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優)

本文已影響 1.39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優)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能運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型。

2、理解圖譜內容,並使用打擊樂器協調一致的演奏。

3、感受樂器音色的不同,體驗合作演奏的快樂。

活動重點:能用身體動作、樂器表現音樂。

活動難點:情緒快樂的演奏且節奏準確。

活動準備:

音樂、樂器(碰鈴、響板、鈴鼓)、圖譜 3 幅、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蘋果豐收》拍手進入活動室。

請幼兒說一說聽到樂曲後的心理感受。

小結:音樂內容說的是果園裏,一個個蘋果耀眼紅,蘋果豐收,大家都興高采烈、無比的快樂,所以音樂才這麼的歡快、活潑。

二、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內容。

1、用身體動作表現去果園的.路上及找果園

2、表現摘蘋果

3、表現慶祝豐收

三、出示圖譜(一)引導幼兒運用肢體表現音樂。

1、看圖譜運用肢體節奏表現“蘋果豐收”

2、完整的聽音樂練習。

四、出示圖譜(二)能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

1、引導幼兒理解圖譜內容(獨奏、合奏、輪奏、)

2、教師哼唱,幼兒用樂器打擊樂,提醒運用合適的力度。

3、聽音樂看圖譜進行打擊樂。

4、互換樂器進行演奏。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們今天當小樂手開心嗎?老師也開心,你認爲表現的怎麼樣?我也是這麼這麼認爲的,那一起爲我們就今天出色的表現鼓鼓掌吧!最後老師再告訴你有個小祕密,這首好聽的音樂就叫《蘋果豐收》小朋友回到家可以讓爸爸、媽媽上網搜一搜,然後運用家裏的生活樂器來演奏。好了,現在我們出去休息一下吧 全體起立!(放音樂)

課後反思

《蘋果豐收》音樂的節奏鮮明,容易聽辨,自始至終,我都將情景貫穿其中,通過找蘋果園到從不同方位摘蘋果及豐收後的喜悅,還有肢體動作的表現等讓幼兒通過說一說、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等多方面的感官逐步引導幼兒傾聽音樂並熟悉音樂旋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熟悉音樂節奏型。在演奏部部分我採用圖譜的形式引導幼兒嘗試隨音樂有節奏地合作演奏,孩子們在我的指揮和引導下,能較好的進行演奏。通過活動,使幼兒體驗到了合作演奏的樂趣,並感受到了果實豐收的喜悅心情。總體來說目標完成的很好,不足之處是活動中我的語速有些快,少了情感滲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表演農夫和小種子的動作感知和表現音樂AB段和尾段的結構。

2、與老師同伴一起遊戲,能在樂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種農作物逐漸成長的動作造型,並根據音樂按角色完成農夫和小種子互逗得遊戲,嘗試多人合作進行遊戲。

3、在活動中幼兒通過教師引導循序漸進的學習,大膽表現農夫,小種子的動作及表情,體驗角色扮演合作遊戲的快樂。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ppt

2、帽子(農夫)、角色掛牌(小苗苗)

3、音樂《甩蔥歌》、音樂圖譜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故事表演農夫和小種子的動作感知和表現音樂AB段和尾段的結 構,體驗角色扮演合作遊戲的快樂。

2、難點:能在樂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種農作物逐漸成長的動作造型,並根據音樂按角色完成農夫和小種子互逗的遊戲,嘗試多人合作進行遊戲。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瞭解農夫勞作情景。

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見過農夫在田裏勞作時的情景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進行農夫動作練習

1、教師示範A段音樂動作(翻土、澆水看一看),幼兒跟音樂進行模仿學習。

2、教師示範B段音樂動作(農夫觀察小苗苗的動作、想辦法、噴農藥),幼兒進行模仿學習。

3、師幼一起在座位旁完整模仿農夫動作。

4、幼兒自由散點進行農夫動作練習

(三)師幼學習模仿創編小種子逐漸長大的動作

1、教師請配班老師做小苗苗,自己做農夫進行遊戲展示,並提問:小種子有什麼變化?他是怎麼長的?在什麼時候長的?

2、小種子逐漸長大動作及創編動作練習

(1)幼兒創編動作進行表演,師幼跟節奏進行模仿練習。

(2)教師給出指令,這一次我種的是大南瓜,想一想南瓜它會怎麼長呢?動作該怎麼做?教師做農夫澆水,幼兒創編動作進行展示

3、小苗苗生病枯萎,農夫進行觀察救治環節練習

(1)師:正在小苗苗長大的時候,忽然發生了什麼事?農夫這時候要幹什麼?幼兒探討隨音樂進行練習。

(2)當農夫噴灑農藥的時候小苗苗又有了什麼樣的反應?教師做農夫噴農藥,幼兒抖動並作出最終農作物造型。

(四)農夫與小苗互動完整遊戲。

1、教師做農夫,幼兒自由做農作物進行完整遊戲

2、請男孩做農夫,女孩做小苗苗分組進行遊戲

3、請女孩做農夫,男孩做小苗苗,各自管理好自己的責任田地,並相互進行評比,誰的責任田長的最美最好。

4、師幼討論收菜動作並進行模仿。

5、請二名幼兒和教師隨音樂進行完整遊戲,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一、溝通自如點評恰當

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我校李東偉校長就多次強調,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的進行引導、點評,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教師的定位,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在關鍵的時候進行引導、總結,使學生在課堂中具有了更大的主動性,而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也更加和諧。

二、探究材料有層次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進行自主探究,教師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探究材料已經是我們信息技術組的傳統。在這節課中,教師一如既往的爲學生提供了這樣的自學指南,在製作自學指南的時候,我就關注了學生的`差異性,自學指南製作得比較有層次,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自學指南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完成本課的學習,同時將注意事項、學習任務、評價標準等信息加入到自學指南中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材料對整堂課都有一個掌握。

當然在這節課的自主材料製作時由於時間較緊,文字顯得過多,對於學生來說吸引力可能不是過大,對於閱讀有困難的同學可能也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在製作時能夠採用圖片甚至是視頻的方法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是在今後製作自主探究材料時應該注意的。

三、生生互動有激情

在這節課中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顯得很自然,課堂氣氛顯得比較活躍。由於在這節課中設計了以遊戲爲主的課堂情境,非常符合兒童愛玩、好玩的心理,因此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了比較高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非常高漲,使這一節課的整體效果比較突出。

四、質疑、創作待提高

當然在這節課中還有一些環節有待提高,例如在嘗試解疑的過程中主要以老師的講解爲主,如果能讓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產生思考就更爲理想。還有在學以致用環節,學生在完成遊戲製作的時候,教師如果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幻燈片的數量在增加幾張,更能體現出找準超鏈接目標的重要性,更能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加以練習,可以達到更好的練習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通過故事情節初步瞭解一些小動物與周圍環境的依存關係。

2、能體驗到故事中小動物們的友好交往。

3、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課件,頭飾,一隻玩具電話。

活動流程:

一、出示冬天動物過冬的課件,回憶以往經驗。

由樹洞中的熊引入:“現在是春天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在這些動物們發生了些什麼事情?”演示新課件。

二、老師講述故事的開頭至給小松鼠打電話。

提問:

——小熊醒來後,發現了哪些春天的變化?

——它想到要做什麼?爲什麼?

——爲何要告訴小松鼠:樹上的雪融化了?(引導幼兒思考冬天的小松鼠最盼望得到什麼消息?)

——小熊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師小結:樹上的雪融化是小松鼠最關心的事,小熊及時告訴,真熱心。

繼續講述故事給小白兔打電話。

請幼兒試着用頭飾先來表演打電話情節。

師:注意幼兒打電話時語言的完整性和對話的完整性。

提問:小松鼠說的話爲什麼和小熊說的不一樣?

請幼兒接着往下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師幫着引導。

總結:故事中的小動物們很友好的'交往,都關心對方,把對方最想知道的消息想辦法告訴它。我們小朋友也可以學着用這種辦法去與小夥伴交往,得到更多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春天的電話》是我們中班下學期活動主題《我們找到了春天》中的一個故事活動。故事的結構清晰,角色生動形象,情節對話形式雖反覆,但語言內容豐富有趣,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隨着我們主題活動的逐一開展,孩子們不僅對春天的氣息有了初步的感知,也開始關注動物和植物間的關聯。

故事開始運用“轟隆隆”地雷聲,巧妙地引出,並藉助循環式的課件形式讓幼兒瞭解了故事的發展順序和情節,由易到難,先引導幼兒重點學習“小胖熊給小松鼠打電話”的語句學說;接着請孩子們練習講述“小松鼠給小白兔打電話”的語句,鞏固對話的學習;最後同時呈現“小白兔、小花蛇、小狐狸打電話”,加大難度,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和學說對話的形式開展活動。在整個活動中,我給幼兒充分講述自己想法的機會。

但在具體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在胖熊後我有個問題:春天到了,小胖熊爲什麼告訴小松鼠,樹上的雪融化了呢?在開展過程中我忽視了,當問到小松鼠會對小白兔說什麼呢?我突然想到孩子們沒有經驗遷移,可能說不上來,所以我又提了這個問題,然後滕昊在回答的時候,就想到了小白兔愛吃青菜蘿蔔。給孩子一定的支撐點,讓幼兒在交流和運用中發展思維,提升語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在圖標的幫助下熟練地朗誦繞口令

2.練習發準易混淆的字音:寶(bǎo)、包(bāo)、貓(māo)、叼(diāo)。

3.喜歡說繞口令,體驗說繞口令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根據繞口令內容製作圖標:小寶、小貓、包各四個。

2.圖片一:小寶、小貓、包

3.圖片二:每一張都畫有小寶、包、貓四張。(排列順序各不同)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理解內容,學習背誦繞口令。

2.活動難點:準確發音,能快速朗誦繞口令。

3.指導要點:通過圖標、遊戲等方式引導幼兒學習繞口令並找出讀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

【活動過程】

1.圖片激趣出示圖片一:小寶、小貓、包。

提問:這是什麼?它們之間到底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老師將繞口令《貓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內容)2.欣賞繞口令《貓和包》。

(1)教師示範朗誦繞口令1-2遍。

(2)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將圖標按照繞口令的格式擺放出來。(例如第一句:小寶拿包逗小貓,老師把圖標按小寶、包、貓順序放置)

(3)幼兒看着圖標初步練習朗誦繞口令2-3遍。

提問:你在念繞口令時有什麼感覺?你發現這個繞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

教師小結:原來,這首繞口令的寶、包、貓、叼字讀音相近,容易混淆,念起來較拗口,念快時容易唸錯,我們唸的時候要注意。

3,練習讀準相近音。

(1)老師讀但不出聲,讓幼兒看老師的口型猜猜老師在讀什麼字,然後大聲念出來並進行練習。

(2)遊戲:擊鼓傳圖片二遊戲規則;聽鼓聲傳圖片,鼓聲一停,圖片在誰的手裏誰就站起來大聲念,其他幼兒跟着念。

4.藉助圖標學習繞口令。

(1)教師逐漸減少圖標的方法,幫助幼兒記憶繞口令內容。

(2)不使用圖標練習朗誦。

5.運用多種形式進行繞口令比賽。

(1)加入節奏練習:引導幼兒一邊拍手一邊朗誦繞口令,幫助幼兒掌握繞口令的節奏。

(2)嘗試加快速度朗誦繞口令並進行比賽。

(3)"繞口令秀":鼓勵幼兒朗誦自己掌握的繞口令,增加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

評價要素

1.是否能準確發音,並能不間斷地快速朗誦繞口令。

2.能否積極、富有興趣地投入到繞口令的遊戲當中。

活動建議

1.把圖標投放區角中,讓幼兒自主利用圖標自主練習,或繼續進行繞口令比賽活動。

2.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相似音: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附:繞口令《貓和包》

小寶拿包逗小貓,

小貓叼走小寶的包,

小寶追貓去要包,

貓叼包和小寶藏貓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孩子們由於受到年齡、生活經驗等方面的限制,特別是我們都是縣城周邊農村孩子多,缺乏各種必要的感性經驗,尚處於直覺形象階段的思維方式的侷限,使他們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複雜的音樂材料,對歌詞記憶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記憶。以前我總是先教幼兒跟着我按節奏念幾遍歌詞,再分句教唱,但一節課下來,還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圖譜這樣的視覺符號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圖形譜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容和旋律風格,同時,又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等等,讓孩子主動愉快的學習,讓孩子們的音樂活動不再枯燥,也讓我上音樂課不再單調。我選歌曲《郊遊》,是因爲旋律平易親切,朗朗上口,爲小朋友所喜愛,歌曲描寫了小朋友結伴去郊遊的情景“白雲春風”、“青山綠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們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遊”,清新明瞭,首尾點題。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唱會歌曲的基礎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美的音樂。

2、掌握X X XX X這一走步節奏,並且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郊遊的`遊戲化情境。

3、在音樂和遊戲的情景中,能用歡快、活潑、興奮地情緒,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遊時的輕鬆愉快。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點難點

1、難點:歌曲的三、四、五樂句。

2、重點: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動準備

錄音帶,錄音機,歌詞圖譜,節奏型卡:X X XX X。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入室律動。組織幼兒做課前手指遊戲坐好,

2、複習歌曲《茉莉花》;複習節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跟家人去郊遊過嗎?(幼兒自由回答)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師出示歌詞圖譜以講故事形式與幼兒一起回憶郊遊的快樂,並引導幼兒按照圖譜說唱歌詞。

3、放錄音帶《郊遊》,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4、教師邊指圖譜邊範唱一遍,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歌詞,熟記歌詞。

5、學唱歌曲。

(1)教師以分句教唱法並結合歌詞圖譜帶幼兒唱歌1-2遍。

(2)教師以整體教唱法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3)教師彈歌曲旋律,幼兒根據圖譜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錄音,教師與幼兒一起按歌詞合節奏地進行歌表演。

6、音樂遊戲:《去郊遊》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聽歌曲音樂進行開火車狀等不同動作進行遊戲,還引導幼兒去邀請其他老師一起遊戲。

三、結束部分:

1、小結。

2、出室律動,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郊遊》這首歌曲的前兩句與最後兩句要求用輕快、跳躍的聲音來唱,而中間則適合用優美、抒情的聲音來處理。教師可以通過示範講解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並辨別區分不同的聲音。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對於兩種不同的歌唱方式進行講解,但很快我發現孩子們並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於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種方法:爲了讓幼兒理解並準確地把握,我設計這樣一幅圖:用一組小兔子的耳朵形狀表示“輕快、跳躍”,用一組柔和的波浪線表示“優美、抒情”,按節奏的形式出現。根據這幅畫,幼兒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幾句需要唱得活潑歡快,哪幾句需要唱得優美抒情。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教師單調的講解記憶要有趣得多,並且印象更深刻。

活動中我藉助了比較形象的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讓幼兒看着圖片演唱,根據圖孩子們正確的對兩種歌唱的方式進行演唱,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難點。教師的範唱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最後讓幼兒分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後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評價,讓他們明白如何接唱纔算唱得好,從而突破活動重點。

在這個音樂活動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我沒有在活動前考慮到活動方式的改變,而是在活動中及時調整,對教材的分析應更加透徹;還有就是在活動中的教師的語言應該更加精煉。我還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在活動中我爲了讓他們更熟練的唱歌,就請他們再唱一遍,而我的語言組織也不夠精練,所以孩子們就感覺不是很有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想辦法,讓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都進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讓孩子不知不覺輕鬆的遊戲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地探索影子的產生和變化,使幼兒發現影子的產生與變化是與光源的變化有關的。

2、培養幼兒間的協商、合作關係,鼓勵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瞭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豐富幼兒對影子的認識。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個手電筒,若干小玩具和圓柱體積木,每人一份記錄卡,每人一支記號筆,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影遊戲導入:猜猜小動物

二、影子的產生。

1、第一次操作觀察:幼兒拿手電筒和玩具分組做影子實驗,探索發現光、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係。

2、交流:你是怎樣幫助物體找到影子的?

引導幼兒:打開手電筒,光照在板上——沒有影子,讓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現在板上,關上手電筒——板上就沒有影子了。

3、小結:因爲有光,物體擋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來?

5、小結:生活中的太陽光、月光、燈光、火光都能照出物體的影子。

三、影子的變化

1、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圖片。

請幼兒觀察,都發現了哪些物體的影子?有什麼特點?光源是什麼?

2、交流:你發現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樣嗎?

3、小結:影子有的大,有的小,還有各種形狀。

4、第二次操作觀察: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麼變的?

6、小結: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邊,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記錄:讓我們再去試一試,把你試的結果記錄下來。

8、講評記錄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們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處?

2、小結介紹:人們用影子的原理髮明瞭電影;工程使用高樓的影子計算出高樓的高度;科學家用月球上山峯的影子計算出山峯的高度;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髮明瞭一種很有趣的皮影戲。

3、討論:影子在生活中還會造成哪些不便?

4、介紹無影燈:在醫院,醫生動手術時如果有影子會讓他們看不清,就會發生醫療事故,所以他們向科學家求助,科學家就發明了一種無影燈,在這種燈下影子就會沒有了。

活動延伸:

向家長、老師瞭解無影燈的原理。

活動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是學生從做中學而進行的經驗重組的活動。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爲主要開展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對於實際的真實感受,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成爲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的必經途徑。

以活動爲載體,在實踐中感受自然,體驗生命的意義。聽別人說得津津樂道,不如親自做一做來得實在。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實驗、探究。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百味,收穫成功的喜悅。所以在設計《神奇的影子》這一主體活動時我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一點,活動主要就是以學生體驗爲主,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在體驗中發現,在體驗中成長。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在手影遊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觀察、尋找影子的熱情。那麼在這一環節,我充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模仿各種動物,做出關於它們的手影動作,學生的積極性相當的高,同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手影的圖片,給學生以借鑑,這樣他們的興趣更高了,當模仿出一種或多種動物時,從他們的臉上我看見了成功的喜悅。在展示這一環節上更加讓我喜出望外的事,竟然有兩組學生利用自己製作的手影動作編出了兩個優美、風趣的手影故事,頓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成功的的喜悅,這喜悅是學生們賦予我的。課堂上到處洋溢着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聯想,展現着孩子們獨具個性的作品和話語。傳達着一羣天真爛漫的孩子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高高興興地耕耘、收穫。在潛移默化的鍛鍊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活動爲平臺,在交流中綻放智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把教學過程視爲一種交往合作的過程,是師生在社會這一廣闊天地中進行的多邊、多向、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強調把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把學術的目的和社會的目的、個人的目的和羣體的目的協調起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一直以來諷刺着我們合作意識的淡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設多種機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進行手影遊戲和影子實驗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意識,有目的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活動,培養合作意識,鍛鍊交際能力。有的小組剛開始並不團結,導致有的學生能做手影,而有的學生做不了,糾其原因是沒有人幫助拿手電筒,自己就不能做,這樣,小組內的活動就比其他小組要慢了許多,想當然,肯定是編不了故事啦!在展示中就比其他小組要略遜一酬。在第二個試驗中,我就特意走到剛開始不團結的一小組,簡單的跟他們說了說上次的原因,同學們是很聰明的,一會就體會到了老師的意思,也感覺到自己本組不及別組的原因。馬上振奮起來,團結合作,有的紀錄、有的觀察、有的實驗、有的補充……這樣次,每一小組都很積極,得出來的結論也很真實特別,而且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哦。

經過一節課的活動,交流,漸漸的同學們都能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爲自己所用了,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方法教給別人了。一方面在學生與學生的合作交流中,每個學生是輕鬆的,安全的也是自由的,所以很多新奇的點子和語言都能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另一方面在學生心目中漸漸的形成這樣一個意識:做任何事,幾個人的智慧遠遠超過一個人,爲合作意識的培養打下基礎。

這次活動只是本次活動的開始,真正精彩的還在後面的活動中,雖然在這節課上學生有想法,有收穫,有參與,但是我還是覺得課內還有一些細小環節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雖然這門課程本身就還沒有完善,都還處在一個實驗、探索、蒐集、整理的過程中,但是我相信自己能跟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起進步。

小百科:影子是一種光學現象。由於物體遮住了光的傳播,不能穿過不透明物體而形成的較暗區域,就是我們常說的影子。分爲本影,半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組織線條表現形象。

2.創造性地運用不同的線、形表現同一物體形象,能夠將線、形密密地排列在圓形空間。

3.根據生活經驗聯想,構成有情趣的畫面。

4.有興趣參與線描活動。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6.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幼兒有一定的線描畫經驗。

2.捲心菜照片、視頻儀、電視機,用於欣賞的幼兒作品,白紙,勾線筆,黑板,展示作品的鏡框,農民伯伯木偶。

活動過程:

1.觀察實物,自主造型。

(1)觀察捲心菜,自主造型。師:有個農民伯伯種了棵圓圓的捲心菜,如果把卷心菜切開,裏面會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仔細看一看。、視頻播放捲心菜剖面(見圖一),讓幼兒仔細觀察。師:請你把它的樣子畫在紙上,要畫的大大的,撐滿整張紙。幼兒自主造型,教師挑選部分幼兒的捲心菜造型,展示在大黑板上。

(2)視頻播放一位幼兒的捲心菜造型(見圖二),交流:這個小朋友畫的捲心菜是怎樣的?師小結:捲心菜的形狀是個大大的圓,我們可以用像樹幹一樣的形狀畫出捲心菜的芯,用螺旋線和一圈一圈的弧線畫出捲心菜的葉子。

(3)視頻播放部分幼兒的捲心菜造型(見圖三),引導幼兒不同圖式表現捲心菜。師:捲心菜的芯可以畫成不同的樣子,瞧這些小朋友是怎麼畫的;捲心菜的葉子也不一定用弧線畫,卡他們用了哪些線條。

捲心菜美麗的剖面造型吸引着孩子的眼睛和心靈,打破常規的先畫後說滿足了幼兒急於動手錶達感受的需要,沒有任何規範圖式的自主造型方法,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表現空間,使他們主動運用各種不同的造型語言,創造出了變化多樣的捲心菜圖式。

2.欣賞範例作品,引導細緻刻畫。師:小朋友的捲心菜畫得非常棒,老師這裏還有更漂亮的捲心菜。這顆捲心菜裏面有各種不同的線條、形狀,畫的很多很密,畫滿了整顆捲心菜上面。(見圖五)

幼兒的自主造型往往非常概括和簡練,他們的表現如果沒有教師恰當的指導點撥,就會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他們雖然感悟到了捲心菜的美感規律。但是這些規律究竟如何在作品中表現出來,點、線、面這些基本要素,究竟如何疊加、變換、對應、排列,形成有規律的美妙圖案,他們仍十分模糊。這裏教師採用了欣賞感悟法,選用兩幅風格不同的作品:衣服較爲寫實,捲心菜裏線的變化自然;另一幅加了主觀的變化多樣的裝飾線,也別有情趣。這兩幅畫還都畫了一些小蟲子和捲心菜在一起,表現了一些小蟲子和捲心菜在一起,表現出兒童特有的童真童趣。幼兒欣賞之後,對怎樣畫出美麗的捲心菜有了具體的感性認識,爲後面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3.教師指導,幼兒作畫。

(1)要求:請你也來畫一顆有着很密線、形的美麗的捲心菜。想一想:捲心菜種在地裏的時候,會有哪些小小的蟲子在它的周圍活動?

(2)指導:①鼓勵幼兒根據觀察的感受組織不同的有變化的線條表現捲心菜,不要求寫實。②鼓勵幼兒將線、形密密地填滿捲心菜的內部。③鼓勵幼兒大膽聯想,構成有情趣的畫面。教師及時介紹有創意的幼兒作品。

教師提出的要求簡潔明瞭地指向創作的兩個方面:造型宇情節。指導時又不斷地即時介紹表現出這兩個方面特點的幼兒作品,使幼兒即時學習別人的不同想法,將同伴的創造思維納入到自己的創作表現中,舉一反三,創造出了許多各具特色的美妙圖案。4.展示幼兒作品,欣賞評價。

(1)教師評價:將全體幼兒的作品展示在設計好的鏡框中,教師操作木偶,以農民伯伯的口吻選擇一張出色的作品進行評價。

(2)幼兒評價:你喜歡哪棵捲心菜,爲什麼?

(3)以幫助農民伯伯開汽車運捲心菜到菜場,結束活動。

【反思】

以教師的評價爲引領,暗示幼兒從線、形的運用和情節兩個方面分析同伴的作品,在觀察和欣賞中進一步感受對稱、疏密、主次、節奏、秩序等美感規律。活動點評:引導幼兒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感悟美感規律,進行自主造型,是本次活動作爲突出的地方。傳統的線描裝飾教學,以模仿教師的範例爲主,幼兒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本次活動,教師突破常規,要求幼兒面對捲心菜剖面直接造型,給予了幼兒充分的創作空間,使幼兒可以依據自己的理解,運用不同的線、形,形成變化豐富的圖式表現捲心菜。值得欣賞的是,教師的教學沒有僅僅停留在幼兒的自主造型上,而是引領幼兒在自主造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刻畫細節表現美。教學時教師選用了兩幅風格不同的捲心菜,啓發幼兒對記憶中的多種線、形進行重新組合加工,創造出既豐富又充滿童趣的捲心菜形象,不僅尊重了幼兒的自由想象宇創造,而且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線描表現水平的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泥塑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能提高幼兒小肌肉羣的靈活性,

和一定的美學素養,並能使幼兒積累一些初步的立體雕塑技能。但以往的泥塑活動都以實物範例爲主來引導幼兒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獨立創造性,違背了當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學習,幼兒被動地學,學得辛苦。

這次活動,我決定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泥塑活動,試圖在指導方面突破以往的“範例臨摹”的傳統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用啓發引導的方法,讓幼兒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逐漸掌握一些基本造型。於是我通過設置一定的懸念來調節幼兒的心理,促使幼兒自主地嘗試,學習,積累。

過程實錄:目標:

1、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講一講,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點。

2、能恰當運用搓、揉、捏等技能,學習創造性地泥塑花瓶。

3、設置情境,提高幼兒對泥塑活動的興趣。

準備:每組一隻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種形狀)。

每人一塊橡皮泥,泥工板。

若干朵用鉛絲、皺紋紙做的彩色紙花。

過程:

1、猜一猜。

請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裏藏着什麼?

[設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懸念,激發幼兒對這次活動的興趣。]

2、摸一摸,講一講

大家輪流摸一摸,邊摸邊講,講講裏面是什麼東西?是什麼形狀的?

請小朋友告訴老師,塑料袋裏藏着什麼?(花瓶)

[讓幼兒主動去感知塑料袋裏的物品,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而且通過摸一摸,講一講,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徵,爲以後的泥塑活動奠定了基礎。]

3、提出要求,幼兒操作

今天,老師給每組帶來了一隻漂亮的花瓶,每隻花瓶的樣子都不一樣,請你開動你的小腦筋,想一想,然後用橡皮泥做一做,花瓶會是什麼樣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靜,小嘴巴抿緊

(2)可以一邊摸,一邊捏,一步一步感知。

(3)花瓶

要做得大一些,老師帶來了許多漂亮的小花朵,花瓶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師就送他一朵花,好嗎?

[整個活動的主要目的就在於幼兒主動的去感知,並創造性的表現自己的感知,沒有範例,但更多的是老師有意識地引導,比如懸念的設置,鼓勵幼兒邊摸邊捏,用小花朵激勵幼兒把花瓶的形象做得更精緻等等,幼兒少了範例的臨摹,一下少了許多限制,不用考慮象不象,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覺走,老師針對每隻幼兒的花瓶給予肯定,可以樹立每個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

4、展示作品,小結

請每組小朋友打開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賞。

[揭示迷底,使整個活動首尾呼應,更有整體性,並且通過比較、欣賞,使幼兒更進一步地提高美學素養,爲以後的美術活動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活動評價:

在整個活動中,由一個懸念緊緊吸引着幼兒,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很投入,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結束後,揭示謎底,幼兒通過比較、欣賞,通過老師的肯定,對自己樹立了更大的自信,也積累了更多的泥塑經驗。

在設置情境時,如果能結合時代特徵,佈置成有一定藝術品味的陶吧環境,更易激發幼兒的內在創造慾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