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31W人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1

讀完《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之後,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王曉春老師對學生那種負責的態度,深切的愛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衷。如若不然,我想王曉春老師,不會這麼細節的來區分問題學生,並且在問題學生的診療方面有這麼深刻的見地。舉個例子,比如他對問題學生的定義,在王曉春老師眼中,問題學生是指“品德、學習態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個方面存在較爲眼中的問題的學生”,而不是“單純因爲智力問題而學習不好的學生”。我讀的比較粗略,大致瀏覽了下全文,發現對待問題學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而是相當複雜且嚴肅的事情。因爲你對問題學生的方式和態度,很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你可能會使他更有學習興趣,也可能讓他厭學。這個時候,老師怎麼對待問題學生,就顯得非常關鍵。

一、老師對待問題學生的態度:

在王曉春的老師對問題學生和一般老師的錯誤的分析中,可以發現,一般老師在處理問題學生缺乏一種耐心。在《問題學生教育的常見錯誤思路》這一節中,王老師歸納了十種常見的錯誤思路。在其中,第一條(沒有研究學生的願望,只有“管”學生的衝動)、第二條(不問“爲什麼”,只問“怎麼辦”)和第四條(沒有多種假設,只有簡單歸因)都透出老師在對待問題學生方面缺乏耐心。而在問題學生的處理上,需要老師相當多的耐心。當學生有問題出現的時候,老師應該先穩住事態,不要着急做是非判斷和道德歸因,老師需要來觀察研究(行爲觀察法與心理測驗法雙管齊下)問題學生,來發現問題學生的問題所在,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行爲。然後根據觀察研究來提出假設,去驗證學生的問題真正原因,進而採取合理的方式來糾正學生的問題。最後,根據治療的效果及時的反饋來評估自己的診療並隨時對其修正。

在對問題學生的診療上,王曉春老師的心態和採用的方法都很積極。積極的方式,無疑促進了問題的解決,並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舉個例子,在“動覺學習者”這類問題學生的診療上,王曉春老師的心態就很積極。王曉春老師並沒有要求這類學生要像正常學生一樣規規矩矩的上課,而是對其進行適當的約束,儘量少影響別人。這樣的處理,就不會對影響學生的學習,但這樣的處理需要老師有相當積極的心態。

在問題學生教育上成功的老師,他們會對問題學生有耐心,理解問題學生,寬容對待問題學生……而,他們會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愛他們的學生。比如說,不是基於對學生的愛,而是一些功利目的,如漲工資之類的話,老師對學生的耐心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說耐心是問題學生教育的態度基礎,那麼愛就是問題學生教育上的不竭動力。

二、老師對待問題學生的細節:

在全書中,可以發現,王曉春老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爲上進行了很詳細的分類。而這種分類,是需要對問題學生的問題行爲進行細緻研究,並對問題行爲的細節進行把握的。比如說,王老師歸納總結了12種“頂撞老師”類型,這12種類型,是王老師根據“頂撞老師”這一行爲的細節,歸納總結出來的。再比如說,王老師提出,老師應該通過觀察學生表情這一細節來區別“臨時頂撞”和“蓄謀頂撞”。臨時的頂撞是突然的憤怒造成的,學生可能漲紅着臉,一副不滿、委屈的樣子,還夾雜一些恐懼(小學生尤其如此),說話甚至會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答非所問,這是一種類似失控的狀態。蓄謀的頂撞則不然,因爲學生早有準備,可以看出他的表情相當鎮定。

而在老師和學生的實際接觸中,學生的問題細節通過老師自己的觀察往往是不夠的。老師往往要通過和其他學生甚至其他老師的交流來了解該學生的細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個打架學生的例子,那個義工如果單單通過觀察的話,對於那個打架學生的瞭解肯定是片面的。但他通過和其他學生的交流,掌握了更多細節。進而判斷出,這個學生缺乏了認同感,他渴望被其他孩子接受和關注。這樣的判斷,讓他更準確的做出了處理,併成功解決了問題。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2

兩個禮拜的時間,我閱讀了王曉春老師編著的教師專業發展讀本《問題學生診療手冊》,並把從中學到的處理問題的方法運用到工作中去,的確收效頗豐。一直以來,想要寫一寫自己的學習心得,以和大家做個分享。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紹了問題生的界定和分類,並具體闡述了問題生教育的常見錯誤思路,指明瞭問題生診療的正確思路。例如:遇到問題,先穩住事態;不急於作是非判斷和道德歸因;不搞態度掛帥;先問"爲什麼"而不是"怎麼辦";瞭解情況時,行動觀察和心理測驗法雙管齊下;橫向、縱向全面瞭解學生情況;確診前,要提出多種假設;確診時,一定要是自己的初步結論合乎邏輯,經得起推敲和質疑;確診時,要首先考慮問題在誰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藥;確診後,一定要有具體的、因人而異的治療措施;根據治療效果的反饋來評估自己的治療並隨時修正之。其間穿插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小案例,事情雖小,方法得當,令人信服。第二章分對所謂的問題生進行專題研究。諸如:紀律方面的頂撞老師、嚴重小說小動、經常性遲到、同學間的衝突;學習中的不注意聽講、不完成作業、馬虎、偏科等問題;還有早戀、偷拿財物、迷戀網絡、暴力傾向、離家出走、自殺傾向等心理和品德方面的問題。每一項內容,每一個問題,都是先概述現象,從老師或家長常用的對策進行分析,找出這樣做不見效果的癥結所在;再具體到每一類學生的自身和外在的原因進行剖析,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第三章針對學校教育提出了培養校園專家的重要性。

閱讀本書,我也是帶着問題來學習的,所以,針對書中的某些章節的內容,根據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心得,頗有同感。例如:對於學生頂撞老師這件事,縱觀書中所分析原因:1、老師冤枉學生2、老師不公平3、老師提出了學生做不到的任務4、老師諷刺、挖苦學生,傷了學生自尊5、老師要請家長6、學生提出不同意見,老師以爲是頂撞7、學生心情不好,遷怒於老師8、學生想壓住老師,還爲所欲爲9、學生想表現自我10、和老師套近乎11、學生對老師的業務水平有看法12、學生缺乏教養……其中我所遇到的,多屬於1、7類型的。記得在一次外教課上,我看到學生a在玩魔方,就走過去給他收了。沒想到孩子瞪着大眼睛說:"老師讓玩的。"原來,外教老師說誰完成了學習任務就可以玩了,可惜咱們作爲配班老師聽不懂外教老師的話,冤枉學生就難免了。還有一次課間活動的時候,我正在教室後面批改作業,前面的學生b"嗷"的叫了一聲,好刺耳呀!接着又是一聲。我走過去,拉着他到我批作業的地方,想要和他談一談。沒想到那孩子氣呼呼地攥着拳頭,好像跟我有多大仇恨似的。我笑了:"老師批評你了?""沒有!"他還是氣呼呼的樣子。"那你這是……""她們都搶我的紙飛機……"沒等我說完,他彷彿苦大仇深的農民要鬥地主似的,嘩嘩啦啦說了一大堆,最後還不忘一句"你不批評他們,拉我幹什麼?"哈哈,還真是把不好的心情遷怒於老師了。類似的情況,在我們的工作中時時都會發生。這就需要我們注意觀察,注意瞭解學生,並及時採取合理的教育教學的方法進行管理或疏導。最有效的.還可以教學生學會忍耐,學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於把即將發生的錯事消滅在萌芽狀態。像我們經常說的"生氣時不說話,可以在心裏數數,一般數到十再說,特別生氣時可以數到一百再發言,這樣可以避免許多可能發生的錯誤。"

班裏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放學的時候,我帶着孩子們剛到樓下,學生c說自己的作業忘了拿。我就給了他鑰匙,讓他回教室去拿。他剛走,另一個學生也忘了拿東西。我就和他一起趕回到教室。推開門只見學生c正在別人的桌子前拿着一個大面包往自己書包裏塞。看我進來,他止住了動作,趕快走到門口。另一個學生急着拿自己的東西,早就跑了。我在後面跟學生c一邊談話,一邊走,告訴他喜歡吃可以和老師家長說,咱們不去隨便拿別人的東西。這事過去了,現在讀了《問題學生診療手冊》,我分析這孩子不是習慣不好,也不是品質不好,更不是被迫型的,而是"貪吃型"的,看到別人吃,自己沒有,就要想辦法了。所以,我就從正面進行引導,不去和別人比吃穿,而要比學習,因爲這孩子學習還是很好的;同時,在學校,午餐也好,吃零食也好,只要有可能,我就給他創造大吃的機會,以避免給他留下羨慕別人的機會。

還有學習方面的。學生d因爲作文不會寫,每次週一交作業的時候,或是寫得不到一頁,或者乾脆就沒寫。我可是很有耐心呀!沒耐心也不行,那人家不會你能咋的。教唄!在學校和她聊天,找素材。再找時間讓她寫。這可真應了那句話——牽着蝸牛去散步。偶然的一次機會,那孩子寫了一篇關於小狗的作文,還是不到一頁。我在後面批語是:寫得不錯,但好像沒寫完,還有好故事呢。運用上人物的對話會更好。沒想到,這一發不可收拾了,這孩子寫了《小狗歡歡的故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都快成小說了。尤其是在她寫了故事之二的時候,我在作文講評時談到了她的進步,並讓她讀了自己的作文給大家聽。她越發喜愛寫作了。有一次,他問我:"老師,你在這裏教到什麼時候呀。我以後畢業了,會經常來看你的。"多好的孩子呀!找到了學習的好方法,更找到了自信。正像王老師在書中所說:"他爲什麼不會呢?有可能是智力問題,有可能是基礎問題,還有可能是暫時還沒有入門。"這時候,"千萬不要急於批評、譴責、懲罰、一定要認真觀察和詢問。""只要老師和家長實事求是地肯定他的進步,他很快就會轉變精神狀態,作業完成狀況也會轉好。"

總之,王老師的《問題學生診療手冊》是一本教給老師診治問題學生,提高班級管理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好書。本書最後關於校園專家的的培養的提出,很有必要。其實,作爲老師,我們都應該潛心工作,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爲一名獨當一方的"校園專家"。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第一章總論部分:明白了什麼是問題學生?問題學生有哪些類型?各類型問題,學生治療時要注意些什麼?相信這是許多老師都很頭疼的事。

問題生指的是,品德、學習態度、行爲習慣、心理等方面,存在較爲嚴重的問題,而且要常規教育手段不能解決其問題,需要進行個案診療的學生。

問題上有哪些類型呢?一行爲習慣型問題生。顧名思義,就是行爲習慣方面有問題,對班級的紀律有破壞性,學習不認真,總是出各種各樣的小狀況,屢教不改型的。二厭學心理問題生。這種類型的學生就是表現爲厭倦學習,除了學習習慣之外,其他方面的行爲習慣也還可以,只是死活不學習。三心理性問題生,突出表現在個性方面,言行偏離正軌,常常讓人不可思議。四品德性問題上,這種學生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品德方面,總是冒壞水,讓人感覺及價值觀和人生觀,明顯偏理,他的行爲習慣,多數步伐不好,表面上問題不大,多數厭學,學也有學習不錯的。五好學習問題上。這種好學新問題生,各方面表現都很好,但是會出突然出狀況,一出就是大事,他們多數的問題是心理問題。這種問題生很少,但是現在隨着社會的發展也有增加的趨勢,要值得注意。

問你醫生治療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凡屬習慣都有穩定性,因爲習慣是無數次重複同樣的行爲造成的,教師就要特別需要耐心。如今學校的評價體制往往違反教學規律,追求立竿見影的業績逼的教師,急於求成和學生較勁,學生力不從心,結果信心喪失,破罐破摔。所以,學生的教育要大尺度衡量,不要小尺度評估。不要輕易把學生今天的表現和昨天相比,而要把它一週的表現和意向一週相比,一個月的表現和上個月相比,有進步,就有所成功,不怕反覆,反覆可能是常態;不反覆,那是極少的,行爲習慣問題生尤其是這樣,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任何習慣都相當於一種影,改變起來是不容易的,孩子因爲年齡特徵比較小,所以,更需要很花很長的時間,沒有成功,我們也不要站在對立面去指責他。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4

讀了《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夏書系叢書中的一本,作者王曉春也是一名在教育戰線上奮鬥多年的老教師。看了他寫的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非常的真實,沒有多少專業的術語、沒有多少高深的理論,但卻結合每天發生在我們教學中的實例闡述了種種問題學生的行爲表現、形成原因和解決方法,讀着讀着我不自覺地似乎看到了班級裏面一些同學的影子,也爲曾經的我面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所採取的簡單不科學的對策而感到非常地慚愧。

在中小學,幾乎每個班都有幾個問題學生。他們是“麻煩製造者”,拖班級後腿者。班主任往往要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們身上,然而收效甚微。他們成了教師的“心病”。這是一些需要進行個別教育和特殊指導的學生,對於他們而言,需要老師有更專門的知識,需要會診斷,會治療。可是,多數教師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於是他們往往碰釘子,甚至束手無策。其實,反思一下我們對待這些問題學生的做法當中也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必要的分析。

比如說學生頂撞老師,這種現象也許都會在師生之間發生過,做爲教師當然會認爲自己的威信和尊嚴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學生的這種無禮簡直是太過分了,這個時候我們也許會在班級大發雷霆,也許會用自己強有力的吼聲從氣勢上去壓倒學生,甚至還爲自己暫時的勝利而沾沾自喜。這不是一種民主的作風,學生雖然表面上認錯,但思想上有沒有做通工作還值得教師認真考究。他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而頂撞的呢?是老師冤枉了學生嗎?是老師不公平嗎?是老師提出了學生做不到的任務嗎?是老師諷刺、挖苦學生,傷了學生的自尊學生進行報復?是學生提出不同意見,教師誤以爲是頂撞?是學生缺乏教養?還是他想引起老師注意的一種錯誤表現?……我認爲,課堂上出現學生頂撞老師的問題時,作爲老師更應該在課後冷靜地思考問題出現的原因,並積極主動地和學生溝通了解他頂撞的真正原因,這樣我們纔能有效地解決問題,而不是下課之後,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5

有老師向我推薦了《問題學生診療手冊》一書,拿到手一下便被其醫學術語化的書名給吸引了。當班主任最頭痛的是什麼?還不是怕那幾個“釘子戶”隔三差五給你捅婁子,丟面子,扣分數,“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嘛!回想自己最近兩年的班主任生活,有那麼幾回,還不是給幾個問題生弄得慘不忍睹、腦汁攪盡。想到這,我毫不猶豫地將這本書帶回家細細閱讀,並暗想:或許等我修煉好了此等醫術之後,對班上的那些調皮的男生或許能找到一些教育的方法吧。

細細品讀之後,瞭解到王老師從學習、紀律、道德三大問題入手,剖析了問題學生的種種表現及對應採取的策略。書中既不是單純地提供案例講解,也不是純粹的理論剖析,而是把所有的問題進行有機分類,然後從問題學生的表現入手,透過問題的現象,引導我們發現問題的本質。這樣讀起來,就好像我們也親身在面對問題學生一樣,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看了王老師的高明策略,也會激發我們思維的火花。

讀完這本凝聚着王老師經驗和心血的經典書籍,我從中收穫一些啓發。如:教育不能沒有愛,教育又不能僅僅依靠愛。曾幾何時,我們的一些專家提出了這樣的口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持這種觀點的專家認爲,我們的教育出現問題,主要是由於教師缺乏愛心,沒有用心去感化學生。是呀,正如著名教育家丏尊所說:“教育之沒有愛,正如池塘之沒有水一樣,沒有水不能稱其爲池塘,同樣,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們面對的是祖國的新一代,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他們更是一羣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需要老師的愛。我們的老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和關懷,用愛心喚醒他們懵懂的心靈。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對那些問題學生,僅僅依靠教師的愛就能解決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在面對問題學生的時候,也許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思維的方法,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地用愛來遷就學生,“哄”學生。

王老師闡述了自己的十種見解,其中有一點對我觸動很大。即問題學生診療的正確思路四:先問“爲什麼”,而不是“怎麼辦”。問題生出了問題,教師的第一反應太重要了,正是這第一反應決定了教師後來行動的方向。王老師主張教師遇到問題生出現問題,第一反應最好象科學家見到不明飛行物的照片一樣,懷着好奇心問道:“這到底是什麼現象?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種反應導向冷靜,導向詢問和研究,最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對教師心理健康大有好處。校園裏經常有年輕的老師“求救”、“求助”某個問題或某個問題學生的處理辦法。也有的老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只是感到困惑、震驚,急於知道解決辦法,沒有獨立地思考問題的原因。一個問題的研究應該有三步:怎麼樣——爲什麼——怎麼辦。而現實中往往有人連“是什麼”都表述不清、不全,不想問“爲什麼”,只望高人指點“怎麼辦”。遺憾的是這樣的高人不曾見。

回想自己在處理班級事務的時候,爲了儘快解決問題,大部分時候都是將犯錯誤的學生訓一頓,訓到學生淚流滿面,承認錯誤,我認爲這就是我要的結果了,然後就此了事。現在想來,這種做法只能是隔靴搔癢,收效甚微。如果當時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將問題前後分析清楚,將學生的狀況搞清楚,瞭解學生爲什麼會這樣做,如何採取有效措施使學生不再犯錯,這纔是最重要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只能像王老師所講,這樣的“教育永遠不會走向科學,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階段,而且會越來越行不通”。

我想,教育也應該是一門科學,所以教育出現的問題,我們還是要以科學的態度來解決。而要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得依靠我們教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高,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客觀地處理問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