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文言文閱讀題-王思誠傳

本文已影響 1.82W人 

王思誠,字致道,兗州嵫陽人。天資過人,七歲,從師授《孝經》、《論語》,即能成誦。後從汶陽曹元用遊,學大進。中至治元年進士第,至正二年,拜監察御史。上疏言: 黃河水溢,宜發卒塞其缺,被災之家,死者給葬具。 行部至檀州,請定瘐死多寡罪。朝廷多是其議。

文言文閱讀題-王思誠傳

鬆州官吏誣構良民以取賂,訴於臺者四十人,選思誠鞫問,思誠密以他事入鬆州境,執監州以下二十三人,皆罪之。還至三河縣,一囚訴不已,俾其黨異處,使之言,囚曰: 賊向盜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幾死賊以是圖復仇今弓手欲捕獲功之數適中賊計。 其贓,實某妻裙也。 以裙示失主,主曰: 非吾物。 其黨詞屈,遂釋之。豐潤縣一囚,年最少,械繫瀕死,疑而問之,曰: 昏暮三人投宿,將詣集場,約同 行,未夜半,趣行,至一冢間,見數人如有宿約者,疑之,衆以爲盜告,不從,脅以白刃,驅之前,至一民家,衆皆入,獨留戶外,遂潛奔赴縣,未及報而被收。 思誠遂正有司罪,少年獲免。

出僉河南山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陝西行臺言: 欲疏鑿黃河三門,立水陸站以達於關陝。 移牘思誠,會陝西、河南省憲臣及郡縣長吏視之,皆畏險阻,欲以虛辭覆命,思誠怒曰: 吾屬自欺,何以責人!何以待朝廷!諸君少留,吾當躬詣其地。 衆惶恐從之,河中灘磧百有餘裏,礁石錯出,路窮,舍騎徒行,攀藤葛以進,衆憊喘汗弗敢言,凡三十里,度其不可,乃作詩歷敘其險,執政採之,遂寢其議。

行樞密院掾史田甲,受賂事覺,匿豫邸,監察御史捕之急,並系其母,思誠過市中,見之,曰: 嘻!古者罪人不孥,況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 令釋之,不從,思誠因自劾不出,諸御史謁而謝之。俄起五省餘丁軍,思誠爭曰: 關中方用兵,困於供給,民多愁怨,復有是役,萬一爲變,所繫豈輕耶! 事遂寢。

(節選自《元史 王思誠傳》,有刪改)

【注】①瘐死:泛指在獄中病死。②鞫問:審訊。③趣:c ,同 促 ,催促。④孥:n ,子女,亦指妻子和兒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後從汶陽曹元用遊 遊:交往

B.宜發卒塞其快 發:徵調

C.朝廷多是其議 是:贊同

D.諸御史謁而謝之 謁:拜見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賊向盜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幾死/賊以是圖復仇/今弓手欲捕/獲功之數/適中賊計/

B.賊向盜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幾死賊/以是圖復仇/今弓手欲捕獲/功之數/適中賊計/

C.賊向盜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幾死/賊以是圖復仇/今弓手欲捕/獲功之數/適中賊計/

D.賊向盜某芝麻/某追及/刺之幾死/賊以是圖復仇/今弓手欲捕獲功之數/適中賊計/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思誠就任監察御史後,不辱使命,連續就治河賑災、監獄管理等事項向皇帝建言獻策,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B.王思誠善於斷獄審案,注重深入調查,注重案件細節和審理方法,敢於糾正冤獄,對官員犯罪敢於依法懲治。

C.陝西官員向朝廷提出疏鑿黃河三門峽建立水陸驛站以通關陝西的奏章,奏章移交給王思誠,他實地考察後,認爲不可行,當即決定廢棄這一建議。

D.王思誠執法嚴明但又不濫用法律,在援史田甲藏匿一案的處理上,他援引古例,主張不搞株連,最後使各位監察御史承認錯誤。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屬自欺,何以責人!何以待朝廷!諸君少留,吾當躬詣其地。(5分)

(2)古者罪人不孥,況其母乎!吾不忍以子而系其母。(5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