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範文(精選21篇)

本文已影響 2.32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範文(精選21篇)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誦讀欣賞中選擇了三首唐詩,都是與景色與關,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抒發個人的情懷,表達各自的豪情壯志。

教學設想

通過多讀來領會詩歌的意境,通過對意象的把握來理解詩歌感情。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望嶽》

一、導入。

大家都知道五嶽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視頻及圖片,請同學們自由發言。簡單點評後轉入杜甫的《望嶽》)

二、板書課題,指名簡介作者。

我們學過很多杜甫的詩篇,下面我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杜甫介紹一下。屏幕展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人稱詩聖;其詩被喻爲“詩史”;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品讀詩歌

(一)朗讀詩歌

1、配樂詩朗誦《望嶽》(出示視頻和音頻材料)。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奏。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古箏曲)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4、教師範讀,學生輕吟。

(二)解題

問: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爲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嶽遠望之景,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嶽的過程中表現了作者驚歎、讚美、陶醉、豪邁之情。

(三)逐句理解詩歌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爲故齊地,之南爲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繫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據註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爲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後爲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註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嶽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雲”;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嚮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衆山小”,這說明了什麼?(這是詩人神遊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四)再次品讀詩歌,理解景色的特點,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1、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詩歌

學生在配樂下自由朗讀詩歌,同桌之間相互交流,看誰讀的最有詩意。

2、作者爲什麼產生如此的情感呢?他驚歎什麼,又讚美什麼?爲什麼這麼說?

因景而生情,這是客觀因素;有沒有作者的主觀因素在裏面呢?當時詩人二十幾歲,這也是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裏行間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詩中哪兩句最能體現?這兩句詩中還蘊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難,敢於攀登高峯,就能俯視萬物。

四、總結。

杜甫一生極爲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後,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竟至以舟爲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於這動盪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後,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麼?

學生自由發言。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如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爲名篇。

二、感受詩歌

詩人是騎馬遊西湖,所以詩裏提到了“遊蹤”,但詩裏寫遊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着作細緻交代的,要仔細想想纔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後說說詩人的遊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爲什麼說“雲腳低”?(“雲腳”,指下垂的雲,水位上升,湖面上的雲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雲“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雲“露腳斜飛溼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爲“處處”。)爲什麼“爭暖樹”。(餘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築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爲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麼?(花草)爲什麼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寫淺草有什麼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後兩句是怎麼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後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三、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遊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陰裏”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着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第三課時《登飛來峯》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爲什麼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麼看的?

二、朗讀《登飛來峯》

1、教師範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並背誦。

三、在教師的點撥下品味全詩。重點品味蘊含在詩中的哲理。

1、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點撥要點:

首句點明瞭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雲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爲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

點撥: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③由學生談談對這兩句蘊含深刻的詩的理解。

四、質疑活動

1、《登飛來峯》前兩句,後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麼?

2、“不畏浮雲遮望眼”中的“浮雲”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麼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3、詩人借登飛來峯觀賞景色,闡明瞭一個怎麼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點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雲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深層含義,有成就大事業的胸懷,才能不畏懼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

五、討論活動,邊討論邊板書

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六、小結: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於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抱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板書設計

望嶽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峯

杜甫白居易王安石

遠望湖水

望近望早早鶯早春美好景色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凝望春花、草對早春的喜愛之情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想象綠楊

誦讀欣賞教案

編寫人:竹西中學鈕諝源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誦讀欣賞中選擇了三首唐詩,都是與景色與關,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抒發個人的情懷,表達各自的豪情壯志。

教學設想

提點學生注重情景交融,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讓學生通過景色的描寫來把握作者的感情思想。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望嶽

一、導入

運用圖片展示法,電腦上展示東嶽泰山的照片,讓學生談談自己觀看的感受。或者是請到過泰山的學生談談自己旅遊的感受。由學生的感受引入課題杜甫的《望嶽》。

二、學生讀詩歌,確定全詩的着眼點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看看作者是怎麼描寫泰山的

2、請同學朗讀詩歌,其他同學點評他的停頓有沒有,有沒有讀出泰山的氣勢。

3、聽範讀,在聽的過程中確定詩歌的着眼點在哪裏。

明確:着眼點是題目“望嶽”中的望字,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泰山進行“望”,從而描寫泰山的雄偉。

三、瞭解詩歌內容

1、學生藉助工具書,自己疏通詩句,瞭解詩意。

2、全班交流回答,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句意。

四、品讀詩歌

1、詩人描寫泰山雄偉的目的在哪?結合創作背景談談你的認識。

杜甫是在科舉不第遊歷時,見到泰山,並寫下此詩。全詩沒有一點落第後的頹廢消極,而是熱情讚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頂峯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2、再次齊讀詩歌,不僅讀出詩歌的氣勢,更要讀出作者的曠達胸懷。

3、感受詩人的寫作藝術

這首詩歷來被譽爲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這首詩除了氣勢外還有什麼地方歲吸引你,指出來並說明理由。

1)、煉字。鍾--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虛實相生

4、學生課堂上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

初一的時候我們學習過《早春呈水部八十八員外》,這首描寫早春景色的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景的,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二、瞭解詩人,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白居易於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三、讀詩歌,明詩意

1、學生相互朗讀詩歌,讀出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2、教師分句,講述詩歌的大體意思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這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雲腳低”寫遠望白雲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雲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築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於衷的喜悅。

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遊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遊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纔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遊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遊春的舒感。

4)“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這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裏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遊春非常盡興。

3、品味作者感情

整首詩雖然是寫景,但卻也融進了作者濃濃的感情在內,表現了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四、拓展延伸

與《早春》對比閱讀,看看詩人的選意象的不同點,共同點,學生課上自由交流,課後與老師討論。

第三課時登飛來峯

一、導入

我們祖國的名山是數不勝數的,每個省市幾乎都有一座名山,前面我們感受到了杜甫眼中的泰山,今天讓我們再來領略另一座山的風采。那就是黃山上的飛來峯。

二、讀詩歌,解詩意

1、聽老師範讀,學生注意停頓

2、學生朗讀詩歌,爭取詩歌

3、請同學朗誦詩歌,其餘同學在聽的過程中腦海中想象飛來峯的奇景

4、電腦上展示圖片,看看與你感受到的景象是否相同

5、老師講解詩歌大意。

三、品讀詩歌的哲理

這首詩除了寫景之外,更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詩,尤其是詩歌最後兩句,在議論中闡述哲理。你從這裏都讀出了哪些哲理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四、總結

這是一首登高覽勝之作。後兩句議論結合寫景,顯得非常自然。以“浮雲”爲喻,反襯詩人對當時保守勢力的蔑視;“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層”的獨特感受。

板書設計

望嶽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峯

景——雄偉寫法:情景交融景充滿生機

情——曠達議躊躇滿志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積累詞語;理解兩篇文章的讀書觀點,提高對讀書目的、方法、作用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理清思路,理解觀點;分析兩篇文章的論證方式、方法,揣摩體會語言風格;初步學習駁論文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讀書的興趣,積極引領學生讀書,引導學生探討正確的讀書觀。

【重點難點】

一、重點:學習體會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學習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

二、難點:學習體會本文十分簡練的論述語言。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思維;巧設問題,對話討論。

【課前準備】

作者資料,課件,學生做好預習,圈點勾畫注。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談讀書》

一、導入新課

1、導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生一大要事,亦爲人生一大樂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兩篇談論讀書的文章。

2、出示課題。

二、檢查字詞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2、解釋詞語。

三、學習《談讀書》

(一)師生交流導入:“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交流作家資料

交流後出示: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劍橋大學畢業。

後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爲勳爵。1626年冬由於在野外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樹在哲學方面。認爲“知識就是力量”。因此馬克思稱他爲“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隨筆》是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還寫了法律著作、歷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遊記《新大西島》等。

(三)交流讀書名言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麼內容?

(五)口味句段

1、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2、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

3、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取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

4、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六)學習論證方法,體味表達效果

揣摩文中的這幾段文字,說說它們的觀點是什麼,又是怎樣闡述這些觀點的。

1、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藥可醫”。

3、從“讀書補天然之不足”到“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4、從“書亦可請人代讀”到“味同嚼蠟矣”。

(七)體驗反思

對於作者的讀書觀,你如何評價?請談談你的認識和感受。

(八)拓展延伸

名人讀書語錄和讀書方法舉例。

(九)作業:品讀積累。

第二課時《不求甚解》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讀書,有千般樂趣,有萬種讀法。這裏,向大家推薦一種全新的讀書方法--不求甚解。

2、簡介作者。

二、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速讀,整體感知,把握要點

1、教師介紹駁論文知識。

2、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探究學習

1、作者是怎樣批駁別人的觀點?

第二段: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

第四段:說明因爲“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

第五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

第六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度讀書的。

第七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

第八段:說明陸象山語錄的意思。

第九段: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

2、文章舉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

第五段舉了普列漢諾夫的例子。他自以爲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

第六段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於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瞭解問題更全面。

第八段:引用陸象山語錄。“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

遷移:

1、你愛讀書嗎?能談談你讀書的方法嗎?

2、自擬讀書格言。

四、理清本文論證思路

五、文本探究

1、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

2、討論:

①“好讀書”和“不求甚解”有什麼關係?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爲什麼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

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麼問題,用了什麼樣論證方式?

六、拓展延伸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

②“班門弄斧”辯

③“濫竿充數”辯

七、課文總結

八、結束語。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教學重、難點

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課前準備

瞭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有關母雞的趣事(農村的學生可通過實地觀察瞭解,城市的學生可通過閱讀、上網、請教他人、利用音像資料等方法進行7解)。

教學過程

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收集整理的關於母雞的見聞。

2、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在熱愛生活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麼,老舍眼裏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雞》

自讀自悟

1、師生共同制定讀閱讀目標。

a、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b.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正確、讀流利。

c、理清文章條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d.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隻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不同之處:《貓》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終是喜愛的情感,而本文體現的是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變化。)

2、自主閱讀,邊讀邊批註。

彙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a.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如:“我一向討厭母雞。”“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b、作者分別通過哪些事例具體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如:隨處亂叫 欺軟怕硬 發狂炫耀 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

c、聯繫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爲“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爲什麼?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分辨褒貶,積累語言

1、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所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採蜜本”上。

反覆回味,走近老舍

1、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後,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後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4

精彩開篇詞

畫家,用他的畫筆,在一卷長長的宣紙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繪出青山的蒼翠。而他卻遠離浮躁,迴歸自然,孤獨地行走在茫茫荒漠中,揮起鋤頭,把一片荒漠變成綠洲,一個簡單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擔起此重任,那瑰麗的風光將永遠深深地印在我們靈魂的深處。

學習目標

1.領悟並學習傳神的肖像描寫。

2.學習人物的無私精神和高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隨波逐流,要高揚風帆在風雨中奮鬥搏擊。假如生命是鷹,不要畏懼困難,要張開翅膀在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不隨波逐流之船,不懼困難之鷹——植樹的牧羊人。

二、自學指導(一)

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

廢墟(xū) 乾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

酬勞(chóu) 流淌(tǎng) 水渠(qú) 乍看(zhà)

2.解釋下面的詞語

廢墟: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後變成的荒涼的地方。

乾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坍塌:建築物或堆積物倒下來。

溜達:散步,閒走。

刨根問底:追究底細。

不毛之地:不長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3.作者簡介

讓·喬諾(1895—1970),法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多部作品獲獎,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爲是法國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風格多樣,多半以他的家鄉和周邊地區——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爲背景。

三、自學指導(二)

(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利用圈點勾畫的方法,篩選關鍵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1.本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交流點撥】

牧羊人用幾十年的堅持,不斷用雙手把荒漠變成綠洲,使萬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讚美了牧羊人的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勤勞樸實、自信平和、忠厚內斂、認真細緻的高貴品質。告訴我們人類有潛藏的智慧和改天換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報,只要心存美好的願望並長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類的可悲命運最終會被改變。

2.本文是按什麼順序敘事的?請按這一順序劃分文章的段落結構並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點撥】

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敘事。

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點題,交代牧羊人是個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好人。

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第三部分(13—18):再見牧羊人。

第三部分(19—20):最後一次遇牧羊人。

第三部分(21):再次點題,抒發對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3.請分別寫出“我”前後三次見牧羊人時高原的情形。

【交流點撥】

初遇牧羊人——羣山荒蕪,村莊廢棄,泉眼乾涸,狂風呼嘯;再見牧羊人——樹木挺拔,重見溪水;最後一次相見——微風飄香,樹木歌唱,泉水長流,人口增加,村莊富饒。

(二)深層探究

在你眼中,牧羊人是個怎樣的人呢?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分析。

【交流點撥】

他是個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勤勞樸實的人。牧羊人種橡樹,不在乎是誰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別人知道不知道,一直這樣,一個人種着樹;他還是一個認真細緻、做事一絲不苟的人。從他挑選橡子、房間收拾得整齊、餐具洗得乾淨等細節可以看出。

(三)技法賞析

1.本文運用第幾人稱來敘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交流點撥】

運用第一人稱敘事;採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種樹人的故事,通過“我”的耳聞目睹,所思所想,對種樹人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評價。“我”在文中僅僅是個過客,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目睹了一個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變成森林村莊。“我”作爲一個見證人,使種樹人的事蹟具有極強的紀實性,使種樹人的故事顯得真實可信,產生了打動人心的力量。另外,“我”並沒有和種樹人朝夕相處,對種樹人的生活了解得並不是非常全面,但是這個地方滄海桑田的鉅變卻令“我”震撼,這就使得種樹人的生活具有神祕感和神聖感。

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爲什麼要描寫荒漠的毫無生氣?這樣有什麼作用?

【交流點撥】

與後文荒漠變成了綠洲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牧羊人的貢獻之巨大。

3.作者最後爲什麼還要寫來到這裏的居民的精神境界?

【交流點撥】

通過寫居民的精神境界的變化,從側面襯托牧羊人的貢獻之巨大,他不僅改變了荒漠,還改變了人。

四、板書設計

初遇牧羊人:羣山荒蕪 村莊廢棄

泉眼乾涸 狂風呼嘯 牧羊人

再見牧羊人:樹木挺拔 重見溪水 創造的.

最後一次相見:微風飄香 樹木歌唱 奇蹟

泉水長流 人口增加

村莊富饒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直面不幸,勇敢超越,實現人生價值的牧羊人又何止一個人呢?請你再找找身邊的“植樹的牧羊人”的事蹟,併爲他寫一段頒獎詞。

【交流】

20xx年,格桑德吉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畢業之後她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爲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小學教學。

墨脫縣幫辛鄉,因常年遭受泥石流、山體滑坡的災害,是墨脫縣最後一個通公路的鄉村。爲了勸學,格桑德吉常常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爲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爲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爲了教好孩子們,格桑德吉將自己的女兒從兩歲時一直寄養在拉薩的爺爺家,當一年之後格桑德吉再到拉薩的時候,女兒已經不認識她了。

13年來,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失學率30%,變成到今天入學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20多名考上大專、中專。村民們親切地稱她爲門巴族的“護夢人”。

【頒獎詞】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懸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羣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5

一、單元教學目標:

1、能帶着美好的情懷、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2、能品賞散文精彩生動的語言,加以點評與積累,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

3、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力求走進作家的心靈世界。

4、能培養細緻觀察的能力,學會抓住景物特徵狀物抒情的寫法。

5、能以“多彩四季”爲背景,確定各種主題並展開相應的探究活動。

6、能積極參與說話活動,使語言具有針對性,有吸引力,打動別人。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3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春》 2課時

《三峽》 1課時

《濟南的冬天》 2課時

《夏》 1課時

寫作 3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專題交流或語文活動 1課時

單元專題小結 1課時

三、教學設計:

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描寫大自然的。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這些作品不但描繪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蘊涵着作者真摯而又濃烈的情感。色彩明麗、詩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頌歌;《濟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樹美,雪美……一切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三峽》篇幅雖短,卻充溢着對大自然的歎服和讚美之情;《夏》用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讚美作者心目中黃金的夏季。《古代詩歌四首》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寫、獨特的思想感情,讓我們與詩人同喜共悲。

學習這個單元要指導學生欣賞美的景物,體會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語言;培養他們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以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學生爲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本單元的詩文文質兼美,是絕佳的朗讀材料,要在朗讀中體味感情。

本單元的寫作目標是要求學生帶着對大自然的愛與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觀察,去感受,把觀察到的景物和內心的感受寫出來,具體、生動,就會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確定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後反思

1、導語:明確任務聽講

2、佈置活動:讓學生閱讀單元提示閱讀、做好批註。教後反思

3、佈置活動:談談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爲什麼?準備3—5分鐘,然後口頭作文,注意要說出真實而獨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討論,結合閱讀提示,談談自己對四季的理解。

第二塊:瞭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後反思

1、導入:讓學生瀏覽目錄、課文(還可以延伸到發展性評價手冊)明確任務

2、巡視、指導瀏覽目錄、課文

3、佈置討論:本單元的內容結合你的興趣、愛好及你的理解確定一個專題內容作爲本單元的探究問題。(如探究中外文學作品“春夏秋冬”所蘊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討論、組建學習小組

第三塊:確定單元活動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後反思

佈置學生商定單元的活動主題及計劃(活動要有廣泛性和趣味性要結合單元專題,如從四季中選取感興趣的專題,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編制一期 “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語”等爲主題的壁報或網頁、組織一次散文朗誦會等。)討論、交流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後反思

出示評價內容:

1、你對大自然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嗎?

2、你有自己的專題嗎?

3、本節課你發言了嗎?(組內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優美、詩化的語言並做了一定的摘抄嗎?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6

單元教材分析:

本組共有四篇課文,其中《動手做做看》《郵票齒孔的故事》。《語文園地四》是綜合性訓練。

本組課文中的四個小故事都是圍繞動手和動腦來組織的,教材選取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在閱讀精彩小故事的同時,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本組內容時,要注意調動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可以鼓勵學生把課文中的人做過的事再做做,一邊做一邊想,看看有什麼感受或者新的發現。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受到啓發,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己動手,大膽創造。在開展“我們的小製作”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從利用身邊的材料做一些小製作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造。

單元目標:

1.指導學生能正確認讀本組的35 個生字和會認、會寫、會用本組的33 個生字。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組課文。

3.指導學生積累本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理解重點句、段的意義。

4.通過“我們的小製作”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會認10 個生字,會寫 9個生字,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記憶字形。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不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3.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象,並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會認10 個生字,會寫 9 個生字,結合詞語的學習,記憶字形。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不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插圖,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或投影片,問:圖上畫了什麼?(小女孩看到水從杯子裏漫出來,非常吃驚。)

2.水從杯子裏漫出來,小女孩爲什麼吃驚?讓我們一起學習13課。(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二、朗讀課文,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邊讀邊畫生字,藉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課件,檢查學生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把他們讀錯的地方做上記號。

4.誰來當小老師爲他們糾正錯誤?

三、合作學習,理解內容

1.四人小組自學課文後,討論合作完成以下問題。

(1)“奇怪的問題”指的是什麼?

(2)伊琳娜回家做了個什麼實驗?實驗結果怎麼樣?

2.請四人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習情況。

3.再讀課文,合作完成填空。

出示句子: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卻不是這樣。這是爲什麼?伊琳娜回家做了個實驗,實驗結果證明科學家的話()。

4.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同學們討論一下,實驗的結果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5.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想一想,伊琳娜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四、表演課文內容,加深理解

1.分組熟讀課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歡讀的段落。

2.表演課文內容,鼓勵創造性的表演。(如想象伊琳娜聽懂朗志萬的話之後所說的話)

五、啓發想象,練習寫話

1.讀課後練習“說說寫寫”中“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2.互相交流,把自己想象的話說給同學聽。

六、佈置作業

將“說說寫寫”中自己想到的話寫下來。

七、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科學家郎志萬提問題 小朋友伊琳娜動手驗證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將上節課自己想到的話在小組中交流,評選出優秀的.同學在全班交流。

2.導語:伊琳娜小朋友的這種不迷信權威、不輕信、不盲從、勇於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像伊琳娜那樣,認真開動腦筋,用我們的智慧解決困難。下面,老師要看看你們對本課生字的掌握情況。

二、識字、寫字

1.識字。

(1)出示生字課件,請同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提示學生:可用熟字對比記憶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騙;可用部件組合的方法記憶:如慢—漫,洪—哄;可用換偏旁的方法記憶:如“志”字是由“士”和“心”構成的。)

(2)誰還有更好的記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

2.寫字。

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誰來說說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得漂亮?

(1)指導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注意找出特點。(如“題”和“提”中都有“是”,但寫法不同,“題”中的“是”捺要長;“另”和“志”都是上下結構,“另”是上短下長,“志”是上略比下長;田字格下邊兩行的6 個字都是左右結構,其中5個字是左窄右寬,只有“朗”是左右寬窄差不多。)

(2)教師有重點的範寫指導。

(3)學生臨摹,老師巡視指導。

(4)鼓勵學生展示自己認爲寫得最好的字,師生點評。

三、實踐活動

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後的感受講給同學聽。

四、佈置作業

用“問題、哄騙”寫話。

五、板書設計

另 志 題 提 漫 朗 哄 喝騙(把要求會寫的字板書在田字格里)

[教學提示]

課文揭示的道理,應該讓學生把握準確,即“認真觀察和獨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動手做做看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句話的含義。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事情的經過,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品讀句子,體會牛的倔強、悲壯、慈愛,體會母愛的偉大。

3、總結全文,拓展延伸,啓發學生愛自己的父母。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瞭解母牛攔路索水的原因,體會強烈的母愛。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遊子吟》,導入新課。

1、欣賞課件――動畫《遊子吟》。

2、師導:這是一首大家熟悉的詩,短短的幾行詩,母愛的平凡、偉大、無私表達得淋漓盡致。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將再次展現母愛的偉大。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

(1)出示本課的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讀一讀,其他正音。

(2)指導學生認讀生字,並強調生字的注意點。

讀音:“漱”和“剎”是捲舌音,“和”和“剎”是多音字。

字形:“挪”的筆畫比較多,要注意將筆畫適當收緊,“哀”的中間是“口”,不能寫成“中”。

(3)出示生字新詞,集體開火車讀一讀。

(4)再讀新詞,讀中鞏固生字的認讀。

2、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評議。

三、提綱導路,學生自學。

引導學生從下面幾個問題去感知課文內容:

1、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2、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那裏環境怎樣?

3、這頭老牛爲什麼如此倔強?

4、把你讀文後的感受寫下來。

四、整體感知,體會環境的惡劣。

1、指名反饋:課文圍繞母愛寫了一件什麼事?

2、教師和指名反饋:這個故事在什麼地方?

3、課件出示地區嚴重缺水圖,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4、教師指導學生相機理解:極度缺水,珍貴的水

師介紹:這兒是我國西部的青海省,非常缺水。那的人在乾旱年不得不背井離鄉逃水荒;許多地方爲爭搶飲用水而經常發生糾紛和械鬥,強壯的勞動力不得不留在家裏擔水拉水,而不能外出務工,目的僅僅是爲了日常的基本吃水。除了人之外,那裏還有300多萬頭牲畜需要喝水。

在最缺水的時候,部隊就要擔負起周圍老百姓的用水任務,水是從56公里外拉來的,每日限定兩趟。送水,對戰士來說,這是一項重要任務。如果在運水的過程中,出現了丟失水的問題,就是違反紀律,就要被處分。

乾旱的時候,水只能用來救命,救人的生命,救牲畜的命。水是維持生命的。

5、指導學生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出水的珍貴。(“每人每天”、“只有幾斤”“全部依賴”“從很遠”)

6、全班再讀這些句子,突出沙漠環境的惡劣以及人們用水的珍貴。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簡要概括課文內容,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學習2到4自然段。

1、其實,每一段向我們描述了關於老牛的一個畫面,請你默讀3個自然段,從每一個自然段中分別找出一個詞概括描寫老牛畫面的特點。

2、我們一起走進這三個畫面。

(1)讀“倔強”。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認爲能表現老牛“倔強”的詞句。課件出示句子:

“老牛立在車前,任憑司機怎麼喝斥驅趕,它就是不肯挪動半步。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雙方仍然僵持着。”“人和牛就這樣對峙着,性急的司機反覆按響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動不動。”

指導讀。要突出:任憑、就是、半步、反覆、仍然,“五分鐘過去了”讀得稍慢

(2)讀“悲壯”。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牛的主人來了。他惱怒地舉起鞭子,抽打老牛。老牛怎麼樣呢?

課件出示句子:“牛被打得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它淒厲的叫聲,和着沙漠着陰冷的風,顯得分外悲壯。”

指名讀。讀這兩句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它如果能說話,會說什麼?

老師的眼前浮現的是這樣一個畫面:

鞭子越抽越急,像雨點般的狠狠抽在這個瘦骨嶙峋的老牛身上,牛皮筋擰成的長鞭在空中“颼颼”地作響,直打得老牛皮開肉綻,幾乎支撐不住脆弱的身體了,可它只是“哀哀”地慘叫,還是不肯離開半步。它渾身傷痕,鼻子也被主人用力拉的鮮血直流。但擡起的眼睛裏卻沒有一絲的`怨恨,還是那副可憐的眼神。它身上的鮮血“滴答”“滴答”地流了下來,染紅了腳下的沙土,連鞭子也被血染紅了。那老牛還是“哞哞”地哀求着,淒涼的叫聲和着沙漠陰冷的寒風“嗚嗚”作響。那叫聲,傳送得越來越遠,越來越悽慘,在曠野中顯得是那樣的悲壯。這哪裏是在哞叫,分明是用生命在乞求啊,乞求的僅僅是一盆水!一盆水呵!我們聽得很清楚,它叫出的聲音竟然像人在說話:“……水……水呵……”

想象這一畫面,再讀這兩句。

師小結:司機和送水的戰士都哭了,送水的戰士取了半盆水給老牛。明明知道這寶貴的水是要救命的水,明明知道給出了水就要被處分,送水的戰士還是給了老牛半盆水。送水的戰士是怎樣想的?

(爲了這點水,老牛可以連命都不要。從哪裏可以看出?老牛肯定是非常需要水了。再不給它水,它可能會被打死的。)

小結:他被老牛感動了。被老牛的拚命爭水感動了,被老牛的悲慘情形打動了。看着這樣的情形,誰又能受得了呢?

(3)讀“慈愛”。

師: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老牛的這樣拚着自己的命要來的水並不是要給自己喝,而是給它的孩子喝的。

出示句子齊讀:

“老牛慈愛地看着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靜默中,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

讀到這裏,再回過頭想想老牛的倔強和被打時悲壯的場面,你明白了什麼?

(明白了老牛拚命要水,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孩子。“倔強”表現的是愛,冒着被打死的危險也是爲了愛。)

師小結:原來,老牛與車對峙的倔強,老牛的以死抗爭的壯舉,都來源於對小牛的慈愛啊!想一想:老牛爲什麼流淚,小牛又爲什麼流淚?

(水之難得的痛苦,能給水給孩子的高興。看到老牛遍體鱗傷的痛苦,能喝到水的高興。)

三、總結。通過這樣一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母愛的故事嗎?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愛你的?

板書設計

母愛

倔強

老牛攔路索水,悲壯,爲了孩子

慈愛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8

複習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鵝的高傲,更體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

齊讀。

2、引入: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作者從“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方面表現白鵝高傲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我們今天還是用讀書、討論的方法來解決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

自學探究

你覺得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在感受較深的詞句邊上寫旁註,並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體會。全斑交流。

2、理解“叫聲”

a、出示:“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聯繫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三個詞的理解。

(聲音嚴肅、大聲斥責、大聲叫喊吵鬧、放開喉嚨大叫)

b.聯繫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樣的情景?(讓人害怕)

作者說鵝的叫聲不亞於狗的狂吠,爲什麼要這樣寫?

(突出白鵝看守門戶的本領;突出對白鵝的'喜愛。)

c、小結:從字面上看,作者好像並不喜歡白鵝,實際上恰恰是對它“看守門戶”的本領的讚美。

d.有感情朗讀。

e、你們喜歡這樣的描寫嗎?文中還有多處這樣的描寫,你能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嗎?

3、理解“步態”

a、(VCD播放京劇中淨角出場的情景):同學們仔細看這段影片,這是京劇中淨角出場的情景,看後談談你的體會。(交流中結合理解“步調從容、大模大樣”)

b.朗讀第四自然段,加深體會。

c、小結:作者發現了鵝與鴨的步態的些許差別,並準確地描寫出鵝的步態特點,寫得這麼貼切,他平常該多仔細觀察啊1

d.你在讀文中,還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能不能舉例說說呢?

4、理解“吃相”。

a、聯繫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鵝“三板一眼、一絲不苟”的吃相。讀出自己的體會。

b.想象“狗偷吃、鵝咬狗”的情景,並讀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鵝”的情景。

5、小結:作者仔細觀察,細緻描繪,有詳有略,這種寫作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課堂練習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找出來,並抄一抄,讀一讀。

2、四人小組內交流。

拓展活動

簡介豐子愷,推薦豐子愷作品。

板書設計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將靜態的圖畫展現成有聲有色的電影。

2、當堂完成習作【一片段】(照片描寫)。

3、結合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激起學生對和平的關注和嚮往。

教學重點:

觀察畫面,合理想象,描寫照片

教學難點:

將畫面由靜到動,將畫面內容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聲圖導入 醞釀情感

同學們,《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戰爭與和平而展開的。首先,老師想跟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組跟戰爭有關的畫面。(播放近年來局部戰爭戰後傷亡的圖片,配以背景音樂)問:看到這些,你想說什麼?(播放師對戰爭的感慨)

從學生的回答引出“兒童”:是啊,戰爭給兒童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回顧中國的歷史,侵略者的鐵蹄曾使這片神州大地蒙羞,使得多少中國百姓骨肉分離,流離失所,使得多少天真的孩子成了可憐的孤兒。

二、觀察想象 變靜爲動

1、出示圖,初步感知(構成分析):請大家將注意力集中在這張照片上。你看到什麼? (圍繞主要人物,思考人物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了什麼事?)

2、再看照片講述照片背景(原因分析)

①這張照片的上的場景爲什麼會發生?照片中的孩子在這兒之前會在哪裏,做些什麼,看到什麼……

②根據學生的發言,師穿插講述:這是1937年8月28日,記者在上海南火車站拍下來的真實情景。當時,日本侵略軍先後調集了幾十萬大軍進攻上海,同時出動上百架飛機反覆對上海進行毀滅性轟炸。當天下午兩點鐘,日機瘋狂轟炸上海南火車站。上海原有南北兩個車站,北站處於戰區,交通完全斷絕,南站就成了陸路交通的唯一出口。當時上海及其附近的難民蜂擁而至,爭相出逃,一時間南站擁擠不堪。

3、繼續觀察照片,引導細緻分析(過程分析):

①在瞭解了照片背景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周圍的環境怎麼樣?照片中的孩子外貌是怎樣的?神態、動作、衣着、動作、神態、語言、心理呢?他可能在想什麼?喊什麼?

4、看來,看圖作文,不僅僅只是羅列畫面的事物,我們還得將看到的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順序經過我們的.語言加工,運用我們的想象,將靜態的畫面展現成一段有聲有色的電影,寫成令人身臨其境的文章,那纔是看圖作文。

5、其實,我們還可以對照片未來的圖景進行想像。(結果分析)畫面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情況?這個孩子命運如何?等等

7、文章題目:畫家畫龍,有一筆很關鍵,那就是畫眼睛,這就是畫龍點睛。作文的點睛之筆就是在於題目。根據我們剛纔探討的內容,我們能給它起一個什麼樣的題目呢?

6、自主寫作 推薦點評

①同學們通過想象之後,畫面就變得生動起來啦。下面就請大家拿起筆,把自己置身於上海火車南站,按一定的順序寫寫這個孩子吧。

②學生互評,推薦佳作,師生點評。

三、總結方法

讓我們再次回憶剛剛學到的寫看圖作文的方法吧。我們以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對畫面進行構成、原因、過程、結果的分析,並在觀察過程中加入合理的推測、想象,最終把圖畫展現成一段有聲有色的電影,這就是看圖作文。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第四組教材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共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花鐘》講對植物的有趣觀察和發現;《蜜蜂》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玩出了名堂》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現,一篇略讀課文《找駱駝》,一個語文園地(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寬帶網),內容豐富多彩,並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於動手,纔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這組教材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專題組織內容、加強整合的編寫指導思想。比如,專題是“細心觀察”,在教材導語中提示了本專題,又提示學生留心觀察,在《花鐘》後又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花和其他事物,還建議寫觀察日記。在《玩出了名堂》後安排小練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口語交際”讓學生說說最近觀察了什麼,有哪些新的發現。“習作” 則讓學生寫一則觀察日記。在“日積月累”中要求學生讀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農諺。而“寬帶網”則引導學生去搜集和閱讀更多的觀察與發現的故事。前面有佈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拓展、交流。從中可以看出各種活動之間是相互聯繫,密切配合的。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怒”、“暮”等31個生字,會寫、會用“豔”、“內”等41個生字。

2、理解本單元的'新詞,着重掌握本單元課後《詞語表》中的56個詞語。

3、學寫觀察日記,繼續培養學生寫日記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生字新詞,引導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難點:讓學生理解觀察的意義,並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四、課時安排

12——14課時,其中:《花鐘》3課時,《蜜蜂》3課時,《玩出了名堂》2課時,《找駱駝》2課時,《語文園地》3——4課時。

五、教學建議

根據教材的這些優勢,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編輯意圖,加強整合的意識,使各部分的教學相互關連,緊密配合,突出整體性、綜合性,立足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滲透人文內涵。

首先要圍繞單元主題,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將精讀與略讀、閱讀與口語交際、習作緊密結合。

要以讀爲本,讓學生充分地讀,邊讀邊展開想象,在讀中感受與欣賞,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

學生通過聽、讀、辨,自己發現問題,發現了我們平常說的口頭語是那樣單調、枯燥乏味,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有趣的語言美的慾望。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裏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語言的豐富和精妙。盧老師就是通過這樣的語言活動,培養、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同時,我們還應該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一是在閱讀賞析中積累優美的詞語和精彩的片斷,這在教材的課後練習中就十分注重引導。如第14課《蜜蜂》的摘抄訓練:“我要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還有11課《秋天的雨》和13課《花鐘》的朗讀背誦訓練:“我要多讀讀課文,還要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這裏我們也要注意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係。二是倡導積累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新鮮語言材料,都是這方面的引導。老師們一旦加強了這樣的一種意識,就會發現很多引導機會,《花鐘》課後讓學生填一填表達鮮花開放的不同說法,我們就可以提議蒐集描寫花兒開放的優美詞句,等等。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1

展示積累

選擇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誦給同桌聽。

賞讀“可愛”,晶“情”動“情”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從哪些方面感受到“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又是從哪些描寫體會到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的?

2、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a、觀察插圖,體會小花貓的可愛。

b.將課前收集的有關老舍先生熱愛花草的資料與他“放任”小花貓淘氣的描寫進行對比, 以加深感受。

c、聯繫語境理解“開闢…‘生氣勃勃”。

3、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把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總體梳理,迴歸全文

1、小組討論:老舍先生筆下這隻既古怪又可愛的花貓,爲什麼能在我們的腦海裏留下難以抹去的印象?

2、各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梳理:

(觀察細緻入微、描寫真實具體、將貓視爲朋友、字裏行間處處留情)

3、朗讀全文,加深體會。

自主選擇,積累詞彙

1、用喜歡的符號圈劃出自己最欣賞的詞語、句子,有感情地多讀幾遍,再摘抄在“採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閱讀鏈接,拓展延伸

1、讀一讀課後“閱讀鏈接”中的兩段話,想一想:同樣是關於貓的描寫,這兩段話與老舍先生的《貓》一文,在觀察與表達的`角度上分別有什麼不同?

(提示:第二段話與課文《貓》相似,側重於用擬人的手法側面描寫貓的生活習性,並於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第一段話則從正面直接描寫貓的外形特點。)

2、小組交流。

3、課後留心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幫它拍攝一張相片或畫一張畫像,然後爲相片或畫像配一段旁白。

板書設計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複韻母aieiui和它們的四聲,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

2、能夠認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會拼讀本課的複韻母音節,會讀拼音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會3個複韻母aieiui和它們的四聲,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

2、能夠認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會拼讀本課的複韻母音節,會讀拼音詞。

難點:

能夠認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會拼讀本課的複韻母音節,會讀拼音詞。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掛圖 拼音小黑板 拼音卡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學會3個複韻母aieiui和它們的四聲,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

課時重難點:準確讀出複韻母aieiui和它們的四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把兩個單韻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嗎?這樣的字母叫複韻母。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複韻母。

板書:aieiui

問:這裏的複韻母都是由幾個字母合成的?

講:像這樣由兩個或三個字母組成的韻母就叫複韻母。

二、看圖學習語境歌,引出aieiui

1、圖上畫的什麼時候,誰在幹什麼?

教學語境歌:扎籬笆,圍樹苗,一棵矮來一棵高。éiéiéi,小羊羔,快快過來吃青草。

2、這兩棵小樹苗怎樣?引出高矮的“矮”。

小女孩在幹什麼?引出圍籬笆的“圍”。

小男孩在幹什麼呢?嘴裏會發出什麼聲音?引出“éi”。

3、只要把高矮的“矮”,嘴裏會發出的.聲音“éi”,圍籬笆的“圍”,都讀成第一聲就是我們要學的aieiui。

三、看圖學習字母ai

講:圖上的兩棵樹苗一棵高,一棵矮,“矮”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發a的音,開口度大,聲音響亮,然後迅速向i滑動,i的發音輕短,合起來一口氣讀成ai。

教師範讀:ai。

學生學讀ai。

ai有四個聲調:āiáiǎiài。

(集體讀字母和四聲,個人讀,分行讀)

記憶āi的形。

四、看圖學習字母ei

1.圖上的小孩子在餵羊羔,他嘴裏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講:ei發音的方法和ai一樣,要先發e的音,e讀重一點,i讀輕短一點,模糊一點,就成了ei的音

教師範讀:ei。

學生學讀:ei。

ei有四個聲調:ēiéiěièi。

(運用多種方法練習讀。)

2.怎樣記字母的形呢?

可以根據發音來記形。

五、看圖學習字母ui

問:1.圖上的小女孩在幹什麼?

講:圍籬笆的“圍”發第一聲就是ui的音,要先發u的音迅速向i滑動就是ui的音。

學生練習讀準ui的音。

板書四聲進行練習。

2.怎樣來記ui的形呢?

六、鞏固練習

看板書採用多種形式讀準音

課中休息:

兒歌:複韻母,真有趣,兩個字母在一起,

口形變化要注意,合成一音要牢記。

七、講標調方法

aieiui都是由兩個單韻母合成的,那麼標調的時候應當寫在誰的頭上呢?

老師教你們一首兒歌,這首兒歌就告訴我們怎樣標調。

兒歌:有a不放過,沒a找oe,

iu並列在一起,注意標在後一個。

八、指導書寫:

兩個字母靠的近一些,佔格的方法和以前學的一樣。

九、作業

練讀aieiui的四聲。

連寫aieiui。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以動物爲專題,編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學作品和“語文園地”。既有同一作家寫不同動物,又有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全組共編排了《白鵝》《貓》兩篇精讀課文,《白公鵝》《母雞》兩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體會每一種動物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的可愛,比較文章表達上的不同特點,初步體會幾位作家語言的不同風格。配合本組專題語文園地也相應作了安排——“口語交際”和“習作”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寫自己喜愛的動物,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我的發現“引導學深發現作家的語言特點,體會作家表達喜愛之情的特別方式。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這一特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二、教學目標

1、學認生字35個,學寫35個;在閱讀中理解和積累詞語45個;學習摘錄筆記,結合單元主題理解和積累詞語、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進行感悟,提高閱讀的能力;通過讀書感受到動物的可愛、可敬;使學生體會到,同樣是寫動物,觀察角度不同,心理體驗不同,運用的表達方法就不同,語言也就各具特色。

3、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進而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特點的。

四、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五、教學建議

《貓》貓是常見的家養小動物,絕大多數學生見過貓,不少學生還養過貓,因此在教學本文時,要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學本文時,要注意圍繞“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情感主線,引導學生讀書,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味詞句,將讀、說、悟、寫融爲一體,將學生的語文實踐落到實處。

《松鼠》學習第一部分,啓發學生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寫的?你從哪幾方面體會到松鼠的美麗、討人喜歡?然後,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朗讀課文,感受松鼠的美麗,同時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

《白鵝》教學時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讀的主旋律是鵝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厭,而是引人發笑、饒有風趣,因此,朗讀的情感基調是趣味性,要讀的妙趣橫生纔好。

《白公鵝》要通過有感情的、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的特點,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比着讀《白公鵝》和《白鵝》這兩篇課文中內容相似的部分,讓學生領略同一個意思用不同方式表達的奇妙。

語文園地中的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按排。將“我的發現”——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穿插在課文的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尋找規律。“日積月累”中的內容重在誦讀,不必過於在理解上下功夫。

六、課時安排

《白鵝》2課時《白公鵝》1課時《貓》1課時《母雞》1課時《語文園地》3課時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7個生字:"洛、杉、礬、墅、盧、輾、籬"。積累"竹籬茅舍、高堂華屋、輾轉數地"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瞭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有感情地朗讀富翁和熱拉爾所說的話。能根據提示覆述課文中的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親情、有了愛才有真正的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家

說說你的家。

2、出示:家,

有時在竹籬茅舍,

有時在高堂華屋,

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羣中。

3、出示課題:家是什麼

二、整體感知

1、課文講了兩個真實的故事。板書:故事

2、出示富翁和熱拉爾說的話,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他們倆爲什麼這麼說。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來。

三、學習生字詞語

洛杉礬:這是美國西部的城市。

盧旺達:位於非洲中東部的內陸國家。十多年前,非洲小國盧旺達發生了持續三個多月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先後有100萬人被殺,100多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課文中寫的故事就發生在盧旺達內亂期間。

別墅:獨幢,佔地面積比較大,那裏可能是綠樹成陰,可能有高大的廳堂,裝飾得精美華麗的.屋子。我們把它稱爲——“高堂華屋”。板書:高堂華屋

竹籬茅舍:用竹子搭的籬笆,用茅草蓋的屋頂。形容房子非常簡陋。

輾轉數地:就是到過很多的地方。

四、深入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個故事。

1、出示課文第一節的內容。

2、富翁住的是別墅,人住在裏面會感到怎麼樣?

3、富翁爲什麼那麼說呢?僅僅是因爲喝醉了嗎?輕聲讀讀第二節,從中找原因。

4、課文的第一節先寫了一個故事,第二節是作者對這個故事發表的一些看法、感受,這就是議論。同時也讓我們瞭解了事情的原因。

5、當我們理解了富翁的感受之後,再讀第一一節,讀出感受。

6、出示:家,

有時在竹籬茅舍,

有時在高堂華屋,

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羣中。

(二)學習第二個故事。

1、出示課文第三節。

2、自由讀,思考:在戰爭中,熱拉爾失去了什麼?

3、再讀,思考:熱拉爾"悲"的是,他"喜"的是。

4、熱拉爾終於又找到了女兒,從此以後,他們父女倆又可以在一起怎樣?

5、用上"絕望輾轉數地悲喜交集",講一講熱拉爾的故事。

五、拓展激情

出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唐杜甫《春望》

獨在異鄉爲異容,每逢佳節倍恩親。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恩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要求:

1、 正確認讀本課三個生字和有這些字組成的詞語,會寫本課的9個生字,掌握“更”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讀音。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想象課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情景,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聯繫生活,談話引入

師:炎熱的夏季阻止了春的腳步,春天從我們的身邊剛剛離開,你們對春天還有印象嗎?

(生自由談,可以是學過的古詩,也可是學過的關於春的詞語)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的`早晨看一看,說一說,好嗎?

生齊答:好!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9課《春日晨景》,請孩子們伸出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來寫課題。(師生板書課題)

釋題:春日就是春天,春日晨景說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

我們都瞭解了課文題目的意思。那就讓我們一起欣賞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 學生自己讀書,勾畫生字詞,想一想怎樣記住生字?

2、 檢查自學效果

(1)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讀

(2) 用什麼方法記住生字(多音字、謎語記字、換偏旁記字)

(3) 哪個詞語意思不懂提出來

(五更:、“更”是古代計時的單位,一更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從晚上八點鐘開始,你們算一算“五更”大約是什麼時間?)

(生計算)

生3:(舉手)“五更”大約就是現在的早晨五點到七點之間。

(漫坡:佈滿山坡。學生讀句子,看圖片)

3、 檢查讀書情況

三、細讀品味

這就是春日晨景這篇文章的插圖,你們可要認真觀察喲,一會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了一條小河,小河岸上的柳樹綠了,杏樹開花了。

生2:我看到了小河的水流了,水面上還有好多的荷葉呢。

生3:我看到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在忙着搭窩呢。

生4:我看到了藍天白雲,還有幾間小房子。

生5:我看到了小河兩邊的地上長滿了小草,青青的;小草裏面還有幾朵小花呢。

作者用更精煉的文筆爲大家描繪了春日美麗的晨景,讀一讀,大聲讀

指名讀(一句一句讀)——對對子——齊讀

師:楊柳如煙,杏花微雨,燕子銜泥,飛蟲鳴叫,新荷小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面對這樣的美景,此時此刻,你想用怎樣的方式表達你對春天的愛呢?

師:學完文章,大家一定喜歡上了春日的美景。老師告訴你們,其實美無處不在,我們家鄉的春天也有另一番的美呢!今年的春天雖然過去了,但我們也可以把對家鄉春天的印象寫在“小本本”上,也讓我們共同期待,明年的春天快一點到來。

四、課外延伸

師:古人歷來把春天當作他們寫文章、寫詩的好素材,課下,孩子們也可以蒐集一些寫春天的文章或者詩歌,爭取把他們記下來。好嗎?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並能大膽創新。

2、通過演想自悟,來拓展課文內容,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檢查學生識字、讀詩的情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能續寫課文,培養想象力。

2、在學生理解詩的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錄音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板書:我想,釋:想就是希望,願望,那詩歌中的小朋友有什麼願望呢?你想知道嗎?他把他的願望寫成了一首小詩,快來讀讀吧。

二、初讀感知

1、老師給大家5分鐘,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誰先讀熟了,告訴老師。

(學生自己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字和讀不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2、指名讀。

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師及時表揚讀的好的同學和認真聽的同學。

(請同學們一邊注意仔細聽準你不認識的字的讀音,一邊體會詩歌的韻味。)

教師在評價表上評分。(正確、流利、獎個“小麥克風”)

3、課件出示本課詞語:花苞、牽'萬縷、溼軟、汲取、營養、帳篷、風箏、柔軟、生輝、柳絮、蒲公英

(學生自由讀詞語,同桌互讀)

(指名學生認讀、開火車讀。)

4、對於個別容易認錯的生字,教師可利用與形近字對比的形式,來記憶字形。

汲——吸 縷——樓

(學生認讀形近字,給形近字組詞。)

5、這些詞語,有無不懂的?共同研討解決。

(學生思考、質疑:(解決策略)

(1)“汲取、柔軟、溼軟、”讀書中的`句子,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2)“柳絮、帳篷”一詞試着說一句話。

(其他的詞學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

三、再讀質疑

6、再自由讀一遍課文。

7、師問:“讀完課文後,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學生整體感知後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指導書寫

溼;與溫區別。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情感

1、指名讀課文,自由讀課文。

(學生讀課文)

2、師:你喜歡哪個小節,就去讀哪個小節?讀後和小組同學交流你爲什麼喜歡它?

(小組內交流、討論,同學之間可以取長補短。)

3、全班交流:你喜歡哪一小節?先讀一讀,然後說說爲什麼喜歡?(教師可提示:抓住重點詞句來說)

注:學生圍繞着課文內容說,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說。(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補充,也可以提問題)

(教師要抓住亮點給予及時的評價)

(1)如果學生說到喜歡第三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望到了什麼?”也可以讓學生思考:爲什麼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第3小節再編一段。

學生各抒己見,不必拘於一格。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7

學習目標

1、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會寫“頸、鄭”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厲聲、京劇、倘若、侍候、脾氣、供養、鄰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4、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準備白鵝掛圖或白鵝活動情景VCD,“淨角出場’'VCD。

2、收集有關“鵝”的故事和古詩。

第一課

導入揭題

1、出示白鵝活動資料(VCD或圖):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仔細看看它是誰?你喜歡它嗎?

2、你熟悉鵝嗎?看到鵝你會想到些什麼?

a、出示駱賓王的《鵝》,齊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b.王羲之寫“鵝”的故事。

過渡:七歲的駱賓王寫鵝,妙趣橫生,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初讀感知

1、出示導讀:

a.自由讀文,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b.你喜歡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嗎?爲什麼?請在相關文字旁寫上喜歡鵝的原因。

c、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請在相關文字邊上打上“?”。

2、學生自由讀文,完成“導讀”要求。

3、檢查生字詞。(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讀錯的字)

4、交流。(可以用說理由、感情朗讀、表演等形式)

a、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部分。

b.小結:同學們談得真好,讀出了自己的喜愛之情,把作者筆下的這隻白鵝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c、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5、質疑。

a、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梳理、板書。

b、選取有價值的問題作爲教學的重點。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鵝有哪些特點?作者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

細讀解疑

1、自由讀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可採用以下三步,幫助學生理解過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討論:鵝的高傲表現在哪裏?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啓下,突出“下”o)

c、讀寫結合訓練。

題目《我的爸爸》

內容:a、在生活上,爸爸無微不至地關心我、照顧我。

b.在學習上,爸爸對我的.要求十分嚴格。

要求:請根據本篇作文的兩個重點內容,給這篇作文寫一個起“承上啓下”作用的過渡段。

4、小結。

a、承上啓下。

b.點明鵝的特點。

c、告訴我們白鵝的高傲表現在“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個方面。

總結

我們班的同學學習的本領真強,通過自己讀書、討論,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我們不僅簡單瞭解了豐子愷筆下具有高傲特點的白鵝,而且學習了“承上啓下”的寫法,這種過渡方式使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在今後的作文中希望同學們能加以應用。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8

一、教學要求。

1. 認知目標:認識“怒、燥、暮”等8個生字,會寫“豔、內、夢”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甦醒”等19個詞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欣賞的語氣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 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3. 發展目標: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學重點。

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瞭解花兒開放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

四、教學方法:

閱讀法,發現法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演示文稿。

2、學生課前觀察的一天花兒開放時間的資料。

六、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導入。

1、 四人小組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說說自己觀察了哪些花,它們在什麼時間開放?

比一比,看誰蒐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觀察小能手的稱號)(板書:花)

2、 教師播放課件:欣賞一些美麗的花。問:你知道這些花的名字嗎?它們是在什麼時間開

放的呢?(學生可以猜測。)有一位植物學家,他的做法真絕妙呀!連老師心裏都癢癢的,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請我們一起走進文本。

二、熟讀課文,初步釋疑。

1、 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怎樣纔算把課文讀熟練?(遇到意思不明確的詞,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讀的過程。

3、 請學生讀1、2兩段。

4、 評議。

5、 餘下一段同桌讀。(幫助夥伴糾正錯誤)

6、 現在知道那位植物學家做了什麼嗎?(補充課題:鍾)

7、 你覺得他的做法如何?(討論、交流)你喜歡用什麼樣的.心情讀一讀這課題呢?

(自由讀課題)教師有意識地進行表揚。

8、 讀了課文你還知道些什麼?(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認爲課文哪部分讓你很感興趣?

三、探究課文,感情朗讀。

(根據學生的興趣讀懂課文。)

如:學生選擇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段。

2、誰想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請學生朗讀)

師:你讀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師都被你感動了。你爲什麼會如此鍾情於這一段呢?

(說體會,談感想)

3、 用課件出示兩段話,學生朗讀進行比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師改編,描寫花兒開放的句式單調、乾巴。)爲什麼你喜歡原文?(說理由)

4、 師生合作朗讀本段課文。

5、 交流自己的收穫。

6、 帶着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再美美地朗讀這段課文。

7、背誦喜歡部分,與同學交流。

8、課件出示課後第三題。

小結:大自然實在奇妙,這些美麗的花兒爲什麼不在一個時間開放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同學們,你們想去探究一下嗎?要知原因,下節課再見。

四、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認讀,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2、書寫生字。

(1)教師範寫,學生學寫。

(2)學生自己寫,師生評議。

(3)學生練寫,反饋結果。

五、課堂練習。

(1)課件出示練習題。

(2)抄寫19個詞語。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19

設計理念

1、初步學會收集、彙報、交流信息

2、調查全家人在一天中獲得的信息及渠道,交流家庭信息記錄表,指導學生把調查修改規範,能對記錄進行簡單分析,能自己發現調查和分析的結果。

3、培養學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資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材料準備

設計思路

讓學生通過調查全家人在一天中獲得的信息及渠道,學會收集、彙報、交流信息,培養學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資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感受信息與我們的關係密切。

一、課前準備

1、以學習小組爲單位,設計好調查記錄表,要求簡單明確,便於記錄。後面附有調查表樣

2、做好調查,填寫好調查表。

二、教學過程

導入:利用絡實現的現代化信息傳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大,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的方便。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只要我們留心,就可以找到不少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信息改變着我們的生活。課前我讓你們以小組爲單位,設計調查記錄表,調查一下全家人在一天中獲得的信息及渠道,並填好記錄表,你們都調查記錄好了嗎?

三、說說調查的過程

1、下面就來說說你是怎樣進行調查的?

引導學生注意同學間不同的調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訪談的方式,一邊與家長交流,一邊記錄;有的家長分別填寫,學生彙總等。

2、說說調查的快樂和煩惱。

四、交流調查的結果

1、以學習小組爲單位,相互傳閱或者逐個彙報,交流調查的結果。

2、推薦組內“最有價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價值的信息”。

五、分析調查結果

1、教師說明分析調查結果的重要性,讓學生覺得有必要進行分析。教師可進行實例分析,後面附有調查表樣

調查後的分析:

(1)通過這次調查,我知道信息無處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獲得很多信息,對生活。如媽媽知道了明天天晴,準備洗曬衣服。

(2)從家中每個人瞭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如爸爸喜歡體育和了解國家大事,媽媽關心跟家庭生活有關的信息,我比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們家的信息主要來自廣播、電視和報紙,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聽到的,來自絡的信息不多,因爲爸爸媽媽都沒有上的習慣,家裏也沒有裝寬帶,上不方便。

2、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1)可以統計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內獲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是通過什麼渠道獲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興趣的信息相同嗎等。

(2)寫好書面的“調查結果分析”。

3、嘗試對學習小組內同學的調查表綜合起來進行分析。

主要分析:獲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彙總交流調查分析結果,判斷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討論:我們今天的調查結果和分析結果有什麼作用?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推測作用,比如:企業如何選擇最佳的廣告渠道;如何最快地獲得有效的信息等。

教後記

優點:感受信息與我們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收集探索能力、整合所有資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缺點:學生互相學習能力不足。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目標]

1、在閱讀過程中認識2個生字“惱、啥”。積累“苦惱、絕交、屋頂、掀掉、過錯、影子、靜悄悄”等詞語。用合適的方法理解“苦惱”、“絕交”。

2、正確、流暢、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3、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平等,要公正、無私地處理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出示詞語:“苦惱”,“苦惱”是什麼意思?(痛苦煩惱)

2、師:我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惱,爸爸媽媽對我們的不理解、和同學吵架了等等。今天,在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作爲班長的'小作者也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苦惱,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苦惱呢?

3、出示課題:班長的苦惱(齊讀)

二、整體感知

1、四人小組輕聲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示:

(1)正確朗讀詞語:苦惱、絕交、屋頂、掀掉、過錯、影子、靜悄悄

(2)比一比,組詞:惱-腦梢-稍

(3)正確朗讀課文,想一想:“我”的苦惱是什麼?爲什麼?

“我”的苦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反饋

(1)小火車讀詞語。比一比,組詞:惱-腦梢-稍。

(2)指名分節讀課文

(3)完成填空,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絕交”。

三、研讀課文

1、師:明明是大喬和小苗吵了架,大家卻和我絕交,我到底做了些什麼呢?輕聲讀讀3-5節,說說當時我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說的呢?

2、出示:

小苗,小苗當然沒啥過錯,

可大喬,大喬一直和我特好。

你們說這事兒該有多麼難辦,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滿臉發燒……

3、師:這時我心裏是怎麼想的呢?試着說一說。

出示填空: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滿臉發燒,心想:_____________。

4、交流

5、師:於是我說:“打架嘛當然不好,但是,已經打過了嘛也就算了。”這時,整個屋子突然靜悄悄。

6、出示:

最後我說:打架,打架嘛當然不好,

但是,已經,已經打過了嘛也就算了。

嘴皮子就這麼輕輕一動,

整個屋子突然靜悄悄……

7、師:爲什麼突然之間,屋子就會靜悄悄呢?而此時此刻,大喬、小苗和同學們又會怎麼想呢?請們再讀讀這小節,試着說一說。

8、出示填空:此刻,__(誰)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師:是呀,作爲一位班長必須公正、無私地處理問題,所以同學們都沒想到我竟然會包庇好朋友,做出不公正的決定,辜負了大家的信任。

10、出示4、5小節,有感情地朗讀。

11、師:現在我們終於知道了小作者的苦惱是什麼了,那你有什麼金點子能幫助他消除苦惱嗎?

12、交流

四、小結複習

1、齊讀課文。

2、選擇課文片斷,分角色演一演。

五、拓展

我想對班長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有時間的話,可以先讓學生寫一寫,再交流)

六、作業

1、抄寫詞語,一詞一行:苦惱、絕交、屋頂、掀掉、過錯、影子、靜悄悄

2、正確、流暢、有節奏地朗讀課文。

3、在生活中,你碰到過什麼苦惱嗎?你又是怎麼正確解決的?用幾句話來說一說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篇21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漢字的特點和規律,根據漢字構字規律識字。

2、學生積累一些修飾性的詞語。

3、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認識一些珍稀動物,從而激發起學生喜愛、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4、指導學生書寫,掌握漢字書寫規律。

5、閱讀民間故事,通過看圖、閱讀,引導學生了解有關郵票的知識,以及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6、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教學時數

3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訓練內容:有趣的漢字詞語超市認一認

(一)有趣的漢字。

1、出示獨體字。同學們,你們還認識這些漢字嗎?

日中又禾力口木幾寸

2、兩個漢字合在一起成爲了好朋友,組成了一個合體字。例:種。

3、快快找一找,看看誰找的朋友多!

答案:時加機支勸早村看等等。

4、總結做題的方法。

5、你還知道哪些漢字是由兩個或三個獨體字合在一起組成的嗎?(複習學過的字)

例:雙音媽羽爸

(二)詞語超市。

1、快來看看詞語超市爲我們準備了什麼。

讀詞語:長城草原糉子駿馬家鄉棗兒

故事天空葦葉

2、加上一些修飾性的詞語再讀一讀,感覺怎樣?

(感受到詞語描寫得生動)

3、有感情地讀一讀,體會體會。

4、練一練。

(1)()的草原。

(2)從上面的詞語中任意選擇一個,練一練加修飾語。

5、鼓勵學生學習運用這些詞語。

(三)認一認。

1、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大熊貓是珍稀動物,是我們的國寶。今天老師再給你們介紹幾種我國的珍稀動物。

2、教師出示圖片:誰認識這些珍稀動物?給大家介紹一下。

它們是:丹頂鶴金絲猴長臂猿藏羚羊梅花鹿亞洲象

3、你瞭解它們嗎?給大家介紹一下,可以學習《我是國寶》一課中介紹大熊貓的方法,從它的故鄉、樣子、生活習性等不同方面來介紹。

4、小組討論。

5、請學生來彙報,教師可以補充一些課外資料。

第二課時

訓練內容:寫字板聽故事講故事

(一)寫字板。

1、認識漢字的書寫規律。

談話導入:同學們之間要講究謙讓,組成每個漢字的各部件之間也和同學們一樣,不信請同學們來看一看。

2、讀一讀這幾個字:木、又、禾。

3、課件演示,觀察:從獨體字到合體字它們有什麼變化?

4、捺變成了點,這就是漢字間的`謙讓,這樣各部件組合在一起才能漂亮。

5、自己試着寫一寫,注意把字寫規範。

(二)聽故事講故事。

1、教師配樂講故事,請學生注意聽,故事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試着與同組的小夥伴講一講。

3、教師提示:

(1)天馬怎麼會跑到石壁上去的呢?

(2)九匹馬怎麼會跑到人間來的呢?

(3)玉皇大帝派誰去找馬?他是怎麼找的?結果怎樣?

4、請學生在班上講,評選故事大王。

第三課時

訓練內容:閱讀欣賞語文生活

(一)閱讀欣賞。

1、從課文導入:讀課文《會飛的圖畫》,再次體會郵票的用處有多大。

2、郵票裏面還藏着許多小故事呢,你們看這幾張郵票,就告訴了我們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咕咚》。

3、老師講故事或請聽過這個故事的學生來講一講。

4、有興趣的同學在小組裏複述故事。

(二)語文生活。

1、瞭解學生集郵的情況。

2、辦一期郵票展,向全班同學介紹你的郵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