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5篇

本文已影響 1.67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5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有趣的動物》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本單元教材內容是圍繞"自然科學"這一主題進行編排的,通過課文中隱藏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興趣學會觀察大自然。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說"有趣的動物",讓學生說說喜歡的動物是什麼?他有趣在哪裏?此次口語交際鍛鍊,意在讓學生學會說得清楚明白,同時學會認真傾聽,並有禮貌的提問。此次口語交際的鍛鍊,有助於學生培養認真聽講,禮貌提問的好習慣,爲今後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豐富學生對動物知識的認知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對動物的保護意識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豐富學生對動物知識的認知,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突出重點,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

難點:增強學生對動物的保護意識

通過介紹動物們的優點和與人類的關係來突破難點,讓學生明白大自然的可敬。

下面,爲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

1.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本課應着重採用實踐訓練、情景創設和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啓發引導下,運用實踐訓練教法,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表達,整理出初步思路。最後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小組競賽,二次組織語言,做到表達有邏輯。此時注意關注後進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三、學情分析: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學生特點分析: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說話起來沒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語言不夠,連貫,無法表達清楚想要說明的意思,教學本次口語交際,從學生喜歡的動物入手交流,能激發她們說話的慾望,同時引導學生說話前,先想好要說的內容,再講給同學聽,這樣讓學生先在頭腦裏,進行語言初步加工,說的過程中,進行語言的再次組織,感受說話的邏輯思維,慢慢養成,先思後講,學會把意思表達清楚。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程序及設想:

1談話導入,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提示,首先大家要想好自己要說的內容,然後再講給同學聽,講的時候要吐字清楚,聽的同學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的提問,而是自己也瞭解的動物可以舉手補充

3三小組內討論交流,

首先,生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在組內展示,並向同學介紹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同學間可以互相閱讀,其次,互相推薦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最後,用簡單的話在小組內介紹最感興趣的內容。

4創設情境:召開動物介紹會。課件出示動物介紹示範,小獅子的自述,引導學生注意聽,然後學着仿說,同桌互助準備好搞講稿。

5小組競賽:在小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講解,組內其他成員評議。小組內選評選出說的好多同學來班級參加比賽

6總結結論:強化認識,提綱挈領。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今天同學們一起努力,讓我們大家都認識了好多動物。動物們真是有趣,長得千差萬別,住的地方不一樣,最重要的是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大自然因爲有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才變得那麼有趣,那麼精彩,我們一定要保護動物!

8佈置作業。

在生活中認真觀察,蒐集更多關於動物的知識,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7板書

有趣的動物

名字 樣子 優點(本領) 愛好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2

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版教材第四冊《老師的手》一課

翻開第四冊教材,我們可以看到一共有39課,除此之外還有5課綜合實踐活動,5課表達,教材不僅教學內容多,而且每一課的識字量寫字量都很大,《老師的手》一課就是這樣一篇典型的文章。它隸屬於第十二版塊“愛在我們中間”,講述了母親節這天,從小失去母愛的小道格拉斯在獻給母親的畫中畫上了老師的手,讚美了師愛的偉大和孩子心靈的質樸,因爲真情的流露,文章感人至深,可以說爲學生自主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結合文章特點,我將此課分爲兩課時,第一課時着重處理讀文與字的識寫,第二課時着重處理鞏固識字與閱讀訓練。

識字是我們低年級學習的重點,下面我就談一下對本課會認的字的認識:課文中會認的字有13個,其中“表、腰、課”三個字學生在學文之前就已大量地接觸過,應該會認;“庭、猜、訝”這三個字簡單易記,相信通過預習、讀文的過程中孩子們就可以自行掌握,像這樣的兩部分,我的定位就是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識字;而“勃、握、賜、測、怯”的讀音容易讀錯,“餚”和“恆”二字在生活中也不太常見,那麼這樣七個難讀難記的字則是第一課時識字教學的重難點。

結合教材特點和本班學情,堅持以課標對第一學段提出的教學目標爲指導思想,本着科學性、有效性的原則,我爲第一課時確立了四個教學目標:

1、 在課文及其它的語境裏能夠正確認讀13個會認的字和8個會寫的字。

2、學生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給會寫的8個生字正確擴詞,並進行詞語積累。

3、指導學生書寫難寫的生字,書寫時做到姿勢正確、結構合理、乾淨整潔。

4、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能夠簡單地複述。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的教學流程主要分爲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反饋預習,強調難讀字音”。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啓發、引導、輔導及促進作用。於是在課前我組織引導學生進行了有效的預習,通過預習中的“三讀一查”學生自己就完成了對會認、會寫字的初步認識,熟悉了課文,帶着問題進課堂,有備而來。我的這節課就是在這樣的學情下設計切入的。於是在第一課時的開課,圍繞着預習就提出“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在課堂的一開始,孩子們就成爲了學習的主人,結合預習談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對生字的認識,提煉出了讀音難讀和不常見的字。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這七個重點學習的字按順序出示了帶有拼音的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引導學生開火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來讀、當小老師帶讀,通過多種活潑有趣的讀,使學生掌握了難讀難記生字的讀音。有效的預習是課堂省時高效的源泉,不但可以有效地化解了識字的重難點,而且在對預習的交流中,教師也瞭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問題所在,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設計,使得自己的教學更具指導性與針對性,更好地“以學定教”,真正地實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這一理念。[

第二個環節是“認讀生字,正音、記憶字形”。

《課標》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目標首先的定位就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結合本班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夠穩定,但他們喜歡幫老師找錯這一特點,在教學完重點生字後,我說“一定要記住這些字的讀音,纔可以準確地讀文,下面老師讀課文,大家注意聽老師讀的對嗎?”一個問題拋出孩子們像偵察兵一樣個個睜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專心地開始聽讀課文。雖然沒有找到錯誤,但他們懷着想和老師比一比的心理依然興趣高漲地自讀起課文。在自讀的感悟中正音之後,孩子們進入了他們最喜歡的小組合作交流的環節,在小組中他們自已做主人,暢快淋漓地在小夥伴中交流自己識字的方法,共同感悟識字的樂趣。這樣學生就將會認、會寫字的初步識認基本完成了。

如何進行進一步鞏固識記呢?就是在課文、詞語這些學生熟悉的語境裏反覆復現中識記,這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鞏固識記”階段。

在這節課中,識記生字這部分,我按照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設計了三個環節,分別是讀文章、讀詞語、讀生字。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檢測讀文中,我引導學生以四人學習小組爲單位進行比賽,每人選擇一個自然段讀,提出的要求是“請你準確讀文,其他的小朋友注意聽,他讀得是否正確?”孩子們自主地在學習中體驗着、交流着;接着由文及詞,我又向孩子們提出了挑戰,“老師將帶有生字的詞從課文中請出來,你還能正確認讀嗎?”最後由詞到字,開火車讀生字。相信大家不難看出落實識記生字這一重點,在課堂中是有梯度的呈現的。

字都會認了,會寫的字還有一點就是結合字義,能夠正確擴詞,這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積累應用,複習鞏固生字”。

遵循着“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的原則,落實這一目標有三步,第一步是學生在小組交流字形的同時交流自己在預習中所查的詞語,第二步在全班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老師將更多的帶有生字的詞出現在屏幕上引導學生認讀感悟。這樣呢,通過集體的交流豐富了學生的詞彙,積累了詞語,同時學生又在一個新的詞語環境中,對生字進行了複習鞏固,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第三步,教師出示一段帶有生字的段落提出“在這段文字中藏着我們今天新學的生字,來,讓我們讀一讀、試一試!”學生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學習熱情也高漲的同時。完成了課堂既定的教學目標。

低年級的語文課堂除了識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正確書寫。在第五個環節指導書寫中,我主要抓筆順難、結構難、細微變化難三方面字來進行指導,力圖做到省時高效。在這節課中,筆順難抓“級”字指導;結構難抓“表”字;細微變化上指導了“班”。其餘的字則學生自己觀察書寫,這樣的書寫指導完全可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最後再讓學生跟着課件書空,在課本上描紅。做到了《課標》要求的“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我的說課就到這裏,謝謝!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動手做做看》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篇閱讀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學家朗志萬故意把一個錯誤結論告訴小朋友,再問爲什麼。目的是讓孩子們明白: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權威,在媽媽的啓發下動手實踐,獲得了正確的答案,並明白了科學家真正的目的。本單元的教育專題是“用心思考,勇於創造”。《動手做做看》是本組單元的首篇課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生動教材。

二、說學情

1、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句,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等

三、說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第一課時目標完成情況,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理解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並從中受到啓發。

⑵知道什麼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興趣。

2、能力目標: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能比較認真地評價自己和同伴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行爲。

3、情感目標:

⑴感受動手做的樂趣,認識動手做的意義。

⑵喚起學生善於思考、注重實踐、不迷信權威的意識。

確立重點:

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瞭解科學家的真正目的,並從故事中受到啓發。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上述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結合新課標理念與學生心理及認知特點。我採用了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中去體驗、思考、領悟,並啓動師評、自評、學生互評等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2、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3、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4、總結評價,回味昇華

5、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動手做做看》既是課題,又是文章主題,我便順水推舟如下導入:“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13課《動手做做看》,請大家先來動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如此直截了當,一語雙關,不但節省了時間,而且呼應課題。

接着,我以“偷樑換柱”之法,將文中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拿來考學生,創設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課堂上,教師相對於學生而言可算作一種知識權威。學生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有着相類似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着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利於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爲下一步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和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二)學習課文,深入探究情境之後,教師由權威搖身變爲學生的學習夥伴,笑問:“剛纔老師提的問題,你們不覺得熟悉麼?在哪見過?”在學生恍然大悟間,教學戲劇性的進入第二程序。學生此時學習習興趣倍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理解和體驗,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第二程序是全課的重點部分,教學的三維目標要在這裏實施體現,教學重、難點也要在這一程序中解決。諸多目標若想做到“剪不斷,理還亂”,就得像蜘蛛結網那樣──圍繞一箇中心,有序地連線,恰當的打結,將教學的過程組成有機整體。基於此,我確立了“邏輯推進,各個擊破”的教學策略。將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大環節中,如:第一大環節(1~5自然段)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着手。第二大環節(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爲切入點。如此,每個環節都圍繞課文內容這個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並恰當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等手段,隨着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並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三)角色朗讀,深化感悟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依據上述理念,這一程序中,我讓學生進入角色,再次感受、體驗,將領悟內化,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啓用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鞏固教學重點,落實能力目標。

(四)總結評價,回味昇華

這一程序設計旨在爲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回味教學難點。並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五)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1.收集背誦科學家的名言;

2.閱讀故事《小馬過河》、《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和其他科學家故事;

3.動手做做自己曾經猜想而未經證實的小實驗。

六、說板書

本課板書在設計上力求簡潔、直觀、條理清晰。既概括本課要點,又便於學生理解記憶,進而輔助教序,提高學習效率。

13、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生氣→→哄騙→→動手做了做。

伊琳娜:笑了→→不是哄騙→→明白一個道理。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課《我是什麼》。這是一篇擬人的科學短文,它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利與害,水爲人類做了許多好事,也做了許多壞事,要完全降服他,還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知道雲、雨、雹子、雪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三、說教學重難點

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爲識字、寫字和理解課文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結合課件,我重點說說我的教學過程:我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一、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二、創設情境自主識字。三、整體感知 合作交流。四、語句引領 讀中感悟。五、鞏固運用 拓展延伸。具體過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一個精彩的導入可以快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我通過一個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的謎語引入,接着告訴學生一個小魔術師也來到我們的課堂,揭示課題《我是什麼》,板書課題齊讀,“我“就藏在我們要學的課文裏,你們能猜出我是誰嗎?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迫切地想知道謎底。緊接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猜出謎底就是“水”。(板書)

(二)、創設情境 自主識字。

課件出示詞語,先指名讀,再讓學生齊讀,男女生賽讀,帶拼音讀,去拼音單個字讀,並交流識字方法,讓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整體感知 合作交流。

1、找形態。要求:

①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句子讀通順。

②劃出不懂的詞、句,不明白的問題。

③找一找我會變什麼?

讓學生帶着要求自讀課文。學生通過邊讀邊找邊勾畫,就能說出“我”會變成“汽、雲、雨、雪、雹”。

2、讀形態。

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自由練讀,再自己在小組裏讀給小夥伴聽。讓每個學生都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達到生生互動。

(四)、語句引領 讀中感悟。

在學生彙報讀的過程中,我將引導鼓勵,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並解決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提出的問題。

第一段:當學生讀到描寫汽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想象溼衣服被太陽曬後變乾的情況,再讓學生朗讀,評議後再讀,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到水遇熱會變成汽。水還會變成雲,指導朗讀,讓學生質疑。

第二段:我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段後,出示一道填空題讓學生填空,並讓學生說說:“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來的,爲什麼不都用落呢?”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再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對“落、打、飄”的理解,最後讓學生接龍讀、比賽讀、挑戰讀這段話。

小結一、二段:我讓學生在黑板上排出水的變化過程,並讓學生說說這樣排的理由。通過這一環節突破教學難點,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及動手操作能力。

第三段:邊出示課件邊範讀第三段,再指導朗讀、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利用課件充分創設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用他們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

3、說利弊

“孩子們,我們小水珠的脾氣實在有點怪,在課文裏找找我們的脾氣怪在哪?”學生通過朗讀第四段就能找出水有時“溫和”有時“暴躁”,“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們有時溫和有時暴躁?”引出水做的好事和壞事。

4、拓展練習,說說“我”。

出示問題:

1.你還知道我幹過哪些好事和壞事呢?用“水能……水還能……”的句式說出來。

2.你有什麼妙計讓水光做好事,不做壞事?

讓學生帶着問題分組討論後,我相機引導學生要愛護水、珍惜水,管住水,讓學生認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此環節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既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環保教育,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五)、鞏固運用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2、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把它畫下來,並在每幅畫下面寫一個詞語或一句話。

《語文課標》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將理論轉化爲實踐,將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它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突出教學重難點,更是學生思維的昇華和感悟的途徑。因此我設計的板書:

《我是什麼》

變化

水 地方 利用 保護

脾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學理念

根據教材的特點,其字裏行間蘊涵着極其豐富的審美資源。因此,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把引導學生審美作爲重點,把這節語文課上成一堂美的欣賞課。“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這就是我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實“讀”——讀出形、讀出情、讀出神

2、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爲學生創設一個“書聲琅琅”的課堂氛圍,讓他們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中,豐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說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置教學目標:

1、將“讀”的訓練貫穿於教學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讀通、讀順、讀美課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使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感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養語感。

3、激發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河山。

●教學重點

通過落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美”。

●教學方法

我主要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整堂課中,力求做到:

(課件顯示:過程——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參與;

問題——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

疑難——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探究;

朗讀——儘可能讓學生自己——評價;

詩歌——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感悟。)

三、說教學過程

1、讀出詩歌的形,披文入境發現美(課件顯示)

“讀出形”即讓學生通過讀,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描繪的形象,發現詩歌的美。這個環節通過3步來實施:

●“猜謎激趣,讀題質疑”;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觀畫說景,感自然美”。

上課一開始,我用了一首優美的關於“畫”的謎語詩。(課件演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樣,緊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學習、探究。

接着,讓學生通過三次自讀(課件顯示:一讀,自主解決課題質疑;二讀,自主合作學習生字;三讀,合作探究新的質疑),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

利用課件“活化”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課件演示:車窗外不斷變換的美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結合詩歌中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在頭腦中喚起詩歌描繪的形象,讀出詩歌的“形”。

這個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初步讀懂詩歌。

2、讀出詩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賞美

“讀出情”即引導學生讀出語言蘊涵的情感,由發現美進而到欣賞美,提高了審美的層次。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以學生爲主體,以情感爲突破口,讓學生主動走向教材。

●首先,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範讀、配樂讀等方式,(課件出示:品讀:對比讀、自主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範讀、配樂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着,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本,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麼美景?二年級學生的生活感受畢竟有限,我用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爲學生創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略讀課文,悟人文美”。通過“三讀三說”學習詩歌的第二小節,(出示課件:三讀三說——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麼;分角色讀,說說沒讀懂什麼;集體讀,說自己的感想。)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感悟到詩歌中蘊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此時,學生的理解已經層層深入,能明確地領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蘊美了。

3、讀出詩歌的神,導之以行創造美

這個環節裏,我再次藉助多媒體,通過兩個方面和學生一起來感受、學習,引導學生讀出語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達到審美的更高境界。

●“廣泛閱讀,拓展知識”。(出示課件:模擬網站)我試着讓學生自主上網,廣泛閱讀課外資料,更多地瞭解祖國的壯美山河。通過泛讀拓展,“讀出神”。

●“感官閱讀,延伸情感”。讓學生通過課件“飽覽祖國美麗河山”,(課件演示:一張中國地圖,圖上演示從長沙出發的鐵軌圖,鏈接著名風景點的美景)又一次讓學生從感官上來“閱讀“祖國的畫,延伸情感。從課內知識自然地拓展到課外生活,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祖國的愛,來創造美!

在迷人的風景中,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戛然而止,“課已盡而意無窮”。

總之,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自主完成對詩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審美情趣。力求在詩歌的教學上有所創新,“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6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圍繞着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一主題展開。本課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它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於親自嘗一嘗,它們都將錯過這頓美餐。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說,要敢於親自去嘗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教學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迫不及待”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並把這個小故事表演出來。

3、通過朗讀,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直接導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17課《酸的和甜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1、我們已讀過了這個童話故事,故事有哪幾個小動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這些小動物圍繞“酸的和甜的”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小故事呢?

(讓學生簡單複述課文,達到整體 感知課文的目的)

3、課後老師又讓你們再讀了課文,你們讀了嗎?說說你是怎麼讀的?

(讓學生交流讀書的方法)

學生可能說出:劃出生字,劃出好詞,劃出好句。

肯定學生的讀書方法:小朋友們真會學習,學習的過程中劃出好的詞語、句子,注意積累,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設疑激趣

談話: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的?

學生可能提出:

1、狐狸爲什麼說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話,爲什麼還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麼意思?

提出問題後,讓其餘學生先嚐試回答,老師不肯定答案。旨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激勵學生:小朋友那麼愛學習、愛動腦,老師相信這節課你們再認真讀讀課文,肯定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

四、細讀感悟

〈一〉 重點引導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課文,其餘學生體會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師範讀,學生戴頭飾表演。

談話:小狐狸,你們轉來轉去的在幹什麼?(摘葡萄)可當你想盡辦法也摘不到葡萄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着急、唉聲嘆氣、難過、失望等)

3、體會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會讀得更好,誰再來讀一讀?(多找幾個學生讀)

4、齊讀

5、解決問題:狐狸爲什麼說葡萄是酸的呢?

引導:先讓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如能答上來就表揚他既能提出問題,又會自我解決問題。如答不上來,再讓其餘學生幫助他解決。

可能會說: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讓別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來安慰自己。

〈二〉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讀

1、重點引導第四段

(1)、找學生試讀,其餘學生評價。

(2)、課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讓學生明確“一串串”是形容有許許多多的葡萄。象這樣的詞還有很多,(課件展示)看看你還可以說什麼?

(3)、你能聯繫實際生活再舉些例子嗎?

(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不僅學習了“一串串”的用法,還豐富了學生的詞語積累)

(4)、小朋友們,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帶紅,好象水都要流出來了。看到這一切,你會怎麼做?(學生自由回答)看出來,你們都很着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課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麼意思了嗎?(找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

重點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誰來讀讀這句話,把小猴子着急的神情讀出來。(多讀幾遍)

齊讀,看哪隻猴子最着急。

2、談話: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嗎?(吃到了)從哪讀出來的?

課件展示:小猴子聽了,什麼也沒說,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解決問題: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話,爲什麼還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呢?

談話;大口大口吃說明他吃得怎麼樣?(投入、津津有味、開心、香等)

有感情朗讀這一句話。

“讓我們也伸手摘下一顆嘗一嘗,味道怎麼樣?”用課文裏的話。(啊,真甜)

“發自內心的還不夠,再來一遍。”

齊讀最後一段。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讀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本環節的設計,我摒棄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點詞句,讓學生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

五、表演遷移,創新學習

熟讀課文後,採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領悟到的課文內容、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小組合作表演出來。表演過程中,學生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把小動物們的神態、動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語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也體現了閱讀教學“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

六、口語互動,明確故事的教育意義

談話:看了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你們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或者有什麼建議提出來。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說:“我以後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語互動。

學生還可能會說:

1、小猴子,你敢於親自嘗試,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們再不要隨意輕信別人的話,遇到事情要親自嘗試等等。

“你有沒有話要對同學們說?”(如×××,希望你今後不要一遇到難題,就問老師,問同學,要敢於親自嘗試。)

(讓學生在相互溝通中,能聯繫生活實際,明確文章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紅領巾”真好》一文是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清新優美的兒童詩,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語言生動活潑,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全詩分三節,結構基本相同,每節都採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展開敘述。整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爲人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讚歌。

紅領巾、小鳥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應在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發揮詩歌利於朗讀的優勢,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多形式讀文,體會小鳥的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小衛士”的快樂自豪,從中受到美與家的啓發薰陶,激發積極投身愛鳥護鳥公益活動的熱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如下目標:

1.知識和能力:

認識“嘰、喳、蓬、躍”等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識字規律。藉助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

三.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蓬”、“撲棱棱”的正確讀音。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說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識字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視識字方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在閱讀理解上,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學生的角色表演,教師的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架起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語文,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自讀自悟,進行審美和探究。

2“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並在讀的基礎上,學生經歷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發展思維和語言,加強理解和體驗,從而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五.教法學法

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如下幾種教法方法:

1.談話激趣法

2.整體閱讀法,這種方法是從教材的整體出發,採用“從整體入手--分解導讀--再回歸整體”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種講讀方法,既體現了小學語文教材(一課一事)的特點,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

3.情境教學法

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能化靜爲動、化遠爲近、化抽象爲具體,寓教於趣,寓教於樂,提高教學效果。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六,說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紅領巾)這是什麼?(板書課題)你可以給它加上一個量詞嗎?(一塊紅領巾),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想知道什麼?如:是誰讚揚“紅領巾”真好?它們爲什麼要讚揚少先隊員呢?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題“紅領巾”指的是誰?

1.要求學生藉助漢語拼音,先讀準生字的字音,再輕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字音重點:“蓬、棱”都是後鼻音,“喳、巢、嶄”是翹舌音。提示:“棱”在“撲棱棱”詞中變讀爲一聲。

展示生活識字成果:“牌”字在哪兒見過?(門牌號、刻字牌匾)

編歌謠識字:幾隻小雞嘰-嘰-嘰,一羣小鳥喳-喳-喳。

2.指名分節試讀課文,讀後評議。

3.整體感知:你讀懂了些什麼?

板書:“快樂的小鳥”

“機靈的小鳥”

“愛鳥‘紅領巾’”

4.現在你知道了紅領巾是誰了嗎?所以,課題中多了一個標點符號,那就是雙引號,表示這裏的紅領巾指的是少先隊員。

(三).學習第一小節:可愛的小鳥

1.師:清晨,太陽慢慢地張開了笑臉,寂靜的大森林熱鬧起來了,你聽,誰來了?(幾聲鳥叫)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小鳥吧!

你看到了什麼?或你覺得這些小鳥怎麼樣?(可愛機靈活躍快樂開心)

2.清晨,這些可愛又機靈的小鳥在森林中幹什麼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126頁,自己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它們在林中幹什麼呢?指名說。

(1).多麼快樂,多麼活躍啊!自己讀讀這些詞語吧!(出示詞語:唱歌,嘰嘰喳喳蹦蹦跳跳蓬鬆撲棱棱捕捉害蟲)

(2).誰來帶大家讀讀?

(3).開火車讀

(4).你能用上面的詞語來說一句話嗎?理解“蓬鬆”的意思。它的反義詞是什麼?

4.誰願意用朗讀把可愛的小鳥帶給大家?(指名讀,隨機正音)

其他的小朋友邊聽邊想,你覺得這是一羣怎樣的小鳥?你想怎樣去讀呢?

嘰嘰喳喳:唱歌多麼快樂啊。(應該讀得歡快)。

蹦蹦跳跳:小鳥跳得多麼輕巧啊。(應該讀得輕快)

一會兒一會兒多麼自在,多麼悠閒啊。

多麼可愛的小鳥啊!誰再來讀一讀。

1.指名後師生對讀

2.和你的同桌讀一讀

(四).寫一寫:理躍捉

七.說板書設計

“紅領巾”真好

少先隊員

可愛的小鳥

機靈的小鳥

愛鳥的“紅領巾”紅領巾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8

我執教的《父親和鳥》是人教版第三冊第七單元“環保”專題中的一課。課文沒有直接寫“父親”是怎樣保護鳥或是爲鳥的生活環境提求什麼方便,而是通過“我”和“父親”閉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利,感受到人與鳥是那麼親密無間,領略到人與自然的融洽,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

課文最先說:“我真下興,父親不是獵人”。多麼稚氣又多麼純真,蘊含着“我”的護鳥心願。我認真閱讀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文本,認真地進行了學情的分析:父親和鳥之間發生了什麼事?課題便能引起孩子們探索的慾望。每個孩子都有質疑、解疑的追求,在朗讀父子的對話,深深理解父子的對話中,孩子們不斷產生疑問:爲什麼沒有鳥飛,沒有鳥叫,沒有鳥味,父親卻知道林中有鳥?爲什麼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樂?爲什麼在最快活的時刻鳥最容易被獵人打中?爲什麼父親如此瞭解鳥的方方面面?……所有的疑問都將激勵着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語言學習中去,同時感受人鳥的親如一家。同時,當我走進文本時,就覺得像在溫習着一個今老而真切的童話,讓人領略到人與自然本應是十分調和、十分融洽。反單誦讀,用心體味,就會對文本產生更多更深的感受。綜開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主動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情感。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從小學會與大自然調和相處。本課教學中我擬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開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開作探究進行指導。在分析了學情,確定了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法、學法先, 我例文了第一課時教學進程,並努力追尋語文教學的“詩意”:

一、想象描摹,浸潤心肺。

上課伊始,一曲美妙的《鳥叫》,把孩子們帶入了鳥的天堂,並讓孩子們說說,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看到了什麼,想起了哪些詞語或詩句;課間,出示數幅羣鳥圖並配上動聽的音樂,讓學生想象鳥兒的`歡快及父親的歡樂之情;讓學生想象父親說話的神情、動作及“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的父親是如何愛樹林、愛小鳥?父親走進樹林,望着小鳥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二、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閉注學生的集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演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用聲音觸摸文本,用心靈揣摩文本。

1、聽讀課文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然先說說聽到了什麼?

2、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第一遍時,要讀準字音,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讀第二遍時,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麼新發現。自讀先,教師檢查學生字詞學習情況,並讓學生用簡短的語言說說讀文先的感受。

3、品讀課文抓住重點句“父親突然站定,朝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裏有不少鳥。’” “父親指着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裏,沒有風。葉子爲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父親的話很輕,生怕驚動了鳥。”“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等句子進行品讀。在教學中,採用抓重點詞深入理解、想象“父親”的神態、動作、語氣及教師導語煽情等多種方法讓學生深入文本,與文本進行心靈的溝通,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如:在體會“父親突然站定,朝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裏有不少鳥。’”這一句時,我是這樣例文的:

(1) 出示句子。

(2) 霧濛濛的樹林是什麼樣的?

(3) “喃喃地說”是怎樣地說?父親爲什麼要這樣輕,這樣慢地說?

(4) 誰能學學父親說話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5) 師:父親在霧濛濛的樹林邊就知道了林子裏有不少鳥,可我呢?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師;父親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裏有不少鳥,可我呢?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師:父親用鼻子聞了又聞,就知道了林子裏有不少鳥,可我呢?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4、演讀課文請同桌分別演父親和孩子,練習對話。全班分角色讀。老師讀旁白,男同學讀父親的話,女同學讀孩子的話,老師給課文加入提示語。

三、積累拓展,情思飛揚。

1、交流閉於鳥類的知識及有閉描寫鳥的詞語和詩句。新課程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學科的整和。通過收集資料,既培養了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閉於鳥類的知識。

2、積累詞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課間,在領會“小鳥和樹林的快樂”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青蛙賣泥塘》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它主要講述的就是青蛙如何聽取小動物們的建議在泥塘周圍栽了樹、種了花,還在泥塘旁邊蓋了房子。在不知不覺中,以前的爛泥塘被青蛙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成了一個美好、舒適的住所。看到這樣美好的環境,青蛙就不再賣泥塘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中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和童話故事的特點以及單元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學習生字詞。

2.朗讀課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說出青蛙爲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後爲什麼又不賣泥塘了。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培養初步品析課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說出青蛙爲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後爲什麼又不賣泥塘了。

三、說學情

二年級上學期的學生經過了一年的語文學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對於寓言也有了一些積累,在形象思維依然豐富的同時,邏輯思維也正逐漸形成,開始爲跨向下一個年級段——中年級做着各種知識、情感、能力的準備。那麼,在這個學期的語文教學中,除了繼續以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爲重點外,要加強閱讀教學的研究,把朗讀訓練和詞語教學緊密地結合,在品詞析句中體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習得必要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對於語言文字的感悟、體驗、運用等各種語文能力。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無論是識字教學還是語段閱讀,都儘量教授並適時總結學習的方法,在愉快、分享中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

四、說教法

1、創設情境,遊戲激趣。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特點,開課用猜謎遊戲將學生們與課本拉近距離,自然帶入課文主題。通過多媒體圖片等逐漸豐滿不斷變化的泥塘,讓學生直觀體會到文本故事的演變過程。識字教學時,用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爲分好組的字娃娃起組名的方法激發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整節課我力爭讓孩子們快樂識字,輕鬆閱讀。

2、讀中有誤,習得方法。

語文課堂應該是個靈動的課堂,不管是識字還是閱讀都應該讓孩子們在學、練的過程中習得一定的方法。多種形式的讀讓孩子們悟得規律,如尋找同音字、尋找形近字、尋找結構相近則字等,合作探究完成生字的認讀學習,在交流識字途徑的過程中發現生活處處可以識字的竅門,讓學生自主掌握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青蛙賣泥塘》故事具有承接性,因此我的教學流程爲:導入新課——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再讀課文,理清內容——重點學文,感受變化——交流評議。本課學習分爲兩個課時。

1.猜謎導入。引導學生說說青蛙的特性,自然導入課文。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給出自讀要求,如標號自然段序號,讀準字音,合作學習,互相正音,將課文讀通讀順。請小老師帶讀或分組讀。檢查生字讀音。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識記生字詞,如歸類法、組詞法、尋找形近字小朋友法等,指導較難的生字書寫,巡視學生的描紅,並對寫得較好的學生提出表揚。整體讀課文,做到通順流暢。

識記生字是二年級閱讀課第一課時的重點,我在這一部分濃墨重彩,用各種方式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主動識記。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再由句到篇,層層落實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課文的教學目標。

3.快速閱讀,梳理脈絡。在學生齊讀課文時拋出疑問,青蛙爲什麼要賣泥塘,遇到了哪些動物?這些小動物又都給了青蛙什麼樣的建議?引導學生和我一起完成對課文情節的梳理,既能夠向孩子們灌輸整體感知,理清線索的觀念,同時也是對多次讀文的一次從形式到內容的考察。

4.品讀課文,理解學習。在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認知後細講課文。本課的情節前後相連,所以需要按照順序講解。先引導學生找出青蛙賣泥塘的原因、方式,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人物語言的語氣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通過分析老牛的特性來了解老牛對泥塘的建議和語氣,抓住青蛙的想法和行爲,本課有一定的情節重複性,仔細分析第一個情節會對後文的學習有啓發性。引導學生用學習第一小節的思維模式和方法探究學習課文後面的內容。

由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情節、語氣轉變爲學生採用上一節學習的方式,自主講解討論瞭解情節故事,教師適時補充或提醒其他同學補充完善。學生不可能一次性就能掌握課文的分析學習方法,所以我準備了多媒體的思路圖,幫助學生分析和了解。同時爲了避免課堂枯燥,在課中安排了扮演動物角色的遊戲,活躍課堂,也能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5.重點把握,合作交流。第11自然段是課文的難點,可以不必死板的講解本段的意思,讓學生比賽朗讀這一段,適時點撥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吆喝,如果你是青蛙你會覺得這裏怎麼樣,讓學生讀出恍然大悟、愉快喜悅的情感,在潛移默化間懂得青蛙用雙手讓泥塘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好地方所以不捨得再賣。因爲本課的課後習題有要求口語交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對最後的口語交際有幫助。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既能夠提醒學生關心生活,細心觀察,也能夠讓學生養成好的習慣。

六、說板書設計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0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傳說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真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將課堂交於學生,賦予他們暢所欲言、主動思考的空間,並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感受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着情學生說一說我爲什麼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唯一,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爲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然後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畫畫的本領很大?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爲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如將學生帶入"紛紛誇讚"的情境,分角色朗讀,使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再如當戴嵩聽到牧童提出異議時與他對話時的態度和語氣,練習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戴嵩的品質。同時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書先生,還會有什麼樣的人,怎樣稱讚戴嵩的畫呢?","當牧童擠進來大喊畫錯了!時,剛纔紛紛誇讚的人們心理會想些什麼呢?"。這些創造性的說話訓練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如課文學到最後,學生已感悟出兩個人物的品質。我在這時設計了"你有什麼話想對虛心的畫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說嗎?"這一創造性說話訓練的環節,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情緒又一次被調動了起來。

最後我特別注重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如在完成《畫家和牧童》的各項教學目標後,積極進行教學拓展,把文中提到的《鬥牛圖》給同學們進行展示,並將唐代畫家戴嵩的人物知識和其他的作品進行了簡略的講解,使學生的學習情趣在這裏進行了昇華。擴大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

早上好!我是豐臺區樊家村小學的張偉。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京版第二冊第2課《看花燈》的第二課時。由於水平有限,在設計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懇請您的批評指正。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課件出示:《課標》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爲閱讀教學起步階段的第一要求。

依據《課標》中的闡述,在本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讀爲本”,引導學生以不同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中感受花燈的漂亮,以及看花燈的樂趣。在讀好文本的基礎上,拓展內容,適時進行積累與表達。

以上是我設計本課的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看花燈》是一篇反映兒童寒假期間生活的課文,講的是“我”和媽媽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看花燈的情景,全文洋溢着歡騰喜慶的氣氛。通篇詞語的運用準確、恰當,尤其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更使文字優美,語言活潑,非常適於學生訓練朗讀和積累語言。

2、學情分析:

經過以往的學習,學生對閱讀有着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樂於表達,樂於想象。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能說出課文中花燈的名字。然而經課前調查,我發現班中大部分學生雖然和家人逛過廟會,但卻極少有在晚上去街上看花燈的經歷。這勢必對體會語言文字帶來難度。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課文”這個例子,抓住語言文字,通過創設情境展開想象,藉助直觀的圖片資料感受,彌補學生相關生活經驗的不足,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基於以上的考慮,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複習本課生字、認讀字,指導學生正確、端正地寫好 “飛”字。

2、讀中感悟,體會花燈的漂亮,感受看花燈的快樂。 (重點)

3、能將自己看到的花燈講給大家聽,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難點)

主要教學流程:

本課時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想突出以下教學理念:

關注識字寫字,練有實效。

以朗讀代講解,讀中感悟。

體會文章寫法,學習表達。

一、關注識字寫字,練有實效。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中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個重點,從以下環節進行了識字、寫字的指導。

(一)詞語復現,連詞成句。

揭示課題後,我以先來和字詞朋友打招呼的形式,引出生字,進行鞏固。

第一屏:

字音方面:正( ) 晚上( )媽媽( )

自形方面:花 (板書指導書寫)

設計意圖:第一屏的生字中,很多都是上節課新學習的生字。及時的復現,讓學生加以鞏固。接着課件上再增加“去、我、和”幾個字,引導學生連詞成句:“正月十五晚上,我和媽媽去看花燈。” 這樣的設計考查了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對字、詞的理解,訓練了學生的表達。

(二)詞語搭配、回顧內容:

(1)在這個環節中,老師首先引導:這一天,“我”和媽媽都看到了哪些漂亮的花燈呢?然後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補充完整句子:

(2)出示本課“飛、遊、甩”等字,引導學生體會這些都是描寫什麼的詞語?然後進行詞語搭配,並帶着動作讀一讀。

設計意圖:通過幫助“金魚、蝴蝶、玉龍”這幾個詞語找朋友的形式,考查了學生對兩類生字的認讀情況,然後引導學生,“請你想象着樣子、動作讀一讀。”這樣的復現形式,幫助學生理解了動詞的意思,使詞語牢牢地記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三)紮實寫字,培養習慣。

在本課時第一環節和最後一個環節,安排了兩次“指導學生寫字”的過程。

第一次:二次指導“花”字,將字的下半部分寫緊湊、寫舒展。

“花”字是第一課時重點指導的生字,憑藉以往的教學經驗,多數學生在書寫“花”字時,下半部分都寫得不夠緊湊、舒展。遵循孩子的學習需要, 在“詞語複習,連詞成句”的環節,我對“花”字進行了二次指導。“下面是個左右結構的字,豎彎鉤寫在豎中線上,左右就緊湊了。最後一筆的豎彎鉤,要舒展一些。比一比,看誰寫得比上節課有進步。”(邊說邊板書範字),並讓學生現場書寫一個。

第二次:重點指導“飛”字,感悟獨體字怎樣寫得緊湊、舒展。

本課時的最後環節,我引導學生獨立觀察、書寫“飛”字,以訓練學生認真觀察、正確書寫的能力。繼而要求學生獨立書寫,在集體反饋時,指導重點筆順,避免把第二筆和第三筆寫成一筆“撇點”;還有第一筆的“橫折斜鉤”要把斜鉤寫長一些,舒展一些。然後,要求學生再次書寫一個字,通過鞏固練習,逐漸將字寫好。

設計意圖: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訓練”不能是一句空話,我們要真真切切地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挖掘生字中需要指導學生寫好的訓練點。踏踏實實引導孩子觀察、書寫,切實提高寫字能力。

二、以朗讀代講解,讀中感悟。

(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體會花燈之多。

1.教師範讀,引導學生聽中感悟,初步體會花燈多。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是向學生訓練朗讀特別有效的方法。範讀中,引導學生邊聽邊想象: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教師朗讀中的抑揚頓挫,使學生進入情境,進而感悟語言。學生可能會說:我覺得花燈特別多,牆上、樹上、天橋的欄杆上到處都是花燈;我覺得花燈亮閃閃的,特別漂亮等等。

2.圖片比較,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深入體會花燈多。

在交流中,教師抓住學生對“樹上掛的都是花燈”的感悟,理解“掛滿”。出示圖片,這是掛滿嗎?這是嗎?圖中的花燈由少變多,再到更多,通過直觀地觀察與比較,從中體會“掛滿”的“滿”字用詞準確、形象。

3.啓發想象,引導學生想中感悟,融入“燈的世界”。

“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些各式各樣的花燈掛滿——牆上,掛滿——樹上,掛滿——欄杆上,還掛滿哪兒了?”啓發想象,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訓練了語言,還使他們感受到了花燈之多,彷彿置身於燈的世界裏。朗讀的慾望被激發,朗讀的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加強讀法指導,引導學生感悟花燈之美。

針對年段特點,我將這一環節的教學重點定位在:加強讀法指導,訓練學生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感悟“花燈真漂亮”。

首先,教師引導:“誰願意把你看到的漂亮的花燈讀給我們聽?你準備怎麼讀?”根據我對學生既往的朗讀訓練,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到的幾種朗讀方法:(1)把文字變成畫面,想象着讀(2)有的願意加動作讀。(3)還有的願意進入角色讀。我隨即進行表揚與鼓勵,“就用你們說的這些好方法,讀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比一比,看誰把花燈讀得最漂亮!”

在學生自由練習朗讀後,我安排朗讀展示的過程。首先以描寫“金魚”花燈的句子爲例,鞏固朗讀方法。此處設計了四個小環節:

“金魚”在風的吹動下,一擺一擺的,真像在水中游動。

1)生生互評發現讀法:通過他的朗讀,你覺得這個花燈哪兒漂亮啊?學生通過評讀發現讀法。

2)自我評價交流讀法:結合學生的感受追問朗讀的同學,你是怎麼讀,就讓大家感受到“金魚”花燈,金光閃閃,還一擺一擺的,特別漂亮?

不管是哪種方法,教師都給予肯定。

3)教師評價小結讀法:通過他的朗讀,還讓我感受到“金魚”花燈好像真的在遊動呢!

4)綜合運用,提升朗讀水平:誰還能像他這樣給大家讀一讀?此時運用上面的方法進行朗讀。

設計意圖:在生生、師生的評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了讀法的指導,我想,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朗讀水平定會有所提高。告別分析式的閱讀,以讀代講,學生在感受朗讀樂趣的同時,提高了朗讀能力。這個過程,更爲實在、真切!

(二)限時練習背誦,積累優美語言。

在這個環節中,老師給學生限時三分鐘,要求學生背誦第3自然段,此時,教師出示課件,給學生以背誦提示。然後,根據提示進行檢查。

設計意圖:此環節鼓勵學生獨立嘗試背誦。在熟讀中積累優美語言。

三、體會文章寫法,學習表達。

(一)在比較閱讀中,啓發學生想象,滲透表達方法。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紮紮實實訓練學生表達能力也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本課時我設計了說話訓練:把你見過的花燈說給大家庭。然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低年級學生普遍只會說出“我見過猴子燈,我見過飛機燈”這樣簡單的句子。至於吸引人,栩栩如生就談不上了。

恰好文章第三自然段生動有趣的表達,爲學生訓練表達提供了非常好的範本。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不僅將看到的花燈說清楚,還加上想象說得更生動就更好了。這個表達的提升雖不做硬性要求,但它給班中一些有能力的同學提供了表達的機會。通過這兩年對比較閱讀的研究,我認爲藉助比較閱讀,讓學生髮現課文表達特點,訓練後,提升表達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是這樣引導的:

1、引導學生回憶復現生字詞階段出示的句子。

還記得這句話嗎?

2、通過比較文本,引導學生髮現異同:

教師引導:這兩句話都能告訴我們什麼?那又有什麼不同呢?

兩種寫法的相同點:都能夠告訴我們作者看到了哪幾種花燈。

兩種寫法的不同的:第二句話加上作者的想象,讓我們感受到花燈很漂亮,第一句話卻不能。

此時教師及時小結“想象”寫法的作用,再次感受“想象”的妙用,使積累背誦加以鞏固。

(二)在拓展閱讀中,豐富學生認知,提升理解,訓練表達。

1、出現拓展的小兒歌《看花燈》,引導學生自讀、同桌讀、指名朗讀,在兒歌的誦讀中,復現了本課的生字認讀字,又及時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爲表達搭建了臺階。

2、教師出示兩種花燈的圖片,啓發學生想象:“小馬”和“白鵝”好像在幹什麼呢? 接着模仿書中的句子,用一句完整的話將自己看到的花燈說給大家聽。

3、通過小組練說、推薦說、集體評議,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通過想象我們不僅把花燈的樣子說出來了,還讓別人感受到花燈特別漂亮,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了大家眼前。

佈置作業:

必做:1、自習課上,把課文朗讀給學習夥伴聽。

2、閱讀讀本第二課《放風箏》,感受想象的樂趣。

選做:把你喜歡的花燈畫下來,旁邊還可以配上你的描寫。(老師會在板報中進行展覽)

板書設計:

(圖片)

金魚 遊

2 看 花 燈 蝴蝶 飛

玉龍 甩

各式各樣 漂亮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學習效果評價我是從寫字、朗讀課文、藉助想象說話這三方面設計的。這三方面也正是我本課要落實的三個目標。

1我能在田字格里寫好“花”“飛”二字。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 讀得很好( )

② 讀得比較好(錯誤在兩處以內)( )

③ 讀得不理想(錯誤在兩處以上)( )

3我看到了 、 、 的花燈。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葡萄溝》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11課,屬於一篇講讀課文。文章介紹了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這裏的葡萄品種多、產量高、顏色鮮、味道甜,製成的葡萄乾更是惹人喜愛,還有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課文最後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這一熱情洋溢的句子作爲概括性的結語結束全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葡萄溝的讚美,讀之不僅讓人對葡萄溝心生嚮往,更對那裏的維吾爾族老鄉充滿了喜愛之情!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孩子已經已經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學生上課注意力還很難完全集中,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着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爲他們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讓孩子在讀、說、思中提升自己。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二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以及本單元的主題————愛祖國,愛家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能與能力:認識並會寫本課份、坡、客等8個字個生字,理解“茂密、涼棚、五光十色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讀文,增強對葡萄溝的嚮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品讀課文中那些充滿讚美之情的句子與段落,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民族團結的正確認識。

五、說學法教法

1、閱讀是體會作者情感的最直接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運用示範讀、學生領讀、齊讀等多種讀法讓學生領會作者對葡萄溝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2、在現代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我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以培養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境,走進葡萄溝

興趣是的老師,在上課之初,我將採用問題導入法,問學生最喜歡的水果是什麼,爲什麼喜歡,在孩子們暢所欲言後,老師巧妙過渡: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去一個盛產水果的地方,看你通過看圖片能不能猜出這是哪裏?是哪個民族?(多媒體出示)板書課題,指導“葡萄”的讀音,再寫溝字,指導區分葡萄和葡萄溝的不同。

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並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走進葡萄溝,看看這裏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二)習字:學習字詞,感受葡萄溝

1、學習:份、坡、梯、客、收、城、市、利。字的讀法、寫法(包括筆順)以及組詞造句和運用。

2、認識:溝、產、梨、種、搭、棚、淡、夠、好、收、城、市、留、釘、利、分、味。等字。

3、區分:多音字

好地方幹活分開釘子

好客葡萄乾水分釘着

(三)學文:細讀課文,欣賞葡萄溝。

學生在讀準了生字字音後,就掃清了讀文的障礙,此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帶着問題與文本進行交流則水到渠成。而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不僅是對葡萄溝的讚美,更是對全文的一個總結,從這句話入手,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在讀、思、悟、交流與思維的碰撞中與文本進行融合,真正做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我安排學生瀏覽課文,找到這篇課文的點睛之筆。對孩子來說,這非常容易。

此時,讓學生思考,爲什麼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呢?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尋找問題的答案,通過讀、劃、思、交流,對這個問題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看法,此時,順學而導,引領孩子依次走進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並用“因爲......,所以葡萄溝是個好地方”作爲總結,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彰顯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老師無非就是一個課堂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引領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麼?

哪個月份有什麼水果成熟呀?

人們最喜歡的是什麼?

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各種水果的圖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最直觀的方式感受吐魯番葡萄溝瓜果的種類繁多。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葡萄溝以葡萄而聞名,那這裏的葡萄種在哪裏,長得怎麼樣呢?請用你的讀來告訴大家。

在這段的學習中,我把讀作爲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積累詞句,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但同時對課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孩子讀的水平和層次。特別是第二句和第三句。

第二句: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指導學生理解“茂密”“涼棚”

第三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在這個句子的鑑賞中,我採用了朗讀、品味、換詞的方法引導孩子體會葡萄的多、美,着重體會葡萄的顏色多樣。接着出示圖片,讓孩子用學到的語言描述圖片上的葡萄,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做到了學以致用。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學生要有疑問老師才能解惑。在本段的學習中,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質疑上。讀了這一段,你對哪些內容不不懂,可以提出來,同學之間能解決就自己解決,不能解決老師幫助。實際上,學生不瞭解的就是“製作葡萄乾”的過程、“陰房、樣子像碉堡”這些距離我們表較遠的事物,我採用了多媒體播放製作葡萄乾的過程以及圖示的方法幫助孩子解除困惑。

體會連詞“有的……有的……”所表達的“多”的意思

4、學習第四自然段

簡要分析這就句話的作用是什麼,爲學生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總結:遷移延伸,走出葡萄溝。

葡萄溝多麼美麗啊!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回家以後把葡萄溝的美景講給家人或朋友聽,並收集家鄉的風景、特產、人物等,介紹自己的家鄉。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不在多而在精,我設計的板書不僅概括的課文內容而且簡單明瞭、重點突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歡慶》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詩歌。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陣陣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畫面。讀着讀着,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2、設計理念:(1)堅持“以讀爲本”的思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2)、抓住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的識字方法,生生互動,在交流探究中學會生字,力求識用結合。(3)、構建了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用自然貼切、生動、有趣的評價語撥動學生的心絃,激活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以高漲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4)、能正確處理課內外的關係,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學生認識7個生字、會寫2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慶的氣氛。情感目標是在潤物細無聲中激發學生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本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說教法與學法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我採用情境感染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讀是很好的實踐活動。因此我把讀書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認識生字,交流學法,讀懂這首詩,達到入境入情。同時我還讓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蒐集圖片,很好地體現了課內外的聯繫,樹立了大語文觀,達到了學科間的融洽。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課伊始,我先讓學生欣賞開國大典和建國55年來,人們用各種方式慶祝祖國的生日的錄象。讓學生感受祖國人民普天同慶的幸福時刻。這種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

(二)初讀感知,認寫生字

在本課要求認的字的處理上我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教學原則。

1、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說說什麼是歡慶,讀出喜悅的心情,再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歡、慶兩個字。

2、然後讓學生帶着要求初讀課文,把讀不準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3、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詞,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適時提醒“樂”是多音字。

4、當剩下生字寶寶的時候,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再把自己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多種方法的靈活運用,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效率。

(三)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因此要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實踐,去感受、思考,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汲取營養。

1、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讀好了,就讀給同桌聽。同桌認爲他讀得好,就豎起頂呱呱表揚他。

2、教師範讀後,再讓學生有感情朗讀,邊讀邊想讀懂了什麼,彙報交流。

3、學生在小組內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討論怎樣才能讀得更好。教師適時指導學生懂得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才能讀出真情實感。

(四)展示交流

開發教材資源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讓學生蒐集有關歡慶的圖片,並配上一句話或一首詩。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選幾幅進行展示。從中較好地爲學生創設了探究空間,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昇華情感

1、學生帶着自豪、驕傲的語氣讀最後一句——十三億孩子,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

2、學生配樂讀文,並共同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

3、最後學生齊唱《歌唱祖國》,再次感受這歡樂的場面,在歌聲中走出課堂。

(做到了由情貫穿始終,在濃濃的情感薰陶中學習語文知識,昇華各自的情感。)

總之,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時時刻刻堅持以讀爲本,讀訓結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4

一、 教材分析

用心讀過《父親和鳥》一文後,我就深深地感受到用“真摯感人”這個詞來形容這篇課文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這第一句,是本文的開篇句,真切地告訴我們,父親和鳥的關係不同尋常。讀着課文,你會打心眼裏感受到“知鳥者父親也,愛鳥者亦父親也。”他的話和鳥的活動配合得那麼默契,他和鳥是那麼親密無間,好似一家人。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寫“父親”是怎樣保護鳥的或爲鳥的生活環境提供什麼方便,而是通過敘述“父親”對鳥的深層瞭解來表現“父親”的愛鳥。課文通篇是“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從“父親”的話語中我們發現,他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而“知鳥”,不正是對鳥深深的愛嗎?課文最後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多麼稚氣又多麼純真,誰說“我”不會像“父親”那樣知鳥愛鳥呢?

課文從頭到尾沒有一點說教的痕跡,反覆閱讀,用心體味,卻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心靈感悟。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本應是十分和諧、十分融洽的。

二、 教學目標(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

4.能夠選擇或創造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護鳥的實踐活動。

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整篇課文我打算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識字教學,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一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二是引導學生進行合適的護鳥實踐活動。)

四、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五、 學情分析、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讀思議結合法、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等方法教學。學生是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自主合作,朗讀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實踐等學習活動。

六、教學流程(下面我就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向各位老師談談自己的拙見)

整篇課文我抓住一條探究“父親、鳥和我”之間的情感的主線展開

1、自讀課文,感悟體驗

自由朗讀課文後,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體會來改寫課題,把《父親和鳥》中間這個“和”字改掉,這形似改課題其實是讓孩子們說出自己讀後對父親的感受,初步瞭解父親和鳥之間的關係——知鳥愛鳥。

緊接着順水推舟地給孩子們一個研究的問題:

“聰明的小讀者是從哪些地方讀出父親是那麼地知鳥愛鳥?”

2、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探究的過程中,創造一個真誠傾訴和啓迪思想碰撞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且在與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所以對於這個研究主題我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請孩子們四人小組盡情地討論,說說自己是從哪些句子詞語中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多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能體會到多少就說多少,哪怕只是一點也是好的。

在對這個問題進行集體彙報交流的過程中,我着重引導孩子們細細品味父親和我的對話,父親的語氣以及父親的動作神態。我想語文教學要想讓孩子們真情流淌,就必須牢牢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關鍵詞,讀讀、品品、議議,讓孩子們在品中感悟,從而積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本課中我引導孩子們自主地體會站定、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喃喃、話音很輕、生怕等詞語的涵義,體會父親和我說的話,相信孩子們會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觸摸到父親內心深處的東西。既而,讓孩子們體會課文中的“我”看到自己的父親那麼知鳥愛鳥又會對父親產生怎樣的感情?

在這番體會之後,我讓孩子們帶着自己的感悟再讀課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夥伴分角色朗讀,指導學生讀好父親說話喃喃的,親切自然的語氣,讀好“我”天真快樂,敬佩父親的語氣。孩子們有了前面的深入體會,自然能讀好了。

至於我和鳥的關係,有了前面的探究也就顯而易見了,引導孩子們品讀課文的最後一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不難體會到受到父親的感染我也愛鳥,想要護鳥。

自此,孩子們在自主的朗讀中感悟,在相互的交流、溝通、影響中探究,再在深入的體會後再朗讀,定能對課文產生較爲深刻又極富個性的獨特的感悟。

3、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自從我和孩子們的情感投入到課文中去以後,我們也就是課文中的一部分,我們也一定會深深地被父親感動着,所以我讓孩子們自己選擇一種方式來愛護小鳥,例如,收集有關鳥類的知識和大家交流;寫一寫護鳥的口號;畫一畫護鳥的宣傳畫等等,孩子們可以展開各自的語文實踐活動。

七、板書

知、愛

父親 鳥

我 鳥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裏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詩歌中一個小節。

四、說教法

1、重視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2、重視學生自讀自悟,運用啓發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五、說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給足學生充分自主的時間,自讀自悟。

六、說教學流程

一、緊扣生活,導入新課。

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學生:你們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嗎?知道神筆的作用嗎?讓學生明白馬良這枝神奇的筆爲窮人做了許多好事,這樣就調動學生對神筆的興趣,學習的慾望也被激發了。

二、聽配樂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精點,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碎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

三、識記生字,理解詞語,交流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低年級主要的教學任務是以識字爲主,二年級的識字量大,學生認的快,忘得也快。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採用多種形式多次復現生字,先讓學生四人小組按小組合作識字三步法合作識字,並要求學生在小組自學中相互提醒易錯的生字,再向小組成員講一講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字,培養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接着全班彙報交流,先由學生提出難記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識記,而後齊讀幾遍。最後我以小組爲單位,開火車領讀、開火車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反覆出現生字,及時正音,並把生字放在詞語中認讀,進一步鞏固生字的音、形、義,以此突破本課的重點,同時把評價融入其中。

四、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在學生學會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並提出朗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讓學生自讀課文中再一次感知課文內容。

五、細讀課文其中一節,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落實的:由小組自由選擇喜歡的一節學習,小組內讀後交流:這一節詩講什麼?你喜歡哪一句爲什麼?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就此一節適時點撥引導,而後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小組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