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古代寓言二則《鄭人買履》《刻舟求劍》教案

本文已影響 1.4W人 

古代寓言二則《鄭人買履》《刻舟求劍》教案

濱海縣第三中學初一語文期中複習導學案(02)

主備:沈麗麗 審覈:沈麗麗

複習內容:《鄭人買履》《刻舟求劍》

複習目標:1、熟讀並背誦這則寓言。

2、 積累文言詞彙,能準確翻譯全文。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並用來指導現實生活。

複習重難點:目標2、3

自學

一,《鄭人買履》

1,《鄭人買履》選自《 》,作者 ,是我國 時期著名的 家, 家學說集大成者 。

2,故事分爲兩層:第一層寫: ,第二層寫

3,找出最能反映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你認爲鄭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我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於3個),說說其中任一個的寓意。

5,背默課文及翻譯。

課文:

翻譯:

二.《刻舟求劍》

1.《刻舟求劍》選自 ,亦稱 ,是 (時間)秦相 組織編寫的 集。

2.這個故事分爲兩層:第一層寫: ,第二層寫

3.背默課文及翻譯。

課文:

翻譯:

展示

質疑

點撥: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點撥

1.掌握基本知識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爲詞和句。詞可以分爲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實詞又可以分爲五類:①單音詞和雙音詞。②古今異義。③一詞多義。④通假。⑤詞類活用。2.斷句

3.掌握正確的翻譯方法①補充省略的部分。②調整語序。③適當增減。

4.多讀放聲的反覆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

檢測:

一, 學習《鄭人買履》,回答問題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買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市罷,遂不得履

何不試之以足 寧信度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④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⑤寧信度,無自信也

3,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有什麼現實意義?

道理:

現實意義:

4.請你至少寫出兩個帶“履”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刻舟求劍》,回答問題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

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②是吾劍之所從墜

③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3、用“/”線畫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讀停頓。(每句一處停頓)

(1)鄭 人 有 欲 買 履 者 (2)何 不 試 之 以 足

(3)是 吾 劍 之 所 從 墜 (4)從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4、下列句中“之”用法與其它不同的兩項是 (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歸取之

E何不試之以足 F是吾劍之所從墜 G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拓展

一、閱讀理解《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爲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註釋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病――勞累。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揠( ) 謂( )

2、對下列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②返歸取之

③其子趨而往視之 ④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翻譯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2)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4、宋人爲什麼要拔苗?其結果如何?

5、讀完寓言後,想想看,這個寓言說明了什麼道理?

二,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北人①生不識菱②者,仕於南方。席上啖③菱,並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註釋】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溫暖和充足陽光,盛產於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仕於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須去殼。”( )④欲以清熱( )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啓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月懷一雞》,回答問題。

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註釋:攘―竊取、偷盜。斯―那麼就應該的意思。道―個人的舉止言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其: 或: 是:

損: 已: 非義:

2下列對加點字“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請損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譯下列句子。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4、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刻舟求劍》教學反思(2篇)

《刻舟求劍》教學反思

1、教學中突出以讀代講的特點。文言文和現代文一樣,要堅持以讀爲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課文中提供了譯文,對照譯文學生學習起來並不困難。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初讀達到正確流利,精讀着眼品析體會,熟讀力求感情到位。在重點詞句處則細細品讀,並教給朗讀技巧,乃至最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

2、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預習和聽教師的泛讀解決準確朗讀文言文的問題,再結合譯文和工具書理解文中重點字的意思,進而嘗試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後試着將整個故事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3、我認爲教學寓言時,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學生能自己的話講出寓言故事的內容,講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師會以爲他們已經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結合生活實際距離,談感受時,卻常常說的那麼牽強。他們並不是不理解故事的寓言,而是因爲他們的生活經歷太少,而難以恰當地表達相對應的實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儘量營造寬鬆、平等、和諧、激勵的教學氛圍,做到把激勵帶進課堂,多用激勵性語言,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激起學生的興趣。

第二篇: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的`總體設計的思路是爲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課堂上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之後再合作譯文,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最後合作彙報,形成自己的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遵循和執行趣味性、自主性、紮實性、探索性的統一,既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規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反思如下:

1、教學中突出以讀代講的特點。文言文和現代文一樣,要堅持以讀爲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課文中提供了譯文,對照譯文學生學習起來並不困難。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初讀達到正確流利,精讀着眼品析體會,熟讀力求感情到位。在重點詞句處則細細品讀,並教給朗讀技巧,乃至最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

2、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預習和聽教師的範讀解決準確朗讀文言文的問題,再結合譯文和工具書理解文中重點字的意思,進而嘗試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後試着將整個故事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3、我認爲教學寓言時,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學生能自己的話講出寓言故事的內容,講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師會以爲他們已經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結合生活實際距離,談感受時,卻常常說的那麼牽強。這是因爲他們不理解故事的寓言,還是因爲他們的生活經歷太少,而難以恰當地表達相對應的實例呢?這還一直困擾着我,請大家多提點寶貴意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