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三試題

2017深圳市高三語文一模試卷及答案

本文已影響 3.85W人 

  【2017深圳市高三語文一模試卷】

2017深圳市高三語文一模試卷及答案

  第 I卷 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9分,每小題 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題。

我國酒的歷史源遠流長。在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有尊、高腳杯、小壺等陶器,都是用來釀酒或飲酒的。西周時設有“酒正”、“酒人”,掌管有關釀酒和酒令等相關事務。到了漢代,釀酒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飲酒之風”盛行,形成獨特的酒文化。

在漢代,飲酒大量被認爲是豪爽的行爲。光武帝時的馬武爲人嗜酒,闊達敢言,經常醉倒在皇帝面前。釀酒業有巨大的利益,國家對其實行官營政策。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實行官府酒類專賣制度。當時酒是必需品,實行官營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武帝死後,酒類專賣制度被取消,改徵酒稅。這就放鬆了國家對酒類等的專營,有利於釀酒業的發展。

當時的貴族和官僚視飲酒爲“嘉會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極殿大宴羣臣,“雜會萬人以上”。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婚喪嫁娶,送禮待客,節日聚會是暢飲的大好時機。

當時酒的種類衆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等。河北劉勝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題字的陶缸,說明了酒的種類很多。漢景帝時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爲穆生設醴。這裏的醴就是一種米酒。

在漢代酒用作實行仁政的工具。孝文帝即位後下詔曰:“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酒,酺五日。”酺五日的意思是歡聚飲酒五日。孝文帝元年三月詔曰:“年十八以上賜米、酒、肉”。

孝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賜天下人爵各一級,孝者二級,女子百戶牛酒。

酒用來犒勞軍士,劉邦當年進入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秦民大喜,爭持羊酒食獻享軍士”。武帝初置四郡保邊塞,臧宮率兵屯駐駱越,越人“乃奉牛酒以勞軍營”。

酒在漢代也用於醫療。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養生方》和《雜療方》中,記載了利用藥物配合治療的藥酒方劑。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也有大量的記載。

漢代還有鄉飲的儀式。鄉飲是古代的一種宴飲風俗,是在舉行射禮前的宴飲儀式。儀式嚴格區分長幼尊卑,要選擇吉日舉行。成帝永嘉二年春三月,博士行“鄉飲酒禮”。每年三月學校在祭祀周公、孔子時也要舉行盛大的酒會。“明帝永平二年三月,郡、縣、道行鄉飲酒於學校,皆祀聖師周公、孔子”。

按照漢代的禮俗,當別人進酒時,不讓倒滿或者一飲而盡,通常認爲是對進酒人的不尊重。灌夫與田蚡有矛盾,灌夫給他倒酒時被田蚡拒絕了,灌夫因此罵座。

當時男女宴飲時可以雜坐,劉邦回故鄉時,當地的男女一起在宴會上“日樂飲極歡”。漢代時供人宴飲的酒店叫做“壚”,當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就在臨邛開了一家酒店,“相如盡賣車騎,買酒店,乃令文君當壚”。

按當時宴飲的禮俗,主人居中,客人分列左右。大規模宴飲還分堂上堂下,以區分貴賤,呂公當年宴飲,“進不滿千錢者坐之堂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禮儀制度的嚴格。

(摘編自王緒棟《試析漢代的酒文化》)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我國酒文化歷史久遠,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酒具和古代設置的有關官職,可證明我國西周時已掌握了釀酒的技術,也有着飲酒的風俗。

B.漢代釀酒業空前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酒文化,以豪飲爲榮,豪飲成風,有大臣在皇帝面前因喝醉了酒而有失禮儀,也沒有被追究責任。

C.漢武帝時實行酒業官營政策,官府獨佔酒利,不許私人自由釀酤,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不利於釀酒業的發展,武帝死後,這一制度被取消了。

D.漢代酒的種類很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等,從劉勝墓中出土的陶缸題字和漢景帝時元王以醴酒招待穆生,可知米酒當時只是皇族的專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漢代,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貴族官僚,在節慶聚宴時都離不開酒,可以說酒是必需品,沒有酒,人們的生活將失色不少。

B.在漢代,酒被統治者用作獎賞的工具,不僅可以把酒獎給男性,還可以獎給女性,還會用來犒勞軍士,以顯示統治者實行仁政。

C.漢代的鄉飲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風俗,由於有着重要的意義,所以儀式非常受重視,要選擇吉日舉行,還要嚴格區分長幼尊卑。

D.在漢代,女子可以和男子一起喝酒,在宴飲時還可以雜坐,甚至可以在大庭廣衆之下當街賣酒,才女卓文君就曾經當壚賣酒。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根據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藥酒方劑和張仲景兩部藥書中的大量記載,我們可以推斷酒在漢代被廣泛用於醫療領域。

B.漢代的成帝、明帝時,在祭祀聖師周公、孔子時,都會在學校舉行盛大的酒會,可見酒在當時社會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C.灌夫與田蚡本來就有矛盾,因爲田蚡拒絕了灌夫的倒酒,所以灌夫認爲這是田蚡對他的極大的不尊重,當場就罵了田蚡。

D.按照漢代宴飲的禮俗,主人居中,客人分列左右,《鴻門宴》中項羽作爲主人東向坐,劉邦作爲客人北向坐,是符合禮儀的。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題。

秋水

田中禾

雞子叫頭遍金保就醒了。媽起來做飯,風箱呼嗒呼嗒的,豬在院裏哼唧。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來。麥種完了。他早對秋水說過:“種罷麥,一定要找個門兒掙錢。”可如今,啥門兒也沒找到。

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牀前。他想起從前在學校可沒這麼笨,總在前十幾名裏。下了學,莊稼種得也不賴。起先,他想投稿兒,買書,訂雜誌,沒日沒夜地寫。寄出去十幾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場夢也就結束了。後來他想學修收音機、鐘錶。誰知那進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 30塊學費。

“唉,錢難抓呀!”他嘆了口氣,開始穿毛衣蹬褲子。“哪雲彩眼裏有個掙錢門兒呢?”

他皺皺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爭氣,一級就賣了 400斤,還不說加價款。玩去!”

他一腳踏進廚屋,喊:“媽 ——”廚屋裏霧騰騰的。風箱呼嗒呼嗒,沒有人應聲。他又喊“媽”,卻聽見媽在背後說話:“你瞧你,還不快穿上襪子鞋!真真是……”

媽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裏指着。金保聽見竈前傳來低聲的嗤笑,他一看,原來是秋水在那兒拉風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喲,這麼早來了?”

“早?太陽曬着 ……”秋水沒把下句話說完,咯咯地笑着使勁拉風箱。

妹妹放早學了。秋水把饃飯端上桌,妹妹忙忙地餵雞,媽給豬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秋水這麼說着,奪過媽手裏的糠瓢。

“二姨!”

——沒過門,她還不便叫媽。“今年花收得好呀?”

“好哩。”

“賣了多少一級?”

“總有兩三百斤吧。”

屋裏忽然有些沉默。問到花,就等於問錢。談到錢,大家就未免神經緊張。

“金保,我看你別老盤算掙錢,倒不如先盤算到手的錢咋花?”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卻望着媽。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氣,滴溜溜的,很有神兒。

“那還用說,先盡你們辦事用唄。”媽款款地說。

秋水的臉一下子紅了 ——她還和在學校那會兒一樣,愛紅臉。

“我不是說那 ……”

“我刷,我刷!”金保站起來去拾掇碗筷,話頭就這樣打斷了。

秋水把扯旗一樣搭在屋裏繩上的髒衣服收下來,拿了棒槌和棉油皁去下塘。靜靜的塘邊立刻響起嘭嘭的聲音。銀亮亮的水珠迸濺起來,清澈的塘水泛起漣漪。金保最愛看秋水洗衣服。她半蹲着,向水裏探着身子,短髮辮一隻向前一隻向後,兩隻手在石條上來回搓,細細的腰肢隨着胳膊起伏。

照往常習慣,過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車送她回家。七里路,走一後晌。可今天,她竟把臉一擺說:“我不回呢。”“不”字咬得挺重,連媽都感到詫異了。

她斜着身子,用手指着背後的水塘說:“你瞧這水多好!清得像水晶樣。”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讀一首朦朧詩。

“俺姨夫在縣魚苗場。我跟他說了,這一冬,你幫他幹義務工去,跟他好好學。開了春,買千把尾魚苗,把這口塘承包了。”

“那

……那靠得住嗎?”

“我知道你專走保險門兒。沒聽俺爺說:餵豬不如餵羊,餵羊不如養塘。如今魚價一年年漲,街上都賣一塊二一斤了!”

“這是過水塘,下了雨,魚都跑了!”

“我知道!”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着他,“你呢,要你那手幹啥!”

“得一筆本錢。”

“你呀……那賣花的錢呢!壓在箱底能生兒嗎?”秋水聲氣不高,金保卻如猛地聽了炸雷——天爺,那寶貝錢,他連摸都怕摸髒呢!

媽倒先應了:“保兒!你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秋水說了,你就試試。”

“家裏你放心。”秋水說,“我住倆月,等你過年回來再走。”

金保咧開嘴笑了,一頭扎進屋去收拾行李。他彎着腰,忙活着。呼啦,從他肩膀上摔下來一本書,只見那上邊有四個字:淡水養魚。

(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我看你別老盤算掙錢,倒不如先盤算到手的錢咋花?”秋水說這句話時是想要金保家把賣棉花的錢拿來辦婚事,這樣她就能明正言順地過來幫助金保家脫貧。

B.面對婆家並不富裕的現狀,秋水不嗔不怨,面對不思進取、膽小無能的未婚夫,秋水有批評亦有誘導,最終喚醒戀人潛藏心中的鬥志,也燃起一家人新的希望。

C.小說選取了一段並不複雜的農村戀曲,通過一個個尋常的農村生活場景來一步步詮釋貧困的農村生活中的人們抗爭的不易,讀來平淡質樸,給人真實之感。

D.小說地方特色鮮明,尤其是“哪雲彩眼裏有個掙錢門兒呢?”“保兒!你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等日常生活語言的大量使用,增添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5.請簡要分析秋水洗衣時環境描寫的作用。( 5分)

6.金保是本文一個重要人物,請結合金保這一人物形象和相關情節談談作者創作這篇小說的意圖。( 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題。

文化出版界的巨人 ——胡愈之

1914年,胡愈之考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練習生。他充分利用商務“東方圖書館”,發憤自學,博覽羣書。

1915年 8月開始在《東方雜誌》發表其第一篇譯作:《英國與歐洲大陸間之海底隧道》。在白色恐怖的威脅下,

1928年 3月,胡愈之被迫去法國留學三年。

胡愈之回國後不久發生了“九一八”事變。鄒韜奮和胡愈之這兩位愛國知識分子聯手呼籲抗日救亡。桂林是當時後方文化名人薈萃的文化城,胡愈之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曾在桂林國新社任記者的王淮冰回憶:“文化城中的文化人,無論辦報紙、辦雜誌、開書店、出版圖書,有事都去請教愈老。人們稱他爲 ‘文化界的參謀長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文化城 "中第一大忙人。”胡愈之發動知識界朋友共同集資創辦了由章錫琛任經理的開明書店。章錫琛曾深情地對胡愈之說:“從主意到具體工作,沒有你恐怕就沒有開明書店了。”在胡愈之的推動和策劃下,創立了以《大公報》名記者範長江爲理事長的“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成爲我國最早出現的新聞界羣衆團體。

《世界知識》是胡愈之在生活書店親自創辦的心愛刊物。他在 1934年 9月發表的《世界知識》創刊辭中指出“中國是 ‘世界的中國 ’了……怎樣走上這世界的光明大道去,這需要勇氣,需要毅力 ——但尤其需要知識。”新中國成立後,在他和喬冠華的共同建議下,《世界知識》從上海遷來北京復刊,使其成爲我國唯一從舊中國轉來至今仍在連續出版的刊物。

淞滬戰爭上海淪陷後,胡愈之在租界孤島仍堅持文化出版工作。他從斯諾家中得其新出版的《 Red Star Over China》一書,爲了減少發行阻力,將原書名《紅星照耀中國》改爲《西行漫記》。《西行漫記》在不到一年內連續出了四版,並在香港被多次翻印,成爲海內外華人爭相閱讀的暢銷書,創造了中國出版史的奇蹟。

不久,胡愈之與許廣平、鄭振鐸等共同商議,編印出版《魯迅全集》。他親赴香港向蔡元培、宋慶齡彙報此事,得到他們的熱情贊同和支持,通過茶話會向社會名流推銷《魯迅全集》精裝紀念本的預約券,迅速籌集資金萬餘元匯寄上海,使書稿得以及時開印。首版《魯迅全集》共 20卷,約 600萬字,從開始策劃到 1938年 7月正式問世,僅歷時 4個月,又一次創造了出版史的奇蹟。

胡愈之文思敏捷,文理清晰,文筆流暢,文風淳樸,被郭沫若稱爲“做文章老手”,被鄒韜奮譽爲“文章萬人傳頌”。胡愈之從法國回國,路經莫斯科,進行了考察訪問。回到上海後,他開始以生動優美的文筆撰寫《莫斯科印象記》,先在《社會與教育》週刊連載, 1931年 8月集輯成 6萬字的單行本發行。鄒韜奮在《生活》週刊發表文章推介此書:“全書雖有 151頁,但以作者親切有味的敘述,通暢流利的文筆,令人非終卷不能自休,看完時覺得沒有這麼多頁數似的。”

1937年 6月 11日,蘇州法庭開庭審訊救國會“七君子”。 12日晚,胡愈之即揮筆起草《愛國無罪聽審記》,第二天早晨,各報多以《愛國無罪聽審記》通欄標題刊出,轟動了全上海,成爲傳世之作。

(摘編自胡序威《文化出版界的巨人 ——胡愈之》)

相關鏈接

①作爲傳播五四新文化的一個重要播火者,胡愈之在“五四”前夕,着力倡導白話文,發表傳遞西方新思想新科學、宣傳新科技新發明的文章。“五四”運動爆發至 1923年下半年這三年多的時間裏,他在《東方雜誌》、《小說月報》、《文學旬刊》等報刊上發表了大量介紹、評論世界進步文藝人物、作品、思潮和流派的文章,翻譯了衆多世界弱小民族的文學作品,是“五四”作家中最爲高產者和傳播新文化最爲活躍者之一。(百度百科)

②我每每覺得像愈之這樣的人,他本身就是絕大一股感召力!給青年一代以鼓勵,以勇氣,以楷模。(茅盾《悼念胡愈之兄》)

7.下列對材料的有關內容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胡愈之不僅有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力,準確的判斷力,而且還是一個熱心社會事務,關心幫助他人的文化人,因此受到文化人士的敬重。

B.胡愈之親自創辦心愛刊物《世界知識》,他希望通過這個讀物向中國的讀者介紹世界,擴大中國人的視野,讓中國瞭解世界,讓國家發展跟上世界的步伐。

C.材料語言平實,史料詳實,脈絡清晰,按照時間順序冷靜客觀地展示了胡愈之的一生,能對人物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再現了一位啓蒙者和播火者的形象。

D.胡愈之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出版家、編輯,還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記者、作家、翻譯家,他的文學作品極具鮮明的時代性,具有強烈號召力與生命力。

8.傳記寫作要求具有真實性,材料是怎樣體現這一特點的?請簡要回答。( 4分)

9.胡愈之被稱爲文化出版界的巨人,他在文化出版界做出了哪些突出成就?請簡要分析。(5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 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題。

賀拔嶽字阿斗泥,少有大志,驍果絕人。不讀兵書,而暗與之合。與父兄赴援懷朔賊王衛可環在城西三百餘步嶽乘城射之箭中環臂賊大駭後廣陽王深以爲帳內軍主與兄勝俱鎮恆州州陷,投爾朱榮,每帳下與計事,多與榮意合。榮與元天穆謀入匡朝廷,嶽曰:“將軍士馬精強,位望隆重,若首舉義旗,伐叛匡救,何往不克,何向不摧。古人云:朝謀不及夕,言發不俟駕。此之謂矣。”未幾,孝明帝暴崩.,榮疑有故,乃舉兵赴洛。榮既殺朝士,因欲稱帝。嶽乃從容致諫,榮尋亦自悟,乃尊立孝莊。時万俟醜奴僭.稱大號,榮將遣嶽討之。私謂其兄勝曰:“若嶽往無功,罪責立至。假令克定,恐讒訴生焉。”乃請爾朱氏一人爲元帥,嶽副貳之。時赤水蜀賊兵斷路,天光衆不滿二千。及軍次潼關,天光有難色,嶽乃進破之於渭北,軍容大振。時醜奴自圍岐州,遣其大行臺尉遲菩薩南度渭水,攻圍趨柵。天光遣嶽率千騎赴援。嶽於渭南傍水,分精兵數十爲一處,隨地形勢置之。明日,嶽漸前進,至水淺可濟處,嶽便馳馬東出。賊謂嶽走,乃棄步兵,南度渭水,輕騎追嶽。嶽依橫岡設伏兵以待之,身先士卒,急擊之,賊便退走。俄虜三千人,遂禽菩薩。及孝武即位,加.關中大行臺。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圖齊神武。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關中,間嶽及侯莫陳悅。嶽召悅會於高平,而悅受神武指,密圖嶽。嶽弗之知而先又輕悅,悅乃誘嶽入營,令其婿元洪景斬嶽於幕中。朝野莫不痛惜之。子緯嗣,周保定中,錄嶽舊德,進爵霍國公,尚.周文帝女。

(節選自《北史 ?賀拔嶽傳》)

10.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與父兄赴援 /懷朔賊王衛可環在城西三百餘步 /嶽乘城射之 /箭中環臂 /賊大駭 /後廣陽王深以爲帳內軍/主與兄勝俱鎮恆州 /

B.與父兄赴援懷朔 /賊王衛可環在城西三百餘步 /嶽乘城射之/箭中環臂 /賊大駭 /後廣陽王深以爲帳內軍/主與兄勝俱鎮恆州 /

C.與父兄赴援懷朔 /賊王衛可環在城西三百餘步 /嶽乘城射之 /箭中環臂 /賊大駭/後廣陽王深以爲帳內軍主/與兄勝俱鎮恆州 /

D.與父兄赴援 /懷朔賊王衛可環在城西三百餘步 /嶽乘城射之/箭中環臂 /賊大駭/後廣陽王深以爲帳內軍主/與兄勝俱鎮恆州 /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崩又稱崩駕、崩殂,常用於比喻帝王之死,也可用於太后、皇后和太子。

B.僭有超越本分之義,古時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義、禮儀和器物等。

C.加是加官授職的意思,即是在原有的官職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職。

D.尚,承奉、奉事或仰攀,後專指娶帝王之女,尚主即娶公主爲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賀拔嶽胸懷大志,謀略超出衆人。他不讀兵書,謀略卻與兵書不謀而合;在軍中議事,見解往往與將領爾朱榮相吻合;在戰場禦敵,也能以少勝多。

B.賀拔嶽深謀遠慮,一向處事嚴謹。他曾建議爾朱榮儘快舉起義旗,拯救國難,並勸說爾朱榮放棄稱帝,他還能在討伐万俟醜奴之前就預測事態發展。

C.賀拔嶽驍勇善戰,屢次建立奇功。他在渭河一帶假裝逃跑誘敵深入,並設下伏兵等待敵人,然後身先士卒攻其不備,俘虜了數千敵軍和將領尉遲菩薩。

D.賀拔嶽百密一疏,以致身死人手。侯莫陳悅受神武指使圖謀殺死他,他卻毫不知情,又輕視對方,結果被元洪景誘騙殺死在軍帳中,朝野上下人人惋惜。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1)古人云:朝謀不及夕,言發不俟駕。此之謂矣。( 5分)

(2)及軍次潼關,天光有難色,嶽乃進破之於渭北,軍容大振。( 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 14~15題。

南鄉子 ?黃州臨皋亭作 ①

蘇軾

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 ②漲淥醅。

春雨暗陽臺,亂灑歌樓溼粉腮。一陣東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注】①這首詞作於元豐四年( 1081),詩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貶至黃州。②蒲萄:即“葡

萄”,喻江水澄澈碧綠。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瓊杯,玉製的酒杯,亦用以美稱酒杯。

B.“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蘇軾常常在詩詞中用“岷峨”代指家鄉。

C.下闋前兩句“暗”和“亂”兩字寫山上春雨忽至,營造了悲涼清冷的氛圍。

D.下闋後三句描寫驟雨復晴的景色,東風吹散雲雨,落日的餘暉染紅了半邊天。

E.本詞描寫的自然景觀陰晴不定、神奇瑰麗,直接抒發了詞人對身世際遇的感慨。

15.本詞上闋寫景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 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韓愈在《師說》中對如何擇師提出了獨到見解,他表明選擇老師的標準與地位、年齡無關,而應該是“,”。

(2)在《登高》中,杜甫遠眺秋景,面對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觸景生情,不由發出“,”的感慨。

(3)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從聽覺上描寫了深秋號角的聲音響徹天空,從視覺上用“”的詩句襯托出戰士浴血奮戰的悲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