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3.66W人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灰雀》一課的目標一是以愛爲線索,建構愛的話題,引導學生樹立“愛”的價值觀。二是初步學習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材是語文教學的依託,每一篇課文都是作者主觀感受的表達,是內心情感的流露,是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洋溢着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現在的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獲取這種感受,體驗這種情感,理解這種見解。

依據課文的特點,偉人列寧像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跟小男孩交談,蘊涵着濃濃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緊緊抓住“列寧喜愛灰雀”這一情感主線貫穿始終,展開教學。本課是第二課時,我在情景導入環節中,通過媒體出示,白樺樹上幾隻活潑可愛的灰雀,並配以灰雀清脆悅耳的鳴叫聲,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是引出一條“列寧喜愛灰雀”的情感主線,爲本課學習新知識做了巧妙的鋪墊。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主線,但主線的展開我分兩面,一面是列寧愛鳥,另一面是列寧愛男孩進行品讀感悟,體會人物心理。在朗讀好列寧的話後,我通過“你覺得列寧認爲灰雀會飛回來嗎?”這個承上啓下的問題,引導學生明白男孩的話,發現男孩心中的祕密及心理變化。從而通過自己對灰雀喜愛的真情深深打動男孩的心,最後達到孩子主動放鳥的巧妙的教育效果。學生在課堂中深切地感受到列寧不僅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使學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人對事物的認識,一般總是從整體到局部再回歸到整體;對事物本質的把握,總是由淺入深的。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也必得經歷這樣的過程。因此,在建構閱讀話題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話題的層次性。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列寧、灰雀、男孩,他們三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用簡單的句子或詞語概括。”這是本課以“整體感知”爲主要目的的閱讀話題,讓孩子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走近文本。

第二個層次:“體會列寧與男孩對灰雀的愛”。這一層次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深入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探究式的對話。

第三個層次:“體會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愛——愛的真諦”。再次回到整體,深化對文本的體驗,昇華情感的體驗,目的是以讀引寫,以讀引讀。

在課堂中,學生以這篇課文爲依託進行交流展開討論,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產生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思維狀態非常活躍,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聯繫生活經驗來思考問題,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

不足:老師的導太多,可以更大膽地放手,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師生的對話太多,生生的對話不夠,應關注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積極的思維與討論中來,讓每個學生都有閱讀的收穫。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通過施教本堂課後,我覺得對於本文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讀中悟,悟中讀。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可以說,琅琅的書聲是閱讀教學的暢想曲。《灰雀》一文語言樸實,敘述含蓄,字裏行間蘊含的情感十分真摯,十分感人。沒有在“朗讀”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學生很難悟出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因此,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實實在在讀書,真真切切悟情。教學過程中,我們安排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學生由淺入深地讀書,在讀書中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去起到了較大的效果。

  二、採用討論式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已經成爲教育界同仁的共識。遵循“主體性”原則,採用討論式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本課時的教學中,在研讀小男孩的話時,當有兩位學生說到灰雀被小男孩抓走後,我設下了這樣一個問題“可一開始他不是說沒看見嗎,到底他有沒有說實話,讓我們來當回小偵探,仔細地從他的動作神態及所說的話中偵探一下”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了讀書、思考、討論,之後,老師讓他們自由發言,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爲他們的思維、表達提供了自主的空間。

  三、抓住人物言行,體驗人物內心

縱覽課文內容,採用了明線和暗線相結合的寫法,寫列寧喜愛灰雀,尋找灰雀,再見到灰雀,這是一條明線,文章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發現灰雀不見了,懷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誘導他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第二條暗線纔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細細品味,就很難理解其中韻味。爲此,通過了抓人物言行,體驗人物內心這一渠道,來讓學生明其意知其味,無非是一種好的方法。但在具體實施時,我卻出現了困惑,如在研讀列寧自言自語的話時,我想讓學生感悟列寧誘導小男孩及小男孩改正錯誤的心理過程,我先試問學生,列寧真的是在自言自語嗎?他在說給誰聽?又在暗示什麼?讓學生把列寧心裏想說的話說出來同時以“我們讀懂了,我想,小男孩他一定也聽懂了列寧的話”爲由,讓學生說說小男孩聽了列寧的話又會怎麼想。抓住了小男孩後來說的兩句話“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和“一定會飛回來的!”這兩句話,從兩人的言行中體驗人物內心,瞭解了小男孩從開始的說話支支吾吾,到後來的決心越來越大,改正錯誤的歷程。但是學生在課堂上體會不深,不能很好的深入文本,體驗人物的內心,這是我教學中最大的一個遺憾,如何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深入文本,確實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問題。

  四、說寫結合,培養創新。

語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說不寫,光說不練,流於口頭表達,對於學習語文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將積累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過讀寫來熟悉這些優美的詞句,由情感認識到消化吸收,轉化爲自己的語言財富,這樣才真正達到了學習語文的目標,小學生認知能力、遣詞造句能力有限,必須把語言積累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在本文中,瞭解小男孩心理歷程的轉變是本堂課的一個關鍵,從小男孩的一開始不說實話,到聽了列寧的話之後的矛盾心理,直至最後被列寧的真愛所感染,決心放了灰雀,小男孩的這一心理歷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迂迴曲折的,這其中必定是一個充滿着掙扎的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利用這一空白點,拓展了學生的寫話訓練。上次課上由於時間關係,我未來得及讓學生些,課後我讓學生寫了一下呢,發現學生同樣是不能深入的寫,可能是跟課堂上教師引導地不夠深入有一定的關係。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的一切思維活動都離不開語言的參與。讓學生從說到寫,可以培養想象創新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使之形成語文能力。

以上是我對所上的《灰雀》一課的一些反思。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灰雀》講的是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病期間,愛護灰雀並用自己愛鳥的情感感化一個捉灰雀的男孩主動放回灰雀的故事,體現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課文不長,但語言含蓄,內涵深刻。我通過認真閱讀、逐字、逐詞、逐句地推敲和品味,發現“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這個中心,是通過重點詞語和表示人物心態變化的兩條重要線索來體現的。一條是列寧的心態變化,表現了灰雀不見後列寧焦慮、擔心、惋惜以及灰雀回來後的欣喜之情;另一條是小男孩的心態變化,表現了小男孩做了錯事,在列寧面前想說又不敢說的矛盾心理以及後來改正錯誤的決心。這兩條線索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列寧和男孩的一番對話中,每一句意義深刻,但藏而不露,看似平淡無奇卻準確地刻畫了列寧和小男孩的不同心態,對於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說可謂深奧、難懂。於是我決定把這部分內容做爲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來處理。我首先確定了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和兩條線索來設計教學方法。通過進一步熟悉教材和課後練習、單元訓練提示等相關內容,是“單元訓練提示”提醒了我,使我找到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原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正好與本課的特點相呼應。於是我把“理解重點詞語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進而讀懂文章”作爲本課的訓練點,圍繞這個訓練點,有機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爲了真正落實這個訓練重點,我設計了以下幾步,體現了從扶到放的教學過程。

  1、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

課文一開始交代“列寧在郊外養病,每天到公園散步,公園裏有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隻灰雀。”我首先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課文按時間順序,圍繞“灰雀”寫了哪三方面的內容?學生邊讀邊思考,很容易知道了課文寫了:

⑴列寧非常喜愛灰雀;

⑵後來灰雀不見了,列寧非常着急、擔心、惋惜;

⑶最後灰雀飛回來了,列寧非常高興。

此時,讓學生根據這三方面內容將課文分爲三部分,這樣學生就初步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結構。

  2、抓關鍵詞句體會列寧愛鳥的情感:

理清了文章的基本結構,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提問:從哪句話可看出列寧非常喜愛灰雀?找出關鍵詞畫出來。學生不難抓住“每次”“都要”“經常”這幾個關鍵詞語。同時指導朗讀,讀出列寧愛鳥的情感。此時學生已初步領會了列寧十分喜愛灰雀的情感。

  3、抓線索體會列寧的心態變化:

在以上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同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列寧發現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先怎麼做的?又怎麼做的?心情怎樣?圍繞以上問題讓學生反覆朗讀。然後,出示小黑板上列寧和男孩的對話內容,運用手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讀的訓練。邊讀邊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逐句理解,抓住列寧話的內容中的關鍵詞語並啓發引導學生具體分析當時人物的心境,使學生從“自言自語”“多好的灰雀啊!”“可惜”等詞語理解到:列寧發現那隻灰雀不見了,非常着急,先“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又問男孩,於是做出了“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凍死了”的兩種猜測。這時學生已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生死非常擔心和惋惜。至此,學生已掌握了文章的第一條線索──列寧的心態變化。同時也進一步領會了列寧愛鳥的思想感情。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透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如何透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述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讓學生受到愛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呢?我從三個方面來着手。第一:請同學畫出描述灰雀的句子,請同學反覆朗讀之後,老師範讀,學生想象灰雀在樹上跳躍的情景。

再問:灰雀可愛嗎?你們喜歡嗎?還有誰喜歡?你從哪明白的?第二:請同學畫出列寧和男孩的對話,同桌之間練習之後,再採用指名朗讀;分男女朗讀;表演朗讀等形式練習對話。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他們的心理活動。並採用換位思考,讓他們說說那男孩爲什麼要抓灰雀?爲什麼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樣樣的情緒呢?從而體會到男孩的誠實和可愛。同時,也能夠體會到列寧對兒童人格的尊重和愛護。第三:教完課文後,我讓學生做了個小練筆:男孩答應列寧之後。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讓我激動不已。有的同學想象很豐富。文章裏所表達的資料,讓我感到學生在我的教學中理解了。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1、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後,師生一起交流讀後的感想、收穫、疑問時,孩子們的表現很好,他們在讀了課文後,確實有話想說,而且發言很積極。在衆多的發言中,有些對於課文還不太懂,有的已經讀懂了,層次不同。像莊銘傑、李世歌黃煒寧等同學,已經懂得是小男孩捉了灰雀。像董相位、樑煒等同學甚至提出問題:灰雀到底哪去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通過交流,我瞭解了這樣一個差別。

2、在理清課文條理時,花了很長時間,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我讓他們找:列寧找灰雀的部分、列寧看灰雀喂灰雀的部分、列寧問灰雀的部分,他們只是從句子中找,不懂得找到相關的自然段。以後,對於層次分明的課文,一定要多進行這樣的訓練。

3、學習重點段時,我想引導學生明白男孩的思想有一個變化過程,而這變化過程正是由列寧的愛鳥的情感使男孩受到感動而引起的。但這樣理性的問題,孩子找不到,也不愛找。如果把列寧的話和小男孩的話都打在屏幕上,就會吸引學生進行思考,而且,一目瞭然。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我教《灰雀》一文,沒有想到學生對課文的重難點的理解是如此到位,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我認爲以下幾方面做的`比較好。

首先我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練,從課文的理解的內容入手,比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把描寫三隻灰雀的可愛樣子的句子反覆讀,認真體會,並且適時地給學生出示了相關的灰雀的圖片,學生頓時情緒高漲,也從內心產生了對灰雀的喜愛之情。那麼在接下來的描寫列寧對三隻灰雀喜歡的句子,學生也讀得興趣盎然,學生對於列寧喜歡三隻灰雀的強烈感情也就不難體會了,尤其是學生對於下文中灰雀的丟失的原因也是自己體會透的,是因爲小男孩太喜歡灰雀了,以至於想把它據爲己有。有的同學說:“老師,我現在終於知道灰雀到哪裏去了,我預習的時候就提出的這個問題,我不知道灰雀是怎麼丟的,我現在知道了。”看來,學生讀透了課文對課文的理解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對課文的重點內容的鋪墊部分更不要放過。

其次,要注重文中人物對話的朗讀,要做到讓學生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讓學生深入體會文中角色的心理變化,帶着感情朗讀課文。尤其是讓學生體會到這隻灰雀大家都是喜愛的,但是怎麼纔算真正地愛灰雀呢?學生都能說出讓灰雀自由自在地生活,關心它纔算真正的愛,如果只爲了自己喜歡,而把灰雀關起來,這不是真正地喜歡灰雀,課堂上,學生都能理解到列寧因看不到灰雀而焦急,但是,他們在時候,還沒能真正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可能與學生的年齡有關。這時,我示範朗讀,學生的體會深刻多了,也能進入情境模仿,效果好多了。

我還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同學們想象一下,灰雀在小男孩那裏會是怎樣的情況呢?學生討論積極熱烈,很多同學都能想象到小男孩會把灰雀關到一個小籠子裏,灰雀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夥伴不吃也不喝,小男孩也很着急,因爲他也十分喜歡這隻灰雀,所以當列寧尋找灰雀時,他纔有一步步的變化。最終把灰雀放回來了。

總之,在課堂中,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產生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聯繫生活經驗來思考問題,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真正的理解與思考。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教起于思,開而弗達。學起於悅,活而有序。”這是我作爲坪洲的新老師,開學一週多後在年級組各位熱心幫助下連續備公開課《爬天都峯》、《灰雀》,執教《灰雀》,被校長、教研員、各位熱心的同仁指點評課以後,感受最深的一句話,作爲坪洲的教風、學風,張校長真是智慧的!

我不得不承認三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離我們課堂預期的設想真的還很遠,在設計時我是想得太多了,對於剛入三年級的孩子,正如佔芳老師說的,可能越簡單反而效果越好。唐老師也說:閱讀教學不能急,提倡“大問題”教學,講究提問的藝術,要適度、適時、適量,有啓發性、層次性、開放性。

《灰雀》一課敘述了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啓發一個小男孩放鳥歸園的故事,體現了列寧對孩子的愛以及孩子改正錯誤由喜歡鳥到真正愛鳥的變化過程。課文以生動具體的語言,簡短、含義深刻的對話描寫,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我們三年級組集體備課,設計《灰雀》一課教學意在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教學突出以“愛”的情感爲主線索,憑藉列寧愛鳥、愛孩子的故事,喚起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真愛。

執教過程我努力優化課堂結構,借鑑開放式閱讀教學方法,希望有所突破、創新。

1、確定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質疑問題,例如:讀了男孩的幾句話,你能發現什麼?通過讀書自己解疑,通過交流與老師共同解疑,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養。在課文3-10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積極實行啓發式和討論式教學。(l)自讀自悟:學生通過自己讀書瞭解灰雀哪兒去了和列寧愛鳥的心情。(2)質疑啓思:學生讀書質疑,讀書解疑,師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點詞,對話,聯繫上下文體會列寧愛鳥之情對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後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3)讀議領悟:通過有價值的問題(爲什麼不問男孩,問灰雀呢?)課文學到最後,入境入情了,問你想對列寧或者男孩或者是灰雀說點什麼,寫一寫。讓學生在開放思維中,自主交流中體會列寧對孩子的愛。

2、確定課堂的訓練意識。爲了使教學重點鮮明突出,環節簡單實用,我以課文3—10自然段爲訓練重點,將讀、思、議、練貫穿全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理解內容。爲使認知和情感和諧,我以讀爲本,以讀導情,以議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使師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使情感昇華。將情感貫穿於啓發式和討論式教學中,安排在最後的“寫”,不僅可以瞭解學生學了本課的收穫,瞭解學生的“內化”情況,而且通過動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助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雖然努力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去引導,雖然設計了多元解讀,讀寫結合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但是我把握學情不夠準確,研讀教材還很膚淺,思維也不開闊,唐教授的“閱讀教學不能急,提問不可碎”簡直一語中的。雖然閱讀教學是見仁見智,千人千面的,但是面面俱到、一百個不放心似的,也確實是束縛了思維。正像張校說的我還是開放式教育的門外漢,縱有千百客觀理由,我也不得不承認,作爲坪洲開放式的新人,我必須重頭開始,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但願今天一“灰”而過,明日也能歡呼“雀”躍!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節課是課文的第二課時,重點是通過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心理。難點是體會列寧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尊重,愛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的等動物的教育。

巧設問題,品讀感悟。在看拼音寫詞語後,我出示上節課給孩子們留下的思考題,灰雀究竟去哪兒了,讓孩子們帶着這個問題再次走人文本,慢慢讀,細細品,要求同學們默讀課文3到13段,邊讀邊想,灰雀到底去哪兒了,你從哪些語句中能讀出來,並且用橫線畫下相關的語句。剛開始孩子們有些膽怯,畫好也不舉手,我就鼓勵孩子們,用我飽滿的情緒去感染孩子們,李老師喜歡勇敢大膽的孩子喲,大膽猜想,說錯也沒關係。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小手林立,一同學說,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並且說出從文中哪裏看出來的,其他孩子也踊躍補充,其中一個小女生從十一段中找到小男孩的動作句子,從中體會到小男孩做錯事後,心裏慚愧。引導孩子們體會小男孩的心裏活動。然後我又追問,小男孩那麼喜愛灰雀那爲什麼想放了灰雀呢,受了誰的影響,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是列寧,我就讓孩子們找出列寧的話,品味列寧的話,體會列寧對灰雀着急,擔心,惋惜之情。體會完心裏後,讓孩子帶着理解和感受,分角色朗讀,再次體會人物心裏。

讀寫結合,學以致用。通過體會列寧的語言,體會到那些心情,都是因爲列寧特別喜愛灰雀,把灰雀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親人一樣,小男孩就是被列寧這種對列寧的愛深深的打動,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所以才決心放了灰雀,知錯能改,由捉到放。想象補白,小男孩回家之後會怎麼想怎麼做,寫一寫。寫完之後在小組內展示,然後全班反饋交流,適時做指導修正。

抓住關鍵詞,理解感悟,並且積累運用,這一課時主要抓住自言自語和果然,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運用詞語再說一句話。

情感深化,拓展延伸。學完這一課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穫,孩子都談的很好,通過談收穫,難點就突破了。如果時間合理分配,最後再默讀後三個自熱段,質疑釋惑,孩子們可能會說的更好,最後順勢給孩子們推薦好書,名人成才故事書,讓孩子課外繼續讀名人故事,拓寬孩子們的視野。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在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寫事情經過的段落最後落到第一段時指導讀。然後學生分別練讀列寧和小男孩的話交流自已的體會,這時就解決了列寧說話的技巧和愛鳥的真心,最後思想問題列寧爲什麼對灰雀問,卻沒問小男孩呢,簡單叫了幾個學生回答。在指導讀第一段時時間用得太多,學生對課文不熟,以後教學設計還是將識字和課文穿在一齊每課時都分配一部分,我想這樣的話可能學生會好消化一點,否則課文讀起來不是很流利,學生練讀時讀了很長時間效果並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練。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善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善,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灰雀》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灰雀》一文,偉人列寧像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跟小男孩交朋友,蘊涵着濃濃的人文精神。教學《灰雀》這一課時,主要透過讓小組採用主角表演,情境模擬法進行教學,在課尾延伸、深化感悟時我有意識地提出幾個問題,給足孩子想像空間,爲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由放飛心靈,那一個個充滿童趣的回答讓師生共同感受到語文課堂簡單、活潑、有效。孩子們依託文本創造想象的回答精彩紛呈,這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文本的情感目標無需太多講解,在大膽想象、主角表演、情境模擬中得以鞏固、昇華。

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啓發,再透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導入部分,我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喚起他們已有的感受與體驗,激發學生對新課文的興趣。

在識字、識詞的過程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與工具書一同來幫忙學生解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透過小組內討論交流,以優帶差,資源共享等多種方式,不但提高了學困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優等生體驗到了快樂。最後是全班進行交流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到達了局部帶動整體的目的。在層層遞進中,使學困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優等生講解了知識,從而到達了“學困生能吃飽,優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的有信息的潛力”,課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帶給給學生,雖然這樣做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知識整合。從課堂教學的反饋來看,讓學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徑地收集資料,效果會更好。

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小組間的用心有效的評價,較好地激起學生的熱情,促進他們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欣賞別人優點,或質疑爭論,在課堂上構成一種用心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在評價中互相取長補短,快樂成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