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短文兩篇
活 板
沈括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文章抓住事物特點,運用程序說明順序,使用簡明、平實、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爲”、“就”、“火”、“印”、“之”、“以”、“則”等文言詞語的詞義和用法,初步認識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瞭解把單音節詞變爲雙音節詞的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方法與過程
自學文言文字詞,找出說明的要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本文文字比較淺易,文章也較簡短,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加以歸納,並輔導學生掌握文言中單音節詞的翻譯方法。
2.學習按工作程序說明的順序,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可以結合疏通文字初步提出,之後再強調分析。行文的簡潔,語言的準確也應作適當講解。
3.準備《辭海》一部和若干鉛字印模,備用。
[課時安排]
安排兩課時,連上最好。
第 一 課 時
[教學重點]
1.介紹畢昇和他的活板印刷術,沈括和他的《夢溪筆談》。
2.疏通文意,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解題。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它們都是由中國相繼傳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在《辭海》中,對“印刷術”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刻板印刷在我國唐代已開始盛行,並先後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曆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爲方便。之後,又陸續出現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製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製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爲現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
  可見,畢昇的活字印刷早於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了現代印刷術的先河。這篇課文就是介紹畢昇活字印刷術的一篇科技說明文。 板書:活板(科技說明文)
這篇文章的作者沈括,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技史上的重要著述。請同學朗讀“閱讀提示”的有關介紹。板書:北宋、沈括、《夢溪筆談》.
二、範讀全文,要求同學參照註釋,注意字音。
板書下列漢字(或出示卡片),提問學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學生連同詞一起讀。
昇shēng、 薄báo、 脣chún、   和huò、  煬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 韻yùn、  貯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從zòng   旋xuàn。
三、學習課文第1段。
指名朗讀第1段,教師指導學習。
疏通文意:板,刻板、雕板,這裏義爲“用雕板”;印,動詞,印刷。唐,唐代,公元618—907年;尚,還;盛,廣泛的,大規模的;爲,動詞,使用;之,代詞,指“板印書籍”這種方法,可譯爲“它”。五代,公元907—979年;時,時候;始,開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五種儒家經書。已後,以後;典,經典,例如“五經”;籍,一般書籍;皆,都;爲,判斷動詞,是;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總結:(一)專用名詞:朝代、書名、人名、地名、官職等不譯。(二)文言文省略較多,譯爲現代漢語時,要疏通上下文意,補上。(三)文言文以單音節詞爲主,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爲主,譯時有很多單音節詞要補上一字變成雙音節詞。採用這種方法要注意:(1)照顧上下文,準確搭配,(2)不可只拘泥於這一種方法。
  請同學譯出第1段全文:用雕板印刷書籍,唐代的人還沒有廣泛的使用它,從五代的時候開始(用雕板)印刷五經,以後(各種)經典書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紹活板,先說雕板,既說明了活板淵源又提出了比較對象。“尚未盛爲”,並非絕無,用詞考究。“尚未……始印……皆爲”,乾淨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發展過程,自然的引向說明中心——活板。
提問:課文這一段介紹了什麼?
歸納:簡述我國雕板印刷發展狀況。(加黑字板書)
學生齊讀。
四、疏通第2段文意。
這一段是全文主體,具體說明了活板的發明、製作、印刷及有關事項。
 (加黑字板書)
1.學習第一層。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句,教師指導,看註釋,疏通文意。
爲,動詞,發明。慶曆年間,有(個)平民畢昇,又發明了活板(印刷)。
提問: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爲之”的“爲”譯爲“使用”,這裏的“爲”譯爲“發明”,根據什麼?
歸納:根據上下文意。前一處賓語“之”指“板印書籍”的方法,“爲”譯爲“使用”;這一處賓語是“活板”,所以“爲”譯爲“發明、創造”。
提問:這一句十二個字,介紹了什麼?
歸納:活板發明時間、發明人身份及姓名。(加黑字板書)“布衣”二字,表現了人民的創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進步態度。“又”字呼應第一段,說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礎上的新創造。
2.疏通第二層文意。
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層(“其法……瞬息可就”),教師指導,看註釋,逐句疏通文意。
(1)其,他的,指畢昇;膠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一(個)印模,省略量詞;火,名詞,在這裏是“用火”義。全句意:他的方法是使用膠質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銅錢的邊緣,每個文字製作一個印模,用火燒烤使(它)堅硬。——這句介紹製作活字的工序。同學們注意單音節詞譯成雙音節詞的方法。
同學齊讀這一句(“其法……火燒令堅”)。
(2)其,那,代鐵板;以,介詞,用;兩個“之”用法不同,前一個,助詞,可省去,後一個,代詞,指鐵板,可譯爲“它”。
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以下各句同)
譯文;預先設置一塊鐵板,那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一類東西蒙蓋它。
同學齊讀這一句(“先設……冒之”)。
(3)“置”後省略介詞“於”(在)”;乃,於是;滿,用作動詞,排滿;三個“則”字,都是順承關係連詞,可譯作“就”。
譯文:想要印刷時,就拿一個鐵框放在鐵板上面,於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滿鐵框子就算作一塊活板,拿着(它)靠近火邊燒烤它;等藥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張平板按壓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樣了。——以上兩句介紹製作活板的工序。
  同學齊讀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4)止,通“只”;爲,認爲,算做;神速,極快、快得驚人。
譯文:如果只印刷兩三本,不能算作簡單方便;如果印刷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卻快得驚人了。——這句介紹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單印。
同學齊讀這一句(“若止印……極爲神速”)。
(5)請學生譯文,同學校正,教師評判。
譯文:經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鐵板印刷,一塊鐵板另外排布字模,這一塊印刷的剛剛印完,那第二塊板已經備好,交替輪流使用它們,轉眼間就能夠完成。——這句介紹兩板交替。
同學齊讀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層,介紹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說明重點。
3.疏通第三層文意。
這一層介紹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事項。共四句話,分別請四位同學朗讀、翻譯。
(1)第一句譯文:每一個文字都有幾個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個文字有二十多個印模,用來準備一塊板面內有重複出現(這些字的時候用)
(2)第二句譯文:(活字)不使用時,就用紙條標記它們,每個韻部標上一個標籤,用木格(分別)貯藏它們。
(3)第三句譯文:有生僻文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隨即雕刻它,用草火燒烤,轉眼間就能夠製成。
(4)第四句譯文:不用木頭雕刻活字的原因,因爲(木頭)的紋理疏密不勻,沾水浸溼後就會高低不平,並且(字模)和藥物粘結在一起,(拆板)時不能夠取下;不好燒烤泥模,用完後再用火燒烤使藥物熔化,用手輕輕一摸擦它們,那些印模就自動脫落,一點也不會沾藥弄髒。
同學齊讀第三層。
五、學習第3段。
指名同學朗讀,教師指導,看註釋,疏通文意。
爲,介詞,被;予,我。
學生翻譯。譯文:畢昇死後,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們得到,到現在還(妥善的)保存收藏着。——這段介紹了畢昇活字模的下落,證明自己所介紹的活字印刷術是確切無疑的。這段說明是必要的。
六、朗讀、背誦。
同學齊讀全文。背誦第二段,教師可將每句起首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作爲提示。

佈置作業
1.根據第2段第二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具體工作程序,參照完成練習
2.根據第2段第三層的說明,思考活字印刷的有關工藝的具體事項是什麼,用四個短語歸納概括這一層的四句話,參照完成練習一。
3.反覆朗讀全文,爭取能夠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分析課文第二段。
2.處理課文後練習。
[教學過程]
一、分析第2段第二層。
1.指名學生朗讀或背誦這一層介紹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關內容。
 教師分析:“其法”既總括這一句,又總領這一層。因爲“活字”是“活板”的關鍵環節。選“膠泥”爲原料,因爲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燒堅;“薄如錢脣”,用比喻寫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爲一印”點出與雕板不同的特點。從選材到雕刻、燒製、畢昇一定經過多次實驗,小小印模閃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學精神的光輝。現代鉛合金印模、鉛字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的發展起來的。(傳示鉛字字模)
  提問歸納:這一句介紹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點、成型四方面內容,真是言簡意賅。
2.指名學生朗讀或背誦這一層,介紹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關內容。
  教師分析:“冒”、“就”、“煬”、“燒”,用詞準確。兩句寫了制板工序,工具、原料、成法都寫得具體詳盡,層次清楚,文字簡潔。
  提問: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驟?
  歸納:包括:設鐵板、冒藥物、置鐵範、排字模、就火煬、平模面六個步驟。其中,“密佈”、“稍熔”、“字平如砥”寫出了具體技術要求。
3.指名學生朗讀或背誦這一層介紹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關內容。
  教師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術的先進;形容適度,未超出說明文語言平實的總體要求。兩板交替,更靈活快速。試想雕板印刷就無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應“神速”,體現了活板印刷的先進。其特點一言以蔽之:“活”。
二、分析第2段第三層。
指名學生分別朗讀或背誦這一層的四句話,要求同學具體分析各項工藝要求怎麼體現“活”的特點的,並用短語歸納各句大意。
1.第一句。多備常用字字模,以備重複使用,體現了“活”的特點。這一句講的是:一字多印。
2.第二句。雕板印後,大量堆積,除非再印,毫無用處。活字拆板後,可以再製新板,非常方便靈活,爲避免因“活”而亂,分類貯藏,考慮周到,辦法實用。這一句講的是:按韻貯印。
3.第三句。制板時,難免遇上生僻字,對此,畢昇也想出了辦法。又一個“瞬息”,說明有“奇”字也不會誤工,的確十分靈活。這一句講的是:奇字旋刻。
4.第四句。補充說明不以木頭制字模的原因,解釋了膠泥字模的優越性,比較說明,扣住一個“活”字,並與本段開頭相呼應。這一句講的是;舍木取泥。
同學齊讀第2段。
三、總結。
1.提問:本文寫了什麼?反映出了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啓發?
歸結:本文介紹了宋代發明家畢昇創造的活板印刷術,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和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卓越的創造精神。啓發我們:中華民族有光輝的歷史,也必將有更燦爛的未來。
2.提問: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歸納:(1)抓住事物特點加以說明。活板先進在“活”上。文章以雕板爲比照,突出一個“活”字,既介紹了怎樣“活”,又說明了爲什麼這樣“活”。
(2)按工作程序的順序說明。活板印刷是一種新工藝,按程序說明是合理的順序。
(3)說明的語言簡潔、平實、準確,形容適度。爲了說明清楚,用了列數字、打比方、做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
四、檢查、解答上節課留的作業。
1.同學回答,教師歸納。
2.根據板書訂正。
3.同學回答後,教師歸納:
(1)印。“五代時始印五經”,孤立看這一句,解爲“印刷”也可以了,但結合上下文,就覺得欠精確。上文“板印書籍……”,可推知這個“印”應是“板印”的略寫,譯爲“用雕板印刷”。它在句中是謂語,動詞。“其印自落”,印模。在句中是主語,名詞。“密佈字印”,印模。在句中是賓語,名詞。
(2)火。“火燒令堅”,“火”本來是名詞,在這裏表明燒的方法,解爲“用火”。“再火令藥熔”,使藥熔化的方法是“用火燒”,“火”,動詞。
(3)以。“不以木爲之者”,“以”和後面的“木”,構成介詞短語,用來修飾動詞“爲”,“以”,介詞,用。“以備一板內重複者”,上文是“……每字有二十餘印”,兩句是目的關係,“以”是表示目的的連詞,解爲“來、用來”。
(4)就。“瞬息可就”,動詞,用來陳述活板印刷,譯爲“完成”。“持就火煬之”,動詞,支配的賓語是“火”,譯爲“靠近”。
(5)爲。“唐人尚未盛爲之”,“爲”,動詞,它的賓語“之”,代指“板印書籍”的方法,解爲“使用、採用”。“滿鐵範爲一板”,動詞,它的賓語是“一板”,解爲“算作、當作”。“右止印三二本,未爲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爲神速”前一個“爲”,動詞,賓語是“簡易(簡易之法)”,解爲“算是、認爲是”;後一個“爲”,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爲“極神速”也講得通,“爲”在這裏起加強語氣的作用。
補充,“爲”之在本文中用法很豐富,多爲動詞,具體解釋,以與賓語搭配爲標準。此(wié)外,“其印爲予羣衆所得”,“爲”(wèi),介詞,被,也應注意。
總結:由這題可以看出辨別一詞多義需:(1)顧及上下文意(2)分析本句成分(3)注意搭配對象。
佈置作業
1.在積累本上總結一詞多義現象。
爲、就、火、印、之、以、則
2.用現代文寫一篇介紹活板印刷的說明文
板書:
    活字印刷的程序:
       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注意點:一版內重複使用
               活字印模的貯藏
               生僻字現刻現用
其特點: “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