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藤野先生獲獎教案(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2.79W人 

本課學習的重點是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方法以及用感情線索組織材料的方法。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獲獎教案,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藤野先生獲獎教案(通用6篇)

藤野先生獲獎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品析體現先生品質的關鍵語句,體會特殊時期難能可貴的真情;

2、抓住重要事件和關鍵信息點,理解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的“偉大”。

【教學重點】

知藤野其事,品先生其人

【教學難點】

理解藤野先生平凡中的“偉大”

【教學思路】

總體思想:走近一位恩師——感受一份深情——體味一段境遇——銘記一份感動

一、感念恩師,引發回憶(3’)

由魯迅敬重的三位老師的話題導入,出示課文中37段中的句子: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知道。”

在魯迅先生筆下這位“最使我感激”的、偉大的老師是哪一位呢?其“偉大”從何體現的?引入課題。

二、走近先生,評其印象(5’)

人的第一印象最爲深刻,20年來藤野先生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如昨。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文段,說說藤野先生留給作者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樣的?

生讀6—9、38段,抓住藤野先生外貌、聲調品析:不修邊幅、生活儉樸。

三、瞭解先生,感受人品(15’)

從相識、相處到相離,藤野先生在魯迅心中的形象逐漸高大起來。請細讀課文,看作者選取了那幾件事,體現了先生怎樣的品格?

讀文字,品語言,說見解。以“讀 ,我看到一個 的藤野先生”的句式來分析人物形象。

——添改講義:一絲不苟,誨人不倦

——糾正解破圖:嚴謹治學,循循善誘

——關心解剖實習:無微不至,真摯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善良,求實

思考:關於藤野先生這些瑣事,用“偉大”是否恰當?

——什麼叫“偉大”?學生類比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老師,進一步探究魯迅評價藤野先生“偉大”的原因。

四、惜別先生,思其偉大(12’)

作者是在怎樣的特定背景中去寫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或哪些細節)進一步凸顯了藤野先生的“偉大”?

跳讀,抓關鍵信息,對照“我”當時的生存、精神困境與藤野先生對“我”的態度,;領略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輝。

生討論(同桌交流),師點撥指導。學生談到即可,不展開探討,例如學生可結合如下方面說(不一一詳說,點到即可):

——清國留學生的現狀

——在仙台的“優待”

——匿名信事件

——看電影事件

重點引導學生品析“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

弱國愚民:棄醫從文(將先生與“我”,放在我的精神成長史來看!)

人情的暖意→人性的光輝(正直,熱忱,沒有民族偏見)

【師生帶着感情再讀37段:“但不知怎地,……”讀文末最後幾句話:“每當夜間疲倦……”】

五、緬懷先生,抒寫心語(5’)

設想一:爲藤野先生授予“中日友好獎”,寫頒獎詞

(頒獎詞示例):格桑德吉:懸崖邊上的護夢人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幫辛鄉小學的一名教師。 2000年,格桑德吉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畢業之後她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

【頒獎詞】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懸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把知識一點點注入一個個鄉村。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羣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設想二(課外作業):夜深人靜之時,面對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請把我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給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心跡。

藤野先生獲獎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和組織材料,學習抓住人物特徵,通過具體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體會、理解文章含義豐富的語言,掌握文章敘事線索。

3.體會作者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確文章的線索,探討文章的主題。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歸納其性格特徵。

3.聯繫材料,領會作者棄醫從文的情感因素,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讓學生說說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並闡述理由。(有老師、

父母、朋友、還有偶爾相識的陌生人)

再讓學生說說在成長中,哪件事最讓你難忘?

由學生的回答導入文章。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講述了他與先生的交往。魯迅先生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與我們剛纔所講的原因是不是一樣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看課文。

2.複習有關《朝花夕拾》的知識。讓學生說出已經學過的兩篇課文的名稱。然後說說在《從》《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間的先後順序。

順序是《阿》《從》《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長的經歷來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散文集。

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速讀課文。

1.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文章以什麼爲線索?寫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點寫了發生在哪裏的事情?此外還寫了什麼地方的事情?你能說出文章中的地點變化嗎?

2.明確: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學的經歷爲線索,寫了作者在日本求學的一段經歷,即寫了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時藤野先生的關心,匿名信事件,幻燈片事件即離開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點寫了發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還寫到了東經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點變化:東京——仙台——中國。

三.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敘事線索,以次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劃分

文章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3):在東京的所見及去仙台求醫的緣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學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及棄醫從文的經過。

第三部分(36-38):回國後對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朗讀課文前三段,體會魯迅文筆特點。

2.討論交流:

(1)這部分文字所描寫的對象是什麼?

(2)作者對所描寫的對象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能夠通過具體的語句來分析嗎?

明確:

所描寫的對象是“清國留學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員。對他們是一種厭惡之情,這是從他們逛公園,賞櫻花,梳辮子,學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這也許也是魯迅爲什麼要離開繁華的東京的原因所在。

(3)一些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

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這樣描寫“清國留學生”:“但花下……實在標緻極了”

這段文字在準確地形容與細緻的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還把“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刻畫出來了,本來是擔當着救國重任的留學生,到東京之後,則不思進取,反而追逐時髦,將頭髮弄得油光可鑑,尤其可悲的是,始終不忘記那條象徵落後和恥辱的大辮子,反而將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噁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語誇張,將諷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裏行間。

藤野先生獲獎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章的線索。

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爲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結合創作時代背景,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爲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本文的線索,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說說自己遇到的最難忘的老師,並說說原因,互動兩輪,順勢引題。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教師提問,學生獨立思考,回顧:散文的線索是什麼?

(明確:是對零散的散文語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觀點更加鮮明的語言組織方式。)

朗讀全文,獨立思考,本文詳寫了幾件事?分別是什麼?

(明確:改講義、匿名信事件、觀看教學影片、送別)

同桌討論,與藤野先生相關的是哪幾件?另外兩件如何歸類?

(明確:改講義、送別是敘述作者與藤野先生間的互動,次兩件是照應了標題《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線;匿名信事件、觀看教學影片是與作者的愛國情感相關,屬於暗線。)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通讀全文,學生獨立思考:關於藤野先生,本文寫了幾件事?幾件詳寫?幾件略寫?

(明確:詳寫的有改講義和送別;略寫的有被當做扒手、詢問裹小腳、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

同桌討論,改講義這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A。作爲學者,治學嚴謹;作爲教師,認真負責B。尊重他人,沒有民族間的偏見。)

小組合作,探討一下其它幾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送別——沒有民族間的偏見;詢問裹小腳——治學嚴謹,對自己專業領域裏的知識盲點非常感興趣;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作爲教師,認真負責;尊重他人的信仰,沒有民族偏見;被當做扒手——不拘小節。)

獨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節,工作中治學嚴謹,認真負責,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沒有民族偏見的教師。)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本文提現了作者怎樣的愛國思想?

(明確:體現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心路歷程,展現了魯迅先生對祖國深沉的熱愛之情,以及設身處地思考如何喚醒中國人麻木思維的深切的社會責任感。)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小結: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結束課文。

作業:對比閱讀本文與《阿長與山海經》,分析一下從人物描寫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異同,從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異同。下節課分享。

五、教學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內涵,把握本文情感,須對魯迅先生個人生平以及時代背景有一定地瞭解,在這個問題地處理上,可以預先留下預習任務,讓學生先對此進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導入環節討論。

藤野先生獲獎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一直是中學語文的經典篇目寫於1926年,文章主要回憶了藤野先生對自己的親切關懷和嚴格教誨,讚揚了他正直熱忱、嚴謹治學和毫無民族偏見的博大胸懷,抒發了自己的深深懷念之情,並追述自己當年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歷程,表達了不忘恩師教導,認真做人的決心

學情分析:

1、由於作者所寫的人和事與現在相隔的年代較遠,學生缺少對本文相關背景知識的瞭解

2、對本文關鍵性的語句深層含義和蘊含的情感體會不深

3、一時難體會文中所寫的幾類人的作用以及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認識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2)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詞的準確運用

2、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徵刻畫人物,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理解本文所描寫的幾類人的對比作用

3)理解特殊背景刻畫人物的作用

3、情感目標

1)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忱、嚴謹治學和毫無民族偏見的博大胸懷,以及作者的深深懷念之情

2)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原因,學習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1、重點: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難點: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

教學課時:

3課時

課前預習:

1)回憶自己以前非常敬佩的一個老師是誰,想想原因

2)學生預習課文,並瞭解作者對壽境吾先生和對藤野先生的不同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課

學習任務:自學生字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學習活動: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在人生成長的路上肯定會遇到過很受你敬佩的老師,是誰呢?你爲什麼難以忘懷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藤野先生》

二、走近作品

1、簡介作者

說說你所瞭解的魯迅先生

2、簡介藤野先生

作者也有一位最爲敬佩的老師,令他一生都難以忘懷,那就是藤野先生屏幕顯示:在我所認爲的教師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便是藤野先生

2、簡介文章寫作年代和故事背景

A、寫作年代

B、魯迅留學日本的經歷

三、走進作品,感知內容

1、檢查預習

A、讀準

殺戮華裔溺愛深惡痛絕深諳詰責匿名油光可鑑抑揚頓挫

出言不遜杳無音訊驛站緋紅瞥見畸形

B、讀順

標緻掌故精通時事的人模胡落第愛國青年

2、整體感知

A、聽錄音,感知文章思路

提示:找出文章中表示地點轉換的句子,注意總結作者在各個地點分別寫了什麼事情

B、請列出本文的結構圖

明確:本文是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我”與藤野先生,相識、相知、相別、懷念的順序來寫的

C、 小結思想內容

明確:四個典型事例兩條線索兩種真摯感情一次思想轉變

四、作業

假若《藤野先生》剛在報社發表時,限於篇幅,報社要求作者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不變的前提下,縮寫成800字記敘文,請你幫作者進行縮寫

第二課時

學習任務:精讀直接描寫藤野先生的有關片段,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初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偉大形象

學習活動:

一、檢查作業

請同學們每個小組推選出一篇縮寫成800字的記敘文朗讀、總結出縮寫後的主要內容屏幕顯示:初步印象典型事例

二、品析人物形象,初感“偉大”

1、引出“偉大”——具體瞭解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屏顯藤野先生圖片)藤野先生,是魯迅青年時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老師,二十多年後的中年魯迅是怎樣評價他的呢?(屏顯第37段並齊讀: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爲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所知道)

針對這段話,你有什麼問題要問魯迅先生?什麼是“偉大”?(超出尋常,令人欽佩敬仰的)是啊,一個普通的醫學教授,僅僅兩年的師生情誼,況且魯迅後來也棄醫從文,二十多年後爲什麼說在“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呢?(板書:偉大?)

2、初感“偉大”——從一個普通學生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偉大先生形象

1)過渡:同學們通過課後的縮寫練習都知道,有關直接描寫藤野先生的片段,即“初步印象”和“典型事例”等內容是必須要留下來的

2)思考:那請大家在閱讀這些內容(及6——23段),能否結合具體詞句談談:初次見面時作者認爲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先生?在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兩年中,作者選取了哪幾件事,你又讀到了一個怎樣的藤野先生?

3)互動:

①第一節課:工作中規中矩,生活不拘小節

誦讀:讓學生模仿“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自我介紹:“我就是叫做藤野嚴九郎的……”

②添改講義:誨人不倦,一絲不苟

誦讀:“你能抄下來麼?”是商量詢問的口吻;“拿來我看!”爲學生可以抄下來講義而興奮

比較:“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添改”,改爲“修改”或“訂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訂正如果說增加講義中脫漏的地方還是一位醫學老師的職責的話,訂正文法的錯誤就不是他份內的事了)

③糾正解剖圖:既嚴格又耐心

比較:“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和原文比較,想想能不能這樣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評,耐心的指導,怕“我”難堪)

④關心實習:無微不至,充滿尊重

比較:體會下列三句話的表達效果:(屏顯)

“聽說中國人是很迷信鬼的”

“聽說中國人是很相信鬼的”

“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爲一個醫學教授,本可以坦言,沒有鬼,不必迷信之類的話,但是怕傷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說“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這是對“我”的尊重,也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後的、愚昧的)

⑤瞭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善良心地

比較:(屏顯)

原稿:總要看一看纔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定稿: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定稿更強調了一種鄭重的態度、求實的精神,以及對中國婦女遭受摧殘的同情,爲自己不能親見的遺憾“好”字,還容易引起誤解)

提醒:還有一些細節要注意,比如“叫我”“將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師主動喊學生

4) 小結:(板書)

見面:學者形象

交往:

典型事例角度思想品質偉大先生

添改講義對工作認真負責,熱心助人

糾正解剖圖對學生要求嚴格,一絲不苟

關心解剖實習爲人體貼入微,尊重學生

瞭解女人裹腳治學治學嚴謹,求實精神

5)從這些片段中,哪些詞句直接表現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明確:A、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

B、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

三、總結寫人手法

思考:大家通過這節課學習可否知道,直接描寫某人,最基本的方法是什麼呢?

明確:直接寫人,一定要選擇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體的敘述和細緻的描寫中去表現

屏示:典型事例——從不同角度選取,對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具有一定代表性

細節描寫——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符合人物身份,傳達人物心理

四、作業

運用本課學習的直接寫人的一些方法,寫一寫你心中最爲敬佩的老師,500字左右

第三課時

學習任務:瞭解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及原因,品味作者愛國主義的強烈思想感情,從而進一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偉大形象

學習活動:

一、回顧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我們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藤野先生?

教師小結:如果孤立地去看這幾件事,就說藤野先生是“偉大”的,還有些單薄,還不足以讓魯迅、讓我們感動,因爲這更多的是一個教師,至多是一個好教師的職業本能那麼,到底還有什麼原因呢?

二、深品“偉大”——從一個弱國的愛國青年角度感受藤野先生偉大人格魅力

1、結合生活體驗

據你的經驗,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感動於別人的幫助呢?(第一,這個人非常需要幫助,甚至走投無路;第二,你給了這個人最需要的東西)

教師補充舉例兩篇讚美老師“偉大”的文章一篇是張九韶的《太陽味兒》文章寫到“我”小時候很優秀,自尊心也特強,可是一天晚上突然尿了牀,爲了不讓同學知道,就每天大義赴難般的鑽溼被窩,可是有一天被子卻被人偷偷曬過了誰曬的呢?是班主任班主任後來告訴“我”,尿牀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被子是曬在他自家的小院裏,沒人知道所以“我”由衷地說班主任有一顆“偉大”的愛心還有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師》作者小時候,父親在軍閥部隊裏幾年沒回來,於是很多孩子就說:“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羅!”作者真好像父親死了似的那麼悲傷這時候蔡老師批評了那些孩子,還寫了一封信勸慰作者,說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學生於是作者感激地說蔡老師“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啊!”

結論: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發生背景,這件事就變得不平常了

2、認識文中之“我”

過渡:那麼文中當時的“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思考:當時的“我”爲什麼要出國呢?說說“我”當時最需要些什麼?

屏示一:故事發生在1902——1906期間,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列強虎視鯨吞,軍閥割據混戰,百姓水深火熱,祖國和民族,命懸一線國之出路,民之前途在哪裏在哪裏呀?(北京圖片:日俄戰爭)

屏示二: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屏示三: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魯迅《瑣記》

屏示四: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魯迅《<吶喊>自序》)

屏示五:

結論:一個弱國的愛國青年,飽受歧視,懷着救國救民的夢

3、深品先生“偉大”

過渡:那麼文中的“我”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和藤野先生相識、交往的呢?

①從上面材料可以看出,魯迅去日本是因爲在國內已毫無出路,到日本尋求學問那麼抱定希望遠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樣呢?

默讀第1-3段,思考:魯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東京,後來他爲什麼又選擇去一個不大的市鎮——仙台呢?(通過在東京的兩件事:賞櫻花、學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的不學無術、附庸風雅,到處烏煙瘴氣,沒有自己想要的學問)

哪句話概括地表達了他對東京的態度?(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反覆朗讀對比(屏顯):

東京也是這樣

東京無非是這樣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無非,只不過“也”字,有照應上一篇的意思,表明作者的失望和焦慮並沒有因爲到了東京而改變這句僅僅八個字,先聲奪人,一下子道盡了魯迅內心的極大憤慨、失望、厭惡等複雜而沉重的感情)

②“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這豈不就是在極度失望之後再碰碰運氣的僥倖和無奈嗎?自己讀讀第4段,你感覺去仙台的路上,魯迅的心情怎樣?(“日暮裏”,讓人想到“日暮途窮”或“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水戶”,是他的浙江老鄉客死的地方這兩個地方會讓他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從這兩個地名來看,他很頹唐、很失落,有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味道)

③讀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魯迅,受到了怎樣的優待?魯迅的心情怎樣?(“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爲我的食宿操心”魯迅最需要的是學問和振興祖國的良方,不收學費、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這些關心幽默地統歸爲——“大概是物以希爲貴罷”可見魯迅對這種優待的態度是——感謝但並不感動)

④獨處異國他鄉,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魯迅,真是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正是在這樣的處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闖入了魯迅的生活——這又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們: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幫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而這時,是藤野先生給了魯迅最及時、最急需的幫助!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再去朗讀第37段(齊讀)

現在,“偉大”這個詞有着落了嗎?我們可能覺得已經夠了,但魯迅先生並沒有止筆

⑤再看第24-31段,寫了兩件事: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邊默讀邊思考:這兩件事給了魯迅怎樣的刺激?這和寫藤野先生有什麼關係?合作探究

全班討論,教師點撥:

“中國是弱國,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在反覆誦讀中感悟:魯迅是不是對對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見卻變化了”什麼意思?

(這兩件事不僅是魯迅棄醫從文和藤野先生分別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給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襯托: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懷,是發生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發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日本舉國都在歧視中國人;中國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藤野先生這種無私的關愛和真誠的鼓勵,已經是常人所不及的大愛、大善、大美!這種毫無民族偏見的人格纔是“偉大”的,這樣的老師纔是“偉大”的!所以魯迅內心深受震撼,二十年後魯迅先生仍然感激地說——(齊讀第37段)

三、昇華“偉大”——從一個在寂寞中堅持戰鬥的作家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給予的無窮力量

1.二十年後,在寂寞中戰鬥的魯迅,從這段溫馨的回憶中汲取到無窮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說——(再讀第37段)

2.如果說,我們最初提到“偉大”,是模糊的,在解讀了兩人的交往之後,“偉大”一詞開始變得清晰,那麼,在弄懂了他們交往的背景之後,“偉大”這個詞就是立體的,動人的它分明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曾經怎樣的魯迅,在一個怎樣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個怎樣的藤野先生所以魯迅真誠地說——(再讀第37段)

3.魯迅離開仙台後就與藤野先生失去了聯繫,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這位異國的恩師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魯迅選集》,專門去徵求魯迅先生的意見魯迅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這篇文章選錄進去”

一個偶然的機會,已偏居鄉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別人推薦來的《魯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學生已成爲中國的大文豪,他異常驚喜但沒過多久,魯迅先生就與世長辭了,師生再也沒能見上一面當藤野先生聽到魯迅逝世的噩耗後,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擡起頭來,用顫抖的雙手把魯迅的照片高高舉起,然後飽蘸濃墨,提筆寫下“謹憶周樹人君”

後來當有人問及他當年教魯迅的心情時,藤野先生說:“少年時期,有一位先生教過我漢文,我尊敬中國,也就覺得對那個國家的人也應該高看的……前後外國留學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幫他尋找住處,學習日語,雖我能力有限,卻要盡力關心……我是爲了對道德的先進國家表示敬意,而不單爲周先生一人……”(屏顯)

最後,讓我們深情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屏顯並齊讀)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四、作業

將上節課所寫的作文,在適當的地方加進一些特定的背景,擴充爲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全程板書:藤野先生

魯迅

“我”:藤野先生:

普通學生偉大先生(正直熱忱嚴謹治學)

救國青年偉大人格(毫無民族偏見)

愛國作者無窮力量(感激鼓勵懷念)

藤野先生獲獎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對文本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細讀品味,採用圈點批註閱讀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對“我”的態度,體會魯迅先生的情感。(重點)

3、通過揭示文本矛盾、聯繫文化背景等閱讀方法,討論、評價、領會魯迅先生深邃的情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簡單接觸了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請用一個詞概括藤野先生給你的印象。

(生答:認真、負責、嚴格、嚴謹、樸實等)

那麼,魯迅又是怎樣評價藤野先生的呢?找找。

(生找並齊讀: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二、感受人物品質

魯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學,與藤野先生相處僅僅只有兩年時間。但是時隔20年,魯迅卻“總還時時記起他”。

1、魯迅記起什麼呢?首先,魯迅記起與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呢?

(添改講義/修改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詢問裹腳/惜別)

2、當魯迅記起藤野先生,記起這些事時,說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給他鼓勵的一個。一件件小事,何以讓魯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勵呢?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段回憶,仔細地探索探索:魯迅還記起藤野先生的什麼?

“我”總是還時時記起他的。

(要求:選擇兩人交往中最有感觸的細節,點評批註,體會我的情感)

A、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強調:藤野先生是一個醫學老師,有必要改文法錯誤麼?他是一時興起麼?他是不是吃飽沒事幹太閒了?

所以他添改背後,我們看到是怎樣的藤野先生?(一絲不苟/熱忱真心)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熱忱真心。感激!)

B、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樣的,我們沒法改變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嚴格要求。這樣對學問嚴謹的態度也影響魯迅以後作文做事。對魯迅而言,確實是言傳身教的鼓勵。

比讀: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畫。

你給喜歡哪種表達?語氣委婉,循循善誘。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循循善誘。)

C、“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換詞:敬重/迷信/相信

身爲醫學教授,他知道有沒有鬼呢?既然知道沒有,何用敬重一詞?我的感覺怎麼樣?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尊重與牽掛。

D、裹腳:嘆息

E、惜別:欲言又止。

有這樣一位循循善誘、熱情誠懇、無微不至而又尊重學生的老師,無怪乎作者會充滿感激之情;有這樣一位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老師言傳身教,無怪乎作者會感受到滿滿的榜樣鼓勵。

三、激發矛盾

1、魯迅如此感激他的老師,可這位老師在他的一篇回憶文章中卻這樣寫道:對於周君,我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親切。相同的事情、相同的經歷,兩人的感觸爲何截然不同?

2、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感動於別人的幫助和鼓勵?

3、那麼魯迅呢?他當時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渴望什麼?和身邊同學關係怎麼樣?

請看所發的材料,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所處環境,再想想藤野先生的行爲,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材料一:

去東京前: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瑣記》

(提示:《鎖記》中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因此魯迅打算離開南京前往日本求學。魯迅期待的是怎樣的學習環境呢?)

材料二:

……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鑑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吶喊自序》

(提示:此段寫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對國民的認識:愚昧麻木。在課文看電影事件中是否有體現?)

材料三: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那怕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日本人還寫中國人做豬頭三。因此有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一羣,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進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過漢語,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爲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藤野嚴九郎回憶當時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境遇。結合“匿名信事件”,想想魯迅渴望什麼?)

4、魯迅是在什麼情況下去的日本?此刻最想要什麼?得到了麼?

因此,他發出了感慨——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讀出心情:失落/無奈/鄙夷)

到仙台呢?這個時候作者又處在怎樣的環境下?和同學關係好麼?

匿名信事件。作者的發出怎樣的評論:中國是弱國……(憤慨,覺得屈辱)

5、其實藤野先生也知道這種情況。藤野先生明知

6、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看待藤野先生的行爲?

此時的中國就是弱國,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起國人,肆意欺辱國人自尊,而國人自己呢麻木軟弱,落後迂腐。似乎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中國人就理應被歧視,被欺負。恰恰是在這樣一個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對弱國學生及其國家保有的尊重和同情,關心和鼓勵,真誠和公平,就顯得尤其難得可貴了。這樣無民族偏見的,堅持真善的品質,怪不得作者要冠以偉大一詞呢!

四、總結

先生給我了最需要的東西,這些越看似平常的、不經意的東西,就越顯珍貴。正如錢理羣所說:某種程度上,魯迅要寫這篇《藤野先生》,其實是要從自己青年時代老師的記憶中,發掘出“理想的人性”來和現實對抗。

齊讀最後段,收束課堂。

藤野先生獲獎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線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學習文章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深刻體會魯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師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愛國情感。

4..品析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反語的運用。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緋紅()不遜()詰責()匿名()油光可鑑()畸形()瞥見()杳無消息()深惡痛疾()髮髻() 抑揚頓挫()驛站()

2.讀後隨筆。(讀完文章後的感受、問題或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

目標一:

1.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2.將課文分成三大部分,並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35):

第三部分(36-38):提示:文中“我”的活動變換了3個地點,請根據地點的變化來劃分。

目標二:

細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的題目爲“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沒有直接寫藤野,而是寫了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了從東京到仙台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寫了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他的優待,還寫了日本“愛國青年”的尋畔和看電影事件。這些事情與寫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繫?

細讀課文4——35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

2.文章寫了藤野先生的哪幾件事?這些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用自己的話概括)

目標三:

1.作者爲什麼要告別藤野先生離開仙台(或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麼)?這表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

2.文章流露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深深懷念之情,請找出文中寫魯迅懷念藤野先生的具體表現。

目標四:

品味下面的句子。

1.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注意劃橫線詞語的感情色彩)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知道。(“偉大”與“姓名並不爲許多人知道”矛不矛盾?爲什麼?)

三、拓展延伸

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