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必備】說課稿集合9篇

本文已影響 2.27W人 

【必備】說課稿集合9篇

【必備】說課稿集合9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認識船》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固體和液體》中的內容,固體和液體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體,學生對它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本單元就是以此爲切入點,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的事物,並且不是單純的認識固體和液體的常見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需要,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通過合作探究,認識固體與固體、固體與液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本單元共有六課,《認識船》是第六課的內容,這節課是在認識固體和液體性質基礎上的實踐運用課,從瞭解船的發展、船的種類及船的用途等方面引導學生認識船,並通過讓學生設計自己心目中未來的船,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從而瞭解科學的本質。教材中直觀圖片較多,文字內容非常少,這種圖文並茂的安排,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但也給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新課程標準中關於“探究性學習”的要求,我將通過網絡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學會通過網絡收集信息,提高整理有關資料的能力,因此我準備提前一週告訴學生網址,讓學生利用自習課的時間和課後時間上網收集有關船的資料。結合小組合作,大組討論,分析探究,認識各種各樣的船和它們的用途,瞭解船的發展史,並能夠發揮想象,設計理想中的船。這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一次科學發現與科學創造的過程,通過以學生爲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並能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並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教學程序

科學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要更多地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本着這一思想,根據教材教學對象的特點、教學目標等,我將採用如下的教學流程:

學生雖然經常見到船隻,但對船的瞭解相當膚淺,而且知識是零碎的,因此在課前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閱資料,初步感知船的有關知識,從而培養他們收集資料的能力,同時讓他們從網絡中瞭解到一些在教材中無法學到的知識和無法欣賞到的美,開拓學生的視野。

上課後,先讓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船的資料信息,因爲是有準備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課堂上的氣氛一定非常活躍,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要尊重別人的探究成果,同時也要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對船的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瞭解,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進而我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各種各樣的船,並配上輕音樂,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體驗美的享受,再讓學生根據我這裏出示的幾幅圖片,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猜想各種船的大致用途及其動力和製造材料,然後小組合作,選擇四到五種船研究它們的有關知識,並填好報告單。這樣的小組合作,不但能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而且能夠根據自己已有生活經驗,相互借鑑各自不同的判斷依據與技巧,豐富各自的知識,讓他們學習合作,學會探究,學會交流。這就是合作探究的第一個活動。

合作探究的第二個活動,是在教學船的發展史這一環節,我將同樣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先引導學生觀察書上圖片中船的區別,然後請各小組同學經過討論,給書上的船按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排序,並儘量找出排序依據,從而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推理與判斷能力,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他們在探究過程中通過合作、解釋和各種協調一致的嘗試,積累一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驗,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按照一定規則開展討論的藝術,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還要學會相互接納、讚賞、分享、互助,等等。如有困難,我將冷靜的引導學生去思考,也可以給予適當的幫助,但不會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他們,而是讓他們自己得出結論。師生一起進行綜合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以課件的形式出示最終的排列順序,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再通過觀看教參後面附帶的教學軟件中關於“船的發展簡史”的介紹,讓同學們前面的判斷依據由模糊變清晰、變感性爲理性,讓學生更清晰的認識到綜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將會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讓學生多動眼 “看一看”, 多動腦 “想一想”, 多動口 “說一說”, 多動手 “做一做”,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開發學生的情感潛能、思維潛能、操作潛能,激發學生創新的火花,在這種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程。同時,我會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爲學生提供比教科書多得多的、學生無法親身體驗的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從前面的圖片上同學們也看到了船的發展,這時我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將來船的功能及形狀。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通過學生積極踊躍的敘說,課堂也掀起了一個高潮。如果有時間,再把他們自己設計的船畫出來,學生的積極性一定也非常的高漲。進一步鍛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與知識的組合能力。

一堂課不可能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都進行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外去探究,使科學探究活動突破教學時間的限制和教學空間的束縛,到教室外更廣闊的天地中去學科學、用科學。這樣既能擴展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我給學生安排瞭如下課後活動與作業:課上沒有畫好的同學課後可繼續完成,或者是做一艘船的模型,就更好,但要注意安全。二是讓同學們根據本次課的學習,把船的相關資料整理成冊,從而鍛鍊學生的綜合、整理能力,同時,這個整理過程,也是同學們的一個再次分析、思考、學習的過程。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運用多種感官、簡單工具和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並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初步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解釋,知道傾聽和尊重其他人的觀點和質疑,並能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探究,以獲得更可靠的結論,能夠尊重事實,尊重他們,並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與人合作與交流,感受到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對船的種類、發展史、功能有個相對全面的瞭解。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教材第一冊第三章第一節《氯氣》的第一課時。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課本知識結合實驗的方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演示實驗,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分析和歸納的能力。以下就是我構造這節課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是全章教材的重點之一。氯不僅是鹵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對氯氣的性質、用途、製法等進行比較全面、細緻的學習和研究,不僅是下一節進一步學習、研究鹵素性質相似性及其變化規律的需要,也是以後學習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質變化規律的需要;氯氣的化學性質也是第一章所學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進一步應用和鞏固;在教材中對氯氣性質的認識,是以實驗驗證的方法完成的,這爲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等提高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氯氣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難點: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目標分析:

鹵素是一族元素,通過對氯氣的學習使學生通過聯繫和思考,更好的掌握整一族的元素。

知識目標:知道氯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瞭解氯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形成科學的觀察、思維、分析問題和總結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鞏固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思想以及嚴謹求實、努力探索的優良品質。

三.過程分析

1.學習氯氣的物理性質

首先讓學生觀察一瓶氯氣的顏色及其狀態,再向瓶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振盪後,在瓶後襯一張白紙,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出氯氣的物理性質。

2.學習氯氣的化學性質

是本節課的重點,採用推理驗證法。引導學生由氯的原子結構分析,推測它的化學性質,再通過實驗來驗證,最後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概括出氯氣是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

1.設問激疑:根據氯的原子結構,請學生分析氯氣的化學性質應該如何?如何驗證?培養學生由原子結構推斷性質的化學思想。

2.實驗驗證:

(1)與金屬的反應:

做好兩個演示實驗:

①銅在氯氣中燃燒。

②鐵在氯氣中燃燒。

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注意反應條件,寫出化學方程式,並註明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應用第一章所學知識)。在做銅在氯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教師一面演示一面提出問題。爲什麼要灼熱銅,觀察到什麼現象?爲什麼不活潑金屬銅能與氯氣反應?把產物溶於水又有什麼現象?進一步加水又有什麼現象呢?鐵燃燒的現象有什麼不同的現象?

氯氣能與金屬反應,那它能不能與非金屬反應呢?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與非金屬的反應

做好書上的氫氣與氯氣反應的兩個演示實驗

⑴氫氣在氯氣中安靜地燃燒。

⑵氫氣和氯氣的混和氣體見光爆炸。

特別是第二個實驗,當學生聽尖銳的爆鳴聲時,會全班鼓掌表示祝賀!這種成功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自來水能不能直接用來養金魚?爲什麼?通過這一與學生聯繫比較密切的生活問題引出氯氣與水的反應,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以及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3、學法分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氯氣有一定的認識,掌握氯氣的物理性質,通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和歸納氯氣的化學性質、很多活潑金屬和不活潑金屬極其非金屬能在氯氣中燃燒,並且會寫化學方程式、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動機。

4、歸納小結,佈置作業

(1)氯氣的性質爲什麼這麼活潑?其電子結構排布?

(2)氯氣能與水反應嗎?會反應又生成什麼呢?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作爲初一學生,所面對的學習任務、特點與小學相比,都有一個較大的轉變,面對學習中出現的新問題,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也有可能產生畏難情緒。而學生能否在這個轉折點上把握好自己的學習生活,這對他們的學習信心有很大的影響,讓學生全面地認識初中階段的學習特點並給予相應的幫助是必要的。本課相對應的課標是“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係”中“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克服考試焦慮,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學習是一個人的權利;認識到學習是有苦有樂的;使學生知道通過學習,可以探索世界的奧妙。

2、能力目標:通過課前調查、課堂討論、小組探究等,使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有效地調控,並從體驗學習中的苦與樂地過程中,學會尋找學習中的樂趣,知道珍惜自己的權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過程是艱苦的,同時也蘊含着極大的樂趣,最終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培養對學習的樂趣,熱愛學習。

三、教學重點:體驗學習活動中的苦與樂,認識學習的必要性。

四、教學難點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學會體驗學習的樂趣。

五、教學設計

1、課前進行調查,對學生的學習和獲獎情況基本掌握;

2、通過引導開展“談談學習中的苦與樂”、“瞭解失學兒童”、“探索世界的奧妙”等活動,激發學生珍惜自己的學習權利,熱愛學習。

六、教學方法:教學以學生探究、體驗爲主,教師輔以引導法、設問法、討論法、對比法、演示法、歸納法等組織開展活動。

七、學法指導:指導學生討論、合作探究、學習對比、歸納等方法,加強學生體驗,使思想教育達到內化的目的。

八、教學過程:

第二課 享受學習

導入: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初中學習的新特點,和小學有較大的差異,大多數同學在學習上還是有煩惱,覺得初中學習比較苦。面對更復雜的學習內容,更高的學習要求,我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

活動一:說說學習中的辛苦與樂趣

1、學習中的苦。

學生自由發言,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學習過程中苦的表現是什麼?(作業多、考試壓力在、競爭大、樂趣少、玩的時間少等)

教師歸納學生的發言,課件投影附板書(如學生的回答超出教師的範圍,在黑板上板書):

學習中的苦: 孤獨

枯燥

辛苦

壓力

2、學習中有樂。

師引導:學習中有很多苦,那有沒有過快樂的時候呢?

課件投影填空題:

在學習中,我難忘的快樂瞬間是_____,因爲當時_____,所以我快樂!

學生結合填空,交流自己在學習中的樂趣。

師指名曾經在各種比賽中獲獎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中許多同學獲得過好成績,如:有的繪畫在全國獲獎、有的參加過全國性的演出、有的鋼琴過了九級、有的舞蹈過了十三級、考試曾經獲得滿分等)。

師歸納學生的發言並用課件投影附板書:

學習中有樂: 戰勝困難後或解決問題後的喜悅

努力考了好成績

作業等獲得了教師的表揚

成功後的鮮花與掌聲

課件投影世間的萬事都是相對的,有好的一面自然有壞的一面,就如我們的學習生活,有苦澀夾雜也有快樂滲透。苦與樂是孿生姐妹——苦隨樂,樂伴苦。學習生活是苦的,但其中的樂也不少,只要我們在艱苦的學習生活中尋找樂趣,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更快樂,更充實。

一位攝影記者在文中寫道:“在一個偏遠的地方,我看到一羣成年人,一副無所事事的懶散樣子,眼神都是呆滯的,原來他們沒有上過一天學。我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有幫他們了,我只能拿着相機攝下那些七八歲、八九歲仍然揹着草筐、拉着山羊的孩子,希望引起社會的關注。因爲如果沒有人幫他們,這些孩子再過三五年,又是一羣文盲。他們不是不想上學,而是沒有條件。這些孩子,只要有個機會,給他們一點兒陽光,他們就燦爛;你只要讓他們上學,給點兒雨露,他們就滋潤……”

3、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課件投影問題):

看了剛纔的資料和圖片,你有什麼想法?

既然學習很辛苦,那我們又何必知其苦而爲呢?

4、師歸納小結,並指導學生勾畫教材P19相關內容:

如果在放棄學習的權利與擺脫學習的困難兩者中選擇,我們將會明白,享有學習的權利和機會,這是多麼令人快樂!

爲了個人良好的發展,爲了祖國的富強,我們應該珍惜自己學習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瞭解教材P19《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青少年的學習權利和義務規定)。活動三:探索世界的奧妙1、生閱讀教材P20楷體材料後回答問題。

師引導:材料中的“我”通過學了自然課後,懂得了蝙蝠爲什麼視力那麼差,還可以在夜間活動自如。

⑴回憶小時候不能理解的一個問題,它是________,而你現在明白了,你是什麼時候懂得原因的__________。

⑵再想想,你是怎樣知道答案的?如果不學習,你能知道答案嗎?

2、小組提出至今人類還不明白的問題。

3、學生交流後師引導:

荀子曾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確,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知識的豐富,我們懂得了許多,卻也發現我們不懂的更多。世界是如此奇妙,它以變幻莫測的姿態讓我們感到新奇,也讓我們感到困惑。 4、多媒體演示圖片和問題。

真的有外星人嗎?復活節島巨人像是誰建造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恐龍是如何滅絕的?祕魯峽谷的巨型圖案是誰留下的?……

5、投影學生熱情探究的畫面,師小結:

世界上還有許多現象我們無法解釋,這帶給我們的感覺是神祕、有趣,因此我們不斷探索、發現、學習的過程也將會是快樂的過程,享受學習的過程,從無知走向有知的過程。希望同學們能夠不斷努力,好好把握初中四年的'學習機會。

活動四:討論學習的意義

1、師再次用多媒體展示課件中的圖片,請同學談談這節課的收穫和體會。

附學習的重要意義: 社會上人才的競爭,個人要生存、爲社會做貢獻、未來生活得更好。

國際間的競爭,防止落後和捱打。

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着我們去探索答案。

探索過程有收穫的快樂體驗……

九、板書設計:

享 學習中的苦與樂 珍惜學習機會

習 學習的重要意義 熱愛學習

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下冊第9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的第一課時。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說課:

一、教材方面:

縱向看:《數學課程標準》在確定課程目標時特別提到了下面的要求。“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新編的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分六次安排了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列表法、畫圖法、列舉法、倒推法、替換法、轉化法。這些策略既相互獨立,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下來解決特定的實際問題,同時他們又相互作用,比如倒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運用時還需要其他策略相配合,尤其是四年級的列表整理條件和問題以及畫圖這些策略。

需要說明的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方法是可以教的,而策略則更注重學生自己去感悟!在教學中,應該着力引導學生感悟策略的價值,領會策略的真諦,不斷提高對策略的本質認識。

橫向看: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畫圖和列表的策略基礎上,教學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倒過來推想”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我認爲通過教學這部分內容更多的還是培養學生能夠自覺的應用這種策略的意識,以達到不斷豐富學生數學底蘊的目的。

教材首先通過兩道例題讓學生解決具體的問題,體會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的特點,初步掌握運用這一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和過程;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安排了不同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進一步體會“倒過來推想”這一策略的價值及其適用性,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我認爲這節課的教學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驗感受事物和數量的發展變化情況,從變化後的結果開始,

運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知道什麼情況下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問題,和怎樣運用“倒推”的策略去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教學過程主要分爲四個部分:一、方法鋪墊 二、探究新知 三、鞏固運用 四、思維拓展

(一)方法鋪墊:

首先請一名學生依次說說她上學時主要經過哪幾個地點,再請另一名學生如果她原路返回到家,會經過哪幾個地點?從而使學生初步體會“倒推”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價值,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着,出示練習十六中的第5題,讓學生們嘗試練習,因爲這是學生們曾經練習過的形式,因此,雖然沒有學習本課,但對於學生而言沒有難度。

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的可接受性入手,先帶着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爲後面知識的新授打下堅實的伏筆。

(二)探究新知:

在例1的討論中,我着重從變與不變着手,“當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後,兩杯果汁同樣多”,這樣一來,什麼沒變?什麼變化了?是怎樣變化的?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根據“現在兩杯果汁各200毫升”,要想知道原來兩杯的果汁容量,得把那40毫升倒還給甲杯;接下來,學生通過表格的填寫反思“倒回去”的過程;通過課件的演示,豐富了對“倒推”的感性認識。

在例2的討論中,首先讓學生感到,這道題雖然與例1不同,但都要從現在的數量追溯到原來的數量;接着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簡明扼要地將題目中的條件及問題呈現出來;然後啓發學生逆着事情的變化順序推想:送出的應要回,收集的應去掉。這樣既降低了學習難度,有突出了倒推的思路。當然,爲了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道題還可以有其他解法,教師要及時點評,同時可以將另一方法作爲倒推結果的檢驗。

對於兩個例題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解決具體的問題,體會適用“倒推”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的特點,初步掌握運用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和過程。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倒推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運用時還需要其他策略相配合,如:列表、摘錄。

(三)鞏固運用:

這個環節的題目主要來源於課本,對於課本中的練一練,我把主要力氣花在指導學生體會數量變化的過程,即理解“一半多一張”。現場讓學生拿一拿,送一送不失爲一個好辦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到要“先送一半,再送一張”。這樣,這道題的難度大大被降低了,學生能很快地整理出事情從開始到結束的變化過程,排出各次變化的次序後再逆着事情的變化順序推想出原來。

爲了讓學生徹底理解本道題,我緊隨其後,將題目更改爲“一半少一張”, 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對新知的理解,而且對倒推有了更深的認識,達到了把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內化爲自己的技能的目的。

“練習十六”的1、2兩題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進一步體會“倒推”策略的意義及其適用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思維拓展:

爲了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得只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這一策略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我設計了以下的思維拓展。

一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下面這個問題:一羣青蛙幸福地生活在大池塘的一角,池塘的另一邊是一片睡蓮。一天,池塘裏流進了一些刺激睡蓮生長的化學污染物,它們可以讓睡蓮每天長大1倍。這對青蛙而言是個問題,一旦睡蓮覆蓋了整個池塘,他們將無處容身。如果睡蓮可以在50天內覆蓋整個池塘,第49天睡蓮會覆蓋池塘的多少呢?

二是生活中人們對倒推策略的思考:司馬光救人是將“人如何離開水”變成“水如何能離開人”;破冰船是將如何讓“從上往下施力”變成“從下往上施力”等等,這些都體現了倒推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說教學構思:

本節課的教學安排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進行思考的:

1、形成一種觀念——多種策略的綜合運用。

本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策略的意識,對於小學生而言,在抽象思維還未完全形成的時候理解倒推策略有一定難度;同時在什麼樣的題目中運用倒推策略也是部分學生的困惑。因此,藉助於已學策略——列表、摘錄,甚至畫圖,都成爲幫助我們倒推的工具,在這些策略的扶助下,才能進一步體現解決這類題目倒推策略的優越性。

2、突出一條主線——倒推。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更注重將倒推作爲解題的需要。從例題到練習,都是在突出這根主線,使學生能真切的感受到對於這類題目,倒推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策略。

學生在由淺入深的練習中,以及在同一題多種方法的比較中,多次感受到這一策略的優勢,藉助於簡單明瞭的整理,不僅讓學生理解題目的內涵,而且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當然培養學生應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不懈的努力。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肥皂泡》節選自冰心1936年3月22日寫於北平的散文《胰皁泡》,編入時將“胰皁”改爲了“肥皂”,課文的開頭簡潔明快,直接表達了對吹肥皂泡的遊戲的喜愛,接着作者詳細有序地介紹了這種遊戲的玩法;四、五自然段用細膩的文筆對肥皂泡的顏色、形狀及變化都進行了描寫,也寫出了吹肥皂泡時的心情和美妙的想像,在文章結尾,作者又從隨着肥皂泡而產生的種種美好的想像中回到現實的世界中,言語中顯露出淡淡的傷感。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六個生字,正確書寫十一個生字

(2)能力目標: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兒時的冰心是怎樣玩“吹泡泡”遊戲的。

b.對作者筆下游戲過程的有序、細緻地描寫進行深刻的體會。

c聯繫自已的遊戲體驗,以現實生活爲依託進行口語交際及小練筆的練習,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由“玩吹肥皂泡”遊戲時產生的美好想像,尋找自已在玩遊戲時的快樂。

3.教學重點:瞭解兒時的作者是怎樣玩“吹肥皂泡”的遊戲的。聯繫自己的遊戲體驗,以現實生活爲依託進行口語交際及小練筆的練習。

4.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遊戲過程描寫得有序及細緻,並體會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遊戲產生的美好想象。

5.課時安排:兩課時

一課時:以自學討論的形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課時:以彙報交流的形式深入理解課文內涵

6.教具準備:多媒體,肥皂水

  二、說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說說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這節課主要運用以下教法

1.鼓勵欣賞法:在學生讀後教師及時的點評,還可以是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爲主,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2.配樂情境朗讀法:作者在描寫肥皂泡的美麗以及想象部分寫得非常的生動,爲了能讓學生們在朗讀中迅速地進入情境,也讓聽者身臨其境,配上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們伴隨着音樂去尋找感覺,我想這樣更好。

3.直觀教學法:教學3、4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三、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已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3.親身體驗法:學生們通過讀文體會到的快樂之感,不如自已去親身體驗、感受來的真實,因此在學完此文之後讓學生去親身體驗再進行口語交際和練筆,有利於學生寫出說出真情實感,寫得更真實,更生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師手拿肥皂水,吹一串肥皂泡,學生肯定都感興趣,然後問:“同學們,知道老師在做什麼嗎?”

“吹肥皂泡。”

“大家都玩過這個遊戲嗎?”“玩過。”

“看來這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玩的遊戲,那麼老師告訴你,這個也是冰心奶奶小時候最喜歡最喜歡的遊戲,下面就讓我們沿着冰心奶奶的足跡,一起走進童年的冰心,去了解一下冰心奶奶小時候是如何玩這個遊戲的,好嗎?”“好!”(板書課題)

上課一開始,教師就充滿激情的用遊戲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因爲這是他們最喜愛的遊戲,由遊戲引入,然後與大作家冰心聯繫起來,這樣就把學生和冰心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也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在這個環節讓學生多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們對課文內容有更多地瞭解,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另外,在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時,雖不是分段,但可以鍛鍊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概的分析,整合,讓全體學生明確課文的內容。

(三)定向自學,討論交流

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師出示自學提示(幻燈片):

1.讀課文,劃出帶生字的詞語讀一讀,記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讀課文,瞭解兒時的冰心是怎樣玩吹泡泡的遊戲的,並勾畫出表明先後順序的詞語,如“然後”、“再”等。

3.再讀課文,找出自已喜歡的語句,做上標記,並認真體會。

在完成自學提示1時,我認爲,對於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能力的訓練,應一步步在課堂上進行爲好,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這樣既提高了學生查閱工具書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自學提示2意在對遊戲的過程有一個瞭解,勾出表明先後順序的詞語也意在讓學生們對這些詞語加以重視,在講讀此段時,着重訓練。

自學提示3旨在讓學生認真體味4、5自然段,作者寫得非常的細緻、細膩,學生們大多數都會在這下功夫,這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討論時我讓學生自說、同桌說、四人小組說等形式,使人人都參與,人人都落實。

(四)品詞析句,理解內涵

師:遊戲承載着我們的快樂,遊戲收錄着我們童年的記憶,讓我們再次來到冰心奶奶身旁,一起體驗遊戲的快樂吧。誰先介紹一下,冰心奶奶是怎樣玩這個遊戲的?

1.指名讀

2.然後讓生用“然後……再……”這樣的句式,介紹這個遊戲。

(引導學生對錶明先後順序詞語的注意和運用,能使課文內容內化成學生自身的語言,還強化了語言表達的有序性。)

3.問:從此段你還能體會到作者的心理是怎樣的嗎?找到相關的語句細讀課文。

4.吹起來的肥皂泡美嗎?美在哪?

師適當點撥:(師出示投影片,出示此段文字)

A“若是扇得好……四散分飛。”

(1)是啊,一個大的能變成兩三個小球。那直接說行不行?

(2)文中形容什麼樣的小球?

(3)爲什麼說是“玲瓏嬌軟”而不說“玲瓏柔軟”呢?

師:我們輕輕地吹起一個大球,分裂成兩三個的時候,它們是那樣的玲瓏、那樣的嬌小。(這句話既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貼切,巧妙,恰當,又能讓學生

B還有哪句寫了變化?——“有時吹得……光影凌亂”

(1)還會扯成——長圓的。從這個字中體會到什麼?

(2)還——顫巍巍的。

(3)“顫巍巍”的什麼樣啊?爲什麼說:“顫巍巍”的呢?

(4)那這脆薄的球,顫巍巍的,該怎麼讀?

(5)用扇子扇送,我們想讓這些泡泡飛得再高些,它們卻那麼輕、那麼薄,就像那淘氣的孩子,在和我們捉迷藏。

(6)請你想象這顫巍巍的、如同淘氣的孩子一般的泡泡,再來讀一讀。

(7)、這泡泡快滅了,快沒有了,你覺得——(學生說出感受)——我們都——懸着心,仰着頭,屏住呼吸。

(8)、實在可惜,這泡泡無聲地破裂了。你又覺得——

(9)、再來一次,因爲它是我們自己輕輕地小心地吹起來的。

是的,還是那麼——

心裏充滿了——

落到——

(10)、師:輕清脆麗的球啊,請你慢點慢點,再慢點,請你輕些輕些,再輕些,因爲你代表就是我的——快樂、驕傲和希望。

5.充滿幻想地讀5、6自然段。

(五)、聯繫生活,感受體驗

1.回憶一下你們平時最愛玩什麼遊戲?怎樣玩的?都想到了什麼?在我們剛纔交流的基礎上,學着向冰心奶奶一樣有序的寫一寫你們的遊戲吧。

2.背誦自已喜歡的語句。

(這一環節,拓寬遊戲範圍,通過其進行的任何的遊戲體驗,只要是自已喜歡的,只要能達到練筆的目的,都可以。)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單元中的第二節“地球表面形態”第一課時,對認識地貌的形成和變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對地殼和地表形態有一個整體上的瞭解,是自然地理中關於地形要素的重要內容。對學習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以及選修的“旅遊地理”的地質景觀以及“自然災害中的地質災害”有着廣泛的聯繫,起着很強的基礎知識的作用。

(二).說教材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①.瞭解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能用理論解釋宏觀地形的成因;

②.瞭解簡單的地質構造的概念和類型,能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③. 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觀察力;圖文轉換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列表比較,瞭解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與表現形式

②.運用動畫演示板塊運動,更直觀的去理解理論,解釋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成因

③.通過對地質構造示意圖的閱讀分析,學會簡單的地質構造類型的判斷和構造地貌的分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創新意識;培養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樹立事物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意識。

(三)、說教材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①.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把板塊的兩種運動形式對宏觀地形的形成作爲本節重點之一;

②.重點之二即爲兩種基本的地質構造類型----褶皺和斷層所形成的地表形態和地貌特徵。

2.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

①板塊構造與宏觀地形的關係;這部分內容是從很大的尺度來介紹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關係,學生直接感知比較困難,須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而高中一年級的同學的抽象思維能力有限,所以在理解板塊運動機制及其所形成的地貌方面會有一些困難。

②地質構造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由於這種地貌不同於背斜、向斜的基本形態,學生不易理解,所以作爲一個難點。

二、說學情

心理特點:進入高一年級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習行爲任然已興趣爲引導,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故教學中運用音象、動畫演示等生動、形象的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知識基礎:通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對地形的知識有初步的瞭解,但僅從感性上認識到地形在變化,至於地殼變化原因、運動的形式及結果等抽象的理論知識一無所知,而高一學生理性認識、抽象思維能力還較差,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

三、說教法與學法

1. 實例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圖表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析和思辨能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 視聽觀察法;邏輯思維法;討論分析法;圖文轉換法;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和合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說教學過程構思

導入: 從觀看各種地形圖片,給學生以感官刺激,美的享受;通過圖文資料,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增強學生興趣,也使導入對本節課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

1.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

通過導入,提出問題“是什麼力量能讓地球表面如此的千姿百態?”引發學生思考。

通過學生自主的閱讀教材,引導學生列表比較歸納,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及其表現形式,讓學生認識到地表形態的變化時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通過列表對比分析, 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使學生更能夠記住內外力作用的區別和聯繫,加強了形象記憶,同時增強學生探究自然奧妙的熱情。

2.“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承轉(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有關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引出板塊學說)

①. 引導分析照板塊分佈示意圖2-10,介紹板塊學說這一理論的主要觀點,認識六大板塊的名稱,分佈及板塊的邊界類型(生長邊界和消亡邊界);

【教師澄清講解】

①板塊是地球岩石圈被構造帶分割成的單元,而不是地殼的單元,也不是硅鋁層的單元。

②六大板塊的範圍與大洲、大洋的範圍不一致。除了太平洋板塊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的板塊都包括了海洋和陸地。板塊不是大洲、大陸或大洋,只是借用了大洲、大陸和大洋的名稱來命名。

③消亡邊界(圖中實線)是板塊相向運動形成的,表現爲海溝或造山帶;生長邊界(圖中虛線)是板塊向相反方向運動形成的,表現爲海嶺或斷層。

通過“喜馬拉雅山的形成”音像視頻,在演示的工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視聽過程,看到板塊的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在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宏觀地形(因爲在整個過程中會依次形成海溝,島弧,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然後再演示東非裂谷的動畫,說明板塊運動與地球上海陸的形成和分佈,大規模山系、高原、裂谷、海溝、島弧等地貌格局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視頻動畫,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然後學生根據動畫及教材討論歸納,老師點撥總結活動探究1.2.,再歸納總結板塊運動和宏觀地形的關係,來完成對這一重點內容的突破。這裏我是採用先把問題(學生分組討論,探究答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 “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引出地質構造的概念,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再用動畫演示直觀認識褶皺和斷層,討論分析其形成原因、表現形式。

針對“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這一難點,首先讓學生理解背斜與向斜的基本成因和區別,分析不同部位的受力情況,岩石的堅硬程度,抵抗外力侵蝕的能力;然後再從岩層新老關係上來判斷,在此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思考沉積岩岩層新老的識別,給他們提供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機會,幫助他們歸納、總結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對於斷層,在演示動畫的時候,引導學生觀察斷層線兩側的運動方向,讓學生討論分析所形成的地貌,斷層線上的岩石抗侵蝕強度,侵蝕後形成的地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拓展】

我們學習了地質構造對地形影響的規律,在實踐中具有重大意義。例如,找石油天然氣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開礦石也應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將可能使隧道變爲水道。在背斜部位採石,工程難度較小,開石方可降低成本。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爲大家說說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

本着中學課改理念——在閱讀教學中要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即在提高閱讀本領的同時,也提高文學修養,二者相符形成,互相促進,針對本篇文章,我覺得應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基礎上,把握全文,領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以及能結合自身實際總結人生經驗。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法和方法、說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闡述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一單元第二篇文章,是一篇語言風格簡潔,故事性強,在尋常的故事中蘊含深刻人生哲理性的記敘文。本篇文章在整個單元中是精讀課文,是對前一篇《在山的那邊》學習人生話題的延續,《走一步,再走一步》講述的是“我”八歲時的一次爬懸崖的冒險經歷,總結出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將大困難化作小困難,化難爲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地慢慢地來解決,定能戰勝一切困難的人生哲理。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愛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時候,能用心去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能聯繫自己生活的體驗,想象人生的大問題,在閱讀上,主要提高朗讀能力,要求讀音準確,停頓橋當,能初步讀出語氣。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根據初一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的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學通過默讀朗讀本篇文章,把握整體內容,能夠複述文章情節,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認識到在人生道路上,艱難險阻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將大困難化作小困難,化難爲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地慢慢地來解決,定能戰勝一切困難的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相輔相成的,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是在實現教學目標之中,而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又是對教學目標的深化和補充。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結合本課文,引導學生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以及包括的人生哲理。難點是對故事複述的完整性。和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感悟、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得出有價值的經驗。重點的突破是在老師的講解和設置的問題完成的,而難點的解決則需要反覆的朗讀並且結合講解完成。

學習本篇課文主要要教會提高朗讀能力,瞭解記敘文的寫作特點,並實行聯繫、討論等方式實現這些。

二、說教學和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是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統一。本篇文章,我採用講述法閱讀法、點撥法三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時倡導“自主、何須哦、探究”的討論學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個學生“充分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通過導入,默讀,複述課文,解決生字詞,對全文進行初步掌握,然後進行朗讀訓練品味文章,最後佈置思考問題,爲第二課時做回顧準備。

第二課時,解決第一課時的思考問題,回顧全篇文章,然後進行課堂討論,從多角度出發,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積累語言,最後做總結,並佈置寫作訓練。

四、說板書設計:

主要突出複述的時的情節要素即地點、時間、任務、環境。畫一幅簡筆懸崖畫,對故事的經過進行展示,最後推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經驗的總結。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分析

《聰明的阿凡提》這個故事,選自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材。爲使各位老師能夠在接下來的說課過程中與我發生共鳴,我首先把這個故事簡短地爲大家做一介紹:很久以前,新疆的老百姓都非常懼怕皇帝,但是有一個人卻一點也不怕,他就是阿凡提。皇帝聽說了就想借自身的威望、自身的地位殺掉阿凡提,於是就出了三個問題難爲他,假如回答不出來,就正好藉機殺死他。結果呢,阿凡提不但沒有被皇帝殺死,反倒把皇帝嚇個半死。最後,皇帝還白白搭上了許多金銀財寶,阿凡提卻把這些財富全送給了老百姓。作品的特點是語言淺顯、內容風趣,以敘事爲主,運用幽默詼諧的藝術手法,着重借阿凡提與皇帝生動形象的對話描寫,烘托了阿凡提大智大勇、疾惡揚善這一鮮明的人物性格特點。

教材所含的知識點是對阿凡提這一人物特點的理解和掌握。通常情況下,語言活動不太容易確立知識點。這一知識點的確立是依據了幼兒品德形成過程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爲什麼這樣說?因爲每個小朋友隨着年齡的增加,欣賞文學作品的數量越多,他對其中一些重要的或是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性格特點了解的就越多,那麼,對他一生的發展、性格的幼稚就越有協助。通過欣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協助小朋友在頭腦中構建一個集善良、勇敢和智慧於一身的鮮明人物形象,從而,爲小朋友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形象模仿的基礎。

依據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所包括的若干方面以和素質教育中大班年齡階段的課程規範,從四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在參與扮演中體驗故事角色的特點。

2、引導幼兒懂得阿凡提是用自身的智慧戰勝皇帝的。

3、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協助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4、豐富詞彙:渾身發抖。

教材的重點是:協助幼兒熟悉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精彩片斷。這是依據了故事教材的要求之一:“教師在故事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幼兒領會作品的技能。”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文學作品,教師首先都應協助幼兒理解作品,這是關鍵。教材的難點是:引導幼兒懂得阿凡提是用自身的智慧戰勝皇帝的,從而逃脫了被殺死的危險。那麼,什麼是智慧?對於小朋友來說,智慧是看不見、摸不着、也感受不到的。只有在危險和困難面前,一個人的智慧纔會顯現出來。智慧能協助人們脫離險情。那麼,智慧從哪裏來呢?一個人知識面越廣,閱歷越豐富,纔會越有智慧。這些都需要教師引導幼兒去理解。

二、說教學方法

針對這一個故事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講述問答法和視聽欣賞法。

講述問答法。是將教師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和提問題幼兒考慮回答結合起來。在教師向幼兒講述故事時,爲了能使故事內容吸引幼兒,就要做到有感情。感情就是一種投入的程度,就象我現在站在這裏爲大家進行說課,我會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一些語調、語速的變化,面部表情以和手勢、動作的變化來吸引聽者的注意,激發對方傾聽的願望和興趣。這和講故事一樣,你只要做到將自身置身於故事的情景當中,引起幼兒的想象,使故事內容在幼兒頭腦中出現出一幅幅圖畫來,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可以了。所以說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生動講述的作用,對於幼兒喜愛和理解作品的程度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故事欣賞自然離不開提問,提問可以在前,可以在後,也可以在故事中交叉,目的都是協助幼兒理解和掌握故事內容。

視聽欣賞法。是利用實物投影儀和錄音機兩種電教儀器的配合使用,協助幼兒再一次把故事內容在頭腦中構建一個完整的畫面印象,刺激幼兒的聽覺和視覺,加深對故事前後連貫性的理解。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聲畫同步的電教手段無疑是一種生動形象的信息傳達途徑,它可以把幼兒由被動學習引向主動學習的位置,同時對於引導幼兒積極地欣賞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說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指導幼兒掌握兩種學習方法。一種是學會傾聽,一種是學會表述。傾聽是一個輸入的學習過程,表述是一個輸出的學習過程。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先傾聽後習得。教幼兒注意傾聽,集中注意力才幹對教師提的問題進行充沛的考慮。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富有感染力,能夠感染幼兒的情緒,調動幼兒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一種向師性,爲其長時間的傾聽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幼兒學會表述,主要採用情境扮演的方式,請一名幼兒扮演反面人物“皇帝”,其他幼兒扮演正面人物“阿凡提”,然後扮演完一遍後進行交換,讓所有的幼兒都置身於阿凡提這一人物角色中,去體驗他幽默機智的語言,在富有情趣的扮演氛圍中練習描述故事中的精彩語句,提高對語言的模仿和表述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主要培養幼兒兩方面的能力。一種是思維能力,一種是語言表達能力。由於幼兒的思維和語言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逐漸豐富,已經初步具有籠統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我設計了連問連想、連想連答的提問方式。如:“皇帝共問了阿凡提幾個問題?”“三個問題各是什麼?”這種問題促使幼兒在頭腦中展開對故事情節的回憶和聯想,發展思維的邏輯性和語言的前後連貫性。使他們一邊考慮,一邊運用自身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教師還注意對於幼兒的表述要和時的給予恰當的評價。依據幼兒自我評價的發展特點:“他們往往依賴成人對他們的評價。”因此,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在引導幼兒學習時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大體分三個環節。導入局部採用錄像形式,觀看阿凡提動畫片,然後和幼兒談話。老師:你知道剛纔這個人是誰嗎?他是哪裏的人?看過他的動畫片嗎?聽過他的故事嗎?這一局部重在摸清小朋友現有的知識水平。展開局部主要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教師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重在吸引幼兒對故事的興趣,然後進行提問:你認爲阿凡提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引導幼兒概括出了故事的名字。進一步問:故事中一共有幾個主要人物角色?他們分別是誰?你認爲這是一個怎樣的皇帝?這些提問促使幼兒對故事進行回憶和想象,打破了保守教學的提問方式。第二個環節是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協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畫面可以協助幼兒加深對故事的記憶,提問可以協助幼兒加深對故事的理解。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戴上道具進行扮演,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對故事扮演的興趣。雖然也是三遍故事,但是每一遍都有所偏重,每一遍都採用了不同的方式吸引幼兒,所以纔不會使幼兒興趣遞減。結束局部仍採用錄像的方式,在一片歡歌笑語中,幼兒與錄像中的阿凡提同喜同樂,進一步體驗人物的性格特點。

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梅蘭芳學藝》。下面我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梅蘭芳學藝》是蘇教版第三冊第14課。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爲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梅蘭芳小時候學藝時,師傅說他的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第二段寫梅蘭芳沒有泄氣,堅持苦練,使眼睛變得會說話了。第三段寫梅蘭芳終於成爲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梅蘭芳苦練前後的眼神的變化,充分展現了他苦練基本功的過程。課文采用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了勤學苦練的結果。課文篇幅較短,但意蘊深長,其中蘊含了“勤學能補拙,苦練可通神”的道理,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教材。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梅蘭芳是誰?”“他學什麼本領?”“怎樣學藝的?”。然後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再反覆朗讀具體描寫梅蘭芳學藝的句子,體會梅蘭芳練功的刻苦而受到啓示、教育。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正確,讀出味。

2、 學寫“注、視、靈、活”四個生字。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關鍵詞、句的意思,並能展開合理的想象。

4、能在反覆的比較中品味近義詞的細微差別。

5、懂的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立志從小練好基本功。

6、滲透學習寫人類文章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1、從“苦練眼神”一事中體會梅蘭芳不怕困難、勤學苦練的精神。

2、指導學學生理解關鍵詞關鍵句。

(課文共3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這段中的重點句是“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遊動的魚兒。”這句話是講梅蘭芳持之以恆地練眼神,不怕吃苦。尤其是“緊盯”和“注視”這兩個詞語要指導學生讀好,體會梅蘭芳練功的刻苦。)

教學難點:

理解“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 “苦練眼神”這件事所蘊含的道理與“勤能補拙”的聯繫。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課件

2、收集、詢問中國戲劇的種類以及梅蘭芳的相關圖片、視頻資料。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和課文的特點,我準備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以讀爲本”貫穿教學全過程、全方位。自讀、齊讀、引讀、聽錄音讀、輕讀、誦讀等。這些不同形式的讀,對於學生理解課文,體會思想感情、開發思維、培養語感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質疑,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採用比較、換詞、創設具體情景等方法,加深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理解“勤學苦練”的含義和“勤能補拙”的道理。同時在過程中滲透寫人文章的學法指導。教法、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操作實施,指導運用,及達到的效果,將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作具體闡釋。

三、 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是《梅蘭芳學藝》的第二課時,從學生實際掌握知識的起點出發,抓住“勤學苦練”這一全文的中心詞,我安排了這樣四個環節,

(一)複習引入

(二)整體感知

(三)研讀“苦練眼神”(重點)

(四)總結明理拓展

(五)學寫生字

(六)小結學法

下面,我按照設計的6個教學環節,具體說明各教學環節的銜接、組合,以及課堂教學的重要提問與操作要點。

㈠複習引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生齊讀課題)。

2、檢查學生課文中的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開火車讀、齊讀)

3、課文寫了誰?(揭示學法板書1)

梅蘭芳爺爺是……(板書: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

㈡整體感知

1、課件展示梅蘭芳梅代表作品《貴妃醉酒》選段

過渡:學生交流觀看後的感受。(唱得很動聽;雙眼會說話……)梅蘭芳爺爺創造的“梅派”唱腔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他不愧是位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

這節課,你想了解他什麼?(他爲什麼會成爲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

⒉課文中哪一段作了回答?

⑴請小朋友打開書,快速地讀文找一找。

⑵交流:

①指名說。(板書:勤學苦練)

②生齊讀最後一段。

③誰能用“因爲……所以”來說說?

⒊過渡:那他勤學什麼苦練什麼呢?請小朋友聽錄音,一邊聽一邊想,課文寫了梅蘭芳什麼事?(揭示學法板書2)

⒋加以反饋:(投影出示)課文寫了___(誰)爲學唱___而____的事。

⑴小組討論。

⑵指名說。

⑶齊讀。(突出“苦練眼神”)

㈢研讀“苦練眼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引導質疑:知道了課文寫了梅蘭芳“苦練眼神”這件事,現在你最想了解哪些內容?(爲什麼練眼神?怎樣練眼神?練眼神的結果怎樣?)

⒈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梅蘭芳爲什麼要苦練眼神呢?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⑵誰能用“因爲……所以”說說?(板書:沒有神兒 不是唱戲的料)

⑶教師引讀:梅蘭芳苦練眼神是因爲他小時候……

⑷誰能把這一段背下來?

⒉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學習第一句

過渡:眼睛沒有神兒是梅蘭芳最大的不足,他怕了嗎?(投影第二段)

①指名讀第一句話。“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決心、沒有動搖,要加重語氣,突出梅蘭芳學藝的決心很大。(板書:有決心 不怕困難)

②多值得人學習呀!怎樣讀好這句話?

指名說、讀,齊讀。

⑵學習第二句 (教學的重點句)

他是怎樣學藝的呢?請同學們將第二自然段好好讀三篇,找出具體描寫梅蘭芳學藝的的句子。導入學習第二句。

“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遊動的魚兒”

①那他是怎樣苦練眼神,彌補不足的呢?(師圈點突出“苦練”)請小朋友自由讀第二句,劃出有關詞語。(常常、緊盯、注視)

②小組交流再集體交流:

a、“常常”(說明了經常練,幾乎天天練,一有空就練……)

b、“緊盯”“注視”(這是一對近義詞,說明他看得很認真。)

採用模擬生活情境和聯想生活情境兩種方式,或抽象爲具象,理解常常、緊盯、注視。由學生動作來理解“緊盯”“注視”。

具體教學片段:

教師講到了“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遊動的魚兒”一句。

師:這句話中有沒有不懂的詞語?

生:什麼叫“緊盯”,什麼叫“注視”?

(教師拿出兒童愛玩的紅外線玩具,在教室天花板上投射出一隻紅蝴蝶)

師:請小朋友看着這隻蝴蝶,千萬不要分神,以免讓它跑了!

(教師操作紅蝴蝶忽遠忽近,時而疾飛,時而盤旋……兩分鐘後,學生開始叫苦)

生:眼睛累死了。

生:脖子都酸了。

……

生:我知道什麼叫“緊盯”了,就是盯着它看,“注視”也是這個意思。

師:小朋友才盯了這麼一會兒就累了,梅蘭芳累不累?

生:梅蘭芳很累,“常常”說明他經常看,看的時間也很長。

師:這就是“勤學苦練”中的“苦”字。小朋友猜一猜,梅蘭芳在什麼時間練眼神?

生:他早晨起來就到花園的池塘邊,看水底的魚兒。

生:中午他不休息,到小山坡上看天空飛翔的鴿子……

生:有鴿子的時候他就看鴿子,沒鴿子他就去看魚兒。

師:是啊,他總是找機會練,這就是“勤學苦練”中的“勤”字。

……

③指導朗讀。

a、怎樣讀好這句話?指名讀,評議。

b、要讀出“認真”,就要認認真真地讀,集體讀一遍。

④誰能把這句話背下來?

⑶學習第三、四句

“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

①師引讀,就這樣經常地練習緊盯注視,結果,日子一長……靈活地程度是……

②品析詞語:能不能把“漸漸”去掉,爲什麼?

讀好這句話。(突出“漸漸”)

⑷讀得真好!梅蘭芳通過勤學苦練,彌補了眼睛沒有神兒的不足,誰能用一個成語來說說?(勤能補拙)

⑸背誦全段

①師引讀,理層次。

梅蘭芳學藝的決心……他是這樣苦練眼神的……苦練眼神的結果是……

②學生練習背誦。

③指名背,齊背。

(四)總結、明理、拓展

⒈京劇是一門複雜的藝術,梅蘭芳學唱京劇,除了練眼神,還要練指法、身段……,但他因爲具有了不怕困難,勤學苦練的精神,所以長大後梅蘭芳終於成爲……

“世界聞名”還可以換什麼詞?(舉世聞名,聞名中外,世界有名,馳名中外)

2、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一個詞說明梅蘭芳成爲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個詞嗎?“終於”

3、齊讀第三段(突出“勤學苦練”、 “終於”)

4、明理:梅蘭芳從“眼睛沒有神”到“眼睛會說話”,從“不是唱戲的料子”成爲“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證實了“勤能補拙”。

填空:學了《梅蘭芳學藝》這篇課文,我知道了________

5、讓我們完整地來回味這篇課文。齊讀課文。

6、你還知道那些名人學藝的故事?課下蒐集。

(五)學習生字

1、開火車讀生字。

2、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

3、說說寫好“注、視、靈、活” 四個字要注意什麼呢?

4、指導書寫,學生描紅,臨寫。

(寫字教學紮紮實實,從字形識記到田字格中的關鍵筆畫的起筆、收筆位置都讓學生通過觀察、手寫,在互相交流中一一落實。)

(六)小結學法

⒈這節課,你還有什麼收穫?

⒉以後遇到寫人的文章,可以運用我們剛纔所學的方法,齊讀學法。

四、說板書設計

14 梅蘭芳學藝

常常

沒有神兒—————— 靈活

緊盯 注視

有決心 不怕困難

勤學苦練

不是唱戲的料——————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

附學法板書:

寫人文章的一般學法:

1寫了誰?

2寫了他什麼事?

3向他學習什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