道德品行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後天獲得的,因此,他特別重視學習,也希望後學者重視學習。

三、再讀課文

四、 知識遷移

你認爲除了荀子說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之外,還有哪些?(交流一下) 六、 知識延伸

王國維的閱讀學習的三種境界,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告訴我們:開始學習,先要登高遠望,對自己所要攻取的目標作一番鳥瞰似的瞭解,然後,從實際出發,確定學習的方向和計劃。“第二境界”告訴人們:開始學習以後,就進入了艱苦的漫長的征途,必須有一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的韌性,肯下一番“爲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功,這是成功的關鍵。“第三境界”告訴人們:刻苦學習和研究,再加上科學的總結,就會有所發現和發明。

師總結: 人之爲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學習態度一起再放聲朗讀這篇課文,體會荀子的用意吧!

五、作業:

背誦課文,完成課後練習題,練習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