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中學語文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

本文已影響 2.16W人 

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圍繞着同一話題,引起大家爭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意見分歧,有師生看法不一,有教師觀點相左,有教師見解與語文內容或權威觀點產生矛盾。運用比較的方法能夠較順利地解決這些問題。下面我分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如何運用比較法在課堂上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中學語文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

解決學生的意見分歧。學生對同一問題看法不一致,這在語文課堂上是最爲常見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他們常會針對一個話題據理力爭,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熱烈。每遇此況,我都注意認真揣摩他們意見的緣由和思想,去發現他們的之所以然,以便對症下藥。例如分析臨事而迷這一成語的詞性及關係時,學生比較集中的看法有四種:偏正式動詞短詞、並列式動詞短詞、偏正式形容詞短詞、並列式形容詞短詞。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答案?我只是把四個答案板書黑板上,不急着公佈誰是誰非,因爲留着懸念倒有利於誘發學生積極展開思考。我首先讓他們弄清臨事而迷的意思,這裏關鍵是弄清迷是何義。迷是迷惑、糊塗的意思,它一般不能帶賓語,同時能接受程度副詞的修飾,反映了形容詞的詞性特點。進而我又組織學生回顧偏正與並列兩種關係的特點,加以比較區別。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比較辨析,教師未下判定,學生卻已經找到了正確認識,一致認定臨事而迷是偏正式形容詞短語。得出正確答案並不意味着問題的結束,我還要讓學生知道,他們爲什麼對或爲什麼錯,從而掌握在課堂上已經演繹過的有效的解題方法。學生通過對一個問題的訓練,不僅彌補了有關知識的缺漏,還糾正了以往解題的錯誤思維方式,從而提高了分析能力。

解決師生之間的意見分歧。在語文教學中應做到師生平等。我經常向學生宣傳做學問應該不唯書,不唯上而唯理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我認爲做學問除了要謙虛外,還要有破除迷信,敢於懷疑,勇於向權威挑戰的信心和勇氣。學生倘若養成勤思考、常比較、敢質疑的習慣,那麼不僅能克服死讀書的僵化局面,還有助於他們積極開動腦筋,主動自覺辨清問題的是非,提高自學能力。這有助於教學相長,師生雙方同步提高,真正起了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積極作用。另外,給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讓他們與教師開展學術爭論,並不影響教師威信,反而會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使學生更親近教師,信任教師,這無疑爲情感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潤滑劑,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極大興趣。師生分歧意見的比較,有利於教師捕捉學生偏見的根源,一旦發現,教師就緊追不放,授之以理,這也可以說是欲擒故縱吧。當然,讓學生充分發表議論,對教師本身也是一種促進,必須在課前課後多花時間,使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更深刻,處理更科學。有時我故意拋出一個錯誤見解,以刺激學生據理力爭,在課堂上形成脣槍舌劍的局面,這樣更能激發他們學好語文這門功課的慾望,而且也造就了學生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氣和膽略。

解決教師之間的意見分歧。調換課任教師在教學中是常有的事。新任教師複習舊功課,難免遇上這種情況:對某知識或某問題的看法與前任教師的意見不盡統一,甚至有嚴重的分歧。那麼學生該聽哪位教師的呢?面對這種棘手的問題,我的態度很明確,教師的看法不意味着永遠正確,它只代表一家之說。面對不同意見,學生自己要動腦筋,比一比,想一想,誰更有理就聽誰。記得組織學生複習宋代名家范仲淹的佳作《岳陽樓記》時,翻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句話,我的譯文是:這就是(在)岳陽樓上(看到的)的雄偉景象。或者這就是岳陽樓(所面臨的)雄偉景象。而前任教師的譯文則是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當學生無所適從時,我坦率地告訴他們,語文老師意見不統一是常有的事,做學問不應盲從,要肯動腦筋,比較兩個譯文應好中選優。同時,我又啓發學生聯繫上下文,融會貫通。上文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描繪的對象顯然是洞庭湖,而不是岳陽樓,那麼下文中的大觀也能說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嗎?當學生通過比較獲得滿意答案後,還認識到學海無涯,文無定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認識到要想獲真知,就要善於比較選擇,這樣才能對所學的知識有更全面、更準確、更透徹的理解,從而真正消化和掌握。

解決教師與課文之間的分歧。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常以此告誡學生要正確對待書本,樹立以書爲師,以書爲友,以書爲敵的觀念,這樣才能避免死讀書。我鼓勵他們在虛心學習的同時,對課本里的某些不合理的內容要敢於懷疑,並大膽指出。要解放學生的思想,教師就要身先士卒,爲人師表。平時教學中爲了激發學生大膽地以書爲敵,我特別注意去發現書中一些明顯的謬誤,並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去比較鑑別,判斷出誰是誰非。課文中對成語油然而生作如下解釋:形容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於這個解釋,我不敢苟同,查詢了幾本詞典後,更增添了決心否定它的信念。於是,我告訴學生,書上對油然而生的解釋不妥,並造句說明假如我們在黑夜時聽到怪異的聲響,或者突然遭受親朋好友的誤會,那麼一種恐怖的心情或痛苦的情緒就難免油然而生了。所造的'句子情理上無可挑剔,那麼若照課文上的說法,所謂的恐怖或者痛苦又是屬於哪一種好的思想感情呢?這種歸謬法的推理和比較立即否定了課文中的說法。僅此我覺得還不夠,樹立正確的觀點還要進一步以理服人,我對學生說,油然而生原指油在加溫時達到一定的溫度,其液體自然而然往上漲溢,後來人們藉此來形容人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或刺激,某種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油然側重表現自然而然的精神狀態,而不在於限制感情的好壞。我的道理論證讓學生心悅誠服了。前幾年初中課本中載有朱德元帥的回憶性敘事散文,其課文題目爲《母親的回憶》。我把這個題目交付給學生討論,讓他們聯繫課文內容作比較。在教師的啓發下,他們對《母親的回憶》這個題目產生了懷疑,師生達成共識:只有把題目改成《對母親的回憶》或《回憶我的母親》,文章的題目與正文內容才能達到一致。近年來,這篇文章的題目果然改成了《回憶我的母親》。許多學生在事實面前領悟到,儘管是名家名篇,其篇章結構、遣詞造句也並非天衣無縫、白玉無瑕,只要肯于思考,敢於懷疑,勤於比較,讀書就能讀得主動,讀得靈活,讀出真諦。

事實證明,無論是教還是學,運用比較這種方法,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各類矛盾,基功效不可低估。當然,要有效地發揮其作用,在具體操作中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選擇比較的對象要注意代表性,力求使學生通過比較,對某知識點或某問題的悟性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程度。其次,確定了比較對象和內容後,可提前佈置學生預習,而教師更應認真備課,對可能出現的複雜情況儘量做到胸有成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第三,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把握好比較內容的難度,難度適中,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達到教學目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