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太陽系》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98W人 

教學背景分析:

《太陽系》教學設計

由於《太陽系》這一課知識點較密集,所以我根據六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的現狀。這一課的教學沒有像以往那樣在科學教室中完成,而是讓學生們在網絡教室中進行學習。因爲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運用,可以構建“主動、探究、合作”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等多種形式,真正爲學生提供了立體式的多項交流機會,形成了“教師的學習指導——學生的個體學習——學生的羣體合作學習”三要素的優化動態組合,在網絡教學中營造自主探究的寬鬆環境。

我將教學過程分成五個環節:創設情景——確定研究重點——自主學習——交流彙報——知識延伸。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太陽系的組成及相關天體的特徵,儘可能多地瞭解太陽系的其它有關知識。(基於網絡教學信息量大的優勢而設計)

2、探究目標:培養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形成對宇宙天體的興趣和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根據太陽系中八大行星運行情況及有關數據,能分析推理出一些基本的運行規律。

教學難點

八大行星的名稱和排列順序及運行規律。

教學準備

網絡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非常好看的錄像片,你們想不想看?(播放一段楊利偉在太空拍攝到的地球)。你們看到了什麼?欣賞完我們美麗的家——地球,你是否也想到太空去看一看呢?

二、自主探究

1.初步探究

教師談話:這節課,就讓我們藉助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親臨”太陽系參觀遊覽。同學們,你們看誰來迎接我們了?(電腦上出現在各自軌道上運行的八大行星)。那就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看你都能發現些什麼?(學生觀察後發言)

學生活動: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說出了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呈現最佳的學習狀態。]

2.自主質疑

教師提問: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說得也很好。這節課呢,就讓我們重點認識、瞭解八大行星。除了我們觀察到的這些以外,關於八大行星你們還想了解些什麼呢?

學生活動:(發言)

(讓同學們暢談自己的想法,使他們的想法相互滲透。)

3.深入探究

教師提問: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不少,不過我們不可能在一節課內全部解決,這怎麼辦呢?那就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意願任意選擇一到兩個進行重點了解。

(網上學習的具體要求:首先請同學們在網上瀏覽自己想要了解的那顆行星,然後再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裏,最後再把文件夾裏的資料進行整理並製作成電子文稿再向同學們交流。)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就請同學們迅速地登陸科普網站找到你所要了解的那顆行星。(學生們紛紛上網進行學習,教師巡視並且進行個別指導。)

三、交流彙報

教師談話:讓我們先瀏覽到這吧,同學們瀏覽得可真投入!現在就請把你瀏覽到的信息介紹給你的同伴、好朋友,你們看怎麼樣?你可以招呼他過來,也可以自己走過去相互介紹,開始吧!(同學們討論得可真熱烈)誰願意將你的收穫說給我們全班同學聽呢?(學生邊展示自己製作的電子文稿,邊介紹自己瞭解的那顆行星的情況。)

學生活動:(同學們就這樣各自把自己研究的行星向全班同學作了介紹。)

[設計意圖:給學生留足自主活動的時間,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爲學生創設自主活動的空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使他們在參與學習活動中親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四、彙報總結

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瞭解了一年等於兩天的水星,太陽從西邊升起的金星,人類家園的地球,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戴着“項鍊”的土星,躺着打滾的天王星,用筆尖計算出來的海王星,最小最遠最冷最神祕的冥王星。

五、知識的延伸

1、教師談話:一節課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獲取的知識畢竟是十分有限的,每一位同學的頭腦中都還有許許多多的爲什麼沒有得到解答。不過沒有關係,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兩個關於天文知識比較豐富的網站:一是科普網站,二是天文臺網站,點擊它們,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2、作業佈置:

3、製作太陽系模型

課後小結

本課是在學生們瞭解了太陽系的組成,並詳細研究了流星、彗星、衛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有關八大行星知識的。本課的知識密集,且由於認識對象是宏觀遙遠的事物和現象,讓學生親自感知是非常困難的。若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爲主,學生參與少,效果自然不夠理想。因此,這節課我安排學生在網絡教室學習,採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當電腦屏慕上展現出整個太陽系運行的三維動畫,形象逼真地把太陽系的外觀和運行狀況展示給學生時,使學生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然後讓學生認真仔細的觀察動畫,並相互交流,儘可能多地發現太陽系中有關特點,以對太陽系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讓學生帶着疑問進入網絡天地進行自主學習,最後學生下載、存儲、編輯、製作而成電子文稿,進行交流彙報。

通過計算機網絡學習這一課,計算機真正成爲學生學習自然知識的工具,每一位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優勢,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而打破課內外、時間、空間的限制,廣泛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這樣以來,學生不僅可以瞭解太陽系的相關知識,而且還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和應用信息,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當然,有關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是學生平時難以直接觀察到的,用直接觀察的方法來完成對太陽系的認識不再是有效的途徑。利用一些資料來幫助學生認識太陽系,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太陽系的模型將是更有效的策略。

讓學生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是本課的重要活動。學生根據處理後的數據建立的太陽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八大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佈不是均勻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異很大;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這一活動,不僅會加深太陽和太陽系中的組成天體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理解力,對建立有關宇宙空間的概念十分有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