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灰雀課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1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流暢的態勢,如在文中的泡泡裏提出了一個問題“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爲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學生讀書思考。然後,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我覺得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啓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爲他們創設一個合適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流露出。但在這下面,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纔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範朗讀,可我卻忘了這麼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後,這一環節,在學生並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2、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並不是說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彙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紮實。

……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2

通過施教本堂課後,我覺得對於本文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讀中悟,悟中讀。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可以說,琅琅的書聲是閱讀教學的暢想曲。《灰雀》一文語言樸實,敘述含蓄,字裏行間蘊含的情感十分真摯,十分感人。沒有在“朗讀”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學生很難悟出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因此,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實實在在讀書,真真切切悟情。教學過程中,我們安排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學生由淺入深地讀書,在讀書中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去起到了較大的效果。

二、採用討論式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已經成爲教育界同仁的共識。遵循“主體性”原則,採用討論式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本課時的教學中,在研讀小男孩的話時,當有兩位學生說到灰雀被小男孩抓走後,我設下了這樣一個問題“可一開始他不是說沒看見嗎,到底他有沒有說實話,讓我們來當回小偵探,仔細地從他的動作神態及所說的話中偵探一下”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了讀書、思考、討論,之後,老師讓他們自由發言,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爲他們的思維、表達提供了自主的空間。

三、抓住人物言行,體驗人物內心

縱覽課文內容,採用了明線和暗線相結合的寫法,寫列寧喜愛灰雀,尋找灰雀,再見到灰雀,這是一條明線,文章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發現灰雀不見了,懷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誘導他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第二條暗線纔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細細品味,就很難理解其中韻味。爲此,通過了抓人物言行,體驗人物內心這一渠道,來讓學生明其意知其味,無非是一種好的方法。但在具體實施時,我卻出現了困惑,如在研讀列寧自言自語的話時,我想讓學生感悟列寧誘導小男孩及小男孩改正錯誤的心理過程,我先試問學生,列寧真的是在自言自語嗎?他在說給誰聽?又在暗示什麼?讓學生把列寧心裏想說的話說出來同時以“我們讀懂了,我想,小男孩他一定也聽懂了列寧的話”爲由,讓學生說說小男孩聽了列寧的話又會怎麼想。抓住了小男孩後來說的兩句話“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和“一定會飛回來的!”這兩句話,從兩人的言行中體驗人物內心,瞭解了小男孩從開始的說話支支吾吾,到後來的決心越來越大,改正錯誤的歷程。但是學生在課堂上體會不深,不能很好的深入文本,體驗人物的內心,這是我教學中最大的一個遺憾,如何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深入文本,確實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問題。

四、說寫結合,培養創新。

語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說不寫,光說不練,流於口頭表達,對於學習語文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將積累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過讀寫來熟悉這些優美的詞句,由情感認識到消化吸收,轉化爲自己的語言財富,這樣才真正達到了學習語文的目標,小學生認知能力、遣詞造句能力有限,必須把語言積累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本文中,瞭解小男孩心理歷程的轉變是本堂課的一個關鍵,從小男孩的一開始不說實話,到聽了列寧的話之後的矛盾心理,直至最後被列寧的真愛所感染,決心放了灰雀,小男孩的這一心理歷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迂迴曲折的,這其中必定是一個充滿着掙扎的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利用這一空白點,拓展了學生的寫話訓練。上次課上由於時間關係,我未來得及讓學生些,課後我讓學生寫了一下呢,發現學生同樣是不能深入的寫,可能是跟課堂上教師引導地不夠深入有一定的關係。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的一切思維活動都離不開語言的參與。讓學生從說到寫,可以培養想象創新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使之形成語文能力。

以上是我對所上的《灰雀》一課的一些反思。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3

本課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把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作爲教學重點。

首先,在課容量的設計上比較適當,不會太大。

把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分析理解放在了第一課時解決了。第二課時我以“你還記得課文中怎樣描繪這三位新朋友(灰雀)的嗎?”對第一段進行了回顧與複習,緊接着就以“列寧這麼喜歡灰雀,可是有一天,一隻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他又是怎麼做的呢?請大家快在第二自然段裏找找吧!”直接進入了新內容的學習。這樣上下來感覺課文的情感線還是比較連貫、完整的,時間也就比較充裕,不會來不及。由此我就想到,自己平時在設計教學時也常常會把第二課時的內容安排得滿滿的,尤其是公開課,爲了完整地展示教學過程,習慣把一篇課文從頭上到尾,往往到下課了才匆匆忙忙把課文內容上完,課文總結和課堂練筆的時間都沒有了,等到第三課時再來總結和進行課堂練筆效果就大不一樣。

其次,板書的設計很重要。

本課中對課文寓意深刻理解,就要把列寧對灰雀的愛和男孩對灰雀的愛進行比較,但把這一環節安排在哪裏呢?最後定在分析完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後,充分體會了兩人的心理變化後,提出問題:“讀到這兒,老師突然有個問題了:列寧喜愛灰雀,男孩也喜愛灰雀,這兩個“愛”的含義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板書設計如下:

灰雀

喜愛喜愛

列寧愛男孩

看着板書,學生對課文的主題也就一目瞭然,我指着板書總結,其整篇文章就在寫一個“愛”字,列寧愛灰雀,也愛男孩。其實男孩也愛灰雀,起先他把灰雀抓回家,也是出於對灰雀的喜愛,引導學生體會列寧這樣的愛才是真的“愛”。

但,這節課的一個很大的失誤也就在這個環節上,由於我上課時的緊張,把這個問題漏掉了,雖及時發現,也加到了後面的環節中,但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

這也是本人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強,以後有待加強。

第三,去掉提示語直接讀對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情感。

在進行3——10自然段的教學時,把男孩的三次話投影在屏幕上讓學生朗讀,我又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總結給學生:“老師告訴你們,在一篇文章中人物的語言是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的”,學生從男孩的三次話中很清楚就體會到男孩的心理變化。但,預設很理想,學生在分析小男孩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說的話時,分析男孩的心理不是很準確,有些混亂。後來通過與教研員付老師的交流得出結論是因爲分析小男孩的話脫離了對話的對方——列寧,是列寧的話引起小男孩心裏的變化,所以要結合着列寧的話一起分析,不能脫離開來。所以學生理解的就不是很準確。

第四是關注學生。

課後付老師和姜寧主任都指出我本課的另一個缺憾,就是關注學生不夠。本堂課上,我班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得比較好,由於緊張,我好象失去了對學生朗讀的關注度,學生精彩的朗讀,我沒有給予及時的表揚,所以這個課堂氣氛沒有出現高潮。但是我們班的孩子有一個優點,就是在學習上更有自己的主見,他們有時並不完全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回產生新的問題,並馬上提出來,有的問題提得很好,把這些課堂即時生成的資源加以利用,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開展教學。

最後,是對讀寫結合的訓練的設計。

本課我把讀寫的訓練點放在課文講完後,問題是:“如果你是列寧、男孩、灰雀,其中的一個,此時,你有什麼話要說嗎?快拿出小紙條,動筆寫下來,一會我們來交流。”我們班的學生在課上有限的時間裏寫下來的回答,真的是五花八門,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片段。有些學生當作列寧對小男孩說:“你知錯就改,你是誠實的好孩子!”這體現了學生對小男孩身上品質的概括;有些學生當作灰雀對他們兩個人說:“謝謝你,列寧,謝謝你這樣喜愛我們,還經常給我們帶來好吃的麪包渣和穀粒。謝謝你,小男孩,謝謝你把我們送回到樹林裏,謝謝你能夠像列寧一樣喜愛我們!”這樣的想法體現了學生自己有一顆感恩的心;還有學生說了很多發揮想象又合情合理的說法,這是學生們對課文理解的一個很好的體現。

但是在與付老師的交流中,付老師向我建議,本單元的訓練寫作重點是寫好一個人物,那本課寫作練筆的如果放在描寫人物動作和或心理上就更好的爲後面的人物習作做好了準備。我覺得既然要練筆當然是最有實際收效的最好,確實應多練習學生對人物的描寫,看來只能把這一訓練放在後面的課文裏了。最後對作業的設計上,我設計了:給這篇課文續編一個精彩的結尾。付老師也指出了,本課的結尾看似平淡卻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恰到好處,如果在給它續寫結尾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本課雖說不上失敗,但也存在很多的問題,有設計上的預設不足,也有本人隨堂駕馭能力的不足,很多人也是在積累失敗經驗的教訓中走出一條成功之路的。過去的無法挽回,但未來的則需要好好設計每一堂課,不得鬆懈!以後我會更加用心準備好每一節平時課,多和老教師請教,多請姜主任指導,爭取儘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以後有機會可以再展現一節精彩的三年級語文課!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4

1、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後,師生一起交流讀後的感想、收穫、疑問時,孩子們的表現很好,他們在讀了課文後,確實有話想說,而且發言很積極。在衆多的發言中,有些對於課文還不太懂,有的已經讀懂了,層次不同。像莊銘傑、李世歌黃煒寧等同學,已經懂得是小男孩捉了灰雀。像董相位、樑煒等同學甚至提出問題:灰雀到底哪去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通過交流,我瞭解了這樣一個差別。

2、在理清課文條理時,花了很長時間,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我讓他們找:列寧找灰雀的部分、列寧看灰雀喂灰雀的部分、列寧問灰雀的部分,他們只是從句子中找,不懂得找到相關的自然段。以後,對於層次分明的課文,一定要多進行這樣的訓練。

3、學習重點段時,我想引導學生明白男孩的思想有一個變化過程,而這變化過程正是由列寧的愛鳥的情感使男孩受到感動而引起的。但這樣理性的問題,孩子找不到,也不愛找。如果把列寧的話和小男孩的話都打在屏幕上,就會吸引學生進行思考,而且,一目瞭然。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5

這節課是課文的第二課時,重點是通過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心理。難點是體會列寧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尊重,愛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的等動物的教育。

巧設問題,品讀感悟。在看拼音寫詞語後,我出示上節課給孩子們留下的思考題,灰雀究竟去哪兒了,讓孩子們帶着這個問題再次走人文本,慢慢讀,細細品,要求同學們默讀課文3到13段,邊讀邊想,灰雀到底去哪兒了,你從哪些語句中能讀出來,並且用橫線畫下相關的語句。剛開始孩子們有些膽怯,畫好也不舉手,我就鼓勵孩子們,用我飽滿的情緒去感染孩子們,李老師喜歡勇敢大膽的孩子喲,大膽猜想,說錯也沒關係。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小手林立,一同學說,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並且說出從文中哪裏看出來的,其他孩子也踊躍補充,其中一個小女生從十一段中找到小男孩的動作句子,從中體會到小男孩做錯事後,心裏慚愧。引導孩子們體會小男孩的心裏活動。然後我又追問,小男孩那麼喜愛灰雀那爲什麼想放了灰雀呢,受了誰的影響,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是列寧,我就讓孩子們找出列寧的話,品味列寧的話,體會列寧對灰雀着急,擔心,惋惜之情。體會完心裏後,讓孩子帶着理解和感受,分角色朗讀,再次體會人物心裏。

讀寫結合,學以致用。通過體會列寧的語言,體會到那些心情,都是因爲列寧特別喜愛灰雀,把灰雀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親人一樣,小男孩就是被列寧這種對列寧的愛深深的打動,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所以才決心放了灰雀,知錯能改,由捉到放。想象補白,小男孩回家之後會怎麼想怎麼做,寫一寫。寫完之後在小組內展示,然後全班反饋交流,適時做指導修正。

抓住關鍵詞,理解感悟,並且積累運用,這一課時主要抓住自言自語和果然,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運用詞語再說一句話。

情感深化,拓展延伸。學完這一課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穫,孩子都談的很好,通過談收穫,難點就突破了。如果時間合理分配,最後再默讀後三個自熱段,質疑釋惑,孩子們可能會說的更好,最後順勢給孩子們推薦好書,名人成才故事書,讓孩子課外繼續讀名人故事,拓寬孩子們的視野。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6

《灰雀》講的是列寧與小男孩都喜歡灰雀,但表達方式不同。列寧喜歡它的方式就是讓它自由,而小男孩卻想佔它爲己有,但最後小男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了錯誤。透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了列寧作爲一個偉大的領袖,他不僅僅愛鳥更愛下一代的好品質。更讓學生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重點介紹了這三隻灰雀的樣貌,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爲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筆。在教學列寧尋找灰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了讀列寧說的一系列話,並對每一句話進行了情感處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寧發現灰雀不見時的那種着急、擔心、惋惜的複雜心理,喚起學生的共鳴。然後,提問:那聰明的你們明白灰雀去哪了嗎。請你來幫幫列寧的忙吧!

這樣一來,學生的用心性上來,大家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儘管說,有一半的學生還沒真正的讀懂這篇文章,還把思維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許多學生都已經能夠找到答案並有依據來論證,思維的火花與情感的渲染髮生了碰撞,學生是真正的意識到了列寧對鳥的愛與男孩對鳥的愛的不同,同時,也爲男孩知錯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就是要在發展語言潛力的同時,發展思維潛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課文中的幾句簡單對話,卻包含了許多的感悟點,各自人物的內心都在活動,都在思考,情緒都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以“列寧是否真認爲灰雀飛走了或是凍死了”引發了學生對全篇課文的閱讀整合,感悟到列寧觀察的細緻、分析嚴密、教育循循善誘,以及對鳥類喜歡方式的探討。平時我總擔心他們想不到,不會說,原先是我自己放不開,只要相信學生,善於給學生帶給適宜的展示空間,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在無疑處設疑,有疑處點撥,學生的思維就會走向深入,就會還你無數個驚喜!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7

自從上了三年級,語文課除去兩節作文後就只有五節了!明顯的感覺課不夠上,本來想利用課外活動時間,但是數學題目偏難,錯誤需要訂正,英語剛開始接觸總要有時間練習,加上再臨時開個會,哪還有什麼時間?因此放學也有些晚了!計劃上定的是每篇課文兩課時,但是每次都要留個可惡的“小尾巴”!我一向很着急!

於是我一向琢磨怎樣利用好每節課的時間,提高效率。讀《灰雀》一文時,我被列寧高尚的人格深深感動着,個性是他對灰雀,男孩源自心底的愛,一向感染着我,然而課文的語言表達很含蓄,這樣的寓意要透過對人物心理活動的細細剖析才能體會到,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很困難。我腦海中一向在盤旋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反覆思考,認真琢磨纔開始備課。要讓學生明白列寧發現灰雀不見後,透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從而明白列寧善解人意、尊重愛護兒童!

第一課時在讀過課文之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資料,理清列寧、灰雀、小男孩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明白列寧喜歡灰雀,小男孩也喜歡灰雀,只是他們喜歡的方式不同。當然這只是粗淺的認識。但這一概括孩子們思路就逐漸清晰了,再去理解就容易多了。

第二課時,透過分主角朗讀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領悟人物的心理活動。大多數孩子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容易就對人物的心理有所揣摩。只是當我問“爲什麼列寧不直接問小男孩而去問灰雀呢?”孩子們的回答多半停留在“想讓小男孩自己認識到錯誤上”。當時我真的有點急了,就差要發火了,但是想到時間我就忍住了。因爲我明白必須是我的引導出現了問題,於是我又換了一種問法“如果列寧直接問小男孩”結果會怎樣樣?這下孩子們“茅塞頓開”紛紛說列寧這樣做是出自對小男孩自尊心的保護,因爲他明白小男孩已經很自責了,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這樣對三者關係的認識就更近了一層!更爲精彩的是當結尾處我又問:“如果小鳥會說話,列寧很小男孩也能聽懂,小鳥會怎樣說呢?”不少孩子都說“小鳥會說:‘列寧爺爺,這位小朋友帶我去他家了串門了,他家可漂亮了,他還熱情的款待了我。並把我送回了家!’”看,連小鳥也明白要保護小男孩自尊心!呵呵!這節課用了兩課時就講完了,沒再拖泥帶水!

此刻我靜下心來想了很多,看來要做到“當堂清”,務必先從自己出發。

1、課前研讀教材,抓住重點設計問題,由多個小問題變成統領全文的問題串。自己要清楚每堂課要完成什麼任務。

2、教案是死的,課堂卻是活的。課堂引導要到位,切忌因爲學生的反應而發火!(這一點對我來說尤爲重要!嘻嘻!)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8

《灰雀》一文,偉人列寧像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跟小男孩交朋友,蘊涵着濃濃的人文精神。教學《灰雀》這一課時,主要透過讓小組採用主角表演,情境模擬法進行教學,在課尾延伸、深化感悟時我有意識地提出幾個問題,給足孩子想像空間,爲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由放飛心靈,那一個個充滿童趣的回答讓師生共同感受到語文課堂簡單、活潑、有效。孩子們依託文本創造想象的回答精彩紛呈,這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文本的情感目標無需太多講解,在大膽想象、主角表演、情境模擬中得以鞏固、昇華。

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啓發,再透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導入部分,我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喚起他們已有的感受與體驗,激發學生對新課文的興趣。

在識字、識詞的過程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與工具書一同來幫忙學生解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透過小組內討論交流,以優帶差,資源共享等多種方式,不但提高了學困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優等生體驗到了快樂。最後是全班進行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到達了局部帶動整體的目的。在層層遞進中,使學困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優等生講解了知識,從而到達了“學困生能吃飽,優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的有信息的潛力”,課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帶給給學生,雖然這樣做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知識整合。從課堂教學的反饋來看,讓學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徑地收集資料,效果會更好。

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小組間的用心有效的評價,較好地激起學生的熱情,促進他們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欣賞別人優點,或質疑爭論,在課堂上構成一種用心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在評價中互相取長補短,快樂成長。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9

我教《灰雀》一文,沒有想到學生對課文的重難點的理解是如此到位,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我認爲以下幾方面做的比較好。

首先我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練,從課文的理解的內容入手,比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把描寫三隻灰雀的可愛樣子的句子反覆讀,認真體會,並且適時地給學生出示了相關的灰雀的圖片,學生頓時情緒高漲,也從內心產生了對灰雀的喜愛之情。那麼在接下來的描寫列寧對三隻灰雀喜歡的句子,學生也讀得興趣盎然,學生對於列寧喜歡三隻灰雀的強烈感情也就不難體會了,尤其是學生對於下文中灰雀的丟失的原因也是自己體會透的,是因爲小男孩太喜歡灰雀了,以至於想把它據爲己有。有的同學說:“老師,我現在終於知道灰雀到哪裏去了,我預習的時候就提出的這個問題,我不知道灰雀是怎麼丟的,我現在知道了。”看來,學生讀透了課文對課文的理解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對課文的重點內容的鋪墊部分更不要放過。

其次,要注重文中人物對話的朗讀,要做到讓學生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讓學生深入體會文中角色的心理變化,帶着感情朗讀課文。尤其是讓學生體會到這隻灰雀大家都是喜愛的,但是怎麼纔算真正地愛灰雀呢?學生都能說出讓灰雀自由自在地生活,關心它纔算真正的愛,如果只爲了自己喜歡,而把灰雀關起來,這不是真正地喜歡灰雀,課堂上,學生都能理解到列寧因看不到灰雀而焦急,但是,他們在時候,還沒能真正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可能與學生的年齡有關。這時,我示範朗讀,學生的體會深刻多了,也能進入情境模仿,效果好多了。

我還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同學們想象一下,灰雀在小男孩那裏會是怎樣的情況呢?學生討論積極熱烈,很多同學都能想象到小男孩會把灰雀關到一個小籠子裏,灰雀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夥伴不吃也不喝,小男孩也很着急,因爲他也十分喜歡這隻灰雀,所以當列寧尋找灰雀時,他纔有一步步的變化。最終把灰雀放回來了。

總之,在課堂中,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產生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聯繫生活經驗來思考問題,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真正的理解與思考。

灰雀課文教學反思 篇10

《灰雀》這篇課文講述了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男孩的語言和行爲已經告訴列寧,灰雀的消失與他有關;如何使孩子認識到將灰雀捉走是錯誤的從而自願將小鳥放回來,需要循循善誘。列寧沒有問孩子是否將灰雀捉走,也未進行任何說教,而是藉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的感嘆,使孩子內心受到震動,從而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

在整個事件中,處處可以發現列寧善於觀察對方的言語、行動,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對方認識到錯誤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時,也可以體會到列寧對兒童人格的尊重和愛護。於是,我把如何使學生透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作爲課文的教學難點。教學中,我先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愛”,“兩隻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婉轉地歌唱”,這是灰雀讓人喜愛之處。其次是列寧的言語和行動表現了對灰雀的喜愛。他欣賞灰雀的歌唱,給它們帶來食物。我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每次”“都要”“經常”這幾個關鍵詞語,體現了列寧對灰雀喜愛的程度。當灰雀消失之後,列寧“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這表明他對灰雀的着急和擔心。

在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中,如“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它怕冷”和“可惜”這兩個詞語,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關心。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相關的詞句的同時,要求他們一定要將這種感情讀出來。接着,列寧和孩子的對話,耐心而又得體,表現了列寧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當列寧詢問孩子是否見到灰雀時,孩子回答“沒……我沒看見”,從這種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測到灰雀的消失與孩子有關。但是列寧沒有去批評、斥責孩子,而是通過表達對惹人喜愛的灰雀的擔心,使孩子內心受到震動、感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列寧與孩子的對話和神態體現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當中,我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反覆朗讀、感悟,並引導學生透過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因爲本課課後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要把朗讀和理解結合起來,通過朗讀表達出作者的感情,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引導他們討論:爲什麼說“男孩是誠實的”?爲什麼列寧不直接要求男孩將灰雀放回來?效果良好。

不足之處:

學生的理解存在個性的差異,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差異,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關注部分學困生,降低他們學習的難度,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去,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而不是把自己置之度外才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