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談高考作文彙總七篇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談高考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談高考作文彙總七篇

談高考作文 篇1

北京高考語文閱卷已經進入尾聲了。據《京華時報》消息,一名參與閱卷的老師透露,今年北京高考作文平均分爲43分,其中仍不乏57以上的高分,甚至有滿分的出現;另據其他媒體消息,部分省份的評卷老師出面澄清,稱高考作文閱卷一般不會輕易給零分,所以高考後流傳的“零分作文”絕大多數是網友惡搞的僞作。

周某清晰的記得,當初本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入尾聲的時候突然橫空殺出個蔣昕捷,高考作文“誠信”以一篇《赤兔之死》征服了評卷老師,之後每年的六月末七月初各省份的滿分作文均會見諸報端:或措辭犀利,鞭辟入裏;或引經據典,橫亙古今;或天馬行空,大膽創新。而在周某進入大學以後,隨着互聯網的盛行,雖然高考滿分作文仍會於六七月份在各大媒體上準時出現,但是關注度卻敗給了網上流傳的所謂“高考零分作文”。而細細品讀這幾年的所謂高考零分作文,均會發現這些零分作文乖張大膽,直言不諱,抨擊醜惡,鍼砭時弊;直來直去的風格與滿分作文的文采飛揚內涵豐富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而對社會的思考甚至遠勝於滿分作文。不得不承認,滿分作文和零分作文之所以受關注,歸根結底還是跟社會對高考的重視是分不開的。而對作文評閱而言,一個老師有一個審美觀點,一篇作文如果能讓所有參與評閱的老師都拍手叫絕,那這篇文章一定是有它的獨到之處。因此,當分數成了廣大學子的命根子的時候,如何能征服評卷老師,尤其對沒有明確評判標準的作文而言,則顯得至關重要。因此,高考滿分作文一出來,不少考生便開始爭相模仿,結果這些模仿之作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有人說過:“第一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是智者,那第二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就是蠢蛋”,那樣第一年蔣昕捷寫了個古白話文拿了滿分,第二年又有人用文言文寫了個進化論題材的文章拿了滿分,於是第三年就有一個考點冒出許多半文不白的文章,不僅不能征服評卷老師,反倒會讓評卷老師感到厭煩,有的甚至可能連平均分四十分都不到。真正的滿分作文的作者,都是對生活有着深入的思考的,這還是在於平日的積累,並不是照貓畫虎就能拿個五十多分甚至滿分的,照貓畫虎,甚至還可能步周正龍的後塵,見笑於大方之家。

而零分作文受追捧,一方面原因是大衆對高考滿分作文的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在於近幾年有些省份的作文題本身就不知所云,這也就讓網民有了惡搞的衝動,隨便寫一點鍼砭時弊諷刺社會的東西就冠以零分作文的標題來賺取點擊量。其實這是最下三濫的一種標題黨,是對網民不負責任的行爲。何況高考本來是挺嚴肅的事情,被網民拿來這麼一娛樂,藉着網絡傳播的力量,很有可能使得社會進一步把高考妖魔化。這樣,決定考生命運的一考在民衆眼裏就沒有那麼公平公正了,從而產生錯誤的輿論導向。

其實高考作文本身就不好寫,高考滿分作文更不好寫,而真正的高考零分作文比高考滿分作文還要不好寫。過分追捧滿分作文不能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注意是作文水平,不是寫作水平,因爲應試教育下的作文水平是不能代表寫作水平的),只能扼殺創造力;而過分惡搞零分作文,只能妖魔化高考,通過以訛傳訛矇蔽民衆的正確認知。

談高考作文 篇2

創新作文教學是個相當大的課題,可以探索、鑽研的方面很多。筆者認爲:要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其關鍵是教者應在寫作中注意引導,着重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在各種條件下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來,尤其是在高考中能獲得高分。下面就如何進行思維創新訓練談一點粗淺的認識與做法。、

所謂創新就是要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有時是立意上的創新;有時是結構上的創新;有時是語言表達技巧上的創新;有時是語體、文體上的創新等等。我們作爲指導者應該把常見的創新途徑教給學生,讓他們知道如何去創新。

一、立意上的創新。

古人說:“凡作文立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這三番來者,代表了認識的三個層面。第一番來者,是表面上的東西,比較膚淺,絕大多數人都能想到,因此屬大路貨,只能算一般的認識層面;第二番來者,是對事物較爲深刻的認識,可能會找到一些常人不曾見到的角度,使之寫出賞心悅目的文章來,這是第二層面。而第三番來者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後的“柳暗花明”,是另闢蹊徑後找到的“別有洞天”,能寫出讓閱者拍案叫絕的文章,甚至是歎爲觀止的文章,是認識的最高層面。而一般情況下語文老師會教育學生選第二個層面,這樣比較穩,又避開高風險和大路貨,得分一般在50分左右。而第三層面的則視爲險徑,是走險棋。成功了能得高分,想偏了則功虧一簣。其實只要重視方法指導,加強訓練,則完全有可能出奇制勝,甚至可以得60分。

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

①螻蛄爬牆的啓示:

材料:一隻螻蛄在陡峭的牆壁上往上爬,爬到一大半時跌落下來,但它過了一會兒又沿着牆根往上爬了……

分析:許多同學看了材料之後立意放在讚頌蟲子的頑強、執着、敗而不氣餒上。這其實就是“第一番來者”,屬一般構思。但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可以找到另一個立意,螻蛄蟲不會思考,不會從失敗中尋找失敗的原因,只知鍥而不捨地苦幹、蠻幹,不會改變方向尋找新的途徑,這就是較爲深刻的立意。如果在此基礎再深入地思考,就可以發現我們人類中亦有此種“螻蛄現象”,即表面的勤勤懇懇往往會得到肯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甚至有時還作爲一種精神來宣傳,提倡爲“愚公移山”。這樣就可以挖掘到“應有科學的指導,即既要達到目的,又‘多快好省’”。這就是創新的立意。

②材料:一幅漫畫,一隻啄木鳥在一根水泥杆上猛啄。

分析:一般的同學是認爲這隻啄木鳥不看對象,對着水泥杆猛啄將一無所得,聯想到有些人盲目地做事,不看對象,終將一事無成。而深入分析後可以發現,啄木鳥爲什麼會啄水泥杆子呢?原因可能是它習慣成自然,見到高大的杆子就當成是樹木,見到有小孔就以爲是蟲洞,引出習慣一旦養成,積習難改。這是較高層面的認識;而更深一個層次可能會想到人類大肆砍伐樹木,使生態遭受破壞,啄木鳥已無樹可啄,只能錯把水泥杆當作是樹木,呼籲人們保護樹木,保護生態環境。

③材料:以“傘”爲話題寫一篇作文。

分析:“傘”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用具。有的人就會從魯班妹妹發明“傘”寫起,由固定的傘——亭子寫到移動的“傘”;由紙雨傘寫到尼龍布雨傘;由木柄傘寫到鋼骨傘;由普通的傘寫到摺疊傘……由此可以感嘆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讚美古代工匠、現在工人們的聰明才智。這是一般的立意,絕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如果去深究一下可以發現“傘”的品格,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他人,是“捨己爲人”的精神寫照,就屬較高認識層面;而由“傘”想到父母的愛,象“傘”一樣處處護着自己,不讓日曬雨淋,是何等的慷慨、無私。而往反面去想一下,社會上就有一些人千方百計地在官場上找自己的“保護傘”有恃無恐,就是屬創新層面的立意。

二、結構上求新。

在文章的寫作中,結構屬表現形式,而形式是爲內容服務的,好的形式能讓人耳目爲之一新,心情爲之一振,同樣會使文章增色添彩。

①老舍先生的《茶館》在結構上就是大膽的創新。劇本創作原有的原則是“三一律”,而老舍卻打破了這一戒律,大膽地用三幕戲來反映三個不同的時代,且選擇茶館這一特定地點讓三教九流在這個舞臺亮相、表演,甚至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但同樣獲得了觀衆的認可、取得成功。

②茅盾先生的《風景談》也可謂是散文中的創新。他選了六幅畫面來表現延安軍民的生活,可謂是“散得可以”。這跟一般的遊記散文,議論散文的形式有很大的差異。但同樣是一篇好散文。

③20xx年的高考,有一位考生大膽地用詩歌這一形式作文,儘管只有209字,不合作文的800字左右的要求,但卻拿到了滿分,這與20xx年江蘇南京一考生以古白話寫《赤兔馬之死》獲滿分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都是在形式上有創新而獲得成功的例子。

三、技巧上翻新

表現技巧的創新實際是借鑑、嫁接一些寫作上的技巧,使文章能看上去新穎一點。常見的技巧有:

①加題記和尾記。用名人名言或自己極具概括的話精闢地概括文章的精髓,列於文首的醒目位置,使人一眼就能看到你的觀點。尾記則是起畫龍點睛,或“點石成金”作用。如:99年高考,北京一考生的題記爲:“人生在世,斗轉星移,眼前景物一一散盡。惟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徜徉留戀,亙古不衰。”文字簡潔而富靈性。又如20xx年高考,一篇題爲《兒子的呼喚》的題記:“道德猶如月亮,在黑暗中彰顯其光亮。”富有哲理,生動形象。再如,《學會堅強》一文的開頭有這樣一段題記:“女孩,弱者彷彿是你的孿生姐妹,提起你,總令人提到她;女孩,眼淚似乎早已是你忠實的伴侶,當微風撥弄你的心緒時,她總會在你的臉頰跳舞。其實你要明白,女孩,你的名字不叫弱者。”這段文字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你是強者而不是弱者。

②運用小標題。如《寫作貴在創新》一文就列出“一,緊扣時代脈搏,從豐富多彩的現實中捕捉新意;二,充分展開聯想,從無限廣闊的天地中尋覓新意;三,善於逆向思維,從習以爲常的素材中挖掘新意。”條理清晰,結構井然。

③用電影化手法。如“慢鏡頭”,“畫外音”,“蒙太奇”,“分鏡頭”等表現手法,來使人有新鮮感。有時也可以運用電視短劇的形式。

④可運用寓言、童話、夢境、故事新編等形式來創新。現在有不少此類的作品如《大話西遊》之類的書就很成功。

總之,如何進行創新作文指導、訓練是一個長期的永久性的話題。沒有現成的路可走,沒有模式可套。如停留在某一模式上又成了僵化的教條,成了“新八股”。我們的目的是給方法,給方向,給技巧,讓學生在平時的作文和考試作文中去不斷創新,寫出高水平的文章來。並以此來推動作文教學步上一個新臺階。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使作文教學出現一個嶄新局面。

談高考作文 篇3

文章不是無情物,這個情,當然是真情,高考作文“感情”點滴談。但歷年的高考作文中,總有一些背情逆理的假大空文章。由是,xxx年的語文《考試說明》在作文基礎等級里加上了“感情真摯”的要求,表述爲“思想健康,感情真摯”;xxx年的語文《考試說明》將這條表述置換爲“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小小的位置置換似乎傳遞了這樣的信息:作爲導向,高考評分深刻關注作文的“感情真摯”,以試圖糾正應試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矯揉造作的不良文風。

感情真摯,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能夠自然地表達真情實感,不矯飾,不做作。

從古爲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說:“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實存也;男子樹蘭而不芳,無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實;況乎文章,述志爲本。言與志反,文豈足徵?”意思是很明白的:桃李不事張揚,但樹下自然地走出一條小路,那是因爲樹上結滿了果實;男兒種下蘭花,但嗅不到它的芬芳,那是因爲他內心沒有這份情感。憑草木這樣微末的事物,(尚且)要據情感來求實理,何況文章要以表達心志爲根本呢。言語與心志相背,文章怎能充分地表達呢?

毫無疑問,感情真摯是作文最基本的寫作要求之一。但是,縱觀歷年考場作文,寡情無情、虛情矯情的作文實在不少。考生往往囿於狹小的生活圈子和膚淺的閱讀層面,急於事功地從時文那裏套取法寶,機械模仿與簡單照搬,造成情感的或荒或蕪、失真失度。考場上多的是獨吟自唱的傷感,矯情做秀的落寞,搔首弄姿的輕浮,少的卻是真正關注心魂的交響,和從這心魂裏流瀉出來的文字。這種虛情假意的文章,真讓人有粉黛了面目以邀寵幸的感覺。

考生在寫文章時要注意,感情千萬來不得弄虛作假,試圖用矯情和謊言代替真情的做法,實踐證明是不能取悅於閱卷老師的。如果明白文章的真情源自生活的真情,真情爲文就非難事。

首先,要體察真情。成長中的青年,要善於體驗自身已承受的真誠關愛。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就要求我們總用積極進取的樂觀態度直面生活,不被浮雲遮望眼,觀察體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發現並領悟出人生的真情、真諦。

其次,要表現真情。作文是無需將真情藏掖起來的。要敢於把自己從生活中獲取的真實感動袒露於字裏行間,用己的淚去濡溼人的眼,用己的情去撞擊人的心。考場作文完全能有真情的流動,由是,無需刻意地取悅而終獲首肯。

第三,要昇華真情。考場作文當然有它的功利性,這就是要讓閱卷者能夠產生真正持久的感動。這樣,光有作者自己的感動還是不夠,還需要將這種感動昇華到一定的高度,使之共鳴、共振,甚至從中得到普遍的人性而不無啓悟。

湖南卷20xx年的作文題是“詩意地生活”,有一位老師寫了一篇下水作文,開篇這樣寫到:

“記得豐子愷先生說過:由兒童變爲成人,好比由青蟲變爲蝴蝶。青蟲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很多時候,我們大人先生已做成了蝴蝶,便忘卻了要從爬行開始,就不顧了青蟲們是否情願,在它們身上裝了翅子,以爲可以一同飛翔。”

文中寫到一個女孩:“女孩一律是嘴饞的',阿津念念不忘我女兒給她的雪峯橘,我便挑選了幾個送她,高考輔導《高考作文“感情”點滴談》。乃瞻我橘,她便載欣載奔地飛來,旋即飛回她的座位,每人一瓣地讓緊鄰桌兒的同學有點分享,便寶貝地將橘兒收藏在她獨有的世界裏,有好些時日不吃。”

“她是哭笑都不矯飾的女孩,高挑的模樣兒長袖善舞,動靜也就不甚分明。一堂課下來,我正微慍她上課偶爾講小話,她因趕明兒賽舞而即刻要出發,需爲很國粹的舞做個解說,便惶惶然來找我。我於跳舞之類,思想的底子是藏着偏見的。倒不是盲目於手舞足蹈的美,總覺得要耽擱些備考的專題,甚是爲她可惜。我在她的催促聲裏,湊成幾句,她歡天喜地地走了。不知怎地,我竟惦記起她來,她畢竟學舞起步晚些,我不知道她的舞可是好,也不知道她索要的詞兒可是妥貼……間天,阿津回來,老遠就讀到她歡喜的生氣,努力堅持的舞蹈已能讓她升上大學。”

文章這樣結尾:“生路既非單一,爲何要用我們的經驗去左右了阿津們的飛翔呢?我只是知道舞蹈是肢體的藝術,並不曾瞭解在尋舞的路上,她會見鳥在飛,蝶在舞?阿津千真萬確是個現代的女孩,而漢唐歌舞的流風餘韻總該有點兒着落的罷,純淨如阿津的孩子願來作些傳承,其實是對的。”

“小蟲從葉緣的卵裏探出它的頭腦,重要的是自己的攀爬。大人先生卻很不以蟲們的自在爲然,即刻就要蟲成了蝶去。結果就沉寂了它們的夢想,即便將來果真可以飛了,卻只是先前的蝶的重複。”

儘管是摘錄文字,我們已經讀到了師生間的真情,以及由這份真情所傳遞出來的思悟。

葉聖陶先生在《作文論》中說:“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進而提出兩個致力的目標,“就是訓練思想與培養感情”,他想以此改變假大空文章子孫不絕的局面,其用心可謂良苦。經歷20餘年的高考實踐,“思想健康”和“感情真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構成文章的精髓,漸已成爲作文教學的共識。這也是《考試說明》將“思想”“感情”並提的根本所在。可以說,感情的虛假蒼白甚至消極頹廢,必定要影響到作文思想的建樹,說得通俗一點,感情真摯與否,不僅僅是一個作者有無其情的小問題,它還是一個關乎文章思想高下的大問題。

那麼,從操作的層面上,怎樣做才能寫出“真情”作文呢?我們提倡:事當、情真、言美。

事要當。議論文中舉事用例,必須以能支撐文章觀點爲度。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件中,感情“真”,先要求事件“當”。事情憑空捏造固不可取,都來親歷也不足信。敘事當否,全在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典型性以及情感度。真實並不無感動且足夠支持立論的材料,可來自兩個方面:自身或親友師長體驗到的斑斕的生活和豐富的閱讀。其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以“當”(貼切)爲尺度,有所選取地驅遣於我們的筆端。

情要真。中學生的生活體驗、情感閱歷多不可能太豐富太複雜,很多時候,調動真情的確並非易事。在可有多種選擇的情況下,要慎重取捨事件。“爲情造文”,關鍵在一個“爲”字。平日裏做了有心人,積累既豐,見識便廣,所謂成竹在胸,心中有情,怎麼寫都會是好的。臨陣時纔來抱佛腳,感受已淺,認識輒低,所謂全無主持,心中歷亂,弄不好就會矯揉造作,貽笑方家。拒絕體驗的虛情假意,絕不可能打動人心;而開啓人生的真情實感,則必須在對現時生活有所體察、認知的基礎上才能獲得。

言要美。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紛紛繁繁的情,如何表達?而所表現的感情,有高雅粗俗之分。並非只要是真情實感就可以入文,語言要迎合哪類情味,是頗有講究的。美好的語言是高尚的情感最終得以附麗的基本保證。

談高考作文 篇4

摘 要:從高考作文的立意新穎、見解獨到、材料新奇、構思精巧四個方面,簡要闡發了高考作文的創新要領和獲取高分的訣竅。

關鍵詞:立意;見解;材料;構思

作文的創新,是高考要求的一大亮點。它重在考查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體現了現代社會的教育觀,更體現了高考人才選拔的特殊性和必要性。高考作文的創新主要包括立意新穎、見解獨到、材料新奇和構思精巧四個方面,以下逐一闡述。

一、立意新穎

“立意”,就是確立主題(記敘類、抒情類文章的主旨或中心)。立意新穎,也可說是“立意高遠”,即“站得高看得遠”。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摒棄平庸或一般,做到與衆不同。“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具體的辦法:或藉助想象,展開聯想,創造新境界;或藉助理性思維,寫出思辨色彩,拓展新視野。做到了這些,文章的立意就顯得境界高,新穎而大氣,這是評價一篇優秀作文的一大亮點所在。

二、見解獨到

“見解”,一般是指議論文中作者所持的觀點或提出的論點(在記敘類或抒情類文章中可理解爲作者對事物、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見解獨到,即有個人的獨特理解和看法。要做到這一點,要麼考慮與衆不同的角度,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寫出新意;要麼藉助邏輯推理(類推事理),闡明觀點,得出新觀點。這一點,是評價一篇成功議論文的出彩之處。

三、材料新奇

“新奇”,就是新鮮(時間離現在很近)而又特殊(少見)。要獲得這一類材料,重在平時積累。首先要廣泛地閱讀(包括收看影視劇等),其次要精心篩選那些富有時代感、給人眼界開闊的材料(含家庭、學校、社會、藝體、時事等)。擁有了這些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實際上就擁有了寫作資源,甚至擁有了寫作慾望,因爲這些材料本身就涵蓋了學生的人文關懷,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本色寫作是大有裨益的。

四、構思精巧

“構思”,就是對文章思路的構想設計;“精巧”,就是別緻巧妙。文章構思的精巧表現爲:或標題的創新(巧用比喻、擬人、詩句等擬題),或情節的曲折有致(有波瀾、有伏筆等),或結構的出新(開頭、結尾的照應,中間的過渡等);或文章技法上的模仿——創新(在模仿中翻新)。要做到這些,重在平時不斷地訓練和積澱,多讀範文,在讀中體會;在讀中仿寫;在仿寫中創新。做到了這些,其實就已經把握了文章的內在結構(線索和思路)和外在形式(結構和層次)。

以上四個方面涵蓋了作文創新的基本內容,高考作文的創新亮點加分也莫過如此。只要掌握了作文創新寫作的基本要領和規律,平時加以練習,持之以恆,我想考生在高考場上一定會奪取高分的。

談高考作文 篇5

受訪者認爲新規不應機械;有專家擔心注意防差錯而喧賓奪主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於日前公佈,其中語文試卷每寫一個錯別字扣除一分。“錯一字扣一分”,假如錯上幾十個字,作文豈不是白寫了———這是衆多家長與學生的擔憂,甚至有人認爲這個新規定“很恐怖”。

  多數受訪者反對“一刀切”

“高考現場非常緊張,很有可能一邊構思作文一邊產生筆誤,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被扣很多分,我會覺得比較委屈。”上海嚮明中學學生田園說。

從事編輯工作的盧勁杉認爲,這是一種很好的導向,提醒考生注意紮實打好基本功。但她同時認爲,如果“一刀切”地執行,就陷入了機械化的怪圈,“比如,對於一個字頻繁使用錯誤究竟該如何扣分?”

“比如說一個同學的作文寫得很優秀,原本差不多可以得滿分,但錯了15個字,按這一標準,完全可能導致他從一本掉到二本!”上海五十四中學一王姓同學說。

  專家稱不會重複扣分

“扣分沒有上限看上去很可怕,但其實一篇作文錯十幾個字的情況是很少見的,多數是三四個錯別字,也就扣個三四分,跟過去沒多大差別,考生不用害怕。”上海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周宏說。

周宏承認,一篇寫得很好的作文因爲錯別字被多扣分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一般作文寫得好的考生,錯別字也不會多”。他說,按高考語文閱卷標準,重複寫錯一個字,不會重複扣分。

  教育者擔心“喧賓奪主”

上海建平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語文教育專家程紅兵說,高考語文錯別字扣分太重的話,也違背了高考選拔意義,“如果由於扣分太多而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防止出差錯方面,難免喧賓奪主。”

程紅兵比較推崇上海卷的做法:錯三個字扣一分,扣滿五分爲止。

談高考作文 篇6

歷年來的高考作文試題儘管變幻莫測,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命題的思維導向不外以下三種:即哲理性、現實性和可塑性。因此,高考作文的訓練指導應緊緊圍繞這三性去開展。

一、題目的哲理性如1986年的《樹木·森林·氣候》和1995年的《鳥的評說》的寓言故事,都滲透了深刻的哲理性。

樹木、森林和氣候之間蘊含着一種樸素淺顯而又深邃的哲理,這個哲理沒有超過考生的生活知識及理解能力所達到的範圍;《鳥的評說》同樣涉及到哲學範疇的問題,潛伏着生活中深層的課題,即全面地看待人與事等。爲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平時就要有針對性的訓練。要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引導他們透過現象看本質,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制約性和聯繫性,並以小見大,見微而知著,掌握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基於上述認識,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曾擬了以下題目:《從<項鍊>中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刻舟求劍>中得到的啓示》切忌形而上學看問題;《從<落葉>中悟到的》見微而知著;《中國青年爲什麼穿日本和服拍照》學會抓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收到了較好效果。

二、題目富於現實性近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很多要求考生能對生活、社會問題發表見解。

有的由自然現象引向生活,有的由生活現象過渡到社會問題,有的從寓言故事引發出社會弊病,有的從生活瑣事中折射出引人深思的課題。而且命題涉及到的各種門類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如1985年的作文題是關於三廢治理問題,涉及到環衛方面的知識;1986年作文題觸及到林業、氣象和生態學等方面的知識;1990年的就一對孿生姑娘對玫瑰園的不同看法,寫一篇議論文,聯繫到如何看待社會本質和主旋律的思想方法問題;1994年的《嘗試》,輻射出更多的生活常識及悟出諸多的人生真諦。所以,教師一定要打破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將作文教學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土壤之中,幫助學生真正地深入生活,瞭解生活,養成良好的觀察生活的習慣,善於採擷生活中豐富的素材,從而達到以小見大地剖析事物,反映現實生活。並要不斷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引導他們多讀書、多看報,抓好寫作素材的積累,使之寫作視野極度地開闊起來。

三、題目的極大可塑性首先是內容上的可塑性大。

行文可深可淺,取材極其廣闊,不必臨場搜索枯腸。例如1988年的作文試題爲《習慣》,這是繼1982年之後的又一次直接命題作文,它儘管是採取了我國傳統的命題方式,但仍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它有極大的可塑性和靈活性,其外延極爲廣闊,考生既可以寫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方面的習慣,也可以寫社會、民族,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既可以寫日常生活中淺表性的問題,也可以觸及社會中較深層性的重大命題;既可以大膽地抨擊傳統的陳規陋習,也可以謳歌讚美時代的新風;既可以透視社會的焦點問題,也可以讚頌改革開放後的新人新事。因此,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題目,考生完全可以自由馳騁自己的筆墨,以達到淋漓盡致的吞吐,無拘無束的歙張。其次是表達形式上的可塑性大。1986年的《樹木·森林·氣候》,行文體裁可以不拘,可以議論爲主,也可以夾敘夾議,只要吃透精神,把握中心,持文有據,言之成理即可。至於如何運用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如何佈局謀篇,便待考生隨心駕馭自行安排了。1995年的高考作文題是寓言詩《鳥的評說》,這是一種一題多體,一題多向的設計,也是一種多層次的寫作考查。考生可在不同的文體中,從不同的角度盡情揮灑,駕輕就熟,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其寫作才能。

基於這樣,高中畢業生的作文訓練,就必須儘可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抓好寫作素材的積累,要指導學生博覽羣書,要讓學生觸及各種文體。既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又不能忽視形象思維;既要培養順向思維,又要倡導逆向思維;既要培養實體思維,又要注重空間思維。平時要把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各種應用文和散文等文體的訓練務必強化,作到一專、二博、三活,纔有希望達到成功之彼岸。

談高考作文 篇7

經常聽見有高三生抱怨說高考作文難,我很想對這些學生說:高考作文至少拿下60分,其實並不難!雖說寫文章靠的是日積月累的練習,文學底蘊差的學生在短時期內是無法彌補的,但細一分析,底蘊差的學生只要掌握了寫作技巧照樣可以在高考作文取得優異成績,也就是說,高考作文拿高分還是有一定的捷徑可以走的。

從寫作體裁上看,高考作文主要分爲議論文和記敘文兩大類,建議高考生以寫作議論文爲主。記得有一位特級語文教師曾說過:記敘文是爲那些天才和庸才兩種極端學生準備的。好學生可以達到滿分,差生可能連20分都拿不到。所以針對大多數介於天才和庸才之間的學生,議論文就是大家最主要的拿分體裁。奉勸那些處於中間位置的高考生在這最後的一段時間裏,一定要熟練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技巧。

議論文的寫作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來進行的。一般將議論文分三大板塊:一是提出鮮明而清晰的中心論點,達到劈面就可映入眼簾的效果;二是對中心論點進行分析,這個議論文的主體部分可以分成三個自然段,逐條闡述中心論點,或用並列式或用遞進式或用假設式等;三是總結部分,再次重申自己的觀點,用總結性的話語結束全篇。上述議論文寫作模式概況一下就是: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三大部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議論文都可以這樣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