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魯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學教案

本文已影響 1.53W人 

教學依據:

魯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學教案

教讀任何一篇課文一定要注意與作者、與編者、與作品三方面的對話。

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爲“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僞、自私、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

教材的編輯意圖而言,根據單元開頭的單元提示短文所說,是按照“民俗”的主題來編排課文的,所以,關注民俗文化因該是本單元教學目標的着眼點之一。

研讀課文本身,我們發現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三種不同場合的民歌演唱鮮活滋潤,各有風情,我們就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捕捉到沈從文字裏行間所充溢着的活力,是一種自然本色的生命力。而這一切,正如他在原文《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中所說“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爲有意思了。”所以我們可以把課文的解讀爲是一曲“生命的頌歌”。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三種不同場合的歌會。

2、品讀作品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培養學生對語言的賞析能力。

3、感受作者情懷,感受雲南歌會的人之美、景之美、情之美,進而激勵學生關注民俗文化。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個性研讀文本的能力。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注重課文的朗讀,語言的感悟積累。

教學難點:

激勵學生感悟生命之美,關注民俗文化。

教學構思:

本文計劃兩課時完成。分爲預習課與展示課。

一課時是預習課,主要以自主閱讀、小組合作等形式,疏通字詞,完成導學案中的部分內容,讓學生對雲南歌會有初步瞭解,並以小組爲單位對研讀的重點做好展示準備。

第二課時是展示課,主要以小組展示、老師點撥等形式,對文本研讀賞析,感受雲南歌會的人之美、景之美、情之美,進而激勵學生感悟生命之美,關注民俗文化。

全班分爲5個大組,每大組又分爲A、B小組,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參與完成教學任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預習課)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2、完成導學案二、三。

教學過程:

一、默讀課文。

請認真默讀課文兩遍,完成以下任務:

1、標劃課前提示、課下注釋、課後練習。

2、中心句、關鍵詞、自己喜歡的句子,對於特別喜歡的句子寫一點點評。

3、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的注音、理解。(重點“讀一讀、寫一寫”)

二、美讀課文。

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可比賽或合作)

三、研讀課文

1、藉助資料,瞭解作者。(把重要信息整理在課本上)

2、完成導學案二、三。

附:導學案

二、課文初探

1、落實字詞

A、注音:

迤( )西 譬( )喻 淳( )樸 蹲踞( )

忌諱( ) 酬( )和( ) 鐵箍( ) 熹( )微

龍吟鳳噦( ) 即物起興( )

B、釋意:

悠遊自在:

熹 微:

2、在認真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完成以下兩個問題:

你對雲南歌會有了哪些瞭解?

個人探究:(可從演唱場合、方式、內容等方面考慮)

小組合作:(對篩選的信息分析、彙總)

你認爲沈從文先生是帶着怎樣一種情感寫這篇?你能否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個人探究:

小組合作:

3、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提出1-2個你認爲有價值的問題,小組探討,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下面。

三、文本拓展

東莞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四、合作探討

1、各學習小組逐一討論明確導學案二、三中的問題,把討論後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彙總起來上交老師。

2、各小組認真研討分組的預習任務,明確答案,小組代表做好展示準備。

一組:研讀全文,思考雲南歌會有幾種不同場面?演唱地點、內容、形式各有什麼不同?

二組:研讀第一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選擇這部分中你們認爲最精彩的地方做展示。可以先想想哪兒最精彩,適合什麼形式的展示。(溫馨提示:朗讀、語言賞析、表演、繪畫、仿寫等,鼓勵有個性的表現)

三組:研讀第二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選擇這部分中你認爲最精彩的地方做展示。可以先想想哪兒最精彩,適合什麼形式的展示。(溫馨提示:朗讀、語言賞析、表演、繪畫、仿寫等,鼓勵有個性的表現)

四組:研讀第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選擇這部分中你認爲最精彩的地方做展示。可以先想想哪兒最精彩,適合什麼形式的展示。(溫馨提示:朗讀、語言賞析、表演、繪畫、仿寫等,鼓勵有個性的表現)

五組:研讀全文,你們能否從三種不同場合的雲南歌會中發現共同點?如果有,是什麼?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第二課時(展示課)

教學目標:

1、品讀作品語言

2、感悟作者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作者、題目。(課前播放音樂《彩雲之南》)

師:同學們,“彩雲之南”是哪裏?

——

今天,就讓我們和沈從文先生一起走進風光旖旎的雲南,領略生面別開的雲南歌會。

板書:題目、作者

師:哪位同學可以爲大家介紹一下沈從文?

示例: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在散文、小說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說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師:你怎樣獲取了這些信息?

示例:看註釋、查資料、上網搜索等等。

師:請同學們注意學習這種自學的方法。老師也想補充一點,沈從文曾在雲南生活長達8年之久,他像愛自己的故鄉一樣,愛上了雲南的山水,雲南的百姓,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能夠體會到這種情感。

二、小組展示

師:預習課同學們已經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今天就分小組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有請第一小組的代表。

第一組代表發言(中心發言人先說,其他同學可補充)

示例:我們探究的是雲南歌會的三種場面的不同。演唱地點分別是山野、山路、山寨;第一種場合的演唱內容多是情歌酬和、也唱其他故事,第二種場合是各種本地悅耳好聽的山歌,第三種是唱什麼都不犯忌諱;演唱的形式有對歌、漫歌、傳歌。

(師:注意引導學生從原文尋找答案。)

教師點撥

1、師:能否用簡潔的語言對三種場合加以概括?

示例:山野對歌、山路漫歌、山寨傳歌。(學生也可能有其他答案,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2、師:“對歌”“傳歌”都出自課本,爲什麼第二個場合要概括爲山路漫歌,而不用山路唱歌?

你能否結合原文說一下你的理由?(引導學生注意研讀文本)

示例:不可以。從“一面——一面-----”等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趕馬女孩是輕鬆愉悅的心情,是隨意的自由的歌唱,山路唱歌不能體現這一特點。

3、師:提醒其他小組同學做好筆記。

第二組代表發言(中心發言人先說,其他可補充)

示例:我們展示的是第一個場面的歌會。我們選擇了兩種不同的展示形式。A組賞析2節人物描寫;B組仿寫3節人物外貌描寫。請A、B組的同學分別展示。

A組示例:“一連”“三個”“逼”等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年輕女人對歌水平高;“輕輕”“理理”“拍拍”“笑笑”等動作、神態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年輕女人心情的愉快輕鬆。(學生也可能有其他答案,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B組示例:本班同學的一段肖像描寫。

教師點撥

1、師:你能否把這種高超的技藝、輕鬆的心情通過朗讀體現出來?

----

2、師:“一連”“三個”“逼”是輕讀還是重讀?爲什麼?“輕輕”“理理”“拍拍”“笑笑”讀時要注意什麼?

示例:“一連”“三個”“逼”需重讀,可以體現年輕女人水平高;“輕輕”“理理”“拍拍”“笑笑”語速要舒緩。

3、指導學生誦讀“那次——去了”部分,老師傾聽,相機點撥,指導,再讓學生齊讀。

4、師:你認爲3節的人物外貌描寫有什麼特點?能否結合原文來說?你們小組在仿寫時注意了什麼?

示例:原文人物外貌描寫抓住了人物外貌特點,寫得比較細膩,如“黑中透紅棗子臉”“白白的糯米牙”等詞語真實細膩地刻畫了人物形象。所以仿寫時應注意這些。

5、師:你知道這種外貌描寫的方法叫什麼嗎?它的特點是什麼?

示例:人物描寫中的工筆描繪,特點是真實細膩。

6、師:範讀3節,提醒同學進一步體會工筆描繪的特點。

7、師小結:山野對歌,雖然是劍拔弩張的比賽,沈先生卻着重渲染了它的輕鬆與快樂。

第三組代表發言(中心發言人先說,其他可補充)

示例:我們展示的內容是山路漫歌的場面,展示的形式是A組朗讀加表演,B組語言賞析。

A組示例:學生選擇課文中的精彩片段一生朗讀,其他模擬動作或唱歌(學生也可能有其他展示,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B組示例:“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而成的”寫出了花的可愛。“矗起頭頂花冠”的“矗”和“瞪着個油亮亮的眼睛”的“瞪”動詞寫出了戴勝鳥的調皮,可愛。(學生也可能有其他語句的賞析,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師:請其他同學點評、補充。

教師點撥

1、師:題目是歌會,爲什麼要花大筆墨寫環境呢?是不是喧賓奪主?

示例:用環境的美襯托歌聲的美。(學生也可能有其他的理解,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2、師:還有沒有更深的理解?廣東本地有沒有這種山歌呢?與山歌相比,廣東特色的文藝有什麼?

示例:粵劇

3、師小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根植於它的土壤中,正所謂地傑方能

人靈。請大家記住,正是因爲有了雲南的山靈水秀,纔有了淳樸自然的雲南民歌。

第四組代表發言(中心發言人先說,其他可補充)

示例:我們小組展示的是村寨傳歌,A組同學用圖畫的形式展示對村寨傳歌的解讀,B組同學用朗讀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示參加歌會的人物。

A組同學黑板展示簡筆畫,並對簡筆畫的內容解說、介紹。(如代代相傳的特點、熱情無私的精神等)

B組同學一生朗讀“我以——真不少”部分,其他穿插表演。

(師: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鼓勵學生個性解讀,老師對學生的不同理解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教師點撥:

1、師:參加村寨傳歌的都是什麼人?多不多?爲什麼作者不厭其煩地介紹他們的身份?(引

導學生感受村寨傳歌場面的宏偉,氣勢的壯觀,領悟雲南歌會是民間的歌會、百姓的歌會)

——

2、師:村寨傳歌中大家僅僅在傳歌嗎?你能結合原文分析一下嗎?(引導學生結合原文分析

體會歌會不僅傳歌,更傳遞了熱情與智慧)

——

3、師:如果朗讀這一部分,描寫老吹鼓手的那一句如何去讀?(引導學生體會“最當行出色”“早”“卻”等詞要舒緩、重音。)

——

4、自由朗讀:“集會表面——原來如此”部分,注意讀出讚美欣賞的語氣。

5、師小結:有人說,心中擁有陽光的人,才能把陽光撥撒到別人的心理,老吹鼓手不僅在傳歌,更傳遞了真誠與熱情,這種情之美是最動人的!

6、師:以上我們分析了三種場合歌會的不同,那麼透過這些不同,我們能否發掘出他們的相同點呢?請第5小組的同學深入分析一下。

第五組代表發言(中心發言人先說,其他可補充)

示例:我們探究的是雲南歌會三種場面的相同點。我們通過分析認爲三種場合的歌會人美,景美、歌美、情更美。(學生可能有不同答案,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點撥、引導。)

教師點撥

1、師:你認爲沈從文先生爲什麼對雲南的歌會感興趣?(引導學生認知歌會人美,景美、歌美、情更美。)

——

2、師小結:在雲南的歌會上,有輕鬆愉快、有淳樸自然,更有熱情與真誠,就是這些深深吸引了沈先生,而他也早在課文的開頭就以總領全文的兩句話,表達了這種讚賞之情,請齊讀課文第1節體會,注意讀出讚美之情。

3、生齊讀課文1節。

三、擬寫副標題

1、師:通過以上的品讀、分析,我們已經對課文有了相當的理解,能否從不同角度,爲本文擬一個副標題,傳達自己學完本文的獨特感受?請獨立思考,想好以後可以到前面板書出來,也可以和直接和大家交流。(自由發言,鼓勵不同的答案,激勵思維火花的碰撞)

示例:“雲南韻”“不同的歌會,同一種美”“情動雲南”等等。

師:以上同學的答案非常精彩,也觸動了老師,在雲南的歌會上,人美、景美、歌美、情更美,怎一個美字了得!而透過這些美,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一個個鮮活質樸熱情的生命,所以沈先生也是用這篇譜寫了一曲“生命的頌歌”!(板書)

四、課堂釋疑

1、師:預習環節同學提出的有價值而尚未解決的問題提出1-2個,大家共同釋疑。(先請提出人談看法,其他同學補充,老師引導、點撥。不一定要有完整答案,只是引導思考,探討)

——

2、師:最後,老師提醒同學們注意,任何一篇課文不能孤立地學習,我們應該瞭解編者的意

圖,本單元是民俗單元,編者選編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同學們能關注民俗文化。

有消息證實,世界上篇幅最長的史詩--藏族英雄史詩 《格薩爾》,目前也面臨瀕危搶救的問題;嶺南文化的瑰寶——粵劇目前“鐵桿”戲迷只有2000多人。同學們,相信你們現在的心情一定和老師的一樣沉重。所以老師特別希望通過今天這篇課文的學習,提醒大家注意:

有些聲音我們不能遺忘,雖然時間讓它們沉下歷史的河牀,但當伴着田間嗒嗒的馬蹄和奏響在山野村落的鳥鳴,民歌、腰鼓、戲曲、民間藝人悠揚的二胡,這些民俗文化的精粹在我們的耳畔隱約傳來的時候,同學們,讓我們駐足、欣賞,讓這些天籟之音,把我們的智慧之燈點亮,讓民俗文化源遠流長!

五、佈置作業

師:想不想做民俗文化的守衛者?

——

請課下小組合作完成課後練習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