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精選22篇)

本文已影響 3.78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精選22篇)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

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

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

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中的古詩《畫》時,本着上一節紮實、質樸的課的原則,我選定集中識字、感悟古詩爲教學目標,通過對重點字和重點偏旁進行字理分析,對古詩進行想象感悟,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以及熱愛中國文化的情感。

目標確定好之後,在準備課的過程中,我有一個疑問:“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麼意思?是顏色的意思嗎?可是除了畫上的山可以有顏色以外,現實生活中的山從遠處看也是能夠看出顏色的。如果山上種滿了樹,那麼遠遠看上去,山就是綠色的,“青山綠水”這個詞就告訴了我們山是有顏色的,換言之,即便山上沒有樹,我們也能遠遠地看到山是深色的。那麼“遠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麼意思?教參中沒有對這裏做解釋,雖然一年級的古詩教學不需要逐字理解,只強調感悟,但是,這裏不明確出來會影響學生對古詩以及畫面感悟的方向。經過思考,我認爲這個“色”指的是“景色”。藝術源自生活也高於生活,哪怕畫面中的山離我們再遠,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突出的山中景色。明確了“色”的所指,我設計了“想一想,畫中的山上都會出現怎樣的景色?”爲出發點來引導學生整體感悟古詩的畫面和詩意。經過課堂生成,感到這個問題學生十分感興趣,說得也很好,想象展開得比較充分,並且由此引申下面的大問題:“山上有水有瀑布,卻聽不到水的聲音,是因爲這是一幅畫,你還能從哪看出這是一幅畫?”進而引導學生去找,去說,去展開想象,達到感悟全詩的目的,實現學生作爲課堂主體的教學活動。

一年級的教學,識字還是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將要求認的11個字按照“半包圍”、“左右”、“上下”、“獨體”四種結構出示,指導學生從看拼音讀詞,到去拼音認詞,再到單個生字的拓展、結構與偏旁的認識進行學習。重點偏旁進行拓展生活中的字的訓練,向學生滲透以一帶多,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通過字理的`分析,對本堂課重點要學的偏旁“走之底”進行教學,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動態演示來明確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這個偏旁,學習漢字的興趣。同時,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也貫穿《六書》中的造字原則,引導學生認識形聲字和回憶象形字,使學生記字的方法不僅僅侷限於加一加、講字理。課堂生成後,感覺學生對不同的記字方法還是比較感興趣,伴隨着贏得金鑰匙,打開智慧鎖的整體設計,整堂課學生興趣也都較高,也都樂於參加課堂。

本堂課結束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還有一些問題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古詩教學,一定要強調從整體感知詩意,從整體中來,展開想象進行感悟之後,再回到整體中去。課堂教學中,在展開想象,感悟古詩的環節結束之後,我只通過教師結合山水畫來朗誦古詩和學生集體試背、指名試背的方法來回歸古詩。想想,在學生展開想象感悟完古詩之後,如果我能夠再將古詩的詩境做以整體的敘述小結,再來試背古詩,進行迴歸,整堂課的教學可能會更充實一些。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3

較好的做法:

一、藉助故事,激發學習慾望

好的導入可以換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堂課的導入我採用了小學生非常喜愛的故事形式進行: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山莊,綠草如茵,小溪清澈。村裏有一個美麗的小姑娘很喜歡唱歌 聽到故事,小朋友們能快速地集中注意力,並激發起學習的興趣,老師再由故事導入到今天的新課單韻母“a o e”中就容易多了。

二、藉助圖片,加強字形記憶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上課時,我充分利用了課本插圖來教學, 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字形和圖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們的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結合起來。比如ɑ 的教學,從圖入手,我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了誰?她在做什麼?重點觀察小女孩的頭,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記憶。這樣,把音、形結合起來教學,學生比較容易記憶,學生也能較快地學會字母的書寫。

不足之處:

教學設計過於理想化。上了幾年的高年級語文課,習慣了學生很配合老師在課堂上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對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學情瞭解和分析不夠,所以教學設計有些不合理,過於理想化,比如:教學字母兒歌時:“圓圓臉蛋羊角辮,嘴巴張大ɑ ɑ ɑ,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o o o,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 e e”這三句兒歌,我認爲這三句話不但將拼音字母的發音方法,還有外形都總結了出來,非常實用,而且只有三句,如此簡單,在課堂我一引導那學生一定能讀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再來進行幾組兒歌朗讀、背誦比賽。即將今天的教學目標認讀字母和熟讀字母完成了,而且活躍了氣氛……我美滋滋得等待上課出現我理想的狀態。誰知道這一環節我上得非常被動,非常累,既耗費大量時間又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究其原因,第一:因爲我沒有板書兒歌,也沒有在課件中出現這兒歌,完全靠孩子們聽我說了幾遍,理解有難度,完全記不住。第二:我不但過於高估一年級學生的能力,而且我要他們先跟我讀,後自己背誦的形式也比較生硬古板,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我得到的是孩子們否定的聲音,看到是他們無辜的眼神——絕大部分的同學都不會背。而這一環節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孩子們後面進行遊戲環節時都沒有高漲的情緒。

改進措施:

我想:如果我將兒歌板書在小黑板上,或者出示在課件中,又或者我用比賽和遊戲的形式來出現這個兒歌背誦,語言引導時又能更加生動親切些,效果一定不會是如此。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4

給學生起字母名字,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記住a、o、e這三個字母,而且還得到了一次口語交際訓練。以後每一課的教學都有起字母名字這個環節,所以孩子們都盼着快點學新的.字母,好輪到自己起字母名字。這樣每個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們覺得很高興。這個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隨他們。這種並非刻意去記憶但卻很有意思的內容學生反而記得牢,也許有些孩子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自己以及同學的字母名字。

讓每個字母都能派上用場語言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因此將拼音教學生活化,能使學生更熟悉更容易記住拼音這套工具。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5

從年齡特點來看,一年級的學生對遊戲最感興趣,所以“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住。”遵循這個原則,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遊戲,如開火車遊戲、找朋友遊戲(組詞)、拍手歌等。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保持着一種激情,有着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遊戲與活動中變得輕鬆而愉快。

一節課學生主體參與的程度,自主性活動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學習的質量。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你若是不及時地抓住他們,讓他們更多地、自由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會馬上轉移注意力,自己玩自己的了。我在教學aoouiu時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準備教這些拼音字母時,發現部分學生早已認識,正確的發音、不正確的發音充斥耳邊。於是我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過程,探究發音方法,並讓讀得最好的同學教讀,糾正不正確的發音。同時,我也發現低年級的學生誰都想當小老師,所以對學習就特別投入,有的學生甚至頭一天就開始了預習,所以,教學aoouiu的時候能讓學生去教的.就讓學生去教。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隨着他們的成功體驗而高漲起來,這個時候我抓住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嘗試自己編順口溜,進一步體驗發音方法。在學生看圖編順口溜之前,先給他們做示範。如學aoouiu時先給他們編了兒歌:左a右oaoaoao,並告訴學生這句兒歌是根據韻母ao的組成編的,我們還可以根據它的發音來編各種各樣的兒歌,然後我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去編兒歌。孩子們積極參與,編出了兒歌:一件棉襖aoaoao;一根蓮藕ououou等。這樣的探究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而且在他們開動腦筋識記、編兒歌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創造性思維。

在本節課中,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的合作學習的環節比較少,主要是擔心孩子不會,怕控制不了場面。其實,課後想想孩子有着很大的潛能。只要你引導得法,多給他們機會,他們會因爲自己能幫助別人感到自豪,也會因此喜歡合作學習,以後自己在這方面要加強指導和培養。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或缺點,懇請領導和老師們給予指正和指導。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知的語音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本課採用個性化、自主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幫字娃娃找家、擂臺賽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生字。在識字部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選擇會讀、會記、會說的字說;在想象畫畫時,讓學生也選擇自己喜歡的日或月畫,想怎樣畫就怎樣畫;在指導寫字時,讓學生仔細觀察,自主發現字的書寫要點。該設計本着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着以學生獨立識字取代教師分析的'宗旨,以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爲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體現了課堂的開放Α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7

《影子》一課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但學生對太陽和影子的位置關係搞不清,是教學的難點。

爲了突破這一難點,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課堂上做起了遊戲,我們搬開桌椅,在騰出的空地中間,小朋友們圍着燈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陽公公也請來了,想不想和太陽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麼時候在前,什麼時候在後,什麼時候在左,什麼時候在右。”40個小朋友拉着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在教室裏試着活動,他們邊跑邊互相持着對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這就是書上說的“影子像條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爲學生圍成的是一個大圓,所以處在燈光的任何一個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觀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師對身體與影子的位置變化關係作任何解釋。

這樣,在實際活動中,本課難點迎刃而解,實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8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性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本課時中我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從問學生借筆.詢問學生的生日日期等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東西可以借,那生日可以借嗎引出本課的課題《借生日》。因爲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愛過生日,而借生日學生沒有聽說過,這就引導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接下來是識字部分。我提出自讀課文的.要求:圈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本。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自由讀完課文後要求認讀帶有拼音的字;布.放.快.怎.禮.今.熊.飯.物.正.拿。反饋時,每組指名3個學生,每人讀一個字。讀得準的當小老師教全班。學生讀不準時,我注意正音,必要時教讀。在這裏我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帶拼音學生會讀,去拼音開火車讓學生讀字,詞語。此外我還設計了一個送信的小遊戲來鞏固生字的學習。請12個小朋友當郵遞員,給小動物送信,看誰能把這生字寶寶正確地送到小動物的家。這個遊戲中學生舉手參與踊躍,並且能正確的把拼音和生字搭配。在記字這部分我讓學生說出記字的方法,有用加一加,編故事的方法,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生的一種表現。我及時表揚學生的記字想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我想當時這裏如果能給學生互相交流就更好了。食字旁和牛字旁是這節課新教學的偏旁,這裏我採用了由教師指導,強化識字。我指着“飯”字,說飯是糧食,所以用食字旁,出示“飠”字旁,讓學生跟食字旁打招呼,增加學生對新偏旁的親切感,並出示了一句帶拼音的有食字旁的句子。讓學生找出“飠”字旁的朋友,給學生拓展了對有關食字旁字的瞭解,並指出食字旁的字跟食物有關。指導認記“物”字是“牜”字旁,“牛”字變成偏旁時橫變成了提,也讓學生跟牛字旁打招呼,跟牛字旁交朋友。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9

(一)如何解決低年級學生唱讀問題

第一、教師要經常範讀、領讀。

第二、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學有所仿。

第三、運用多種朗讀形式。

第四、重點訓練每句話最後一個字的讀音,尤其是聲調。

第五、以“說”帶“讀”,以“說”促“讀”。

第六、加強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

第七、樹立榜樣,多表揚不唱讀、讀得好的學生。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

1.讀透教材、瞭解學生。研讀每個學段教材的特點、教學的要求,嚴格按照要求設計教學。瞭解每個學齡段學生的特點,適應學生的發展特點安排合適、合理的教學環節。

2.認真設計教學方案。在備課過程中,不循規蹈矩,不一味模仿優秀,根據自身對教材、對學生的理解,按照課標的要求,設計符合自身、符合自己學生、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包括教學素材的選取,要有新意、接地氣,讓學生感到新奇、感到熟悉,讓學生喜歡的素材才更能讓學生理解,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3.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深諳教學設計,在課堂上完全不用背的形式,做到自然流露的程度。這樣才能全身心的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注重課堂生成的學習機會,有問題及時糾正,讓學生及時改正錯誤。有新的知識點的生成,及時指出,作爲新的學習點讓學生積累或者練習。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0

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爲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故事情節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得詞句。因此,課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宜對課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語感。如讀小鴨子求媽媽帶自己去游泳的內容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求的語氣。

2、大膽地讓學生讀,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讀過以後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能繼續從讀中理解、體會,自己解決問題。

3、媒體展示學生可能沒有見過的感性材料,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

4、表演朗讀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學生的表現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5、學生能力存在差異,理解程度會不同,應該認同閱讀和認知個性。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這些教學思想來組織教學,努力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但真正教起學生來,總會與教學設計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值得改進和探討的地方。

其一、在朗讀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配音讀等)來體味課文語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學生也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一遍遍的讀,但總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鴨子鴨子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學生沒有讀出請求的語氣,如果這時老師引導一句:你想讓媽媽答應你的請求時,怎麼對媽媽說呢?這樣,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會把請求的語氣讀出來了。一年級的朗讀指導舉足輕重,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點撥引導於關鍵處,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師爲學生搭建了展示自己的平臺,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自己表現的願望。如學生在感悟課文之後的分角色表演時,鴨媽媽在和小鴨子對話中的溫柔和鼓勵的語氣與撫摸鴨頭的動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對課文的感悟。但是,由於教學時間有限,我忙着結束這一課,所以關於表演的內容叫孩子上臺次數不多,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於衷,過後瞭解,他們卻這樣說:老師,剛纔你叫表演的同學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聽得到。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爲誰服務呢?爲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爲教師,教學中不是爲教案、爲學時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爲每一個學生着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最後,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評價時,應引導學生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樣會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讚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1

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這堂課根據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我臨時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教師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園地》的教學,既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園地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四》緊扣動物主線,安排了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讓學生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時,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我的發現”板塊,編者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啓發。在日積月累板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因日積月累板塊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要做的就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去自己理解、運用。趣味語文板塊是個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學時重點抓住有趣的對聯,引導學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師鼓勵學生練習講述,課後講給別人聽,進行語言積累。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上好課:

一、回憶所學課文,歸納閱讀方法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發現(說說爲了能使身邊的動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並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東同學的發現,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發現。然後,讓師生歸納小結閱讀方法。如:採用明貶實褒的方法能使句子變得更生動形象。最後,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實例中總結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收穫。

二、積累關於動物的成語,激勵學生成長

在學習日積月累時,我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動物的成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裏自由讀,然後讓學生說說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對成語的理解,並從中選擇一些說說自己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說話練習。

爲了使內容更加的豐富,在語文活動課時,我還設計了考考你環節,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這三大板塊內容的教學中,是否注意了訓練方式的`新穎和鮮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適度拓展,因爲這類型的教材,在傳統教學中,一直被定位於“基礎訓練”的層面,教學的主要策略亦長期沒有跳出“熟讀強記”、“爛熟於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極;而今,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學應賦予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讓它深深的吸引學生。

總之,《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進一步去實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3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學習了“江南”二字,然後憑藉多媒體課件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趣,讓他們做好閱讀學習課文的準備。

二、巧妙講解,滲透詩意。

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後,將畫面轉換爲第一句詩的景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引導朗讀,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

當然課堂中也有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一、對識字的處理不夠全面,課堂中出示了田字格,但沒有和學生分析字形及佔格位置。

二、將理解難點“何田田”放入整句詩的敘述之中,有的孩子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課後問“蓮葉何田田”是什麼意思,個別孩子不能說出“蓮葉很多很綠。”這說明課堂上的處理還不夠,需在第二課時進行強化。

三、不能很好的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因爲多媒體器材的突然故障,對課堂的控制有些吃力,以致於沒有完成預期的教學內容。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4

我執教了《比尾巴》一課。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製作了精美的教學圖片,因此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我本人基本功不夠紮實,因此也造成了教學中漏洞百出。現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給小動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髮展和提高。

2、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採用反覆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瞭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於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牽”“放”

新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傳統的語文課程是把學生的視野框定在教科書和課堂裏,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豐富的語文生活隔離開來,遠離了學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樣的課程應該是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經驗和成長需要爲依託和歸宿,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爲一體。在這堂課上,我一直在試圖把學生引入我事先設計好的路徑中去,這也恰恰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遏制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課後反思,我是不是應該讓學生多動腦:思考課文中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是什麼?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還可以隨便挑兩到三種動物的尾巴進行“長短、粗細、直彎、寬窄”等各種角度的比較,甚至還可以製造懸念,如將猴子、小狗、兔子進行尾巴長短的比較,從面引出“誰長誰短、誰寬誰扁”等都是相對的,要看比較的對象,這是不是辨證思維啓蒙的最佳機會?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5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在上課伊始,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以蔬菜寶寶的來信,帶領學生去蔬菜寶寶家做客這一大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興趣,同時在“門牌”的創設中,學生輕鬆地認識了“蔬菜”。接下來,我說“迫不及待了,讓我們一起進到裏面去看看吧!”板書“裏”,很自然的,學生理解了“裏”的意思。再出示菜園圖,根據學生的回答點擊蔬菜名稱,而後以“小朋友們,這些蔬菜娃娃見你們來了,可高興拉,瞧,它們都帶來了自己的名片,看,有照片還有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他們吧。”,出示蔬菜寶寶“名片”,導入識字教學。

在最後的識字鞏固環節,我以“喜歡這些蔬菜寶寶嗎?蔬菜寶寶也喜歡你們,它們要變成一道道美味送給大家,不過,它們要先考考大家是不是都已經和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帶領學生有興趣得進行識字複習,讓學生“報菜名”進行字詞的拓展學習,這環節在學生中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我以一個又一個的`情境創設,把學生一下子就帶進輕鬆、愉悅的語文樂園天地,讓課堂與快樂不再分離。

二、朗讀形式多樣,調動學生情趣

識字離不開朗讀,朗讀能幫助學生識字,讀多了,學生與字見面次數也多了,自然字也就記住了。一年級學生如果以爲地讓他們用單一的一種方法一味地讀,學生很快就會厭倦下來,沒有了興趣,自然對識字也就提不起精神了。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先出示有圖片加音節的生字,再去掉圖片,讀讀帶音節的生字,最後去掉音節讀讀生字,體現生字教學的層次性,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也就好了。在認讀生字過程中,我採用自由讀、指讀、賽讀、輪讀、搶讀、男女分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變換各種口味,學生讀的興趣也就能始終保持高昂。在課文的朗讀中,我也用問讀、接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多樣的形式纔會始終吸引着學生。

三、運用趣味遊戲,活躍學生樂趣

一年級學生非常喜歡做遊戲,既然遊戲可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那麼課堂上,我就引入了兩個遊戲。“貼商標”遊戲,讓學生找出對應的蔬菜名稱,不僅考學生的識字情況,也考驗了學生的反映速度,他需要和圖片對應起來,同時在學生的“對對對……”拍手聲和齊讀聲中,生字再一次深刻地和學生見了一次面。在“猜猜看”的遊戲中,通過猜動作,猜口型,猜謎語,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幫助學生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學生在遊戲中興趣盎然識字,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課堂也證明了學生確實是喜歡這樣有意思的識字的。

這節課的教學中雖然做到了以上幾點,但還存在着些不足的地方。

1、課堂的及時生成

在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什麼園時,有些學生說了和“園”字同音的“圓圈,元旦”,我隨即在黑板上把這兩個字寫上了,之後就沒再去理會了。我想要是我把整個詞語寫上,在複習鞏固環節,再讓學生讀讀,這樣不僅讓學生區別了同音字,又增加了識字量。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生成點。

2、評價的多樣化

老師的評價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好話足以讓學生增強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我的評價語還欠生動豐富。

識字教學如何讓學生既有興趣又學得紮實?教學永遠是不斷改進的藝術,我將不斷反思,不斷進取!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6

因爲前面學習了z c s,再學zh ch sh r時就很容易了。字母的形、書寫都容易掌握,重點應該放在讀音的辨別上。在教學中,果然學生就把翹舌音讀成了平舌音。於是我就進行了聽音變音的練習。找兩名同學,一名同學讀平舌音,一名同學讀翹舌音,下面的同學就聽他們是否讀得準確,根據讀的準確個數給他們打分。讀的同學認真,下面聽的同學也很認真。在這樣的聽辯後,接着開小火車,讓大多數學生也來讀一讀,老師可以掌握學生讀的情況。

今天在課堂上突發靈感,高年級學生能夠評價同學回答問題情況,一年級學生怎麼樣呢?於是,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我說:“誰來當小老師,來給他打分”話剛落,小手都搶着舉起來了。我讓一名學生評價,學生給出來分數。我接着問:“你爲什麼給他90分?”孩子說:“他讀得正確,聲音也響亮。”“是啊,我也贊同你的`意見,100分,你也可以得一百分,因爲你評得特別好,不僅打出了分數,還能說明理由,說明你聽得很認真。”在這節課中,只要是評價學生的環節,學生都很感興趣。聽評的過程,關注了學生聽的狀況,也是對學生聽講的一個評價。這樣的環節可以引導學生更加認真聽講。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7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便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你喜歡這幅圖嗎?爲什麼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我通過富有感情導語:“江南是個好地方,瞧荷塘裏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鮮豔的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開了,露出翠綠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飽漲得馬上要破裂似的。”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再現美。

在學習課文時候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說說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圖上找到?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在觀察的基礎上,把看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訓練,學生的腦中會再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就體會出了詩句中蘊含的美。

三、推敲詞句,體會美。

要讓學生細細體會詩句的美,還得通過細讀課文,品詞析句來完成。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教師讓學生讀課文後自己提問,學生就問:“什麼叫何田田”?我立刻引導(邊說邊畫):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學生會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我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各異的動作,“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教學第二句時,抓住一個“戲”來細細推敲。我首先進行這樣的過渡引導:“蓮葉長得這麼綠,這麼好,蓮花開了,結了蓮子兒。採蓮的人們划着小船,高高興興地採收蓮蓬。河裏的小魚呀,也樂開了。你看到小魚了嗎?”待學生看老師貼圖後,讓他們用一兩句話,把湖裏的小魚的姿態說一說,他們會說:“小魚真可愛!”“小魚在水裏游來游去真可愛!”“小魚正在水裏你追我,我追你,它們在做遊戲呢!”教師根據回答板書“戲”字,請學生說出它的意思。然後提問:“蓮葉東,蓮葉西,蓮葉南,蓮葉北”是什麼意思?充分討論後,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魚兒嬉戲的動態美、人們採蓮時愉快的心情在這一品一議、一演一讀中得到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8

本節課設計重點體現“三務實”,即思想務實、設計務實、過程務實。真正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識字,在快樂活動中識字。

1.多種方法識記,提高識字效率。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本節課以6個生字的識記爲重點,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識記生字的方法。在彙報的.過程中,識字的方法變得多元化;在教師點撥的過程中,識字的方法變得有效化。

2.《語文課程標準》在低年級的教學目標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這種喜歡和願望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育中去激發和培養。比如在教學生字時,用生字卡片,讓孩子們三到四個人爲一小組進行合作,想辦法記字。播放《你、我、他》視頻童謠,創設情境識字。將情境帶入課堂,將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活動空間。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9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入學,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本節課我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1、以動畫視頻化解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剛入學的孩子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拼音基礎,有些孩子識字量少,又不會拼音,他們讀起韻文來困難較多。小韻文音頻和視頻就解決了這一難題。另外,在寫字過程中,我利用動畫展示生字的筆順,利用動畫突出筆畫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這都起到了直觀示範的作用。學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學生的理解是輕鬆的,學習的效果是實在的。

2、注重書寫姿勢的.指導和要求,爲學生夯實基礎。現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書寫姿勢,不注重握筆姿勢,寫着寫着,姿勢就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在寫字指導過程中反覆強調書寫習慣,反覆糾正學生的錯誤習慣,並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0

1.激發學生識字的願望。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用多種有趣的形式識字,如請學生猜一猜,指一指,連一連,給生字編兒歌等,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識記生字,使得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較好。

2.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本節課伊始,我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講什麼是象形字,而是採用拼圖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猜想哪個身體部位和哪個字相連,然後同桌合作認一認。讓學生在這種輕鬆的教學環境下識字與交流,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變爲主動獲取,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1

我在這節識字課上,精心設計了一些教學環節,嘗試了自主識字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

1.利用直觀教具幫助識字。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狀態,我在課前精心地準備了一些直觀教具(投影儀、圖片、實物)來表現漢字的音形義,便於學生理解。化解了教學難度,提升了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探究識字方法和規律。

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關係始終是牽動教學的紐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深入認識了象形字,並且初步體驗了象形字的識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逐漸放手,還原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實踐

探索、學習新知。此時教師的角色只是一個學習的點撥者。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2

1.採用學生喜愛的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多樣靈活的識字載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到漢字表意的豐富,提高了識字效率,紮實有效地完成識字任務。

2.多種形式、紮實有效的讀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讀書、一次次交流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上,使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

3.去“對”字,把“山清水秀”“柳綠桃紅”變成新的創新形式。這不但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詞義,而且潛移默化中激發了學生積累成語、誦讀成語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由於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的影響,一些膽小、害羞的孩子,沒有當衆大膽表達的習慣和膽量。因此,我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互動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其中,遊戲活動的趣味性巧妙地引領這些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體驗中,放開自己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而且在活動中他們也對“大聲說話”有了進一步的認知,相信他們以後的語言表達會更自然,更大方。

4.知道重要才“會聽”。

一年級的孩子大都不會傾聽。他們年齡小,對於新鮮事物感到無比好奇,課堂上的表現通常是一雙雙小手舉得很高,性子急的孩子甚至站起來嘴裏不停地喊“我來”。他們常常忽略了課堂是需要傾聽的,忽略了傾聽的重要。要想提高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要先使他們學會傾聽別人的表達,進而完善自己的表達。因此,在課前的兩個情境中,我特意設計讓順利取書的同學分享成功取書的經驗,讓擺放文具位置不正確的同學說說自己爲什麼做得不對,以具體可感的事例,幫助學生真切地理解了“傾聽”的重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