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第一課時)

本文已影響 1.33W人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批評了當時唐朝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行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願望。

《種樹郭橐駝傳》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文言文的習慣。

二、瞭解封建統治者實行煩令造成擾民的社會弊端。

三、學習運用對比、類比這兩種比較手法進行說理。

  教學重點

煩令造成擾民的社會弊端。

 教學難點

運用比較方法進行說理。

教時安排

二教時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一、匯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南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曾貶為永州司馬,後任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和韓愈齊名,並稱“韓柳”,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宋代的“三蘇”、歐、王、曾都以寫散文著稱,並稱“唐宋八大家”。有《柳河東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傳記文,借“傳”立“說”,用種樹之道,說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駝是寓言中的虛構人物。為什麼作者將他設計成生理上畸形的駝揹人呢?可能受莊子的影響,《莊子·達生》中承蜩的佝僂丈人,就是生理駝背與技藝精巧集中於一身的人物。一個身軀“拳曲”的人對生物自然生長受到扭曲、傷害有切膚之痛,因而更能體會順應生物自然規律生長的可貴。

  二、教學

1、學習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環節,亦可與分析課文合起來,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課文有關文言實詞、虛詞的釋義

(二)懂得課文中出現的文言現象(見附件)

(三)在以上基礎上理解文意

2、分析課文,學習比較(對比、類比)

第一自然段緊扣了題目中“郭橐駝”三個字,介紹主人公名字由來、形象特徵。寫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第二自然段寫主人公的籍貫、職業、身份和技藝,緊扣題目“種樹”兩字,然後分三方面寫他精於種樹。首先,側面烘托:“凡長安豪富人為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然後,正面描敘主人公精於種樹:“視駝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藩。” 前半句強調種樹或移栽樹沒有不成活的,隱含一個“壽”字;後半句強調種的樹高大茂盛,且果實結得早、多,隱含一個“孳”。這句直敘主人公種樹技藝之高明。又說明了“爭迎取養”的原因。最後以對比手段來反襯郭橐駝精於種樹:“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學生從本段中找出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技藝相對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種樹技藝進行對比: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所種樹,或遷徙,無不活, 窺伺效慕,

且碩茂,早實以藩 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結尾設定了一個懸念,即“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讀者急於想知道郭橐駝到底有什麼訣竅。

第三自然段從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的態度方法的對比中,闡述種樹之道在於順天致性。緊承上文,採用對話形式展開。

要求學生從本段中找出郭橐駝與“他植者”種樹態度和方法相對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種樹態度和方法進行對比: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木之性日以離”

“舒”、“平”、“故”、“密” “拳”、“易”、“過”、“不及”

“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通過這層層對比,闡述了郭橐駝的種樹經驗,突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種樹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從而得到使木“壽且孳”的結果,與下段中寫到的官吏“好煩其令”,從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惡果,這兩者也是對比。因此這段的對比也為下文進行種樹與治民的類比作了充分的鋪墊。

第四自然段以問者的口吻寫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然後,通過郭橐駝的答語,由養樹術推出養人術。他植者“種樹”與為官者“治民”如出一轍。

要求學生從三、四兩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種樹”與為官者的“治民”相類比的語句。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以他植者的“種樹”與為官者的“治民”進行類比:

他植者-----(類比)-----為官者

種樹馬馬虎虎 不關心老百姓痛癢

“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長人者好煩其令”:

“旦視而暮撫”“爪其膚”“搖其本”。 “旦暮吏來而呼”“鳴鼓”“擊木”。

“木之性日以離” 百姓在煩瑣政令下“病且怠”

同樣,我們可以通過類比聯想從郭橐駝的養樹術推出為官者應採用的養人術。

要求學生根據三段中郭橐駝的養樹術,參考四段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應採用的養人術。教師幫助梳理、歸納。

(板書)從郭橐駝的養樹術推出為官者應採用的養人術:

養樹術----- (類比)-----養人術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順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蒔也若子” 要愛護老百姓

“其置也若棄” 治國要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過問者之口,說寫本文的目的在於使當官者作為鑑戒。

文章體現了柳宗元進步的“養民”的治國思想。

運用比較,研討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與《種樹郭橐駝傳》進行對比,認識暴政害民與惠政擾民同樣會造成民不聊生。

(二)聯絡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句裡的“興,百姓苦”,理解封建社會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壓迫受剝削的重要原因:煩令擾民。

(三)認清封建統治階級打著愛民、恤民的幌子行擾民、傷民之實的虛偽面目。

 三、小結

1、比較說理可以分對比和類比兩種手法,對比是相對相反之比,類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於虎,惠政也可比狼凶。

3、郭橐駝的形象是“醜”與“真”的統一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