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博物館的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追隨歷史的腳步

博物館的觀後感

那天,我們班一起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歷時2小時,走馬觀花似地看完,博物館觀後感怎麼寫。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對着眼前神祕的東方神器,歎爲觀止。作爲炎黃子孫,誰不爲自己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都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能讓那些老外“喝上一壺”。

土與火的藝術——古代瓷器

個人覺得把這個放在第一位比較有自豪感,六朝至隋朝,瓷器一統天下,瓷器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對人類文明的獨特的貢獻,而瓷器玉石般溫柔的質感,自發明以來就受到人們地喜愛,絢麗輝煌的陶瓷文化,一度成爲古代中國的象徵。也許玲瓏剔透般的雕刻,只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而精美的陶瓷,只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又或只是千萬陪葬品中用來充當數量中的一類。但在我看來,粘稠的泥土和適當的火候的智慧般的結合,無疑造就了中國千年難得一見的瑰寶-------瓷器。可能受性別的影響,喜歡它的質感,花紋和那種獨特的秀氣。時間的洗滌只會讓它們更加亮麗,風采斐然!

  楚文化

楚,既是國名,又是族名。 春秋時楚莊王成就了霸業,留下了“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的千秋傳奇。戰國時,楚國又成爲七雄中滅國最多、拓疆最廣的諸侯國。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出土於楚墓中,就是歷史的最好見證。我只選取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的截圖,楚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我個人的感受所能領會得完的,看到兩王的兵器排於一列時,心莫名其妙地感到震撼,當真是越王的劍比楚王的矛要長啊,歷史果真在兩王的兵刃上就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不成?“臥薪嚐膽“的成語解釋會永久性的和吳越兩王有淵源吧?

至於哲學、文學和藝術上,楚國在都達到了先秦時期精神文明的頂峯。以老子、莊子哲學思想爲代表的哲學,是構築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涵;以屈原詩歌、莊了散文爲代表的楚文學,是中國文學浪漫主義之源頭。

  藏品精萃/書畫

古代讀書人借文字和繪畫技巧以揚名天下的不在少數吧?字如其人的當真也多:豪放,帥氣,雄渾。。。。。。這些用來形容字體風格的字眼和描述人性格的詞彙雷同度確實高。“詩書畫三絕兼擅,文史哲一以貫之。”讓學林用來稱蘇淵老果真是貼切。如果從文化本體上來界定和從歷史地位上來評述這些古代的文人,怎能不讓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畫虎畫皮難畫骨,字書畫強調的是格高韻清而意境雅逸,尤其強調獨彈而自出機杼。揮毫運筆純任自然,點畫線條酣暢通達,即進入了王僧虔所說的那種“書之妙道,神采爲上”的高級境界,既有天馬行空般的氣勢,又有天人合一性的內蘊,觀後感《博物館觀後感怎麼寫》。古人以行草面世,運筆恣肆矯健而骨力洞達,結構奇崛跌宕而生動多變,章法疏密有致而開合自如,那“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筆墨變化,那“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線條展示,不僅是一種審美構造,更是一種墨象語境和情感符號,顯得大氣磅礴而才氣橫溢。

而繪畫古人則對梅蘭竹菊情有獨鍾,注重於筆情墨趣的揮灑,講究詩意禪境的表現,可見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如梅花,疏影橫斜,清氣瀰漫。古鬆,大氣磅礴。蘭竹,超凡脫俗。我爲之感嘆和感動!

  音

這個"曾侯乙編鐘"截圖只是《曾侯乙墓》中的一部分,省博物館並沒有把它當成一個單獨的個體來作爲列展,因爲喜歡音樂,所以還是決定把它作爲單獨的一部分來寫。雖經千年,其音質、音色如今毫不遜色的恐怕曾侯乙編鐘就算得上其中的一員吧?情操的提升自是少不了音律這一部分的功勞。以前只是在歷史課本中看到它的縮圖,真正見到它的時候腳步停留在那裏,任同學呼喊半天也不見移動,它本身就是魅力所在!

  曾侯乙墓

1978年發掘的曾侯乙墓是一座2400年前的諸侯國君的墓葬,它位於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城郊擂鼓墩。墓內出土的器物許多帶有銘文。特別是一件刻有“曾侯乙之寢戈”銘文的短戈,出土時置於主棺旁,當爲曾侯乙寢宮侍衛使用之物。

曾侯乙墓出土青銅禮器是歷年來我國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種類較全的一次。因發掘前未經擾動,真實地反映了墓主人享用器物的儀式,這在考古發掘中極爲罕見。曾侯乙墓的青銅禮器的大體組合沿襲春秋時期的傳統: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組、豆成對,盤。曾侯乙墓青銅器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特點,採用了渾鑄、分鑄、等冶鑄技術和平雕、浮雕、圓雕、透雕、錯金、鑲嵌、鑄鑲、銅焊等多種工藝,集先秦青銅製造技術之大成,集中反映了我國當時先進的冶鑄科學水平。 曾侯乙墓出土地編鐘、鼓、琴、瑟、笙、箎(chǐ,)、排蕭8種共125件樂器。種類全,數量多,製作精,保存完好,其中其中不少樂器是新發現,爲世界考古史上所僅則見。這批樂器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紀我國音樂文化的高度水平,是中國音樂史研究的珍貴資料。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木用具是先秦墓葬出土最多的;墓中出土的金盞重2156克,是先秦最重的金器;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小動物有牛、羊、豬、狗、雞、鴨一類家禽家畜,似乎是祈禱五穀豐 登、六畜興旺;墓中出土的兵器包括戈、矛、戟、弓、箭、盾、等,其中“殳”和多戈戟是考古發現中僅見或少見的兵器;墓中還出土了許多車馬器,其中兩件矛狀車具是用於增強戰車戰鬥力的新型車具。

五千年的發展歷史能夠證明這一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着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於不敗之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