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祝福的讀後感8篇

本文已影響 3.28W人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祝福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祝福的讀後感8篇

祝福的讀後感1

我不知爲何要寫下這篇讀後感;我彷彿感覺魯迅的那個年代已與我們漸行漸遠;我想,是爲了掩飾或說成彌補語文課上答不出“《祝福》之感”的問題的尷尬罷?抑或我是爲了尋求內心的安慰——現在的我們,對於那個充滿悲劇性的年代的人們已漠不關心了,國民的生死存亡愈加與我們不相干了,掩藏在內心深處的“吶喊”與“彷徨”已被周圍浮躁、冷漠、自私的空氣淹沒了……

當然,現在是和平的年代,若是人人身上飽含民族危險感,像魯迅那個年代的熱血青年,以“救國救民,強國強民”爲人生最高思想,是不現實的,爲“杞人憂天”,留人以“虛假”的`印象。而魯迅的文章往往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良知罷,使災難降臨時,中國人能夠團結起來,不重蹈曾經亡國作奴的覆轍呵。而魯迅先生的文章依然保留到現在,更是有十篇小說、雜文、散文編入中小學生教材裏面,彷彿意義也在此。

然而我要說的不只這些。

祥林嫂作爲封建社會受壓迫、玩虐的典型,把她的堅毅頑強比於個人的悲慘命運,讓我感到無限的悲哀。我想:一個人的命運是靠自己爭取的還是由周圍的空氣所決定的呢?誠然,這散發着惡臭的空氣能麻痹人的心靈,回眸慨嘆,原來的自己被空氣包圍,而現在的自己不爲人滿意,因爲人變了,徹徹底底地變了,變得破爛不堪,乞食保命。可祥林嫂還是原來的祥林嫂,依然善良頑強,可她終究還是死了,孤獨慘痛地死去。她像一隻斷了腿的啄木鳥,形單影隻,活着只是爲森林服務,死了掉在這林子枯死的樹葉堆積發酵了的沼澤地裏,不爲人所知。可見,一個人的命運是與周圍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的,受封建思想的劇毒,再是怎樣的掙扎,義勇而頑強,終究逃不過孤獨死去的悲慘命運。

而魯迅先生善於寫這悲劇;課上老師說,做他的文章的題,用些悲劇性的詞句即能拿下大半分,稍加渲染可得滿分。我對此點個贊。試問:倘寫下喜劇性的人,結以美麗動人的尾,怎會喚起悲劇性的人,去拯救喜劇性的人、喜劇性的社會?

祥林嫂的悲劇迄今已絕跡了,我們難以從身邊尋出它的影子,是源於我們的思想解放了,祖國發展了,人民民主了。我們確保不再有封建頑疾,這是時代的進步;這進步的背後,隱含着曾經的烙印。

祝福的讀後感2

今天,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祝福》,讀後我深有感受。祥林嫂雖然生活在一個不同於現在的時代,但是《祝福》這篇小說卻在我的腦海裏不斷地徘徊,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在衆人眼前撕碎。我想這篇《祝福》可能就真正做到了悲劇的塑造,一個命運悲苦的人就在那樣一個人心冷漠的時代徑自飄零了。

小說採用倒敘的手法,塑造了一個在封建禮法的迫害。蹂躪下犧牲的舊社會勞動婦女的形象——祥林嫂。祥林嫂一生非常悲慘:二十六七歲就成了寡婦,給“四叔”當女工,後來又被強行嫁給賀老六,結果賀老六也死了,孩子阿毛又被狼叼了去。她又被迫給“四叔”當女工。在四叔家,她又受到歧視被逐走,最後飢寒而死。

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充分反映了封建地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奴役和歧視。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鬼神迷信和封建道德觀念對人民的虐殺。與其說這是小說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哀,不如說這個那個時代很多命運悲慘的婦女的寫照,封建的社會殘害了多少無辜的人們,封建的.禮節讓那麼多原本善良的人們見到一個可憐無助的女子而撒手不管。到底是誰害死了祥林嫂,我認爲是祥林嫂自己的淪落和封建的時代中冷漠的人心。

小說多用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的特點,例如:“他們一不小心,一鬆手,啊呀,阿彌陀佛,她就一頭撞傷了香案的角,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用了兩把香灰,包上了幾層布還止不住血呢。直到把她捆在牀上,和她男人反關在新房裏,還是罵……”這一段中“撞”“碰”“流血”“罵”寫出了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捆”“關”等寫出了封建道德觀對人民的迫害。

還好,我們現在不是那樣封建的時代。總是會有溫暖的人幫助在黑夜裏掙扎的人,這個世界永遠是光明打敗黑暗。慶幸,這個世界的大部分人沒有被艱難的命運打到,敢於做命運的主人。今天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美好的世界,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祝福的讀後感3

魯迅筆下的悲劇,事隔多年,如今卻仍在上演着。

無論是祥林嫂,這個由社會鑄造出的底層人,還是夏瑜,這個在封建社會被迫害的革命人。他們的身上總是有着共通之處,他們的周圍總是有着一羣冰冷的看熱鬧的人。

那些人如果沒有聽到她的話,還特意尋來假裝聽他那段悲慘的故事,在他們眼裏,他只不過是逗樂他們的笑料,是增添生活趣味的調味劑,是充實空虛精神世界的食糧罷了。沒有同情,沒有理解,有的只是鄙夷的目光,辛辣的嘲諷,虛僞的淚水,這些的一切不由得把她推進了萬丈深淵,在孤獨中走向絕望。

是那個時代斷送了祥林嫂,而如今又有多少個祥林嫂被這個時代毀滅。

前不久,有一個小女孩就親身經歷了一個生命在她旁邊悄悄流逝的痛。一個身材魁梧的人在她面前倒下,而她因爲身體瘦小搬不動他,周圍迅速迎來一羣圍觀的看客,只是圍觀,小女孩不停呼救,沒有人理睬。於是她感受到了一個人的體溫慢慢下降,下降,而自己卻無能爲力。

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嘛,我們不經審問自己,爲什麼這些人類本該有的善性,在這些合情合理的情況下卻顯得脆弱不堪呢,以前常聽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爲什麼真有這事時我們寧願當一個看客,選擇明哲保身,而不是出手相助呢,如果當我們把這些路人看作是自己的親人時,我們還會選擇看熱鬧嘛,我們問什麼不能換位思考一下呢,如果像當時被槍殺的人們,看熱鬧的人一起齊心,那麼革命黨人會不會勝利呢,如果把一個困難同時擠壓在幾個人身上,那麼他們必死無疑,而把這些風險大家一起承擔,那麼後果也許就不是我們看到的'那般。

所以,古往今來,無論社會在怎樣的發展,科技有多麼的先進,對於我們們來說,都是冰冷的。只有縮短心與心的距離,人們之間不再那麼冷漠,我們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祝福的讀後感4

魯迅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他以筆爲武器,戰鬥一生,被人們譽爲“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今天,我有幸讀到了他的小說——《祝福》……

《祝福》是魯迅先生的小說代表作之一,寫的是小說的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悲慘命運,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她的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逃走後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不久後她又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與賀老六成親,她經過一系列的反抗之後,最後只得順從,好在丈夫賀老六是一個純樸忠厚的農民,之後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可以過上安穩的好日子了。可惜好景不長,命運捉弄人,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兒子阿毛又被狼給吃掉了,因此她被大伯給趕了出來,成了無家可歸、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過重重打擊的祥林嫂失魂落魄,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淪爲乞丐的她,就在年終人們祝福新年的歡樂氣氛中,懷着無比複雜矛盾的心情凍餓致死。

祥林嫂的一生是坎坷悲慘的一生,她原本是勤勞、善良、純樸、頑強的,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祥林嫂是我國封建社會千千萬萬個婦女悲劇命運的縮影,她的一生更是封建社會制度下千千萬萬箇中國母親悲慘一生的深刻寫照。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讓我們看到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憂國憂民、以及對受壓迫婦女的深切同情。正因爲如此,魯迅先生才寫下了這一篇小說,魯迅先生把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讀者面前,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這篇小說讓我明白了生活在封建社會制度下的勞動婦女的生活是多麼的悲慘!正如小說中的祥林嫂,她歷盡了塵世間所有的痛苦,她帶着滿心的屈辱與傷害,最終是離開了人間。同時,我也慶幸自已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努力,奮發向上,爲祖國的大好江山舔磚加瓦!

祝福的讀後感5

一個彷徨又無助的身影,一個單薄又模糊的身軀,無力的向前,最終無力的倒下,埋在厚厚的積雪中。當魯鎮祝福的鐘聲敲響,魯鎮的人們沉浸在幸福的祝福的氛圍時,祥林嫂卻帶着滿懷的愁苦悲慘離開了這個世界。“人死後究竟有沒有靈魂,有沒有地獄,死去的一家人是否能團聚”,這句話時而盤旋耳邊,真切刺骨,時而遙遠渺茫,漂浮虛幻……這一連串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擾着可憐的祥林嫂子,她本指望知識淵博的魯迅先生來解答,誰知得到的也只是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祥林嫂是帶着怎樣的遺憾離開這個世界的,我們可想而知。

是誰在黑暗中嘆息,是誰在彷徨中掙扎?一個身影的逝去,卻帶來了無盡的深思。人道是黃河十曲,畢竟東流去,漂浮期間,無奈獨流水……是誰使如此勤勞善良的祥林嫂有着如此悲劇的命運?是萬惡的.、吃人的舊社會;是魯四爺、魯四嬸、衛婆子、祥林嫂的婆婆,還有柳媽、魯鎮上的那些人們,都在有意無意的傷害着祥林嫂。

祥林嫂是舊社會底層勞動婦女的典型代表,她平凡的人生經歷了不平凡的傷痛,弱小的身軀支持着沉重的壓力,經歷着時代的輪迴,四季的交替,在凜冽的寒風中走向了生命的盡頭,永遠沉睡在厚厚的積雪之下。

祥林嫂帶着渴望來到這個世界,卻帶着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她是舊社會婦女的典型代表,舊時的女性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自尊。人們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信條,各種條條框框禁錮着女性。想想現在的我們,有多幸福。擁有與男孩子同樣的受教育的權力,社會上男女平等,不分貴賤。現在社會上有許多女孩子能書善畫,有的甚至比男孩子更勝一籌。父母老師對男女同學都是一視同仁,女孩子只要有志向,同樣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當然,我們現在擁有如此幸福的生活都是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女孩子都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後在廣闊的社會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華,秀出女孩子的風采。

祝福的讀後感6

這個歲月是沒有未來的,實質般的荒涼,冷漠得讓人顫心驚,行走在古市,像看透了那些沒有熱情,讓人膽寒的靈魂,草芥上是比它更加廉價和醜陋而可憐的白骨,野獸銜食的慘白齒痕透着滄桑,最終肉體隨着墮落的靈魂墜入地獄……

她死時確實沒有了念想,她被這世壓榨了所有的信念,最後落得個靈魂都枯敗的地步,亦步亦趨地走向死亡。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這是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一縷孤魂,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時代培養的一羣貪婪的惡魔,蠶食着人的情感,漸漸冰冷的心刺痛着懦弱的靈魂,一次又一次地用冷言嘲諷來消磨她的生機,活着竟成了最後的.追求。所謂的面善人慈竟是如此冷酷,宣揚着生無所戀,死無所安。以麻木,冷漠磨礪的一把劍來切割那最後柔軟的血淋淋的心臟,將那最後的顫抖都消磨殆盡。

生活的信念,不!這不再是生活了,它只是具被百般折磨的肉體了,應該叫作:活下去的信念。也在當作安慰的無聊的麻木看客中被毀滅了,未老而衰朽,未死而如屍,形慘慘而心無動。若心中有哀,臉上無悲,那是戀生使然;臉上無悲,心如枯泉,則對生已無留戀,內心已無哀,她就陷入絕望的境地,也只等風月中吹散她已如塵埃般的肉體與早已頹落的靈魂一併邁入地獄,這樣絕望的靈魂定然沒有辦法在死後得到解脫,再去地下繼續過着懦弱的生活,等待着哪一天的救贖……

究竟怎麼了,連淚水都被封建禮教給標上了惺惺作態,淪爲麻木的看客的裝飾。

究竟怎麼了,就連"仁慈"也爲道士冠上了醜惡的虛僞,變作殘忍的看客的嘲諷。

她是不死也得死了,這樣一個冷漠得世界,沒有了精神支持,她還怎麼"活下去",倒不如一死了事,還能得到個”清白“的身軀來看看形形色色人的醜態,惡俗以及步入死亡……

祝福的讀後感7

上中學時,喜歡讀魯迅小說。最近重新看了《祝福》,又有了更深的理解。祥林嫂的悲劇,是對封建勢力的控訴。魯迅的一生,是與千百萬勞苦大衆站在一道的,這一點,在《祝福》裏面反映的很明顯。

一般人閱讀文學作品,常常是從旁觀者的視角來看它。要是作一下角色互換,如果我們是魯鎮村子裏的一個人,我們會對祥林嫂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爲?如果我們就是祥林嫂本人,面對那麼多的精神苦難和身體苦難會怎樣?自己又希望他人如何對待自己?

很多人就是魯迅筆下的“無聊的看客”,對同一階層的祥林嫂的死也是那麼的無所謂!很多人也不過是把祥林嫂當成是茶餘飯後的談資,魯鎮人對祥林嫂的痛苦是又冷又尖的鄙視與戲笑,這是一種對他人痛苦的麻木冷漠。

經典作品可以穿透時間與空間直達今天,是培育、增加了我們的人文素養,看到愚昧的人的原型下值得尊敬的痛苦,也剖析自己認出我們的原型而涌出悲天憫人的情懷,理解人世間的痛苦。那麼這思想的成長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我想人們若都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去與之交往,不管是同事間朋友間兩輩間一定是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糾纏、傷害,而多了人性化的理解關懷,當然我們的.理解是在法律與道德的範疇內。

一個人如果不懂愛別人,不去資助受難的人們,不同情弱者,那麼這樣的人就是低級的人。從魯迅作品中,要讀出人性的根本,讀懂自己的爲人處世方式,更要認出自己的缺點,看出社會的不公。起碼要明白,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因爲人都一樣。

《祝福》堪稱一部經典之作,歷經時間的考驗,人們仍能常讀常新。魯迅作品的豐富的藝術內涵與思想內涵,的確是博大精深。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魯迅作品的思想內涵,仍象一面鏡子一樣,照出今天的我們身上的劣根性。

祝福的讀後感8

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但在舊社會她不但不能爭得一個做人的起碼權利,反而成爲一個被踐踏、遭迫害、受鄙視而終甚至於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一個是封建思想的影響,第二方面就是當時社會上大多數人的冷酷與無情。這些纔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根本原因。魯四老爺的兇殘以及冷酷無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重要原因。再有,封建思想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很重大原因。對於封建禮教橫加給她的種種迫害與摧殘,她進行過不間斷的掙扎與抗爭: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時,她掙扎她抗爭。

喪夫後逃到魯鎮做工;被婆婆出賣強嫁到賀家;後夫死於傷寒,兒子被狼叼去,自己被大伯趕出屋;重返魯鎮做工遭歧視,被看成是”傷風敗俗“的女人。這四大波折使她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從而使她一步一步走向絕境。在走向絕境的過程中,魯四老爺自然要負主要責任:他吩咐四嬸不讓祥林嫂沾碰祭祀用的器具,使祥林嫂的精神支柱完全摧毀。逼她再嫁,將她賣進深山裏的婆婆,趕她出門的大伯,用地獄之類的迷信來恐嚇她的柳媽,薦她又合夥搶她的衛老婆子,還有鄙視她、嘲笑她、侮弄她的魯鎮一些人,所有這些人對祥林嫂的死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都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打擊,將她逼上了絕路。

另外以柳媽爲代表的大衆的愚昧無知,對祥林嫂的毀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柳媽一個和祥林嫂同樣受魯四老爺欺壓的下層人民,不但沒有覺悟、沒有反抗,反而又成爲了統治者手中的幫兇,再去愚弄他人。再看看柳媽爲祥林嫂所開的”良方“——捐門檻。不但沒有拯救祥林嫂,反而直接毀滅了她。以”我“爲代表的新知識青年的無力援助,是導致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

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所謂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貞節觀、婚戀觀像箍一樣禁錮着婦女的命運。封建社會女子,夫在隨夫,夫亡隨子,可憐的祥林嫂最後竟然落的沒有了立錐之地。可以說是這個社會制度把她推向生命的絕路。

使祥林嫂走上絕路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那個社會制度。祥林嫂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應是封建制度的悲劇、社會的悲劇。魯迅通過祥林嫂這個典型形象的塑造,對封建社會發出了血淚的控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