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求初二下冊語文期中文言文練習題?

本文已影響 1.29W人 

東陽馬生序

求初二下冊語文期中文言文練習題?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錄畢,走送之

⑵俟其欣悅

⑶媵人持湯沃灌

⑷色愈恭,禮愈至

⑸同舍生皆被綺繡

⑹腰白玉之環

2.翻譯下列文言語句.

⑴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⑵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

⑶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了自己求學的艱難?

4.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祕訣?

5.宋濂無書讀,天寒抄錄;求師難,恭敬詢問;生活苦,以學爲樂.這種求學精神對你有什麼啓示?請結合實際,談談認識.

6.“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這種態度可取嗎?爲什麼?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1.⑴跑 ⑵等待 ⑶熱水 ⑷周到 ⑸通“披”,穿 ⑹腰裏繫着(腰佩)

2.⑴家裏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着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⑵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⑶因爲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若人.

3.⑴讀書之艱;⑵從師之難;⑶奔走之勞;⑷生活之苦.

4.學習要勤奮,求師應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並佔戰勝困難.

5.雖然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優越,遠遠超過了宋濂,但刻苦學習的精神卻比不上他.因此,應該向他學習,不在生活上攀比,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6.無論贊同與否,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不可取.師生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關係,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纔能有利於我們的學習和成長.示例2:可取.我認爲“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並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爲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的學子.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與朱元思書

一、給下列加點的詞注音 水皆縹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響( )千轉不窮( ) 鳶飛戾天( ) 經綸世務( ) 互相軒邈( ) 嚶嚶成韻( )橫柯上蔽( )

二、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從流飄蕩( )2.猛浪若奔( )3.互相軒邈( )4.經綸世務者( )5.皆生寒樹 ________ 6、蟬則千轉不窮 7、窺谷忘反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

1.絕 :天下獨絕 ;猿則百叫無絕( )( )

2.上 :負勢競上;橫柯上蔽( ) ( )

3.直 :直視無礙; 爭高直指( )( )

四、按要求寫出句子.

1、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3、概括讚歎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4、寫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5、寫江流氣勢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6、寫聽覺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五、填空

1.本文描寫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學家________(人名)

六、簡答題

1.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麼?從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將描述的內容?答: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加紅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寫了富春江水的什麼特點?

3.第三段加紅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情緒?

參考答案:一、piǎo tuān líng líng zhuàn yuān lì lún xuān yīng kē.二、1、順、隨.2、好像.3、高,遠.4、籌劃,治理.5、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樹.6、轉通“囀”鳥叫聲.7、通“返”,返回.三、1、風煙俱淨,天山共色.2、從流漂盪,任意東西.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5、急湍甚箭,猛浪苦奔.6、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五.富陽至桐廬的奇山異水之景.南朝 ,吳均.六、1.總起 奇山異水.2.使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水流湍急的特點.3.淡泊名利、避世歸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