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教師的閱讀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7W人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閱讀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閱讀力》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教師的閱讀力》讀後感1

在假期閱讀了了《教師閱讀力》這本書後。我有了深刻的感受和體會,從中受益頗多。

此書講述了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凸顯了閱讀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作爲教師,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以德樹人”,而這一任務相對應的“公民道德規範”、“科學文化知識”、“身心健康標準”等都是昨天形成的。我們所做的工作是面對昨天理解昨天甚至是記憶昨天,這實際是文化的傳承,閱讀如此重要。而閱讀在現實生活中卻不被重視,當我們還在爲閱讀現狀焦慮時,一場閱讀革命正悄悄地進行着,我們可以看到書中對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師的閱讀力低下導致的精神貧瘠是多麼可怕,一個教師的幸福感來自於他自身的成長,並且這種影響將源源不斷影響學生。教師像一束光,但能否真正讓這一束光點燃另一束光呢?

其中提到教育素養應終生修煉,當認真閱讀後,不禁讓我陷入了沉思,也伴隨着汗顏的感覺。的確作爲老師,是急需提升自身素養的,這包括學科素養、研究學生素養、語言素養。學科素養,就是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我們可能只熟悉本學科初中的教材,沒有系統的研究教材。但在學科素養方面,我們仍需補很多的課。在研究學生素養這一方面,我自認爲在教學中最大的欠缺是缺少與學生溝通,雖然我們常說以“生”爲本,但卻忽略研究學生。我想,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的思維,他們對什麼有興趣?他們怎樣思考問題?他們怎樣進行學習?他們對課本的內容的瞭解程度是多少?已知是什麼?未知是什麼?着名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內容簡約成一條原理的話,我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這一點後,進行相應的教學。”這裏的“已知”,應理解爲不僅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還包括學生的認知結構,其實如果單單只是讓教師講一節課太容易了,認真備課就行,不瞭解情況,上課的效果就無法達到預期。因此學生可選擇聽講,也可以選擇不聽講,教師很辛苦,講來講去,而學生卻做別的事。

所以作爲教師,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智慧,傾聽學生的聲音,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注重教師的語言素養。那麼何謂教師的語言素養?它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準確規範地運用本民族語言來表達思想情感、觀點見解等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一般包括專業語言、態勢語言、情感語言幾種素養。教師無論教授何種學科,都必須具備嫺熟的專業語言、豐富的態勢語言和情感語言。在傳道、授業、解惑中要做到“文以載道”“文道統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

拿破崙曾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是劍,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劍更有分量。”一個教師只有形成鮮明的、獨特的思想,才能在教育的星空裏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不僅要形成思考的習慣,而思考更需要一份寧靜,它往往在悠閒中孕育,發展,昇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曾說,作爲教師,面對忙碌,應該積極營造思考的空間,努力保持閒適的心境。可以是在陽光燦爛的午後,可以是在萬籟寂靜的夜晚,哪怕是在短暫的一刻,獨自一人泡一杯清茶,遠離喧鬧,拋開浮躁,任思緒與時間一起自由地盡情地流淌。在教育的點滴中,捕捉什麼是智慧;在平淡的細節裏,感受什麼叫幸福。周羣老師在《中國教師報》發表的《感受快樂體會成功》中向老師們道出了騎自行車上班的祕密,原來她利用每天近1個小時的路程,回憶當天的教育教學。久而久之,周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竟在“騎車間”得到提高,教科研竟在“騎車間”結出碩果。騎自行車上班,同事認爲過於辛苦和寒酸,殊不知她卻享受着思考快樂,收穫着成功喜悅。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考成爲習慣,不管是寒來暑往,無論是酸甜苦辣,讓我們在不斷超越自我的進程裏,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

  《教師的閱讀力》讀後感2

這個暑假,有幸拜讀了劉波老師的《教師閱讀力》一書。一方面深深地佩服劉老師在本書中所展現的魅力,句句在理,解剖深刻,另一方面對自己作爲教師,卻對閱讀那麼不重視深感慚愧。

本書分四輯,從教師要成爲真正的閱讀者、閱讀是成長的必由之路、推進教師閱讀的路線圖以及讀寫結合加快成長步伐四個方面,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方法等。看了劉波老師的博客之後,更是對他崇敬。他自己就是關於“閱讀的力量”最好的證明,這比任何語言和文字都更有說服力。

喚醒教師的閱讀意識,積極行動起來。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本書無疑就是一盞希望之燈,讓我更加看清來路,也更加明白去路。

記得讀書時代,自己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閱讀。現在反而以各種理由推脫,把不讀書歸結爲工作忙碌。現在想想實在可笑,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兩百本書。”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連作爲文化傳播者的教師都不讀書了,祖國的花朵們又當如何?我沒有做到儘量多閱讀,更不用說蘇霍姆林斯基的境界了。秉燭夜讀,彷彿是很久遠的事情。而且,真正的閱讀也絕不僅僅是讀教科書和各種教輔書籍。

20xx年第XX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歐美國家年人均閱讀量約爲16本,北歐國家達到24本,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爲每年11本。中國在這方面差距非常大。在全民閱讀成爲國家戰略的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教師理應成爲全民閱讀的領跑者。

本書中“因爲我們不讀書,所以工作很忙碌”,讓我很深思。平時,就是因爲不讀書導致視野狹窄,上課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講課枯燥乏味。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忍着昏昏欲睡的感受聽課也是有苦難言,課堂效率微乎其微。尤其我作爲班主任,初次接觸那麼多孩子,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在大學課堂中無法學習到的。更多的時候是當我處理完一件事情,才發現其實還有更妥善的方式,收到更好的效果。其實很多優秀的班主任,在教育書籍中肯定都有自己的獨門祕籍來處理解決這些瑣事。如果不曾閱讀,或許總是把事情處理得一塌糊塗或者總是不知道如何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務積少成多,也就會越來越忙碌。

作爲教師,應該把閱讀作爲一種生活常態,一種長久堅持的良好習慣。閱讀,是教師由合格教師走向優秀教師的有效路徑。最新鮮的教育一定是來自生活,與我們生活的社會息息相關。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成爲教學素材,而能否捕捉到,就取決於閱讀。面對越來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越來越大的壓力,與書爲友,遠離喧鬧,拋開浮躁,享受讀書之樂,不是很愜意嗎?試想在勞累了一天下班之後,坐在家裏的書櫃前,獨自一人泡一杯清茶,拿起一本鍾愛的書籍,慢慢品味,多好。睡覺前,慵懶地斜躺着,細細翻閱牀頭的愛書,伴着書香入眠,幸福滿懷。某些無所事事的假期,還可以和學生族們一起,在圖書館專注於閱讀,瞬間感覺年輕不少。或者是在柔軟的草地上席地而坐,一邊欣賞文字,一邊欣賞藍天白雲。在閱讀的點滴中,捕捉智慧;在平淡的細節裏,感受幸福。閱讀,如此美妙。

於我而言,這本書或許是一個新的起點:它教會我重視閱讀。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努力擠出時間用於閱讀,提高自己,更好地服務學生們。

  《教師的閱讀力》讀後感3

在遭遇微時代挑戰的當下,在整個社會比較浮躁的當下,有幸讀了劉波老師《教師閱讀力》這本書。

這本書關注教師爲何不讀書?教師讀書的意義何在?教師讀書如何做到“營養均衡”?如何讓讀書成爲教師的自覺追求?教師如何利用讀書來促進自己的成長?這本書直面教師的閱讀現狀,喚醒教師的閱讀意識,讓教師積極行動起來,走上閱讀之路,對於現在的我而言,無疑就是一盞希望的燈,照亮自己成長的方向。

教師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都不讀書了,還怎麼育人?師者,傳到授業解惑也。今天的我們,面臨着兩項重要的任務:

1、努力架設今天與昨天聯繫的橋樑。

2、在傳承昨天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創造出符合今天的實際新文化。

對此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就是閱讀。在全民閱讀成爲國家戰略的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教師理應成爲全民閱讀的先行者和領跑者。

但現實中,教師的閱讀情況不容樂觀。許多教師因工作忙碌而無暇讀書,因社會污爛而無心讀書,因實用成風而不願讀書,因考覈標準化而不思讀書,因職業麻木而厭惡讀書。在拜讀本書之前,我也將沒有時間閱讀歸結爲工作繁忙,而本書中“因爲我們不讀書,所以做工很忙碌”,讓我很深思。平時,我們不讀書導致視野狹窄,上課缺少新鮮的東西,課堂效率不高,結果教師就加班加點重複講,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而暑假讀了陳宇老師《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鄭英老師《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從中就學習到了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加以實施,相信可使班級管理做得更加出色。

書籍浩瀚,讀什麼?從何着手的確是難題,本書中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教師閱讀,除了讀各類著作以外,教育專業刊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閱讀和開放閱讀需要兼顧,不能顧此失彼,教師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營養均衡”,不要只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能因爲某一類書好讀而多讀,而忽略了其他的書。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應有完善的知識結構,精深的專業知識,深厚的理論基礎和開闊的人文視野。生長在信息化時代的我們,主動利用網絡來促進自身的成長,合理網讀,也是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修煉。閱讀相關報刊的電子報,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及時下載收藏,就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課堂教學的素材,同時也爲自己的寫作積累豐厚的參考資料。選擇性地關注自己所認可的名家的博客和微博,使自己及時關注到新教育的最新動向,當自己閱讀教育雜誌或書籍的時候,看到某篇感興趣的文章或相關的內容,可以通過期刊網查閱,進一步搜索相關的資料,來加強專題閱讀,能爲自己的研究和寫作夯實基礎。可以這麼說,在網絡面前,大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善用網絡來促進自己的閱讀,能有效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兩百本書。”作爲教師,讀書應成爲一種生活方式,把閱讀作爲自己的生活方式,作爲自己的習慣,這是教師走向優秀的有效路徑。在教學過程中,最新鮮的教育一定是來自生活,與我們身邊的事物相聯繫的。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成爲教學素材,而能否捕捉到,就取決於閱讀。面對越來越大的職業挑戰,選擇與書爲友,享受讀書之樂,讓書香充盈生活,在閱讀中提升教師職業的幸福感。試想下班之後,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衝上一杯熱茶,拿起一份喜歡的報刊或雜誌,輕鬆地翻閱起來;睡覺前,捧一本書,斜躺在牀上,一頁一頁的翻讀,陶醉於書香之中;假日裏,攜上孩子,坐在草地上,專注於閱讀中,偶爾擡頭望望藍天白雲。閱讀,它使你感受到身心的愉悅,生活的美好。親近生活,勤於閱讀。讀書讓我們思維敏捷,神清氣爽,讓我們運籌帷幄,幸福安康。

稱職的教師首先是一個讀書人。讀完這本書,我不僅看到一個優秀教師的閱讀履跡,也看到閱讀是如何影響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從中得到不僅是一種啓迪,還有一種力量。作爲一名教師,更應該要天天看書,終身以書籍爲友,來充實自己思想的河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