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2016年《斷舍離》讀後感範文3000字

本文已影響 3.35W人 

導語:《斷舍離》一書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裏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小編整理了這本著作的精彩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年《斷舍離》讀後感範文3000字

  一、首先來了解什麼是斷舍離?

通過重新考慮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扔掉如今對自身已“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是一種以“物品和自己的關係”爲核心取捨選擇物品的技術。它的主體是自己,時間軸是當下。同時也是通過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產生舒適的行爲技術。從字面來解釋:斷=斷決想要進入自己家裏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裏的到處氾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二、斷舍離的學習和應用

1.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常規的收拾是整理,就是把零亂的空間整理成潔淨、整齊的空間。

而斷舍離的奧祕則是在整理物品之前,經過選擇與當下的自己相稱的東西,然後把適合的東西放在適合的位置,以適合的形態展示。從而奪回被沒用物品所佔據的空間和能量,提升整個空間的靈性,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2.和物品成爲好朋友。

任何一個物品都有自己的能量場,有自己的波動,都會影響到周邊的環境。看過日本作家江本勝所著的《水知道答案》的朋友對此能較容易理解。如果一個物品留在家裏或身邊,而你在很長時間內只使用過一兩次、或一次也沒使用過,那麼這樣的物品會散發出負能量。猶如一個懷才不遇的人或猶如一個一生被君王只寵愛過一兩次或一次都沒寵愛過又只能生活在君王身邊的嬪妃。她們心中的怨氣、負能量可想而知。人也好,物也罷都需要有自己的使命和歸屬感。沒有歸屬感的人一生哪怕德國詩人、哲學家歌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最大的罪是不快樂”。 所以我們常說物盡其用。如果此物對當下的你已沒有用處,那麼請讓它去該去的地方,去完成它自己的使命,而不是把它囚禁在自己的身邊。當有這樣的概念後,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防患於未然的行動也就是“斷”。 在買東西的時候要反覆思量,這物品能否跟着你物盡其用,你能確保它能將效果發揮到極致,一直到用完。一旦這樣思量,那麼你身邊的物品保持着優勝劣汰的自然循環,既留下適度的量,又確保都是精挑細選,從而提高最低物品的捨棄程度。

(二)我們爲什麼沒辦法收拾也就是無法丟棄的理由。

1、處於物質過度氾濫的社會。

我們生活在經濟較發達、不斷製造出新東西的社會裏。生產廠家、銷售公司、終端門店都不同程度地積壓庫存貨品。全世界做得最好的零庫存企業就是汽車製造業日本的豐田公司。所謂的零庫存,就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等)在採購、生產、銷售、配送等一個或幾個經營環節中,不以倉庫存儲的形式存在,而均是處於週轉的狀態。也就是在生產線按需提供、當下提供物料。讓物料流轉起來。

由於庫存傾銷或以利潤出發,商家不斷變換各種促銷手段使消費者購買多餘、或用處不大的商品。而消費者往往有貪小便宜心態,不知不覺就中了商家的計。就拿自己作例子。我一向看不起愛貪小便宜之人,因爲我深知貪小便宜者必定吃大虧。可自己還是不知不覺陷入商家的陷阱。兩年前,我充話費路過移動營業廳參加移到公司的充話費返話費活動。後又因移動公司的服務相當好,我屬VIP消費者。在一次移動舉辦的消費月保底話費送手機活動中,我的移動經理人給我辦了此業務,叫我直接去領手機。當時我還挺高興,免費得了手機,而且我套餐月保底費話確實也需要這麼多。去年上半年,公司作爲福利給我們部分員工發了一部手機,並且隨帶話費,也就是免費通話。當這等好事來臨時,我一查我原手機的保底消費話費活動需要用到2015年纔到期。也就是我無法享受公司給我的福利。後來這個手機連同話費贈送他人。我自己繼續用着原手機,而那個贈送的手機我也忘了送給誰了。所以說物品要有用纔有價值。不要被對自己當下並沒有價值或價值不大的物品所迷住而陷入商家的陷阱。這不是賠了夫人又損兵嗎?

2、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

第一種是逃避現實型。看到家裏亂,不知從何下手,其實也是對家庭的不滿,不願意呆在家裏。所以乾脆眼不見爲淨,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事做,忙得沒有時間打理家庭。慢慢地,這樣的惡性循環會越陷越深。

第二種是執着過去型。大量的保留過去的、並且對自己當下沒有價值的東西,似乎被一把無形的枷鎖給困住。雖然現在生活水平已提高,購物又很便利。但仍有不少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爲經歷過物質極度貧乏年代,所以每次購物如買菜會買很多,所購的量遠遠大於家庭一天所需的量,而又天天買菜。那菜吃不完咋辦,放進冰箱。放在冰箱壞了怎麼辦?雖然現在生活水平已提高,購物又很便利。但仍有不少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爲經歷過物質極度貧乏年代,所以每次購物如買菜會買很多,所購的量遠遠大於家庭一天所需的量,而又天天買菜。那菜吃不完咋辦,放進冰箱。放在冰箱壞了怎麼辦?還捨不得扔,如被扔了,還鬧彆扭。

第三種是擔憂未來型。此類型的人沒安全感。對未來的日子充滿危機。如保留着已過期的藥品或身體已康復的藥品。在他的潛意識裏,自己隨時有可能會舊病復發,所以保留藥品以防萬一。這樣消極的心理暗示很有可能讓自己進入惡性循環。

這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沒有活在當下,活在不在當下的其它時間段裏。

3、認清自己和物品的關係。

1)沒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祕。2)灰塵和雜物影響自己的運程。

4、當雜物佔據了空間。

堆積着對當下的自己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擔憂的聚集”。“不用的東西”是那種帶着“我好恨啊”詛咒的東西。反過來說,我們自身也會因不能物盡其用而導致心理的不安。想着“必須得用,卻無法行動或者以總有一天有用的藉口放在一邊不去處理。這種行爲就如把自己狠狠地揍了一頓,然後給傷口貼上創可貼一樣,讓能量慢慢地流失,潛意識對自己越來越不信任。

5、重新思考住所的意義。

我們所需住的地方會投射出我們自己的狀況。如果你的住所是凌亂不堪的,那麼你的整個狀態也必如此。1)提升對居住環境的意識。2)讓家成爲放鬆地。

(三)先從整理頭腦開始即斷舍離的思考法則。

1、以自我爲軸心,把時間軸放在當下。

在行爲上即爲“舍”。 “舍”的祕訣就是以自我爲核心,時間軸爲當下。反過來,就是以物品爲主角,不管自己是否有用,反正這東西能用就湊合着用吧。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節儉,不浪費。現在來梳理什麼纔是真正的節儉?

節儉就是隻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從源頭杜絕不適合自己的東西。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東西后就物盡其用,發揮該物的最大利用率。有的人捨不得放棄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卻打着節儉、不浪費的口號。殊不知,用着或留着這樣的物品會浪費你的青春,浪費你的生命,吞噬着你的能量、佔用你的空間,增加收拾的負擔和內心的不安。市場上賣的神爾聽讀機,機子本身不錯,播放方便,但很多家長買了機子,目的是因爲有附加的免費贈送的經典書籍,讓孩子學經典。接觸過經典學習的人都知道:孩子要學好經典一定要先正音,要有適合孩子學習的教材、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要有指導師,要有團隊、要有明師。育心經典已經爲我們自己的成長和孩子的教育提供了非常適合的理念、方法和平臺。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體會,而是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家人們的親身經歷,是在多年實踐中共同的感受。通過育心經典,不僅自己成長了,孩子也越來越陽光、自信、獨立,孩子變了,家庭也越來越和諧了。

然而還是有很多家長雖然察覺到用贈送的教材學習經典不適合、不舒服、影響學習效果,卻打着節儉,不浪費的口號繼續讓孩子使用,卻不肯爲孩子請一套適合孩子學習、培養孩子成材的教材。看看我們有多少媽媽,櫃子裏面放着新的從沒穿過,或只穿過一兩回的衣服。一旦逛街遇到促銷打折時仍不斷地購買衣服,有時甚至一擲千金,眼睛都不眨一眨。但對孩子的教育卻是能過且過,嘴巴上說重視,但行動時卻是越省越好,免費更好。試想,免費的東西本身就沒有被尊重,不勞而獲的東西也永遠不會真正成爲自己的東西。請問這是中華民族節儉的美德嗎? 浪費的是孩子的青春、孩子的智慧、孩子未來的生存的能力。孰輕孰重不是很清晰?現在浪費孩子一年、二年、三年或是更長,未來孩子將用十年、二十年或一生去補習、去追趕。請問這個代價值嗎?

所以選擇物品時要時刻銘記: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我用的效果是屬於事半功倍,還是事倍功半。物品就是一面鏡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實的你。

2、人活着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

斷舍離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選擇、選擇再選擇的過程。選擇的標準是根據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讓我想到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老天自有安排。你的表意識還沒作出選擇,但是你的.潛意識已做好了選擇。每個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選擇而來,是自己的能量、波動吸引而來。你身帶正能量,你所面臨的環境是積極向上。你身帶負能量,那麼你必定處在一個負面的環境裏。這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同頻相振。《易經》乾卦早在幾千年前就爲我們揭示了這個祕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四)身體開始行動即斷舍離的的實踐方法。

1、提高收拾動機的方法。經濟學有個二八定律,即企業80%的收入則由20%的客戶所帶來。同樣維持我們生命運行的也只有20%的物品。那麼斷離舍就是減少我們的物品。

2、一切從扔東西開始。

3、扔的時候要說“對不起”和“謝謝”。

4、把東西送給別人時,要說“請收下”。

5、將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納上。

6、利用七、五、一的總量限制,打造充裕的空間。看不到的收納處放七成物品。如類似抽屜、櫃子放7成空間的物品,不要塞滿。剩下的三成空間爲物品出入通道。看得見的收納空間放五成物品。因爲放多會影響美觀。裝飾性的收納空間放一成物品。通過限制總量和嚴格篩選出自己喜歡的物品,自然而然提升自己的品位。

(五)斷舍離的效果:前所未有的暢快和解放感,看不見的世界也在變化。斷離舍的效果,就是訓練自己成爲能信賴自己的自己,最終能徹底脫離“沒法收拾的自己”。通過對物品的取捨,時刻察覺自己心底深處的真正想法,觀觀善教化。

斷:斷掉一切與使命、喜悅不相關的事、思考、情緒。舍:順從自己的心,去付出、去佈施、割捨既有。離:離開“多就是好”的執念。斷舍離也是讓狀態歸零、達到零極限、復歸於嬰兒、復歸於無極。同時也是空桶心態,把自己的心中的一些執念倒空,然後用空桶心態去學習、去付出。在這過程中不斷內化成壁從而提升自己。在與育心經典爲伴的日子裏,在經典智慧的海洋裏,我更加明白了,人生需要通過不斷的經歷,不斷的選擇,才清楚自己心中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人生纔不會迷茫而毫無意義,失去生機。育心經典讓我的人生充滿了能量和活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