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八年級試題

八年級語文上冊說明文閱讀測試題(有答案)

本文已影響 1.16W人 
八年級語文上冊說明文閱讀測試題(有答案)
5 Y k j
(二)閱讀下文,完成17-20題。(11分)
植物“氣象員”
張曉天
①植物不僅供給人們氧氣和果實,而且也可以預報天氣。人們在生產過程中,觀察到了一些植物預報天氣的規律。發現它們可以預報陰雨和溫度。
②天氣晴朗時,南瓜蔓梢是向上翹起生長的。如果發現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氣轉爲陰雨的徵兆;如果在連綿陰雨的天氣裏,南瓜蔓梢由下垂轉爲上翹,那就表明陰雨天氣即將結束,晴朗的天氣馬上就會到來。南瓜蔓爲什麼能指示天氣呢?原來,天氣在變化時,南瓜有向陽性和向陰性,這是南瓜在進化過程中爲了更好地適應天氣保護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風雨草生長在我國西雙版納的密林中,能預報風雨,它開花的習性很特殊,沒有固定的時間。可每當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兩三天,它那小巧玲瓏的花就開放了。而且暴風雨過後,它的花開得越發齊整和鮮豔,好像只有經過暴風雨的洗禮,才能顯露其本身。
④“含羞草害羞,天將陰雨。”天氣正常時,你用手指觸動它的葉柄,葉子馬上就會合攏,但是很快就會恢復常態。如果葉片自然下垂合攏,便是陰雨天氣的徵兆。
⑤在祕魯的安第斯山區生長着一種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緊密無隙,吸水性和透氣性都很弱。因此,每當下雨前氣壓低、空氣中的水氣密度飽和時,花蕊深處的露珠也就消失了。這種現象是表明晴朗天氣即將逝去,陰雨天馬上就要到來。因此,當地居民將這種花稱爲“晴雨花”。
⑥在炎熱的夏季裏,茅草的葉子和莖的交界處會冒出一小團水沫來,好像螃蟹吐沫那樣,因此老百姓總結出“茅草葉柄吐沫,明天冒雨幹活”的農諺。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長着一種名叫“三色鬼”的草,人們稱它爲“天然寒暑表”,因爲這種草對溫度的變化極爲敏感。在20℃以上時,它的葉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溫度若降低到15℃時,枝葉就向下運動,直到與地面平行時爲止;當溫度下降到10℃時,枝葉向下彎曲:如果溫度回升到原來的狀況,葉片就會恢復到原狀。
⑧栗子樹不但感覺靈敏,而且還能預測天氣。進入冬季以後,在預測到有霜或下雪的壞天氣將要來臨時,它會提前幾個星期長出芽來。研究證明,栗子樹是在對夜間的時間長度進行“測量”之後,預知嚴冬的到來。
⑨在我國東北各省,農民喜歡在房前屋後或田邊地頭種植鬼子姜,用它的塊莖來醃製鹹菜。據觀察,鬼子姜能準確預報初霜,在它開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場霜了,從而提醒農民做好防霜抗凍的準備工作。
(選自2010年第5期《百科知識》,略有刪改)
17.選文標題運用了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8.下面農諺適合用於本文的一項是()(2分)
A.河裏泛青苔,必有大雨來。
B.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C.老鷹盤旋,天氣轉晴。
D.子夜杜鵑啼,來日曬幹泥。
19.選文第⑥⑦段的位置能否調換,爲什麼?(3分)
20.閱讀下面鏈接材料,看看說明了什麼道理。(3分)
鏈接材料:
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莊稼;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大自然的語言》)

閱讀《動物的憂傷》,完成10—15題。(15分)
動物的憂傷
謝爾蓋耶夫
(1)動物是不是也會感到憂鬱、苦悶和沮喪呢?
(2)人們長期以來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動物也有。例如:雌天鵝死了,雄天鵝就會表現出極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從母狗身邊拿走,母狗就會惱怒;受到寵愛的狗對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顯得悶悶不樂,盼望主人早點兒歸來。在米蘭,曾經有過這樣的事情:有一隻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車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它每一次到火車站去,都要在那裏耐心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車進站,等到乘務員全部離開火車站,它才拖着沉重的腳步,垂着頭,怏怏不樂地往回走。
(3)對高等動物來說當然也不例外。那麼更原始的生物情形如何呢?它們是否也有某種類似的感覺呢?直接去問蝴蝶看來是得不到答案的,惟一的辦法是,在相同的環境下對不同動物的習性進行研究。譬如,把它們與同類分開,不讓它們接觸,看它們的表現如何,觀察它們是怎樣忍受孤獨和寂寞的。
(4)對人來說,孤獨和寂寞是一種可怕的折磨。有許多人都知道魯濱遜的故事,魯濱遜在一個孤島上經受了長時間的折磨。有些人曾由於過度寂寞而患精神病。這並不奇怪,因爲人有社會性。
(5)至於動物,因爲它們處於原始的羣居狀態,寂寞對於它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殘酷的折磨。當原始生物離開“集體”以後,它們會感到非常難過。高級動物還比較容易適應寂寞的環境,有許多動物覺得跟人在一起的時候是一種安慰。譬如猴子也喜歡把我們人當成它們的兄弟。這種動物有些古怪,它跟我們人很合得來,即使不跟它們的同類在一起,卻也能生活得很好。
(6)寂寞對於低級動物來說就更難忍受了。我們人是無法和它們在一起的。有些小鳥,如戴菊鳥和長尾巴山雀被關進籠子以後,它們就會感到很憂鬱、很孤獨,因而它們很快就會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隻相同的鳥放進同一個籠子裏餵養,談很就會生活得很快活。
(7)有許多魚也喜歡羣居。把一條鯡魚單獨放在水族箱裏,只幾天的時間它就會因爲孤獨而死。這並不是因爲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氣死的(過去人們就是這樣想的),而是由於沒有其他鯡魚的陪伴而死的。
(8)有些昆蟲沒有同類的陪伴也會死亡。在歐洲,變蛾子的毛蟲(它是林業的一大災害)就是羣居生長的。它們一個個緊挨着,排成長長的縱隊,從這根樹枝爬到另一根樹枝,從一棵樹爬到另一棵樹。它們所到之處,一切綠色的樹葉都會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後面的毛蟲如果跟不上隊伍而迷了路,就一定會死亡。當它知道自己掉隊以後,它就感到垂頭喪氣,從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慾消失,代謝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長爲成蟲。但是,如果讓它隔着玻璃看見它的毛蟲朋友(哪怕只是一個毛蟲的模型),它的情緒馬上就會好起來,代謝也就會恢復。
(9)這種社會性昆蟲還有蜜蜂、螞蟻和白蟻。在孤獨的環境裏,它們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們單獨在一起,或者有時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們就會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們的夥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們的某些機能開始恢復。螞蟻和蜜蜂的夥伴不能少於25個,如果少於25個,這些習慣於正常羣居的動物就會感到非常憂傷。
(選自《科學家談新知識》)
10.這篇說明文的說明中心是什麼?(2分)
11.如果把文章開頭一段“動物是不是也會感到憂鬱、苦悶和沮喪呢?”改爲:“動物也會感到憂鬱、苦悶和沮喪。”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2分)
12.第(2)段畫線部分是爲了說明什麼?(2分)
13.(5)—(8)段都依次說了那些動物的寂寞情形?爲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來說明?(4分)
14.第(6)段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15.由文中的信息得知螞蟻和猴子哪種動物更難以承受孤寂?爲什麼?(2分)
(二)閱讀《動物的憂傷》。(15分)
10.動物也會感到憂鬱、苦悶和沮喪。(2分)
11.原文用問句開頭,提起人們注意,引發讀者思考,又引起下文?,改爲陳述句就沒有這樣的效果了。(2分)
12.動物也有感情。(2分)
13.猴子、小鳥、魚、昆蟲。(2分)是按照從高級動物到低級動物對寂寞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下降,憂傷程度逐漸加重的邏輯順序來說明的。(2分)
14.舉例子。(1分)舉戴菊鳥和長尾山雀被關進籠子以後,就會很憂鬱,很孤獨,因而很快就死去。(1分)以此說明對低級動物來說寂寞就更難以忍受了。(1分)
15.螞蟻更難以承受孤寂。(1分)相對螞蟻,猴子是更高級的動物,它們可以嘗試把其他種類的動物<比如人)作爲自己的夥伴。(1分)
閱讀下文,完成21—25題。(18分)
天賜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僅面積佔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接收器:6000萬平方千米的熱帶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陽能就相當於2500億桶石油所含的熱量。吸收太陽熱能的海洋表面溫度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溫度較低。海洋表面在太陽的照射之下,和長期未受到光線照射的深海產生了溫差,一般在熱帶地區,地層與1000米深處的海水溫差可達25℃。由於存在溫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處的溫度差來發電。按資源普查的經驗公式計算, 在幾種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溫差能可開發總裝機容量爲148億兆瓦。單從數量上來講,溫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溫差產生電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歷史,海洋溫差發電的概念最早於1881年提出,但是當時世界上大部分科技發達的國家都處於緯度較高的溫、寒帶地區或者是內陸國,缺乏發展海洋溫差發電的基本條件。1926年法國科學家克勞德利用分別裝在兩個燒瓶裏的28℃溫水和冰塊實現了溫差能至電能之間的轉換。這個試驗雖然產生的電力不大,只能使幾個燈泡發光,但卻已經從原理上說明利用海洋溫差發電是完全可能的。
理論上的可行並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應用。海洋溫差發電直到上世紀70年代全球爆發能源危機時期,在美國夏威夷成功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溫差發電裝置後纔得到重視,近年來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B
海洋溫差發電機系統是由蒸發器、渦輪機、發電機、冷凝器等幾部分組成。各部分間由很大的管道連接。蒸發器中是一種在13~15℃間即可蒸發的液體物質,向其中導入15~28℃的表層溫海水時,工作流體因受溫海水加熱,而致沸騰,蒸汽經由連接管路送到渦輪機,使其 轉動。 逸出的蒸汽則匯入冷凝器,當向其中導入1~7℃的深層冷海水時,這些蒸汽受冷凝結成液態的工作流體,隨由其他裝置重新送回蒸發器。這樣的操作周而復始地進行,只要表層溫海水管與深層冷海水管間存有溫差,即能經由上述循環從海水中不斷獲得電力。
廣闊的利用前景
 對於海洋溫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於,它工作過程中所需換熱面積大,導致建設費用較高,並且海水會腐蝕設備,海洋生物也會在機器工作過程中進入設備等等。但是海洋溫差能發電對能源的浪費遠遠低於普通火力發電。當海洋電站離陸地較近時,可考慮直接向陸地上的變電站輸送電能;人們還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過程中分解出的氫作爲燃料,或從濃縮海水中提取鈾、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屬,送往陸地供核電站使用。同時它幾乎不會產生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因此對海洋溫差能這種清潔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謂十分廣闊。
21文章第①段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22請在文章的A、B兩處分別撰寫兩個適當的小標題。(4分)
A:B:
23簡要說明“海洋溫差能”爲什麼“利用前景可謂 十分廣闊”。(4分)

24下列句子中刪去加點的詞語對原句意思表達影響最小的一項是(3分)
A一般在熱帶地區,地層與1000米深處的海水溫差可達25℃。
B單從數量上來講,溫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卻已經從原理上說明利用海洋溫差發電是完全可能的。
D同時它幾乎不會產生污染物和溫室氣體。
25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本文內容,寫出你從中的發現或思考。(3分)
材料:上海電力公司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發電項目,風力、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齊頭並進。根據測算,世博會召開時,上海併網清潔能源發電將達到1464兆瓦,其中風電1394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7兆瓦,可爲世博園區提供三分之一的用電量。這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萬噸。

(二)(18分)
21(4分)列數字、作比較。(2分)突出說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接收器。(2分)(或:突出說明海洋接受太陽能數量之大)
22(4分)A漫長(長久)的研究歷史(2分)。B海洋溫差發電機的工作流程。(2分)
23.(4分)(1)幾種海洋能利用中數量最大;(2)對 能源的浪費低;(3)產生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少。(答出 任意兩點即可)
24(3分)C
25.(3分)清潔能源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四、閱讀下面文章,然後完成9~12題。(12分)
低碳生活處處可爲
馮雲
①面對環境的惡化,科學家都鼓勵人們過低碳生活。那麼,什麼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跡,碳足跡表示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的碳耗費量,是測量某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影響的一種指標。第一碳足跡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個經常坐飛機出行的人會有較多的第一碳足跡,因爲飛機飛行會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跡是因使用各種產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費一瓶普通的瓶裝水,會因它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而帶來第二碳足跡。碳足跡越大,說明你對全球變暖所要負的責任越大。碳足跡越小,說明你對環境的保護做出的貢獻越大。
③就個人而言,每個人可以從自我做起,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儘量減低碳足跡,選擇低碳生活。例如,少開一天車,少吃一頓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開一盞燈等等,都可以減少碳足跡;甚至用餐做菜時選擇烹飪方式也可以減少碳足跡。以土豆爲例,用烤箱烘烤土豆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鍋煮的要多,而用鍋煮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爐做產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爐做土豆就是一種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與化纖衣服,爬樓梯與坐電梯,走路與開車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後者是高碳生活。生產化纖衣服要消費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應當選擇棉布衣服。在家居用電上,使用風電或水電等清潔能源產生的碳排放會比使用熱電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車在同距離時碳排放量較少,應大力推廣小排量節能環保型汽車。
⑤儘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於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們不時會進入高碳生活。這時就應當對自己的高碳生活進行補償。這種補償就是所謂的碳中和。這種補償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們可以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生產)直接或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過高,則可以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後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以達到降低溫室效應的目的。可以說,碳中和就是人們對自己高碳生活的補償。
⑥因此,人類的低碳生活處處可爲。
(摘自《百科知識》,2009年第12期,有刪改)
9.本文圍繞“低碳生活處處可爲”談了哪幾個方面?請簡要概括。(3分)
答:
10.“生產化纖衣服要消費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爲什麼連用兩個“更多的”?(2分)
答:
11.第③段畫線部分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4分)
答:
12.從全文看,文章主要內容是介紹“低碳生活”,但爲什麼還要談“高碳生活”?(3分)
答:
四、(12分)
9、(3分)談了三個方面:(1)從碳足跡談什麼是低碳生活;(2)個人日常生活可以減少碳排量,選擇低碳生活;(3)面對高碳生活應利用碳中和進行補償,降低碳排放。(每點1分,要點概括恰當即可)
10、(2分)兩個“更多的”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它強調了與生產棉布衣服相比,生產化纖衣服將帶來更多的碳排放。說明了生活中通過選擇衣服也可以選擇低碳生活。(語意相近即可)
11、(4分)運用了舉例子和作比較的方法(2分)。運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說明了生活中個人是可以選擇低碳生活的(1分);運用作比較的方法,讓人們更具體,更明確地知道了那一種烹飪方式更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於人們在生活中有效地選擇低碳生活(1分)(語意相近即可)
12、(3分)①高碳生活是無法迴避的,必須正視,因此寫高碳生活是對前面低碳生活內容的補充,使文章內容更加全面、完整。(2分)②高碳生活通過補償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談高碳生活有助於加強對“低碳生活處處可爲”這一認識的理解。(1分)(語意相近即可)
冬蟲夏草
①不是什麼幼蟲都能成爲冬蟲夏草菌的寄生體。
②小蟲活動的天空是如此高闊,土地是如此遼遠,小蟲更是如此之多,何以冬蟲夏草菌偏要選擇蝙蝠蛾幼蟲作爲寄生體呢?選菜青蟲就不行嗎?——其形象並不怎麼高雅,但畢竟還是蟲,還能夠化蝶,翩翩然上下,亦虛亦實,恍兮惚兮,饒有詩意的。蝙蝠蛾幼蟲作爲冬蟲夏草茵的“培養體”,是被寵幸還是命運的安排?
③也不是任何真菌都能生長在蝙蝠蛾幼蟲的身體裏。
④我們比較熟悉的真菌如蘑菇、黴菌,還有酵母菌等,誰也不會想到要深入如此逼仄、窄小的“蟲體環境”。冬蟲夏草菌寄生於蝙蝠蛾幼蟲體內,也不一定是出於什麼冤家路窄。我想,一開始也可能只是一種偶然事件,只是這種偶然多了,才逐漸養成一種習慣,最後形成如此特定的自然選擇。
⑤寒冬是萌生冬蟲夏草的季節。雪野潔白,四野寂靜,千山鳥飛絕,野渡雪自白。這樣的日子,蝙蝠蛾幼蟲只能躲藏在寒冷的泥土裏,隨着體質的下降,冬蟲夏草菌終於強行鑽入它的身體,吸取體內的營養,在體內萌發菌絲體。經過隆冬到初夏漫長的日子,可憐的幼蟲終於被“吃”得只剩下一襲皮,皮中全是密密實實的菌絲體(菌核)。入盛夏,菌核茁壯成長,不久,便從“蟲”嘴巴那頭伸出一根中間肥兩頭略尖、表面上生着一些小球體、裏面隱藏着不少冬蟲夏草後代(子囊孢子)的棒子。這棒子竄出泥土以後,怎麼看都像夏天的草葉。
⑥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長冬蟲夏草。
⑦江南煙雨,天潮潮地溼溼,不適合冬蟲夏草的生長。嶺南天氣,風熱溫溼,也不適合冬蟲夏草的生長。根據科學考察,冬蟲夏草只適合生長在我國四川、西藏、雲南、貴州、青海、甘肅一帶森林草甸或草坪上。想來,這真使經濟至上的塵世短了不少冬蟲夏草的產量。
⑧成爲冬蟲夏草絕不是菌的美德,而是菌的鳩佔鵲巢,菌的侵略行徑,菌的霸權主義;是冬天開始的弱肉強食,冬天裏的強盜作爲,生物界的罪惡邏輯。菌將自己的幸福生活乃至未來建築在其他生物的死亡之上,誰能想像得出蟲的死亡過程有多痛苦?
⑨世上不是有“披着羊皮的狼”嗎?我以爲冬蟲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着蟲皮的狼”。友人從西藏歸來,帶給我一小包冬蟲夏草,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冬蟲夏草,因爲是從生態環境最好的西藏出產的。我想,迄今爲止人類的所謂生態學觀念,本質上仍然是人類中心主義的。對於蝙蝠蛾幼蟲來說,即便生活在西藏那樣的土地上,生態環境也未必能說是好。
⑩冬蟲夏草使菌的身價得了道升了天。冬蟲夏草入藥,性溫味甘,極具補肺益腎功能。優質的冬蟲夏草,藥店已售數萬餘元一斤。
⑩在地球村,新的冬蟲夏草依然在產生……
(選文有刪改)
16.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冬蟲夏草形成的必要條件。(3分)
17.文中第⑨段加點的“迄今爲止”能否刪掉?爲什麼?(3分)
18.第⑨段中作者爲什麼說“冬蟲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着蟲皮的狼”’?(2分)
19.清代藥物學著作《本草從新》中說:冬蟲夏草若夏天不摘取,到冬天又會變成蟲。讀完本文後,你覺得這種說法科學嗎?爲什麼?(4分)
16.答案:有蝙蝠蛾幼蟲做寄生體;冬蟲夏草菌;適宜的環境。
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17.答案:不能。“迄今爲止”限定時間,表示到目前爲止。如果刪掉會使人認爲“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學觀念”將來也不會改變,表達不準確。
評分:共3分。僅答“不能”不得分。意思對即可。
18.答案:冬蟲夏草菌鑽入蝙蝠蛾幼蟲的身體,吸取其體內的營養,在其體內萌發菌絲體,經過隆冬到初夏漫長的日子,蝙蝠蛾幼蟲被“吃”得只剩下一襲皮,皮中全是密密實實的菌絲體。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9.答案:不科學。冬蟲夏草屬菌類,不可能變爲蟲;冬蟲夏草菌所寄生的蝙蝠蛾幼蟲已經死亡,不可能復活。
評分:第一問1分,第二問3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三)君山斑竹
①君山島的面積還不到1平方千米,可上面卻生長着許多珍稀的竹子,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數斑竹了。
②斑竹高5到10米,直徑只有3到5釐米,翠綠的竹竿上長着大大小小黑紫色的斑點,像極了點點淚痕。
③就因爲這淚痕一樣的斑點,斑竹有着一段悽美的傳說。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9條惡龍,經常危害百姓。關心百姓疾苦的舜帝,決心去爲民除害。
④舜帝一走就杳無音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便跋山涉水,去九嶷山尋找舜帝。途經君山,得知舜帝殺死了惡龍,幫助百姓過上了好日子,自己卻活活累死了。
⑤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絕,抱頭痛哭,一直哭了9天9夜,然後雙雙投水追隨舜帝而去。她們的眼淚灑在竹子上,竹竿上便顯現出了點點淚痕。因爲娥皇和女英又叫湘妃,所以這滿身淚痕的竹子便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湘妃竹。
⑥湘妃竹一年要發兩次竹筍。第一次是在4、5月間,那時候竹筍都從母竹周圍鑽出來,就 像一羣孩子圍在媽媽身邊,所以人稱“孝兒敬母”。等竹筍脫掉它的筍衣時,你會發現它渾身油光閃亮,根本就沒有斑點。可幾個月後,湘妃竹的身上便開始出現紫斑了。9月以後,第二次竹筍又發出來了,不過這次它們不再是圍着母竹,而是從母竹中間鑽出來,當地百姓把這叫做“慈母護兒”。
⑦湘 妃竹身上的斑點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爲什麼竹子剛脫去筍衣時沒有斑,長大了都長出斑來了呢?植物學家說,其實,斑竹身上那些斑點是因爲一種虎斑菌腐蝕幼竹造成的。竹筍期還看不出來,等竹子稍微大一點,這種腐蝕的結果就顯出來了。
⑧說正數也奇怪,如果把斑竹移栽到別的地方,它身上的斑點就會慢慢褪下去。可如果把湘妃竹移回君山島,斑點又會重新出現。可見湘妃竹身上的斑點和它生長的土壤大有關係。
(文/蕭湘)
14、請在選文第2段中,找出其中運用的一種說明方法,並結合文意分析其作用。(2分)
[來源:學科網ZXXK]
15、句子“湘妃竹身上的斑點和 它生長的土壤大有關係。”中加點詞能否刪去?爲什麼?(2分)
16、假如你是導遊,要向遊客介紹斑竹的神奇,請從文中採集兩條信息,並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表述出來。(2分)
14、示例一: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而準確地說明了斑竹的高度、大小。
示例二: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斑竹上斑點的形狀。(說明方法1分,作用1分)
15、不能刪去。“大”字說明了斑點和土壤關係非常密切,去掉後,就使斑點和土壤之間的關係密切的程度減輕了,語言也就不準確了。(答出“不能刪去”1分,答出了“大”的作用1分)
16、(1)斑竹上有像極了淚痕一樣的斑點。(2)斑竹有個悽美的傳說。(“關於斑竹的傳說”亦可)(3)斑竹每年發兩次竹筍。(4)斑竹身上的斑點和它生長的土壤在有關係。(“斑竹被移到別的地方,斑點就會消褪。移回來,又會重新出現”亦可)( 5)斑竹剛脫去筍衣時沒有斑,長大了卻都長出斑。(答出其中兩點即可,一個要點1分,共2分)
閱讀下面說明文,完成12-16題。(11分)
餃子
①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的的食俗豐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團圓餃子。
②餃子,在東周時稱“餅餌”,據說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顏之推在他的文集中這樣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見餃子還曾稱“餛飩”。民間還把這種偃月形的食品稱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魯番縣阿斯塔那的唐墓裏,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餃子,出土時,一隻餃子和四隻餛飩一起放在一個木碗中,證實至少在唐代就已經有了像現在一樣的餃子,並且餃子與餛飩已分爲兩個不同的品種,連我國邊遠地區都已食用。
④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把餃子稱爲“扁食”。在《帝京歲時紀勝》中就有“扁食包細餡”的記載。至今陝西一些地區仍把餃子稱爲扁食。
清朝入關後,滿族把餃子、糕點、饅頭等統稱爲餑餑,把餃子稱煮餑餑。人們如果形容一個不苟言笑的人,就說這個人是“見了煮餑餑也不樂”。
⑥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可見這種可葷可素、營養全面的傳統飲食,多麼受到人們的鐘愛,一直流傳千年以上。儘管名稱由“餅餌”到“角子”、“扁食”,人們對它的喜愛卻從來不變,以致成了過年必備的飲食。按照民間的習俗,除夕夜的“子時”,要放鞭炮、吃餃子、辭舊迎新。由於除夕夜是二年相交於“子時”,意寓“交子”。後來就把“交子”時吃的這種美食諧音稱“餃子”。從此,“餃子”不僅是美食,還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選自《北京晚報》  有刪改)
12、本文的說明對象是     ,本文采用的說明順序是       。(2分)
13、文中還提到了餃子的許多別稱,請任意寫出其中四個     、     、    、           。(2分)
14、第③段除了舉例子之外,還採用了     的說明方法,主要是爲了說明
      (3分)
15、第③段中加點的“至少”一詞可以去掉嗎?爲什麼?(2分)
             
          
16、根據文意,說說餃子蓄含了怎樣的文化色彩?(2分)
             
12、餃子時間順序
13、餛飩粉角扁食煮餑餑(餅餌、角子)
14、列數字餃子流傳時間長,地域廣,且在唐代就有餃子和餛飩兩個品種
15、不可以,“至少”一詞說明餃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去掉顯得太絕對,表達不準確(不嚴密)
16、意寓團圓;意寓新舊交替(辭舊迎新)
(一)閱讀下面的說明文,回答13~15題。(7分)
閒話白菜錢國宏
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種極其普通的蔬菜。別看它普通,閒暇時,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饞又養生。
②白菜栽培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據考證,自從有人類以來,它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種類北方有膠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綠、東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邊等;南方有烏金白、蠶白菜、雞冠白、雪裏青等。
③白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菜中之王”美稱。用於燉、炒、熘、拌以及做餡、配菜都可以,故俗語云:“肉中就數豬肉美,菜裏唯有白菜鮮。”
④白菜除作爲蔬菜供人們食用之外,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古代醫書《名醫別錄》裏記載:“白菜能通利胃腸,除胸中煩,解酒毒”。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說:“白菜汁,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並說“冬汁尤佳”。
⑤白菜食法頗多,從烹調方法上看,無論是炒、熘、燒、煎、燴、扒、涮、涼拌、醃製,都可做成美味佳餚,如果同鮮菇、冬菇、火腿、蝦米、肉、栗子等一起燒,還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餚。用新鮮豬肉末製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紅燒,這是河南地區有名的“大白菜燒丸子”。把幹辣椒節過油炸,然後用醋與白菜塊同炒,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東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燒白菜”,這道菜的特點是汁鮮味美,酥爛適口,紅白黃三色相間,色、香、味兼備。此外,還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餚。
⑥總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僅入書的就有數百種,在東北,吃得最普遍的還是燉白菜湯和燉酸菜。東北人喜歡把白菜漬成酸菜,酸菜燉火鍋、燉大骨頭成爲了東北人引以爲豪的家常菜。酸菜燉大骨頭端上桌後,香氣繚繞,熱氣騰騰,骨頭肉顫巍巍,絲絲縷縷,涇渭分明;酸菜晶瑩剔透,油花閃爍,讓人舉箸之際,耳邊油然想起東北腔席捲四方的斷喝:“翠花,上酸菜!”(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115第14版,有刪改)
1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白菜的三種特徵。(3分)
14.第④段中畫浪線的句子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5.結合語境,說說文中畫直線的句中加點詞語的作用。(任意選作一題,2分)
(1)“據考證,自從有人類以來,它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句中的“據考證”能否刪掉,爲什麼?
(2)“白菜食用方法很多,僅入書的就有數百種。”句中的“僅”若換成“全部”,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一)《閒話白菜》(7分)
13.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藥用價值。(3分,每一點1分)
14.引用的說明方法(1分)。通過引用古代醫書使“白菜除作爲蔬菜供人們食用之外,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更有說服力(1分)。
15.(1)不能去掉。其理由是:“據考證”是根據資料考覈證實並作出了一定的結論,說明“白菜栽培歷史悠久”不是憑空捏造(1分)。若去掉,有可能讓人覺得是杜撰的,體現不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嚴密性、準確性)(1分)。(判斷錯,該題不得分;判斷正確,不講理由,也不得分)
(2)“僅”表範圍小的副詞,表示“白菜食用方法”只限制在“入書”範圍內,不包括還沒入書的(1分,意思接近亦可)。“全部”表範圍大的副詞,表示沒有遺漏,這與客觀事實不符合(1分,意思接近亦可)。
(三)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4~18題
世博會: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趙致真
①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對環境危機的發現。這是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轉折。從畏懼自然到征服自然,我們的祖先一路披荊斬棘和高歌猛進。只有在付出沉重代價後,才終於懂得了必須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當“拯救地球”不再只是少數精英的盛世危言,而化作了全世界的共同呼聲,環境問題便超越了國家、種族、文化和貧富,成爲人類迫在眉睫的“天”大問題。
②1901年布法羅世博會開幕時,美國總統麥金來收到的“請柬”空前絕後——這是一張完整的美洲豹皮。正面毛色燦然,反面用烙鐵燙出“恭請總統參觀世博會野生動物館”的文字。當年的美洲豹沒有享受“國家一級保護”待遇,世上也沒有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存在。早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上,獅子、老虎、北極熊等兇猛動物的毛皮隨處可見。來自非洲的各種象牙分外搶眼。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展出的整張大象皮長20英尺,寬16英尺。“獸中之王”們一個個“斬首示衆”和“剝皮萱草”, A_____(映射、影射)了“征服者”的心態和趣味。海上同樣“捷報頻傳”,捕鯨技術是早期世博會漁業館的重頭戲,著名科學機構史密森尼學院在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上展出的鯨標本栩栩如活。我們這個行星上的野生動物從來沒有遇到這樣強大凶狠的敵人,只能不斷走進瀕危物種的清單。
③木材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另一種“戰利品”。1876年費城世博會加拿大館裏,超巨型的桌子用一棵289英尺長、12英尺直徑的松樹做成,橫斷面上能數出603個年輪。1909年西雅圖世博會上,一根加工完畢的阿拉斯加大木可並排坐下53個兒童,巨形的方木“骰子”有一人多高。最先進的伐木器材,圓鋸片的直徑達4米。人類就是亮出這樣前所未有的“利齒”向原始森林長驅直入。隨着無數參天古木轟然倒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序幕也迅速拉開了。
④2005年愛知世博會把主題確定爲“自然的睿智”,人類終於懂得以謙卑的態度來欣賞大自然的高明和理解“造物主”的奇蹟,世博會最轟動的展品,是來自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猛獁象尤卡吉爾的遺骸。這個40齡的“冰原巨獸”生活在18000年前。由於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消融而得以重見天日。和“物證”猛獁象同時來到愛知世博會的“人證”是南太平洋11個島國聯合展館。旖旎的風光、悠久的文化和質樸的民風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參觀者,但南北極冰川B_____(熔化、融化)和地球水體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在過去的世紀裏不斷升高,如今正以每年3.2毫米的速度加快上升。這串“太平洋的珍珠”將面臨滅頂之災。愛知世博會在8月15日爲圖瓦盧舉行國慶日紀念活動,莊嚴美麗的國歌聲中透出悲壯和悽婉,因爲在50年內,擁有3000年曆史的圖瓦盧將從地圖上抹掉,成爲在環境災難中消亡的第一個國家
⑤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城市飛速發展的今天,高密度的城市生活,越來越面臨空間衝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一系列挑戰。尤其在城市快速擴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在憧憬城市、融入城市的時候,不得不忍受污染、擁擠和無序所帶來的生活質量下降的煩惱。在全球加快城市化,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的當今世界,城市問題是環境問題的核心。人類對於城市問題的探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爲緊迫。節能減排的最新環保技術將密集涌現,上海世博會將成爲歷史上第一個“低碳世博會”。因此,世博各國都願意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交匯上,參與上海世博會,開展有關城市發展的對話與合作,從而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教訓,共同創造未來更加美好和諧的城市生活。
(節選自《百科知識》,有改動)
14.從全文看,爲什麼說環境問題是“天”大的問題?(4分)
15.第②段中加點的“空前絕後”在文中是什麼意思?(2分)
16.爲文中A、B空線處選填詞語。(2分)
A B
17.第3段畫線例子中所列舉的數字有什麼作用?(3分)
18.2005年愛知世博會與以往的世博會有何根本的不同?(3分)
14.因爲人類對大自然的征服,導致了物種瀕危、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致有的國家面臨滅頂之災,城市面臨空間衝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一系列挑戰。(4分。每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15.以前不曾有,以後也不會有,這裏強調請柬的特別與前所未有。(2分)
16.A.映射B.融化(共2分。每空1分)
17.列舉的數字289英尺長、12英尺直徑,準確說明了由松樹做成的桌子面積之大;603個年輪則說明了樹齡之長。強調了人類對原始森林的肆意破壞。(3分)
18.人類終於懂得了必須善待自然。(或“人類終於懂得了以謙卑的態度來欣賞大自然的高明和理解‘造物主’的奇蹟”)。(3分。意思對即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